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联盟校第一次学情调研检测高三年级生物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花瓣开放前需对父本去雄以防自花受粉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受粉C.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D.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答案】D【解析】【分析】1、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授粉时无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2、杂交实验的过程:去雄→套袋→授粉→套袋【详解】A、豌豆花瓣开放时,豌豆已经完成授粉,所以应在花粉尚未成熟时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A错误;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异花授粉,B错误;C、F1自交,其F2中同时出现白花和紫花,这种现象是性状分离。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D、紫花和白花杂交,F1全部为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则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D正确。故选D。2.如图中X代表某一生物学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下列与此概念图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若X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若X是葡萄糖,①~④代表麦芽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则此图可以表示为葡萄糖是它们的单体C.若X为参与合成、加工、分泌消化酶的细胞器,则①~④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若X为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则①~④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答案】B【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合成之后要分别运送到细胞中的不同部位,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的蛋白质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内,成为分泌蛋白;有的蛋白质则需穿过各种细胞器的膜,进入细胞器内,构成细胞器蛋白。【详解】A、若X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正确;B、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B错误;C、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正确;D、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都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D正确。故选B。3.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较为合理的是()A.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经处理后也可用于蛋白质鉴定B.为了用显微镜清晰观察到洋葱细胞质壁分离现象,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C.选择紫色洋葱为材料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不需要染色D.用过氧化氢作反应物,可探究过氧化氢酶作用的适宜温度范围【答案】A【解析】【分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mL硫酸铜溶液)组成的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实验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也会加快。【详解】A、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mL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可对斐林试剂的乙液进行稀释后,用于蛋白质鉴定,A正确;B、观察洋葱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使用的一直是低倍镜,B错误;C、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时,需要用甲紫溶液将染色质染为深色,C错误;D、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过氧化氢作反应物,可探究过氧化氢酶作用的适宜温度范围,D错误。故选A。4.普洱茶需经高温杀青后进行发酵,发酵时茶叶中的蛋白质被黑曲霉蛋白酶降解,形成普洱茶独特的风味。为研究杀青温度和时长对黑曲霉蛋白酶的影响,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分别对黑曲霉蛋白酶处理10min、60min、90min后,测定酶活力,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温度于45℃~70℃时,酶活力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降低B.该酶在70℃下处理10min后,下调温度至60℃时酶活力增大C.据图分析,适宜的杀青条件为时长10min、温度约60℃D.40℃时不同时长的处理,酶活力变化不大,40℃为该酶最适储存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酶作用条件较温和,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会降低酶的活性。温度过高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详解】A、由图可知,在处理温度为50℃时,处理时间为60分钟的酶活力等于90分钟,故酶活力并非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降低,A错误;B、由图可知,70℃下处理10min部分酶可能已经不可逆失活,当温度下调至60℃时酶的活性不会增大,B错误;C、由图可知,在时长10min、温度约60℃时酶的活力相对较高,所以适宜的杀青条件为时长10min、温度约60℃,C正确;D、保存酶时应在低温、适宜pH条件下保存,D错误。故选C。5.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些生物不具有生物膜,囊泡、类囊体的膜不属于生物膜B.生物膜的组成成分都有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其成分和结构密切相关D.内质网膜可与核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直接相连【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1)组成: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2)功能:①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③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细胞中膜组成的,因此囊泡、类囊体的膜属于生物膜,A错误;B、植物细胞的生物膜往往不含胆固醇,B错误;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其成分中的蛋白质(载体蛋白)和磷脂构成的脂双层(控制物质出入)结构密切相关,C正确;D、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即内质网膜可直接与核膜、细胞膜相连,但不能与高尔基体直接相连,两者通过囊泡间接联系,D错误。