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4.7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尼罗河在埃及被称为“水的原始颂歌”;印度河和恒河打开了古印度文明之门,被称为“永恒的磐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被誉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奔腾不息的黄河,成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这些可以用来说明()A.世界文明呈现出交融特征 B.自然环境决定文明特征C.人类文明产生具有相似性 D.农耕文明拥有扩张潜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据材料“尼罗河在埃及……印度河和恒河打开了古印度文明之门……”等信息可知,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两河流域以及中华文明同属于大河文明,有一定相似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明的相似性,并未提及文明之间的交融,排除A项;自然环境是文明特征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决定因素,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相似性,不能得出农耕文明的扩张潜能,排除D项。故选C项。2.如图所示为印加人的信使“飞毛腿”。他们在贯穿全国的两条大道上,借助沿途驿站接力传送,用最快速度把口信传递至目的地。印加人的这种驿传系统()A.扩大了贵族的行政权力 B.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C.稳定了帝国的统治区域 D.有利于完善国家道路系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中古时期(印加帝国)。据材料“他们在贯穿全国的两条大道上,借助沿途驿站接力传送,用最快速度把口信传递至目的地”,可知印加帝国通过修建道路,建立驿站,来提高传递政令的效率,是社会治理能力提高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无法得出贵族的行政权力状况,排除A项;印加人的这种驿传系统有利于稳定帝国的统治,并不是统治区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治理能力,并不是完善国家道路系统,排除D项。故选B项。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有人“打了居高位的人嘴巴”,那么执法者只能给与犯罪人“鞭笞六十”的处罚,而不能按照“居高位的人”的意愿或执法者自己的意愿去随心所欲地处罚。这表明该法典()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意图规范各阶层的义务C.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精神 D.重在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两河流域)。据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对待“打了居高位的人嘴巴”这一状况,法典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不能按照“居高位的人”的意愿或执法者自己的意愿去随心所欲地处罚,体现出一定的公正精神,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一定程度的公正,并不能看出其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也不是在规范各阶层的义务,排除AB项;仅从法典对一事件的规定,无法得出其对社会秩序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4.7世纪前,日本列岛主要使用实物商品作为交换媒介。大化革新时代,唐朝的铜钱大量流入日本,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7世纪下半叶,日本出现了以唐朝开元通宝为模板而仿铸的本土金属铸币-富本铜钱,由此逐步建立了独立的币制体系。据此可知()A.币制改革是大化改新重点 B.幕府在经济领域加强集权C.唐文化促进日本社会发展 D.唐钱加速锁国政策的破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世纪(亚洲)。根据材料“大化革新时代,唐朝的铜钱大量流入日本,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7世纪下半叶,日本出现了以唐朝开元通宝为模板而仿铸的本土金属铸币——富本铜钱,由此逐步建立了独立的币制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学习借鉴唐朝的制度、文化以及货币政策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币制改革是否为大化改新重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幕府加强集权的信息,排除B项;唐朝时期推行的是开放的政策,中外交流繁荣,排除D项。故选C项。5.自12世纪起,西欧一些城“向国王寻求有力的支援”,甚至两者间结成同盟。如1155年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就与罗斯城建立了联盟,1170年,英国国王亨利二世与林肯城建立了联盟。这一现象()A.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兴起 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加快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冲击了教会的精神束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起(西欧)。根据材料“英国国王亨利二世与林肯城建立了联盟”可知,市民和君主相互支持,促进了中世纪王权的扩大、城市自治的兴起以及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促进西欧社会转型,C项正确;材料强调市民阶层的壮大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此时城市已经兴起,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民主政治发展,排除B项;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教会的精神束缚,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14世纪,英国学者约翰·威克里夫将拉丁语《圣经》翻译成英文。对此,一位英格兰修道院院长谴责道:“他把《圣经》变成了普通的物品。相比以前只对博学的神职人员开放,现在它对平信徒和妇女开放教士的神职变成了平信徒的游戏。”这表明,威克里夫的行为()A.促进理性主义精神传播 B.旨推动文化教育普及C.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D.冲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将拉丁语《圣经》翻译成英文……相比以前只对博学的神职人员开放,现在它对平信徒和妇女开放教士的神职变成了平信徒的游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人将《圣经》翻译成英文,普通人也有可能读《圣经》,而不用经过教会的神职人员,这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冲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D项正确;材料与宗教有关,与理性精神无关,排除A项;其行为对文化普及作用不大,目的是为了减少教会的控制,排除B项;其行为仍是在传播宗教,不会打破宗教神学的束缚,排除C项。故选D项。7.17世纪下半叶,荷兰人对茶叶充满了迷恋和向往,许多贵妇终日迷恋于茶社交生活。1701年,在阿姆斯特丹上演的喜剧《茶迷贵妇人》,就是对当时饮茶风尚的生动描写。这一状况()A.促使荷兰垄断茶叶贸易 B.有利于茶叶贸易的扩大C.刺激了荷兰的扩张野心 D.导致外来文化占据主导〖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到18世纪(荷兰)。根据材料“荷兰人对茶叶充满了迷恋和向往,许多贵妇终日迷恋于茶社交生活”可知,当时荷兰饮茶之风流行,有利于茶叶贸易的扩大,B项正确;荷兰没有垄断茶叶贸易,排除A项;茶叶的流行不会刺激荷兰的扩张野心,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茶叶流行,不能说明外来文化占据主导,排除D项。故选B项。8.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实现国家消亡的第一步就是消除这个国家机器的不好的一面。