三国演义英勇豪情故事读后感_第1页
三国演义英勇豪情故事读后感_第2页
三国演义英勇豪情故事读后感_第3页
三国演义英勇豪情故事读后感_第4页
三国演义英勇豪情故事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演义英勇豪情故事读后感TOC\o"1-2"\h\u6067第一章:开篇之作——英雄初现 134551.1 1106071.1.1英雄初现 1176851.1.2桃园结义 111631第二章:群雄逐鹿——烽火连天 225966第三章:官渡之战——智者胜出 316766第四章:赤壁之战——智者再胜 423449第五章:三国鼎立——英雄辈出 54883第六章:七擒孟获——孔明南征 626934第七章:六出祁山——孔明北伐 718681.1.3背景概述 7186801.1.4决策原因 7306811.1.5决策过程 7308391.1.6战前态势 8215171.1.7战斗经过 8228881.1.8战果及影响 8122111.1.9战前态势 8116931.1.10战斗经过 8218531.1.11战果及影响 819684第八章:英雄末路——英雄陨落 924637第九章:司马篡魏——晋朝崛起 910069第十章:英勇豪情——后世传颂 11第一章:开篇之作——英雄初现1.1《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开篇之作,便是一段英勇豪情的故事,讲述了三位英勇豪杰的相识与结义,为后续的乱世纷争埋下了伏笔。1.1.1英雄初现故事从东汉末年的乱世开始,那时天下大乱,民生凋敝,英勇豪杰纷纷涌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各自拥有一身过人的武艺和仁义之心。他们在不同的境遇下,相识相知,最终结为生死之交。1.1.2桃园结义刘备,字玄德,河北涿郡人,乃汉室宗亲。他心怀天下,以解救苍生为己任。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以义薄云天著称。张飞,字翼德,幽州逐郡人,身怀绝技,豪气干云,与关羽齐名。三人在桃园邂逅,彼此相见恨晚,遂在桃园设宴结义。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他们发誓同生共死,共创千秋伟业。从此,三人携手闯荡江湖,英勇豪情的故事便由此展开。第二节:黄巾之乱正当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之际,天下局势愈发动荡。黄巾起义爆发,烽火连天,天下英雄纷纷揭竿而起,共讨黄巾军。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黄巾之乱中崭露头角。他们率领义军,勇敢抗击黄巾军,屡立战功。在此期间,三人结识了许多英勇豪杰,如赵云、诸葛亮等,为后续的三国争霸奠定了基础。但是黄巾之乱并未平息天下纷争,反而使得局势更加动荡。三国演义的英雄们,将继续在这乱世中书写他们的英勇豪情。第二章:群雄逐鹿——烽火连天第一节:董卓乱政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凭借其过人的武力和权谋,篡夺了汉室江山,开启了一段烽火连天的历史篇章。董卓本为一名边疆武将,因战功显赫而逐渐崛起。公元189年,董卓率领部队进入长安,借机上奏朝廷,诬陷太傅陈蕃谋反。朝廷震怒,下令逮捕陈蕃及其羽。董卓趁机控制了朝政大权,篡改圣旨,废黜了少帝,立献帝为帝,自封为相国,独揽大权。董卓独裁期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百姓苦不堪言。他提拔亲信,排斥异己,大量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的私欲。董卓还残忍地杀害了许多忠良之士,使得朝堂上下一片腥风血雨。但是董卓的暴政并未使天下人屈服,反而激起了众人的反抗。第二节:三英战吕布在董卓篡政之际,天下英雄纷纷崛起,欲除暴安良,拯救苍生。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为兄弟,共同发誓要除去董卓,恢复汉室江山。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人,勇猛异常,被誉为“飞将军”。他原本是丁原的部将,后来背叛丁原,投靠了董卓。董卓为了笼络吕布,将女儿嫁给了他,并将他封为骑都尉。刘备、关羽、张飞得知董卓暴政,决定联手对抗董卓。他们在虎牢关设伏,等待吕布的出现。某日,吕布奉董卓之命,前来征讨刘备等人。三英与吕布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配合默契,关羽挥舞青龙偃月刀,张飞挺举丈八蛇矛,刘备手持双股剑,与吕布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最终,在关羽、张飞的协助下,刘备成功击败了吕布,将其生擒。第三节:曹操崛起在董卓乱政、三英战吕布之际,曹操也趁机崛起。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乃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机智过人,英勇善战,深得人心。曹操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屡立战功,逐渐崭露头角。他先后击败了黄巾军、袁术、袁绍等势力,逐步统一了北方。曹操善于用人,招揽了许多英才,如郭嘉、荀彧、贾诩等,使得自己的势力日益壮大。曹操在政治上改革制度,整顿风俗,提倡节俭,减轻百姓负担。在军事上,他屡次对外征战,扩大了领土,巩固了政权。曹操的崛起,使得天下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但是曹操的崛起并未使天下完全安定,烽火连天的战乱仍在继续。