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2分,共64分。)1.(2分)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的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的关系的是()选项ABCDX化合反应纯净物物理性质化学反应Y氧化反应混合物化学性质化合反应A.A B.B C.C D.D2.(2分)空气中各成分含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纵坐标表示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B.X表示的物质为氧气 C.Z属于纯净物 D.Y可用于登山、潜水3.(2分)下列有关空气污染及其防治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B.为降低空气中PM2.5含量,应提倡植树造林,尽量减少秸秆的燃烧 C.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乘坐公共交通为主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4.(2分)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30mL刻度线处 B.通过该实验不能了解氮气的任何性质 C.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D.实验中取消橡胶管的止水夹不会影响测量结果5.(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胶头滴管取液体 B.氧气的验满 C.加热固体 D.向试管中加入固体粉末6.(2分)如图是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网络(反应条件部分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④⑤⑥均属于氧化反应 B.反应①③中MnO2的作用均为催化作用 C.反应①②③均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④⑤⑥都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7.(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8.(2分)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D.CO2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9.(2分)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浓氨水挥发一氨分子不断运动 B.光合作用一分子分成原子,有新的原子生成 C.食物腐败一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水变成水蒸气一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10.(2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汞元素:HG B.氩气:Ar C.2个镁离子:2Mg+2 D.60个碳原子:C6011.(2分)如图关于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 B.该分离过程是化学变化 C.说明液氧比液氮沸点低 D.该液体物质是纯净的氧气12.(2分)结合图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能体现绿色化追求的途径是()A.甲 B.乙 C.丙 D.丁13.(2分)下列对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 D.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化学反应的速率14.(2分)小红同学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A.反应速率不变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的氧气质量不变 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15.(2分)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如图中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c点表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16.(2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如氨气、苯由分子构成;汞、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7.(2分)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18.(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无单位19.(2分)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e、d是代表构成该原子的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为碳原子 B.粒子b的能量比粒子a的低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c上 D.原子中c与d的数目一定相同20.(2分)如图为小明同学制作的某元素一种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外圈上的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模型表示一种阳离子 B.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克 C.该原子是一种氦原子 D.该原子的原子核由4个质子构成21.(2分)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核电荷数为112),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的差是112 B.其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277 C.其原子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277倍 D.其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之比277:1222.(2分)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离子的是()A.2H B.2H+ C.H2 D.2H﹣23.(2分)某元素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具有Ne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粒子为阴离子 B.该粒子原子序数为10 C.该粒子可能表示为O2﹣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横行24.(2分)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A.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D.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25.(2分)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离子后,发生改变的是()A.元素种类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相对原子质量26.(2分)小丽同学的作业中有以下表述,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B.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C.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27.(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B.水结冰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C.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D.NaCl可以表示氯化钠分子28.(2分)回忆镁原子和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硫离子可以通过失去电子变成硫原子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29.(2分)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30.(2分)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判断,其代表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A. B. C. D.31.(2分)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A.①所示的粒子为阴离子 B.②所示的粒子为钠原子 C.①③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D.④中x一定等于732.(2分)下列图像符合其描述情况的是()​A.①中表示:KMnO4制取氧气时,MnO2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 B.②中表示: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向a试管中放入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③中表示:KMnO4制取氧气时,试管中剩余的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的变化情况 D.④中表示: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共23分。)33.(4分)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填空:(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2)构成金属汞的粒子是;(3)原子序数为11号的元素是;(4)2个氧离子。34.(4分)38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锶,元素符号为Sr;图1图2为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1)图2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2)图3中,D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3)图3中与锶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4)图3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35.(2分)计算:(1)一个水分子有个质子;(2)某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有24个电子,且其相对原子质量为56。36.(5分)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如图所示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当a=时,该粒子是原子,该原子的符号是。(2)当a=9时,该粒子是(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该粒子的符号为。(3)若该粒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37.(2分)如图所示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按要求填空:(1)当该粒子表示原子时,原子符号为。(2)当该粒子表示离子时,离子符号为。38.(3分)化学课外活动中,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该实验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注:浓盐酸与浓氨水都有挥发性,氯化铵为白色固体)(1)图1所示实验说明了;(2)从图2可知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3)由图2示意图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39.(3分)如图是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验证产物是二氧化碳的方法。(2)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3)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持续反应,红热的木炭应由上到下(填“缓慢”或“快速”)伸入氧气瓶里。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3分。)40.(13分)如图1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A作发生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2)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3)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也可选用此装置,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为。(5)采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其试管中应放的药品是;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6)实验室经常用C装置来代替B装置做实验,C装置的优点是。(7)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验满的方法是。(8)F图实验操作的名称是。(9)在加入药品之前应。(10)某同学用A和F制取氧气,收集完所需氧气后,接下来的操作是。(11)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2装置中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2分,共64分。)