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郴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的,并在治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抗天花病毒的“时苗”,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时称“痘苗”。明代发明了更为安全的“熟苗”。在隆庆年之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致死率竟然高达80%以上。“嘉靖甲午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正是这场天花的大流行,促成了熟苗种痘法的推广。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接种法。《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就是说用“熟苗”接种,八九千人中不能救治的仅有二三十人。显示出这种接种技术对预防天花的安全高效。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英国医师爱德华·金纳创造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牛痘疫苗。19世纪巴斯德制作出更加有效的现代疫苗,给人接种达到预防目的。虽然大规模的现代疫苗制剂是由西方发明普及的,但疫苗和接种疫苗最初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早在公元4世纪初,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中,就有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其中“治卒猢犬凡所咬毒方”有云:“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杀掉咬人的狂犬,以其脑浆敷于被咬处,体现了“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11世纪中国就有接种人痘获得成功的例子,17世纪逐渐普及。早期人痘接种,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时苗”。由于“时苗”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因此,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连续种七代后,火毒汰尽,用来给健康人种就非常安全了。《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这样高度赞扬人痘接种:“我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来自《疫苗最早起源于中国》)材料二:巴斯德认为传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变成防病的疫苗。因此他大胆地从一位五岁狂犬病患者身上采集唾液稀释后注射到兔子体内,兔子相继发病死去。巴斯德又接着采集这些死兔的唾液稀释后继续注射到其他健康兔子体内,毫无例外这些兔子也都死掉了。如此重复试验100多次后,他打开病兔子的脑壳,提取病原菌并进行培养,稀释成不同浓度继续给兔子试验。到将“毒性最弱的病菌液”注射于狗,这只狗在28天后恢复正常。隔一段时间后,又给这只狗注射“毒性最强的病菌液”,这只狗成功地活了下来。巴斯德推论出狂犬病病毒应该都集中于神经系统,因此他大胆地从病死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悬挂在一支无菌烧瓶中,使其“干燥”。将干燥后的脊髓和蒸馏水混合注入狗的身体,狗都神奇的活了下来。这只狗的存活坚定了巴斯德疫苗研制的信念。巴斯德二百多年前发明的疫苗,为其他一系列现代疫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新时代。(选自《第一支疫苗怎么诞生的》)材料三:但是,该怎么研究人病毒呢?科学家们有时依靠的是人的英雄主义精神。著名的美国军医沃尔特·里德招募志愿者,让他们被最近吸过黄热病患者血的蚊子叮咬,证明了黄热病是由蚊子携带的一种病毒引起的。里德的同事杰西·拉齐尔就是在1900年那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实验中感染身故的。(来自《疫苗竞赛:人类对抗疾病的代价》梅雷迪丝·瓦德曼著,罗爽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人民能用物理方法制成最原始的疫苗,体现了中国人与疾病斗争的智慧。B.中国人痘接种历史悠久,并发明了成功率高的“熟苗”接种法,这些得到伏尔泰赞扬。C.巴斯德意识到病菌的存在,全程使用生物技术反复试验,并成功研制出狂犬病疫苗。D.巴斯德的试验为后世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其疫苗制作也是采用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写道,“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宁国府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传之家,由此蔓延天下”。B.宋代丞相王旦,因孩子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人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成为史料记载最早的人痘接种成功案例。C.清代医书《御纂医宗金鉴》记载用“人痘法”接种天花疫苗,是将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鼻孔内,出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免疫力。D.英国的医师爱德华·金纳通过用牛痘豆浆或痘痂接种儿童,预防天花,从而创造出来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牛痘疫苗。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葛洪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体现了“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可以证明原始疫苗是物理方法制成。B.因为“时苗”毒性大,会威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中国古代人民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C.巴斯德开创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新时代,他发明的疫苗为其他一系列现代疫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里德招募志愿者参加的实验,虽然证明了黄热病是由蚊子携带的一种病毒引起的,但导致同事被志愿者感染死亡。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天花接种疫苗毒性程度接种方式接种结果自然发出的痂接种接种发出的痘接种大↓小时苗熟苗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A.熟苗接种非常安全,接种后不良反应比例很低。B.采用时苗法接种人体,毒性大,安全性低。C.通过“选炼”自然发出的痂,可以制成“熟苗”。D.无论时苗还是熟苗,对天花病毒都能起到防护作用。5.人类对抗疾病发明疫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C2.D3.D4.C5.①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
②无惧失败反复实验的坚持精神;
③为对抗疾病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全程使用生物技术反复试验”错,其研制过程与中国古代狂犬病疫苗有相同的地方,都用到物理方法。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材料一主要观点是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的,并在治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D.外国医生的成就不能证明。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但导致同事被志愿者感染死亡”错,文中只是说同事感染身故,不能证明是志愿者导致的。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C.“通过‘选炼’自然发出的痂,可以制成‘熟苗’”错,时苗用的是自然长出的痂,而熟苗用的是通过接种长出的痘作为种苗。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材料一“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接种法”“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早期人痘接种,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时苗’。由于‘时苗’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因此,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连续种七代后,火毒汰尽,用来给健康人种就非常安全了”可见,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是人类对抗疾病发明疫苗成功的原因之一。