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单元省赛教案_第1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单元省赛教案_第2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单元省赛教案_第3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单元省赛教案_第4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单元省赛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教学设计说明一、本单元的地位在前面一个单元学生学习的法律基础知识,本单元是其延伸,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引导学生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进而学会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二、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依据大纲规定:使学生了解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犯罪和刑罚等方面的法律常识,增强守法意识,提高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三、教学要求1.认知: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及对犯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2.情感态度观念: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3.运用: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四、教学设计(一)原则1.坚持“三贴近”原则,在教学案例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坚持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2.坚持知、信、行相统一。淡化传统的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教授必要的知识;帮助学生认同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二)教学方法采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总之,本教学设计是从中职生的实际出发淡化法律学科的体系突出中职特点,以法律意识的培养为核心;立足于对学生正确观念的引导,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其自主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内化、运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尽量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精心备课,制作PPT课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五、教学时间安排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单元的教学共安排4课时,每一框为一课时。教案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第一框认清违法危害(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了解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处罚方式,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2.情感态度观念:树立行为的底线──禁区意识,自觉守法,预防犯罪;树立以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为荣、以有违法行为为耻的观念。3.运用: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危害。2.难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类别。三、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四、教学资源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92~102;《教师教学用书》P110~P127相关内容;《学习指导》P46~60相关内容;PPT课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内容。学生:学生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观察并收集涉及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和现象的材料。六、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导语中的案例,设问导入本节课要学的知识。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一:着落前的意外。(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2页单元导语中的案例,讨论PPT出示的问题: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意外吗?对我们有何启示?(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0.77千克的泡沫将左翼防热瓦砸了个小洞,热量进入机体引起爆炸;这是人为的一点点失误,酿成了机毁人亡的悲剧;要防微杜渐,杜绝任何细小的失误。(用PPT出示)过渡:我们中职生正值青春年华,如同这“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也许有时会因一个小小的故障,就足以折断我们自由翱翔蓝天的羽翼;一次不良行为、一次违法行为、一次犯罪,都有可能毁了我们的一生。那么,违法犯罪有什么危害?我们又如何防微杜渐?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的内容。(3)用PPT出示第四单元和第九课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了解第四单元和第九课内容结构。板书: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认清违法危害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一:着落前的意外。(1)仔细阅读教材第92页单元导语中的案例,思考PPT出示的问题,准备抢答。(2)一至两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3)观看PPT,翻阅教材第四单元内容,理清本单元、本课内容结构。(二)研习新课一、违法无小事1.教学内容(1)生活中法律的“雷区”。(2)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二:生活中法律的“雷区”。(1)用PPT逐一呈现案例《地震传言案》、《球迷闹事案》、《故意杀人案》,提出问题:上述三个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有哪些危害?需承担何种责任?告诉了我们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2)点评学生的发言,总结归纳:生活中法律的“雷区”随处可见,上述三个案例只是生活中各类违法案件之中的点滴。刘小乐的连刺三刀是一种犯罪行为和侵权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地震传言和球场闹事是行政违法行为,需承担行政责任;违法行为的重要特点是社会危害性。今天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懂得: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守法光荣、违法可耻;严格自律,自我防范,杜绝违法行为。(PPT出示)(3)设问:究竟什么是违法?违法有哪些类别?违法有什么后果?板书:一、违法无小事探究活动三:打人案例。(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活动框中的案例和相关观点,同时用PPT出示问题: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观点一、二是错误的,观点三是正确的;一个人如果缺乏道德、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用PPT出示)(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93~94页正文,小组讨论、填写下表(用PPT出示),请各组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完善表格内容。违法行为含义、类别、后果、不同点与共同点含

义类

别后

果不同点共同点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处罚犯罪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谨记:违法无小事(3)用PPT出示问题: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不大,为什么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一般违法行为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害,有些一般违法如不及时给予处罚、惩戒,还可能发展为犯罪。(用PPT出示)板书: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危害;承担法律责任。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二:生活中法律的“雷区”。(1)认真阅读案例,针对PPT出示的问题小组进行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2)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倾听、思考,做好笔记。(3)进一步懂得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严格自律,杜绝违法行为。探究活动三:打人案例。(1)认真阅读教材第93页活动框中的案例和相关观点,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增强道德、规则意识。(2)阅读教材93~94页正文内容,小组讨论、填写PPT出示的“违法行为含义、类别、后果、不同点与共同点”的表格,推荐代表发言,谨记“违法无小事”。(3)对“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比较小,为何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加深对“违法无小事”的理解。板书: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教学内容(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含义。(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类别。(3)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危害性、学习的意义。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四:违反治安管理案例。(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4页活动框中的三个案例,讨论、回答PPT出示的问题:你身边有类似事情发生吗?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吗?(2)针对学生举出的类似事情,一一点评属于哪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三个案例中的行为都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规定,分别适用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5条(属于第四类)、第42条第6款(属于第三类)、第26条(属于第一类),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多发的或可能遇到的,要认识到违法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要严格自律,防微杜渐。(用PPT出示)(3)设问过渡: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哪些类别?有何危害?为何要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我们一起来阅读教材第94~95页的正文,小组讨论,填写下表。(用PPT出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含义、危害、类别、学习的意义含

