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清史》(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1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清史》(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2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清史》(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3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清史》(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4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清史》(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史》

未命名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父立庵,为厚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燮整合

元年进士,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公余辄与文士觞咏,有忘其为长吏者。

调潍县,岁歉人相食。燮开仓赈贷,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或阻之,燮日:

“此何时?俟辗转中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翳邑史大户金开匚煮班轮饵之有

积票责其乎果发谷若干石令民兵领券借给适者无.算。后以请赈忤大吏,乞疾归。上宪嘉

其能。秋又歉,捐廉代税。去之日,悉取券焚之。潍人戴德,百姓遮道挽留,为半罩。

燮有奇才,少颖悟,读书饶别解。家贫,性旷达,不拘小节。喜与禅宗尊宿及期门

子弟①游,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以是得狂名。于民事则纤悉必周。尝夜出,闻书声

出茅屋,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韩成进士,知己之感焉。官东省先后十

二载,无冤民。乞侪巴囊萧然,卖书画以自给。燮善诗,工书画,人以“郑燮三绝”

称之。诗言情述事,恻动人,不拘体格,兴至则成,颇近香山、放翁。书画有真趣,少

工楷书,晚杂篆隶,间以画法。所绘兰、竹、石,亦精妙,随意挥洒,妙趣横生,人争

宝之。词吊古怀,尤擅胜场,或比之蒋士诠。内行醇谨,幼失恃,赖乳母教养,终身不

敢忘。所为家书,忠厚恳挚,有光禄《庭语》《颜氏家训》遗意。与袁枚未识面,或传

其死,顿首痛哭不已。

一绿一楮,不独海内宝贵,即外服亦争购之。著《板桥诗钞》诸书。

(选自《清史列传•郑燮传》,有删改)

[注]①期门子弟:这里指落魄八旗子弟中工诗善书、才华横溢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籍邑中大户/令开厂煮粥轮饲之/有积粟责其平果/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

者无算。

B.籍邑中大户/令开厂煮粥轮饲之/有积粟责其平泉/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者/

无算。

C.籍邑中/大户令开厂煮粥/轮饲之/有积粟责其平枭/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

者无算。

D.籍邑中/大户令开厂煮粥轮饲之/有积粟责其平泰/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者

/无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縻生:科举制度中的生员名目之一,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縻膳

生。

B.乾隆:清高宗年号,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其在位期间汉学得到了很大的

发展。

C.立祠: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最早出现于汉代,文中是百姓为其建立“生祠”。

D.休归:指致仕,文中指郑板桥救灾时得罪官绅,范县任上辞官归家,后不再出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立庵是郑板桥的父亲,其文章及个人品行可称得读书人的表率,这对板桥后来的

影响很大。

B.郑板桥开仓赈贷,令平价售粮,体现出一个封建官员难得的人性光彩、人情温暖与

人文关怀。

C.郑板桥感恩重情,对于乳母的养育之恩终生不忘;和袁枚虽然未谋面,在其死后却

伤心痛哭。

D.郑板桥的诗风近乎陆游,而词风有人将其与蒋士诠相媲美,所绘兰、竹、石,画作

被人视为珍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

(2)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恨尚有阙者。

(3)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答案】

1.A

2.D

3.C

4.(1)有人劝阻他,郑板桥说:“这是什么时候了?等辗转逐层向上级请示报告,百

姓就没有遗存的了。

(2)李翰以文章自许,写这篇传记很是详细周密,但我还是遗憾有缺漏的地方。

(3)(先生)少年时期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于实践(敢做敢为);长大之后精通礼法,

行为举止都很得体: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完美的了。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籍邑中大户”的意思是登记县中的富裕大户。“籍”作谓语,“邑中大户”作宾语,

应在“籍邑中大户”后停顿,这样就排除C、D项。“活者无算”的意思是救活的人不

可计算。主语是“活者”,“无算”作谓语。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登记县中的富裕大户,令他们建棚舍轮流煮粥赈济饥民,家有余

粮的要求他们低价卖粮,拿出粮食若干石,让百姓办好领粮的借据,然后把粮食发给他

们,救活的人不可计算。

故选Ao

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范县任上辞官归家”错。应是从潍县任上辞官回家,不是范县。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C.“在其死后却伤心痛哭”错误,原文是“或传其死”,是谣传,而不是真的死亡。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阻”,劝阻;“俟”,等到;“孑遗”,遗存。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自名”,自许;“为”,写;“恨”,遗憾;“阙”,缺

漏。

第(3)句关键得分点为:“通于方”,精通礼法;“方”,礼法;“左右”,行为举

止;"成",完美。

参考译文: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父亲名立庵,做原生时,凭文章和个人的品

行成为读书人的表率,郑板桥乾隆元年考中进士。他做山东范县知县时,爱老百姓,像

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拒绝别人的馈赠和贿赂,处理政务勤敏,公文案卷不积压。公事