由材料二“巴斯德认为传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变成防病的疫苗。因此他大胆地从一位五岁狂犬病患者身上采集唾液稀释后注射到兔子体内,兔子相继发病死去。巴斯德又接着采集这些死兔的唾液稀释后继续注射到其他健康兔子体内,毫无例外这些兔子也都死掉了。如此重复试验100多次后,他打开病兔子的脑壳,提取病原菌并进行培养,稀释成不同浓度继续给兔子试验”可见,无惧失败反复实验的坚持精神是人类对抗疾病发明疫苗成功的原因之一。由材料三“该怎么研究人病毒呢?科学家们有时依靠的是人的英雄主义精神。著名的美国军医沃尔特·里德招募志愿者,让他们被最近吸过黄热病患者血的蚊子叮咬,证明了黄热病是由蚊子携带的一种病毒引起的。里德的同事杰西·拉齐尔就是在1900年那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实验中感染身故的”可见,为对抗疾病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是人类对抗疾病发明疫苗成功的原因之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初冬萧红初冬,我走在清凉的街道上,遇见了我的弟弟。“莹姐,你走到哪里去?”“随便走走吧!”“我们去吃一杯咖啡,好不好,莹姐。”咖啡店的窗子在帘幕下挂着苍白的霜层。我把领口脱着毛的外衣搭在衣架上。我们开始搅着杯子铃啷的响了。“天冷了吧!并且也太孤寂了,你还是回家的好。”①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我摇了头,我说:“你们学校的篮球队近来怎么样?还活跃吗?你还很热心吗?”“我掷筐掷得更进步,可惜你总也没到我们球场上来了。你这样不畅快是不行的。”我仍搅着杯子。也许飘流久了的心情,就和离了岸的海水一般,若非遇到大风是不会翻起的。我开始弄着手帕。弟弟再向我说什么我已不去听清他,仿佛自己是沉坠在深远的幻想的井里。我不记得咖啡怎样被我吃干了杯了。茶匙在搅着空的杯子时,弟弟说:“再来一杯吧!”女侍者带着欢笑一般飞起的头发来到我们桌边,她又用很响亮的脚步摇摇地走了去。也许因为清早或天寒,再没有人走进这咖啡店。在弟弟默默看着我的时候。在我的思想凝静得玻璃一般平的时候,壁间暖气管小小嘶鸣的声音都听得到了。“天冷了,还是回家好,心情这样不畅快,长久了是无益的。”“怎么!”“太坏的心情与你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要说我的心情不好呢?”我们又都搅着杯子。有外国人走进来,那响着嗓子的、嘴不住在说的女人,就坐在我们的近边。她离得我越近,我越嗅到她满衣的香气。那使我感到她离得我更辽远,也感到全人类离得我更辽远。也许她那安闲而幸福的态度与我一点联系也没有。我们搅着杯子,杯子不能像起初搅得发响了。街上车好像渐渐多了起来,闪在窗子上的人影,迅速而且繁多了。隔着窗子,可以听到喑哑的笑声和喑哑的踏在行人道上的鞋子的声音。“莹姐,”弟弟的眼睛深黑色的。“天冷了,再不能飘流下去,回家去吧!”弟弟说,“你的头发这样长了,怎么不到理发店去一次呢?”我不知道为什么被他这话所激动了。也许要熄灭的灯火在我心中复燃起来,热力和光明鼓荡着我:“那样的家我是不想回去的。”“那么飘流着,就这样飘流着?”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他的杯子留在左手边,另一只手在桌面上,手心向上翻张了开来,要在空间摸索着什么似的。最后,他是捉住自己的领巾。我看着他在抖动的嘴唇:“莹姐,我真担心你这个女浪人!”他牙齿好像更白了些,更大些,而且有力了,而且充满热情了。为热情而波动,他的嘴唇是那样的退去了颜色。并且他的全人有些近乎狂人,然而安静,完全被热情侵占着。出了咖啡店。我们在结着薄碎的冰雪上面踏着脚。初冬,早晨的红日扑着我们的头发,这样的红光使我感到欣快和寂寞。弟弟不住地在手下摇着帽子,肩头耸起了又落下了;心脏也是高了又低了。渺小的同情者和被同情者离开了市街。停在一个荒败的枣树园的前面时,他突然把很厚的手伸给了我,这是我们要告别了。“我到学校去上课!”他脱开我的手,向着我相反的方向背转过去。可是走了几步,又转回来:“莹姐,我看你还是回家的好!”“那样的家我是不能回去的,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两极端的父亲的豢养……”“那么你要钱用吗?”“不要的。”“那么,你就这个样子吗?你瘦了!你快要生病了!你的衣服也太薄啊!”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充满着祈祷和愿望。我们又握过手,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走去。太阳在我的脸面上闪闪耀耀。仍和未遇见弟弟以前一样,我穿着街头,我无目的地走。寒风,刺着喉头,时时要发作小小的咳嗽。②弟弟留给我的是深黑色的眼睛。这在我散漫与孤独的流荡人的心板上,怎能不微温了一个时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开头“初冬,我走在清凉的街道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也暗示我孤寂的心境。B.弟弟劝我回家,我摇头并岔开话题,询问弟弟学校篮球队的事,因为与在意自己的处境相比,我更关心弟弟的生活。C.弟弟凭自己的理解说我“心情这样不畅快”,而我用反问的方式矢口否认,说明弟弟虽然关心我,但并不理解我。D.“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两极端的父亲的豢养……”,这句话暗示我与父亲有着不可调和的思想观念冲突。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大量的人物对话交代了我与弟弟的生活现状,表达了各自的心情及彼此间的感情,体现了我的倔强和弟弟的热情。B.文本着力描写“女侍者”和“外国女人”,反衬了我孤寂的心境,同时也说明我与弟弟交谈时心不在焉的状态。C.我和弟弟走出咖啡店,“红光使我感到欣快和寂寞”,“红光”象征弟弟的关爱,面对弟弟的关爱,我的内心是矛盾的。D.“渺小的同情者和被同情者离开了街市”暗含了对比手法,相较父亲的高大形象,我和弟弟都是渺小的。8.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在文本中出现了多次,每次表达的内涵都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内涵。9.萧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现代女作家,她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这种文体被称为“萧红体”,请你根据文本简要分析这一文体的特征。〖答案〗6.B7.D8.①第一处:弟弟的眼睛里流露出对我的关爱,看到我“领口脱着毛的外衣”担心我冷,猜测我内心“孤寂”,希望我回家。②第二处:弟弟眼睛里的内涵最为丰富,是前四处情感的叠加,有对我“飘流”在外的关爱、同情,有希望我回家的期待,有对我拒绝回家的不理解和无奈。9.①本文描写我在初冬时节与弟弟偶遇,一起喝咖啡,弟弟劝我回家,最后彼此告别的故事,有情节,有环境,具有小说这一叙事文学的特点。②本文虽有情节,但带散文式的自由和洒脱,并不在乎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虽有人物,也并不着意对人物性格的刻画。③语言饱含诗意,带有很强的抒情性,注重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如用“离了岸的海水”来形容自己“飘流久了的心情”,如用“荒败”修饰告别的地点“枣树园”等等。〖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我更关心弟弟的生活”错,我岔开话题的原因是觉得弟弟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想回家,而非“更关心弟弟的生活”。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D.“‘渺小的同情者和被同情者离开了街市’暗含了对比手法”错,“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两极端的父亲的豢养……”这句话暗示,我和弟弟的渺小是指在父亲的威逼面前感到无能为力。同情我的弟弟和被同情的我之间没有对比。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第一处,是“我把领口脱着毛的外衣搭在衣架上”,弟弟说了“天冷了吧!并且也太孤寂了,你还是回家的好”这句话之后,第一次出现这句话,很显然是看到我“领口脱着毛的外衣”担心我冷,猜测我内心“孤寂”,希望我回家。弟弟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对我的关爱。第二处,所处的位置是小说的结尾,带有总结意味,有对我“飘流”在外的关爱、同情,有希望我回家的期待,有对我拒绝回家的不理解和无奈,是前四次情感的叠加,此处弟弟眼睛里的内涵最为丰富。【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①叙事文学的特点是:有时间、有人物、有地点,有情节,有环境。本文有初冬时节这一时间,有我和弟弟这两个人物,有咖啡店这个环境地点,有与弟弟偶遇,一起喝咖啡,弟弟劝我回家,最后彼此告别的故事情节。因此,本文具有小说这一叙事文学的特点。②本文虽然有“与弟弟偶遇,一起喝咖啡,弟弟劝我回家,最后彼此告别”的情节,却不受传统小说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的束缚。作者似乎更注重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而不是刻意营造紧张刺激的情节。这种写作方式使得整篇文章更加自然流畅,读者在阅读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自由和洒脱。