义危害类

别学习的意义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有助于分辨是非,杜绝违法行为。有助于面对违法行为时维护自身权益。知识运用:观看小品,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安排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小品“他为何被拘被罚”,指导阅读教材第95~96页的“链接”,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李某为何被拘被罚?给我们以何启示?(请两名学生根据“名胜古迹乱涂案”表演,教师课前安排学生做准备。12月3日,一男子站在长城上,一番左顾右盼后,俯下身子,用大毛笔蘸了油漆在城墙上写字:“秦朝始皇创伟绩,修筑长城延万里……”最后,李某因损坏名胜古迹被拘留10天并处200元罚款。──摘自《京华时报》(2)归纳总结:李某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3条第1款,“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链接”使我们了解了四类行为的具体内容;由此可见,违法无小事,而小事又常常伴随在我们的身边,因此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一定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严格自律,防微杜渐,远离犯罪。(用PPT出示)板书: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处罚。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四:违反治安管理案例。(1)阅读教材第94页活动框中的三个案例,小组讨论问题、交流平时所见所闻,推选一名代表大组发言。(2)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倾听、思考,记录教师的归纳总结。(3)阅读教材第94~95页的正文,小组讨论,填写“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含义、危害、类别、学习的意义”表格,大组交流。知识运用:观看小品,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两位学生上台表演小品“他为何被拘被罚”,其他学生观看,然后阅读教材第95~96页的链接,分析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性质,回答问题。(2)聆听教师总结,进一步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类别与具体内容,时时告诫自己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防微杜渐。板书:三、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1.教学内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罚的种类。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五:乱打110。(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6页活动框中的案例,思考、讨论,回答PPT出示的问题:民警依据什么条款对大发进行处罚?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找出答案。(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民警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第1款对大发进行处罚的;大发扰乱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我们要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了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方式。(用PPT出示)过渡: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治安管理处罚的方式”有哪些呢?(3)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96页第一、第二节正文和第97页的“链接”,梳理出治安管理处罚的方式和罚款、行政拘留的档次。(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治安管理处罚的方式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罚款、行政拘留的档次各分为三个档次。(用PPT出示)知识运用:阅读案例,回答问题。(1)用PPT出示案例和问题:公安局依据什么条款对散布地震谣言的付某某进行处罚?请学生在印发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找答案。(2)学生回答后,用PPT出示处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强化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就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探究活动六: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97活动框中的案例,思考、回答PPT出示的问题:请查一查治安管理处罚法,楚某的行政拘留为什么可以不执行?这一规定有何意义?(2)在学生查阅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第2款“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执行行政拘留的,这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一贯政策和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用PPT出示)