巴黎公社的经验就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仆,将旧警察的政治职能转化为守护公社安全的、可以被随时罢免的公职人员。这说明()A.无产阶级政权应摆脱阶级斗争的束缚 B.马克思主义是巴黎公社的指导思想C.打碎旧国家机器是工人革命终极目标 D.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巴黎公社的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实现国家消亡的第一步就是消除这个国家机器的不好的一面提供了参考,D项正确;材料没有信息涉及无产阶级政权应摆脱阶级斗争的束缚,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指导巴黎公社,排除B项;工人革命终极目标是建立工人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9.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该观点()A.否定了法治的重要性 B.旨在抨击专制倡导理性C.认为中国制度较为先进 D.主张构建礼法结合社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启蒙运动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专制盛行,因此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的政治、思想为反封建服务,因此该观点旨在抨击专制倡导理性,B项正确;该观点旨在抨击专制倡导理性,并未体现否定法治的重要性,排除A项;该观点旨在抨击专制倡导理性,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启蒙思想家抨击专制倡导理性,并不是主张构建礼法结合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10.19世纪中叶起,一些拉美国家向大地产和外国公司开放国家公有土地。到20世纪初,墨西哥全国土地约有四分之一为外国资本占有,其中一半属于美国人。英国人在阿根廷的最人私人农场占地30万公顷。这说明拉美()A.考迪罗统治的全面瓦解 B.人民缺乏民族独立意识C.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D.国家经济体系正在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拉丁美洲)。据材料“大地产和外国公司开放国家公有土地”“到20世纪初,墨西哥全国土地约有四分之一为外国资本占有,其中一半属于美国人。英国人在阿根廷的最人私人农场占地30万公顷”及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拉美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但在经济上保留了大地产所有制,且英美等国家控制者拉美国家的土地,反映了拉美国家仍旧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拉美国家考的罗统治仍旧存在,并没有瓦解,排除A项;此时期拉美国家已经取得民族独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拉美国家经济受到英美等国的控制,国家经济体系没有不断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11.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居民的消费品供应经常处于紧张状态,1977年食品、食品原料及工业消费品等占全部进口总额的比例达到36.3%。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后果 B.美苏争霸态势的加剧C.斯大林模式未被突破 D.经济上高消耗低产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77年的苏联。根据材料“1977年食品、食品原料及工业消费品等占全部进口总额的比例达到36.3%”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食品原料及工业消费品的对外依赖性较强,反映了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对农业和轻工业的忽视,说明此时的苏联仍未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C项正确;斯大林时期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美苏争霸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美苏争霸态势的加剧”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信息无法得出苏联高消耗与低产出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2.1933年,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在国际裁军会议上提出一个以“全面解决裁军问题"为目标的裁军公约草案,被称为“麦克唐纳计划”。该计划提到,在削减法国等国的陆军的同时,允许德国在五年内达到和法国、意大利等国同等水平的军备。这一计划()A.表达了对德国扩张的愤怒 B.有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C.纵容了法西斯主义的扩张 D.带有明显强权政治色彩〖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正向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的欧洲。据材料“在削减法国等国的陆军的同时,允许德国在五年内达到和法国、意大利等国同等水平的军备”可得出“麦克唐纳计划”对法西斯德国军备扩张的纵容,即纵容了法西斯主义的扩张,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其对扩张的“愤怒”,排除A项;这一计划不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排除B项;强权政治指的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依仗其军事、政治、经济优势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强力推行其政治主张,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负别的国家,而材料中的国家都是帝国主义国家,故这一计划与强权政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二战后,美国在推行某政策时强调:“该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这说明二战后美国()A.企图以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B.意图稳定世界的秩序C致力于促进西欧经济全面复兴 D.与苏联全面冷战对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根据材料“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恢复欧洲经济以及企图以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A项正确;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目的是控制受援国家,而非稳定世界秩序,排除B项;促进西欧经济全面复兴是其目的之一,但更深层次的是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欧洲,排除C项;全面冷战对峙是华约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14.如图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徽标。其中上方为该组织的英文缩写,下方横线寓意世界贸易在公平的基准上进行。中部核心部分的“U”字形图标是联合体(Union)的缩写,且呈现自下而上逐渐解除的形状,这一设计体现了()A.大国平等协商国际秩序的诉求 B.对世界分裂局面的担忧C.各国关税壁垒逐渐瓦解的寓意 D.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史(世界)。据材料“其中上方为该组织的英文缩写,下方横线寓意世界贸易在公平的基准上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国际贸易的协定,并不是大国平等协商国际秩序的诉求,排除A项;材料设计体现的是对国家贸易发展的美好愿望,并未提及对世界分裂局面的担忧,也无法判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况,排除BD项。故选C项。