1.【分析】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故正确;B.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它们是并列关系;C.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故错误;D.化学反应和化合反应是包含关系,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反应的类型、物质的分类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性质与用途,以及物质的分类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A错误;B、X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B错误;C、稀有气体是由氖气,属于混合物;D、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氧气可供给呼吸、潜水。故选:D。【点评】本题涉及空气的成分、性质以及用途,难度较小,属于基本化学知识的简单应用。3.【分析】A、根据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来分析;B、根据降低空气中PM2.5含量的措施来分析;C、根据改善空气质量的做法来分析;D、根据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来分析。【解答】解:A、空气质量指数的数值越高,说法正确;B、为降低空气中PM2.5含量,尽量减少秸秆的燃烧,不符合题意;C、绿色出行包括低碳,可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尾气排放的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不是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这类型题目的关键在于弄清楚污染物主要成分的性质及生活中的应用.另外要切记:二氧化碳对环境有危害,但不是空气污染物。4.【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最终量筒中液面降至50mL﹣30mL=20mL刻度线处。B、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则说明氮气不能燃烧,且水只上升约五分之一,故选项说法错误。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D、若没有止水夹,白磷燃烧放热,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大。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根据固体粉末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时,应捏紧胶头,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B、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证明氧气收集满;C、用试管加热固体药品时,防止生成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D、向试管中装入粉末状药品时,将装有药品的纸槽慢慢伸入试管,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规范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常见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6.【分析】A、根据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C、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D、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解答】解:A、反应④⑤⑥均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①③中MnO2的作用均为催化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和氧气,均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均属于分解反应。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增加了新的气体;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而不是白雾。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8.【分析】A、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来分析判断;B、根据空气不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来分析判断;C、根据空气具有均一性来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来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做可燃物;B、空气是由氮气、稀有气体等多种气体组成的,则空气不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空气是由氮气、稀有气体等多种气体组成的,则空气里氮气,故C正确;D、二氧化碳无毒,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知识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9.【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不断运动;B、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B解释错误;C、食物腐败是化学变化,故C解释正确;D、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故D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汞元素符号为Hg;B、氩气的化学式为Ar;C、一个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2+,故C错误;D、60个碳原子表示为60C;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1.【分析】根据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该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是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C、分离液态空气能分离出液氧和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方法可以得到的氧气中还含有稀有气体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分析】根据反应的条件以及生成物无污染进行分析。【解答】解: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需要消耗能源,一般难以达到,无需加热,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故选:A。【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类型,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发生装置的相互联系;并且,一定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13.【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解答】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二氧化锰,故选项说法正确。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D、催化剂可以加快了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分析】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质量增加;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反应中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分析】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逸出使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据此结合图象、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a点对应的时间为0,则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B、b点时高锰酸钾已分解了一段时间、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C、c点时高锰酸钾相对于b点,但还没有完全分解、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D、d点之后,说明高锰酸钾此时恰好完全分解,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正确分析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16.【分析】A、根据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原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分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苯分别由氨分子,汞、金刚石分别属于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也可能是由原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分成更小的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分子的概念、物质的构成粒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分析】只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果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含有两种原子,由两种原子构成,故A错;B、由图示可知由三种分子构成,故B正确;C、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属于单质;D、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18.【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据以上分析进行解答。【解答】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B.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D.依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其单位为一。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19.【分析】根据题意,由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e、d是代表构成该原子的不同粒子,结合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为碳原子。B、离核越近,粒子b的能量比粒子a的高。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不是主要集中在c上。D、原子中c是中子,原子中c与d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了解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分析】根据原子由原子核、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据此分析解答此题。【解答】解:此粒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2。A、该模型表示一种原子,故选项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一,单位不是克;C、该原子是一种氦原子,故选项正确;D、该原子的原子核由,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原子得失电子可以变成离子,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1.【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第112号新元素(核电荷数为112),则其核内质子数为11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的差是165﹣112=53。B、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112+165+112=389。C、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的277倍。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2.【分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错误;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带1个电荷时;表示多个该离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故正确;C.H4可表示氢分子或氢气,微观上一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错误;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带1个电荷时;表示多个该离子;两个氢离子表示为8H+,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3.