虽然本文中出现了并不太多的人物,似乎只有弟弟和我这两个人物,但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是更注重通过情节和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形象,让读者在阅读中自行感受和领悟。情节和人物上拥有散文式的自由和洒脱。③作者用“离了岸的海水”来形容自己“飘流久了的心情”,这海水,既代表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又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探索。作者用“荒败”修饰告别的地点“枣树园”,这个修饰词不仅描绘了枣树园的荒芜与破败,更寓意着作者与过去生活的诀别。在这里,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哀愁和无法言喻的失落。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写景叙事时非常注重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带有很强的抒情性,使小说的语言饱含诗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武德末,魏徵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徵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徵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徵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武德中,王珪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所礼。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谓曰:“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尝谓珪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吴兢《贞观政要》材料二:魏徵、王珪事太宗而效忠焉,有以异于管仲之相桓公乎?曰:有异焉,而未为殊异也。建成死,高祖立世民为太子,非敌国也,非君雠也,改而事之,无伤乎义,无损乎仁,奚为其不可哉?然则徵、珪之有异于管仲者,何也?襄公弑,纠与小白出亡于外,入而讨贼,不幸而兄弟争,仲之所不谋也。子纠败,仲囚于鲁,桓公释之而使相,仲未尝就公求免以自试也。建成、世民之含毒以争久矣,知其必有蹀血宫门之惨,不能弭止其恶,抑不能辞宫僚以去之,欲徼幸以观变,二子之志偷矣。太子死,遽即秦王而请见,尤义之所不许也,斯则其不得与管仲均者也。夫魏徵起于群盗之中,幸自拔以归唐,功名之士耳。——王夫之《读通鉴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自古人君A莫不欲社稷永安B然C而不得者D只不闻已E过F或闻G而不能改H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徵雅有经国之才”中的“雅”与“察纳雅言”(《出师表》)中的“雅”含义不同。B.“遽即秦王而请见”中的“即”与“若即若离”中的“即”含义相同。C.“又劳之”中的“劳”与“忧劳可以兴国”中的“劳”含义不同。D.“擢拜”“累迁”“召拜”“拔”都是表示官职变动的意思。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魏徵在做太子洗马时曾劝太子早早除掉秦王,玄武门之变后太宗拿这件事质问魏徵,群臣都替魏徵担心,魏徵以实话应对,太宗十分尊敬他。B.材料一中,王珪被太宗起用后尽职尽责,忠心不二,对太宗的过失都会直接指出;太宗也对王珪的做法十分欣赏,认为王珪是能够保障国家安定的谏官。C.材料二中,魏徵、王珪以前是李建成的属下,他们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得到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虽然恪尽职守,却不过是贪图功名之人罢了。D.两则材料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从不同角度给读者展现魏徵、王珪两位辅国能臣的形象,材料一侧重概述两人的故事,材料二侧重表达作者个人的看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2)改而事之,无伤乎义,无损乎仁,奚为其不可哉?14.王夫之认为,魏徵、王珪“其不得与管仲均者也”的表现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答案〗10.BDF11.D12.C13.(1)我对你的信任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2)(魏徵、王珪)改而侍奉他(李世民),不会损害义和仁,有什么不可以呢?14.①明知李建成、李世民会有兄弟相争局面,却心存侥幸观变。②在李建成死后,立即去求见秦王。〖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君不想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永享安定太平的,然而都没有实现,只是因为他们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或者是他们听到了自己的过错却不能改正的缘故。“人君”作主语,“欲”作谓语,“社稷永安”作宾语,中间不断开,其后B处断开;“然而不得者”与“只为不闻己过”为两句,构成因果关系,“者”后D处断开;“闻”的宾语是“己过”,宾语后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雅,一直/正确的。句意:魏徵一直有治国的才能。/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B.正确。即,靠近,接近。句意:(他们)立即去找(接近)秦王,请求接见。/好像接近,又好像离开。C.正确。劳,慰劳,安慰/操劳。句意:太宗又安慰他。/忧虑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D.“都是表示官职变动的意思”错误。文中“拔”是从痛苦中解脱的意思。句意:幸而得以从痛苦中自我解脱,归顺唐朝。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虽然恪尽职守”错误。结合“建成、世民之含毒以争久矣,知其必有蹀血宫门之惨,不能弭止其恶,抑不能辞宫僚以去之,欲徼幸以观变,二子之志偷矣”分析可知,材料二把二人与管仲进行对比,只说了魏徵、王珪是贪图功名之人。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任”,信任;“逾”,超过;“得”,融洽相处;“宁……乎”,难道……吗?(2)“事”,侍奉;“奚为其不可哉”,宾语前置句,“为奚其不可哉”。【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结合“建成、世民之含毒以争久矣,知其必有蹀血宫门之惨,不能弭止其恶,抑不能辞宫僚以去之,欲徼幸以观变,二子之志偷矣”分析可知,两人明知李建成、李世民会有兄弟相争局面,却心存侥幸观变。结合“太子死,遽即秦王而请见,尤义之所不许也,斯则其不得与管仲均者也”分析可知,二人在李建成死后,立即去求见秦王,这一点比不上管仲。参考译文:材料一:武德末年,魏徵做太子洗马。当他看到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倾轧争夺,常劝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杀了隐太子后,把魏徵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当时大家都替魏徵担惊受怕。魏徵慷慨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听了肃然起敬,对他分外敬重,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他请进卧室,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魏徵一直有治国的才能,性情刚直不阿,绝不随意屈从(放弃自己的主张)。太宗每次和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魏徵欣幸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主子,竭尽才力来效劳。太宗又安慰他说:“你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合我的心意。不是你忠心为国,怎能如此?”贞观三年,魏徵几次升迁,做了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起了很好的作用。太宗曾对他说:“论你的罪过比当年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还要严重,而我对你的信任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武德年间,王珪担任太子中允,被太子李建成礼遇。建成被诛杀后,太宗即位,王珪被太宗召回,拜官为谏议大夫。王珪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所进献的言论,多被采纳。王珪曾经上书批评太宗过失,太宗说:“你所谈论的都说中我的过失。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君不想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永享安定太平的,然而都没有实现,只是因为他们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或者是他们听到了自己的过错却不能改正的缘故。