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菏泽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盟誓的种类,包括建周过程中的战争动员盟誓、西周早期的分封册命盟誓和西周中晚期的诉讼判决盟誓等。此外,西周盟誓还形成了一套严格而复杂的程序,逐渐系统化、制度化。由此可见,西周的盟誓()A.促进了宗法分封的形成 B.利于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基础C.确保了政治秩序的稳定 D.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从材料信息可知,盟誓起源较早,且种类繁多,还形成了一套严格而复杂的程序,逐渐系统化、制度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加强了受封诸侯与王室之间的政治联系,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项正确;盟誓与宗法分封的形成并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项;C项表述中,“确保”之说过于绝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2.“头会箕敛”在现代汉语中是形容赋税繁重的成语。史书记载:“吏到其家,人头数数出谷,以箕敛之。”下列赋税制度与其记载最为接近的是()A.口赋 B.“税民资” C.租调 D.“科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吏到其家,人头数数出谷,以箕敛之。”可知,这是指的人头税,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A项正确;“税民资”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财产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租调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田租和户调,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科差”是元代向百姓征收的差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唐代前期,转运仓(负责供应官民和军队粮食与军饷的仓廪)都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以洛阳及周围最为集中,规模和储量最为巨大。唐代中后期,江淮一带也出现重要的转运仓,转运仓布局出现由华北西部向东南移动的趋势。这一变化反映出()A.社会财富向官府集中 B.税赋征收依据发生变化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中后期江淮一带也出现重要的转运仓,转运仓布局出现由华北西部向东南移动的趋势,这体现了南方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D项正确;中国古代社会财富大多集中于官府,但材料无法体现社会财富向官府的集中,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赋税征收依据相关的内容,无法得出“税赋征收依据发生变化”的结论,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C项。故选D项。4.如图所示明朝某学者笔记摘录。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宣德、正统间,书籍印版尚未广。今所在书版,日增月益,天下右文之象,愈隆于前已……上官多以馈送往来,动辄印至百部,有司所费亦繁。A.文化事业发展繁荣 B.吏治腐败现象严重C.印刷技术领先世界 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今所在书版,日增月益,天下右文之象,愈隆于前已……上官多以馈送往来,动辄印至百部,有司所费亦繁”可知,该学者所处时期,书籍版本增多,内容十分广泛,相比于之前大大增多,且已被大量印刷并成为官员之间互赠的礼品,这些都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吏治腐败的现象,排除B项;没有与其他国家对比的信息,所以无法得出印刷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如《筹海图编》《万里海防图论》《两浙海防图略《温处海防图略》等。这一现象主要源于()A.明朝海防体制变化 B.东南海防形势严峻C.政府海禁政策强化 D.西方殖民势力扩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和所学可知,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局势紧张,如倭患、西方殖民者东来等,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海防图,B项正确;明朝时期的海防体制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与海禁政策强化无关,排除C项;西方殖民势力扩张也是海防形势紧张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为1904年全国留日学生省区分布统计表。其人数分布不均衡反映出当时各地()省区人数省区人数省区人数湖南363直隶172江西60湖北341云南126贵州56四川321安徽84旗籍60江苏280福建76广西56浙江191山东60河南12广东175山西56陕西3A.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化程度不同 B.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迥异C.对待清政府态度出现对立趋向 D.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4年(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04年湖南和湖北留日学生人数最多,河南和陕西留日学生人数较少,这体现了各省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外来势力对其的冲击程度等多种因素对留日学生省区分布的影响,A项正确;留日人数分布不均衡反映出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化程度不同,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留日人数分布不均衡反映出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化程度不同,未涉及对待清政府态度,排除C项;留日人数分布不均衡反映出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化程度不同,未体现各地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排除D项。故选A项。7.如图能反映出,中国当时()A.外贸中心的转移 B.就业结构的变化 C.通商口岸的增多 D.民族工业的出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香港的外国成年男性数量迅速增长超过广州与上海,上海的外国成年男性数量从不及广州,到超过广州,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外贸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故上海的外国成年男性数量超过广州,而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逐渐成为英国在亚洲的重要的贸易基地,吸引的外国成年男性数量迅速增长,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国外贸中心的转移,A项正确;在1850年至1859年,中国的就业结构依然是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变化不明显,排除B项;此时,通商口岸的增多应该在签订《北京条约》与《天津条约》之后,排除C项;民族工业的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列是《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属于1951年的是()A.《将革命进行到底》B.《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C.《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D.《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951年属于建国初期,当时我们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所以1951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应是《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B项正确;《将革命进行到底》发表于1949年,排除A项;《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发表于