之余就和文人们一块饮酒咏诗,有人都忘记他是县官了。后来调任山东潍县知县,遇上

饥荒年景,出现人吃人的局面。郑燮打开官家的粮仓救济百姓。有人劝阻他(让他向上

级请示),他说:“这是什么时候?等辗转向上级请示报告,老百姓就剩不下一个了。

上级有什么谴责,由我来承担责任。”登记县中的富裕大户,令他们建棚舍轮流煮粥赈

济饥民,家有余粮的要求他们低价卖粮,拿出粮食若干石,让百姓办好领粮的借据,然

后把粮食发给他们,救活了无数的人。后因为请求赈济灾民触怒了大官,于是以生病为

由请求归乡。上级长官也表扬他有办事才干。到了秋季又歉收,他就拿出自己的养廉钱

替老百姓交赋税。他在去职离任的时候,把百姓的借据全都烧了。潍县人民对他感恩戴

德,拦在路上挽留他,给他修建了生祠(来奉祀他)。

郑燮天生有奇才,年轻时聪颖过人,读书多有独到见解。家境贫寒,性格旷达,不

拘小节,喜欢于禅宗中年老而有名望的高僧以及八旗子弟交往。每天放纵言语,高谈阔

论,评点人物好坏,因此得了狂生的名头。但对于老百姓的事情却处理得细微详尽,一

定要做得十分周到。曾有一次夜里外出,听见从一所茅屋中传出读书声,一打听,知道

这人叫韩梦周,是穷人家子弟,就供给他一些生活费帮助他。韩生中进士后,感念郑燮

是自己的知己。郑燮在山东省先后做了十二年官,也从没有受冤枉的百姓。后来他请求

退休回家时,口袋里空空如也,一无所有,靠卖字卖画为生,郑燮善于写诗,工于字画,

人称“郑燮三绝”,他写诗言情述事,恻隐动人,不拘一格,兴到即成,很接近香山居

士、陆放翁。书画有真趣,年较时工于楷书,晚年糅杂篆书和隶书,间以绘画之法。所

绘的兰、竹、石也很精妙,随意挥洒之间,妙趣横生,人们争相收藏他的作品。词作在

凭吊古人与抒写个人情怀上,技艺尤其精湛,有人将他与蒋士诠媲美。平日私居时的操

行淳厚谨慎,小时候父母去世,倚仗乳母教养,终身不敢忘记恩情,所写家书,忠诚宽

厚,真诚恳切,有光禄《庭语》《严氏家训》留下的意味旨趣。他与原煤从未见过面,

有人误传袁枚去世,郑板桥听闻后叩首痛哭不已。

郑燮画的一张绢、一张纸、不仅国内人看得极为宝贵,就是外国人也争相购买。他

著有《板桥诗钞》等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

三十八年,举人。四十五年,全毯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土正副都御史

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

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峰

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拄。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

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

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①仓谷例定存七集三。南省卑湿,存臬多寡,应因地

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粢,未奉檄不敢擅。自后各州县

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臬,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累

汆守局有人工食用。春桌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汆值贱,得谷较多,应

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②。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

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土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

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先试以事,破瞻徇③,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

其职,必慎简卿贰④,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

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

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①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贮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汆,谷贵时减价而祟。②皇

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③照顾和徇情。④州县长官和副职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

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B.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

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C.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

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D.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

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6.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

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状元”。

B.入旗,就是入旗藉,给旗人做奴仆。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旗人享有特殊待遇。

C.“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臣民上书可分为“上书”“上

疏”和“上封事”等三类,

D.六部,是吏、户、礼、兵、开h工各部的总称。属于古代中央行政机构,各有其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

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

米,然后再上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

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D.方苞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

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南省卑湿,存祟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答案】

5.B

6.A

7.C

8.(1)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2)南方各省地势低,多潮湿,存粮卖粮多少,应当因地制宜,不一定拘泥定例。

【分析】

5.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康熙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弹劾戴名世所著的《南山集》、

《孑遗录》里有大逆不道的话,弹劾的奏章里涉及到方苞的族祖父方孝标。戴名世和方

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

赵申乔弹劾的内容是戴名世所著中有悖逆语,而非戴名世;

“辞连苞族祖孝标”,“孝标”乃方苞族祖,之间不断开,据此可排除AC项;

“苞为序其集",“序”在句子中作动词,”为……作序”,据此排除D项。

故选B。

6.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状元”错误,第一名称为“会元”。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C项,“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错误,文章没有提

到“对六部官员就要奖赏”。

故选C。

8.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中忽微:细微的事情;状语后置句;智勇:作名词,人的才智勇气或智勇之人;

被动句;所溺:溺爱的事物。

(2)中卑:地势低;果:卖;囿:拘泥;成例:定例,先例,惯例。

【点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

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方苞,字灵皋,是江南桐城人。知识渊博,修身谨行,攻读古文,从他还是诸生时,