现在我有过错,你能直言不讳,我也能知错就改,何必担心国家不长治久安呢?”太宗还曾经对王珪说:“你如果一直做谏官,我必定永远没有过错。”材料二:魏徵、王珪侍奉太宗而为其效忠,与当初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有区别吗?回答是:有区别,但区别不大。李建成死了,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对魏徵、王珪而言既不是敌国君主,也不是自己君王的仇敌,改而侍奉他,不会损害义和仁,有什么不可以呢?然而魏徵、王珪的情况跟管仲还是有区别。什么区别呢?齐襄公被弑杀后,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都流亡在外,他们回国讨贼,不幸而兄弟相争,这是管仲所不曾预先料到的。公子纠争位失败,管仲被囚禁在鲁国,齐桓公释放了他,让他担任宰相,管仲未曾向齐桓公请求宽赦自己的罪过并起用自己。李建成、李世民各自怀着狠毒心思争斗已经很久了,魏徵、王珪知道两人必定会酿成喋血宫门的惨祸,他们不制止这种罪恶行径,也不辞去官职离开,而是想要寻求侥幸而静观局势变化,他们两个的志向是很苟且的。太子一死,他们立即去找秦王,请求接见,这尤其是为大义所不容许的。如此则他们自然不能与管仲等量齐观。(再说)魏徵起于群盗之中,幸而得以从痛苦中自我解脱,归顺唐朝,不过是个功名之士罢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过平望①范成大寸碧②闯高浪,孤墟明夕阳。水柳摇病绿,霜蒲蘸新黄。孤屿乍举网,苍烟忽鸣榔③。波明荇叶颤,风熟苹花香。鸡犬各村落,莼鲈近江乡。野寺对客起,楼阴濯沧浪。古来离别地,清诗断人肠。亭前旧时水,还照两鸳鸯④。〖备注〗①平望:在今江苏省吴江市南四十里,是运河所经处。本诗为诗人离家赴临安水路经过平望时所作。平望是诗人故乡。②寸碧:远方的景物。③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敲船舷作声,惊动游鱼,使鱼落网。④唐代徐月英《送人》:“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在船行驶时遥望远景产生的错觉:诗人在船上,远方景物仿佛扑面而来。B.三、四句从视觉角度写秋景,水柳病绿,霜蒲新黄,对仗工整,动静结合,意境萧瑟。C.五、六句写渔人在孤屿边举网、在船上鸣榔的场景,透露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渴望。D.全诗扣住“过”字描写水路行经平望的见闻感受,写景呈现出江南水乡的鲜明特点。16.本诗末尾四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末尾四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思想情感内涵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 ①《过平望》末尾四句化用唐人诗句,写水映鸳鸯嬉戏的情景,点出平望是自古以来的离别之地,抒发了诗人眷恋家乡的感情。 ②《归园田居(其一)》末尾四句说自己在清静、虚静的居所过着悠闲的生活,感觉自己重新回归自然,顺应了本性;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以及对田园诗意生活的喜爱。〖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透露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渴望”错误。五、六句承接上文,也是写行船途中所见的渔民劳作的场景,看不出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心绪。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题干将《过平望》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关联比较,从两首诗末尾四句的思想情感内涵这个角度设问。解答此题,须从两首诗整体语境入手,然后扣住两首诗末尾四句的思想情感内涵的差异做比较分析。《过平望》未尾四句,首先指出平望自古以来便是让人断肠的离别之地,然后化用唐人诗句,写水映鸳鸯嬉戏的情景,以景作结。再结合注①可知,平望是诗人的故乡,诗人离家多年,此次途径平望,抒发的是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归园田居(其一)》末尾四句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政事,许多无聊的应酬。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返自然”是说诗人重新回归自然,顺应了本性,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以及对田园诗意生活的喜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感叹“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酒”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之一,但有些文人在诗文中不爱直说“酒”,喜欢用酒的别称雅号或与酒有关的器皿来指代“酒”,借此抒发丰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达64.8分钟,甚至有0.19%的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熟练使用智能设备,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有不少老人沉迷其中而(a),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尽管如此,却也不能(b),老人也有拥抱互联网的权利,一味“禁止”绝非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平台上违规违法内容的查处力度,守好底线,严格治理,以免因不良内容大行其道而侵害老人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①,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对于社会来说,只有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他们才会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对于家庭来说,只有让老人老有所爱、老有所依,多与家人相处,尽享(c),他们才会减少游戏或刷剧。鉴于此,②,才是解决老人沉迷网络的有效方法。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请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18.a不能自拔/欲罢不能b因噎废食c天伦之乐19.①应为老人提供更多的优质内容②只有对老人真切关爱20.①“一味”“绝”“最佳”等修饰限制性词语增强了句子的语气,使作者的态度更加鲜明、观点更加明确;②“禁止”加引号,对否定意味加以强调,从形式上强化了作者的观点态度。〖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结合“沉迷”及“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可知,此处指老年人深陷网络中,可填“不能自拔”“欲罢不能”。不能自拔: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欲罢不能:指想要停止也不能停止,比喻已经形成某种局势而无法改变。b处,语境说不能因为网络对老年人有负面问题而反对老年人使用网络,可填“因噎废食”。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c处,语境指家庭对老年人的重要性,可填“天伦之乐”。天伦之乐:指家庭团聚一堂的欢乐。【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此处和“违规违法内容”“不良内容”相对,指应给老年人优质内容,应填“应为老人提供更多的优质内容”。②此处是“解决老人沉迷网络的有效方法”方法,前文列举了各类关爱老年人的方式,此处总结,故应填“只有对老人真切关爱”。【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一味”,盲目,不顾客观条件,或单纯地、一个劲儿地,此处含否定意味;“绝”,绝对,有强调意味;“最佳”,最好的,此处用于否定,暗示还有更好的。这些等修饰限制性词语增强了句子的语气,使作者反对“禁止”老人上网的态度更加鲜明、观点更加明确;“禁止”指不准许;不许可。此处加引号,是凸显“禁止”这一做法,再和“一味”连用,对否定意味加以强调,从形式上强化了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支由浙江大学主导、大连工业大学参与的研究团队,①围绕大黄鱼为研究对象,②分离出具有高传代能力的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并通过调控两种信号通路诱导肌肉干细胞分化。研究团队基于可食用凝胶,构建仿生鱼肌支架,③造出类似天然鱼肉的结构和纹路,④肌肉细胞沿着3D打印的仿生结构有规则地生长,成功用组织状细胞培养出一块仿真鱼排。研究团队介绍,这块仿真鱼排17天长成,色白,质弹。科研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⑤这块仿真鱼排的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硬度、粘性、弹性和特征等,⑥与天然大黄鱼的肌肉组织十分相似。