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纵观近年来全球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能源重要布局。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产业又成为发达国家摆脱危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已在全球各国形成共识。中国新能源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不论是政策环境,还是技术、市场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在国内外市场的强势拉动下,凭借资源和制造成本优势,迅速成长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大国。目前,新能源产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技术的进步和企业数量的增多导致产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不断成熟的国内市场对产业发展的拉动力量日益加强。在新能源产业战略机遇期,不管是已经具备新能源产业基础的地区,还是即将进入新能源产业的地区,都面临着如何实现本地区产业持续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问题。第一章新能源的概念及分类1.1新能源概念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多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一般来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等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也有着不同的内容。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做垃圾的工业与生活有机废弃物也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1.2新能源分类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所产生的各种能量,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具体可划分为:太阳能、风力发电、水能、生物质能、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燃料电池、氢能、垃圾发电、建筑节能、地热能、二甲醚、可燃冰等。1.2.1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其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都是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电能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1、太阳能光伏。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照明,并为电网供电。2、太阳热能。主要是将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3、太阳光合能:是指人为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大量合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1.2.2核能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核能的释放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核裂变能。所谓核裂变能是通过一些重原子核(如铀-235、铀-238、钚-239等)裂变释放出的能量。(二)核聚变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量亏损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反应叫做核聚变反应,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聚变能。(三)核衰变。是一种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因其能量释放缓慢而难以加以利用。1.2.3海洋能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一)波浪发电。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目前,海上导航浮标和灯塔已经用上了波浪发电机发出的电来照明,大型波浪发电机组也已问世。中国也在对波浪发电进行研究和试验,并制成了供航标灯使用的发电装置。(二)潮汐发电。据世界动力会议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北部英吉利海峡上的朗斯河口电站,发电能力24万千瓦。国内也在浙江建造了江厦潮汐电站,总容量达到3000千瓦。1.2.4风能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最常见的形式。从理论上讲,开发地球上1%的风能就能满足全世界能源需求。目前各国都采取激励风电发展的政策,我国的风电发展已由过去的试验阶段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2008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20万千瓦,是“十一五”规划任务的2倍多,在世界上排名第四。1.2.5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1.2.6地热能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有5500处地热点,地热田45个,地热资源总量约320万兆瓦。1.2.7氢能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无污染、热值高、应用面广等独特优点脱颖而出,将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氢能可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的燃料等高热行业。1.2.8海洋渗透能海洋渗透能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它既不产生垃圾,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赖天气的状况,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在盐分浓度更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厂的发电效能会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国盐城市的大盐湖、美国的大盐湖。当然发电厂附近必须有淡水的供给。据挪威能源集团的负责人巴德·米克尔森估计,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全球范围内年度发电量可以达到16000亿度。1.2.9水能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它还是能量的载体。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第二章新能源产业链分析2.1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结构2.1.1产业链结构新能源产业的产业链主要表现为纵向的产业关联,知识凝聚到有形产品上从上游厂商上转移到下游厂商,所以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主要是有形产品的关联。以下就是新能源产业链的结构示意图,代表了几种传统的典型新能源产业链结构图:产业链结构图反映了该产业链内部上下游各环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不同的产业链结构会影响产业链结构内部各企业的战略行为,进一步影响市场绩效。当然,反方向的反馈也存在,即市场竞争的结果会促使企业调整自己的战略,从而更好的影响产业链的演化方向。以上只是典型的产业链的一般结构,新能源产业链结构以此为基础,但具有更新的特点。2.1.2产业链特征从新能源产业链的运行过程可以看出,它不仅贯穿农业、工业和消费三大领域,而且有众多的环节或部门参与其中,每一环节中还有若干技术工艺流程,使得新能源产业链显得绵长曲折,产业链长的特征非常明显。