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必考选择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浙教版)_第1页
专题12必考选择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浙教版)_第2页
专题12必考选择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浙教版)_第3页
专题12必考选择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浙教版)_第4页
专题12必考选择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必考选择题一、化学必考选择题1.(2022九上·温州月考)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①往食盐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②向含有HCl和Na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③将足量的MgO、MgCO3固体分别加入到相同质量、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④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NO3晶体(不含水分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C【解析】①往食盐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溶液pH会从等于7下降至小于7,错误;②向含有HCl和Na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因硫酸钠与氢氧化钡产生的硫酸钡沉淀不能溶于盐酸,所以沉淀应从原点开始增加,错误;③将足量的MgO、MgCO3固体分别加入到相同质量、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由氯元素质量守恒可知,最终产生氯化镁相等,而等质量氧化镁和碳酸镁与盐酸反应时,氧化镁消耗盐酸质量大于碳酸镁,产生氯化镁质量氧化镁大于碳酸镁,正确;④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NO3晶体(不含水分子),溶质质量分数会随硝酸钾溶解而增大,至达到饱和时保持不变,正确;故选C。2.(2022九上·北仑期末)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至ag时,溶液中反应为CaCl2+Na2CO3=2NaCl+CaCO3↓.B.滴至bg时,溶液中含HCl、NaCl两种溶质C.滴至c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D.滴至dg时,溶液呈中性【答案】C【解析】A、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滴至ag时,溶液中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B、滴至bg时,盐酸完全反应,氯化钙部分反应,溶液中含CaCl2、NaCl两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C、滴至cg时,恰好完全反应,即盐酸和氯化钙都变成氯化钠,由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CO2↑+H2OCaCl2+Na2CO3=2NaCl+CaCO3↓

73117111117

,则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符合题意;

D、滴至dg时,碳酸钠过量,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1九上·浙江月考)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①滤渣中可能有铜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③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反应1消耗Zn的质量大于生成Cu的质量,反应2消耗Fe的质量小于生成Cu的质量,由于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的质量与最终剩余固体质量相等,所以可知Zn完全反应,Fe部分反应或全部反应。

①反应1,2都进行,生成物Cu一定有,①不合理;

②滤渣情况1(Fe部分反应):Cu,Fe,情况2(Fe全部反应):Cu。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情况1无气泡,情况2有气泡(Fe+2HCl=FeCl2+H2↑),②合理;

③滤液情况1(Cu(NO3)2无剩余):Mg(NO3)2,Zn(NO3)2,Fe(NO3)2,情况2(Cu(NO3)2有剩余):Mg(NO3)2,Zn(NO3)2,Fe(NO3)2,Cu(NO3)2,③合理;

④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到水,由于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的质量与最终剩余固体质量相等,所以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等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④不合理。故答案为:C4.(2021九上·绍兴月考)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bc段溶液增加80gC.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d点溶液中溶质有2中,且pH>7【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向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滴加10%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当稀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A.由图象可知,ab段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故A错误;

B.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0g80.0g)×10%=8g;

设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CuCl2+2NaOH═Cu(OH)2↓+2NaCl,

8098117

8gxy

808g=98x=117y;

解得:x=9.8g,y=11.7g

bc段溶液增加的溶液的质量是80g9.8g=70.2g,故B错误;

C.设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58.5

80.0g×10%z

4058.5=5.(2020九上·嘉兴期中)已知反应CuCl2+2NaOH=Cu(OH)2↓+2NaCl。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点表示的溶液pH=7B.N点表示的溶液中含有一种溶质C.从M点到N点溶液质量增加20gD.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答案】B【解析】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

A、P点表示的溶液氢氧化钠过量,pH>7,不符合题意;

B、N点表示的溶液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其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符合题意;

C、从M点到N点有沉淀生成,溶液质量增加小于20g,不符合题意;

D、P点表示的溶液质量比N点表示的溶液质量大,氯化钠的质量相等,所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P点小于N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6.(2020九上·绍兴月考)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铁,向右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结束后,指针偏向右盘B.由于消耗的硫酸质量相等,实验结束后,指针不偏转C.实验结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可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6.4g的铁D.实验结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6.4g的镁【答案】D【解析】镁、铁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和质量关系如下,设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反应需镁的质量为x,铁的质量为y