故选C。6.在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激活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Dnase酶和Caspase酶被激活,Dnase酶能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酶能切割相关蛋白质形成不同长度的多肽,导致细胞裂解形成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与凋亡有关的酶被激活是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改变的结果B.癌细胞的细胞膜结构会发生改变,可能难以识别凋亡诱导因子C.细胞在生物体衰老过程中才能表达其固有的与凋亡相关的基因D.吞噬细胞以胞吞方式吞噬凋亡小体后通过溶酶体将其分解消化【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详解】A、与凋亡有关的酶如Dnase酶、Caspase酶被激活,是不同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即细胞分化的结果,A正确;B、癌细胞结构改变,糖蛋白减少,可能无法识别凋亡诱导因子而不能启动凋亡程序,进而无限繁殖,B正确;C、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选择性表达,C错误;D、吞噬细胞以胞吞方式吞噬凋亡小体后与溶酶体发生融合,通过溶酶体中水解酶分解,D正确。故选C。7.人体内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完全相同,图甲为成熟红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葡萄糖的模式图,图乙为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并转运葡萄糖的模式图。据图推测正确的是()A.甲中细胞内葡萄糖分解形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才能氧化供能B.乙中细胞吸收葡萄糖和排出Na⁺消耗的能量均来自ATP的水解C.甲乙中的转运蛋白在吸收葡萄糖时并非都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D.甲乙中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详解】A、葡萄糖分解形成的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可以释放少量能量,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乙中细胞排出
Na⁺消耗的能量来自
ATP
的水解,而吸收葡萄糖的能量来自钠离子的浓度差产生的势能,B错误;C、甲乙中的转运蛋白在吸收葡萄糖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错误;D、图甲为成熟红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葡萄糖的模式图,图乙为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并转运葡萄糖的模式图,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基因组成相同,甲乙中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D。8.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下列有关农业生产实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播种玉米和花生深度不同与种子细胞呼吸的耗氧量有关B.大棚种植蔬菜时增施农家肥,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光合速率,从而增加产量C.在温暖环境中久放的萝卜重量明显减轻,主要原因是细胞呼吸消耗了水分D.用蓝紫色薄膜建成的温室大棚光合作用效率低于无色透明薄膜建成的大棚【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很多,适当通风和合理密植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促进生长,增加光照强度可促进光反应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详解】A、玉米种子富含糖类,花生种富含油脂,油脂作为细胞呼吸底物时,相对于糖类来说,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在播种时应注意浅播,A正确;B、大棚种植蔬菜时增施农家肥,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和CO2,从而提高光合速率,增加产量,B正确;C、在温暖环境中久放的萝卜重量明显减轻是由于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有机物减少使萝卜空心,C错误;D、蓝紫色薄膜会影响阳光的穿透率,植物得不到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和阳光,所以用蓝紫色薄膜建成的温室大棚光合作用效率低于无色透明薄膜建成的大棚,D正确。故选C。9.乳酸脱氢酶(LDH)、乙醇脱氢酶(ADH)是植物细胞中无氧呼吸的关键酶,其催化的代谢途径如图1所示。为探究Ca2+对水淹处理辣椒幼苗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甲、乙均为对照组,丙组为实验组,甲组的幼苗不作处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LDH、ADH均分布在线粒体基质,催化丙酮酸氧化分解B.丙酮酸生成乳酸或乙醇过程中,利用NADH中的能量合成ATPC.丙组的处理方式是选择生长状态一致的辣椒幼苗进行水淹处理D.水淹条件下,Ca2+通过影响ADH、LDH活性,减少乙醛和乳酸积累【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实验目的是探究Ca2+对淹水处理的辣椒幼苗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Ca2+的有无及植物状况,因变量是辣椒幼苗根细胞呼吸作用。【详解】A、由题意可知,ADH和LDH是催化无氧呼吸的酶,它们只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线粒体基质,A错误;B、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ATP,B错误;C、本实验目的是探究Ca2+对淹水处理的辣椒幼苗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Ca2+的有无,丙组为实验组,甲、乙均为对照组,其中甲组是正常生长的幼苗,图示甲组的ADH和LDH活性最低,乙组的LDH活性最高,则丙组的处理方式是选择生长状态一致的辣椒幼苗加入Ca2+进行水淹处理,C错误;D、据图可知,与乙组相比,丙组是淹水+Ca2+组,是实验组,ADH活性较高,LDH活性较低,说明水淹条件下,适当施用Ca2+可能减少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乙醛和乳酸的积累,从而减轻其对根细胞的伤害,D正确。故选D。10.如图为人类伴性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2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B.Ⅱ4与Ⅱ6的基因型相同C.Ⅱ6与Ⅱ7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D.