1954年,排除C项;《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发表于1967年,排除D项。故选B项。9.1953年,杭州蔬菜缺口约2370万斤,到1957年,杭州蔬菜产量却达到了243万担,不但可以满足本地需求,甚至还可以大量运往其他城市。杭州蔬菜供应状况的改善主要得益于,该时期()A.国民经济的恢复 B.财政经济的统一C.生产关系的调整 D.物价的基本稳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准确的时空是:1953-1957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杭州蔬菜产量大规模的提升,主要是由于进行了三大改造,解放了生产力,C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在1952年基本完成,排除A项;财政经济的统一有利于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市场物资供求平衡,而蔬菜产量的提升主要跟农业生产有关,排除B项;物价的基本稳定是在1950年,排除D项。故选C项。10.《汉谟拉比法典》中除涉及较多关于土地买卖和租赁的条款外,还有大量土地买卖和租赁契约。而古城西帕尔遗址考古发掘中也出土了古巴比伦时期的140多个有关土地买卖合同的泥板文书。这反映了古巴比伦()A.土地私有较为普遍 B.立法蕴含契约精神C.土地纠纷屡见不鲜 D.政府保护私有财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巴比伦王国。材料“《汉谟拉比法典》中除涉及较多关于土地买卖和租赁的条款外,还有大量土地买卖和租赁契约”体现的是当时土地买卖和租赁现象较为普遍,这主要和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有关,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立法的契约精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土地私有,非土地纠纷不断,排除C项;材料与保护私有财产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约公元前2500年的巴勒莫石碑最早记录了古埃及同外部的贸易,涉及从黎凡特(东地中海地区)进口最有价值的雪松木,而且这种贸易已经持续了五百年,考古人员也发掘出埃及商人献给毕布罗斯(位于地中海东岸)神灵的石器、猿俑、游戏板等。这可以印证()A.海洋文明冲击农耕文化 B.地中海文明的多元一体C.商贸活动促进文明交流 D.埃及商人逐渐主导市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公元前2500年(埃及)。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长期与东地中海地区贸易,而且埃及商人还信奉东地中海地区的神灵,这是文明交流的反映,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文明的冲击,排除A项;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特色,有交流借鉴,但并非一体,排除B项;埃及商人逐渐主导市场属于过度推理,排除D项。故选C项。12.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靠自己生活”,真正严整的社会秩序只存在于领地内部。对于一个个领地的主人来说,没有一个外在的强大力量来控制和管理他们。这缘于,当时西欧()A.封君封臣制度开始瓦解 B.二元政治格局趋于稳定C.庄园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分裂割据局面逐步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国王靠自己生活”“对于一个个领地的主人来说,没有一个外在的强大力量来控制和管理他们”可知,封建领主们并没有外在的强大力量约束,却在自己的领地内部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秩序,这些都源于西欧当时实行的庄园经济模式,使得封建领主们可以不顾及国王的约束而专注于自己领地的建设与发展,C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是在中世纪后期开始瓦解,且材料内容也不符合封君封臣制度瓦解的特征,排除A项;二元政治格局是指一种政治体制,国家的权力主要集中于两个中心,通常包括世袭君主和国家元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分裂割据局面逐步形成属于材料所述的影响,并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3.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占领了印度果阿,并在那里建立了铸币厂,开始发行货币并使其在葡属印度流通。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东非在葡萄牙一连串战略堡垒的布局下,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三角贸易区域。这反映出,当时()A.印度洋贸易的新发展 B.世界贸易中心逐步发生转移C.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答案〗A〖解析〗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入侵印度果阿,印度、马六甲和东非在葡萄牙布局下,形成三角贸易区域,使得印度洋贸易有了新发展,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材料涉及的是印度洋地区,排除B项;材料涉及到通过殖民的方式进行原始积累,无法体现途径多元,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1925年,墨西哥作家何塞·巴斯孔塞洛斯发表《宇宙种族》,提出:“世界各种族日益趋向相互融合,直至形成一种新人类,它的构成将集现存各民族之大成。”他认为未来的种族将是融合各种族血液的“宇宙种族”,因而也将是一种最崇尚友爱,最具有普遍性的种族。这一观点()A.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B.反映了墨西哥革命的曲折C.基于美洲族群结构的变化 D.预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图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5年(墨西哥)。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墨西哥作家何塞·巴斯孔塞洛斯提出,世界各种族日益趋向相互融合,未来的种族将是融合各种族血液的“宇宙种族”,强调了种族的交融,符合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的变化,C项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排除A项;这一观点未涉及政治革命运动,排除B项;“预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图景”是不可能的,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表是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世界不同地区大型武装冲突决议的统计表(1986—1999年)。这可以用来说明安理会()区域大型武装冲突的数量安理会关于大型武装冲突的决议数量安理会决议的比例(%)非洲241354美洲5240亚洲22418欧洲9778中东11655A.受到世界大国控制 B.权威得到实质提升 C.有效维护世界和平 D.积极推动国际协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从1986—1999年,安理会在世界不同地区大型武装冲突决议占比突出,说明的是安理会积极推动国际协调,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安理会发挥的重要作用,非受到世界大国控制,排除A项;材料与提高安理会的权威无关,排除B项;世界和平之路任重道远,非有效维护世界和平,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55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制度创新是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政府多次颁布钱物兼用的制敕。