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神舟学校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摘编自袁行霈《<大家小书>序言》)材料二:每有青年问我以攻治词学的途径,辄要求其先熟读、读懂一定数量的历代词家的名作,向其推荐九部书,今欣悉嘉莹教授大作《名篇词例选说》即将问世,喜见我所推荐的治词基本读物有了重要的补充,使此书目由九部增为十部,可称十全十美了。说诗固已难,说词则尤难。嘉莹教授说词,着重传达词的兴发感动之作用,曾在《迦陵论词丛稿•后叙》中云:“对于诗歌这种以兴发感动之作用为生命的美文,我们在对之加以评说时……应该透过自己的感受把诗歌中这种兴发感动的生命传达出来,使读者能得到生生不已的感动。”此《名篇词例选说》收文十二篇,评说词三十二阕,可视为嘉莹教授实现其所持的评说诗歌之主张的范例。对于词这一文体之感发质素的接受与辨析,嘉莹教授独具灵心慧悟,对一些内涵深曲、意象空灵之作的评说,辄能探触其词心,进入其词境,发其幽情,得其微旨。在《灵谿词说•前言》中,嘉莹教授自述:“我自幼即耽读古典诗词,此虽由家庭环境之薰习,然亦出于一己之天性。当时每读历代之名篇佳什,总常常会引起心中一种感发不能自已之情。”正因有此“感发不能自已之情”,故其感也深,其思也微,得以深入作品的世界。加以嘉莹教授数十年来始终致力于诗词的讲授与研究,又曾长期在海外执教,广研西方文论,故其积也厚,其识也广,每能远绍旁搜,就作品的诸多方面作兼有深度与广度的阐述。收入本编的说词著作,可说是:既凭其禀赋上的灵心慧悟,对所评说的作品之兴发感动的作用,以特有的敏锐感受及观照入微的辨析能力发人之所未发;又凭其学养上的厚积广识,就作品涉及的问题作了通古今中外而观之的比照与融会,对作品中某些微妙的语词及生僻的典故,也作了详尽的解说。其品赏之精微、论证之周密,自非时下一般诗词鉴赏之作所可望其项背。我一向还认为,诗词的理论研究应与诗词的创作实践两相结合。现今不少评说诗词者不一定从事诗词的创作,因而其对诗词作品的评说常有与作品隔一层之憾。嘉莹教授幼承家学,十一岁即开笔写词,进入大学后开始写曲,以后在其投入教学与研究的数十年中始终不废诗词的写作。从其《迦陵诗词稿》一编,可见其这方面的造诣之深。《选说》之所说,既是从词的理论研究者的精思,也是从词的创作实践者的体验展开其评说的。此书收入“大家小书”丛刊中。书中,精义时见,妙旨纷陈,使人应接不暇。览读后,未暇深研熟思,草成此浅陋的短文,对全书内容的评价,深愧挂一而漏万。(摘编自陈邦言《<名篇词例选说>题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书”是就篇幅而言,而且是就今天的印刷条件和方便携带与阅读而言的,若是放在孔子时代,这些小书的篇幅一点不算小。B.科技类图书时效性较强,过时则无人问津,而这套人文类“大家小书”虽然都是挖掘性过往的出版,但肯定会让读者常读常新。C.说词者应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生命体验,如此才能探触词人之心,得其微旨,再传达给读者,使其得到生生不已的感动。D.叶嘉莹教授长于说词,《名篇词例选说》即是其说词作品选集,材料二是陈邦言为其所作书序,此书又收入“大家小书”丛书。(2)根据材料一和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价值之有无,并不看当时是否畅销,唯一的评判标准是经得起时间的淘洗。B.材料二中加点的“质素”的意思是特征;“远绍旁搜”中“绍”的意思是继承。C.凡评说诗词者,如果不亲自创作诗词,纵有高深的理论研究,也说不好诗词。D.就像这套“大家小书”丛书一样,凡好的著作一定是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具的。(3)不可作为材料二中划线句“我一向还认为,诗词的理论研究应与诗词的创作实践两相结合”这个主张的例证的一项是A.叶嘉莹在论及韦庄词时,曾写过一首绝句:“谁家陌上堪相许,从嫁甘拼一世休。终古挚情能似此,楚骚九死谊相侔”。B.清代文学家赵翼写过一首《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C.杜甫曾经写过《戏为六绝句》,其二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D.相传《诗经》为孔子所编订,对于这部经典,孔子如此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4)在《<名篇词例选说>题言》中,作者认为叶嘉莹说词很成功的原因有哪些?(5)书店或出版方要给《大家小书》系列丛书拟一段推介语,你觉得它的哪些特点应该着重介绍?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雪的回忆穆木天(一)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居在上海,每年固然都冒过几次严寒,可是,总觉得像是没有冬天似的。至少,在江南,冬天是令人不感兴趣的。雪地冰天,没出过山海关的人,总不会尝过那种风味罢。一片皑白,山上,原野上,树木上,房屋上,都是雪。你想象一下好啦,在铅灰色的天空之下,皑白的地面,是如何地一望无边呀。一望是洁白的,是平滑的。雪!雪夜!雪所笼罩着的平原,雪在上边飞飘着的大野,广漠地,寂静地,在展开着。在雪中,散布着稀稀的人家,好像人们都是鼾睡在自己的安乐窝里。儿时,我叹美着这种雪的世界。现在这种雪的世界,又在我的想象中重现出来了。过去的一幕一幕,荡漾地,在我的眼前渡了过去。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二)雪!潆潆的雪,下着。院里又铺上了一层棉絮。这一年冬天,我们的院子里,好像比往常热闹得多了。我们是住在里边的小院里,外边是一个大的院子。现在,马嘶声,人的往来声,车声,唱歌声,打油的锤声,在外边的院子里交响着。颓废的破大院,顿时,呈出了新兴的气象。父亲是忙忙碌碌的,从站上跑到家里,从家又跑到站上。一车一车的黄豆,每天,被运进来又被运出去。据说父亲在站上是做“老客”。一个先生,是麻脸的,教我读书。可是,有时,他也去帮父亲去打大豆的麻包。外院里,是好几辆车在卸载装载,人,往来如梭地,工作着。雪霏霏地下着。麻脸先生,划着苏州码子,记着豆包的分量。雪霏霏地下着。秃尾巴狗在院里跑着,飞快地,在雪里轻轻地留下了爪印。外院的东院是仓子,是马厩,是油房。人往来地运豆子。鸽子,咕噜咕噜地叫着,啄着豆子吃。各个人都在忙着。晚上,工作完了,父亲同麻脸先生总是谈着行情,商量着“作存”好还是“作空”好。我呢,总是跑到油房里去。那里,是又暖烘,又热闹。马拉着油碾子,转着。豆子被压扁,从碾盘上落到下边槽子里,出了一种香的油气。同着碾子的人打了招呼,进了去。顺着窄路,走到里边的房子里,则又是一个世界了。油匠们欢天喜地地,笑谈着。我是欢喜他们的,他们也欢喜我。我上了高高的垫着厚板的炕上,坐着,躺着,看着他们在作工,一只手操起了大油匠刘金城所爱看的《小八义》。我看着他们怎么蒸豆批,怎么打包,怎么上柞,怎么锤打。那是非常地有趣味的。扬着锤子梆梆地打着,当时,令我想到呼延庆打擂。而等待着油倾盆如注地淌下来,随后,打开洋草的包皮,新鲜的豆饼出了柞,我是感到无限满足的。有时,我是抓一块碎豆饼吃的。卸了油垛,油匠们又是讲起张家姑娘长和李家媳妇短来了。听够了,我则看我的《小八义》,很晚的才回到房中睡觉。潆潆的雪下着。院里又铺上了一层棉絮。(三)雪下了又停,停了又下,大地上好像披了丧衣。这一座古城,像是包围在雪的沉默中了。这是我离开吉林城的那个冬季。因为当时感到那也许是一个永别,所以,那一年的雪,在我以为,是最值得怀恋的。从卧室听着外边往来的车,咯吱咯吱地,压踏在雪上,是如何令人愁恼呀!在黎明,在暗夜,我,不眠地,倾听着风雪交加中的响动,是如何地孤独寂寥呀!我曾在雪后步过那座古城的街上,可是满目凄凉,市面萧条得很。我也曾在晴日踏着雪,访过那些城外的村落,可是,田夫野老都是说一年比一年困苦了。在北山上建了白白的水塔,在松花江上架上了钢铁的江桥。可是,北山麓上,仍然是小的草房在杂沓着,江桥边上,依然是山东哥们在卖花生米。农村社会没落了。好些商店,也是一个挨着一个地关上了门。夜间,不寝时,听着外边的声籁,我总是翻来覆去地,想着。