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清凉守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清凉守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清凉守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清凉守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清凉守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清凉守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

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反应A(g)+4B(g)=±C(g)+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最快

的是()

A.vA=0.15mol/(L-min)B.vB=0.02mol/(L-s)

C.vC=0.2mol/(L-min)D.vD=0.01mol/(Ls)

参考答案:

D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在比较反应速率时应转化为同一物质,并统一单

位。本题可全部转化为A物质的反应速率。A、v(A>0.15mol/(Lmin);B、v(A)

=v(B)/4=0.02mol/(L-s)/4=0.005mol/(L-s)=0.3mol/(L-min);C、v(A)=v(C)=0.2mol/(L-min);

D、v(A)=v(D)=0.01mol/(L-s)=0.6mol/(Lmin),反应速率最快的是v(A)0.6mol/(L.min),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在比较反应速率时应转化为同一物质,并统一单位。

2.检验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A.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

B.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

C.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

D.碘水,变蓝色;新制Cu(OH”,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

参考答案:

A

【详解】检验淀粉用碘水,现象是显蓝色。浓硝酸能使蛋白质显黄色,葡萄糖含有醛基,

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3.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操作正确的是

A.乙醇(水)加新制的生石灰,过滤

B.乙烷(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洗气

C.溟苯(苯)加水,振荡静置后分液

D.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Na2c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

参考答案:

D

4.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其电极分别为Ag20和Zn,电解质溶液为

KOH溶液,总反应式为Ag2O+Zn+H2O===2Ag+Zn(OH)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Zn

B.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2OH??2e?===Zn(OH)2

C.工作时,负极区溶液c(OH”)减小

D.溶液中0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参考答案:

D

【分析】

根据总反应式Ag2O+Zn+H2O===2Ag+Zn(OH)2分析化合价变化可知,Zn在负极上失电

子,在正极上得电子,电解质溶液为溶液,所以负极反应为

Ag2OKOH

正极反应为??在负极区,被

Zn+2OH??2e?===Zn(OH)2,Ag2O+2e+H2O===2Ag+20H«OH?

消耗,溶液碱性减弱,溶液中的OH?作定向移动到负极来补充,正极区生成OH?,溶液碱

性增强,故D项错误。

【详解】A、根据电池反应式知,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氧化银作正极,故A

正确;

B、负极发生反应Zn+2OH-2e-=Zn(OH)2,故B正确;

C、负极发生反应Zn+2OH-2e=Zn(OH)2,溶液pH值减小,正极上发生反应:

Ag2O+H2O+2e=2Ag+2OH,溶液pH增大,故C正确;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OK向负极移动,K\H+向正极移动,故D错误。

故选D。

5.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物质性质与实际应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物质性质实际应用

A明矶溶于水能生成胶体明机用作净水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SiO2作光导纤维

C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漂粉精用于游泳池消毒

DNa2co3溶液呈碱性用热的纯碱溶液除去油污

参考答案:

B

【详解】A.明机电离产生铝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

够用于水的净化,A正确;

B.SiO?作光导纤维,是因为其良好的光学特性,与其熔点高、硬度大小无关,B错误;

C.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可以用于杀菌消毒,C正确;

D.Na2cCh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加热促进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碱性增强,油脂

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可溶性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所以可用热的纯碱溶液除去油污,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6.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主题的奥运火炬"祥云"正在祖国各地传递."祥云”火炬的燃

料是丙烷,它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者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参考答案:

B

考点:反应热和婚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变也存在能量的变化;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C.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答:解:A.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变是物理变化,但也存在能量的变化,故A错误;

B.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必定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则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

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故B正确;

C.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

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不一定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

错误;

D.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

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不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木题主要考查了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掌握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和热量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电、。2等非金属反应

参考答案:

C

8.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

箭,成功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火箭所需要的巨大能量由特制的燃料来提供,有关燃

料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燃烧过程均是放热的

B.需要点燃才能发生的燃烧过程是吸热的

C.所有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均会发生化学键的断裂

D.燃烧后产物的总能量一定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参考答案:

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C.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氧化剂失去的电子总数一定

相等

参考答案:

B

10.下列化学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激光笔检验某KI溶液中是否溶有淀粉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可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C.向碘水中加入苯或酒精,均可从碘水中萃取碘

D.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参考答案:

A

11.假设R元素无同位素,元素R原子的质量数为A,IT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NgR"离子

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A-x+m)molB.(A-x-m)molC.W/A(A-x-m)molD.W/A(A-x+m)mol

参考答案:

D

12.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3+2-

①微粒半径:K>Al>S>Cr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d

2-_

③离子的还原性:s>cr>Br>r④氧化性:C12>S

⑤酸性:H2sODFhPODH2c。3⑥非金属性:0>N>P>Si

⑦金属性:Be<Mg<Ca<K

A.只有①B.①③C.②④⑤⑥⑦D.①③⑤

参考答案:

B

13.在恒温恒压密闭容器M(如图I)和恒温恒容密闭容器N(如图H)

中,分别加入amolA和amolB,起始时两容器体积均为VL,发生如下反

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A(?)+B(?)―^xC(g)AH<0,平衡时M

中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2

B.若N中气体的密度如图m所示,则A、B只有一种是气态

C.A为气体,B为非气体,则平衡时M、N中C的物质的量相等

D.若A、B均为气体,平衡时M中A的转化率大于N中A的转化率

参考答案:

D

14.下列实验或过程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原则的是

A.用铜粉代替铜丝进行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

B.用双氧水代替高镒酸钾制取氧气

C.苯与浓硝酸在高温下反应制取硝基苯

D.用较多量的氯气进行性质实验

参考答案:

B

15.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之比为1:

1,2:1,3:1的元素共有()

A.4种B.5种C.6种D.7种

参考答案: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CaCb溶液和淀粉胶体,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从中提纯出

NaCI晶体.相应的实验过程如图:

•淀粉

奴合海液馀力⑴•而r

।—।过・温利①

溶液—z-s;---

K作②

I-端液

M(M3>

始■试射③

•溶液NaCI

M体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写化学式):

试剂①;试剂③.

(2)判断试剂①已过量的方法是:.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入试剂②的作用:

(4)操作①是利用半透膜进行分离提纯.操作①的实验结果:淀粉(填“能”或

“不能”)透过半透膜;S0F(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请用实验证明上述结

果,完成下表(可不填满,也可增加):限选试剂:Imol/LAgNCh溶液、Imol/LBaCh溶

液、Imol/LBa(NO.02溶液、碘水、稀盐酸、稀硝酸

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参考答案:

(1)BaCk;HC1;

(2)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钢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钢溶液已

过量;

(3)BaCL+Na2co3=2NaCl+BaCO3lCaCl2+Na2CO3=2NaCl+CaCO31;

(4)不能;能;

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少量碘水液体没有变成篮色,证明淀粉不能透过

半透膜

②另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和少量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证明SO42

Imol/LBaCL溶液-能够透过半透膜

【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专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操作①为渗析,除去Na2s0八CaCh,可分别加入

BaCMNa2co3,除去粗盐中含有的Ca?+、SO42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加入过量BaCb,去除

硫酸根离子;再加入过量Na2co3(去除钙离子),则试剂①为BaCb,操作②为过滤,

沉淀A为硫酸钢,试剂②为Na2co3,操作③为过滤,沉淀B为碳酸钙和碳酸钢,试剂

③为盐酸,加入盐酸可除去过量的Na2co3,最后蒸发结晶可得到NaCl晶体,以此解答

该题.

【解答】解: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操作①为渗析,除去Na2s0八CaCb,可分别加入

BaCL、Na2co3,除去粗盐中含有的Ca?+、SO42•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加入过量BaCL,去除

硫酸根离子;再加入过量Na2cCh(去除钙离子),则试剂①为BaCL,操作②为过滤,

沉淀A为硫酸钢,试剂②为Na2c03,操作③为过滤,沉淀B为碳酸钙和碳酸专贝,试剂

③为盐酸,加入盐酸可除去过量的Na2cCh,最后蒸发结晶可得到NaCI晶体,

(1)由以上分析可知试剂①为BaCL,试剂③为HC1,故答案为:BaCb;HC1;

(2)判断试剂①己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钢溶液,没有白色沉

淀产生,说明氯化钢溶液已过量,

故答案为: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钢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钢溶

液已过量;

(3)试剂②为Na2co3,加入试剂②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钙离子和过量的钢离子,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BaCb+Na2co3=2NaCl+BaCO31、CaCb+Na2co3=2NaCl+CaCC>31,

故答案为:BaCL+Na2co3=2NaCl+BaCO3j、CaCL+Na2co3=2NaCl+CaCChl;

(4)胶体粒子和浊液粒子半径比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质粒子可通过半透膜,

检验淀粉,可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少量碘水,液体没有变成蓝色,证明淀粉不能透过半

透膜,检验SCUt可另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和少量Imol/LBaCb溶液,产生

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证明SCV•能够透过半透膜.