品味名言:进一步理解防微杜渐的作用。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教材第97页的名言:“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体会其中深刻的含义,防微杜渐,坚决杜绝违法行为。(用PPT出示)板书: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六: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1)阅读教材第97活动框中的案例,思考、讨论,推荐代表回答问题。(2)聆听、记录,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措施,懂得对青少年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品味名言:进一步理解防微杜渐的作用。大声朗读名言,感悟体会其中深刻含义,理解“小恶也是恶”、“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害人害己”的道理,懂得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坚决杜绝违法行为。(三)课堂小结(3分钟)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强调要求学生懂得违法无小事,认清违法的危害,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严格自律,防微杜渐,坚决不越法律“雷池”。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板书:认清危害、严格自律,防微杜渐,不越雷池。(四)课堂练习教师用PPT出示:(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P47第1、2、3题。(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P50第1、2题。(3)辨析:《学习指导》P52第1题。学生(1)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2)竞答问题。(五)布置作业(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P47第4、5、6题。(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P50第3、4题。(3)案例分析:《学习指导》P53第2题、P54第3题。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本框内容涉及一般违法的法律观念及其分类,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含义、危害及治安管理处罚的意义,特别是处罚的种类和适用,法律条文比较枯燥,收集当地案例并实行案例教学法,然后内化课程知识;以讨论、阅读、思考为主,现身说法胜于“口水+粉笔”,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手段(集成图片、视频)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大量的案例分析中渗透法律观念,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律的法律行为。第二框杜绝不良行为(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有关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含义与内容,认识“黄、赌、毒”的危害。2.情感态度观念:树立行为的底线──禁区意识,在内心筑起防线,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树立以遵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荣、以有不良行为为耻的观念,远离违法行为。3.运用:培养明辨是非自我控制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不良行为,自觉依法律己。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识别不良行为,懂得其危害,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杜绝不良行为。2.难点: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杜绝不良行为。三、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四、教学资源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98~102;《教师教学用书》P110~P127相关内容;《学习指导》P47~60相关内容;PPT课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指导学生排练小品“竹生会怎么做”,印发“新型毒品的危害、吸毒的成因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青少年预防犯罪的方法”材料。学生:分组收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黄赌毒”危害和筑起内心防线对策的有关案例与材料;收集预防不良行为的名言警句;排练小品“竹生会怎么做”。六、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体验情感。2.教师活动(1)播放歌曲:《悔恨的泪》。要求学生凝心静气听,边听边思考:这首歌里的主人公是什么身份?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归纳学生回答,这首歌的主人公是劳改分子,歌中表达了悔恨、思念亲人的情感。近年来,统计表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已占到刑事犯罪总数的30%。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未成年人已是刑事违法犯罪的重要主体,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非常突出。今天我们带着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走进课堂,这些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一般要经历那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原因、危害有哪些?青少年重点要警惕的魔鬼有哪些?为什么称他们是魔鬼?有哪些危害?该怎样预防?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杜绝不良行为3.学生活动(1)闭上眼睛,凝心静气听歌,感受歌声中的悔恨情绪。(2)回答问题:这就是一个曾经迷失自我、自甘堕落的罪犯少年的心声。它告诫我们,千万千万不要违法犯罪。(二)讲授新课板书:一、识别不良行为1.教学内容(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2)不良行为的危害。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一:朴亮失足。(1)请一个学生朗读教材第98页活动框中的案例,用PPT出示问题:朴亮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他的身上具有哪些不良行为?他的失足给我们什么警示?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指出朴亮走上犯罪道路是从身上具有不良行为开始的,如逃学旷课、夜不归宿、吸烟酗酒等,然后发展为违法行为,继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朴亮的失足深刻地警示我们不良行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小错不断,就会酿成大错,小恶任其发展就会酿成大恶。(用PPT出示)(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98~99页正文和“链接”,讨论、交流,理解、掌握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了解其具体的内容。