就已经闻名于时了。康熙三十八年,中举人。康熙四十五年时,会试考中,准备参加殿

试,听说母亲病了,就回家侍奉。康熙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弹劾戴名世所著的《南

山集》、《孑遗录》里有大逆不道的话,弹劾的奏章里涉及到方苞的族祖父方孝标。戴名

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

康熙五十二年,案件审结,戴名世判斩首。方孝标已经在此之前死了,就把他的儿子方

登峰等人远戍边疆。方苞以及那些和这个案子有牵连的,都免除死罪,判入旗藉。康熙

向来就知道方苞的文采学识,大学士李光地也举荐方苞,康熙就把方苞调到南书房。不

久,改任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等书。康熙六十一年,命令他担任武英殿修书总

裁。

方苞常常上书言事,曾说:“平常官仓的米谷按定例储存七成,卖出三成。南方各

省地势低,多潮湿,存粮卖粮多少,应当因地制宜,不一定拘泥定例。年成不好,米价

昂贵,有关部门请示上级,按既定价格卖米,没有上级命令,不敢擅自行动。从此之后,

各州各县遇到粮价贵时,应当立即下令按既定价格卖米,然后再详细地汇报上级。粮食

存在仓库里会因老鼠偷吃而消耗,数量会有减少,运送粮食要花运费,卖米买米看守粮

仓要支付人工伙食费用。春天粮价高时卖粮,(多出来的钱)就留下来充当以上各种费

用。廉洁有能力的官吏,在秋天买进的粮食价格低,得到的谷物多,应当让他们详细注

明另外存放,以备荒年开仓赈灾。”皇上把方苞的意见交给有关部门商议实行。方苞又

曾说老百姓生活日益匮乏,请求禁止酿酒,禁止种烟草,禁止粮食出洋,并且让州县的

副职官员督促老百姓种植养殖,当地士绅帮忙疏浚河道。又请求改变积久的陋习,举荐

人才,(上书)说:“皇上应当按时接见大臣,分辨忠奸好坏。那些忠诚无私的朝内九

卿大臣,朝外封疆大吏,让他们各自举荐了解的人。先让那些人做事,破除照顾(亲近

之人)和徇情之事,制裁贪赃枉法,对那些任职很久有好名声政绩的,赐给他黄金布帛,

加官晋爵。尤其是因为六部各有职责,必须谨慎选用州县长官和副职,让他们能教导好

下属,按时进退,那么普通官员都会努力勤奋的。”

乾隆初年,上书说:“救荒工作应该预先准备。夏末秋初之时,是发大水还是干旱,

已经能看到十分之八九了。按照旧有惯例,上报灾情必须等到八九月之后,受灾百姓从

早晨已经等不到晚上了,可官员上奏再得到救灾命令,动不动就要经历十天一个月。请

求今后遇到水灾旱灾,五六月份就按实情上报。”皇上发到有关部门商议,因为五六月

份报灾考虑到虚浮不真实,不能实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廷臣,字君邻,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二年,自贡生授江苏山阳知县,迁江宁同知,

有政声。坐催征逾限,免。十年,大学士洪承畴经略湖广,荐廷臣清干,题授下湖南道

副使,屡平冤狱。十三年,调督粮道。十五年,从定贵州,遂擢授巡抚。甫至官,察民

间疾苦,定赋蠲赈,惩贪横,禁吏卒骚攘。眼言:“贵州古称鬼方,自城市外,四顾皆

苗。专事斗杀,驭之甚难。臣以为教化无不可施之地。谓目后座袭上宜生土二名上看今

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书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

士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堂可。有争袭者,

按籍立辨,豫杜衅端。”并下部议行。十六年,擢云贵总督。土寇冯天裕陷湄潭,犯瓮

安。调兵击却之。疏请改马乃、曹滴诸土司为流官。又言:“贵州曩被寇,改卫为府,

改所为县,法令纷更,民苦重役,今应复旧制。云南田土荒芜,当招民开垦。冲路州县,

请以顺治十七年秋粮贷为春种资。”并下部议行。吴三桂贡象五,世祖命免送京,廷臣

因乞概停边贡,以省边民之苦,允之。十八年,以平土酋龙吉兆功,加兵部尚书。康熙

元年,调任浙江总督。叙督垦云南荒田功,加:太子少保。康熙四年,浙东初平,叛狱

屡起,廷臣平情讯澈,全活者不计其数。时海滨尚多余孽,闻廷臣宽大,解了来归甚众。

六年,以病。仔,诏慰留之。八年,巡海自福建还,至奉化,病卒,谥清献。

(节选自《清史稿•赵廷臣》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请自后应袭士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

书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

B.请自后应袭士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

书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

C.请自后应袭士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书

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

D.请自后应袭士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

书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书。也

称“奏疏”或“奏议”。

B.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明清两朝时的地方行政机关。长官为布政使,官品

为从二品,掌管一省或多府的民政、田赋、钱粮、户籍等事务。

C.解甲,意思是脱下战衣,指军事行动间歇期间的休息,也可引申为武将辞免官职。

文中意思是后者,用此意的成语有“解甲归田”。

D.乞休,是古代官员由于某种原因主动自请辞去官职的方式,或被准许或不被准许。

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廷臣清廉干练,政绩卓著。任湖南道副使时,多次平反冤案;任贵州巡抚时,平

定动乱,安抚百姓。后历任云贵总督、浙江总督等职,均有突出政绩。

B.赵廷臣推行教化,为政有方。贵州四周是专事斗杀很难驾驭的苗族聚居地,他提出

施行教化、推行儒学教育等建议。这些想法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C.赵廷臣改革弊制,重视农耕。担任云贵总督期间,他针对法令杂乱更迭的现状提出

恢复旧制的建议;针对田地荒芜的情况提出招募农民开垦的办法。

D.赵廷臣体恤百姓,宽厚仁德。他请求一概停止边地的进贡,以解除边境百姓的劳役

之苦;对浙江沿海残留叛乱余党,他从宽处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至官,察民间疾苦,定赋蠲赈,惩贪横,禁吏卒骚攘。

(2)淅东初平,叛狱屡起,廷臣平情讯漱,全活者不计其数。.