Ⅱ6与Ⅱ7所生的女孩皆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II6和II7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III9,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可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依据题图可知,II6和II7正常,III9患病,说明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是伴性遗传,故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的基因型为XaY,3号的基因型为XaXa,则2号的基因型为XAXa,4号的基因型也为XAXa,I2与II4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A错误;B、由于I1患病,II3患病,则II4的基因型为XAXa,II6的基因型也为XAXa,II4与II6个体基因型相同,B正确;CD、III9患病,基因型是XaY,则II6和II7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再生一个女孩的基因型为XAXA和XAXa,不一定是致病基因携带者,CD错误。故选B。11.已知果蝇体色灰色和黄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实验小组利用2种体色的若干雌、雄果蝇设计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若不考虑X、Y同源区段,则下列实验可判断出基因所在位置及显隐性的分别是()实验组实验设计结果第一组灰色雌性×黄色雄性、灰色雄性×黄色雌性两组F1的雄性表型不同第二组黄色雄性×黄色雄性F1中均为黄色第三组灰色雌性×黄色雄性灰色♀∶灰色♂∶黄色♂∶黄色♀=1∶1∶1∶1第四组灰色雌性×灰色雄性F1中灰色∶黄色=3∶1A.第一组、第三组 B.第二组、第四组C.第一组、第四组 D.第二组、第三组【答案】C【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详解】第一组为正反交,正反交结果不同,两组F1的雄性表型不同,可以判断出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第四组亲代均为灰色,后代出现黄色,发生性状分离,可以判断出灰色为显性性状,但无法判断基因的位置。第二组、第三组的基因位置和显隐性关系均无法判断。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图1是某动物卵巢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示意图,图2中①~⑦是该动物体内细胞增殖不同时期的细胞中染色数与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B.图2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③④⑤⑥C.图2中⑦最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图2中可能发生联会的细胞是③【答案】B【解析】【分析】1、图1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2、图2中①③⑦为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其中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⑦为有丝分裂后期;④⑤为正在DNA复制的细胞。【详解】A、由图1可得该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且染色体着丝点(着丝粒)未断裂,染色体排列混乱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由于该动物为雌性,因此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A错误;B、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应为2n,由图2可知,③④⑤⑥符合条件,B正确;C、图2中⑦染色体和核DNA数目都是4n,最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D、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即2n,DNA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即4n,最可能是⑥,D错误。故选B。13.生物学知识中的“比值”是一种数学模型,可较为准确的表示生命过程中两种(个)密切相关的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各种“比值”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的值变小B.种子休眠或农作物越冬时,植物细胞中结合水/自由水的值变大C.对某绿色植物进行遮光处理时,遮光后瞬间叶绿体中NADPH/NADP+的值变小D.运动员在百米冲刺时,CO2释放量/O2吸收量的值变大【答案】D【解析】【分析】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参与许多化学反应,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详解】A、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逐渐失水,外界溶液浓度降低,细胞液浓度升高,因此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比值降低,A正确;B、种子休眠或农作物越冬时,细胞代谢活动较弱,植物细胞中结合水/自由水的值变大,B正确;C、对某绿色植物进行遮光处理时,遮光后瞬间,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NADPH减少,但是暗反应中利用NADPH的过程照常进行,并产生NADP+,故遮光后瞬间叶绿体中NADPH与NADP+的比值变小,C正确;D、人体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量和释放二氧化碳量相同,而无氧呼吸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人在百米冲刺时,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比值不变,均为1,D错误。故选D。14.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Ⅰ阶段生成ATP和NADPH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是光能,也可以是化学能B.阶段Ⅰ中生成的NADPH既能为暗反应供能,又能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C.③④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D.若该植物是水稻,根部在水淹较长时间后,其④过程的产物Y是酒精和CO2【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阶段Ⅰ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阶段Ⅱ表示暗反应阶段,阶段Ⅲ表示细胞呼吸,其中④表示无氧呼吸,⑤表示有氧呼吸,X表示三碳化合物。【详解】A、Ⅰ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光反应从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开始,经过电子传递,水的光解,最后是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以ATP和NADPH的形式贮存,Ⅰ阶段生成ATP和NADPH所需要的能量是光能,A错误;B、Ⅰ阶段中生成的NADPH将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同时也要提供能量,即图中X的还原,B正确;C、③表示暗反应的CO2固定过程,④表示无氧呼吸过程.