吉敦、吉海接轨的问题,农村破产的情状,南满铁路陆续地在开会的消息,是不绝地在我脑子里萦回着。有时,关灯独坐,望着街道上的灯光照在白雪上,颜色惨白的,四外,死一般地,寂静着,感到是会有“死”要降到这座古城上边似的。在被雪所包围着的沉默中,无为地,生活着,心中是极度地空虚的。有时,如雪落在城上似地,泪是落在我的心上了。雪停了,又是一个广大无边的白色的宇宙。我们,三四个人,在围炉杂谈之后,决定了到江南野外里跑一跑。天低着,四外,是空廓,寂寥。白色、铅色的线与面,构成了整个的水墨画一般的宇宙。赶柴车的,走着。拾粪的孩子,走着。农夫们,时时,在过路。但都是漠不相关似的。我们,在田间的道上,巡回地,走着。有时,脚步声引出来几声狗吠。但,我们走开,狗吠也随着止住了。有江桥如长蛇似地跨在江上,像我们的血一天一天地被它吸去。江北岸的满铁公所,好像越发高傲地在俯瞰松花江。它那种姿态,令人感到,是战胜者在示威。天主堂的钟声哀婉地震响着。是招人赴晚祷呢,还是古城将死的吊钟呢?声音,是凄怆而轻脆的。雪下了又停,停了又下。包在雪中的古城,吐出来死的唏嘘了。(四)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现在,故乡里,还是依然地下着大雪罢。可是,我呢,则是飘零到大江南。和我同样地流离到各处的人,真不知有多少哟。可是,他们同我同样,也怕会看不见故乡的美丽的雪景了罢。在故乡呢,大概山川还是依然存在罢!有人从东北来,告诉我东北的农村的荒废。在故乡的大野里,在白雪的围抱中,我仿佛看见了到处是死亡,到处都是饥饿。在白雪上,洒着鲜红的血,是抗日义勇军的,是老百姓的。我只是茫然地想象着那种猩红的血,洒在洁白的雪上,在山上,在平原上,在河滨上,洒在一切的上边。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有删改)(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点题,作者由眼前的雪怀忆起故乡,用优美的文笔描写山海关以外的雪景,把一个辽阔、纯净的雪世界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B.作者在第二部分营造的那个淳朴、和谐的农村图景与后半部分作者眼中的那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时局的凄惨,也表现了时光的易逝。C.散文后半部分笔锋突变,雪在我眼里成了“丧衣”“死亡”“饥饿”,我的情感也由“愁恼”到“空虚”再到“茫然”,笔调一步步低沉,情感也一步步沉重。D.本文是对雪的怀忆,是对故乡的怀忆,更是对故乡今昔变化的一种感叹和抒怀。在这种感叹和抒怀中表现出压抑的痛楚,以及对侵略者的谴责。(2)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叙述、描写细腻生动,抒情真挚感人,议论振聋发聩。B.文章第二部分,作者以孩子的视角叙写童年雪夜热闹的往事,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人情的温暖与美好。C.文章第三部分,作者在描写江桥和满铁公所时,运用了比喻和比拟手法,将自己对时局的一腔悲愤蕴含其中。D.作者擅长意境营造,将平静舒缓的琐事描写及对故乡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的叙说置于皑皑白雪的情境中,情深切切。(3)分析“雪”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4)本文作者穆木天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散文是诗化的散文,请结合全文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己未朔,李纲至行在,奏曰:“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甲子,以李纲兼御营使。纲入对,言曰:“今国势不逮靖康间远甚,至于所当急而先者,则在于料理河北、河东。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帝善其言,问谁可任者,纲荐张所、傅亮。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已而帝意复变,纲又极言其不可,且曰:“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若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陆,盗贼亦将蜂起为乱,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况欲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况尝降诏,许留中原,人心悦服,奈何诏墨未干,遽失大信?”帝然之。而汪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或谓纲曰:“外论汹汹,咸谓东幸已决。”纲曰:“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乙亥,召河东经制副使傅亮还行在。纲言:“圣意必欲罢亮,乞付黄潜善施行,臣得乞身归田里。”泣辞而退。或曰:“公决于进退,于义得矣,如谗者何?”纲曰:“吾知尽事君之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祸患非所恤也。”会侍御史张浚劾纲以私意杀宋齐愈,且论其招军买马之非,潜善、伯彦等复力排纲,请帝去之,遂罢纲为观文殿大学士。浚论纲不已,乃落职提举洞霄宫。凡在相位七十七日。(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李纲辅政》)(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B.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C.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D.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气传金柝”中的“朔”与文中的“朔”同义。B.行在,一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后者。C.车驾,本指马驾的车,也指帝王所乘之车,因用为帝王代称,文中指高宗。D.两京,两个京城的合称。有多种说法,文中指宋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河南府。(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纲直言进谏,认为国势不如靖康期间,当务之急要任用如张所、傅亮等有能力的人管理好河北、河东,才能保住中原。B.李纲心怀天下,认为高宗即使不能选择上策去关中,也应该到襄、邓二州,以示不忘故都,来维系天下人的心念。C.李纲忠君爱国,不计个人得失,当皇帝还都之意发生变化时,李纲据理力争,当皇帝想罢免傅亮,李纲不惜以辞职来进谏。D.李纲嫉恶如仇,因与黄潜善、汪伯彦的政见不合,就将不停地弹劾自己杀宋齐愈和招兵买马的张浚降职为提举洞霄宫。(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②吾知尽事君之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祸患非所恤也。(5)请结合文本,概括李纲极力反对迁都东南的理由。4.(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题。少年游①纳兰性德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寻常风月②,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注】①康熙十三年,词人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后来词人写下了这首词。