下表为该时期颁行的部分制敕。颁行时间制敕内容材料出处开元九年(721)绫罗绢布杂货等,交易皆合通用,如闻市肆必须现钱,深非道理,自今以后,与钱货兼用。违者准法罪之。《全唐文》卷二十五开元二十二年(734)十月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而布帛是本,钱刀是末,贱本贵末,为弊则深,法教之间,宜有变革。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者,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唐会要》八十九泉货元和二年(841)二月公私交易,十贯钱以上,即须兼用匹段,委度支盐铁使及京兆尹即具作分数,条疏闻奏。《唐会要》八十九泉货材料二窃见元和以来,初有公私器用禁铜之令,次有交易钱帛兼行之法。近有积钱不得过数之限……。然而铜器备列于公私,钱帛不兼于卖鬻,积钱不出于墙垣,欺滥遍行于市井。亦未闻鞭一夫,黜一吏,赏一告讦,坏一蓄藏。——(唐)元稹《长庆集》卷三十四(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政府颁行钱物兼行制敕的主观目的和实施的客观效果是否一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结合材料,为后世统治者提出合理化制度创新建议。(要求:至少两条建议,建议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答案〗(1)不一致,钱物兼行的主观目的缓和铜钱紧张,促进商业发展,结果导致商业发展不畅和市场混乱的局面。原因: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私人铸币的混乱;采铜技术有限;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力的衰微。(2)建议:政府成立铸币部门,严格禁止民间私著;铜矿由政府管理,由政府直接控制。〖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题、背景题。时空是:唐(中国)是否一致:根据材料“窃见元和以来,初有公私器用禁铜之令,次有交易钱帛兼行之法和 然而铜器备列于公私,钱帛不兼于卖鬻,积钱不出于墙垣,欺滥遍行于市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不一致,钱物兼行的主观目的缓和铜钱紧张,促进商业发展,结果导致商业发展不畅和市场混乱的局面。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技术、手工业及政治角度分析未达到主观目的的原因,可得出如: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私人铸币的混乱;采铜技术有限;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力的衰微。【小问2】本题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唐(中国)。建议: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府根源管控上提出建议,如:政府成立铸币部门,严格禁止民间私著;铜矿由政府管理,由政府直接控制。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市井小报到革命先声:《苏报》材料《苏报》,从1896年6月25日创刊于上海公共租界内,至1903年7月7日被查封(史称“苏报案”),共发行2570份,原件存世621份。其初期的主要栏目:首版为谕旨恭录、论说等;其后为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以及上海本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新闻,约占至三版半;第三版后半部分和第四版,主要登载各类商业性广告。《苏报》发展历程及代表性文章或言论时间主要负责人代表性文章或言论第一阶段:1898年6月至9月胡铁梅(1848—1899年),安徽桐城人,名璋,号铁梅,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娶日籍女子生驹悦为妻。生驹悦有一定文化素养,通中文并担任主编。《维新报揭论欧人图中国成谋及兴亚抑欧策》《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梁启超)》《保国会二月二十七日第一集演说(康有为)》《文御史严参康有为折稿》《创办时务报源委记(梁启超)》《论中国宜多延日员为顾问教习以求速效》《复任父论西学书(黄遵楷致梁启超)》第二阶段:1899年至1903年初陈范(1860—1913年)湖南衡山人,本为江西铅山知县。因教案落职移居上海。“愤官场之腐败,思以清议救天下,遂承办是报”。戊戌政变后,《苏报》转载了康有为在海外作为宣传喉舌的《清议报》《知新报》和《天南新报》上的主要文章,如《废立要闻汇志》《废立余闻二则》《建储私议》等,还对慈禧太后“己亥建储”一事进行反驳。第三阶段:1903年6月至1903年7月章士钊于1903年5月27日担任《苏报》主笔,经常发表激烈的言论,并因此结识了章太炎、张继、邹容,意气相投,结拜为异姓兄弟,并以大量篇幅首先推荐邹容的《革命军》。《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序革命军》《论革命军》《读严拿留学生密谕有愤》《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革命驳议〉》——据王敏《苏报案前的〈苏报〉及相关史事考》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苏报》办刊期间言论基调的重大转变。〖答案〗示例:《苏报》言论基调的转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论述:《苏报》创办于1896年,此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思想兴起,因此此时《苏报》宣扬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做了思想动员。但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人逐渐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本质,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逐渐兴起。因此《苏报》的言论基调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温和的反对清政府到宣扬革命思想。所以《苏报》言论基调的转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苏报》创办之初宣扬维新变法思想,后来宣扬革命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转变与当时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密切相关,由此拟定论题为《苏报》言论基调的转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结合戊戌变法、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兴起和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进行论述。即《苏报》创办于1896年,此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思想兴起,因此此时《苏报》宣扬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做了思想动员。但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人逐渐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本质,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逐渐兴起。因此《苏报》的言论基调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温和的反对清政府到宣扬革命思想。最后得出结论,《苏报》言论基调的转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本记录社会变迁的“记账本”下图是浙江绍兴农民宋双泉的“记账本”,记录了他家的农业生产情况。记账本最早的记账时间标注为“民国三十七年”,账本中有“共还两石柒斗”“共还米五斗五升”等表述。