在的历史进程中,群雄逐鹿,英雄辈出,共同谱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第三章:官渡之战——智者胜出第一节:袁绍败北官渡之战,乃三国时期一场极具战略意义的决战。袁绍,河北霸主,拥兵数十万,势力庞大。但是在这场战役中,他终究败北,成为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垫脚石。袁绍虽然兵力雄厚,但其内部矛盾重重,将士离心。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过于自信,不听部下劝告,冒进决战。而曹操则善于听取谋士意见,精心策划,以逸待劳。战局的发展,早已在曹操的掌控之中。袁绍的败北,不仅是兵力上的劣势,更是战略上的失误。他未能抓住曹操北征乌桓的时机,反而分兵进攻,导致战略意图暴露。袁绍在战争中的指挥失误,也使得战局急转直下。第二节:郭嘉献计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的胜利离不开谋士郭嘉的献计。郭嘉,字奉孝,颖川人,素有“鬼才”之称。他在战争中的智谋,为曹操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郭嘉针对袁绍的兵力优势和内部矛盾,提出了“围魏救赵”的策略。他认为,只要击败袁绍的援军,就能迫使袁绍退兵,进而实现战略目的。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集中兵力攻击袁绍的援军,果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郭嘉还提出了“火烧乌巢”的计策。他深知袁绍军的粮食储备不足,便建议曹操派兵焚烧乌巢的粮草。这样一来,袁绍军必然陷入困境,不战自败。曹操依计行事,成功火烧乌巢,使得袁绍军队士气低落,败局已定。第三节: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的胜利,使得曹操统一了北方。他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为日后逐鹿中原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后,对部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封赏,以表彰他们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同时他也对袁绍的残部进行了妥善安置,使得北方地区逐渐稳定。统一北方后,曹操开始着手解决内部的矛盾。他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加强集权。曹操还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实行屯田制、减轻百姓负担等,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但是曹操并未因此而满足。他深知,统一北方只是开始,的目标,是中原,是天下。为实现这一目标,曹操将继续南征北战,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第四章:赤壁之战——智者再胜第一节:孙权抗曹赤壁之战,乃三国时期著名的一场战役。当时,曹操势力强大,企图一举统一江南。面对强敌,孙权挺身而出,坚决抵抗。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乃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他少年英俊,智勇双全,继承父兄基业,成为江东之主。在曹操大军压境之际,孙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他并未屈服,而是积极部署防御,决心与曹军一较高下。孙权深知,要想战胜曹操,必须联合刘备。于是,他派出使者,与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曹。在孙权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下,江东百姓齐心协力,共同抵御曹军入侵。第二节:周瑜献策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乃孙权麾下的一名杰出将领。他才华横溢,谋略过人,深得孙权信任。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为孙权出谋划策。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周瑜冷静分析局势,提出了“火烧赤壁”的计策。他认为,曹军远道而来,水土不服,且不习水战。若能利用火攻,必能大败曹军。孙权对周瑜的计策深表赞同,立即下令实施。周瑜亲自担任前线指挥,精心部署火攻计划。他挑选精兵强将,秘密训练水军,准备在赤壁之战中给曹操一个措手不及。第三节:火烧赤壁在周瑜的精心策划下,火攻计划终于付诸实践。一天夜晚,东南风起,江面上波涛汹涌。周瑜抓住时机,指挥水军向曹操阵营发起火攻。火光冲天,曹军惊慌失措。曹操无奈,只能指挥军队撤退。但是火势蔓延迅速,曹军无法及时逃离,损失惨重。曹操本人也险些丧命,幸亏部下拼死相救,才得以逃脱。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大获全胜。这场战役,充分展示了周瑜的智谋和孙权的英勇。在此次战役中,智者再胜,为三国时期的纷争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第五章:三国鼎立——英雄辈出第一节:刘备得益州在《三国演义》这部气势恢宏的历史长卷中,刘备得益州的故事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英雄辈出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长期的颠沛流离,刘备终于在益州找到了自己事业的根基。