②风月:本指清风明月,后代指男女情爱。(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两句表明情人相伴才算得上是人生美景,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美好爱情的向往。B.上片后三句是对前两句的具体阐释,说明爱情可使“寻常”“等闲”的生活称心如意。C.下片的“青鸟”,与李商隐“青鸟殷勤为探看”的“青鸟”皆指传递相思之情的信使。D.本词一反诗词先写景后抒情的常式,议论开篇,语言简淡清新,饱含词人浓郁的情感。(2)请简要赏析“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三句。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将眼前秋景和长年漂泊,年老多病的处境联系在一起,表达了浓重的悲凉之感,典型地体现了其沉郁顿挫的诗风。(2)《念奴娇•过洞庭》中通过大与小的比照表现出一种空阔的境界、又显示作者豪迈超旷的内在气质的句子是“,”。(3)梦境是现实的投射,古人常用梦中之境寄托自己的情怀,宋代诗词中常常出现“梦”的形象,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电影《长津湖》以史诗级的手法,全景式展示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上映第4天票房已经突破15亿元,其市场表现和观众口碑持续升温。该片不仅让观众走近并了解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更使观众铭记祖国因何河清海晏,今天因何国泰民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一周年。人们从来没有忘记那段①、烽火连天的悲壮历史,从来没有忘记那些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②的英雄先辈们。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就必须不忘历史、不负先烈,让红色精神③。只有我们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接续奋斗、擦亮信仰,才定能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创造出新的无愧于革命先烈的“人间奇迹”!(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然而,这些新技术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性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②,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必须充分重视和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③,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绝不手软,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B.你一条,他一条,一共提出了五六十条建议。C.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D.你只需动动手指即可参与抽奖活动。(2)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钱锺书先生被称为有着“照相机式”的记忆力,精通六门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史、哲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硕的成果。他说过:“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杨振宁先生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都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35岁时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很多场合题词时,最喜欢题“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八个字。钱锺书先生和杨振宁先生分别是人文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天赋极高的“天才”,但他们都强调“笨”“拙”“朴”,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神舟学校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摘编自袁行霈《<大家小书>序言》)材料二:每有青年问我以攻治词学的途径,辄要求其先熟读、读懂一定数量的历代词家的名作,向其推荐九部书,今欣悉嘉莹教授大作《名篇词例选说》即将问世,喜见我所推荐的治词基本读物有了重要的补充,使此书目由九部增为十部,可称十全十美了。说诗固已难,说词则尤难。嘉莹教授说词,着重传达词的兴发感动之作用,曾在《迦陵论词丛稿•后叙》中云:“对于诗歌这种以兴发感动之作用为生命的美文,我们在对之加以评说时……应该透过自己的感受把诗歌中这种兴发感动的生命传达出来,使读者能得到生生不已的感动。”此《名篇词例选说》收文十二篇,评说词三十二阕,可视为嘉莹教授实现其所持的评说诗歌之主张的范例。对于词这一文体之感发质素的接受与辨析,嘉莹教授独具灵心慧悟,对一些内涵深曲、意象空灵之作的评说,辄能探触其词心,进入其词境,发其幽情,得其微旨。在《灵谿词说•前言》中,嘉莹教授自述:“我自幼即耽读古典诗词,此虽由家庭环境之薰习,然亦出于一己之天性。当时每读历代之名篇佳什,总常常会引起心中一种感发不能自已之情。”正因有此“感发不能自已之情”,故其感也深,其思也微,得以深入作品的世界。加以嘉莹教授数十年来始终致力于诗词的讲授与研究,又曾长期在海外执教,广研西方文论,故其积也厚,其识也广,每能远绍旁搜,就作品的诸多方面作兼有深度与广度的阐述。收入本编的说词著作,可说是:既凭其禀赋上的灵心慧悟,对所评说的作品之兴发感动的作用,以特有的敏锐感受及观照入微的辨析能力发人之所未发;又凭其学养上的厚积广识,就作品涉及的问题作了通古今中外而观之的比照与融会,对作品中某些微妙的语词及生僻的典故,也作了详尽的解说。其品赏之精微、论证之周密,自非时下一般诗词鉴赏之作所可望其项背。我一向还认为,诗词的理论研究应与诗词的创作实践两相结合。现今不少评说诗词者不一定从事诗词的创作,因而其对诗词作品的评说常有与作品隔一层之憾。嘉莹教授幼承家学,十一岁即开笔写词,进入大学后开始写曲,以后在其投入教学与研究的数十年中始终不废诗词的写作。从其《迦陵诗词稿》一编,可见其这方面的造诣之深。《选说》之所说,既是从词的理论研究者的精思,也是从词的创作实践者的体验展开其评说的。此书收入“大家小书”丛刊中。书中,精义时见,妙旨纷陈,使人应接不暇。览读后,未暇深研熟思,草成此浅陋的短文,对全书内容的评价,深愧挂一而漏万。(摘编自陈邦言《<名篇词例选说>题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书”是就篇幅而言,而且是就今天的印刷条件和方便携带与阅读而言的,若是放在孔子时代,这些小书的篇幅一点不算小。B.科技类图书时效性较强,过时则无人问津,而这套人文类“大家小书”虽然都是挖掘性过往的出版,但肯定会让读者常读常新。C.说词者应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生命体验,如此才能探触词人之心,得其微旨,再传达给读者,使其得到生生不已的感动。D.