1949年,粮食亩产为“上田200斤、沙田160斤”,“应缴农业税谷130.22斤”,并按亩产量的30%还田租。1950年,粮食亩产为“上田480斤、沙田350斤”,“还田租190斤,共缴农业税稻谷309斤”。1951年的账本显示,粮食亩产为“上田480斤、沙田430斤”,有关缴税一项,记的是“正缴农业税稻谷481斤”,并有“交来捐献飞机大炮谷75斤”。1952年至1953年,粮食亩产上田都是450斤、沙田都是400斤,农业税率“每百斤14斤”,每年缴农业税稻谷293斤。1954年,上田亩产450斤、沙田亩产400斤,但农业税率提高到了“每百斤17斤”,另有附加税25斤,他共缴稻谷356斤。账本还提到,1954年11月22日,宋双泉购买公债两万元。同年12月初,他入股信用合作社20500元;12月27日,储蓄存款15万元(定期三个月)。1956年,账本显示,宋双泉所在地区1月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10月,他家的牛车盘、水车、稻桶等农具,作价57.99元,转归合作社。同年,宋双泉家共赚工分1949.6分,按“每10分1元6角4分”计,劳动报酬为320.45元;他家5口人,应得粮食为2114斤。提取材料信息,说明该农民的记账本是“一本记录社会变迁的‘记账本’”。〖答案〗宋双泉的“记账本”不仅记录了他个人家庭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刻变迁。说明:(1)农村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迁:民国时期账本中提到的“共还两石柒斗”“共还米五斗五升”等表述,反映了封建地租制度下的农民负担。1949年,宋双泉需按照亩产量的30%还田租,这是封建剥削的体现。而在土改后的1950年起,账本中记录的农业税和田租发生了变化,亩产量显著提高,同时农业税和田租的具体数额也有所调整,这反映了新政权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民负担的减轻,以及土改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2)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的进行:1956年账本记录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以及宋双泉将个人农具转归合作社的情况,这标志着农村集体化的开始。同年,账本中提到了工分制度和劳动报酬的计算,这是集体经济下劳动分配的新模式。这反映“三大改造”之后,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以及当时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3)国家政策的实施:1954年宋双泉购买公债和入股信用合作社的行为,显示了农民对国家建设的参与和支持,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初步建立。同时,1954年农业税率的提高,反映了国家财政需求的增加,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调控。综上所述,宋双泉的记账本通过详细的收支记录,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经济的演变过程,包括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国家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等多个方面,因此可以说是一本记录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中国。根据题干“一本记录社会变迁的‘记账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双泉的“记账本”不仅记录了他个人家庭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刻变迁。首先确立研究角度,根据材料“1956年,账本显示,宋双泉所在地区1月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10月,他家的牛车盘、水车、稻桶等农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农村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迁,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说明。其次,结合材料信息依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证明。从农村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迁说明,根据材料“记账本最早的记账时间标注为‘民国三十七年’,账本中有‘共还两石柒斗’‘共还米五斗五升’等表述”与“并按亩产量的30% 还田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账本中提到的“共还两石柒斗”“共还米五斗五升”等表述,反映了封建地租制度下的农民负担,1949年,宋双泉需按照亩产量的30%还田租,这是封建剥削的体现。根据材料“1950年,粮食亩产为‘上田480斤、沙田350斤’,‘还田租190斤,共缴农业税稻谷309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而在土改后的1950年起,账本中记录的农业税和田租发生了变化,亩产量显著提高,同时农业税和田租的具体数额也有所调整,这反映了新政权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民负担的减轻,以及土改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从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的进行的角度看,根据材料“1956年,账本显示,宋双泉所在地区1月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10月,他家的牛车盘、水车、稻桶等农具”可知,1956年账本记录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以及宋双泉将个人农具转归合作社的情况,这标志着农村集体化的开始;根据材料“同年,宋双泉家共赚工分1949.6分,按‘每10分1元6角4分’计,劳动报酬为320.45元;他家5口人,应得粮食为2114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年,账本中提到了工分制度和劳动报酬的计算,这是集体经济下劳动分配的新模式。这反映“三大改造”之后,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以及当时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从国家政策角度看,根据材料“1954年11月22日,宋双泉购买公债两万元。同年12月初,他入股信用合作社20500元;12月27日,储蓄存款15万元(定期三个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宋双泉购买公债和入股信用合作社的行为,显示了农民对国家建设的参与和支持,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初步建立。同时,1954年农业税率的提高,反映了国家财政需求的增加,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调控。最后,总结归纳。综上所述,宋双泉的记账本通过详细的收支记录,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经济的演变过程,包括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国家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等多个方面,因此可以说是一本记录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英国啤酒馆管制材料从16世纪开始,英国啤酒馆的数量急剧增加,据估算,1577年全国啤酒馆的数量是24000个,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啤酒馆数量翻番,到17世纪30年代啤酒馆数量增至50000个。1616年,詹姆斯一世在星室法庭的演讲中抱怨“啤酒馆泛滥”,扰乱治安,危害国家。1624年1月24日,柴郡治安法官理查德·格罗夫纳爵士在给季审法庭陪审团的指令中,批评啤酒馆是“国家的祸根”。从16世纪末开始,世俗政府逐渐取代教会,成为惩罚酗酒恶行与管制啤酒馆的主要力量。1552年议会法令授权治安法官“根据需要与便利,管理公共啤酒馆出售啤酒”,并且季审法庭或法庭之外的两名治安法官有权为新开张的啤酒馆颁发许可证。