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市2024年高一年级选科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I卷必须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陶寺遗址早期城址总面积为56万平方米。考古发现,遗址内有宫城、外城、平民居住区和仓储区,有礼制建筑,其中还有6柄象征王权和军权的玉石列钺。这反映出陶寺遗址()A.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B.体现多元一体的特征C.开始进入农耕文明 D.已经出现了青铜文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遗址内有宫城、外城、平民居住区和仓储区,有礼制建筑,其中还有6柄象征王权和军权的玉石列钺”,表明陶寺遗址形成比较系统的制度文明,具备国家初始形态,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陶寺遗址,无法体现多元一体的特征,排除B项;早在河姆渡时期,出土的谷物化石,则说明“农耕”由此(或更早)产生,“开始”进入农耕文明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提到“6柄象征王权和军权的玉石列钺”,未出现青铜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2.西周时期,每年冬至前后,各国诸侯都要到文王庙举行祭祀文王之礼,天子主祭,诸侯助祭。这()A.旨在强化华夏认同观念 B.标志着礼乐制度确立C.扩大了周王的统治范围 D.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每年冬至前后,各国诸侯都要到文王庙举行祭祀文王之礼,天子主祭,诸侯助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祭祀文王”是建立在分封体制上的文化活动,其目的在通过“祭祀文王之礼”形成以周文化为主体,与分封体制的等级相适应的文化体系,进而强化华夏认同观念,A项正确;礼乐制度确立的标志事件是周公“制礼作乐”,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周王的统治范围,排除C项;宗法等级秩序以血缘关系的亲疏为重要标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3.孟子曰:“市,廛(市场上储藏货物的场所)而不征,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稽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据此可知,孟子主张()A.施行“仁政” B.礼贤下士C.隆礼重法 D.兼爱非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孟子主张对商人、农民等不征税,这就施行“仁政”,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礼贤下士,排除B项;隆礼重法不是孟子的思想,是荀子的思想,排除C项;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4.睡虎地秦简中的《行书律》等包含了大量的邮传制度,如邮的设置,邮人的待遇,以及邮人的管理,而且重心放在了邮人的管理上,像危害邮传公文安全和不能及时传达的行为给予惩罚。这一制度()A.保证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体现了秦朝的严刑峻法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推动了秦朝统一的完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重心放在了邮人的管理上,像危害邮传公文安全和不能及时传达的行为给予惩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十分重视对于邮传制度的建设,将邮传作为传递地方公文的重要手段,这有利于秦朝中央政府加强对于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正确;邮传制度目的在于加强对于地方的管理,不是“保证了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关于秦朝法律具体内容,无法得出“秦朝的严刑峻法”的结论,排除B项;秦朝统一的完成在公元前220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5.汉朝的厚葬之风盛行,汉武帝的茂陵规模宏大,海昏侯刘贺墓里陪葬品近2万件,大量的中产家庭,也变卖田产或者借贷,以筹集下葬之资。这一习俗()A.体现了道德规范的弱化 B.反映了汉朝吏治的腐败C.源于分封制等级观念 D.埋下了社会危机的隐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题干“汉朝的厚葬之风盛行,汉武帝的茂陵规模宏大,海昏侯刘贺墓里陪葬品近2万件,大量的中产家庭,也变卖田产或者借贷,以筹集下葬之资”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厚葬之风盛行,不仅皇帝、贵族厚葬,而且大量中产家庭也变卖田产或者借贷,以筹集下葬之资,这会导致社会财富的浪费,埋下了社会危机的隐患,D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体现道德规范的弱化,并且厚葬的风俗不能体现道德规范的弱化,排除A项;题干主旨为“汉朝的厚葬之风”,而“汉朝吏治的腐败”与题意不符,厚葬风俗与吏治无关,排除B项;“厚葬之风”源于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风气的变化,不是来源于分封制的等级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6.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这一制度()A.消除了割据势力 B.提高了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集权 D.缓和了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武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一人,刺史虽然级别不高,但是巡查代表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消除了割据势力”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刺史是监察官员,其目的是加强对于地方的控制,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效率,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西汉的刺史制度”,而“缓和了社会矛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7.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阐述:“唐代自安史之乱后,长安政权之所以得以继续维持,除文化势力外,仅恃南东八道财富之供给,至黄巢之乱既将此东南区域之经济几全加破坏,复断绝汴路运河之交通…大唐帝国之形势及实质,均于是告终矣。”这可以用来说明()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 B.大运河发挥了重要作用C.中原经济发展逐渐停滞 D.北方文化实力强于南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中晚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仅恃南东八道财富之供给”“复断绝汴路运河之交通”可知,材料认为黄巢起义使大运河阻断,加速了唐朝的灭亡,B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大运河对南北经济联系的作用,无法说明中原经济发展停滞,排除C项;唐代北方文化实力强于南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8.