具体发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C正确;D、如该植物是水稻,根部在水淹较长时间后,植物根部细胞发生④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2,D正确。故选A。15.CLAC通道是细胞应对内质网钙超载的保护机制,该通道依赖的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TMCO1可以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钙离子浓度,并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通道,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一旦内质网中的钙离子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钙离子通道活性随之消失。TMCQ1基因敲除的小鼠能够模拟痴呆、颅面、胸畸形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质网中的钙离子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钙离子通道蛋白的活性B.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通过CLAC通道的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C.CLAC通道和载体蛋白进行物质转运时,其作用机制是不同的D.内质网钙浓度过低是导致患者痴呆和颅面、胸畸形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分析】CLAC通道是细胞应对内质网钙超载的保护机制,该通道依赖的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则TMCO1基因缺陷的细胞可能会出现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异常。【详解】AB、据题意过高的钙离子浓度,并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通道,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一旦内质网中的钙离子浓度恢到正常水平,钙离子通道活性随之消失,说明内质网中的钙离子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钙离子通道蛋白的活性,而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使得钙离子浓度稳定一定范围,AB正确;C、CLAC通道和载体蛋白进行物质转运时,其作用机制是不同的,前者只允许与自己通道大小相匹配的物质通过,而后者是通过与被转运物体结合而实现的,C正确;D、结合题意"TMCQ1基因敲除的小鼠能够模拟痴界、顶面、胸畸形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而"TMCO1可以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钙离子浓度”,故推知内质网钙浓度过高是导致患者痴呆和颅面、胸畸形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者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6.等位基因之间不仅存在复杂的显隐性关系,而且还存在多于两种等位基因的现象。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人类的ABO血型就受三种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IA、IB和i的控制(IA、IB对i为显性,当IA、I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AB型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型A、B、AB和O型血分别具有2、2、1和1种基因型B.一对血型为AB型的夫妇生育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C.—对血型分别为A型和O型的夫妇结婚,生育后代血型为A型的概率为3/4D.一对血型均为A型的夫妇生育后代的A型血个体与AB型血个体婚育,此后代为B型血的概率为1/10。【答案】CD【解析】【分析】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A型血基因型有IAIA、IAi两种基因型,B型血基因型有IBIB和IBi两种基因型,AB血型基因型是IAIB,O型血基因型是ii,A正确;B、一对血型为AB型的夫妇(IAIB)生育的后代有IAIA(A型血),IBIB(B型血),IAIB(AB血型),所以会发生性状分离,B正确;C、—对血型分别为A型和O型的夫妇结婚,如果A型血基因型是IAIA,则后代基因型是IAi,都表现为A型血,如果A型血基因型是IAi,则生育后代为A型血的概率为1/2,C错误;D、由于夫妇A型血的基因型不确定,所以其后代A型血的基因型不确定,因此当后代与AB型个体婚配,子代为B型血的概率不确定,D错误。故选CD。17.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必有结构a、b、c、d,以保持细胞的完整性,才能进行生命正常活动B.b能作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因染色质的存在C.g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hD.精卵结合、细胞的生长分裂运动以及质壁分离现象均能说明c具有流动性【答案】A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d具有全透性特点,d为细胞壁;c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为细胞膜;e呈胶质状态,e为胞质溶胶;g产生O2,g为叶绿体;h产生CO2,h为线粒体;g和h组成f,f为细胞器;e和f组成a,a为细胞质,b为细胞核。【详解】A、d具有全透性特点,则d为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但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A错误;B、由图分析,b为细胞核,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DNA分子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所以细胞核能够成为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正确;C、g产生O2,g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h产生CO2,h为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错误;D、由于构成生物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所以生物膜都有流动性,精卵结合、生长分裂运动以及质壁分离现象均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AC。18.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如图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细胞与MSC中的DNA相同,RNA不完全相同B.MSC不断增殖分化,所以比组织细胞更易衰老C.MSC中的基因都不能表达时,该细胞开始凋亡D.不同诱导因素使MSC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答案】B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题图分析:图示表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过程。