1576-1610年,议会共通过35个与酗酒、客栈和啤酒馆相关的法案。在国家管制啤酒馆的法律规定中,治安法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治安法官主要由乡绅担任,需经国王任命,职权的行使具有合法性。在啤酒馆管制中,治安法官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有权决定啤酒馆许可证的颁发,有权惩罚违法的啤酒馆经营者和顾客,较为灵活地执行国家管制啤酒馆的法令。啤酒馆经营者在获得许可证时,承诺遵守相关经营规定。1624年7月14日,诺丁汉郡一位啤酒馆经营者因其啤酒馆内酗酒引发不良后果,而被罚3先令4便士。作为国家权力的载体,国家管制啤酒馆的法令通过治安法官和教区官员的执行,使得国家权力得以在基层社会弥散。——摘编自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的啤酒馆管制与治安法官的地方实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角度,对近代早期英国的啤酒馆管制进行解读。〖答案〗解读:近代早期,英国啤酒馆数量急剧增加,民众酗酒风气日兴,贫困与犯罪问题愈益严重,这引起国家对啤酒馆引发的社会失序与道德败坏的恐慌。为加强对啤酒馆的管制,国家出台一系列法令,授权治安法官决断啤酒馆许可证的颁发与惩罚违法啤酒馆经营者和顾客。治安法官作为中央与地方的连接枢纽,关乎国家管制啤酒馆法令的执行与成效。治安法官管制啤酒馆的地方实践表明,治安法官在综合考虑当地民众对啤酒馆的需求、啤酒馆经营者的财力与品行的基础上颁发啤酒馆许可证,同时严厉惩罚违法的啤酒馆经营者和顾客,基本上遵循国家管制啤酒馆的法令。近代早期的啤酒馆问题,是英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众多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英国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对啤酒馆的职能与经营者和顾客在啤酒馆内的行为予以规范,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建立妥协与合作的关系,这些管制活动与治理实践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从而推动国家的有序治理和社会的稳定转型。〖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早期(英国)。首先,认真审题,题干要求的角度是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接着认真阅读材料,材料主要涉及近代早期英国的啤酒馆管制。可根据材料从背景、措施、成效、评价等方面阐述。据材料“英国啤酒馆的数量急剧增加,……扰乱治安,危害国家”可知英国啤酒馆管制的背景:近代早期,英国啤酒馆的数量急剧增加,民众酗酒风气日兴,引起国家对啤酒馆泛滥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关注。据材料“世俗政府……成为惩罚酗酒恶行与管制啤酒馆的主要力量。……议会法令授权治安法官……管理……出售啤酒,……治安法官有权为……啤酒馆颁发许可证”“治安法官……有权决定啤酒馆许可证的颁发,有权惩罚违法的啤酒馆经营者和顾客”可得出英国啤酒馆管制的措施:出国家出台一系列法令,授权治安法官决断啤酒馆许可证的颁发与惩罚违法啤酒馆经营者和顾客。据材料“(治安法官)较为灵活地执行国家管制啤酒馆的法令。啤酒馆经营者在获得许可证时,承诺遵守相关经营规定”可得出英国啤酒馆管制的成效:治安法官灵活执行国家管制啤酒馆的法令,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作总结升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啤酒馆管制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英国面临的众多社会问题和国家的应对策略,这种注重立法规范和中央与地方妥协与合作的模式,获得了民众的支持,推动了国家的有序治理和社会的稳定转型。山东省菏泽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盟誓的种类,包括建周过程中的战争动员盟誓、西周早期的分封册命盟誓和西周中晚期的诉讼判决盟誓等。此外,西周盟誓还形成了一套严格而复杂的程序,逐渐系统化、制度化。由此可见,西周的盟誓()A.促进了宗法分封的形成 B.利于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基础C.确保了政治秩序的稳定 D.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从材料信息可知,盟誓起源较早,且种类繁多,还形成了一套严格而复杂的程序,逐渐系统化、制度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加强了受封诸侯与王室之间的政治联系,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项正确;盟誓与宗法分封的形成并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项;C项表述中,“确保”之说过于绝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2.“头会箕敛”在现代汉语中是形容赋税繁重的成语。史书记载:“吏到其家,人头数数出谷,以箕敛之。”下列赋税制度与其记载最为接近的是()A.口赋 B.“税民资” C.租调 D.“科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吏到其家,人头数数出谷,以箕敛之。”可知,这是指的人头税,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A项正确;“税民资”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财产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租调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田租和户调,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科差”是元代向百姓征收的差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唐代前期,转运仓(负责供应官民和军队粮食与军饷的仓廪)都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以洛阳及周围最为集中,规模和储量最为巨大。唐代中后期,江淮一带也出现重要的转运仓,转运仓布局出现由华北西部向东南移动的趋势。这一变化反映出()A.社会财富向官府集中 B.税赋征收依据发生变化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中后期江淮一带也出现重要的转运仓,转运仓布局出现由华北西部向东南移动的趋势,这体现了南方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D项正确;中国古代社会财富大多集中于官府,但材料无法体现社会财富向官府的集中,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赋税征收依据相关的内容,无法得出“税赋征收依据发生变化”的结论,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C项。故选D项。4.如图所示明朝某学者笔记摘录。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宣德、正统间,书籍印版尚未广。今所在书版,日增月益,天下右文之象,愈隆于前已……上官多以馈送往来,动辄印至百部,有司所费亦繁。A.文化事业发展繁荣 B.吏治腐败现象严重C.印刷技术领先世界 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今所在书版,日增月益,天下右文之象,愈隆于前已……上官多以馈送往来,动辄印至百部,有司所费亦繁”可知,该学者所处时期,书籍版本增多,内容十分广泛,相比于之前大大增多,且已被大量印刷并成为官员之间互赠的礼品,这些都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吏治腐败的现象,排除B项;没有与其他国家对比的信息,所以无法得出印刷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如《筹海图编》《万里海防图论》《两浙海防图略《温处海防图略》等。这一现象主要源于()A.明朝海防体制变化 B.东南海防形势严峻C.政府海禁政策强化 D.