叶嘉莹教授长于说词,《名篇词例选说》即是其说词作品选集,材料二是陈邦言为其所作书序,此书又收入“大家小书”丛书。(2)根据材料一和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作品价值之有无,并不看当时是否畅销,唯一的评判标准是经得起时间的淘洗。B.材料二中加点的“质素”的意思是特征;“远绍旁搜”中“绍”的意思是继承。C.凡评说诗词者,如果不亲自创作诗词,纵有高深的理论研究,也说不好诗词。D.就像这套“大家小书”丛书一样,凡好的著作一定是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具的。(3)不可作为材料二中划线句“我一向还认为,诗词的理论研究应与诗词的创作实践两相结合”这个主张的例证的一项是DA.叶嘉莹在论及韦庄词时,曾写过一首绝句:“谁家陌上堪相许,从嫁甘拼一世休。终古挚情能似此,楚骚九死谊相侔”。B.清代文学家赵翼写过一首《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C.杜甫曾经写过《戏为六绝句》,其二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D.相传《诗经》为孔子所编订,对于这部经典,孔子如此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4)在《<名篇词例选说>题言》中,作者认为叶嘉莹说词很成功的原因有哪些?(5)书店或出版方要给《大家小书》系列丛书拟一段推介语,你觉得它的哪些特点应该着重介绍?【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解答】(1)B.“虽然都是挖掘性过往的出版,但肯定会让读者常读常新”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三段“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可知,“大家小书”不全是过往著作的挖掘性出版,也约请了现在的著名学者新写书;“肯定”表述绝对化。(2)A.“并不看当时是否畅销,唯一的评判标准是经得起时间的淘洗”说法错误。当时就畅销的作品也会有很大价值。C.“如果不亲自创作诗词,纵有高深的理论研究,也说不好诗词”说法绝对。从材料二第四段“现今不少评说诗词者不一定从事诗词的创作,因而其对诗词作品的评说常有与作品隔一层之憾”可知,是说不少词评家因为不创作而有隔,并非全部。D.“凡好的著作一定是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具的”以偏概全。“大家小书”兼具了学术性和普及性,但好的学术著作不一定都有普及性。故选:B。(3)D.孔子论诗,但他不是诗人,选项里只提到了“编订”,所以孔子不存在创作的问题,故不能作为论据支持“我一向还认为,诗词的理论研究应与诗词的创作实践两相结合”这个主张。(4)对于作者认为叶嘉莹说词很成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首先,从材料二第三段“对于词这一文体之感发质素的接受与辨析,嘉莹教授独具灵心慧悟,对一些内涵深曲、意象空灵之作的评说,辄能探触其词心,进入其词境,发其幽情,得其微旨”“正因有此‘感发不能自已之情’,故其感也深,其思也微,得以深入作品的世界”可以总结出:叶嘉莹自身禀赋高,读词常引起感发不能自已之情。其次,从材料二第三段“加以嘉莹教授数十年来始终致力于诗词的讲授与研究,又曾长期在海外执教,广研西方文论,故其积也厚,其识也广,每能远绍旁搜,就作品的诸多方面作兼有深度与广度的阐述”可以总结出:叶嘉莹学养上的厚积广识。最后,从材料二第四段“嘉莹教授幼承家学,十一岁即开笔写词,进入大学后开始写曲,以后在其投入教学与研究的数十年中始终不废诗词的写作。从其《迦陵诗词稿》一编,可见其这方面的造诣之深”可以总结出:叶嘉莹有亲身的写作实践。(5)从材料一第一段“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可总结出:此套丛书是学术大家写的,给普通人读的。从材料一最后一段“‘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可以总结出:方便阅读和携带。从材料一第三段“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可以总结出来,“大家小书”丛书是人文社科类丛书,是传统文化结晶,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从材料一第二段“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可以总结出:这套丛书能给读者阅读的乐趣。从材料一最后一段“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可以总结出:这套丛书可以增添社会文化色彩和学习氛围。答案:(1)B(2)B(3)D(4)自身禀赋,读词常引起感发不能自已之情;学养上的厚积广识;有亲身的写作实践。(5)学术大家写的;给普通人读的;方便阅读和携带;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具;人文社科类;传统文化结晶;给读者阅读的乐趣;增添社会文化色彩和学习氛围。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雪的回忆穆木天(一)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居在上海,每年固然都冒过几次严寒,可是,总觉得像是没有冬天似的。至少,在江南,冬天是令人不感兴趣的。雪地冰天,没出过山海关的人,总不会尝过那种风味罢。一片皑白,山上,原野上,树木上,房屋上,都是雪。你想象一下好啦,在铅灰色的天空之下,皑白的地面,是如何地一望无边呀。一望是洁白的,是平滑的。雪!雪夜!雪所笼罩着的平原,雪在上边飞飘着的大野,广漠地,寂静地,在展开着。在雪中,散布着稀稀的人家,好像人们都是鼾睡在自己的安乐窝里。儿时,我叹美着这种雪的世界。现在这种雪的世界,又在我的想象中重现出来了。过去的一幕一幕,荡漾地,在我的眼前渡了过去。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二)雪!潆潆的雪,下着。院里又铺上了一层棉絮。这一年冬天,我们的院子里,好像比往常热闹得多了。我们是住在里边的小院里,外边是一个大的院子。现在,马嘶声,人的往来声,车声,唱歌声,打油的锤声,在外边的院子里交响着。颓废的破大院,顿时,呈出了新兴的气象。父亲是忙忙碌碌的,从站上跑到家里,从家又跑到站上。一车一车的黄豆,每天,被运进来又被运出去。据说父亲在站上是做“老客”。一个先生,是麻脸的,教我读书。可是,有时,他也去帮父亲去打大豆的麻包。外院里,是好几辆车在卸载装载,人,往来如梭地,工作着。雪霏霏地下着。麻脸先生,划着苏州码子,记着豆包的分量。雪霏霏地下着。秃尾巴狗在院里跑着,飞快地,在雪里轻轻地留下了爪印。外院的东院是仓子,是马厩,是油房。人往来地运豆子。鸽子,咕噜咕噜地叫着,啄着豆子吃。各个人都在忙着。晚上,工作完了,父亲同麻脸先生总是谈着行情,商量着“作存”好还是“作空”好。我呢,总是跑到油房里去。那里,是又暖烘,又热闹。马拉着油碾子,转着。豆子被压扁,从碾盘上落到下边槽子里,出了一种香的油气。同着碾子的人打了招呼,进了去。顺着窄路,走到里边的房子里,则又是一个世界了。油匠们欢天喜地地,笑谈着。我是欢喜他们的,他们也欢喜我。我上了高高的垫着厚板的炕上,坐着,躺着,看着他们在作工,一只手操起了大油匠刘金城所爱看的《小八义》。我看着他们怎么蒸豆批,怎么打包,怎么上柞,怎么锤打。那是非常地有趣味的。扬着锤子梆梆地打着,当时,令我想到呼延庆打擂。而等待着油倾盆如注地淌下来,随后,打开洋草的包皮,新鲜的豆饼出了柞,我是感到无限满足的。有时,我是抓一块碎豆饼吃的。卸了油垛,油匠们又是讲起张家姑娘长和李家媳妇短来了。听够了,我则看我的《小八义》,很晚的才回到房中睡觉。潆潆的雪下着。院里又铺上了一层棉絮。(三)雪下了又停,停了又下,大地上好像披了丧衣。这一座古城,像是包围在雪的沉默中了。这是我离开吉林城的那个冬季。因为当时感到那也许是一个永别,所以,那一年的雪,在我以为,是最值得怀恋的。