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主要概括了9种,根据法律规定,这9种行为均是“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或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用PPT出示)这里所称“尚不够刑事处罚”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由于未成年人年龄较小,尚不够刑事责任年龄而无法定罪处罚的情况,如多次偷窃、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等。二是有的虽然已经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其行为的危害性尚不到刑事处罚的程度或者不属于刑罚处罚的范围,如吸食、注射毒品、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等。(用PPT出示)对于这9种严重不良行为,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由公安机关训诫、予以治安处罚、送工读学校、收容教养等矫治措施。知识运用:分析成成案例。请第一小组出示收集的典型案例,再推荐一名学生阅读PPT出示的案例,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本案例中的成成有哪些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我们身上存在吗?有哪些危害?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否违法?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强调要求学生学会识别不良行为,懂得其严重的危害性,堵住犯罪的源头。(用PPT出示)(3)过渡设问:如何有效的预防违法,杜绝不良行为呢?下面我们学习第三目。板书:不良行为;表现;危害;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危害;违法犯罪。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一:朴亮失足。(1)一位学生朗读教材第98页活动框中的案例,其他学生思考、讨论PPT出示的问题,明白朴亮失足的原因。(2)阅读教材第98~99页正文和“链接”,讨论、交流,理解、掌握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能辨识其具体的表现。(3)倾听,做好笔记。知识运用:分析成成案例。(1)由第一小组出示课前收集的“成成案例”,并组织全班讨论,进行合作学习,然后二、三、四组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2)指出成成身上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其原因和危害,警示自己,增强防微杜渐意识。(3)倾听,做好笔记。板书:二、远离这些魔鬼1.教学内容懂得“黄、赌、毒”的危害。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二:“黄、赌、毒”的危害。(1)请两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教材第100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PPT出示的问题:镜头一中的船波为什么会犯罪?镜头二中的阿萍为什么会跳楼?“黄、赌、毒”有哪些危害?提示学生结合教材第100~101页的正文、链接来回答。(2)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指出船波因传播淫秽物品牟利而犯罪,阿萍因吸毒花光积蓄,瘦得皮包骨,拖累全家,无脸见人而跳楼;“黄、赌、毒的危害”有三个方面,第一毒害人的身心健康,第二诱使人违法犯罪,第三破坏家庭幸福;因此我们必须远离魔鬼,健康成长。(用PPT出示)学生讲故事:“黄、赌、毒”对青少年危害的故事。(或者播放有关视频)请三位学生上台,每人讲一个“黄、赌、毒”对青少年危害的故事(每人1~2分钟),进一步理解“黄、赌、毒”的危害。板书:双向箭头、魔鬼危害、毒害人的身心健康、诱使人违法犯罪、破坏人的家庭幸福、远离魔鬼。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二:“黄、赌、毒”的危害。(1)两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教材第100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问题,然后阅读教材第100~101页的正文、“链接”讨论、回答问题。讲故事:“黄、赌、毒”对青少年危害的故事。围绕“黄、赌、毒”的危害,请三位学生各讲一个故事,由第二小组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听,进一步认识“黄、赌、毒”的巨大危害性,珍爱生命,远离这些恶魔。板书:三、筑起内心的防线1.教学内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三:竹生会怎么做?(1)请学生上台根据教材第102页活动框素材表演小品“竹生会怎么做”,要求学生对三种结局:拒绝并报警、拒绝但未报警、接受,进行分析并谈感想。适当介绍新型毒品的危害、吸毒的成因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学生谈感想的基础上,归纳强调中职生要树立对待不良行为的正确态度,加强自我防范,拿出勇气拒绝所有不该做的事。(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02页的正文,结合实际说说筑起内心防线,加强自我防范的做法。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用PPT出示四点做法: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依法自律,遵纪守法;正确对待父母和师长的教育、理解勇敢的真谛。探究活动四:狱中家信。(1)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材第102页“狱中家信”,然后讨论、回答PPT出示的问题:读了这封服刑人员写给父母的信,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父母师长的教育?要求学生结合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来回答问题。(2)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与规律:从不良行为、恶作剧发展到违法犯罪;由单差生发展到思想品德和功课都差的双差生,进而结帮逃学,发展到违法犯罪;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违法犯罪;从娇生惯养到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发展到违法犯罪;从被歧视、虐待到行凶报复,或被遗弃而流落街头,被坏人教唆而犯罪;从小偷小摸发展到盗窃抢劫而犯罪;模仿影视里的暴力和色情镜头,从好奇到偷尝禁果而违法犯罪,等等。并用具体数据告诉学生,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8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由此让学生了解罪犯走上犯罪道路的轨迹,犯罪行为给家人带来的巨大痛苦,从情感上感化学生,使其远离犯罪道路,正确对待父母和师长的教育,耐心倾听,细细品味,真心接受。(用PPT出示)知识运用:分析赵佳走上不归路案例。本案例中的赵佳为什么会走上不归路?他的悔恨中有什么值得我们汲取的?我们该如何筑起内心的防线。归纳、补充筑起内心防线的几点做法,第一,坚定信念,立志成才;第二,无知变有知;第三,除了忍耐还是忍耐;第四,交友要慎重;第五,经常想想父母、亲人与朋友。行为养成:填写“扫雷”监督卡。发放扫除不良行为的“扫雷”监督卡,要求学生两人一个小组互相监督,避免触“雷”,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指导学生填写“扫雷”监督卡。“扫雷”监督卡我身上的不良行为:这种行为给我带来的危害:我的改正计划:我的改正措施:我准备请