15.1973年—1983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为2.4%,仅为1965—1973年的一半,同时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物价大幅度上升。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干预”的强化 B.第三产业的兴起C.“福利国家”的建立 D.自由主义的盛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73年—1983年(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20世纪70年代,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导致出现了严重“滞胀”现象,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干预过多的后果,与第三产业联系不大,排除B项;“福利国家”的建立不是导致经济增长的行业增长率和失业率上升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自由主义的盛行于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之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6.由2013年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中国已经先后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领域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多次被写入联大决议,以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中。这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已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 B.可以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C.成为现代中国外交政策出发点 D.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捍卫自由贸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13年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多国参与——由美好愿景转化为实践成果;“多次被写入联大决议,以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得到世界的认可。由此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仍然是国家利益,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应对风险挑战与捍卫自由贸易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其中第17小题18分,第18小题12分,第19小题12分,第20小题10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0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碰碰运气的年轻小伙和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1910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新增人口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挑战。——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问题。(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答案〗(1)因素: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授权;宗教的影响。(2)原因:德国的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新兴工业城市的拉动。问题:住房紧张问题加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卫生条件恶劣;城市基础设施压力过大。(3)城市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注重城市的均衡发展;要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要关注民生。〖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西欧中世纪兴起的因素根据“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得出经济的发展;根据“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得出统治者的授权和宗教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德国的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新兴工业城市的拉动等。带来的问题根据“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挑战”得出主要是使住房紧张问题加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卫生条件恶劣;城市基础设施压力过大。【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的世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如城市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注重城市的均衡发展;要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要关注民生。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吨,白银246吨。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材料二17世纪以来,亚洲逐步陷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的深渊。在南亚,17世纪初,印度开始受到英国殖民势力的侵略。英国东印度公司是掠夺印度的主要工具。……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向中国走私鸦片、低价收购印度产品在欧洲高价卖出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1757—1815年,从印度流入英国的财富大约为10亿英镑。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东印度公司把印度变成了英国机织棉纺织品倾销市场。与此同时,英国也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印度原有的手工纺织业遭到灭顶之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殖民掠夺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印度殖民侵略方式的变化以及对印度的影响。〖答案〗(1)从美洲角度:殖民者对美洲的掠夺,加剧了美洲的贫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从欧洲角度: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2)变化:从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商品输出为主。影响: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反抗斗争;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从美洲角度:根据材料“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吨,白银246吨”可分析出殖民者对美洲的掠夺,加剧了美洲的贫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从欧洲角度:根据材料“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吨,白银246吨”以及价格革命可分析出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原始积累;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和印度。