从卧室听着外边往来的车,咯吱咯吱地,压踏在雪上,是如何令人愁恼呀!在黎明,在暗夜,我,不眠地,倾听着风雪交加中的响动,是如何地孤独寂寥呀!我曾在雪后步过那座古城的街上,可是满目凄凉,市面萧条得很。我也曾在晴日踏着雪,访过那些城外的村落,可是,田夫野老都是说一年比一年困苦了。在北山上建了白白的水塔,在松花江上架上了钢铁的江桥。可是,北山麓上,仍然是小的草房在杂沓着,江桥边上,依然是山东哥们在卖花生米。农村社会没落了。好些商店,也是一个挨着一个地关上了门。夜间,不寝时,听着外边的声籁,我总是翻来覆去地,想着。吉敦、吉海接轨的问题,农村破产的情状,南满铁路陆续地在开会的消息,是不绝地在我脑子里萦回着。有时,关灯独坐,望着街道上的灯光照在白雪上,颜色惨白的,四外,死一般地,寂静着,感到是会有“死”要降到这座古城上边似的。在被雪所包围着的沉默中,无为地,生活着,心中是极度地空虚的。有时,如雪落在城上似地,泪是落在我的心上了。雪停了,又是一个广大无边的白色的宇宙。我们,三四个人,在围炉杂谈之后,决定了到江南野外里跑一跑。天低着,四外,是空廓,寂寥。白色、铅色的线与面,构成了整个的水墨画一般的宇宙。赶柴车的,走着。拾粪的孩子,走着。农夫们,时时,在过路。但都是漠不相关似的。我们,在田间的道上,巡回地,走着。有时,脚步声引出来几声狗吠。但,我们走开,狗吠也随着止住了。有江桥如长蛇似地跨在江上,像我们的血一天一天地被它吸去。江北岸的满铁公所,好像越发高傲地在俯瞰松花江。它那种姿态,令人感到,是战胜者在示威。天主堂的钟声哀婉地震响着。是招人赴晚祷呢,还是古城将死的吊钟呢?声音,是凄怆而轻脆的。雪下了又停,停了又下。包在雪中的古城,吐出来死的唏嘘了。(四)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现在,故乡里,还是依然地下着大雪罢。可是,我呢,则是飘零到大江南。和我同样地流离到各处的人,真不知有多少哟。可是,他们同我同样,也怕会看不见故乡的美丽的雪景了罢。在故乡呢,大概山川还是依然存在罢!有人从东北来,告诉我东北的农村的荒废。在故乡的大野里,在白雪的围抱中,我仿佛看见了到处是死亡,到处都是饥饿。在白雪上,洒着鲜红的血,是抗日义勇军的,是老百姓的。我只是茫然地想象着那种猩红的血,洒在洁白的雪上,在山上,在平原上,在河滨上,洒在一切的上边。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有删改)(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开篇点题,作者由眼前的雪怀忆起故乡,用优美的文笔描写山海关以外的雪景,把一个辽阔、纯净的雪世界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B.作者在第二部分营造的那个淳朴、和谐的农村图景与后半部分作者眼中的那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时局的凄惨,也表现了时光的易逝。C.散文后半部分笔锋突变,雪在我眼里成了“丧衣”“死亡”“饥饿”,我的情感也由“愁恼”到“空虚”再到“茫然”,笔调一步步低沉,情感也一步步沉重。D.本文是对雪的怀忆,是对故乡的怀忆,更是对故乡今昔变化的一种感叹和抒怀。在这种感叹和抒怀中表现出压抑的痛楚,以及对侵略者的谴责。(2)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叙述、描写细腻生动,抒情真挚感人,议论振聋发聩。B.文章第二部分,作者以孩子的视角叙写童年雪夜热闹的往事,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人情的温暖与美好。C.文章第三部分,作者在描写江桥和满铁公所时,运用了比喻和比拟手法,将自己对时局的一腔悲愤蕴含其中。D.作者擅长意境营造,将平静舒缓的琐事描写及对故乡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的叙说置于皑皑白雪的情境中,情深切切。(3)分析“雪”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4)本文作者穆木天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散文是诗化的散文,请结合全文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认真阅读每一个选项,结合文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中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描写景物的句子,并结合文意分析其在内容和结构等方面的作用。(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指定的某种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也表现了时光的易逝”错。第二部分前半部分作者营造的淳朴和谐的农村图景与后半部分作者眼中的那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形成对比,反衬出时局的凄惨,并没有表现时光易逝。故选:B。(2)A.“文章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议论振聋发聩”错,文章主要采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并没有鲜明的议论性的语句,更谈不上“振聋发聩”。故选:A。(3)①在结构上,“雪”反复出现,串联了全文,为所有的人物活动和作者的所见所感提供了背景。第(一)部分开篇“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点题,作者由眼前的雪怀忆起故乡来;由第(二)部分“雪!潆潆的雪,下着。院里又铺上了一层棉絮……雪霏霏地下着。麻脸先生,划着苏州码子,记着豆包的分量。雪霏霏地下着。秃尾巴狗在院里跑着,飞快地,在雪里轻轻地留下了爪印……”,第(三)部分“从卧室听着外边往来的车,咯吱咯吱地,压踏在雪上,是如何令人愁恼呀!在黎明,在暗夜,我,不眠地,倾听着风雪交加中的响动,是如何地孤独寂寥呀!我曾在雪后步过那座古城的街上,可是满目凄凉,市面萧条得很。我也曾在晴日踏着雪,访过那些城外的村落,可是,田夫野老都是说一年比一年困苦了”“在被雪所包围着的沉默中,无为地,生活着,心中是极度地空虚的。有时,如雪落在城上似地,泪是落在我的心上了”“雪下了又停,停了又下。包在雪中的古城,吐出来死的唏嘘了”,第(四)部分“现在,故乡里,还是依然地下着大雪罢。可是,我呢,则是飘零到大江南。和我同样地流离到各处的人,真不知有多少哟。可是,他们同我同样,也怕会看不见故乡的美丽的雪景了罢”分析,“雪”反复出现,串联了全文,为所有的人物活动和作者的所见所感提供了背景。②在情感抒发上,“雪”反复出现,成为思念故乡、怀念童年、慨叹现实的情感载体。“雪!潆潆的雪,下着。院里又铺上了一层棉絮。这一年冬天,我们的院子里,好像比往常热闹得多了。……颓废的破大院,顿时,呈出了新兴的气象”“雪霏霏地下着……我呢,总是跑到油房里去。那里,是又暖烘,又热闹。马拉着油碾子,转着。豆子被压扁,从碾盘上落到下边槽子里,出了一种香的油气。同着碾子的人打了招呼,进了去。顺着窄路,走到里边的房子里,则又是一个世界了……我上了高高的垫着厚板的炕上,坐着,躺着,看着他们在作工,一只手操起了大油匠刘金城所爱看的《小八义》。我看着他们怎么蒸豆批,怎么打包,怎么上柞,怎么锤打。……听够了,我则看我的《小八义》,很晚的才回到房中睡觉。潆潆的雪下着。院里又铺上了一层棉絮”“我曾在雪后步过那座古城的街上,可是满目凄凉,市面萧条得很。我也曾在晴日踏着雪,访过那些城外的村落,可是,田夫野老都是说一年比一年困苦了”“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现在,故乡里,还是依然地下着大雪罢。……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分析,“雪”成为“我”思念故乡、怀念童年、慨叹现实的情感载体。