西方殖民势力扩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和所学可知,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局势紧张,如倭患、西方殖民者东来等,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海防图,B项正确;明朝时期的海防体制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与海禁政策强化无关,排除C项;西方殖民势力扩张也是海防形势紧张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为1904年全国留日学生省区分布统计表。其人数分布不均衡反映出当时各地()省区人数省区人数省区人数湖南363直隶172江西60湖北341云南126贵州56四川321安徽84旗籍60江苏280福建76广西56浙江191山东60河南12广东175山西56陕西3A.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化程度不同 B.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迥异C.对待清政府态度出现对立趋向 D.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4年(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04年湖南和湖北留日学生人数最多,河南和陕西留日学生人数较少,这体现了各省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外来势力对其的冲击程度等多种因素对留日学生省区分布的影响,A项正确;留日人数分布不均衡反映出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化程度不同,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留日人数分布不均衡反映出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化程度不同,未涉及对待清政府态度,排除C项;留日人数分布不均衡反映出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化程度不同,未体现各地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排除D项。故选A项。7.如图能反映出,中国当时()A.外贸中心的转移 B.就业结构的变化 C.通商口岸的增多 D.民族工业的出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香港的外国成年男性数量迅速增长超过广州与上海,上海的外国成年男性数量从不及广州,到超过广州,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外贸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故上海的外国成年男性数量超过广州,而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逐渐成为英国在亚洲的重要的贸易基地,吸引的外国成年男性数量迅速增长,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国外贸中心的转移,A项正确;在1850年至1859年,中国的就业结构依然是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变化不明显,排除B项;此时,通商口岸的增多应该在签订《北京条约》与《天津条约》之后,排除C项;民族工业的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列是《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属于1951年的是()A.《将革命进行到底》B.《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C.《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D.《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951年属于建国初期,当时我们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所以1951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应是《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B项正确;《将革命进行到底》发表于1949年,排除A项;《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发表于

1954年,排除C项;《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发表于1967年,排除D项。故选B项。9.1953年,杭州蔬菜缺口约2370万斤,到1957年,杭州蔬菜产量却达到了243万担,不但可以满足本地需求,甚至还可以大量运往其他城市。杭州蔬菜供应状况的改善主要得益于,该时期()A.国民经济的恢复 B.财政经济的统一C.生产关系的调整 D.物价的基本稳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准确的时空是:1953-1957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杭州蔬菜产量大规模的提升,主要是由于进行了三大改造,解放了生产力,C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在1952年基本完成,排除A项;财政经济的统一有利于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市场物资供求平衡,而蔬菜产量的提升主要跟农业生产有关,排除B项;物价的基本稳定是在1950年,排除D项。故选C项。10.《汉谟拉比法典》中除涉及较多关于土地买卖和租赁的条款外,还有大量土地买卖和租赁契约。而古城西帕尔遗址考古发掘中也出土了古巴比伦时期的140多个有关土地买卖合同的泥板文书。这反映了古巴比伦()A.土地私有较为普遍 B.立法蕴含契约精神C.土地纠纷屡见不鲜 D.政府保护私有财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巴比伦王国。材料“《汉谟拉比法典》中除涉及较多关于土地买卖和租赁的条款外,还有大量土地买卖和租赁契约”体现的是当时土地买卖和租赁现象较为普遍,这主要和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有关,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立法的契约精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土地私有,非土地纠纷不断,排除C项;材料与保护私有财产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约公元前2500年的巴勒莫石碑最早记录了古埃及同外部的贸易,涉及从黎凡特(东地中海地区)进口最有价值的雪松木,而且这种贸易已经持续了五百年,考古人员也发掘出埃及商人献给毕布罗斯(位于地中海东岸)神灵的石器、猿俑、游戏板等。这可以印证()A.海洋文明冲击农耕文化 B.地中海文明的多元一体C.商贸活动促进文明交流 D.埃及商人逐渐主导市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公元前2500年(埃及)。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长期与东地中海地区贸易,而且埃及商人还信奉东地中海地区的神灵,这是文明交流的反映,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文明的冲击,排除A项;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特色,有交流借鉴,但并非一体,排除B项;埃及商人逐渐主导市场属于过度推理,排除D项。故选C项。12.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靠自己生活”,真正严整的社会秩序只存在于领地内部。对于一个个领地的主人来说,没有一个外在的强大力量来控制和管理他们。这缘于,当时西欧()A.封君封臣制度开始瓦解 B.二元政治格局趋于稳定C.庄园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分裂割据局面逐步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国王靠自己生活”“对于一个个领地的主人来说,没有一个外在的强大力量来控制和管理他们”可知,封建领主们并没有外在的强大力量约束,却在自己的领地内部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秩序,这些都源于西欧当时实行的庄园经济模式,使得封建领主们可以不顾及国王的约束而专注于自己领地的建设与发展,C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是在中世纪后期开始瓦解,且材料内容也不符合封君封臣制度瓦解的特征,排除A项;二元政治格局是指一种政治体制,国家的权力主要集中于两个中心,通常包括世袭君主和国家元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分裂割据局面逐步形成属于材料所述的影响,并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3.