【答案】

9.C

10.C

11.A

12.(1)刚到任上,就考察民间的疾苦,确定赋税(的数量),减免租税,救济贫民,

惩治贪婪横暴之徒,禁止官兵骚扰(或扰乱)百姓。

(2)浙东地区刚刚平定,叛乱的案件多次发生,赵廷臣公允地审讯定罪,保全救活的

百姓多得数不清。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请自后应袭士官年十三以上者”“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书者”都是定语后置

句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礼”作“习”的宾语,所以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

句子大意是:请允许从今以后年满十三岁以上的应该世袭的土著官员,让他们进入官学

学习礼仪,按照儒学的规矩举荐世袭的人选。他们同族亲属的愿意进入官学读书的年轻

人,也允许他们做官,那么儒学的教育日益兴盛而彪悍的风俗就渐渐改变。

故选C。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文中意思是后者”理解错误,“解甲”在文中意为投降、归顺。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任贵州巡抚时,平定动乱,安抚百姓”分析错误。随军平定贵州动乱,于是被提拔

为巡抚官职。任贵州巡抚时,文中没有提到他有平定动乱的政绩。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重点字词:“甫”刚刚;“蠲”免除;“贪横”形容词作名词,贪婪横暴的人;

“骚攘”骚动纷乱。

第二句重点字词:“狱”案件;“平情”公允而不偏于感情;“讯漱”审讯定罪;”全

活”保全救活。

参考译文:

赵廷臣,字君邻,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二年,从贡生被授予江苏山阳县知县,后来

又升迁为江宁府同知(副职),有良好的从政声誉。因犯催缴征税超过期限的罪,被罢

免。顺治十年,大学士洪承畴担任湖广的经略,因赵廷臣清廉干练而推荐给朝廷,朝

廷的准奏任命下来,让他担任湖南道的副使,(在任上)多次平反冤案。顺治十三年,

调任为督粮道(亦称粮道,是漕运总督的属官)之职。顺治十五年,随军平定贵州的

动乱,于是被提拔为巡抚官职。刚到任上,就考察民间的疾苦,确定赋税(的数量),

减免租税,救济贫民,惩治贪婪横暴之徒,禁止官兵骚扰百姓。上奏章说:“贵州古代

被称为‘鬼方',从贵州城以外,四面看看都是苗族。专门做争斗残杀之事,想要管理

他们很难。我以为教育感化没有不可施行的地方。请允许从今以后年满十三岁以上的应

该世袭的土著官员,让他们进入官学学习礼仪,按照儒学的规矩举荐世袭的人选。他们

同族亲属的愿意进入官学读书的年轻人,也允许他们做官,那么儒学的教育日益兴盛

而彪悍的风俗就渐渐改变。土著官员私自承袭,家族支脉不明确,争夺就容易产生,进

一步酿成动乱,让他们每年年终把记录家族世袭次序的册簿上交布政司。以后有争夺

世袭的,按照上交的册簿立刻就可以辨别了,可以预先杜绝争端的苗头。”朝廷将这

些建议一起下发到各部讨论并施行。顺治十六年,提拔为云贵总督。当地叛乱者冯天裕

攻陷湄潭,进犯瓮安。赵廷臣调兵把他击退了。(赵廷臣)上疏请求改马乃、曹滴部族

的诸位土司为流动官员。又上奏说:“贵州地区以前遭受敌寇侵扰,将卫(防区设置

单位)改为府,将所(比卫小的单位)改为县,导致法令杂乱更迭,百姓苦于繁重的

劳役,现在应该恢复原来的制度。云南地区田地荒芜,应当招募农民去开垦。对受到

灾害的州县,请允许用顺治十七年的秋粮贷放给百姓作为春天播种的资本。”朝廷将

这些建议一起下发到各部讨论并施行。吴三桂进贡了五头象,清世祖命令他免于送到京

城,赵廷臣于是请求一概停止边地的进贡,以解除边境百姓劳役的痛苦,朝廷允许了他

的请求。顺治十八年,因为平定土著酋长龙吉兆叛乱有功,加封为兵部尚书。康熙元

年,调任浙江总督。因评定(他)在云南监督指挥开垦荒地有功,加封太子少保的荣衔。

康熙四年,浙东地区刚刚平定,叛乱的案件多次发生,赵廷臣公允地审讯定罪,保全救

活的百姓多得数不清。当时浙江沿海地区还有不少叛乱的余党,听说赵廷臣能从宽处

理,脱下盔甲前来归顺的人很多。康熙六年,因为生病自请辞去官职,(皇帝)下诏书

慰问并挽留他。康熙八年,巡查海防从福建回来,到奉化的时候,生病去世,谥号为清

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整师投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

目。年十六七,研精法尊,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

为之骇叹。

性特介。年二十八补营牛,家屡空,而学日进。与吴县惠栋、吴江沈彤为忘年友。

以避仇入都,学者如献县纪的、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馀姚卢文

弹、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早序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

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着同赴殿试踢同进士出身改翰林F完底吉士震以

久坐受担出△■蓍作之•庭飨中有奇无疑义辄孤瓷访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

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又于《永乐大典》内得《九

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震正据补脱以进,得旨刊行。四十

二年,卒于官,年五十有五。

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

求之于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

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

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势必流入于异学曲说而不自知也。”

震为学精诚解辨,每立一义,初若创获,乃参考之,果不可易。

震卒后,其少学,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

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椿传之:皆其弟子也。后十馀年,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

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尚在否?”对日:“已死。”上惋惜久之。

(摘编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

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B.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

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C.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

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D.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

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注疏:注文和疏解的合称。对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疏”,对“疏”

做进一步注释的文字称为“注”。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或府、州、县学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原