③在意境的营造上,“雪”反复出现,营造了一种冷寂、萧瑟的意境,让沉重的悲叹更深切浓郁。作者笔下的“雪”是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我”的天真无邪、东北大哥的豪爽开朗,还是老祖母的安静祥和、油匠们的忙里偷闲,都是在雪的场景中发生的,他们与“雪”是息息相关,呼吸与共的:即使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的伤神与落泪也是因雪而发、因雪而感的。同时作者在前一部分营造的那个与世隔绝,不受尘俗干扰的淳朴、恬静、和谐的农村图景与后半部分作者眼中的那个由于帝国主义的践踏而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前后的对比更反衬出时局的凄惨与悲哀,让读者沉重的悲叹更深切浓郁。(4)由“雪下了又停,停了又下,大地上好像披了丧衣。这一座古城,像是包围在雪的沉默中了”“在黎明,在暗夜,我,不眠地,倾听着风雪交加中的响动,是如何地孤独寂寥呀!我曾在雪后步过那座古城的街上,可是满目凄凉,市面萧条得很。我也曾在晴日踏着雪,访过那些城外的村落,可是,田夫野老都是说一年比一年困苦了”“望着街道上的灯光照在白雪上,颜色惨白的,四外,死一般地,寂静着,感到是会有‘死’要降到这座古城上边似的。在被雪所包围着的沉默中,无为地,生活着,心中是极度地空虚的。有时,如雪落在城上似地,泪是落在我的心上了”“雪下了又停,停了又下。包在雪中的古城,吐出来死的唏嘘了”“在白雪的围抱中,我仿佛看见了到处是死亡,到处都是饥饿。在白雪上,洒着鲜红的血,是抗日义勇军的,是老百姓的”可知:作者选用了核心意象“雪”,赋予其浓郁的象征意味,营造了诗歌一般的唯美意境。由“一片皑白,山上,原野上,树木上,房屋上,都是雪”“雪在上边飞飘着的大野,广漠地,寂静地,在展开着”“马嘶声,人的往来声,车声,唱歌声,打油的锤声,在外边的院子里交响着。颓废的破大院,顿时,呈出了新兴的气象”“天低着,四外;是空廓,寂寥”“赶柴车的,走着。拾粪的孩子,走着。农夫们,时时,在过路。但都是漠不相关似的”“我们,在田间的道上,巡回地,走着。有时,脚步声引出来几声狗吠。但,我们走开,狗吠也随着止住了”可知:全文多用短句,充满了诗的韵律。由“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雪!潆潆的雪,下着。院里又铺上了一层棉絮”“潆潆的雪下着。院里又铺上了一层棉絮”可知:作者不断使用反复的手法,如使文章具有一咏三叹的回环之美。由“在故乡的大野里,在白雪的围抱中,我仿佛看见了到处是死亡,到处都是饥饿。在白雪上,洒着鲜红的血,是抗日义勇军的,是老百姓的。我只是茫然地想象着那种猩红的血,洒在洁白的雪上,在山上,在平原上,在河滨上,洒在一切的上边”“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可知,情感丰富而含蓄,抒情意味浓郁。答案:(1)B(2)A(3)①“雪”反复出现,串联了全文,为所有的人物活动和作者的所见所感提供了背景。②“雪”反复出现,成为思念故乡、怀念童年、慨叹现实的情感载体。③“雪”反复出现,营造了一种冷寂、萧瑟的意境,让沉重的悲叹更深切浓郁。(4)①作者选用了核心意象“雪”,赋予其浓郁的象征意味,营造了诗歌一般的唯美意境。②全文多用短句,如“天低着,四外;是空廓,寂寥”,充满了诗的韵律。③作者不断使用反复的手法,如“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使文章具有一咏三叹的回环之美。④情感丰富而含蓄,抒情意味浓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己未朔,李纲至行在,奏曰:“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甲子,以李纲兼御营使。纲入对,言曰:“今国势不逮靖康间远甚,至于所当急而先者,则在于料理河北、河东。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帝善其言,问谁可任者,纲荐张所、傅亮。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已而帝意复变,纲又极言其不可,且曰:“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若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陆,盗贼亦将蜂起为乱,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况欲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况尝降诏,许留中原,人心悦服,奈何诏墨未干,遽失大信?”帝然之。而汪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或谓纲曰:“外论汹汹,咸谓东幸已决。”纲曰:“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乙亥,召河东经制副使傅亮还行在。纲言:“圣意必欲罢亮,乞付黄潜善施行,臣得乞身归田里。”泣辞而退。或曰:“公决于进退,于义得矣,如谗者何?”纲曰:“吾知尽事君之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祸患非所恤也。”会侍御史张浚劾纲以私意杀宋齐愈,且论其招军买马之非,潜善、伯彦等复力排纲,请帝去之,遂罢纲为观文殿大学士。浚论纲不已,乃落职提举洞霄宫。凡在相位七十七日。(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李纲辅政》)(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B.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C.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D.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气传金柝”中的“朔”与文中的“朔”同义。B.行在,一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后者。C.车驾,本指马驾的车,也指帝王所乘之车,因用为帝王代称,文中指高宗。D.两京,两个京城的合称。有多种说法,文中指宋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河南府。(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李纲直言进谏,认为国势不如靖康期间,当务之急要任用如张所、傅亮等有能力的人管理好河北、河东,才能保住中原。B.李纲心怀天下,认为高宗即使不能选择上策去关中,也应该到襄、邓二州,以示不忘故都,来维系天下人的心念。C.李纲忠君爱国,不计个人得失,当皇帝还都之意发生变化时,李纲据理力争,当皇帝想罢免傅亮,李纲不惜以辞职来进谏。D.李纲嫉恶如仇,因与黄潜善、汪伯彦的政见不合,就将不停地弹劾自己杀宋齐愈和招兵买马的张浚降职为提举洞霄宫。(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②吾知尽事君之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祸患非所恤也。(5)请结合文本,概括李纲极力反对迁都东南的理由。【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专”意为“专门”,和“以诈谋”一起修饰“取胜”,作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中国”是“不悟”的主语,故不能断开,排除D。句意:金人不讲道义,专用诈谋来取胜,我们不省悟,一切都落入他们的计策之中,幸亏天命没有改变,陛下统帅大军在外,受到全国臣民的拥护爱戴,迎接徽、钦二帝回朝,安抚周边各国,这个大任就由陛下担任了。故选:B。(2)A.