Mg+H2SO4=MgSO4+H2↑Fe+H2SO4=FeSO4+H2↑

2498256982

x19.6gy19.6g

x=4.8gy=11.2g

A、由方程式可知等质量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相等,因加入镁的质量小于铁,实验结束后,指针偏向左盘,不符合题意;

B、由于消耗的硫酸质量相等,因加入镁的质量小于铁,产生氢气质量相等,实验结束后,指针偏左,符合题意;

C、实验结束后,天平指针偏向加铁的一边,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向右盘加一定质量镁,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镁的质量为11.2-4.8=6.4g,符合题意;故选D。7.(2020九上·慈溪期中)一瓶不纯的K2CO3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KNO3、Ca(NO3)2、KCl、CuCl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⑴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⑵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沉淀部分溶解。⑶另称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97g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杂质中可能含有KNO3、Na2CO3B.杂质中肯定不含有Ca(NO3)2、CuCl2、Na2CO3C.杂质中肯定含有KCl,可能含有Na2CO3D.杂质中肯定含有KCl、Na2CO3,可能含有KNO3【答案】D【解析】①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粉末中不含有硝酸钙和氯化铜;

②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沉淀部分溶解,说明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碳酸钠,这是因为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38g碳酸钾和足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1.97g碳酸钡沉淀,1.06g碳酸钠和足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1.97g碳酸钡沉淀,那么相同质量的碳酸钠比碳酸钾生成的沉淀多。

因为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氯化钾,所以碳酸钾质量小于1.38g,此时它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肯定小于1.97g。只有粉末中存在部分碳酸钠,才能使沉淀的质量等于1.97g。

因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以上分析可知,杂质中肯定含有KCl、Na2CO3,可能含有KNO3。故选D。8.(2020九上·萧山月考)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图甲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B.图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的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C.图丙表示往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图丁表示往稀盐酸和CuCl2混合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答案】D【解析】A、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B、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的氧气质量应相等,只是速率不同,不符合题意;

C、往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会随反应的发生而增加,不符合题意;

D、往稀盐酸和CuCl2混合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会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产生的沉淀质量要在加入氢氧化钠一定质量后才开始增加,符合题意;故选D。9.(2018九上·奉化期中)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o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b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C.c点溶液的pH>7 D.x值为106.0【答案】B【解析】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

A、图中o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B、b点为氯化钙、盐酸恰好与碳酸钠反应完全,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符合题意;

C、c点为碳酸钠过量,溶液的pH>7,不符合题意;

D、x值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设产生2.2克二氧化碳所用碳酸钠溶液质量为x,产生5.0克沉淀所用碳酸钠溶液质量为y

Na2CO3--CO2Na2CO3CaCO3

10644106100

10.0%x2.2g10.0%y5.0g

106:44=10.0%x:2.2g106:100=10.0%y:5.0g

x=53gy=53

所以图中X值为106.0,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2022九上·浦江期中)烧杯中盛放有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现向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经搅拌使其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现以加入锌粉的质量为横坐标,以烧杯中生成的固体质量为纵坐标,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了烧杯中的固体质量随加入的锌粉质量变化的大致关系图。其中A点表示锌粉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段BC表示锌与硝酸银反应B.反应结束时,三种情况的溶液溶质种类不同C.乙图中表示与硝酸银和硝酸亚铁反应的锌的质量之比是9D.甲图表示反应结束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的银和铁的质量总和【答案】C【解析】A、烧杯中盛放有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现向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线段BC表示锌与硝酸亚铁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反应结束时,三种情况的溶液溶质都是硝酸锌,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乙图为反应的锌的质量与生成银和铁的质量相等,由方程式

Zn+2AgNO3=2Ag+Zn(NO3)2增Zn+Fe(NO3)2=Fe+Zn(NO3)2减

6521615165569

a1b1

a=65151,b=659

则与硝酸银和硝酸亚铁反应的锌的质量比为9:151,符合题意;11.(2021九上·长兴期中)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答案】D【解析】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应该呈蓝色,将M加入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粉末和无色溶液,即M将铜全部置换出来了。因为银的活动性比铜更弱,所以M应该先和硝酸银反应,再和硝酸铜反应,即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铜和银,而溶液中肯定没有铜离子和阴离子,故A、C正确不合题意;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了无色气体,说明活泼金属M与稀盐酸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氢气,即滤渣中肯定存在单质M,故B正确不合题意;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单质,溶液呈浅绿色,而不是无色,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2.(2021九上·萧山月考)某固体混合物由K2CO3、K2SO4、CaCl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aCl2,KClB.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CO3,K2SO4,KClC.只通过步骤①②就可以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SO4D.若步骤②改为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现象均不变,则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Cl【答案】D【解析】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说明碳酸钾、硫酸钾与氯化钙不能同时存在;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钾或硫酸钾,故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钙;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说明产生的沉淀一定有碳酸钡和硫酸钡,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