做我这项计划的监督人。敬请您能真心帮助我,监督我,对我的不良行为诚意的提醒,严肃的批评。我的签名:

监督人签名:

日板书:堵住源头、箭头、筑起内心防线、箭头、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依法自律遵纪守法、正确对待父母师长的教育、理解勇敢的真谛、横线。2.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三:竹生会怎么做?(1)由第三小组表演小品并组织讨论,其他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推荐代表发言,懂得对不良诱惑要坚决拒绝。(2)阅读教材第102页的正文,举例说明筑起内心防线,加强自我防范的做法,并切实落实在行动上。探究活动四:狱中家信。(1)听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材第102页“狱中家信”,其他学生结合自己对父母教育的态度回答问题,养成虚心接受父母教育的行为。(2)聆听教师的分析、归纳,识别不良行为,杜绝不良行为。知识运用:分析赵佳走上不归路案例。(1)由第四小组出示课前收集的“赵佳案例”,并组织全班讨论,进行合作学习,然后一、二、三组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2)分析赵佳走上不归路的原因,畅谈体会,警示自己,加强自我防范。行为养成:填写“扫雷”监督卡。(1)在教师的指导填写“扫雷”监督卡,并努力做到。(2)聆听教师的归纳,进一步掌握筑起内心防线的方法,并有意落实到日常行动中。(三)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强调指出人生没有彩排,每一步都是现场直播;人生是单程线,做过的事不可能重新再来,世上没有后悔药,要求学生牢牢筑起内心防线,坚决杜绝不良行为。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四)课堂练习教师活动用PPT出示:(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P48第7、8、9题;(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P50第5、6、7、8、9题(3)品味名言:列举杜绝不良行为的名言警句,大声朗读,品味感悟其中深刻含义。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巩固所学知识,注重加强养成训练;进一步认识不良行为的严重危害,杜绝不良行为。(五)布置作业用PPT出示:(1)辨析:《学习指导》P52第4题。(2)养成训练:《学习指导》P58第4题。

板书设计八、

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我突出了体验和发现,注重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是被当成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灌输,相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特点,实现了学习方式由接受到发现的转变,使教学重点在这一环节得以体现。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使本节课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比较强。通过观看视频录像和案例材料,使学生感觉到法律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调解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那么本节课也给我留下了一些思考:1.课堂的开放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教师的应变能力受到挑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短短45分钟内,为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性,放与收的度把握起来有些难度。2.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发现学生潜能,同时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程度的不同帮助学生分层次发展,尤其要关注后进生,这是我的今后依然要努力的一个方向。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1.新型毒品的危害、吸毒的成因与承担的法律责任。①新型毒品的危害。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吸食新型毒品如K粉、冰毒等和吸食鸦片、海洛因一样,不仅会成瘾,还可能致命。以冰毒为例,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吸食后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还会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为筹集毒资,走上盗窃、抢劫的犯罪之路。②成因。据北京某劳教所统计,吸毒的成因,38%是好奇,12%是受亲友影响,26%是精神空虚、追逐时髦,24%是被引诱上钩。A.家教──家长对子女娇惯、溺爱、迁就、护短,或家庭不和、家长本身品质低劣,都会让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习惯,造成心灵的阴影。B.交友──交友不良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很大。交上坏朋友之后他们在交往中相互传播教唆,互相感染,很容易同流合污,在哥们义气支配下结成团伙,进行吸食毒品的违法活动。C。减压──青少年的身体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身体的发育,特别是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常常令许多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躁动不安。另外,青少年时期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阶段,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无法排遣生理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烦恼,以及诸如家庭破裂,学业失败等压力,毒品就成为青少年自我治疗的“良药”。D。好奇──通常情况下,青少年吸毒多数是出于好奇心。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青少年的吸毒行为受原始“里比多”(人性冲动)的控制和快乐原则的支配,而根本考虑不到吸毒的实际后果。E。叛逆──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萌芽和发展的时期,强烈的独立意识,容易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叛逆心理常常以非正常的方式──诸如吸毒、群居等超过社会规范的行为表现出来。③吸食毒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负刑事责任,但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三)吸食、注射毒品的;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摘自《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有删节)2.青少年预防犯罪的方法。第一,坚定信念,立志成才。坚定信念,立志成才就是我们最大的正义。认真做好你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最最现实的正义。