生、增生、附生等,统称诸生。

C.四库: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清代纂修《四库全书》,“子”部包括先秦诸子、两

汉经学及部分佛道典籍、古代小说等。

D.小学:古代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又称中国传统语文学。因大多阐释和

解读先秦典籍,被认为是经学的附庸。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震覃学深思,博采众长。年少的时候,老师向他讲授《说文》,三年时间他就完

全掌握要点;研究各种学说也实事求是,并不受到一家之言的限制。

B.戴震性情耿介,善与人交。躲避仇家来到都城后,不仅惠栋和沈彤成了他的忘年好

友,著名学者纪的、朱筠、钱大昕、王鸣盛等,也降低身份和他交往。

C.戴震勤于职守,业绩显著。他整理的图书典籍,编排审订都非常准确:所校正刊行

的《九章》《五曹算经》等七种著作,连王锡阐、梅文鼎等也没有见过。

D.戴震学有章法,卓有建树。他主张研究学问要从声音、文字到训诂、义理,并阐发

了其中的道理;他研究学术精确明晰,去世之后,其学术得到弟子传承。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

(2)每立一义,初若创获,乃参考之,果不可易。

【答案】

13.C

14.A

15.B

16.(1)(戴震)跟随婺源的江永求学,戴震用他所学习的(知识)向江永请教,江永

对此感到惊叹。

(2)每提出一个(新的)见解,起初(人们认为)好像是臆断,但经过研讨考订,(发

现)确实是不可以更动的。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皇帝特别下令,让他与会试考中者一同参加殿试,赐予他同进士出身,授

翰林院庶吉士。戴震凭文章学问得到礼遇,出入于朝廷负责编撰的机构。四库全书馆有

了奇文和疑惑,总去向他咨询请教。

“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都是“特命”的内容,不宜分断,排除B、D两项;“震以

文学受知”主谓宾都全,意思完整;“出入”则是“著作之庭馆中”的谓语,应在“出

入”前断开,排除A项。

故选Co

14.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对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疏‘,对'疏'做进一步注释的文字称为

‘注'"解说错误,正确解说为:“对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注‘,对‘注'

做进一步注释的文字称为‘疏'。"

故选Ao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躲避仇家来到都城后,不仅惠栋和沈彤成了他的忘年好友”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

“与吴县惠栋、吴江沈彤为忘年友。以避仇入都”,时间错误。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

(1)从……游,跟随……求学;质,请教;为之,对此。

(2)义,见解;参考,研讨考订;易,更动。

参考译文: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读书喜欢深入思考,年少时塾师向他讲授《说文》,

三年间他全部掌握了重要内容。十六七岁时,精研各种注疏文字,实事求是,不以一家

之说为主。(戴震)跟随婺源的江永求学,戴震用他所学习的(知识)向江永请教,江

永对此感到惊叹。

他性格十分正直,家里常常一贫如洗,但是学问却天天精进。北方的学者如献县纪

的、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余姚卢文弓召、青浦王昶,都降低身份

与他交往。

乾隆)二十七年,戴震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乾隆)三十八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

全书馆,征召海内外博学之士担任编校的职务,四库全书总裁推荐戴震充任纂修。(乾

隆)四十年,皇帝特别下令,让他与会试考中者一同参加殿试,赐予他同进士出身,授

翰林院庶吉士。戴震凭文章学问得到礼遇,出入于朝廷负责编撰的机构。四库全书馆有

了奇文和疑惑,总去向他咨询请教。戴震总想着恪尽职守,早早晚晚披阅检校,寒暑不

断。经过他进呈(给皇帝御览)的图书典籍,都是编排校订十分准确的。他校对的《大

戴礼记》《水经注》尤其精妙。又在《永乐大典》内得到《九章》《五曹算经》等七种典

籍,都是王锡阐、梅文鼎所没有见过的。戴震校正错误补充阙文然后进献,得到旨意刊

行。(乾隆)四十二年,死在任上,享年五十五岁。

戴震的学问,是从字音、字形推求字句的理解,根据字义、句义来推寻圣贤之道。

他说:“圣贤之道不可凭空想象,一定要从古文经书中寻求。想从古文经书中寻求圣贤

之道,但是古文经书丧失殆尽,今古相距遥远,一定要寻求古字古义的解释。古字古义

的解释明确了,那么古文经书的含义就明确了;古文经书的含义明确了,那么圣贤之道

就明确了,如果我们的思想与圣贤之道相吻合,就会借此而明了圣贤之道。圣贤之道并

非别的东西,它就存在于过去的典章制度中。那些人分开了古字古义和圣贤之道,把它

们当作是(独立的)两个方面,一定会误入歧途而自己却不知道啊。”

戴震研究学问精确明晰。每提出一个(新的)见解,起初(人们认为)好像是臆断,

但经过研讨考订,(发现)确实是不可以更动的。

戴震死后,他的文字学,由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承;测算的学问,由曲阜孔

广森传承;典章制度的学问,由兴化任大椿传承。他们都是戴震的弟子。他死后十来年,

清高宗拿出戴震校正的《水经注》询问南书房的众位大臣:”戴震还在吗?”答道:”已

经死了。”皇上叹息了好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父鸣九,官安徽合肥梁园巡检。玉麟手。六父卒族

人奇其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也必养避知府意人鉴见其久奇之招△遥读书为附生新宁

匪乱,从协标剿捕。叙功,大吏误以为武生,拔补临武营外委,不就。至耒阳,佐当商

理事。粤匪至,罄所有资助县令募勇筹防。贼知有备,不来攻,城获全。玉麟不愿叙功,

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咸丰三年,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率领一营,其九营多武