变化:根据材料“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向中国走私鸦片、低价收购印度产品”、“东印度公司把印度变成了英国机织棉纺织品倾销市场”可分析出从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商品输出为主。影响:根据材料“印度原有的手工纺织业遭到灭顶之灾”“东印度公司把印度变成了英国机织棉纺织品倾销市场”可分析出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根据材料“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向中国走私鸦片、低价收购印度产品在欧洲高价卖出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可分析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结合所学,还可从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反抗斗争;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进行总结。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史料内容:受访者: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4岁时父母被送去古拉格劳改营。访谈内容:斯大林统治下的生活在精神上更为富足——我们过得更为安宁、愉快。我们相信,如果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认为,正在建造的社会足以保证每个人的温饱,只有和平,没有战争。受访者: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访谈内容:1931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至1933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和1930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根据材料,概括两位受访者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形成原因。〖答案〗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感受到了精神的富足(或答生活是充满希望的。)原因: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维护了苏联的国家安全,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感受到了疾病,饥饿与死亡,生活困苦。原因: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影响人们生活;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计划经济体制执行僵化,脱离实际,造成了粮食危机。〖解析〗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根据材料“斯大林统治下的生活在精神上更为富足——我们过得更为安宁、愉快。我们相信,如果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可知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感受到了精神的富足;根据材料“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可知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感受到了疾病,饥饿与死亡,生活困苦。本题第二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精神富足的原因:从工业化角度分析原因是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从国际地位角度分析原因是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从生活环境角度分析原因是维护了苏联的国家安全,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生活困苦的原因:从农轻重比例角度分析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影响人们生活;冲农业集体化的弊端角度分析原因是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从实际情况角度分析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执行僵化,脱离实际,造成了粮食危机。20.《全球化的历史考察》一书认为,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全球化的探险时代(1500—1750年),全球化的殖民时代(1750—1870年),全球化的帝国时代(1870—1945年)以及全球化的网络时代(1945年以来)。请你任选其中两个时代,结合所学进行论述。要求: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内容和程度也有所不同。在1500—1750年的探险时代,欧洲人发现了大片未知大陆和岛屿,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在1750—1870年的殖民时代,西欧国家纷纷进行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在1870—1945年的帝国时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将其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各个角落,国际分工日益明显,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起来。1945年以来全球化的网络时代,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化在内容和形式、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空前的进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以来(世界)。根据材料“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全球化的探险时代(1500—1750年),全球化的殖民时代(1750—1870年),全球化的帝国时代(1870—1945年)以及全球化的网络时代(1945年以来)”并结合近代以来全球化历程可知,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内容和程度也有所不同。然后结合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和阶段加以阐述,结合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可知,在1500—1750年的探险时代,欧洲人发现了大片未知大陆和岛屿,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结合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在1750—1870年的殖民时代,西欧国家纷纷进行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在1870—1945年的帝国时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将其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各个角落,国际分工日益明显,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起来。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可知1945年以来全球化的网络时代,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化在内容和形式、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空前的进展。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4.7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尼罗河在埃及被称为“水的原始颂歌”;印度河和恒河打开了古印度文明之门,被称为“永恒的磐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被誉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奔腾不息的黄河,成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这些可以用来说明()A.