新能源产业链具有明显的增值效应,但产业链长也使得其运行的复杂性和协调难度随之增加,表现在:1、容易形成“发散型蛛网效应”。新能源的市场需求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是由它下游产业的需求所诱致的,由于产业链的关联关系,也可以说它是由市场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所决定的。新能源是非季节生产,常年消费的,新能源的生产预期是由现期市场需求或销售价格高低诱致作出的,现期生产决策所依据的市场需求或价格是由前一期的生产规模所决定的,在这种非对称性作用下,不仅不能使蛛网循环收敛,而且因信息稀缺性所导致的合成谬误使其发散偏离。其次是增加交易费用。随着环节的增多,在搜寻交易对象和交易信息、谈判及签定合约、监督和履行合约、降低交易风险和不确定性等方面的费用增加,影响整链效率和链上节点企业运作的最优化。三是技术一致性难以保证,从最初太阳能到初加工、深加工中的工艺技术运作,再到消费者对最终产品质量需求之间,随环节增多,技术和质量指标会逐渐偏离,相互满足或契合程度会不断降低。2、受工业影响大。新能源产业链受工业影响和支配的程度较高,不仅其后续加工在工业领域的环节多,而且工业生产的新能源对最初能源的替代日益加剧。随着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应用,许多新能源都被加以利用,风能,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3、对外依存度高。新能源中各个环节的产品都有相当大的进出口贸易,与其他产品链比较,国内新能源产业链的国际依存度较高。通过国际贸易使得新能源产业链在资源利用和配置方面进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产业链的整体发展,但也给整链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影响。4、环节之间的非对称性明显。从新能源产业链的整链角度来看,各环节之间的一致性较差表现在:一是对市场的反映机制不一致,二是生产规模的巨大差异,三是时空的不一致。4.2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演进趋势4.2.1产业链生命周期分析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链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见下表。指标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市场需求狭小快速增长缓慢增长或停滞缩小竞争者少数数目增加许多对手数目减少顾客创新的顾客市场大众市场大众延迟的买者现金流量负的适度的高的低的利润状况高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收益降低高风险、低收益初创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产业中的企业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但此时技术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产品、市场、服务等策略上有很大的余地,对产业特点、产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企业进入壁垒较低。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产业特点、产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产业特点、产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产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产业进入壁垒很高。衰退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下降,需求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4.2.2产业链价值流动分析新能源各细分产业价值链不同,在国内发展成熟度也不同。但总体来看,国内新能源产业价值链正朝附加值较高的方向发展。如对于光伏产业,由于多晶硅价格近年来疯狂上涨,导致近年中国出现多晶硅投资的热潮。虽然下游的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投资也热情不减,但还没有像多晶硅那样达到疯狂的程度。所以,虽然产业上各环节都有充分的资金流入,产业链价值还是有向上游多晶硅原材料生产集中的趋势。第三章我国新能源行业重点发展领域根据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国内未来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与规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水电未来国内水电建设的重点是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和怒江等重点流域,同时,在水能资源丰富地区,结合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需要,加快开发小水电资源。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2.25亿千瓦,小水电7500万千瓦。开展西藏自治区东部水电外送方案研究,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水能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规划,做好水电开发的战略接替准备工作。二、生物质能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液体燃料。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一)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建设重点为:1、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厂,或将已有燃煤小火电机组改造为燃用秸秆的生物质发电机组。在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部分林区和灌木集中分布区、木材加工厂,建设以稻壳、灌木林和木材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的生物质发电厂。到2020年,农林生物质发电(包括蔗渣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400万千瓦。2、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沼气工程,合理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设施。到2020年,建成大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10000座、工业有机废水沼气工程6000座,年产沼气约140亿立方米,沼气发电达到300万千瓦。3、在经济较发达、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重点地区为直辖市、省级城市、沿海城市、旅游风景名胜城市、主要江河和湖泊附近城市。积极推广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在大中型垃圾填埋场建设沼气回收和发电装置。到2020年,垃圾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达到300万千瓦。(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是指通过专门设备将生物质压缩成型的燃料,储存、运输、使用方便,清洁环保,燃烧效率高,既可作为农村居民的炊事和取暖燃料,也可作为城市分散供热的燃料。到2020年,使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成为普遍使用的一种优质燃料。(三)生物质燃气充分利用沼气和农林废弃物气化技术提高农村地区生活用能的燃气比例,并把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解决农村废弃物和工业有机废弃物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到2020年,约8000万户(约3亿人)农村居民生活燃气主要使用沼气,年沼气利用量约300亿立方米。(四)生物液体燃料生物液体燃料是重要的石油替代产品,主要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合理选育和科学种植能源植物,建设规模化原料供应基地和大型生物液体燃料加工企业。