罗贯中在描绘这一篇章时,不仅展现了刘备的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向背。刘备的益州之行,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赢得了当地豪强的支持,还成功地争取到了百姓的信任。刘备在益州的治理中,秉持“仁政”,广施仁德,使得益州成为了他事业的新起点。这一节的叙述中,刘备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他的智勇双全与深谋远虑跃然纸上。第二节: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发明家。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出山,无疑是刘备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节中,罗贯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诸葛亮这一人物的出场,使得这一形象深入人心。“三顾茅庐”的故事,不仅彰显了刘备的诚心与决心,也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远见。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便已经对天下大势有了深刻的洞察。他的《隆中对》更是展现了他卓越的战略眼光。罗贯中在这一节的叙述中,巧妙地将诸葛亮的知识、智慧和人格魅力融合在一起,使得这一人物成为《三国演义》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人物之一。第三节:孙权建吴在《三国演义》中,孙权作为东吴的创立者,他的形象同样生动鲜明。孙权建吴的过程,既是对其政治智慧的考验,也是对其军事才能的挑战。罗贯中在这一节中,通过描写孙权在江东的基业建设,展现了孙权的雄才大略和领导能力。孙权在继承父兄基业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和政治手段,成功地稳固了江东的政权。他知人善任,广纳天下英才,使得东吴成为三国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孙权的形象在这一节中被塑造得既威严又仁爱,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罗贯中在这一节的叙述中,巧妙地将孙权的个性特点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有力。第六章:七擒孟获——孔明南征第一节:南蛮叛乱《三国演义》中,孔明南征的故事,是一段波澜壮阔的英雄篇章。南蛮之地,地处偏远,风俗迥异,一直处于蜀汉政权的边缘地带。但是当地首领孟获的叛乱,使得这一地区的稳定受到了严重威胁。孟获凭借其对地形的熟悉以及对当地部族的号召力,屡次挑战蜀汉的权威,使得南方边疆不得安宁。此次叛乱,非同小可,它牵动着整个蜀汉政权的稳定。诸葛亮深知,若不彻底平定南蛮,蜀汉将难以专心对付北方的强敌。因此,他决定亲自南征,以彰显蜀汉的国威和孔明的智谋。第二节:诸葛亮七擒孟获孔明的南征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他不仅面对着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应对孟获的巧妙计谋。但是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七次擒获孟获,又七次放其回去。这种高深的策略,既表现了孔明的仁德之心,又展现了他的非凡智慧。每一次的擒获,都是诸葛亮对孟获心理和战略的精准把握。他不仅用计谋取胜,更以德服人,使孟获逐步心悦诚服。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过程,是对其“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思想的深刻体现。第三节:南蛮归附经过七擒七纵,孟获终于彻底归附蜀汉。这不仅意味着南蛮地区的稳定,更标志着蜀汉国力的增强和诸葛亮战略的成功。孟获及其部下,对诸葛亮的智慧和仁德深感敬佩,纷纷表示愿意效忠蜀汉,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贡献力量。南蛮归附后,蜀汉的南边疆得以安宁,诸葛亮也得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北伐的事业中。这一段故事,既展示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其治国安邦的智慧。第七章:六出祁山——孔明北伐第一节:孔明决策北伐1.1.3背景概述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为实现刘备“恢复汉室”的遗愿,决定亲自出师北伐。在充分分析局势后,孔明作出了决策,开始了他一生中的重要军事行动——六出祁山。1.1.4决策原因(1)国家战略需要:诸葛亮认为,通过北伐,才能消耗曹魏的国力,为最终统一天下创造条件。(2)军队士气:孔明深知,军队士气高涨是战争胜利的关键。通过北伐,可以提高军队的士气,增强战斗力。(3)个人信念:孔明一生致力于恢复汉室,北伐是他实现这一信念的途径。1.1.5决策过程(1)深入分析敌我态势:孔明对曹魏的兵力、装备、地形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北伐提供了有力依据。(2)制定周密计划:孔明制定了详细的北伐计划,包括兵分三路、逐步推进、相机行事等策略。