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卷】广东省2025届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高研一调模拟卷)(广东高考研究会)历史试卷答案_第1页
【广东卷】广东省2025届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高研一调模拟卷)(广东高考研究会)历史试卷答案_第2页
【广东卷】广东省2025届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高研一调模拟卷)(广东高考研究会)历史试卷答案_第3页
【广东卷】广东省2025届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高研一调模拟卷)(广东高考研究会)历史试卷答案_第4页
【广东卷】广东省2025届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高研一调模拟卷)(广东高考研究会)历史试卷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一)历史卷答案与解析1.B【解析】根据材料“用酒量很大”“贵族频繁地举行祭祀”等词语可知,商代饮酒之风的盛行,酒的酿造与粮食生产紧密相关,故选B项;材料中强调在祭祀时饮酒量大,未体现王权与宗教的结合,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国家治理能力指统治者和政府对国家治理方式和范围的改进,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商代贵族的饮酒之风,与贫富差距无关,排除D项。2.D【解析】材料给出了“寒人”的定义,寒人势力上升的途径体现出南朝统治者为摆脱士族门阀的影响而对选官权力控制的加强,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D项;科举制实施于隋唐时期,排除A项;寒人地位的变化属于社会阶层的流动,与重农抑商观念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寒人的职位涉及军事、政务、监察三个方面,C项以偏概全,排除C项。3.B【解析】饮茶之风从南向北的蔓延体现出南方风俗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京邑地区茶铺的增加和茶叶的经济往来,反映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B项;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政治重心未发生南移,材料中时间为“唐玄宗开元时期”,排除A项;国内的经济文化交流无法展现开放包容的盛唐气象,排除C项;饮茶风气的变迁不属于生产分工,排除D项。4.C【解析】根据材料“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可知,纸张的需求受到社会的关注,得益于北宋重文轻武力的社会风气和科举制的发展,故选C项;纸张种类的增加与社会审美情趣无关,排除A项;区域分工指同一物品流程的分工,纸张种类的区域性不属于区域分工的范畴,排除B项;专业化市镇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5.A【解析】根据材料“站户固定在驿站上,负责供应驿站上一切交通工具和使臣的饮食”可知,元代对站户的设置和管理主要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适应了国家疆域的统治,排除A项;驿站在秦汉时期已经设立,不属于治理模式的创新,排除B项;藩镇割据属于唐朝的地方隐患,时代不符,“解决了”说法也过于绝对,排除C项;政治动乱的根源是阶级矛盾的激化,与驿站的设置无关,排除D项。6.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清律例》的编纂兼顾了历代得失和现实的经验,体现了清代司法实践过程中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故选D项;法律的编纂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与中枢机构的强化、思想文化控制无关,排除A、B项;儒家思想的内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7.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黄遵宪出使日本并把日本的变革经验传入国内,具有启迪国人救亡图存作用,为中国的变革做了思想的准备,故选A项;B、C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B、C项;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8.B【解析】根据材料“1925年6月20日至7月15日,陕西学生联合会‘夏令讲学会’授课内容”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从授课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反帝、反封建的内容,说明大革命精神影响西北地区,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教育改革,排除C项;生物科学在中国获得广泛传播,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9.C【解析】数据显示从1941年到1944年,尽管产粮指数逐年增加,公粮指数却逐年减少,同时公粮占历史答案第1页(共5页)粮食比重也逐年下降。这反映了边区政府在征税政策上的调整,即减轻了农民的公粮负担,体现了边区政府关注农民的生产生活,开展大生产运动,降低民众负担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加强,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已经形成,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所涉及的是农民的公、产粮的平均指数情况,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农民的积极性情况,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相继改名八路军、新四军等番号,此外后勤保障问题得以解决,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10.B【解析】根据材料以及图片信息可知,画中的妇女正在开山劈岭,这象征着人民对改善生活条件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态度。这样的场景表达了群众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渴望,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调整工作指的是1961年共产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文人画属于写意,而材料中的绘画属于写实,排除B项;一五计划是指中国在1953年至1957年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旨在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11.A【解析】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放宽了对私营和外资企业的限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饭店数量的显著增加,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力的增强,因为旅游业的增长通常与整体经济状况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关,A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的多元化。