海洋鱼类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对人类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未来,人类餐桌肉品和动物蛋白的供应一出现问题,鱼排仿真技术就能派上用场并发挥重要作用。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一”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B.旧历的年底,我刚回到鲁镇,鲁四老爷一见到我就跟我寒暄,说我胖了。C.我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的味道。D.一个人要守牢做人底线,否则一遭遇利益诱惑,就将会丧失自我。22.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D22.①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④令肌肉细胞沿着3D打印的仿生结构有规则地生长;⑤这块仿真鱼排的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硬度、粘性、弹性等特征。〖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一”表假设,意思是一旦。A.表示整个、全;B.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C.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D.表假设,意思是一旦。故选D。【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①“围绕……为……”句式杂糅,改为: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④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是“研究团队”,此句变为“肌肉细胞”,可加一个“令”字,改为:令肌肉细胞沿着3D打印的仿生结构有规则地生长;⑤“和”字并列不当,不合逻辑,“硬度、粘性、弹性”都属于“特征”,可改为:这块仿真鱼排的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硬度、粘性、弹性等特征。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众所周知,熟能生巧。一个动作,不断重复,从拙至熟,继而生巧,这是多数人所熟知的过程。一项技艺,在经过千锤百炼后,达到熟练的程度,之后才能有种种巧思妙想。但凡事皆应有度,熟练这事儿亦不例外。过于强调熟练,容易让人陷入一味求熟而简单重复的怪圈。这么一来,对于过去已有的认知,固然能做到熟练,但久而久之却容易因循守旧,困于以往的思维之中,不愿主动做出改变与创新,最后因守旧而惨遭淘汰。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由“熟能生巧”这一成语,引出对于熟能生巧的具体过程及其中蕴含的道理的阐释。“熟”,指熟练,这必得经过千锤百炼的努力与坚持方可实现,而正是因为通过训练,摆脱了生疏、生硬的状态,我们才可以在熟练中提高工作效率,并将技巧了然于心,从而有更多可能去尝试各种巧思妙想,追求创新。此后,材料更进一层,说明掌握熟练的“度”的重要性。有些人在达到熟练之后,或盲目追求眼前效率,或形成固化思维因循守旧,或害怕跳出舒适区不敢尝试,最终只“熟”却不能生“巧”。由此我们可看出,想要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必得经过两个过程,一是由“生”到“熟”,只有达到娴熟的程度,技巧了然于心,才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然后是由“熟”到“生”的境界,但这里的“生”,并非前者的生僻、生涩,而是别开新面、推陈出新。这是因为,止于精熟,流于习惯,看似自如流畅,却缺少变化,显得庸常;注重雕琢,流于技术,囿于成法,看似精巧,却缺少神韵,落于俗套。因此不能只停留在“熟”的阶段,而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所以,材料意在启示我们为人做事既要勤学不怠,脚踏实地,反复实践,技成于熟,业成于精,又要摆脱束缚桎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另辟蹊径,取得突破。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把握“生熟”,开创新境。比如,首先可借助自然或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现象引出话题,如书法界王羲之、王献之苦练技艺方成书圣,如绘画界齐白石、毕加索等例子,来论证“生”“熟”间巧妙关系,即先“生”而后“熟”。接着,可引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论证“熟”不是唯一的终点,我们要追求熟能生巧,避免因熟练而落入守旧、庸常的境地,应在熟练掌握技艺的同时积极尝试创新。对于创新,可以从技术创新、思维创新等角度去全方位阐释。最后结合时代背景,列举复兴号列车、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北斗组网等例子论证一个国家的复兴与崛起,更是在“生”“熟”间转换、开拓前进的征程。此后,则可结合自身发展规划,说明我们也应当把握好“熟能生巧”之道,在转换中提升认知境界,精熟创新技艺,绘就祖国江山的美好蓝图。立意:1.熟能生巧。2.“熟”以奠基,“生”以创新。3.由“熟”至巧,创新不止。4.以“熟”精毫末,以“巧”新耳目。湖南省郴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的,并在治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抗天花病毒的“时苗”,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时称“痘苗”。明代发明了更为安全的“熟苗”。在隆庆年之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致死率竟然高达80%以上。“嘉靖甲午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正是这场天花的大流行,促成了熟苗种痘法的推广。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接种法。《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就是说用“熟苗”接种,八九千人中不能救治的仅有二三十人。显示出这种接种技术对预防天花的安全高效。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英国医师爱德华·金纳创造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牛痘疫苗。19世纪巴斯德制作出更加有效的现代疫苗,给人接种达到预防目的。虽然大规模的现代疫苗制剂是由西方发明普及的,但疫苗和接种疫苗最初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早在公元4世纪初,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中,就有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其中“治卒猢犬凡所咬毒方”有云:“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杀掉咬人的狂犬,以其脑浆敷于被咬处,体现了“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11世纪中国就有接种人痘获得成功的例子,17世纪逐渐普及。早期人痘接种,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时苗”。由于“时苗”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因此,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连续种七代后,火毒汰尽,用来给健康人种就非常安全了。《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这样高度赞扬人痘接种:“我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来自《疫苗最早起源于中国》)材料二:巴斯德认为传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变成防病的疫苗。因此他大胆地从一位五岁狂犬病患者身上采集唾液稀释后注射到兔子体内,兔子相继发病死去。巴斯德又接着采集这些死兔的唾液稀释后继续注射到其他健康兔子体内,毫无例外这些兔子也都死掉了。如此重复试验100多次后,他打开病兔子的脑壳,提取病原菌并进行培养,稀释成不同浓度继续给兔子试验。到将“毒性最弱的病菌液”注射于狗,这只狗在28天后恢复正常。隔一段时间后,又给这只狗注射“毒性最强的病菌液”,这只狗成功地活了下来。巴斯德推论出狂犬病病毒应该都集中于神经系统,因此他大胆地从病死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悬挂在一支无菌烧瓶中,使其“干燥”。将干燥后的脊髓和蒸馏水混合注入狗的身体,狗都神奇的活了下来。这只狗的存活坚定了巴斯德疫苗研制的信念。巴斯德二百多年前发明的疫苗,为其他一系列现代疫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新时代。(选自《第一支疫苗怎么诞生的》)材料三:但是,该怎么研究人病毒呢?科学家们有时依靠的是人的英雄主义精神。著名的美国军医沃尔特·里德招募志愿者,让他们被最近吸过黄热病患者血的蚊子叮咬,证明了黄热病是由蚊子携带的一种病毒引起的。