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课堂的“找、立、研、用”策略探究_第1页
基于生本课堂的“找、立、研、用”策略探究_第2页
基于生本课堂的“找、立、研、用”策略探究_第3页
基于生本课堂的“找、立、研、用”策略探究_第4页
基于生本课堂的“找、立、研、用”策略探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学校基于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积极寻找解决路径,倡导生本教育理念,引导全体教师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开展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感悟、实践活动。实现“生本教育”理念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有效地改进了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应用;学习方式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是学校教学活动的航标,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指针,更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方正县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为实验小学)基于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仍侧重讲授、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等现状,倡导“生本教育”理念,优化了学生学习方式,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性。找———发现问题,分析产生原因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研究最重要的出发点,从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基于问题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能有效地解决学校教学中的问题,弥补教学不足,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实验小学各学科团队在进行校本教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调研、反思发现课堂上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学生主体性不强,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教学实效性不强。主要问题有:1.语文课堂上实效性不强。通过调研听课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擅于抓住教学重点深入开展教学。存在教学目标设置面面俱到,处处都不舍得放手的情况。例如:统编版教材三至六年级每个单元都有相应学习提示,学习提示中的语文要素是这一单元课文的教学重点。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带领学生抓住教学重点,把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词语、句式、修辞、相关知识,梳理文章写法等学习内容全部设计到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看似学得很多,但实际上每个内容都是蜻蜓点水,掌握得并不扎实,课堂实效性得不到保障。2.数学课堂上探究不足。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中心”,课堂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中心,学习方法的中心,更应该是探究、发现的中心。学校在教研过程中发现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新内容过程中设计引导学生探究的环节不多,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也不够,少部分教师甚至用自己的探究去代替学生的探究。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通过教具和课件演示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再让学生操作体会。学生在学习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固然重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探索,对于促进思维发展更加重要。这样的设计实际上剥夺了学生探究、发现、思考的机会。以上两个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有差距。大部分教师愿意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也乐于探索落实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但找不到具体的方法指引;少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固化,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能实现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实践。随着2022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发布,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小学教研团队也认识到了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立———确立方向,学习生本理念1.确立生本教育理念。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学校教研团队通过多方学习、研讨,聚焦到由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理念上。“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主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倡导探究、感悟、实践的学习方式[1]。“生本教育”理念为解决学校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念支撑和实践路径,符合校情和学生实际,且易于教师理解运用。实验小学经多次研讨、论证,将基于“生本教育”理念探索“生本课堂”确立为校本教研的核心方向。2.多方式学习交流。学习与交流是理解与应用教学理念的基础。“生本教育”理念需要经过教师的学习、理解、实践、反思,才能真正被教师内化于心并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实验小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集合相关文章论著,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学校还将“生本教育”理论学习与学校平时的校本研修结合,在每学期初和期末的研讨交流活动中,设立“生本教育”专题研讨。由学校骨干教师牵头组织“我对生本课堂的认识”“生本课堂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内容的专题交流。教师通过沙龙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从学科教学实践的角度诠释如何践行“生本”,引发教师对“生本课堂”理论更深刻、更全面的思考。例如通过实践研讨教师发现“生本课堂”倡导的前置学习的学习方式不适用于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可以在高年级的部分课上应用。而多实践、多探索、多讨论的学习方式更适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多样的培训活动,让教师认识到“生本教育”理念有助于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各学科实践应用的落实。使“生本”理念植入教师心中,在课堂上落地生根。研———研究总结,探索“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的应用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梳理和总结科学的教学方式给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的引领,让教学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能辅助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标准。1.课题引领,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为了实现“生本课堂”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验小学结合“生本课堂”这个研究主题申请了市级重点课题“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各学科教师结合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索“生本教育”倡导的教学方式,并结合日常教研活动研讨交流、总结方法。各学科教研团队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开展“生本课堂”主题研究课、“生本课堂”课题实验课等教研活动。活动中涌现了很多具有研究引领价值的课例。例如四年级语文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抓住单元语文要素确立“学习概括”这一主要问题,再通过分段研究、整篇梳理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概括的方法。二年级数学课《平移与旋转》基于教材中出现的电梯、风车等学习情境深入挖掘生活素材,通过平移物体、动画演示、互动舞蹈、小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理解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并进行生活应用。2.基于实践,打造“生本课堂”。各学科团队依据实践经验总结了各学科的“生本课堂”教学方式,并进行了“落实学科素养,探索生本课堂”“深度解读教材,探索生本课堂”等不同主题的交流研讨。教研组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展开研讨,总结了各学科比较成功的教学方式:例如,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设定一个主问题,并分层解决,扎实地达成训练目标;数学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易于操作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总结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2];每节课安排不同的学科应用练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知识,形成能力。多学科教学方法的总结使“生本课堂”的教学实践初见成效。实验小学经过多次的实践、反思、总结,将这些教学方式进行梳理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切实打造“生本课堂”。引导教师围绕学生的“学”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多层次的实践应用知识、巩固技能,开展多元深入的实践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感悟的方式学习知识、习得方法、提升学科素养。用———教学应用,提升教学实效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将“生本课堂”应用于教学实践,能更好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可以引导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各学科的学习实践中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3]。1.实践“生本课堂”,转变教学方式。学校引导全体教师实践“生本课堂”,引导全体教师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开展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感悟、实践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有质的转变。如:各年级教师都能在语文阅读课依据单元语文要素梳理一个主问题,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中高年级的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更突出“探究”,教师把数学学习的关注点放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引导学生学会探索、学会思考上,语文课堂上教师更重视学生阅读后的感悟与交流,让学生的“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各学科教师都能增加学生实践应用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探索、研究、发现,重视知识的实践应用,使课堂成为学生思辨、讨论、探索的自由舞台,让课堂真正“生动”起来。2.应用“生本课堂”,提升教学实效。“生本课堂”通过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了各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充分更广泛的落实,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幅提升。语文课上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导、思的语文实践,在丰富生动的语言文字应用中习得方法、提升素养。数学课上学生更多地进行探究、发现、总结,在生活情境中应用知识,在探索、思辨中不断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英语课上学生通过多样的活动、有趣的游戏、密集的训练实现轻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