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F/31/wKhkGWcUtTeAIIEzAAGwhThRrBw684.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F/31/wKhkGWcUtTeAIIEzAAGwhThRrBw6842.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F/31/wKhkGWcUtTeAIIEzAAGwhThRrBw6843.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F/31/wKhkGWcUtTeAIIEzAAGwhThRrBw6844.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F/31/wKhkGWcUtTeAIIEzAAGwhThRrBw68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必备学问·自主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2)政治方面:资产阶级剧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3)思想方面:①民主、自由、同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复辟帝制。2.兴起:标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要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高校。蔡元培任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二、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1.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详细表现有:①②③(填写正确序号)①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见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见建设簇新、平易、通俗的新文学③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④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宣扬文学革命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开展。(2)国外: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表现:五四运动前成就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成功》和《布尔什维主义的成功》等文章,主见学习俄国,改造中国五四运动后理论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组织出现了一批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实践向工人宣扬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对工人的刊物3.影响:(1)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起先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易错点拨】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的实质是推动新思想在北京高校传播,让资产阶级新文化占据封建文化的阵地。【情境思索】右图是近代中国某一杂志的封面。这一杂志是谁在什么时间在哪创办的?这一杂志的创办有何意义?(历史说明)提示: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意义: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核心概念】1.民主与科学:“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2.“旧道德”:是指以孔孟学说为代表的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和纲常伦理。【易错点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接着,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易错点拨】五四运动前,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走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成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图解识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关键实力·素养探究学生用书P64主题一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2)新文化运动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确定确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确定否定的局限性。(4)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扬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扬马克思主义。【特殊提示】(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手段”。(2)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绽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二、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进步性: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新思潮的传播开拓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打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切宣扬马克思主义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挽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动革命的思想武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旺盛提倡白话文,使语言和文字紧密地统一起来,被广阔民众所接受2.局限性:(1)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确定化倾向。(2)他们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确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1.背景。史料东西文化论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为中国这个东方古国走向现代化供应了契机,但由于没有从政治、经济上彻底摧毁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更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铲除封建势力的根基,辛亥革命的成果只是昙花一现。——谭双泉《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战》思索: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历史说明)提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但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民主、自由思想进一步传播,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2.内容。史料一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史料二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思索:据史料一、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史料实证)提示: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特点。史料新文化的先驱欢迎来自西方的各种社会学说,如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德国哲学、英国经济学等各种学说。他们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放在截然对立的位置,而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对中西文化兼收并蓄。——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思索:据史料概括新文化运动有何特点?(史料实证)提示: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但不打倒传统,主见对中西文化兼收并蓄。4.影响。史料陈独秀是要把欧洲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变更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原来就是主子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思索:据史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动影响有哪些?(历史说明)提示: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主题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定性、特点和意义1.必定性:(1)国内因素。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历史教训资产阶级一系列民主政治探究活动的失败,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新的思想武器干脆缘由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历史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学问分子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2)国际因素: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白方向。2.特点:(1)进步学问分子起了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宣扬同工人运动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3.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2)大大增加了工人阶级的斗争信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事实上的结合,这不仅促使中国工人阶级快速登上了政治舞台,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加速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打算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学问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纪元。1.背景。史料《胡适口述自传》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思索:史料反映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更?其国际因素是什么?(历史说明)提示:变更:从宣扬民主科学到宣扬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缘由: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2.特点。史料“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说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思索:史料体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怎样的?(史料实证)提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3.影响。史料(五四)运动就像从天着陆的狂飙一样,迅猛地席卷全国……一年内出版的刊物达400种,其次年在全国便有了数目可观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金冲及《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思索:据史料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家国情怀)提示:中国先进学问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同工人运动相结合;起先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2024·四川学业考)下列四位历史人物在20世纪初期的共同身份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B.中国同盟会的会员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D.新文化运动主将【解析】选D。1915年起先的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故选D。A、B、C都不是四者的共同身份。【补偿训练】下列报刊中,由陈独秀创办并成为新文化运动宣扬阵地的是 ()【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起先的标记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扬阵地,故选D。2.(2024·大连高二检测)“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解析】选B。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后,“民国共和”只是一个名义。那么解决其实质问题的应当是接下来的新文化运动,所以新文化运动具有必定性,故选B。辛亥革命并不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A解除;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解除;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D解除。【深化点拨】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学问分子相识到必需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定。3.胡适认为,与“官方文学”相对的歌谣、语录、弹唱等形式的“民间文学”就是“白话文”,应当得到发扬。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主见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解析】选D。从题干材料“白话文”“应当得到发扬”可知反映了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故选D。A、B、C与题干材料无关。4.(2024·玉林高一检测)20世纪前期,越来越多的女性对封建包办婚姻表示不满并以实际行动抵制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主。与此同时,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大量涌现。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文化革新推动了思想解放B.西方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C.封建伦理观念已荡然无存D.妇女社会地位发生了质变【解析】选A。从女权主义的兴起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女性的思想也随着整个中国思想的萌发而不断地发展,故选A。B错在材料无法看出启蒙运动对其影响;C错在“荡然无存”上;D错在“质变”二字。【补偿训练】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限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同等。该材料强调的是 ()A.人性的解放B.自由和同等C.民主与科学D.同等与博爱【解析】选A。从题干材料“限制人们思想的枷锁”“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同等”说明材料强调人性的解放,故选A。5.(2024·四川学业考)经过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得到了进一步传播。这一现象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 D.五四时期【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主流思想变为宣扬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故选D。A、B、C时期马克思主义未传入中国。【补偿训练】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报刊中时常出现的时髦名词,没有人禁止赞扬苏俄的暴力革命,以俄为师成为立志改造中国的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这反映出当时 ()A.北洋军阀政府思想限制松弛B.学问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D.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解析】选C。材料中所述“社会主义”“时髦名词”“苏俄”“以俄为师”“共同选择”等信息反映了当时马克思主义得到快速传播,故选C。北洋军阀时期虽思想限制一度松弛,但与材料宣扬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旨不相符合,解除A;当时中国学问分子的救国方式有多种,并未达成共识,解除B;社会主义此时也未成为中国主流思想,解除D。6.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验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高校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Y/T 3422-2024林产品检验检测能力验证规范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听课评课记录
-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运用》听评课记录1
- 沪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3.2《事件的概率》听评课记录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听课评课记录1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4.2《概率及其计算》听评课记录3
- 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东汉的兴衰》听课评课记录
- 语文三年级听评课记录
- 《三国鼎立》听课评课记录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 》听课评课记录
- 房地产调控政策解读
- 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高考仿真试卷 含答案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产前诊断室护理工作总结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寒假作业(综合复习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综合能力考试历年真题可打印
-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检测(开学考试)物理 含解析
- 隐匿性阴茎的诊疗和治疗课件
- 2022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语文试卷讲评课件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全文打印
- JJG646-2006移液器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