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但是步骤②中加入了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

A.原固体中不能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钾,故A错误;

B.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CO3,K2SO4,不一定含有KCl,故B错误;

C.通过实验①②不能说明一定含有硫酸钾,故C错误;

D.若步骤②改为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现象均不变,则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Cl,故D正确。故选D。13.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和H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将混合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均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A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体积明显减小;装置D增重1.8g;装置E增重2.4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装置A中石灰水不变浑浊,所以气体中一定不含二氧化碳B.装置C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所以可以去掉装置C以简化实验方案C.后续装置的目的是阻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E中,干扰CO的检验D.该混合气体成分可能是CH4和CO【答案】C【解析】A.如果混合气体中含有HCl,那么其中的二氧化碳就能使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故A错误;

B.C装置中的浓硫酸对从B装置中出来气体进行干燥,防止干扰其他气体的检测,故B错误;

C.后续装置的目的是阻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E中,干扰CO的检验,故C正确;

D.装置D增重1.8g,是生成水的质量;装置E增2.4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g。

设生成1.8g水,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CH4+2O2=点燃CO2+2H2O

4436

x1.8g

4436=x1.8g

解得:x=2.2g<2.4g;

14.(2018九上·长兴月考)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台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3溶液反应C.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D.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答案】B【解析】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台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由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或64份质量的铜,所以与硝酸银反应时溶液质量会减少,而与硝酸铜反应溶液质量会增加。

A、a点溶液为部分硝酸银反应的溶液,加入盐酸,未反应的硝酸银与盐酸反应会有沉淀产生,不符合题意;

B、图标bc段为锌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符合题意;

C、c点为锌与硝酸铜刚好完全反应的图标,d点为反应结束且锌过量的图标,所以溶质种类相同,但金属种类不同,不符合题意;

D、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只有Ag,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二、物理必考选择题15.(2022九上·武义期末)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为竖直方向。用该滑轮组提升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G=80N的重物到高处。用竖直向下的拉力拉绳的自由端,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重物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在2s~4s内重物上升的竖直高度为2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动滑轮重为20NB.0~2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力为40NC.2~4s内,绳自由端下降的平均速度为2m/sD.4~6s内,拉力F的功率为100W【答案】D【解析】A.由图甲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2,由丙图可知,物体在4s~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3=50N,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由F=1n(G+G动)得,

动滑轮的重力:G动=nF3G物=2×50N80N=20N,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0~2s内,物体的运动速度为零,即物体静止在地面上,

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1=30N,

把动滑轮和重物看成整体,则这个整体受到向下的总重力、向上的支持力以及2股绳子向上的拉力而处于静止状态,

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支+2F1=G物+G动,

则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支=G物+G动2F1=80N+20N2×30N=40N,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此过程中重物对地面的压力:F压=F支=40N,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已知在2s~4s内重物上升的竖直高度为2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2×2m=4m,

所用的时间:t=4s2s=2s,

则在2s~4s内,绳自由端下降的平均速度vB=st=16.(2021九上·绍兴期中)网球发球机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度朝不同方向分别发出a、b、c三个完全一样的球(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落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va>vb>vc B.vb>vc>va C.va>vc>vb D.va=vb=vc【答案】D【解析】同一个网球,发出时的高度相同,则重力势能相同;速度相同,则动能相同,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开始时网球具有的机械能相同。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到达地面时它们的机械能仍然相等。由于此时它们的重力势能都是0,因此它们的动能都相等,即落到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等,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7.(2020九上·新昌期末)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与R的关系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8VB.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是10ΩC.R0的最小电功率为0.2WD.当滑片P置于中点时,R的电功率为0.9W【答案】D【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当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此时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其示数最大,

由图乙可知,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6V,则电源的电压U=6V,故A错误;