世界文明呈现出交融特征 B.自然环境决定文明特征C.人类文明产生具有相似性 D.农耕文明拥有扩张潜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据材料“尼罗河在埃及……印度河和恒河打开了古印度文明之门……”等信息可知,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两河流域以及中华文明同属于大河文明,有一定相似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明的相似性,并未提及文明之间的交融,排除A项;自然环境是文明特征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决定因素,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相似性,不能得出农耕文明的扩张潜能,排除D项。故选C项。2.如图所示为印加人的信使“飞毛腿”。他们在贯穿全国的两条大道上,借助沿途驿站接力传送,用最快速度把口信传递至目的地。印加人的这种驿传系统()A.扩大了贵族的行政权力 B.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C.稳定了帝国的统治区域 D.有利于完善国家道路系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中古时期(印加帝国)。据材料“他们在贯穿全国的两条大道上,借助沿途驿站接力传送,用最快速度把口信传递至目的地”,可知印加帝国通过修建道路,建立驿站,来提高传递政令的效率,是社会治理能力提高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无法得出贵族的行政权力状况,排除A项;印加人的这种驿传系统有利于稳定帝国的统治,并不是统治区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治理能力,并不是完善国家道路系统,排除D项。故选B项。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有人“打了居高位的人嘴巴”,那么执法者只能给与犯罪人“鞭笞六十”的处罚,而不能按照“居高位的人”的意愿或执法者自己的意愿去随心所欲地处罚。这表明该法典()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意图规范各阶层的义务C.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精神 D.重在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两河流域)。据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对待“打了居高位的人嘴巴”这一状况,法典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不能按照“居高位的人”的意愿或执法者自己的意愿去随心所欲地处罚,体现出一定的公正精神,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一定程度的公正,并不能看出其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也不是在规范各阶层的义务,排除AB项;仅从法典对一事件的规定,无法得出其对社会秩序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4.7世纪前,日本列岛主要使用实物商品作为交换媒介。大化革新时代,唐朝的铜钱大量流入日本,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7世纪下半叶,日本出现了以唐朝开元通宝为模板而仿铸的本土金属铸币-富本铜钱,由此逐步建立了独立的币制体系。据此可知()A.币制改革是大化改新重点 B.幕府在经济领域加强集权C.唐文化促进日本社会发展 D.唐钱加速锁国政策的破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世纪(亚洲)。根据材料“大化革新时代,唐朝的铜钱大量流入日本,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7世纪下半叶,日本出现了以唐朝开元通宝为模板而仿铸的本土金属铸币——富本铜钱,由此逐步建立了独立的币制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学习借鉴唐朝的制度、文化以及货币政策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币制改革是否为大化改新重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幕府加强集权的信息,排除B项;唐朝时期推行的是开放的政策,中外交流繁荣,排除D项。故选C项。5.自12世纪起,西欧一些城“向国王寻求有力的支援”,甚至两者间结成同盟。如1155年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就与罗斯城建立了联盟,1170年,英国国王亨利二世与林肯城建立了联盟。这一现象()A.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兴起 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加快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冲击了教会的精神束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起(西欧)。根据材料“英国国王亨利二世与林肯城建立了联盟”可知,市民和君主相互支持,促进了中世纪王权的扩大、城市自治的兴起以及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促进西欧社会转型,C项正确;材料强调市民阶层的壮大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此时城市已经兴起,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民主政治发展,排除B项;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教会的精神束缚,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14世纪,英国学者约翰·威克里夫将拉丁语《圣经》翻译成英文。对此,一位英格兰修道院院长谴责道:“他把《圣经》变成了普通的物品。相比以前只对博学的神职人员开放,现在它对平信徒和妇女开放教士的神职变成了平信徒的游戏。”这表明,威克里夫的行为()A.促进理性主义精神传播 B.旨推动文化教育普及C.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D.冲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将拉丁语《圣经》翻译成英文……相比以前只对博学的神职人员开放,现在它对平信徒和妇女开放教士的神职变成了平信徒的游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人将《圣经》翻译成英文,普通人也有可能读《圣经》,而不用经过教会的神职人员,这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冲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D项正确;材料与宗教有关,与理性精神无关,排除A项;其行为对文化普及作用不大,目的是为了减少教会的控制,排除B项;其行为仍是在传播宗教,不会打破宗教神学的束缚,排除C项。故选D项。7.17世纪下半叶,荷兰人对茶叶充满了迷恋和向往,许多贵妇终日迷恋于茶社交生活。1701年,在阿姆斯特丹上演的喜剧《茶迷贵妇人》,就是对当时饮茶风尚的生动描写。这一状况()A.促使荷兰垄断茶叶贸易 B.有利于茶叶贸易的扩大C.刺激了荷兰的扩张野心 D.导致外来文化占据主导〖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到18世纪(荷兰)。根据材料“荷兰人对茶叶充满了迷恋和向往,许多贵妇终日迷恋于茶社交生活”可知,当时荷兰饮茶之风流行,有利于茶叶贸易的扩大,B项正确;荷兰没有垄断茶叶贸易,排除A项;茶叶的流行不会刺激荷兰的扩张野心,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茶叶流行,不能说明外来文化占据主导,排除D项。故选B项。8.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实现国家消亡的第一步就是消除这个国家机器的不好的一面。巴黎公社的经验就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仆,将旧警察的政治职能转化为守护公社安全的、可以被随时罢免的公职人员。这说明()A.无产阶级政权应摆脱阶级斗争的束缚 B.马克思主义是巴黎公社的指导思想C.打碎旧国家机器是工人革命终极目标 D.