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占领了印度果阿,并在那里建立了铸币厂,开始发行货币并使其在葡属印度流通。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东非在葡萄牙一连串战略堡垒的布局下,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三角贸易区域。这反映出,当时()A.印度洋贸易的新发展 B.世界贸易中心逐步发生转移C.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答案〗A〖解析〗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入侵印度果阿,印度、马六甲和东非在葡萄牙布局下,形成三角贸易区域,使得印度洋贸易有了新发展,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材料涉及的是印度洋地区,排除B项;材料涉及到通过殖民的方式进行原始积累,无法体现途径多元,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1925年,墨西哥作家何塞·巴斯孔塞洛斯发表《宇宙种族》,提出:“世界各种族日益趋向相互融合,直至形成一种新人类,它的构成将集现存各民族之大成。”他认为未来的种族将是融合各种族血液的“宇宙种族”,因而也将是一种最崇尚友爱,最具有普遍性的种族。这一观点()A.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B.反映了墨西哥革命的曲折C.基于美洲族群结构的变化 D.预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图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5年(墨西哥)。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墨西哥作家何塞·巴斯孔塞洛斯提出,世界各种族日益趋向相互融合,未来的种族将是融合各种族血液的“宇宙种族”,强调了种族的交融,符合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的变化,C项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排除A项;这一观点未涉及政治革命运动,排除B项;“预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图景”是不可能的,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表是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世界不同地区大型武装冲突决议的统计表(1986—1999年)。这可以用来说明安理会()区域大型武装冲突的数量安理会关于大型武装冲突的决议数量安理会决议的比例(%)非洲241354美洲5240亚洲22418欧洲9778中东11655A.受到世界大国控制 B.权威得到实质提升 C.有效维护世界和平 D.积极推动国际协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从1986—1999年,安理会在世界不同地区大型武装冲突决议占比突出,说明的是安理会积极推动国际协调,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安理会发挥的重要作用,非受到世界大国控制,排除A项;材料与提高安理会的权威无关,排除B项;世界和平之路任重道远,非有效维护世界和平,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55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制度创新是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政府多次颁布钱物兼用的制敕。下表为该时期颁行的部分制敕。颁行时间制敕内容材料出处开元九年(721)绫罗绢布杂货等,交易皆合通用,如闻市肆必须现钱,深非道理,自今以后,与钱货兼用。违者准法罪之。《全唐文》卷二十五开元二十二年(734)十月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而布帛是本,钱刀是末,贱本贵末,为弊则深,法教之间,宜有变革。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者,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唐会要》八十九泉货元和二年(841)二月公私交易,十贯钱以上,即须兼用匹段,委度支盐铁使及京兆尹即具作分数,条疏闻奏。《唐会要》八十九泉货材料二窃见元和以来,初有公私器用禁铜之令,次有交易钱帛兼行之法。近有积钱不得过数之限……。然而铜器备列于公私,钱帛不兼于卖鬻,积钱不出于墙垣,欺滥遍行于市井。亦未闻鞭一夫,黜一吏,赏一告讦,坏一蓄藏。——(唐)元稹《长庆集》卷三十四(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政府颁行钱物兼行制敕的主观目的和实施的客观效果是否一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结合材料,为后世统治者提出合理化制度创新建议。(要求:至少两条建议,建议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答案〗(1)不一致,钱物兼行的主观目的缓和铜钱紧张,促进商业发展,结果导致商业发展不畅和市场混乱的局面。原因: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私人铸币的混乱;采铜技术有限;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力的衰微。(2)建议:政府成立铸币部门,严格禁止民间私著;铜矿由政府管理,由政府直接控制。〖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题、背景题。时空是:唐(中国)是否一致:根据材料“窃见元和以来,初有公私器用禁铜之令,次有交易钱帛兼行之法和 然而铜器备列于公私,钱帛不兼于卖鬻,积钱不出于墙垣,欺滥遍行于市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不一致,钱物兼行的主观目的缓和铜钱紧张,促进商业发展,结果导致商业发展不畅和市场混乱的局面。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技术、手工业及政治角度分析未达到主观目的的原因,可得出如: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私人铸币的混乱;采铜技术有限;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力的衰微。【小问2】本题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唐(中国)。建议: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府根源管控上提出建议,如:政府成立铸币部门,严格禁止民间私著;铜矿由政府管理,由政府直接控制。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市井小报到革命先声:《苏报》材料《苏报》,从1896年6月25日创刊于上海公共租界内,至1903年7月7日被查封(史称“苏报案”),共发行2570份,原件存世621份。其初期的主要栏目:首版为谕旨恭录、论说等;其后为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以及上海本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新闻,约占至三版半;第三版后半部分和第四版,主要登载各类商业性广告。《苏报》发展历程及代表性文章或言论时间主要负责人代表性文章或言论第一阶段:1898年6月至9月胡铁梅(1848—1899年),安徽桐城人,名璋,号铁梅,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娶日籍女子生驹悦为妻。生驹悦有一定文化素养,通中文并担任主编。《维新报揭论欧人图中国成谋及兴亚抑欧策》《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梁启超)》《保国会二月二十七日第一集演说(康有为)》《文御史严参康有为折稿》《创办时务报源委记(梁启超)》《论中国宜多延日员为顾问教习以求速效》《复任父论西学书(黄遵楷致梁启超)》第二阶段:1899年至1903年初陈范(1860—1913年)湖南衡山人,本为江西铅山知县。