B.当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小,

由图乙可知电压表的最小示数U0=2V,由图丙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小=0.2A,

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R=UU0=6V2V=4V,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URI小=4V0.2A=20Ω,故B错误;

C.当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R0的功率最小,

则R0的最小功率P0小=U0I小=2V×0.2A=0.4W,故C错误;

D.定值电阻的阻值R018.(2020九上·温州期末)如图甲为工人师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装置示意图,已知动滑轮和水桶总重20N,将重为160N的水以0.2m/s的速度匀速提起,所用时间为20s,此过程工人拉力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人的拉力为200N B.工人做功的功率为100W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4m D.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答案】D【解析】根据甲图可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2×(0.2m/s×20s)=8m,则工人的拉力为:F=Ws=800J8m=100N,故A、C错误;

工人的功率:P=W19.(2021九上·江干期末)体重为80kg的工人利用如图滑轮组将一质量为60kg的重物A匀速提升1m,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不计绳重与摩擦,g取10N/kg),小明对此工作过程及装置作出了论断,下列论断正确的是()A.动滑轮重为200NB.此过程中,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600NC.重物匀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不变D.若增大重物A,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答案】A【解析】A.重物A的重力:GA=mAg=60kg×10N/kg=600N;

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的唯一来源,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GAGA+G动×100%=75%;

即600N600N+G动×100%=75%

解得:动滑轮重力:G动=200N,故A正确;

B.绳子的有效段数为n=3,因不计绳重与摩擦,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G物+G动n=20.(2020九上·杭州月考)在杠杆的两端挂着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铝球和铁球,这时杠杆平衡;将两球分别浸泡在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硫酸中(如图所示),直至两个烧杯中均没有气泡产生为止,两球的外形变化不大且无孔洞出现。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①反应结束后,烧杯甲中的溶液质量大;②反应结束后,烧杯乙中的溶液质量大;③拿掉烧杯后,要使杠杆重新平衡,支点应向A端移动;④拿掉烧杯后,要使杠杆重新平衡,支点应向B端移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铁球和铝球的外形变化不大且无孔洞出现,说明金属都有剩余,即硫酸完全反应。

设消耗的铁和铝的质量分别为x、y,硫酸的质量为100g,质量分数为a%则:

Fe+H2SO4=FeSO4+H2↑2Al+3H2SO4=Al2(SO4)3+3H2↑

569854294

5698aa1898aa

根据上面的方程式可知,相同质量的硫酸消耗铁的质量要比铝多。

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大,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放铁球的那个烧杯中乙溶液质量增加的多,①错误,②正确;

因为铁球减少的质量大,反应后铁球要比铝球轻,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故支点应向A移动,21.(2020九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拉力F为5N,物体A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B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B表面足够长);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水平向左4N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10NB.拉力F的功率为1.5W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D.拉力F增大到15N时,物体B开始向左运动【答案】C【解析】A.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水平方向上物体B受到向右的弹簧拉力、地面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和物体A对它向左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fAB+4N=12N,则fAB=8N;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可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fAB=8N,故A错误;

B.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n=2,拉力端移动速度v=2v物=2×0.1m/s=0.2m/s,

则拉力做功的功率:P=Fv=5N×0.2m/s=1W,故B错误;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fnF×100%=22.新型PTC发热材料可以自动调节电路的电功率,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图甲是PTC调试工作电路,R0是定值电阻;R1是PTC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当温度从25℃升高到140℃的过程中()A.电压表示数先变大后变小B.R0消耗的功率先变小后变大C.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先变小后变大D.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先变小后变大【答案】D【解析】根据甲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由图乙知,当温度从25℃升高到100℃的过程中电阻R1变小,从100℃升高140℃的过程中电阻R1变大。则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故A错误;

根据R总=R0+R1可知,总电阻先变小后变大,那么总电流先变大后变小。根据P=I2R0可知,R0消耗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故B错误;

根据P总=U总I总可知,总功率先变大后变小,故C错误;