(3)谋求内外支持:孔明积极争取东吴的支持,以形成南北夹击曹魏的态势。第二节:街亭之战1.1.6战前态势街亭之战是诸葛亮北伐的关键一战。孔明在战前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兵力、地形等因素,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1.1.7战斗经过(1)诸葛亮派遣马谡守街亭,以阻止曹魏援军。(2)马谡违反军令,未能坚守阵地,导致街亭失守。(3)孔明得知街亭失守,立即调整战略,发动全面反击。1.1.8战果及影响(1)街亭之战虽败,但诸葛亮迅速调整战略,避免了更大的损失。(2)此战使孔明认识到,马谡等将领的能力不足,为后来的北伐积累了经验。第三节:五丈原之战1.1.9战前态势五丈原之战是诸葛亮北伐的最后一战。此时,曹魏已经加强了对祁山的防御,诸葛亮面临着极大的压力。1.1.10战斗经过(1)孔明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企图迫使曹魏放弃祁山。(2)曹魏将领司马懿采取守势,双方陷入僵持。(3)孔明因积劳成疾,病情恶化,最终病逝于五丈原。1.1.11战果及影响(1)五丈原之战使孔明的北伐事业未能成功,但他的忠诚和智慧赢得了世人的敬仰。(2)诸葛亮病逝后,蜀汉国力逐渐衰弱,最终导致三国归晋。但是孔明的一生英勇豪情故事,却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第八章:英雄末路——英雄陨落第一节:关羽失荆州关羽,字云长,刘备麾下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忠诚、义薄云天著称。但是在三国演义的英雄故事中,关羽的英雄末路始于失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刘备借荆州之后,关羽被封为荆州牧,镇守此地。关羽英勇善战,威震华夏,使得荆州成为刘备势力的重要基石。但是关羽性格高傲,居功自傲,对孙权的使者态度恶劣,导致孙权怀恨在心。孙权趁机派吕蒙偷袭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此时,关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尽管关羽英勇善战,但双拳难敌四手,最终在麦城被孙权部将朱然、潘璋等围攻,关羽英勇牺牲。关羽失荆州,使得刘备势力受到重创,也为三国的最终走向埋下了伏笔。第二节:张飞遇刺张飞,字翼德,刘备麾下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豪放著称。在关羽失荆州后,张飞悲痛欲绝,决心为关羽报仇。但是张飞的性格缺陷也在此时暴露无遗。张飞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对待部下严厉。在准备攻打东吴的过程中,张飞因饮酒过量,鞭打部将范疆、张达,使得两人怀恨在心。在张飞熟睡之际,范疆、张达趁机刺杀张飞,将其首级献给了孙权。张飞的遇刺,使得刘备痛失两位兄弟,悲痛万分。张飞的英勇事迹,至此画上了句号。他的离世,也使得刘备的复仇之路更加艰难。第三节:刘备托孤刘备在关羽、张飞相继离世后,悲痛欲绝。此时,刘备已经病入膏肓,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在临终前,刘备将年幼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赵云等人。刘备深知,刘禅年幼无知,无法担当重任。他希望诸葛亮等人能够辅佐刘禅,继续捍卫蜀汉国家的利益。刘备的这一举动,展现了他对兄弟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刘备托孤,标志着刘备英雄末路的终结。但是刘备的英勇事迹和仁德之心,将永远流传在人们的心中。在刘备离世后,诸葛亮等人不负重托,辅佐刘禅,继续为蜀汉国家的繁荣发展而努力。第九章:司马篡魏——晋朝崛起第一节:司马懿篡魏在《三国演义》这部英勇豪情的故事中,司马家族的崛起与篡魏,无疑是历史转折的重要节点。司马懿,这位智勇双全的谋臣,在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统治下,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权谋,逐渐崛起,最终篡夺了魏国政权。司马懿深知曹操对其家族的猜忌,因此在曹操在世时,他始终保持低调,避免引起曹操的疑心。曹操去世后,司马懿辅佐曹丕,为其出谋划策,巩固了曹魏政权。曹丕去世,曹叡继位,司马懿更是凭借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曹魏政权的支柱。但是司马懿并未满足于现状。他在曹叡去世后,利用曹爽等人的弱点,发动高平陵之变,成功篡夺了魏国政权。这一举动,标志着司马家族正式崛起,也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二节:晋朝建立司马懿篡魏后,其子孙继续发扬家族的权谋与才智,逐步巩固了司马家族的统治地位。司马师、司马昭两位权臣,先后执掌曹魏政权,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司马昭在位期间,发动了著名的灭蜀之战,成功灭亡了蜀汉,使得三国之一的蜀汉归于晋朝的版图。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继承父志,于公元265年篡魏,建立了晋朝,是为晋武帝。晋朝的建立,标志着三国时期长达近百年的纷争终于落下帷幕。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三节:三国归晋晋朝建立后,司马炎采取了一系列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