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六年,擢广东惠潮嘉道。十一年,

授广东按察使。同治元年,授号帮右侍郎,节制镇将。诸将冲锋,玉麟每乘小船督战,

以红旗为识,或前或后。将士皆惴惴尽力。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

军民莫敢为奸完。光绪九年,擢兵部尚书,以衰病辞。会法、越构兵,命赴广东会筹防

务,玉麟募四千人从行,驻大黄骁。遣部将防琼州、钦州、灵山,驻沙角、大角,与粤

军联合。增兵设垒,编沙户渔舟,分守内沙港汉。法兵竟不至。十一年春,和议旋成,

停战撤兵。玉麟疏请严备战守,以忠后患,陈海防善后六事。是秋,以病乞休,温诏慰

留。十四年,扶病巡阅。至安庆,巡抚陈彝见其病笃,以闻,诏允学”回籍,仍留巡阅

差使。十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般惮,建专祠立功地,谥刚直。

玉麟刚介绝俗,素厌文法,治事辄得法外意。不通权贵,而坦易直亮,无倾轧倨傲之心。

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民有枉,往

往盼彭公来。朝廷倾心听之,不居位而京察屡加褒奖,倚畀盖过於疆吏。

(节选自《清史•彭玉麟传》,有删改)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

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B.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

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C.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

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D.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

/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旧时选官制度,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征”“举”与此

意义相同。

B.兵部,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主管武官的选用、考核及兵籍、兵

械等事务。

C.赐恤,指官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的功劳大小,追赠官爵褒封谥号,并给予其家属

抚恤金。

D.开缺,此处指彭玉麟卸任。旧时指官吏因故不能留任,朝廷免除其职务,准备另选

人充任。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玉麟不恋钱财,散尽家财护城。广东盗贼到来,他用尽钱财帮助县令募集勇士筹

备防务。耒阳城保全后也不贪心功劳,声名远扬。

B.彭玉麟运筹帷幄,治军严整有方。担任兵部右侍郎,坐小船督战,以红色旗帜作为

标志,忽前忽后,将士们都紧张害怕而竭尽全力。

C.彭玉麟精忠报国,心系国家危难。光绪九年因年老生病而辞官,却逢法越交战,他

不顾病体,主动请缨并募集四千人前往防守广东。

D.彭玉麟未雨绸缪,上陈海防要略。中法和议后彭玉麟毫不懈怠,上书奏请周密准备,

以防后患,并陈述海防要妥善处理的六件事情。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2)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完。

【答案】

17.C

18.A

19.C

20.(1)其余九营有很多是武官。报告事务都依靠彭玉麟,彭玉麟暗中主导了整个水军。

彭玉麟在开始创制水军的规章制度过程中有很多的谋划。

(2)他悄悄进入陆军查看战况,到来离开很快速没有固定行踪,行程中经过的地方的

军民没有谁敢做违法乱纪的事。

【分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彭玉麟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的)族人夺取他家的田产,(彭玉麟一家)躲

避到郡城居住,做协标的书识来奉养母亲。知府高人鉴看到他的文章,对此感到惊奇,

招他进入官署读书,作为附生。

“书识”固定词组,意思是临时官吏,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

“读书”是固定词组不能断开,“为”的主语是彭玉麟而不是“书”,在其前断开,排

除Ao

故选C。

18.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

职。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

C.根据原文“命赴广东会筹防务”可知“主动请缨”错误,应为朝廷命令在前,募集勇

士在后。

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字词的正确翻译:

(1)白:报告;隐:暗中;草创:开始创建。

(2)间:悄悄;莫:没有谁;奸完:违法乱纪的事。

参考译文:

彭玉麟,字雪琴,是湖南衡阳人。他的父亲彭鸣九,官至安徽合肥梁园巡检。彭玉

麟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的)族人夺取他家的田产,(彭玉麟一家)躲避到郡城居住,