里德的同事杰西·拉齐尔就是在1900年那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实验中感染身故的。(来自《疫苗竞赛:人类对抗疾病的代价》梅雷迪丝·瓦德曼著,罗爽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人民能用物理方法制成最原始的疫苗,体现了中国人与疾病斗争的智慧。B.中国人痘接种历史悠久,并发明了成功率高的“熟苗”接种法,这些得到伏尔泰赞扬。C.巴斯德意识到病菌的存在,全程使用生物技术反复试验,并成功研制出狂犬病疫苗。D.巴斯德的试验为后世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其疫苗制作也是采用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写道,“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宁国府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传之家,由此蔓延天下”。B.宋代丞相王旦,因孩子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人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成为史料记载最早的人痘接种成功案例。C.清代医书《御纂医宗金鉴》记载用“人痘法”接种天花疫苗,是将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鼻孔内,出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免疫力。D.英国的医师爱德华·金纳通过用牛痘豆浆或痘痂接种儿童,预防天花,从而创造出来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牛痘疫苗。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葛洪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体现了“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可以证明原始疫苗是物理方法制成。B.因为“时苗”毒性大,会威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中国古代人民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C.巴斯德开创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新时代,他发明的疫苗为其他一系列现代疫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里德招募志愿者参加的实验,虽然证明了黄热病是由蚊子携带的一种病毒引起的,但导致同事被志愿者感染死亡。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天花接种疫苗毒性程度接种方式接种结果自然发出的痂接种接种发出的痘接种大↓小时苗熟苗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A.熟苗接种非常安全,接种后不良反应比例很低。B.采用时苗法接种人体,毒性大,安全性低。C.通过“选炼”自然发出的痂,可以制成“熟苗”。D.无论时苗还是熟苗,对天花病毒都能起到防护作用。5.人类对抗疾病发明疫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C2.D3.D4.C5.①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
②无惧失败反复实验的坚持精神;
③为对抗疾病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全程使用生物技术反复试验”错,其研制过程与中国古代狂犬病疫苗有相同的地方,都用到物理方法。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材料一主要观点是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的,并在治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D.外国医生的成就不能证明。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但导致同事被志愿者感染死亡”错,文中只是说同事感染身故,不能证明是志愿者导致的。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C.“通过‘选炼’自然发出的痂,可以制成‘熟苗’”错,时苗用的是自然长出的痂,而熟苗用的是通过接种长出的痘作为种苗。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材料一“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接种法”“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早期人痘接种,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时苗’。由于‘时苗’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因此,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连续种七代后,火毒汰尽,用来给健康人种就非常安全了”可见,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是人类对抗疾病发明疫苗成功的原因之一。由材料二“巴斯德认为传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变成防病的疫苗。因此他大胆地从一位五岁狂犬病患者身上采集唾液稀释后注射到兔子体内,兔子相继发病死去。巴斯德又接着采集这些死兔的唾液稀释后继续注射到其他健康兔子体内,毫无例外这些兔子也都死掉了。如此重复试验100多次后,他打开病兔子的脑壳,提取病原菌并进行培养,稀释成不同浓度继续给兔子试验”可见,无惧失败反复实验的坚持精神是人类对抗疾病发明疫苗成功的原因之一。由材料三“该怎么研究人病毒呢?科学家们有时依靠的是人的英雄主义精神。著名的美国军医沃尔特·里德招募志愿者,让他们被最近吸过黄热病患者血的蚊子叮咬,证明了黄热病是由蚊子携带的一种病毒引起的。里德的同事杰西·拉齐尔就是在1900年那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实验中感染身故的”可见,为对抗疾病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是人类对抗疾病发明疫苗成功的原因之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初冬萧红初冬,我走在清凉的街道上,遇见了我的弟弟。“莹姐,你走到哪里去?”“随便走走吧!”“我们去吃一杯咖啡,好不好,莹姐。”咖啡店的窗子在帘幕下挂着苍白的霜层。我把领口脱着毛的外衣搭在衣架上。我们开始搅着杯子铃啷的响了。“天冷了吧!并且也太孤寂了,你还是回家的好。”①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我摇了头,我说:“你们学校的篮球队近来怎么样?还活跃吗?你还很热心吗?”“我掷筐掷得更进步,可惜你总也没到我们球场上来了。你这样不畅快是不行的。”我仍搅着杯子。也许飘流久了的心情,就和离了岸的海水一般,若非遇到大风是不会翻起的。我开始弄着手帕。弟弟再向我说什么我已不去听清他,仿佛自己是沉坠在深远的幻想的井里。我不记得咖啡怎样被我吃干了杯了。茶匙在搅着空的杯子时,弟弟说:“再来一杯吧!”女侍者带着欢笑一般飞起的头发来到我们桌边,她又用很响亮的脚步摇摇地走了去。也许因为清早或天寒,再没有人走进这咖啡店。在弟弟默默看着我的时候。在我的思想凝静得玻璃一般平的时候,壁间暖气管小小嘶鸣的声音都听得到了。“天冷了,还是回家好,心情这样不畅快,长久了是无益的。”“怎么!”“太坏的心情与你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要说我的心情不好呢?”我们又都搅着杯子。有外国人走进来,那响着嗓子的、嘴不住在说的女人,就坐在我们的近边。她离得我越近,我越嗅到她满衣的香气。那使我感到她离得我更辽远,也感到全人类离得我更辽远。也许她那安闲而幸福的态度与我一点联系也没有。我们搅着杯子,杯子不能像起初搅得发响了。街上车好像渐渐多了起来,闪在窗子上的人影,迅速而且繁多了。隔着窗子,可以听到喑哑的笑声和喑哑的踏在行人道上的鞋子的声音。“莹姐,”弟弟的眼睛深黑色的。“天冷了,再不能飘流下去,回家去吧!”弟弟说,“你的头发这样长了,怎么不到理发店去一次呢?”我不知道为什么被他这话所激动了。也许要熄灭的灯火在我心中复燃起来,热力和光明鼓荡着我:“那样的家我是不想回去的。”“那么飘流着,就这样飘流着?”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他的杯子留在左手边,另一只手在桌面上,手心向上翻张了开来,要在空间摸索着什么似的。最后,他是捉住自己的领巾。我看着他在抖动的嘴唇:“莹姐,我真担心你这个女浪人!”他牙齿好像更白了些,更大些,而且有力了,而且充满热情了。为热情而波动,他的嘴唇是那样的退去了颜色。并且他的全人有些近乎狂人,然而安静,完全被热情侵占着。出了咖啡店。我们在结着薄碎的冰雪上面踏着脚。初冬,早晨的红日扑着我们的头发,这样的红光使我感到欣快和寂寞。弟弟不住地在手下摇着帽子,肩头耸起了又落下了;心脏也是高了又低了。渺小的同情者和被同情者离开了市街。停在一个荒败的枣树园的前面时,他突然把很厚的手伸给了我,这是我们要告别了。“我到学校去上课!”他脱开我的手,向着我相反的方向背转过去。可是走了几步,又转回来:“莹姐,我看你还是回家的好!”“那样的家我是不能回去的,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两极端的父亲的豢养……”“那么你要钱用吗?”“不要的。”