【分析】根据题意,某元素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据此推断出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结合各选项的说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氖的核电荷数是10,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知道,又由于该元素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其核电荷数也为12。A、该元素的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带正电荷,故A说法不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故B说法不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电子数是10,可表示为Mg5+,故C说法不正确;D、在原子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该元素核电荷数为12,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24.【分析】从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同种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可能是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去分析.【解答】解: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不是同种元素;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不是同种元素;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属于不同种元素;由于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错误;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属于不同种元素;由于核外电子数不同,而可能是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之间的关系的掌握情况.25.【分析】根据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离子后,核外电子数一定发生改变进行解答.【解答】解: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离子后,而质子数不变,故A错误;B、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离子后,故B正确;C、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离子后,故C错误;D、电子的质量很小,相对原子质量不变。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要掌握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原子核很稳定,核外电子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数目上的变化.26.【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了解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7.【分析】A、根据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粒子的种类分析;B、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C、根据氧化汞的性质分析;D、根据NaCl的构成分析。【解答】解:A、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故A说法不正确;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B说法不正确;C、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D、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分子的性质、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常见物质的构成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28.【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镁离子(Mg3+)核内有1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3,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9.【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错误。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错误。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错误。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正确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0.【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通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据此解答。【解答】解:A、这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虽然相同,而镁原子的最外层两个电子,容易失去,故A不符合题意;B、这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虽然相同,钠属于金属,故B不符合题意;C、这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相同,但电性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D、这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了稳定的结构,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31.【分析】A、根据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B、根据原子中微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C、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进行分析。【解答】解:A、①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说法不正确;B、11号元素为钠元素,则表示钠离子;C、①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说法正确;D、若④为原子,但若④为离子,故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微粒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和离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原子得失电子情况,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等为解答该题的关键。32.【分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解答】解: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随着反应进行,该选项不正确。B、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相等,该选项不正确。C、完全反应后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该选项不正确。D、红磷燃烧放热,气压增大,温度降低,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该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共23分。)33.【分析】(1)根据水是由分子构成,则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水分子进行分析。(2)根据汞是由汞原子构成进行分析。(3)根据元素符号的写法进行分析。(4)根据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解:(1)水是由分子构成,则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水分子2O。(2)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符号为Hg。(3)原子序数为11号的元素是钠元素,钠元素符号为Na。(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2﹣。故答案为:(1)H5O;(2)Hg;(3)Na;(4)2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34.【分析】(1)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对应的元素,再根据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其为原子还是离子,进行书写化学符号;(2)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对应的元素,再根据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其为原子还是离子,进行书写化学符号;(3)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4)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的结构为稳定结构进行分析。【解答】解:(1)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则图2对应的元素为锶元素,则图2所表示的粒子为带4个单位正电荷的锶离子2+。(2)17号元素对应的元素为氯,D粒子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则符号为Cl﹣。(3)结合前面分析可知,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C与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A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稳定。故答案为:(1)Sr2+;(2)Cl﹣;(3)C;(4)AD。【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微粒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和离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原子得失电子情况,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等为解答该题的关键。35.【分析】(1)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分析计算;(2)根据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和原子的构成分析。【解答】解:(1)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构成,氧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8,则1个水分子含有的质子数为:6×2+8=10;(2)某离子带4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有24个电子,则该元素一个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是24+2=2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元素一个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26+26+30=82。故答案为:(1)10;(2)8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6.【分析】在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并根据原子或离子的符号书写进行分析。【解答】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符号为Ne。(2)当a=9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1个,3号元素为氟元素,符号为Cl﹣。(3)若该粒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则a=2+8+5=13,则该粒子是带有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3+。故答案为:(1)10;Ne;(2)阴离子;Cl﹣;(3)Al3+。【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以及离子之间的关系及符号的书写,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7.【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x,再结合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分析元素种类,进行书写原子符号;(2)根据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同,且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进行分析x,再结合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分析元素种类,进行书写离子符号。【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得x=2,则原子符号为C。(2)由图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