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巴黎公社的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实现国家消亡的第一步就是消除这个国家机器的不好的一面提供了参考,D项正确;材料没有信息涉及无产阶级政权应摆脱阶级斗争的束缚,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指导巴黎公社,排除B项;工人革命终极目标是建立工人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9.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该观点()A.否定了法治的重要性 B.旨在抨击专制倡导理性C.认为中国制度较为先进 D.主张构建礼法结合社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启蒙运动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专制盛行,因此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的政治、思想为反封建服务,因此该观点旨在抨击专制倡导理性,B项正确;该观点旨在抨击专制倡导理性,并未体现否定法治的重要性,排除A项;该观点旨在抨击专制倡导理性,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启蒙思想家抨击专制倡导理性,并不是主张构建礼法结合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10.19世纪中叶起,一些拉美国家向大地产和外国公司开放国家公有土地。到20世纪初,墨西哥全国土地约有四分之一为外国资本占有,其中一半属于美国人。英国人在阿根廷的最人私人农场占地30万公顷。这说明拉美()A.考迪罗统治的全面瓦解 B.人民缺乏民族独立意识C.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D.国家经济体系正在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拉丁美洲)。据材料“大地产和外国公司开放国家公有土地”“到20世纪初,墨西哥全国土地约有四分之一为外国资本占有,其中一半属于美国人。英国人在阿根廷的最人私人农场占地30万公顷”及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拉美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但在经济上保留了大地产所有制,且英美等国家控制者拉美国家的土地,反映了拉美国家仍旧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拉美国家考的罗统治仍旧存在,并没有瓦解,排除A项;此时期拉美国家已经取得民族独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拉美国家经济受到英美等国的控制,国家经济体系没有不断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11.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居民的消费品供应经常处于紧张状态,1977年食品、食品原料及工业消费品等占全部进口总额的比例达到36.3%。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后果 B.美苏争霸态势的加剧C.斯大林模式未被突破 D.经济上高消耗低产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77年的苏联。根据材料“1977年食品、食品原料及工业消费品等占全部进口总额的比例达到36.3%”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食品原料及工业消费品的对外依赖性较强,反映了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对农业和轻工业的忽视,说明此时的苏联仍未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C项正确;斯大林时期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美苏争霸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美苏争霸态势的加剧”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信息无法得出苏联高消耗与低产出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2.1933年,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在国际裁军会议上提出一个以“全面解决裁军问题"为目标的裁军公约草案,被称为“麦克唐纳计划”。该计划提到,在削减法国等国的陆军的同时,允许德国在五年内达到和法国、意大利等国同等水平的军备。这一计划()A.表达了对德国扩张的愤怒 B.有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C.纵容了法西斯主义的扩张 D.带有明显强权政治色彩〖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正向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的欧洲。据材料“在削减法国等国的陆军的同时,允许德国在五年内达到和法国、意大利等国同等水平的军备”可得出“麦克唐纳计划”对法西斯德国军备扩张的纵容,即纵容了法西斯主义的扩张,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其对扩张的“愤怒”,排除A项;这一计划不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排除B项;强权政治指的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依仗其军事、政治、经济优势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强力推行其政治主张,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负别的国家,而材料中的国家都是帝国主义国家,故这一计划与强权政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二战后,美国在推行某政策时强调:“该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这说明二战后美国()A.企图以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B.意图稳定世界的秩序C致力于促进西欧经济全面复兴 D.与苏联全面冷战对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根据材料“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恢复欧洲经济以及企图以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A项正确;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目的是控制受援国家,而非稳定世界秩序,排除B项;促进西欧经济全面复兴是其目的之一,但更深层次的是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欧洲,排除C项;全面冷战对峙是华约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14.如图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徽标。其中上方为该组织的英文缩写,下方横线寓意世界贸易在公平的基准上进行。中部核心部分的“U”字形图标是联合体(Union)的缩写,且呈现自下而上逐渐解除的形状,这一设计体现了()A.大国平等协商国际秩序的诉求 B.对世界分裂局面的担忧C.各国关税壁垒逐渐瓦解的寓意 D.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史(世界)。据材料“其中上方为该组织的英文缩写,下方横线寓意世界贸易在公平的基准上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国际贸易的协定,并不是大国平等协商国际秩序的诉求,排除A项;材料设计体现的是对国家贸易发展的美好愿望,并未提及对世界分裂局面的担忧,也无法判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况,排除BD项。故选C项。15.1973年—1983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为2.4%,仅为1965—1973年的一半,同时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物价大幅度上升。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干预”的强化 B.第三产业的兴起C.“福利国家”的建立 D.