【详解】A、由于组织细胞是MSC细胞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因此组织细胞中的DNA与MSC中的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组织细胞中的RNA与MSC中不完全相同,A正确;B、MSC不断增殖分化,说明分化程度低,不易衰老,B错误;C、细胞凋亡也是基因表达的结果,C错误;D、在MSC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分化诱导因子,就可以诱导MSC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D正确。故选BC。【点睛】19.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种生物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仅示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①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的碱基数量可能不同B.图乙细胞分裂结束会产生两种生殖细胞C.形成图乙细胞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图甲可对应图丙的b时期,与其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的d、e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答案】AD【解析】【分析】图甲中①、②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交换。图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分裂Ⅱ,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在丙图中,a染色体数为4n,表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卵原细胞;b中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4n,可以表示减数分裂Ⅰ的细胞;c中染色体数、核DNA数与体细胞相同,可以表示卵原细胞或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d中染色体数为n、核DNA数为2n,表示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或中期的细胞;e中染色体数、核DNA数都为n,表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详解】A、图甲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过交叉互换,因此①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的碱基数量可能不同,A正确;B、图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分裂结束会产生一种卵细胞(生殖细胞)和一种(第二)极体或两种极体,B错误;C、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图乙所示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因此形成图乙细胞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错误;D、若b、d、e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的细胞,b细胞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且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为减数分裂Ⅰ的细胞,可对应图甲细胞;d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为减数分裂Ⅱ前期或中期的细胞;e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为卵细胞,那么b、d、e的细胞在同一次减数分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D正确。故选AD。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20.海水稻是一种不惧海水短期浸泡,能在海边滩涂地和盐碱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截止2021年底,我国海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60万亩地,分布在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内蒙古等十多个省份,品种覆盖全国四大类型典型盐碱地,并且全国种植平均亩产达到了450公斤。海水稻能种植在盐碱地环境中,与它根系分不开。(1)图1中能明显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2)海水稻根尖细胞中______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某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处理下,不同的根尖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同,推测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图2观察到图3细胞,经历的操作有__________(选择正确操作并排序)①调低亮度②调高亮度③向左移动载玻片④向右移动载玻片⑤转动物镜转换器⑥调节粗准焦螺旋⑦调节细准焦螺旋(4)根尖分生区细胞和成熟区细胞均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___________。①质膜②叶绿体③内质网④细胞壁⑤蛋白质⑥线粒体⑦DNAA.①②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⑥⑦(5)根瘤菌是一种可以侵染植物根部细胞的细菌,根瘤菌与图中根尖细胞均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_。A.质膜 B.核糖体 C.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中心体(6)普通水稻种植在盐碱地中,其根部细胞也出现了类似现象,如图4。据此推测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其根尖成熟区细胞内液泡细胞液浓度与外界土壤中溶液浓度关系是__________。A.细胞液浓度=土壤中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土壤中溶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土壤中溶液浓度 D.都可能(7)一般植物都难以在盐碱地中生活,为了探究盐碱地中高盐土壤浓度对植物细胞的影响,某同学做了如下模拟实验:将新鲜的黑藻叶片,置于加有伊红(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的红色染料)的高盐溶液中,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图5)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A.无色、红色 B.红色、绿色 C.绿色、无色 D.绿色、红色【答案】(1)A(2)①.原生质层②.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逐渐发生质壁分离。③.不同的根尖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3)③⑤②⑦(4)D(5)AB(6)B(7)D【解析】【分析】1、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题图分析:由图结合题意可知,图1是植物根尖结构图;图2和图3是显微镜观察到的某些植物细胞图,图3视野的放大倍数大于图2的视野;图4是根表皮细胞在高渗土壤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图5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肉细胞质壁分离现象。