不再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合理利用非粮生物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总计年替代约1000万吨成品油。三、风电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在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吉林等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地区,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成若干个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大省。建成新疆达坂城、甘肃玉门、苏沪沿海、内蒙古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和吉林白城等6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并建成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四、太阳能(一)太阳能发电发挥太阳能光伏发电适宜分散供电的优势,在偏远地区推广使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在城市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配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扩大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并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必要的市场规模。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180万千瓦。(1)采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偏远地区无电村和无电户的供电问题,重点地区是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云南等省(区、市)。(2)在经济较发达、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建设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设施,首先在公益性建筑物上应用,然后逐渐推广到其它建筑物,同时在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照明中推广使用光伏电源。到2020年,全国建成2万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100万千瓦。(3)建设较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电站。重点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选择荒漠、戈壁、荒滩等空闲土地,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到2020年,全国太阳能光伏电站总容量达到20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总容量达到20万千瓦。(二)太阳能热利用在城市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并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到2020年,全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约3亿平方米,加上其它太阳能热利用,年替代能源量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五、其它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合理利用地热资源,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大力发展地源热泵,满足冬季供热需要。在具有高温地热资源的地区发展地热发电,研究开发深层地热发电技术。在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发展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浅层地热能进行建筑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供应。到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12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建成潮汐电站10万千瓦。第四章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期间,国家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和单位GDP耗能要降低20%的目标。“两型”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节能降耗的目标实现对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提出了较高要求。“十一五”成为中国实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实现多元能源结构的关键时期。4.1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产业不断升级4.1.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产业均保持高位增长。如在国外强劲市场拉动下,中国光伏产业规模从438MW增长到3460M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4%,自2007年开始,中国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第一大生产国。2007年,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到2008年底,中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超过9%,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发展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得到了较快发展。4.1.2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一)技术创新成果突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技术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光伏电池制造、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风电装备制造、风电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制造技术,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以风电行业专利申请为例,“十一五”是风电专利申请的高峰期,专利申请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0%。(二)产业技术投入增多为提高新能源产业技术,国家通过863等专项基金支持国内新能源技术发展。同时,新能源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不断提高。2008年,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研发投入达10亿元,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6%~7%左右。(三)技术人才保障增强十一五以来,国内新能源产业更加重视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标准、人才等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市场准入、研发投入、工程带动、政府采购、标准制定、投融资支持等综合措施,改变了以往以科研院校为创新主体、技术创新与产业脱钩的局面,初步建立起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4.1.3新能源产业竞争加剧,促使其逐步走向自由市场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应用方式为发电。