旅游饭店的增加确实表明第三产业在发展,但是否“速度领先”则需要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才能确定,排除B项。虽然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开始,但在整个1980年代,关于市场经济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深度在党内外都存在争议。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发展市场经济才逐渐成为更广泛的共识,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12.C【解析】根据材料“罗马帝国晚期,先后有二十余位皇室女性曾经高度活跃于国家的宫廷政治、政府事务、军事外交等公共领域”可知,罗马帝国晚期,女性开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这冲击了传统的权力网络边界,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女性可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但不代表女性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排除A项;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是奴隶主阶级,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罗马帝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是民主政治,排除D项。13.B【解析】根据材料“1211年至1250年间,意大利博洛尼亚颁布的成文法中不仅有对城市道路宽度的规定,还有铺设街道路面的要求;甚至有法案提出将城市内的道路和淡水运河的维护也纳入到政府的监管之下”可知,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多,城市管理难度加大,因此政府出台法律规范城市管理,B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政府对城市发展的立法情况,并不能直接得出民众法律意识显著提高的结论,排除A项;虽然人文主义在这一时期在欧洲有所传播,但题干中的信息并未直接涉及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排除C项;材料所反映的是政府对城市发展的立法情况,并不能直接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城市化进程情况,排除D项。14.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864年至1880年代,工厂成为了最常见的工业企业组织形式,而小作坊的数量减少了约500家。这表明工厂生产的优势在这一时期逐渐显现,C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瑞典工业历史答案第2页(共5页)组织形式的变化,即从手工作坊向工厂的转变,并没有直接提及对外贸易的情况或其优势地位,排除A项;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产业分工往往会变得更加细致。然而,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无法直接推断出产业分工的细化程度,只能知道工业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排除B项;虽然材料表明了工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但并没有提供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数据来证明瑞典的工业发展速度是否领先,排除D项。15.D【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关于经济建设任务所说的,要比1918年下半年以及整个1919年和1920年所做的要小心谨慎得多”可知,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不能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政策,要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列宁的这一论述并没有直接否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是强调了在新的历史阶段对经济建设任务的新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应对战争和经济困境而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措施,而列宁在1921年的论述则是在战后经济恢复期对经济政策的重新思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即在新的历史阶段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地处理经济建设任务,并未涉及到俄国的革命发展方向,排除B项;列宁的这一论述并不表明列宁主义发生了根本变化,而是列宁在实践中根据俄国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应用。他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和完善,而非对列宁主义的根本性改变,排除C项。16.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技术人员的移民会对接收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欧洲技术人员携带的技能和经验,有助于拉美地区的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的发展,D项正确;虽然移民可能会对接收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但单从技术人员的移民数量来看,并不能直接推断出该计划实现了拉美的民主化。但民主化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政治制度的变革、公民社会的参与等,仅凭技术人员的移民难以得出这一结论,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冷战的中心依然在欧洲,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国际移民组织“选择性移民计划”推动了大量欧洲技术人员前往拉美地区,无法体现多极化趋势的要求,排除C项。17.(1)原因:经济上: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茶叶种植和商品化;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价值:唐代茶书《十六汤品》属于文献史料,描述了当时点茶的社会风气;唐宋辽金的考古发现属于实物史料,也是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与《十六汤品》所描述的“点茶”社会风气可以互相印证。(正确判断史料价值2分,能够结合材料进行“互证”2分,共4分。)(2)发展状况:民事法规虽与与刑法混杂,但数量渐增;合同契约关系逐渐完善。(每点分,共4分)影响: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每点2分,共4分。)