【小问1详解】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必须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在根尖结构中,成熟的细胞主要集中在根尖成熟区。故选A。【小问2详解】根尖成熟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其细胞膜和液泡膜间的细胞质被挤成很薄的一层,叫原生质层,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小问3详解】由图2到图3细胞变大,是换用高倍镜观察的结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需要先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由于显微镜下呈倒像,因此图2中的装片应向左移动才能保证图像移到视野中央(③),然后转动物镜转换器换高倍镜(⑤),由于高倍镜下视野变暗,因此需要调高亮度(②),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清晰度(⑦),故经历的操作有③⑤②⑦。【小问4详解】根尖分生区细胞和成熟区细胞都有①质膜、③内质网、④细胞壁、⑤蛋白质、⑥线粒体、⑦DNA,根细胞不含叶绿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小问5详解】AB、根瘤菌是原核细胞,根尖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质膜、核糖体、AB正确;C、根瘤菌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错误;D、根瘤菌是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中心体,根尖是植物细胞,也不含有中心体,D错误。故选AB。【小问6详解】普通水稻种植在盐碱地中,其根部细胞出现了图4的质壁分离现象,而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说明其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中溶液浓度,保证细胞能正常吸水,B正确,ACD错误。故选B。【小问7详解】图5中,A为细胞质,B为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充满的是外界溶液,由于黑藻叶片含有叶绿体,因此A为绿色,伊红是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的红色染料,但由于细胞壁为全透性,因此B为红色,D正确,ABC错误。故选D。21.下图1是发生在番茄叶绿体内的光反应机制,其中PSⅠ和PSⅡ表示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图2表示番茄细胞合成番茄红素等代谢过程,番茄红素为脂溶性物质,积累在细胞内的脂滴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能完成水光解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选填“光系统Ⅰ”或“光系统Ⅱ”)。电子(e-)由水释放出来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形成电子流,电子的最终受体是_____________。光反应阶段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吸收的光能储存在_____________中。(2)如图2所示,番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第一阶段产生的物质X为_____________,物质X可跨膜转运至线粒体基质,在酶的催化下形成乙酰CoA,再参与柠檬酸循环,柠檬酸循环过程__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参与。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番茄植株,使有关酶过度表达从而提高番茄红素积累量。据图2分析,转基因植株细胞过度表达的酶发挥作用的位置应为_____________(选填“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功能应是将图中物质X更多地转化为_____________。(3)PSⅡ是一种光合色素和蛋白质的复合体,D1蛋白是PSI的核心蛋白。研究发现亚高温强光(HH)条件下,过剩的光能会损伤D1蛋白,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研究亚高温强光(HH)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对番茄进行不同条件处理,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据图可知,HH条件下,过剩光能产生的原因不是气孔因素引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使C3的合成速率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物积累,进而使光能转化效率降低而造成光能过剩,对植物造成危害。(4)研究发现,D1蛋白周转(D1蛋白更新合成)和叶黄素循环(几种叶黄素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是植物应对高温高光强条件的重要保护机制。研究人员利用番茄植株进行了四组处理:A组在适宜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B组用H2O处理,C组用叶黄素循环抑制剂(DTT)处理,D组用D1蛋白周转抑制剂(SM)处理,其中B、C、D三组均置于HH条件下培养,结果如图4所示。据图分析,在HH条件下,D1蛋白周转比叶黄素循环对番茄植株的保护作用___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理由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光系统Ⅱ②.NADP+(氧化型辅酶Ⅱ)③.NADPH和ATP(2)①.丙酮酸②.不需要③.细胞质基质④.番茄红素(3)①.气孔开度降低,但胞间CO2浓度却升高(“胞间CO2浓度升高”)②.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4)①.强②.与对照组相比,C组和D组番茄光合效率下降,且D组下降得更多【解析】【分析】光合作用过程: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光系统Ⅱ可以将水光解,光合作用过程中,接受电子的是NADP+,该物质接受电子和H+后,生成了NADPH;光反应过程中接受的能力储存在ATP和NADPH中。
【小问2详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物X是丙酮酸,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基质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是将丙酮酸分解为乙酰辅酶A,而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H]生成水,所以柠檬酸循环不需要氧气参与;若想使番茄红素积累,需要提高合成番茄红素酶的量,该酶在细胞质基质发挥作用,将物质X更多的转化成番茄红素和甘油三酯。【小问3详解】为研究亚高温高光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表中数据显示亚高温高光组与对照组相比,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却上升,说明过剩光能产生的原因不是气孔因素引起的。从图3中可以看出,Rubp羧化酶的活性降低,该酶可以催化CO2固定,所以C3的合成速率下降。【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与对照比,SM和DTT处理下番茄光合效率下降,且SM处理组下降得更多,因此在HH条件下,D1蛋白周转比叶黄素循环对番茄植株的保护作用更强。22.