“同义”有误,“朔气传金柝”中的“朔”是“北方”之意。故选:A。(3)D.“张浚降职为提举洞霄宫”错误。根据原文“浚论纲不已,乃落职提举洞宵宫”可知,是李纲被降职为提举洞霄宫。故选:D。(4)①“于是”,在此;“去就”,离去或留下,担任或辞去职务,此处偏向“不担任官职”“离职”“抛弃官职”“辞去官职”;“争”,力争,抗争。译文:国家的保存和灭亡,在此可见分晓,我当用辞去官职去力争这件事。②“事”,侍奉;“全”,保全;“恤”,顾虑。译文:我只知竭尽全力侍奉君主的方法与道理,不被任用时要保全进退的节操,至于祸患并非是我所顾虑的事情。(5)由“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可知李纲认为自古以来中兴的君主,都起兵于西北,这样完全可以占据中原而控制东南地区,起兵于东南则不能收复中原而控制西北,因为天下的精兵健马都在西北。由“若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陆,盗贼亦将蜂起为乱,跨州连邑”可知,李纲认为如果放弃中原,岂只是金人将乘机骚扰内地,盗贼也将纷纷起兵作乱,敌兵和盗贼所占据的地盘将跨州连县。由“况尝降诏,许留中原,人心悦服,奈何诏墨未干,遽失大信”可知,李纲认为皇帝曾经下诏,答应留驻中原,百姓都十分高兴敬服,为什么诏书的墨迹未干,就马上失去天大的信用。答案:(1)B(2)A(3)D(4)①国家的保存和灭亡,在此可见分晓,我当用辞去官职去力争这件事。②我只知竭尽全力侍奉君主的方法与道理,不被任用时要保全进退的节操,至于祸患并非是我所顾虑的事情。(5)①精兵健马尽在西北,起于西北则足以占据中原而领有东南,反之则不行。②若放弃中原,则内忧外患,东南也不得安宁。③曾经降诏,应许留在中原,迁都东南则失信于天下。参考译文: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甲午日,召李纲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初一日,李纲到达皇帝巡幸所居之地(应天府),上奏说:“金人不讲道义,专用诈谋来取胜,我们不省悟,一切都落入他们的计策之中,幸亏天命没有改变,陛下统帅大军在外,受到全国臣民的拥护爱戴,迎接徽、钦二帝回朝,安抚周边各国,这个大任就由陛下担任了。”甲子日,以李纲兼任御营使。李纲入对说:“现在的国家形势远不如靖康年间,至于当务之急应优先去做的,就是管理河北、河东。管理稍有就绪,这样之后中原可保全,东南可以安定。”高宗认为李纲讲得很好,问谁可以出任两河职务,李纲推荐张所、傅亮。当时高宗亲笔诏书选择日期巡幸东南。李纲说:“陛下巡幸常驻的地方,以关中为最好,其次是襄阳,建康为最不好。陛下即使不能采用上策,也应当暂且到襄、邓二州,用以表示不忘故都汴京,来维天下人的心念。”高宗便将还京的旨意告谕东、西二京(即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河南府)。不久高宗的旨意又发生变化,李纲又极力劝说道:“自古以来中兴的君主,都起兵于西北,这样完全可以占据中原而控制东南地区,起兵于东南则不能收复中原而控制西北,因为天下的精兵健马都在西北。如果放弃中原,岂只是金人将乘机骚扰内地,盗贼也将纷纷起兵作乱,敌兵和盗贼所占据的地盘将跨州连县,陛下要想回到京城,也不可能了,况且想治理军队战胜敌人,迎接徽、钦二帝回朝!更何况陛下曾经下诏,答应留驻中原,百姓都十分高兴敬服,为什么诏书的墨迹未干,就马上失去天大的信用!”高宗认为他说得对。但汪伯彦、黄潜善暗中主张迁都扬州。有人对李纲说:“外面议论纷纷,都说已决定巡幸东南了。”李纲说:“国家的保存和灭亡,在此可见分晓,我当用辞去官职去力争这件事。”乙亥日,召河东经制副使傅亮归还行在,李纲说:“圣上的意思必定是想罢免傅亮,请交付黄潜善执行,我请求辞职回家种地。”李纲落泪告辞离去。有人对李纲说:“先生在出仕和退隐上很果决,(虽然)是得到了道义,(但)如何对付进谗言的人呢?”李纲说:“我只知竭尽全力侍奉君主的方法与道理,不被任用时要保全进退的节操,至于祸患并非是我所顾虑的事情。”适逢侍御史张浚弹劾李纲以个人的意见杀宋齐愈,并且控告他招兵买马的罪过,黄潜善、汪伯彦又极力排斥李纲,请高宗把他调离朝廷,于是罢免李纲为观文殿大学士。张浚依然不停地控告李纲,于是(皇上)将李纲降职为提举洞霄宫。李纲在相位共七十七日。4.(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题。少年游①纳兰性德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寻常风月②,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注】①康熙十三年,词人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后来词人写下了这首词。②风月:本指清风明月,后代指男女情爱。(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上片前两句表明情人相伴才算得上是人生美景,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美好爱情的向往。B.上片后三句是对前两句的具体阐释,说明爱情可使“寻常”“等闲”的生活称心如意。C.下片的“青鸟”,与李商隐“青鸟殷勤为探看”的“青鸟”皆指传递相思之情的信使。D.本词一反诗词先写景后抒情的常式,议论开篇,语言简淡清新,饱含词人浓郁的情感。(2)请简要赏析“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三句。【分析】(1)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时要分析句意,抓住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情感。【解答】(1)A.“词人对未来美好爱情的向往”理解错误,前两句是回忆往事,表达的是词人对过往美好爱情生活的怀恋之情。(2)“一钩残照”:指一弯明月的余辉。“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这男人,他沉迷在回忆里,可以是十年甚至一生,却不迷惘,是真正自己要什么,懂得生活的人。“惟许有情知”这句煞是纵情!偏执的漂亮!怎样理解它呢?只求你知道,只要懂得就因为有你,才是好景,才能称意,哪怕十年音尘绝,回想起来也只有彼时是美好的,否则就算一样月钩精巧、柳絮轻盈,也只是憔悴人看憔悴景,一发凄清。答案:(1)A(2)①前两句借景抒情,眼前景物与词人丧偶的残缺生活和起伏命运相契合,营造出凄清、幽寂的氛围,含蓄地表达出对亡妻的思念。②前两句与上片的“寻常风月”“等闲谈笑”形成对比,并承接照应上句“往事不胜思”,强化了此时此刻春夜相思的孤寂、落寞。③结句“总是恼人时”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将词人心中挥之不去、无限绵长的思念之愁苦表达得淋漓尽致。译文:只求你知道,只要懂得,因为有你,才是好景,才能称意,哪怕十年音尘绝,回想起来也只有彼时是美好的,否则就算一样月钩精巧、柳絮轻盈,也只是憔悴人看憔悴景,一发凄清。赏析:这首词写的是爱情失败后的痛苦。上阕以议论和叙述为主,描写热恋时的甜蜜幸福。起首两句写只要“有情”,便无处不是“好景”。“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世上最美好的景致,莫过于有情人相知相守。在相爱的人眼中,纵然是平常的风光月色和平常的言谈笑语,都会使人感到称心如意,美妙无比,这就是所谓的“称意即相宜”。论及“相宜”,陆游曾吟《梨花》,“开向春残不恨迟,绿杨率地最相宜”。无论是在人生的春秋还是晴雨,遇到她,孤单消弭,一切未知便立刻有了答案——那不是参考,而是确定,是唯一。她随风而过,不似斯佳丽那般疯狂固执的爱却如一杯陈年女儿红,令人沉溺于往事中久久不愿醒转。而下阕笔锋陡然一转,从热恋的甜蜜转为离别的苦楚。好景不长,这是千百年流传的古训。由墨菲定理可知,越害怕的事情便越会发生。越渴望,越难求;越珍惜,便越易失去。相知相伴,最是难求。“十年青鸟音尘断”,此处“十年”虽非实指,但也足以说明词人与所爱之人已经分离多年,且送信的青鸟不见,杳无音讯。