“那么,你就这个样子吗?你瘦了!你快要生病了!你的衣服也太薄啊!”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充满着祈祷和愿望。我们又握过手,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走去。太阳在我的脸面上闪闪耀耀。仍和未遇见弟弟以前一样,我穿着街头,我无目的地走。寒风,刺着喉头,时时要发作小小的咳嗽。②弟弟留给我的是深黑色的眼睛。这在我散漫与孤独的流荡人的心板上,怎能不微温了一个时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开头“初冬,我走在清凉的街道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也暗示我孤寂的心境。B.弟弟劝我回家,我摇头并岔开话题,询问弟弟学校篮球队的事,因为与在意自己的处境相比,我更关心弟弟的生活。C.弟弟凭自己的理解说我“心情这样不畅快”,而我用反问的方式矢口否认,说明弟弟虽然关心我,但并不理解我。D.“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两极端的父亲的豢养……”,这句话暗示我与父亲有着不可调和的思想观念冲突。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大量的人物对话交代了我与弟弟的生活现状,表达了各自的心情及彼此间的感情,体现了我的倔强和弟弟的热情。B.文本着力描写“女侍者”和“外国女人”,反衬了我孤寂的心境,同时也说明我与弟弟交谈时心不在焉的状态。C.我和弟弟走出咖啡店,“红光使我感到欣快和寂寞”,“红光”象征弟弟的关爱,面对弟弟的关爱,我的内心是矛盾的。D.“渺小的同情者和被同情者离开了街市”暗含了对比手法,相较父亲的高大形象,我和弟弟都是渺小的。8.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在文本中出现了多次,每次表达的内涵都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内涵。9.萧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现代女作家,她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这种文体被称为“萧红体”,请你根据文本简要分析这一文体的特征。〖答案〗6.B7.D8.①第一处:弟弟的眼睛里流露出对我的关爱,看到我“领口脱着毛的外衣”担心我冷,猜测我内心“孤寂”,希望我回家。②第二处:弟弟眼睛里的内涵最为丰富,是前四处情感的叠加,有对我“飘流”在外的关爱、同情,有希望我回家的期待,有对我拒绝回家的不理解和无奈。9.①本文描写我在初冬时节与弟弟偶遇,一起喝咖啡,弟弟劝我回家,最后彼此告别的故事,有情节,有环境,具有小说这一叙事文学的特点。②本文虽有情节,但带散文式的自由和洒脱,并不在乎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虽有人物,也并不着意对人物性格的刻画。③语言饱含诗意,带有很强的抒情性,注重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如用“离了岸的海水”来形容自己“飘流久了的心情”,如用“荒败”修饰告别的地点“枣树园”等等。〖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我更关心弟弟的生活”错,我岔开话题的原因是觉得弟弟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想回家,而非“更关心弟弟的生活”。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D.“‘渺小的同情者和被同情者离开了街市’暗含了对比手法”错,“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两极端的父亲的豢养……”这句话暗示,我和弟弟的渺小是指在父亲的威逼面前感到无能为力。同情我的弟弟和被同情的我之间没有对比。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第一处,是“我把领口脱着毛的外衣搭在衣架上”,弟弟说了“天冷了吧!并且也太孤寂了,你还是回家的好”这句话之后,第一次出现这句话,很显然是看到我“领口脱着毛的外衣”担心我冷,猜测我内心“孤寂”,希望我回家。弟弟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对我的关爱。第二处,所处的位置是小说的结尾,带有总结意味,有对我“飘流”在外的关爱、同情,有希望我回家的期待,有对我拒绝回家的不理解和无奈,是前四次情感的叠加,此处弟弟眼睛里的内涵最为丰富。【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①叙事文学的特点是:有时间、有人物、有地点,有情节,有环境。本文有初冬时节这一时间,有我和弟弟这两个人物,有咖啡店这个环境地点,有与弟弟偶遇,一起喝咖啡,弟弟劝我回家,最后彼此告别的故事情节。因此,本文具有小说这一叙事文学的特点。②本文虽然有“与弟弟偶遇,一起喝咖啡,弟弟劝我回家,最后彼此告别”的情节,却不受传统小说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的束缚。作者似乎更注重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而不是刻意营造紧张刺激的情节。这种写作方式使得整篇文章更加自然流畅,读者在阅读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自由和洒脱。虽然本文中出现了并不太多的人物,似乎只有弟弟和我这两个人物,但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是更注重通过情节和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形象,让读者在阅读中自行感受和领悟。情节和人物上拥有散文式的自由和洒脱。③作者用“离了岸的海水”来形容自己“飘流久了的心情”,这海水,既代表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又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探索。作者用“荒败”修饰告别的地点“枣树园”,这个修饰词不仅描绘了枣树园的荒芜与破败,更寓意着作者与过去生活的诀别。在这里,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哀愁和无法言喻的失落。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写景叙事时非常注重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带有很强的抒情性,使小说的语言饱含诗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武德末,魏徵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徵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徵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徵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武德中,王珪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所礼。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谓曰:“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尝谓珪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吴兢《贞观政要》材料二:魏徵、王珪事太宗而效忠焉,有以异于管仲之相桓公乎?曰:有异焉,而未为殊异也。建成死,高祖立世民为太子,非敌国也,非君雠也,改而事之,无伤乎义,无损乎仁,奚为其不可哉?然则徵、珪之有异于管仲者,何也?襄公弑,纠与小白出亡于外,入而讨贼,不幸而兄弟争,仲之所不谋也。子纠败,仲囚于鲁,桓公释之而使相,仲未尝就公求免以自试也。建成、世民之含毒以争久矣,知其必有蹀血宫门之惨,不能弭止其恶,抑不能辞宫僚以去之,欲徼幸以观变,二子之志偷矣。太子死,遽即秦王而请见,尤义之所不许也,斯则其不得与管仲均者也。夫魏徵起于群盗之中,幸自拔以归唐,功名之士耳。——王夫之《读通鉴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自古人君A莫不欲社稷永安B然C而不得者D只不闻已E过F或闻G而不能改H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徵雅有经国之才”中的“雅”与“察纳雅言”(《出师表》)中的“雅”含义不同。B.“遽即秦王而请见”中的“即”与“若即若离”中的“即”含义相同。C.“又劳之”中的“劳”与“忧劳可以兴国”中的“劳”含义不同。D.“擢拜”“累迁”“召拜”“拔”都是表示官职变动的意思。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魏徵在做太子洗马时曾劝太子早早除掉秦王,玄武门之变后太宗拿这件事质问魏徵,群臣都替魏徵担心,魏徵以实话应对,太宗十分尊敬他。B.材料一中,王珪被太宗起用后尽职尽责,忠心不二,对太宗的过失都会直接指出;太宗也对王珪的做法十分欣赏,认为王珪是能够保障国家安定的谏官。C.材料二中,魏徵、王珪以前是李建成的属下,他们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得到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虽然恪尽职守,却不过是贪图功名之人罢了。D.