根据欧姆定律R=UI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等于PTC电阻R123.(2020九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小科用该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将一小物体m靠在弹簧旁,但不固定,并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测量AC长度为L;第二次将物体m系在弹簧上,也在A点由静止释放,直到最后静止,小物体通过的总路程为S.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一次,物体从A到B动能越来越大,从B到C动能越来越小B.第二次物体静止后,弹簧可能存在弹性势能C.第二次物体运动的总距离S一定等于LD.第二次物体一定停在B点【答案】B【解析】第一次,物体从A到B弹力越来越小而摩擦力大小不变,肯定有一个时刻弹力和摩擦力相等,即此时合力为零,因此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所以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到B点时弹力为0,从B到C点物体只受摩擦力,合力向左,与运动方向相反,因此速度不断减小,所以动能越来越小,故A错误;

第二次物体静止后,可能弹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弹簧可能发生形变,所以弹簧可能存在弹性势能,故B正确;

第二次,如果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即克服摩擦力做功),且摩擦力恒定,那么物体可以停在B点,那么S=L;如果弹性势能没有全部转化成内能(即还有一点弹性势能),那么物体可以停在B点左侧或者右侧,靠摩擦力和弹力平衡就可以静止,摩擦力恒定,所以S<L,故C、D错误。故选B。24.小灯泡额定电压为6V,额定功率估计在7~12W之间,小佳按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小灯泡的功率,所用电流表的量程有0~0.6A、0~3A两挡,电压表的量程有0~3V、0~15V两挡,将它们连入电路时,小佳做了正确选择与操作,变阻器滑到某处时两电表示数如图乙、丙所示,则()A.小灯泡额定功率为7.5WB.在5V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为7.5WC.在1V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为7.5WD.在5V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为1.5W【答案】B【解析】根据丙图可知,如果电压表选择的量程是0~3V,那么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V;

根据公式I=PU可知,通过灯泡的电流应该在:7A~12A之间;

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的量程最大为3A;

因此这种情况不存在。

那么电压表选择的量程是0~15V,那么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V;

根据I=PU可知,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应该在:1.4A~2.4A之间;25.如图是杂技演员演出时的过程示意图。男演员从甲处用力向上起跳,落下后踩在跷跷板的a端,能把站在b端的女演员弹上乙处。由于存在阻力,故()A.男演员的质量必须要大于女演员的质量B.甲处男演员的势能一定要大于乙处女演员的势能C.男演员离开跳台时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处女演员的势能D.女演员弹起时的动能与她站在乙处时的机械能相等【答案】C【解析】A.根据图片可知,男运动员在开始时会向上跳起。如果男演员到达的最高点大于女运动员的最高点,即使男女员的质量相同,那么男演员的重力势能就会大于女演员的重力势能。多余的重力势能用于克服摩擦做功,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甲处男演员的高度小于女演员的高度,因此他的势能小于乙处女演员的势能。但是他还要向上跳起。只要他到达的最高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大于女演员的势能即可,故B错误;

C.因为运动过程要克服摩擦做功,所以男演员的机械能一定要大于乙处女演员的势能,这样才可能将女演员弹到乙处,故C正确;

D.女演员在向上运动时会克服摩擦做功,因此她弹起时的动能应该大于在乙处时的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C。26.如图,A物体在大小为10N的拉力F作用下,以0.3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不计滑轮与细绳的摩擦及重力),若A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1N,g取10N/k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3WB.B物体的质量是2.7kgC.B物体上升的速度是0.1m/sD.A物体运动1s则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3J【答案】D【解析】A.拉力F做功的功率P=Fv=10N×0.3m/s=3N,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向左的滑轮上的拉力、摩擦力和向右的拉力,那么F=f+F滑,即10N=1N+F滑动,那么滑轮上绳子的拉力F滑动=9N。根据nF=G=mg得到:3×0.9N=m×10N/kg,那么物体B的质量为2.7kg,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公式v=nvB得到,物体B上升的速度vB=vn=0.3m/s3=0.1m/s,故C正确不合题意;

D.A物体运动1s,那么B物体也运动1s,那么物体B上升的高度hB=v三、生物必考选择题27.(2022九上·定海期末)甲是“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图,乙是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管图像,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死鱼比活鱼更有利于实验 B.湿纱布的作用是维持鱼的体温C.③是小静脉 D.①是毛细血管【答案】D【解析】A:用活鱼更有利于实验,可以看清血液流动情况,A错误。