由于目前新能源产业相对较高的应用成本,主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以及直接的财政补贴等方式,培育市场、引导居民以及其他类型用户在新能源发电系统上进行投入,引导整个产业的发展,同时以财政补贴等方式保证企业以及用户一定的赢利。由于企业与用户在赢利与发展中找到了更多自信并坚定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信心,开始在规模上进行扩大。在大规模化生产基础上,取得一个经济规模的效应,这将直接导致一定的竞争,从而引起整个新能源发电系统价格的降低,进而导致整个新能源发电价格的降低,最后在新能源发电电价与传统能源电价取得一定市场竞争力时形成一个自由的市场。如近几年来,国内光伏企业产能急剧扩张,而且还在继续扩张,导致企业竞争加剧,并由产业规模、产品质量竞争过度至技术、成本和品牌竞争。4.2政策驱动效果显著,市场初具规模4.2.1产业发展目标较为明确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成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之一,从而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4.2.2系列政策推动产业发展2006年1月1日,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开始施行,该项法律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地位,把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化发展,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200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除国家规划之外,各地政府掀起新能源产业规划高潮。4.2.3产业制度引导产业发展(一)特许权招标制度极大促进中国风电市场发展。风电特许权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政府采取竞争性招投标方式把项目的开发、经营权给予最适合的投资企业,企业通过特许权协议、购售电合同和差价分摊政策运行和管理项目。风电特许权政策改变了我国以往风电建设的模式。政府在规划风电项目,主导风电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同时,利用市场化最优原则,把项目的经营权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授予企业,更好地把政府职能与企业经营结合起来。采取特许权政策对我国风电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实施风电特许权项目的短短几年中,我国风电的新增的风电装机容量年增长量连续5年超过100%。风电特许权政策提供了我国风电发展必要和有效的保障措施,极大推进了国内风电市场发展。(二)金太阳示范工程、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拉动国内光伏市场启动。2009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颁布实施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实施中国“太阳能屋顶计划”;同年4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颁布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并网光伏及独立光伏项目、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及基础能力建设行业进行全面的扶持。政策的颁布实施极大提升了国内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信心,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能源企业,都加快了开发国内光伏发电项目的步伐。未来还有望出台更多配套政策,光伏市场有较大的增长潜力。4.3全球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中国民营企业壮大4.3.1全球新能源产业不断融合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由高端技术、产品制造、工程设计、终端市场各环节紧密配合的结果。在这些环节中,中国凭借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全球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制造的重要基地,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中国是世界最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生产基地,其中超过95%的光伏产品出口到海外,为海外光伏电站建设提供产品。飞速发展的中国风电市场也吸引了全球超过15%的风电投资资金投向中国,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风电设备制造中心。全球各国在新能源产业技术、生产、市场、资本的相互支撑,促进了全球新能源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4.3.2中国民营企业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民营企业来说,新能源产业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由于国企垄断和技术薄弱等因素,民营经济在传统领域很难取得突破,而新能源产业在发展初期具有产业规模小、发展空间大、出口导向、产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等特点。这些特点无疑为管理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提供发展机会。在国内外市场的强力拉动下,一大批民营新能源企业成功在海外上市,成为全球明星企业。4.4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地方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4.4.1国内外市场拉动,培育大批国内龙头企业随着国内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一批企业抓住了机遇,在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壮大。光伏领域中的无锡尚德、天威保变,风电领域中的金风科技、华锐风电,核电领域中的东方电气等,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新能源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当今全球的新能源产业中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和话语权。4.4.2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促进当地产业集聚发展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些城市发展新能源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示范效应的产生,又成为区域特色产业深度发展的催化剂,加快区域新能源产业集聚步伐。在无锡尚德带动下,江苏开始着力打造光伏生产基地,整个长三角成为光伏产品制造中心。目前,江苏整个光伏产业占全国光伏市场份额的70%以上。第五章2011年新能源产业市场预测中国水电开发实际上早已超前,目前国内仅有的原生态河流怒江也在兴建梯级水电站,且大坝对生态的影响是长期滞后的。同时,核能由于其存在风险较大,特别是日本福岛核危机爆发后,核能开始被各国开始重新认识。目前德国已宣布在2020年前关闭所有的核电站。因此,新能源产业市场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更具大规模发展前景。一、主要市场(一)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形式。一直以来,太阳能发电得到国家优先扶持,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太阳能发电行业在2006-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3.1%。