那些陈年往事日日温习,愈思量愈清晰,愈清晰愈徒增烦恼。本是“花有清香月有阴”之时,本应与爱人尽享“春宵一刻值千金”,那千古同月落下的清辉在人间划出一道铜墙铁壁,一边“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另一边只剩“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过没有到伤情的地方。那一份执著的念想,和卢氏一起生活的时候,卢氏的一颦一笑,纳兰的一言一语,打碎了,搅匀了,和一团泥。看着弯月余晖洒照在沾满柳絮的帘子上,词人回首往事,相思之情溢涌而出。“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接下来的这两句进一步烘托相思之情难耐,相伴的那些日子虽无大喜,回忆起来却总是沁着丁香一般若有若无的甘甜。即使人再合适、再称意、再相宜,若不属于自己,到最后也只有“不胜思”的“往事”。最后一句“总是恼人时”方点醒题旨,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上下两阙一喜一悲,对比鲜明,简淡清新,自然道来,直中间曲,质而能婉。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眼前秋景和长年漂泊,年老多病的处境联系在一起,表达了浓重的悲凉之感,典型地体现了其沉郁顿挫的诗风。(2)《念奴娇•过洞庭》中通过大与小的比照表现出一种空阔的境界、又显示作者豪迈超旷的内在气质的句子是“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3)梦境是现实的投射,古人常用梦中之境寄托自己的情怀,宋代诗词中常常出现“梦”的形象,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重点字:作)(2)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重点字:鉴)(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电影《长津湖》以史诗级的手法,全景式展示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上映第4天票房已经突破15亿元,其市场表现和观众口碑持续升温。该片不仅让观众走近并了解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更使观众铭记祖国因何河清海晏,今天因何国泰民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一周年。人们从来没有忘记那段①腥风血雨、烽火连天的悲壮历史,从来没有忘记那些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②前赴后继的英雄先辈们。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就必须不忘历史、不负先烈,让红色精神③薪火相传。只有我们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接续奋斗、擦亮信仰,才定能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创造出新的无愧于革命先烈的“人间奇迹”!(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识记,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2)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仔细比对画线句子,分析句子结构,结合上下文文意综合分析表达效果。(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解答】(1)①处,语境形容战争年代的悲壮历史,与“烽火连天”并列,可填“腥风血雨”。腥风血雨: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②处,语境形容英雄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勇往直前,可填“前赴后继”。前赴后继:形容勇往直前,连接不断。③处,语境指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可填“薪火相传”。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2)“祖国因何河清海晏”与“今天因何国泰民安”构成对偶句,其中“祖国”和“今天”是名词对名词,“河清海晏”和“国泰民安”是主谓结构的并列短语相对。对偶句的表达效果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形式上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内容上,“河清海晏”和“国泰民安”高度概括了天下太平,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现状,提醒我们要不忘历史,铭记英雄们浴血奋斗的奉献精神。(3)不合逻辑,“只有……才……”是充分条件,应改为必要条件连词“只要……就……”;语序不当,“接续奋斗、擦亮信仰”中“信仰”是“奋斗”的前提,应改为“擦亮信仰、接续奋斗”;语序不当,“新的”是形容词,应放在动词性短语“创造出无愧于革命先烈”后面。答案:(1)①腥风血雨②前赴后继③薪火相传(2)构成特点:“祖国”和“今天”相对;“河清海晏”和“国泰民安”相对,其中“河清”“海晏”“国泰”“民安”均为主谓结构,两两相对。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内容上,时空结合,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生动呈现了英雄们浴血奋斗的时代价值。(3)我们只要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擦亮信仰、接续奋斗,就定能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等数学基础知识》课件
-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巨大胎儿的健康宣教
-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的健康宣教
- 药物性鼻炎的健康宣教
- 家族性进行性色素沉着的临床护理
- 家族性黏液血管纤维瘤的临床护理
- 1.4.2用空间向量研究夹角问题第2课时(教学课件)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2019)
- JJF(陕) 056-2021 等电位测试仪校准规范
- 金融行业品牌推广策略计划
- 高中音乐鉴赏 《舞动心弦-中国舞蹈音乐》
- GB/T 4985-2021石油蜡针入度测定法
- GB/T 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 GB/T 16865-1997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
- GB/T 14602-2014电子工业用气体氯化氢
- 基坑开挖、土方回填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级评价清单
-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课件
- 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与经典 期末考试答案
- 豁免知情同意申请表【模板】
- 奥运会的历史课件
- 医学高级职称评审答辩报告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