做协标的书识来奉养母亲。知府高人鉴看到他的文章,对此感到惊奇,招他进入官署读

书,作为附生。新宁盗匪作乱,他跟着协标搜剿抓捕盗贼。评议功勋的时候,将领误以

为他是军事官员,提拔补任他为临武营外委,他不去。到耒阳,佐任当商理事。广东盗

贼到来,他用尽所有的钱财来帮助县令募集勇士筹备防务。敌人知道他们有防备,没有

来攻打,耒阳城得以保全。彭玉麟不愿评议功劳,只是请求归还所借出的钱,因此他

的声名被世人所知。咸丰三年,曾国藩管理水军,创制十个营,征召他分管一个营,其

余九营有很多是武官。报告事务都依靠彭玉麟,彭玉麟暗中主导了整个水军。彭玉麟在

开始创制水军的规章制度过程中有很多的谋划。成丰六年,提升为广东惠潮嘉道。咸丰

十一年,授予广东按察使。同治元年,授予兵部右侍郎,管理监督各镇守的将领。将士

们突入敌阵跟敌人厮杀时,彭玉麟经常坐着小船督战,用红色旗帜作为标志,有时在前,

有时在后,将士们都紧张害怕而竭尽全力。他悄悄进入陆军查看战况,到来离开很快速

没有固定行踪,行程中经过的地方的军民不敢做违法乱纪的事。光绪九年,提升为兵部

尚书,因为年老生病而辞官。恰逢法国和越南交战,朝廷命令他奔赴广东主持谋划防守

事务。彭玉麟募集到四千人跟着他去,驻守大黄骁。他派遣部将防守琼州、钦州、灵山,

驻守沙角、大角,与广东军联合。增加士兵设置堡垒,整编沙洲上的人家和渔船,分派

他们把守内海港口。法国军队最后没有到来。光绪十一年春天,朝廷和法国的和议很快

达成,停战,各自撤兵。彭玉麟上书奏请严密备战和防守,来防备后来的祸患,陈述妥

善处理海防遗留问题的六条举措。这年秋天,因为生病请求退休,朝廷用词情恳切的诏

书来劝慰挽留他。光绪十四年,彭玉麟支撑着病体巡行视察。到了安庆,巡抚陈彝看见

他病情严重,让皇上知晓这件事,皇上下诏书允许彭玉麟卸任回乡,仍然保留巡阅差使

的职务。光绪十六年,彭玉麟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称号,按照赐予

尚书的规格给其家属抚恤金,在他立功的地方建立专祠,赐予谥号刚直。彭玉麟刚直耿

介与一般人完全不同,历来讨厌法令条文,做事时总能在法令条文外有所变通。不与权

贵相交往,并且坦荡和悦正直磊落,没有排挤打压同僚、高傲自大的心。每次外出巡查,

侦查到官员不守法纪就弹劾惩治,情况比较严重的按照军法把他们斩首,斩杀之后报告

皇上,所以他所到之处,官员都恐惧战栗。百姓有冤屈,常常盼望彭公来。朝廷竭尽诚

心听从他的意见,他虽不处高位但朝廷定期考核官员时多次被表扬嘉奖,朝廷对他的倚

靠信任超过高级地方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芝龙,明手入海,从颜思齐为盗;思齐死,

代领其众。崇祯初,因巡抚熊文灿请降,授游击将军;以捕海盗、攻红毛功,累军总兵。

芝龙尝娶日本妇,是生森,入南安学为带牛。成功年少有文武略,拔出诸父兄中,近远

皆属目。

顺治二年,师下江南。招抚大学士洪承畴与芝龙同县,通书问,叙乡里,芝龙挟二

心。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

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成功谋举兵,兵寡,如南澳募兵,得数千人。

五年,成功陷同安,进犯泉州,总督陈锦师至,克同安,成功引兵退。七年,成功

攻潮州,总兵王邦俊御战,成功败走。十年,号芝龙同安侯,而使赍敕封成功海澄公、

鸿逵奉化伯,段芝豹左都督。芝龙虑成功不受命,别为书使鸿逵谕意。使至,成功不受

命,为书报芝龙。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发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

芝龙爵,下狱。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十五年,

谋大举深入,与其将甘辉、余新等率水师,号十万,陷乐清,遂破温州。将入江,次羊

山,遇飓舟败,退泊舟山。

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声援绝,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

荷兰红毛人居之。芝龙与颜思齐为盗时,尝屯于此。荷兰筑城二,日赤嵌,日王城;其

海口日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汰丕三谡丕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身大小衔尾径进

红毛人弃赤嵌走俵壬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

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示将迎桂王狩焉。

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廖昌元年,成功卒,年三十九。

(选自《清史稿•郑成功传》,有删改)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

人弃赤嵌/走保王城/

B.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

弃赤嵌/走保王城/

C.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

人弃赤嵌/走保王城/

D.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

人弃赤嵌/走保王城/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表示排行最后,也指一个朝代的末期,“明季”即明朝末年。

B.封,授予官职,与第1段中的“擢”、第3段中的“授”一样,都表示官职的升迁。

C.诸生,是指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习称秀才。

D.康熙,清圣祖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蕴含君临天下、宣示正统、

祈福颂德等特殊意义。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成功文武双全。他年少时即文韬武略,在其同辈兄弟中是出类拔萃的,远近四方

的人都很关注他。

B.郑成功英勇善战。从南澳募兵到兵败江南,十数年间,郑成功身经百战,拒降抗清,

虽兵败而返,但勇气可嘉。

C.郑成功忠孝两全。他一生坚持抗清,拒绝接受清廷的招降,暗中与父亲通信,可谓

对大明尽忠,对父亲尽孝。

D.郑成功抵御外侮。从江南败还后,他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我国固有的领土台

湾,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Q)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

(2)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声援绝,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3)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答案】

21.D

22.B

23.C

24.(1)博洛的军队驻扎泉州,写信招降郑芝龙,郑芝龙率领部队投降了,郑成功规劝

他,他也不听。

(2)郑成功从江南战败回来,知道进攻内地不容易,加上接应的声援也断绝了,形势一

天天紧迫,于是筹划夺取台湾。

(3)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就可以占领

秦的全境称王了)。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荷兰人仗着鹿耳门的水浅,船只不能靠岸,未加防备。郑成功的军队到达

时,海水一下子涨高一丈多,大大小小的船只首尾相接,直接驶进,荷兰人放弃了赤嵌

城,退守王城。

“恃”的宾语是“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不为备”的对象

泛指所有入侵者,且“至”的主语应为“成功师”,因此在“不为备”和“成功师”中

间断开,排除BC;“衔尾径进”的主语应是“舟”,在“舟”前断开,排除AB。

故选D。

2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封,授予官职”错。“封”是指帝王以土地、爵位、名号赏赐臣子,不表示官职任