两则材料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从不同角度给读者展现魏徵、王珪两位辅国能臣的形象,材料一侧重概述两人的故事,材料二侧重表达作者个人的看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2)改而事之,无伤乎义,无损乎仁,奚为其不可哉?14.王夫之认为,魏徵、王珪“其不得与管仲均者也”的表现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答案〗10.BDF11.D12.C13.(1)我对你的信任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2)(魏徵、王珪)改而侍奉他(李世民),不会损害义和仁,有什么不可以呢?14.①明知李建成、李世民会有兄弟相争局面,却心存侥幸观变。②在李建成死后,立即去求见秦王。〖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君不想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永享安定太平的,然而都没有实现,只是因为他们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或者是他们听到了自己的过错却不能改正的缘故。“人君”作主语,“欲”作谓语,“社稷永安”作宾语,中间不断开,其后B处断开;“然而不得者”与“只为不闻己过”为两句,构成因果关系,“者”后D处断开;“闻”的宾语是“己过”,宾语后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雅,一直/正确的。句意:魏徵一直有治国的才能。/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B.正确。即,靠近,接近。句意:(他们)立即去找(接近)秦王,请求接见。/好像接近,又好像离开。C.正确。劳,慰劳,安慰/操劳。句意:太宗又安慰他。/忧虑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D.“都是表示官职变动的意思”错误。文中“拔”是从痛苦中解脱的意思。句意:幸而得以从痛苦中自我解脱,归顺唐朝。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虽然恪尽职守”错误。结合“建成、世民之含毒以争久矣,知其必有蹀血宫门之惨,不能弭止其恶,抑不能辞宫僚以去之,欲徼幸以观变,二子之志偷矣”分析可知,材料二把二人与管仲进行对比,只说了魏徵、王珪是贪图功名之人。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任”,信任;“逾”,超过;“得”,融洽相处;“宁……乎”,难道……吗?(2)“事”,侍奉;“奚为其不可哉”,宾语前置句,“为奚其不可哉”。【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结合“建成、世民之含毒以争久矣,知其必有蹀血宫门之惨,不能弭止其恶,抑不能辞宫僚以去之,欲徼幸以观变,二子之志偷矣”分析可知,两人明知李建成、李世民会有兄弟相争局面,却心存侥幸观变。结合“太子死,遽即秦王而请见,尤义之所不许也,斯则其不得与管仲均者也”分析可知,二人在李建成死后,立即去求见秦王,这一点比不上管仲。参考译文:材料一:武德末年,魏徵做太子洗马。当他看到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倾轧争夺,常劝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杀了隐太子后,把魏徵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当时大家都替魏徵担惊受怕。魏徵慷慨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听了肃然起敬,对他分外敬重,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他请进卧室,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魏徵一直有治国的才能,性情刚直不阿,绝不随意屈从(放弃自己的主张)。太宗每次和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魏徵欣幸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主子,竭尽才力来效劳。太宗又安慰他说:“你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合我的心意。不是你忠心为国,怎能如此?”贞观三年,魏徵几次升迁,做了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起了很好的作用。太宗曾对他说:“论你的罪过比当年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还要严重,而我对你的信任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武德年间,王珪担任太子中允,被太子李建成礼遇。建成被诛杀后,太宗即位,王珪被太宗召回,拜官为谏议大夫。王珪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所进献的言论,多被采纳。王珪曾经上书批评太宗过失,太宗说:“你所谈论的都说中我的过失。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君不想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永享安定太平的,然而都没有实现,只是因为他们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或者是他们听到了自己的过错却不能改正的缘故。现在我有过错,你能直言不讳,我也能知错就改,何必担心国家不长治久安呢?”太宗还曾经对王珪说:“你如果一直做谏官,我必定永远没有过错。”材料二:魏徵、王珪侍奉太宗而为其效忠,与当初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有区别吗?回答是:有区别,但区别不大。李建成死了,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对魏徵、王珪而言既不是敌国君主,也不是自己君王的仇敌,改而侍奉他,不会损害义和仁,有什么不可以呢?然而魏徵、王珪的情况跟管仲还是有区别。什么区别呢?齐襄公被弑杀后,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都流亡在外,他们回国讨贼,不幸而兄弟相争,这是管仲所不曾预先料到的。公子纠争位失败,管仲被囚禁在鲁国,齐桓公释放了他,让他担任宰相,管仲未曾向齐桓公请求宽赦自己的罪过并起用自己。李建成、李世民各自怀着狠毒心思争斗已经很久了,魏徵、王珪知道两人必定会酿成喋血宫门的惨祸,他们不制止这种罪恶行径,也不辞去官职离开,而是想要寻求侥幸而静观局势变化,他们两个的志向是很苟且的。太子一死,他们立即去找秦王,请求接见,这尤其是为大义所不容许的。如此则他们自然不能与管仲等量齐观。(再说)魏徵起于群盗之中,幸而得以从痛苦中自我解脱,归顺唐朝,不过是个功名之士罢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过平望①范成大寸碧②闯高浪,孤墟明夕阳。水柳摇病绿,霜蒲蘸新黄。孤屿乍举网,苍烟忽鸣榔③。波明荇叶颤,风熟苹花香。鸡犬各村落,莼鲈近江乡。野寺对客起,楼阴濯沧浪。古来离别地,清诗断人肠。亭前旧时水,还照两鸳鸯④。〖备注〗①平望:在今江苏省吴江市南四十里,是运河所经处。本诗为诗人离家赴临安水路经过平望时所作。平望是诗人故乡。②寸碧:远方的景物。③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敲船舷作声,惊动游鱼,使鱼落网。④唐代徐月英《送人》:“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在船行驶时遥望远景产生的错觉:诗人在船上,远方景物仿佛扑面而来。B.三、四句从视觉角度写秋景,水柳病绿,霜蒲新黄,对仗工整,动静结合,意境萧瑟。C.五、六句写渔人在孤屿边举网、在船上鸣榔的场景,透露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渴望。D.全诗扣住“过”字描写水路行经平望的见闻感受,写景呈现出江南水乡的鲜明特点。16.本诗末尾四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末尾四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思想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政策环境的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合同
- 门窗分包工程2024年度合同协议
- 2024年度建筑劳务分包工程验收合同2篇
- 分期购买手机合同完整版
- 商务咨询合同范本 2篇
- 2024年度健身服务合同:健身俱乐部与会员之间的健身服务协议2篇
- 2024年度珠宝首饰设计及定制合同3篇
- 芒果购销合同2024年度全文预览:果品批销合同
- 厨房承包合同协议书
- 河沙材料采购合同
- 2024年艾滋病宣讲
- 《消防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食品安全行业运营模式及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 课件(新教材)
- 2024粤东西粤北地区教师全员轮训培训心得总结
-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 水蒸汽热力学
- 旅行社低价竞争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 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管理指导意见
- 施工现场装配式集装箱活动板房验收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