故答案为:不能;能;

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少量碘水液体没有变成蓝色,证明淀粉不能透过

半透膜

②另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和少量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证明SOJ

1mol/LBaCb溶液能够透过半透膜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Ca2+、SO』的性质,把

握除杂原则,提纯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注意把握实验的先后顺序.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如图是由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几种可能的合成路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

(2)请写出乙酸中官能团的名称:o

(3)写出反应①利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④_______。

(4)上述几种路线中涉及的有机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等(写出两种即可)。

参考答案:

()

I

(1)(“(。।;(或CH3coOCH2cH3)(2)竣基

催化剂催化刑

(3)CH2=CH2+H2O△'CH3cH20H2cH3cH2OH+O2△'2cH3CHO+2H2O

(4)加成反应、取代(酯化)反应、氧化反应(任写两种)

分析:由合成流程可知,①为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生成乙醇,②为乙烯的氧化反应生成乙

醛,③为乙烯的氧化反应生成乙酸,④为乙醇的氧化反应生成乙醛,⑤为乙醇与乙酸的醋

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

I

详解:(1)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的结构简式为C"故答案为:

(2)乙酸中官能团的名称为较基,故答案为:叛基;(3)

催化剂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此。△CH3cH2OH,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2cH3cH2OH+O2△2cH3cH0+2H?0;(4)由上述分析可知,①为加成反应,②③④

为氧化反应,⑤为取代或酯化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取代(酯化)或氧化.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及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转化中的有机反应、官能团与性

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物性质的应用,题目难度

不大.

18.某学生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他将50mL0.5mol/L的盐酸与

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计

一泡沫塑料板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由图可知该装置有不妥之

处,应如何改正?。

(2)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的盐酸跟50mL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

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的数值会(填

“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o

(3)该同学做实验时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是。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

杯时动作迟缓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

E.将50mL0.55moi/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i/L的氨水

(4)将Vimll.Omol/L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温

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i+V2=50mL)

30

通过分析图像可知,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2℃,该

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mol/Lo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l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4.18J.glC,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起始温度tl/℃终止温度t2/℃

实验序号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

120.020.223.2

220.220.423.4

320.320.525.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A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环形玻璃搅拌棒用碎塑料泡沫垫高小烧杯,使小烧杯口和大烧杯口相平

(2)不相等相等中和热是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ImolHzO所放出的热量与

酸碱用量无关(3)ABE(4)低于1.5(5)-51.8kJ/mol

【分析】

(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大小烧杯口之间不相平

且没填满碎纸条;

(2)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3)根据中和热测定过程中误差判断;

(4)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原理进行计算;

(5)根据Q=cmZ\T进行计算。

【详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由图可知该装

置有不妥之处:大小烧杯口之间不相平且没填满碎纸条,应用碎塑料泡沫垫高小烧杯,使

小烧杯口和大烧杯口相平;

(2)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改用60mL0.50mol/L的盐酸与

50mL0.55moi/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

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I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

关,中和热数值相等;

(3)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在测碱的温度时,会发生酸和碱

的中和,温度计示数变化值减小,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选项A正确;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会导致一部分能量的散失,实验测

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选项B正确;

C、做本实验的室温和反应热的数据之间无关,选项C错误;

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会使得实际量取体积高于所要量的体积,放出的热量偏大,

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高,选项D错误;

E、将50mL0.55moi/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i/L的氨水,由于氨水是弱碱,碱

的电离是吸热的过程,所以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选项E正确;

答案选ABE;

(4)从图形起点可知:5mLHCI溶液和45mLNaOH溶液反应放热后的温度已经是22℃,

则溶液混合前的实验环境温度一定低于22℃;当酸碱恰好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高,从图

303

202

示可知V|=30mL,V2=50mL-30mL=20mL,二者体积比为:,3,c(NaOH)

10mo/皿3」

=%=20ml,=1,5mol/L;

(5)第I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1°C,反应后温度为:23.2C,反应

前后温度差为:3.1℃;

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后温度为:23.4C,反应前后

温度差为:3.1°C;

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4℃,反应后温度为:25.6℃,反应前后

温度差为:5.2℃,与其他组相差太大,舍去;

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1OOmLx1g/cm3=100g,

c=4.I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E.18J/(g?℃)

xl00gx3.1℃=1295.8J=1.2958kJ,即生成3025moi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所以生成

hnai

I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xO_025moi=51.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411=-

51.8kJ/molo

19.(1)在一个绝热、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

n2NHj(g)AH<Oo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B、容器内温度不再变化

C、断裂ImolN三N键的同时,生成6moiN-H键

D、反应消耗N?、出与产生NH3的速率之比1:3:2

(2)已知:@Zn(s)+1/2O2(g)=ZnO(s)?AH=-348.3kJ/mol

②2Ag(s)+1/202(g)=Ag2。⑸Z\H=-31.0kJ/mol

则Zn(s)+Ag2O(s)=ZnO(s)+2Ag(s)的△!!=kJ/mol»

(3)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as)+O2(g)==CO2(g)Z\H=-393.5kJ/mol

2H2(g)+O2(g)==2H2O(g)AH=-483.6kJ/mol

现有0.2mol炭粉和H2组成悬浮气,使其在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RJ的热量,则炭

粉与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4)在水溶液中,Y03『和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YOU+3s+6H+=Y+

3SJ+3H2O

①YO3「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