人生大势,成败与否,在乎一心,只有坚定信念,立志成才,违法和犯罪者两个恶魔才会怕你,才会彻底离你而去。第二,无知变有知。要求我们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知识青少年,让愚昧无知滚远一点吧。第三,除了忍耐还是忍耐。忍耐得“忍”。“忍”怎么写?心头上一把刀,痛啊!是的,忍耐是痛苦的,忍耐象征着毅力。你忍不住也要忍,忍住了,你就实现了由毛毛虫到蝴蝶的蜕变,忍不住,你永远就是一条人人讨厌的毛毛虫。我们不仅要忍住诱惑,还要忍住自己的情绪。现在有些青少年岁数小,但脾气倒特大,动不动就大喊大叫,目中无人,动不动就离家出走,以示抗议,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报复发泄。这是非常危险的。记得著名笑星郭冬临有一个小品,里面有一句经典话语:冲动是魔鬼。是的,我们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有理性,有理智。教你一个克制冲动的办法,如果你感到冲动的时候,请你先从1慢慢数到30,然后再决定做事。不信,你可以尝试一下。第四,交友要慎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交友一定要交遵纪守法、好学上进的朋友。快乐能互相分享,痛苦能互相分担,有困难时能帮你,你做错事时能直言相告,平日里能相互理解,这样的朋友值得交往。但是“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不是朋友,而是恶魔;经常带你做不干净事情的,不是朋友,而是毒蛇。希望同学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择良友而交之。第五,经常想想父母、亲人与朋友。大家想一想为了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可是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目睹父母日夜操劳,却不思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甚至有的人在别人面前还要装阔,背后埋怨自己没有出生在好的家庭。久而久之,内心会产生不平衡,责怪社会不公平,最后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摘自《莫流悔恨的泪──预防犯罪法制讲座》(有删节)3.杜绝不良行为的名言警句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托尔斯泰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徵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第一框懂得犯罪后果(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犯罪的危害与主要特征,知道刑罚的种类,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2.情感态度观念:树立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的意识,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犯罪为耻。3.运用:培养明辨罪与非罪的能力,用所学知识分析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犯罪的主要特征。2.难点: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三、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情景表演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四、教学资源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103~109;《教师教学用书》P128~140相关内容;《学习指导》P46~60相关内容;PPT课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印发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指导学生根据主要剧情排练情景剧“拦劫”。学生:提前阅读教材有关的案例与材料;排练情景剧“拦劫”。六、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教学内容(1)复习违法的含义与种类。(2)案例导入。2.教师活动(1)复习提问: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几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凡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包括违宪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用PPT出示)(2)请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剧“拦截抢钱”,用PPT出示主要剧情:“这是我的地盘,赶紧把钱拿出来,不然有你的好看。”边说边举起手中的刀和仿真枪。不到18岁的王欢和自己的三个伙伴,组成了一个小团体,除去上网外,他们就是在距学校门前一百多米处拦截学生要钱,不给就打,甚至动手搜身、抢夺。一旦上网将抢来的钱花尽,他们便又开始针对学生下手。提出问题:王欢与伙伴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有什么特点?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在学生表演、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王欢与伙伴的行为是抢劫,是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用PPT出示)板书:懂得犯罪的后果3.学生活动(1)用第九课所学习的知识回答问题,温故而知新。(2)表演与观看情景剧“拦截抢钱”,讨论、回答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讲授新课板书:一、了解罪与罚1.教学内容(1)犯罪的概念、特征。(2)刑罚的概念、种类。2.教师活动(1)探究活动一:小凡盗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3活动框中的案例,思考、讨论PPT出示的问题:小凡的盗窃金额并不大,却被判了刑,原因何在?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犯罪的危害性有哪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如果仅凭盗窃数额,小凡不应该构成犯罪,但是,小凡盗窃了残疾人的财产,造成了导致残疾人双腿截肢的严重后果,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符合犯罪的特征。由此可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用PPT出示),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着严重的危害。用PPT出示下图:对他人的危害—造成他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对自己的危害—判刑坐牢,自毁前程他家庭的危害—家庭破裂,亲人痛苦对社会的危害—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2)探究活动二:犯罪的特征。指导学生逐一阅读教材P104~105的正文、链接、点评、活动框的内容,思考、讨论PPT出示的问题: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用图表归纳犯罪的特征。