自由主义的盛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73年—1983年(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20世纪70年代,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导致出现了严重“滞胀”现象,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干预过多的后果,与第三产业联系不大,排除B项;“福利国家”的建立不是导致经济增长的行业增长率和失业率上升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自由主义的盛行于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之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6.由2013年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中国已经先后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领域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多次被写入联大决议,以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中。这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已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 B.可以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C.成为现代中国外交政策出发点 D.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捍卫自由贸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13年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多国参与——由美好愿景转化为实践成果;“多次被写入联大决议,以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得到世界的认可。由此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仍然是国家利益,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应对风险挑战与捍卫自由贸易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其中第17小题18分,第18小题12分,第19小题12分,第20小题10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0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碰碰运气的年轻小伙和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1910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新增人口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挑战。——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问题。(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答案〗(1)因素: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授权;宗教的影响。(2)原因:德国的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新兴工业城市的拉动。问题:住房紧张问题加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卫生条件恶劣;城市基础设施压力过大。(3)城市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注重城市的均衡发展;要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要关注民生。〖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西欧中世纪兴起的因素根据“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得出经济的发展;根据“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得出统治者的授权和宗教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德国的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新兴工业城市的拉动等。带来的问题根据“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挑战”得出主要是使住房紧张问题加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卫生条件恶劣;城市基础设施压力过大。【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的世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如城市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注重城市的均衡发展;要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要关注民生。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吨,白银246吨。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材料二17世纪以来,亚洲逐步陷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的深渊。在南亚,17世纪初,印度开始受到英国殖民势力的侵略。英国东印度公司是掠夺印度的主要工具。……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向中国走私鸦片、低价收购印度产品在欧洲高价卖出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1757—1815年,从印度流入英国的财富大约为10亿英镑。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东印度公司把印度变成了英国机织棉纺织品倾销市场。与此同时,英国也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印度原有的手工纺织业遭到灭顶之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殖民掠夺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印度殖民侵略方式的变化以及对印度的影响。〖答案〗(1)从美洲角度:殖民者对美洲的掠夺,加剧了美洲的贫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从欧洲角度: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2)变化:从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商品输出为主。影响: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反抗斗争;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从美洲角度:根据材料“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吨,白银246吨”可分析出殖民者对美洲的掠夺,加剧了美洲的贫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从欧洲角度:根据材料“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吨,白银246吨”以及价格革命可分析出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原始积累;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和印度。变化:根据材料“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向中国走私鸦片、低价收购印度产品”、“东印度公司把印度变成了英国机织棉纺织品倾销市场”可分析出从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商品输出为主。影响:根据材料“印度原有的手工纺织业遭到灭顶之灾”“东印度公司把印度变成了英国机织棉纺织品倾销市场”可分析出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