其中光伏发电是太阳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光伏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行业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基本元件是太阳能电池(片),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和薄膜电池等,单晶和多晶电池用量最大。目前,在此领域的国内上市公司中,太阳能电池及相关的生产企业主要是无锡尚德、宁波太阳能电源厂、特变电工、航天机电、南玻、风帆股份等,目前行业发展已具一定规模,且国内各家公司都在扩张产能,这将导致同业间的竞争加剧,竞争必会加速整个行业技术进步与资源整合,降低产品成本。(二)风能。中国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2亿千瓦,技术可开发的装机容量约2.53亿千瓦,而目前中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中国可利用风力资源0.1%。按照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十五年中国风力发电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5%。若以目前中国风力发电的实际速度,到2020年很可能超越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形式。按发展规划预计,2006-2015年,国内风机设备市场容量总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中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强调了要培养大型MW级风机整机的制造能力,目前对风电场招标设备有70%国产化率的要求,这为本土的风机制造商预留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内涉及风能利用的主要是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制造企业,有新疆金风、华锐风电科技等。(三)其他能源。除太阳能、风能外,国内许多上市公司亦开始涉足生物质能源、沼气利用等新能源的相关产业,如丰原生化生产燃料乙醇、石油济柴大规模介入沼气发电等。二、市场预测(一)太阳能。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增长情况,主要取决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相关补贴或优惠政策,上网电价何时确定及确定为多少,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能否如期下降。1、2011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预测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网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网(二)风能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远远超过原来预期。对2011年风险装机量预测将达到3000千瓦,比2008年将增长65%。(三)生物乙醇乙醇在中国的重要性在日益增长,国家发改委已制定计划,计划从不适于耕种的土地生产甜高粱、甘薯、木薯以增加乙醇原料,2011年目标是生产300-400万吨,在更多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届时生物乙醇燃料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00多万吨,也就是年消费乙醇汽油3000万吨,约占汽油年消费量的一半。(四)生物柴油预计到2015年,中国生物柴油的替代比例是1.5%,需求量是270万t。到2020年,替代比例是2%,需求量是420万t。当然,这个替代比例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到2010年这个替代比率也许是1.5%,这主要是看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生物柴油替代石油柴油比例达到上述预测(低于欧盟2010年5.75%的替代比例目标),则中国生物柴油的市场空间较大。总体而言,中国的生物柴油的市场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第六章江苏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近年来,江苏非常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入了江苏六大新兴战略产业。2009年,江苏出台了《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并着手制定江苏十二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一、产业现状近年来,江苏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在2008年就实现产值近900亿元,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580兆瓦,多晶硅产量迅速增加,部分企业的电池转换效率位居世界前列。已有290多家相互配套的关联企业,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集成系统设备到光伏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重点骨干企业,8家光伏企业成功上市,近20家企业年产值超10亿元。风电整机制造能力达100万千瓦,风电装备成套机组制造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风力发电机和高速齿轮箱、回转支承等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风力发电1.5兆瓦机组形成批量生产,2兆瓦机组试制成功,3兆瓦机组研制进展顺利。生物质直燃锅炉、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核关键阀门等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发展目标。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集团)。培育1家销售收入超500亿元、5家超100亿元、20家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份额进一步扩大;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建设10个省级新能源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在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和核电等重点领域,建设30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2010年实现3000亿元,2011年实现450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00亿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形成10000兆瓦左右生产能力;风电装备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形成4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生物质能装备产业和核电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三、重点项目(一)光伏产业。实施一批光伏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从硅料、太阳能电池(组件)到系统集成、电厂工程总承包的完整产业链,争取国外订单,扩大省内示范,推进并网发电,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努力建设世界光伏产业基地、光伏电站输出基地和全国光伏产品应用示范基地。1.着力发展四大重点领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硅材料。重点发展高纯多晶硅提纯工艺技术与关键装置。