命。

故选B。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忠孝两全”的概括与“暗中与父亲通信”的分析均不当。文中他与父亲志向不同,

“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写信是拒绝父亲的劝降,“芝龙虑成功不受命,别

为书使鸿逵谕意。使至,成功不受命,为书报芝龙”,"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

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可见“暗中通信”不恰当,其不是体现其“孝”。

故选C。

2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次”,驻扎;“招”,招降;“谏”,规劝。

(2)“进取”,进攻;“蹙”,紧迫;“规取”,筹划取得。

(3)“距”,把守;内,同“纳”,使……进来;王,称王。

参考译文:

郑成功最初叫郑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亲郑芝龙,明代末年跑到海上,跟随

颜思齐做强盗;颜思齐死后,郑芝龙代替他统领他的部众。崇祯初年,通过巡抚熊文灿

向朝廷请求归降,授官游击将军;因捕获海盗、攻打荷兰人有功,经多次提升而做到总

兵。郑芝龙曾经娶过一个日本妇人,她生了郑森,郑森进入南安县学,成为生员。郑成

功年轻时,有文韬武略,在他的同辈兄弟中是出类拔萃的,远近四方的人都关注他。

顺治二年,清军下江南。清朝的招抚大学士洪承畴和郑芝龙是同县人,他与郑芝龙

通信,叙谈乡里之情,但郑芝龙怀有二心。顺治三年,清朝贝勒博洛的军队从浙江南下

福建,郑芝龙撤走仙霞关的守军,不作防备。博洛的军队驻扎泉州,写信招降郑芝龙,

郑芝龙率领部队投降了,郑成功规劝他,他也不听。郑成功图谋举兵抗清,兵士少,就

去南澳招募兵丁,招到几千人。

顺治五年,郑成功攻克同安,进攻泉州,清总督陈锦的军队赶到,收复了同安,郑

成功领兵撤退。顺治七年,郑成功攻打潮州,清朝总兵王邦俊防御作战,郑成功败退。

顺治十年,朝廷封郑芝龙为同安侯,并派遣使臣带着皇帝的敕书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

鸿逵为奉化伯,授予郑芝豹左都督的官职。郑芝龙担心郑成功不接受任命,另外写信给

郑鸿逵转达自己的意见。使臣到后,郑成功果然不接受诏命,写信回复郑芝龙。顺治十

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求诛杀郑芝龙,具有治国才能的人也揭发了郑芝龙给郑成功的

私信,于是郑芝龙被剥夺爵位,并被关进监狱。皇上又命令郑芝龙在狱中写信招降郑成

功,说再不投降就要夷灭九族,郑成功始终没有答应。顺治十五年,郑成功谋划大举深

入内地,和他的部将甘辉、余新等率领水师,号称十万之众,攻陷乐清,接着又攻破温

州。即将进入长江,驻扎在羊山,遇上飓风,船只毁坏,于是退兵停泊在舟山。

郑成功从江南战败回来,知道进攻内地不容易,加上接应的声援也断绝了,形势一

天天紧迫,于是筹划夺取台湾。台湾,是福建省的海中岛屿,荷兰人占据在那儿。郑芝

龙和颜思齐做海盗的时候,曾经驻扎在那里。荷兰人在那里修筑了两座城,一叫赤嵌,

一叫王城;它的海岛口岸叫鹿耳门。荷兰人仗着鹿耳门的水浅,船只不能靠岸,未加防

备。郑成功的军队到达时,海水一下子涨高一丈多,大大小小的船只首尾相接,直接驶

进,荷兰人放弃了赤嵌城,退守王城。郑成功派人对荷兰人说:“这片土地原来就是我

们的,理当归还给我们;珍宝听任你们装回去。”围城历时七个多月,荷兰人仅剩下一

百多人。王城被攻下后,郑成功把他们都遣返回国。郑成功于是称台湾为东都,表示将

迎接桂王到此巡视。他用陈永华为主要谋士,制定法律,确定职官,兴办学校。康熙元

年,郑成功去世,终年39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祖玉屏,始慕乡学。父麟书,为县学生,

以孝闻。

国藩,道光十八年里占。咸丰初,诏群臣言得失。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

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复上言:“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

大患。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至岁出之数,兵

饷为柩,绿营兵额六十四万,常虚六七万以资给军用。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

余万。其时大学士阿桂即忧其难继,嘉、道间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

旧额。自古开国之初,兵少而国强,其后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又深痛

内外臣工谄谀欺饰,无陈善责难之风。因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一疏,切指帝躬,有

人所难言者,上优诏答之。二年,典试江西,中途丁苧修归。

江宁平,天子褒功,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候,赏双眼翎。开国以来,文臣封侯

自是始。朝野称贺,而国藩功成不居,粥粥®如畏。

国藩为政务持大体,规全势。自西人入中国,交涉事日繁。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

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每定约章,辄诏问可许不可许,国藩以为争彼我

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叠对客法观我时丕造见煮速然退则迅甚优贺

左或奥翥尤先人看任便所成就荐拨煮丕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居江南久,功德

最盛。

目举十三年,楚于位,年六十二。百姓巷哭,绘像祀之。事闻,震悼,辍朝三日。

赠太傅,谥文正,把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曾国藩传》)

(注)①粥粥:敬慎恭肃的样子。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

荐拔者/不可胜数/

B.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

拔者/不可胜数/

C.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