【解析】(1)第一小问问“‘好茶’现象出现的经济原因”,据材料一“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市井百姓都好茶”可知,唐末至辽宋夏金元时期,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茶叶种植和商品化,茶成为各民族的日常消费品;茶是属于消费品,说明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由材料一“点茶用的茶瓶,除很少的金属茶瓶外,大多数茶瓶为瓷器”可知,唐末至辽宋夏金元时期制瓷技术的进步。第二小问问史料的价值,据材料一“唐宋辽金的考古发现来看,点茶用的茶瓶,除很少的金属茶瓶外,大多数茶瓶为瓷器”和“在《十六汤品》中有对瓷瓶的评价,云‘贵厌金银,贱恶铜铁,则瓷瓶有足取焉。幽士逸夫,品色尤宜’”,可知唐历史答案第3页(共5页)代茶书《十六汤品》属于文献史料,描述了当时点茶的社会风气;唐宋辽金的考古发现属于实物史料,也是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与《十六汤品》所描述的“点茶”社会风气可以互相印证。(2)第一小问问“宋代民事法规的发展状况”,从材料二“而民事法规数量的激增实际上自宋朝就已开始,混杂在《宋刑统》中的民事法规数量逐渐增加”可知,民事法规虽与与刑法混杂,但数量渐增;由材料二“这可以看作是无因管理之债的规定”可知,合同契约关系逐渐完善。第二小问问“其历史影响”,据第一小问的答案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民事法规的发展具有以下影响: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18.(1)作用:保护了工业发明者的专利权,从而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应用;限制了王权,增强了经济活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为英国率先发动工业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共4分。)(2)内涵:重视专利者的利益,以法律保护专利。(2分)影响:有力地激发了美国社会的创新活力,使其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美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并逐渐超越英国,成为新的工业强国;美英之间的竞争加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加剧列强之间的矛盾。(每点2分,共6分)【解析】(1)定位时空:工业革命前的英国,联系当时英国的时代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自中世纪以来一直有议会限制英国国王权力的传统,比如在1215年,英国贵族强迫约翰王签订《大宪章》。根据题目的设问,简析英国垄断法案对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根据材料“英国工业得益于……取得了巨大的创新”可知,法案保护了工业发明者的利益,鼓励技术发明和创新。根据所学知识,“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的权力逐步被削弱,议会的权力逐步加大。与此同时,海外殖民扩张为英国带来了原料、资金和市场,推动英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也为工业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2)定位时空:19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联系当时美国阶段特征,美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894年,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根据题目的设问,分析“亲专利”的内涵,其实就是问“亲专利”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亲专利”其实就是重视保护专利者的利益,强调专利的法律保护。接着,简要说明“英国与美国专利市场的差距”所带来的影响,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美国“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平均每年在专利局登记的转让合同就有9000件”,由此可见美国有发达的“专利许可与转让的市场体系”,但是英国同时期“专利转让合同数目只有273件”,由此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美国“亲专利”使其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英国专利转让合同数目少,英国社会的创新能力变弱,经济发展缓慢。但是英国毕竟在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欧美列强国家要发展经济必然会去争夺海外殖民地,所以美英之间的竞争加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加剧列强之间的矛盾。19.示例:论题:毛泽东思想是外来文化与中国国情相融合的典型代表。(2分)论述: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学者提出“打倒孔家店”、彻底否定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张,但不久后,国人就进一步反思西方文明的缺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鉴于两国国情迥异、俄国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情况,毛泽历史答案第4页(共5页)历史答案第5页(共5页)东同志审时度势,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其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8分)结论:陈寅恪先生的中华文化发展要坚持外来先进文化与本国文化相结合的观点是正确的,毛泽东思想是外来文化与中国国情、文化相融合的杰出代表。(2分)【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首先,明确时空和问题,题目要求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围绕材料观点,拟定论题进行论述。结合材料“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可明确本题主题应是强调“中外思想的融合”,因此可以毛泽东思想为例,确定论题“毛泽东思想是外来文化与中国国情相融合的典型代表。”然后,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如近代前期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照搬西方,救亡图存探索失败;新文化运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国人对照搬西方文明的反思;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毛泽东思想,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论述过程注意表述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最后,可结合陈寅恪先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升华主题。20.(1)评述:他主张医学是科学和经验的结合,并主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