在引进国际先进高纯硅生产工艺和设备基础上,加快消化吸收提升改良西门子工艺技术,掌握和完善还原炉、氢化系统和尾气干法回收系统及全过程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冶金法制备多晶硅材料、高纯石英砂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等低成本材料和无氯工艺等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实现产业化。对应用传统工艺的高纯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布设新点。重点支持协鑫江苏中能、江苏顺大、连云港中彩、镇江大全等大规模、高水平、低能耗多晶硅基地建设。硅片。重点发展大面积超薄硅片和浆料回收利用技术,加强对熔铸、剖锭及切割等关键技术创新,提高熔锭容量,降低硅片厚度,减少硅料损耗。支持镇江辉煌硅能源、常州亿晶、江阴海润等一批骨干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形成10亿片年生产能力。太阳能电池与组件。重点发展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支持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鼓励发展光电转化率国际领先的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推进无锡尚德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常州天合光伏垂直一体化产品和苏州百世德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集成系统与设备。发展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和平衡调度技术、生产和检测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及配套材料国产化技术和产品。重点支持中盛光电、江苏兆伏、国电南瑞、中环工程、南京冠亚和南自通华等一批重点企业开发大功率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支持无锡南亚、苏州库特勒和常州华盛天龙等一批企业的生产与检测设备国产化。推进太阳能电池用光伏玻璃、电池生产辅助材料、固体照明器件等配套产业的发展,重点支持苏州中来、常州亚玛顿等一批企业的配套材料产业化。2.降低生产成本,推进试点示范。围绕光伏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建设15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积极筹建省级光伏产业研究院。加快发展千瓦级以上系统集成装备、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形成规模制造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单位耗能、减少材料损耗、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光伏产品和电站投资发电成本,到2011年实现光伏并网发电每千瓦时2元以内,尽早达到每千瓦时1元的目标。扩大光伏并网发电试点示范,实施系统集成设备本土化率达90%的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建筑屋顶和地面大型光伏并网电站试点示范。在有条件的城市和企业建设小型光伏电站作为补充电源。在城市建筑物、公共设施和新建小区,建设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光伏并网发电电站。在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推广使用光伏电源路灯照明,建设一批新能源照明示范项目。扩大光伏发电利用量,积极拓展光伏产业发展市场空间。3.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光伏基地。围绕高纯多晶硅、晶硅电池、薄膜电池、生产及检测设备、集成系统设备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狠抓基地建设。以徐州、扬州和连云港为重点发展硅材料产业,以无锡、常州、苏州、南京和镇江等地为重点发展光伏垂直一体化产品,以苏州、南通等地为重点发展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以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为重点发展光伏生产与检测设备产业,以镇江和泰州等地为重点发展配套材料和集成系统。鼓励和引导光伏企业向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集聚。到2011年,建成5个特色明显、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省级特色光伏产业基地。以基地建设带动产业集聚,促进光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按照完善产业链的要求,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形成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相互协同的产业格局。鼓励光伏企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着力发展与光伏主导产业配套的服务业和相关产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发展水平,拓展产业集聚空间。集成和整合光伏产业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研发体系、人才团队等各类资源,以高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等为重点,争取形成5个规模超千亿元的光伏产业集群。(二)风力发电装备。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以风电场的规模化建设带动风电装备产业化发展,推动产业标准化、系列化,建设风力发电和风电装备制造基地。1.突破核心技术,扩大产业规模。风电机组。以兆瓦级以上成套机组为重点,提升1.5兆瓦陆上风电机组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扩大规模化生产能力;加快2兆瓦以上陆上风电机组和兆瓦级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的研制和产业化;进行3兆瓦以上风电机组的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发展大功率双馈式发电机组、直驱式发电机组和液压式主传动发电机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积极推进一批整机厂加快兆瓦级以上风电成套机组重点项目建设,形成3000台年生产能力。关键零部件。提高发电机、叶片、塔筒、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重点发展高速齿轮箱、发电机、叶片、塔筒、法兰、轮毂、底盘、主轴、回转支承和变浆系统等关键配套件。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争取达到50%。控制系统。重点开发变频、变浆控制、驱动设计制造技术、数字化风力发电场调度控制技术和并网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形成自主制造能力。2.建设支撑平台,推动技术创新。围绕风电机组、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等重点领域,建设10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风力发电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筹建省级风电产业研究院。建设风电产品和设备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产品的设备质量检测和认证服务。积极创造条件,推进陆地和海上风电实验场建设,制定风力发电技术地方标准,为打造我省沿海风电“海上三峡”提供技术支撑。3.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集聚发展。以兆瓦级及以上风电整机、小型家用风电整机、关键零部件和控制系统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以无锡、常州、镇江、南通、盐城等地为重点,突出发展年产100台以上兆瓦级风电整机;以扬州为重点,突出发展大批量小型家用风电整机;以南京、无锡、泰州、徐州、盐城、连云港等地为重点,突出发展叶片、塔筒、法兰、轮毂、底盘、主轴、回转支承以及特种电缆、变压器等关键部件和配套产品。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发展风电配套产品。