B: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以保证小鱼能正常呼吸,B错误。

C:③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C错误。

D: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①毛细血管,D正确。故选:D28.(2022九上·仙居期末)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叙述不合理的是()A.胃:分泌的胃液中含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消化淀粉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流入小肠帮助消化脂肪C.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多种消化酶,流入小肠起消化作用D.大肠:基本无消化作用,只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答案】A【解析】A:胃:分泌的胃液中含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消化蛋白质,错误。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流入小肠帮助消化脂肪,正确。

C: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多种消化酶,流入小肠起消化作用,正确。

D:大肠:基本无消化作用,只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正确。故选A。29.(2022九上·金东期末)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肝脏,分泌的胆汁里含有可消化脂肪的酶B.②和⑤是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C.③是胃,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分解蛋白质的功能D.④是胰脏,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酶和胰岛素【答案】C【解析】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错误;

B:②是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⑤是大肠,B错误。

C:③是胃,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分解蛋白质的功能,C正确。

D:④是胰脏,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酶,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D错误。故选C。30.如下图所示为心脏、血管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流出的血液一定为动脉血B.血液流经丁后一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C.血液流动的方向:甲→乙→丁→丙D.血液流动的速度由快到慢:乙→丁→丙【答案】C【解析】A:从心脏左心室中流出的是动脉血,从心脏右心室流出的是静脉血;故A错误;

B:丁中红细胞单行排列通过,是静脉,血液流过小肠后,血液会变为静脉血,经过肺则会变为动脉血;故B错误;

C:甲是心脏中流出的血液,乙、丙是动脉,丁是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故C正确;

D:动脉血流速大于静脉血,因此丙的血液流速大于丁;故D错误;故选C。31.(2022九上·西湖期末)某同学因咳嗽、发热到医院就诊,如图是该同学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据此判断该同学可能患有()检查项目结果正常范围参考值单位红细胞计数3.93.5~5.5×1012/L白细胞计数32.13.5~10×109/L血小板计数160100~300×109/L血红蛋白120110~150g/LA.贫血 B.炎症 C.坏血病 D.佝偻病【答案】B【解析】白细胞的作用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如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白细胞的正常值为:3.5~10×109/L,而该患者测定值为32.1×109/L,偏高,故此人身体有炎症。故选B。32.(2022九上·越城期末)如图表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物质X、Y的含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b代表小肠,则曲线Y可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若b代表肾脏,则曲线X可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C.若b代表肺,则曲线Y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D.若b代表脑,则曲线X可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答案】C【解析】A.若b代表小肠,由于在小肠内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A正确。

B.若b代表肾脏,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即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所以,若b代表肺,则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C错误。

D.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以判定:a段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脑部的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流经脑部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含量减少。所以,若曲线b代表脑,则曲线X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D正确。故选C。33.(2021九上·江干期末)多酶片是常用药之一,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治疗消化不良。如图是药瓶上的标签,其中肠溶衣是指药物外层包裹的,使药物能在37℃的人工胃液中2h以内不崩解或溶解,而在人工肠液中1h内崩解或溶解,并释放出药物的包衣,以下有关多酶片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酶片成分本品每片含胃蛋白酶13mg、胰酶300mg性状本品为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片。外层为胃蛋白酶,内层为胰酶。A.所含的各种酶,都是人体消化系统无法生成的B.能促进蛋白质的消化,不能促进淀粉消化C.将外层的酶与内层互换,不会影响药物的效果D.使用肠溶衣包裹,可防止胰酶在胃中被破坏【答案】D【解析】A:多酶片外层为胃蛋白酶,内层为胰酶,人体消化系统可以生成的,A错误。

B:胰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消化,能促进蛋白质的消化,也可以促进淀粉消化,B错误。

C:将外层的酶与内层互换,会影响药物的使用效果,C错误。

D: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使用肠溶衣包裹,可防止胰酶在胃中被破坏,D正确。故选D。34.(2021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②时的状况,图中曲线X或Y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②代表小肠,则曲线X可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若②代表脑,则曲线Y可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C.若②代表肾脏,则曲线X可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D.若②代表肺,则曲线Y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答案】C【解析】A.若②代表小肠,由于在小肠内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A错误。

B.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以判定:①段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脑部的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流经脑部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所以,若曲线②代表脑,则曲线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B错误。

C.若②代表肾脏,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即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C正确。

D.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所以,若②代表肺,则曲线X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D错误。故选C。35.(2021九上·杭州期中)某人患胆囊炎,验血时发现血涂片中(左图所示)______细胞会增多;而胆囊被切除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