如图1表示某一动物(2N=4)个体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该动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3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4表示该生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1)图4中甲、乙、丙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乙图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2)图1中a、b、c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图1_______________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3)图2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阶段;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____________作用。(4)图3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5)图4中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3中的DE段。图4中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2中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阶段。图4中乙图所示的细胞中相应的数量关系对应图1中的_________。【答案】(1)①.甲②.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2)①.a②.Ⅲ和Ⅳ(3)①.③⑥②.受精(4)①.DNA复制②.着丝点分裂(5)①.甲②.②③.Ⅱ
【解析】【分析】1、分析图1: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Ⅰ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2、分析图2: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3、分析图3:AB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1变为1:2;BC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2;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DE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1。4、分析图4: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二次分裂中期。【小问1详解】据分析可知,甲属于有丝分裂,乙丙属于减数分裂,根据图乙减一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判断该生动物属于雌性动物,乙图为初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小问2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1中a、b、c表示染色体的是a;图1的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图1的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1的Ⅲ和Ⅳ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小问3详解】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中⑥③阶段;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受精作用。【小问4详解】图3中AB段每条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1变为1:2,表示着丝点分裂。【小问5详解】图3中的DE段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对应图4中的甲细胞。图4中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②,图4中的乙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的Ⅱ。23.某实验小组用小球藻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他们将一定量的小球藻浸入适宜培养液的试管中,以白炽台灯作为光源。移动台灯改变光源与试管的距离;CO2浓度分别设置为0.03%和0.05%,据实验结果绘制成下图中曲线1、曲线2。(1)该探究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曲线EF段_____不再成为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若C处突然关闭台灯,叶绿体中C₃的含量将如何变化?_____。(2)F点的含义是_____。若用缺镁培养液培养小球藻,其他条件不变,F点应向_____移。(3)该小组又做了探究小球藻最适生长温度的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温度(℃)1020304050光照下释放O2(mg/h)9.6714.6719.6721.6719.33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材料用具:小球藻若干、大试管若干、含CO2缓冲液的培养液、水浴锅若干、量筒等。该实验应控制好的两个主要无关变量是:①_____;②_____。实验步骤:第一步,取材、分组与编号:_____。第二步,分组控制温度,进行实验:_____(温度梯度差为1℃)。第三步,光照6h后测定各组的O2释放量。【答案】(1)①.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②.二氧化碳浓度③.增加(2)①.该光照强度(与光源相距105cm)时小球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②.左(3)①.相同光照时间和距离(相同的光照强度)②.小球藻的数量相同③.第一步,取材、分组与编号:取5支洁净的大试管,编号为1~5,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含有足量CO2缓冲液的培养液及数量相同的小球藻。另取5个水浴锅,编号为abcde。④.第二步,分组控制温度,进行实验:将5个水浴锅的温度依次调节为38℃、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力平衡应用课件
- 《污染预防实务与》课件
- 《选择原理》课件
- 什么是功能功能可以理解为系统中不同部分之间的相
- 三位数乘两位数质量练习练习题带答案
- 输血反应及护理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大量输血后的反
- 四三类用户权限区分及升级方式
- 注意的种类微电影分库周欣然
- 制订不同形式的日程安排表
- 世界杯活动策划方案
- 高中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确立研究性学习课题PPT通用PPT课件
- 6S管理知识图解
- 高速铁路ZPW-2000轨道电路
- 县国家税务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 儿童消化道出血诊疗(课堂PPT)
- 桥梁荷载试验讲座
- 医师定期考核表格参考模板
-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案
- 第八章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
- 水库坝型(课堂PPT)
- 二次电缆敷设、接线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