接着请学生阅读教材P105活动框的内容,就“伟海父母的行为有社会危害性吗?法院的判决正确吗?为什么?”展开辩论,并进行引导,最后总结指出,“大义灭亲”行为虽然从表面上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甚至具有“亲社会性”,但刑法仍然认为它具有社会危害性,将它作为犯罪处理,原因在于我国法律不承认“家法”,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私自处死他人;行为人对违法犯罪的亲属,私自处死同样构成故意杀人罪,但量刑时可以从轻处罚。(用PPT出示)(3)探究活动三:刑罚的定义、特点和种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6刑罚体系图、正文和链接,展开讨论,了解刑罚的定义、我国刑罚的特点和种类,并认识到刑罚较之其他处罚法具有最大的严厉性,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它不仅可以剥夺罪犯的财产和资格,还能限制或剥夺罪犯的自由甚至生命。(用PPT出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刑罚中的主刑。用PPT出示下图:

(4)板书:罪(同时板书犯罪的定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罚;含义、特点、种类。3.学生活动(1)探究活动一:小凡盗窃。阅读教材P103活动框中的案例,思考、讨论问题,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懂得犯罪是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会留下终身难以洗刷的污点;了解犯罪的含义及其危害性。(2)探究活动二:犯罪的特征。逐一阅读教材P104~105的正文、链接、点评、活动框的内容,思考、讨论问题,并对大义灭亲案展开讨论,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了解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社会危害性这一最本质特征。(3)探究活动三:刑罚的定义、特点和种类。阅读教材P106刑罚体系图、正文和链接,在讨论的基础上听老师讲解,了解刑罚的定义、我国刑罚的特点和种类,并认识到刑罚较之其他处罚法具有最大的严厉性。板书:二、惩罚犯罪,保护人民1.教学内容刑法的作用。2.教师活动(1)探究活动四:刑法的作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7活动框中的四个案例,讨论回答PPT出示的问题:这些犯罪行为都危害了什么利益?在打击这些犯罪的过程中,刑法除了惩罚犯罪以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教材P108的正文、链接来回答。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指出案例一危害的是公共安全和他人的健康权、生命权;案例二危害的是他人的健康权;案例三危害的是他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案例四则是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刑法的作用,其一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其二是震慑潜在的犯罪人,使他们不敢轻易以身试法;其三是教育、鼓励人们与犯罪作斗争;其四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接着,重点讲解惩罚与保护的关系。

板书:目的;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2)知识运用:分析李亮砍人案。用PPT呈现案例:李亮的一个“哥们儿”王辉,最近交了一个女朋友晓雯,晓雯告诉王辉,自己以前曾经有个男朋友,后来散了,在交往过程中,总是给前男友花钱觉得很亏。王辉一听,立即表示可以帮忙要回这些钱。于是,晓雯便和王辉给前男友打电话索要钱物,但遭到对方的拒绝,于是王辉召集自己的“哥们儿”,李亮首当其冲,五个人当即聚集到一起,又是准备砍刀,又是准备棍子。1月18日,双方定好来到了河北区某小区内。话不投机,李亮等人挥舞着砍刀和棍棒冲上前,将对方两人砍成重伤后逃离现场。回答:李亮等相关肇事者犯了什么罪?有什么危害?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第一,李亮等相关肇事者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第二,危害有:两人重伤;李亮等要被判刑坐牢;家庭破裂;亲人痛苦;社会秩序被破坏;社会稳定受影响等。于自己、于他人、于家庭、于社会都非常有害。第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他们将承担刑事责任。3.学生活动(1)探究活动四:刑法的作用。阅读教材P107活动框的四个案例,结合阅读教材P108的正文、链接内容,讨论问题,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弄清四个案例的犯罪行为所危害的利益,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树立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的意识,自觉守法。分组朗读教材P108~109四段正文,加深理解刑法的作用。(2)知识运用:分析李亮砍人案。

观看PPT呈现的案例,讨论问题,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了解犯罪的危害与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杜绝违法犯罪行为。(三)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在学生根据板书归纳的基础上,强调要求学生懂得犯罪的后果,理解刑罚的作用,自觉守法,远离犯罪。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四)课堂练习1.教师用PPT出示:(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P48~49第10~15题。

(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P51第10~12题。(3)辨析:《学习指导》P52第2题。2.学生活动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回答。(五)课后作业(1)案例分析:《学习指导》P53第1题、P55第5题。(2)养成训练:《学习指导》P56第1题、P57第3题。

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案例情境——设疑探究——启迪思维——激趣导思——引导学习——巩固提高——能力升华——学以致用。在教法学法上,以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为主,用案例作教学主线贯穿本课知识,精选案例,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趣导学,从不同角度发掘案例的使用价值,通过学习案例让学生掌握教材法律知识。同时,进行多种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知识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整体思路清晰,线索明朗,理论与实际契合度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通过本课教学,发现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和创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尚需进一步努力。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见《教师教学用书》P133~138第11行。2.教育、鼓励人们与犯罪作斗争——特殊防卫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需要说明的是,特殊防卫是一种特殊正当防卫,它必须具备正当防卫的四个前提条件,只不过在防卫限度要件上略有放宽。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要注意如下几点:(1)对于非暴力犯罪以及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暴力行为,不适用上述规定。(2)对于轻微暴力犯罪或者一般暴力犯罪,不适用上述规定。只有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正当防卫,才存在特殊防卫权的问题。这里的“行凶”,一般是指杀人与重伤界限不清楚的暴力犯罪。(3)并非对于任何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暴力犯罪都可以采取严正当防卫,只有当暴力犯罪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才适用上述规定。比如对迷药型抢劫,就不应该适用特殊防卫。(4)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不限于刑法条文所列举的上述犯罪,还包括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劫持航空器犯罪、组织越狱罪等。(5)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结束后,行为人将不法侵害人杀死的,不适用上述规定。