因教案落职移居上海。“愤官场之腐败,思以清议救天下,遂承办是报”。戊戌政变后,《苏报》转载了康有为在海外作为宣传喉舌的《清议报》《知新报》和《天南新报》上的主要文章,如《废立要闻汇志》《废立余闻二则》《建储私议》等,还对慈禧太后“己亥建储”一事进行反驳。第三阶段:1903年6月至1903年7月章士钊于1903年5月27日担任《苏报》主笔,经常发表激烈的言论,并因此结识了章太炎、张继、邹容,意气相投,结拜为异姓兄弟,并以大量篇幅首先推荐邹容的《革命军》。《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序革命军》《论革命军》《读严拿留学生密谕有愤》《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革命驳议〉》——据王敏《苏报案前的〈苏报〉及相关史事考》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苏报》办刊期间言论基调的重大转变。〖答案〗示例:《苏报》言论基调的转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论述:《苏报》创办于1896年,此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思想兴起,因此此时《苏报》宣扬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做了思想动员。但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人逐渐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本质,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逐渐兴起。因此《苏报》的言论基调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温和的反对清政府到宣扬革命思想。所以《苏报》言论基调的转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苏报》创办之初宣扬维新变法思想,后来宣扬革命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转变与当时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密切相关,由此拟定论题为《苏报》言论基调的转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结合戊戌变法、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兴起和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进行论述。即《苏报》创办于1896年,此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思想兴起,因此此时《苏报》宣扬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做了思想动员。但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人逐渐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本质,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逐渐兴起。因此《苏报》的言论基调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温和的反对清政府到宣扬革命思想。最后得出结论,《苏报》言论基调的转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本记录社会变迁的“记账本”下图是浙江绍兴农民宋双泉的“记账本”,记录了他家的农业生产情况。记账本最早的记账时间标注为“民国三十七年”,账本中有“共还两石柒斗”“共还米五斗五升”等表述。1949年,粮食亩产为“上田200斤、沙田160斤”,“应缴农业税谷130.22斤”,并按亩产量的30%还田租。1950年,粮食亩产为“上田480斤、沙田350斤”,“还田租190斤,共缴农业税稻谷309斤”。1951年的账本显示,粮食亩产为“上田480斤、沙田430斤”,有关缴税一项,记的是“正缴农业税稻谷481斤”,并有“交来捐献飞机大炮谷75斤”。1952年至1953年,粮食亩产上田都是450斤、沙田都是400斤,农业税率“每百斤14斤”,每年缴农业税稻谷293斤。1954年,上田亩产450斤、沙田亩产400斤,但农业税率提高到了“每百斤17斤”,另有附加税25斤,他共缴稻谷356斤。账本还提到,1954年11月22日,宋双泉购买公债两万元。同年12月初,他入股信用合作社20500元;12月27日,储蓄存款15万元(定期三个月)。1956年,账本显示,宋双泉所在地区1月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10月,他家的牛车盘、水车、稻桶等农具,作价57.99元,转归合作社。同年,宋双泉家共赚工分1949.6分,按“每10分1元6角4分”计,劳动报酬为320.45元;他家5口人,应得粮食为2114斤。提取材料信息,说明该农民的记账本是“一本记录社会变迁的‘记账本’”。〖答案〗宋双泉的“记账本”不仅记录了他个人家庭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刻变迁。说明:(1)农村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迁:民国时期账本中提到的“共还两石柒斗”“共还米五斗五升”等表述,反映了封建地租制度下的农民负担。1949年,宋双泉需按照亩产量的30%还田租,这是封建剥削的体现。而在土改后的1950年起,账本中记录的农业税和田租发生了变化,亩产量显著提高,同时农业税和田租的具体数额也有所调整,这反映了新政权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民负担的减轻,以及土改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2)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的进行:1956年账本记录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以及宋双泉将个人农具转归合作社的情况,这标志着农村集体化的开始。同年,账本中提到了工分制度和劳动报酬的计算,这是集体经济下劳动分配的新模式。这反映“三大改造”之后,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以及当时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3)国家政策的实施:1954年宋双泉购买公债和入股信用合作社的行为,显示了农民对国家建设的参与和支持,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初步建立。同时,1954年农业税率的提高,反映了国家财政需求的增加,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调控。综上所述,宋双泉的记账本通过详细的收支记录,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经济的演变过程,包括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国家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等多个方面,因此可以说是一本记录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中国。根据题干“一本记录社会变迁的‘记账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双泉的“记账本”不仅记录了他个人家庭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刻变迁。首先确立研究角度,根据材料“1956年,账本显示,宋双泉所在地区1月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10月,他家的牛车盘、水车、稻桶等农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农村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迁,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说明。其次,结合材料信息依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证明。从农村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迁说明,根据材料“记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