(三)生物质能装备。加快生物质能装备产业体系建设,加大研发力度,推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1.重点发展发电机组和关键部件制造。重点研制生物质直燃和掺烧发电、气化发电系统设备、秸秆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等发电机组。开发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高效燃烧及供热技术、气化和液化技术、垃圾发电二恶英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提高生物质燃烧锅炉、焚烧锅炉、高效气化装置、热解液化装置等关键装备生产能力。加快推进秸秆直燃锅炉、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及系统等发电机组和关键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规模生产能力,建设国家重要的生物质能装备制造基地。2.加快生物质能源产品制造装备的开发。积极研制生物质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固体燃料等新型能源产品制造工艺和装备。培育一批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丁醇等工艺设计和装备制造高技术骨干企业,构建我省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加快推进新型生物质能源产品生产工艺开发和设备产业化。建设一批生物质、农林废弃物直燃与气化发电供热供气示范工程,建设国家生物质能源利用先进示范区。3.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已有产业和技术优势,围绕生物质产业发电机组与关键设备、能源产品生产工艺与设备制造和应用等方面重大目标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建设5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支撑平台,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四)核电装备。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的机遇,积极开展有关装备技术攻关,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推进核电装备技术创新,形成产业体系和制造能力。1.大力发展优势关键零部件。提高核电站汽水管道用高等级不锈钢无缝管及钛合金管材、核电站用海绵锆、高等级输电电缆、大型高品质铸锻件等核电装备关键配件和材料的研发及制造能力。推进重点骨干企业进行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突破关键技术,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建设国家重要的核电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2.积极开展核电有关设备技术攻关。积极开展高等级压力容器(核岛内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安注箱等)、核电站用泵及阀门、核电用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包括交直流大型高效节能变压器、全封闭组合开关)等核电站机电设备的技术攻关与研发。努力将设备制造范围扩大到汽轮机、发电机和其他重要主辅机设备,加快主设备及配套设备制造能力建设。第七章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7.1产业体系不健全,凸显产业过剩与不足困境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包括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品生产、工程建设、融资、企业(或电站、或项目)管理运营体系、产业标准、技术创新体系、准入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内容。由于新能源产业在国内发展历史较短,产业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一、产业标准体系缺失导致新能源产业建设相对过剩前几年,由于新能源产业出现的暴利行情,催生了业界疯狂投资。其中原料多晶硅和风电设备制造产业投资备受关注。由于国内尚未建立起原料多晶硅准入标准,导致原料多晶硅项目大批上马情景。国内原料多晶硅产业规模从2005年的4728.6吨上升到2009年的20000吨左右。对于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国内已经有80多家企业参与风电投资,各类大小风电设备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但由于国内核心技术的缺失,以及风电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的不完善,导致风电设备质量存在隐患。风电设备制造也因此进入国家限制行业之列。二、产业运营体系、创新体系不足导致产能不足就在风电设备和多晶硅已被国务院“点名”出现“产能过剩”的同时,“产能不足”、“市场消化不足”却同样困扰着新能源行业。新能源核心配套产业产能不足,主要是由于国内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造成的。国内一些新的进入者考虑到产业风险,在发展上也要有一个试验周期,一般是先开发样机,然后再小批量生产,最后待产品和技术成熟之后再逐步量产,这些都制约了零部件企业产能的快速提升。虽然原料多晶硅去年已被列入产能过剩的名单,但在国内的光伏装备制造领域内,除了单晶硅炉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晶硅原料、多晶铸锭、电池线、电池组件的生产设备目前仍依赖进口。另外,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能虽然扶摇直上,但受硅料短缺的制约,很大一部分将被闲置,导致开工不足。同时,由于新能源产业运营体系不健全,导致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背离。以风电为例,截至2009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2%左右,而发电量占比不足1%。由于产业体系不健全,新能源产业在发展中同时出现产能过剩和不足困境。7.2国内市场成熟度低,资源保障能力不强产业的本地市场消化能力是本土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我国的新能源市场多集中在海外,产业的外向型特征比较明显。国内新能源市场成熟度较低,表现在:一、市场与产业规模不匹配,产业消化能力不强国内新能源产业和市场规模建设不能有效匹配。由于国内对新能源市场建设的战略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以及新能源高额的开发成本,目前新能源在国内还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完善的市场环境。加上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不足,新能源市场发展速度远低于产业发展速度。导致两者匹配度较低,产业消化能力不强。以光伏产业为例,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与装机容量差距较大。二、市场运营风险大,资金和运营主体保障不足新能源产业终端应用一般为发电,市场运营资金和运营主体准入门槛高。目前我国的发电领域仍然是垄断性行业,发电项目的运营权主要集中在国有大型能源企业,民营和外商企业进入该领域的仍是少数。另外,进入发电领域,不管是项目建设还是未来的项目运行,都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民营企业由于资金实力弱,融资渠道单一,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尚不具备自有发电市场,与现有大型企业抗衡的能力。7.3政策体系不完善,配套措施不能满足市场要求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体系仍有待完善。前几年,我国为推动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包括《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等,但一直没有出台类似于《上网电价法》对市场推广法案(欧洲国家出台该法案,极大促进国内光伏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