第二框善同犯罪作斗争(第4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了解实施正当防卫的条件,懂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要有勇有谋;了解职务犯罪的主要内容。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树立廉洁为本的价值观。3.运用:自觉预防犯罪,敢于、善于与犯罪行为作斗争;学会正当防卫;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远离职务犯罪,珍惜人生,追求真正、永久的幸福。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2.难点: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三、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四、教学资源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109~115,《教师教学用书》P128~140相关内容;《学习指导》P46~60相关内容;PPT课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下载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指导学生排练小品“痛打小偷”。学生:提前阅读教材有关的案例与材料;每人搜集一个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排练小品“痛打小偷”。六、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学内容观看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2.教师活动(1)播放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教师事先播放观看,然后进行节选,最好不超过3分钟;或者结合学校、班级的法制教育事先进行观看)。(2)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青少年犯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青少年自身。那么如何防止这一问题产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板书:善同犯罪斗争3.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思考犯罪的主观原因,如何才能做到青春拒绝犯罪。(二)讲授新课板书:一、青春拒绝犯罪1.教学内容(1)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2)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特殊原则。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一:分析犯罪的自身原因。(1)用PPT呈现三个案例,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教材P109~111的活动框文字、正文、点评、链接,思考、分析当事人犯罪的自身原因是什么?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案例1:17岁的葛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葛某某在校读书时成绩优秀,后因为有一次旷课被老师批评了几句,顿然产生逆反心理,一拍桌子,冲出教室。从此离开了学校,与社会青年交往在一起,打架闹事,构成寻衅滋事罪。案例2:因吃喝玩乐欠了同学500元钱,17岁的杨小宇(化名)用玩具手枪抢劫了司机手机一部和62元现金,被捕。他不以为然,认为玩具手枪只是玩玩而已,不构成犯罪。案例3:17岁的周某在打台球时被素不相识的闵某等人砍伤,闵某等人逃逸。半年后周某得知闵某在网吧上网,欲讨回自己被砍伤时的医疗费。但他不知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邀集同伙携带刀具将闵某及自己并不认识的与闵某在一起的戴某等四人砍伤。闵某、周某等由于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2)巡视、指导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在讨论中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进行。(3)在各组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第一,心理缺陷明显。案例1以及教材P109的活动框“青春期的变化”、P110的链接,都告诉我们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自尊心强,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当满足不了膨胀的物欲或受到不良刺激时,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个性压抑、逆反心理、闭锁心理和群体心理等,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心魔”。第二,人生观、法制观错误。案例2就说明了这一点。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多数人生观存在问题,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为满足个人欲望,不惜偷抢拐骗,拦路抢劫;法制观念不健全,相当一部分是法盲,不知法律为何物,法律意识淡薄,分不清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有的将违法犯罪视为“有胆有识”。第三,道德观颠倒,维权观缺失。案例3反映的正是这一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不辨是非,不分善恶,常常是哥们儿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不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不知如何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以毒攻毒,即以非法手段维护权益而导致犯罪。探究活动二: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的教育与挽救。(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1正文和第二个链接,讨论、回答PPT出示的问题:刑罚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特殊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这样规定?对我们有何启示?(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刑法第17条、第49条作了具体的规定,这样规定是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犯罪原因,以最大限度地教育和挽救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板书: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特殊原则。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一:分析犯罪的自身原因。(1)分组讨论,第一、二、三、四小组各选派一位代表发言。(2)通过该探究活动,认识到青春期是犯罪的高发期,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拒绝犯罪。探究活动二: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的教育与挽救。(1)阅读教材P111正文和第二个链接,小组讨论,第四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回答问题。(2)通过该探究活动,懂得国家为了挽救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所采取的司法措施,珍惜青春年华,走好青春之路。板书:二、有勇有谋,应对犯罪1.教学内容(1)正当防卫的含义和条件。(2)见义勇为、见义智为。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三:蜘蛛侠。(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12第一个活动框案例,讨论PPT出示的问题:彼得走上除暴安良之路的原因给了你什么启示?日常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侵害他人的犯罪,会挺身而出吗?说说你的理由。(2)巡视、指导学生讨论,也可要求学生对第二个问题在组内展开小辩论。(3)归纳总结,要求学生树立勇于同犯罪作斗争的勇气,认识到在犯罪面前有私心或怯懦畏缩只会纵容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探究活动四:痛打小偷。(1)组织学生根据教材P112第一个活动框案例表演小品,观看后讨论PP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