宋太祖认为“每募一人,朝廷既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因此宋朝不断扩大招安入伍的人数。此举意在()A.解决“冗兵”问题 B.稳定社会秩序C.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D.缓和财政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太祖认为招安可以减少贼寇,扩大兵力,说明其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B项正确;这一举措导致“冗兵”问题严重,排除A项;宋太祖招安的是贼寇,而非抽调地方精锐入中央,不一定会提高军队战斗力,排除C项;宋太祖这一举措增加了宋代兵员数量,加重了财政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9.北宋时期,地主“甲年所收租课,乙年出粜收索”;自耕农和佃户“一谷始熟,腰镰未解,而日输于市焉”。这表明()A.农产品的商品化 B.农业技术发展C.土地兼并严重 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一谷始熟,腰镰未解,而日输于市焉”可知宋代将农产品积极投放市场,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A项正确;宋代农业技术并未得到明显进步,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宋朝时期农业技术发展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政府的不抑兼并的政策,无法说明土地兼并严重,排除C项;宋代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没有强调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0.南宋时,江西抚州陆氏家族,每天早晨众子弟拜谒祖祠,同唱《家训歌》,劝诫族人“劳我以生天理定”“经营太甚违天命”“好将孝弟酬身命”等士人认同的道理。这表明()A.南宋政府重视基层治理 B.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C.理学呈现世俗化的趋势 D.士人群体政治诉求趋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每天清晨都有子弟拜谒祖祠,同唱《家训歌》”等可知,宋代儒士通过家训方式来训导子弟,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C项正确;材料属于教化的内容,不属于基层治理,材料内容也没有涉及基层治理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陆氏家族属于家庭教育,不属于官方,排除B项;材料属于家庭教育,是家训,不属于政治诉求,排除D项。故选C项。11.明初,朱元璋命礼官纂修了《大明集礼》《军礼》《皇太子亲王及士庶婚礼》《官员亲属冠服之制》《官民相见礼》《乡饮酒礼》等,并由内府刻印,颁赐天下。朱元璋此举旨在()A.推广儒家礼仪 B.构建统治秩序C.规范官员行为 D.提高民众素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明朝朱元璋主持纂修了不同社会阶层相关的多部礼仪,目的是通过教化,构建统治秩序,B项正确;推广儒家礼仪属于手段,不属于目的,排除A项;规范官员行为只能反映与官员相关的礼仪,无法全面反映材料,排除C项;提高民众素养属于影响,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2.明清时期,朱家角镇“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京省标客往来不绝,今为巨镇”。嘉善的干家窑镇,则是“民多业陶,甓埴繁兴,贸迁日夥”。江苏吴江的庉江市“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这反映出当时()A.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B.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C.区域经济专业化生产发展 D.农业生产呈现衰退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专业化的市镇,体现了当时区域经济专业化生产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市镇的专业化,没有体现农业信息,排除A、D项;材料描述生产的专业化,没有提及雇佣劳动信息,排除B项。故选C项。1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美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美国国民与中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或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英美等西方国家取得领事裁判权,外国国民在中国涉及诉讼或纠纷,只能由外国领事等官员处理,这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开放通商口岸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被迫给予另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在当时的最优惠待遇,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居住及租地权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4.太平天国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后期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这两个纲领的相同目的是()A.健全政府制度体系 B.推翻封建土地制度C.巩固太平天国政权 D.建立现代社会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其目的是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壮大太平天国政权;《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目标,其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使得太平天国政权摆脱政治危机。综合以上可知,两个纲领的相同目的是巩固太平天国政权,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太平天国的政府制度体系,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资政新篇》也没有涉及封建土地制度,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人人平均”的理想社会,与“建立现代社会秩序”的说法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15.以下是中国某时期工业分布图。该图是()A洋务运动时期企业分布图 B.晚清民族资本主义分布图C.民国时期民族企业分布图 D.抗战时期全国工业分布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中关于企业的名字和创办者的名字,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企业分布图,A正确;据材料中的企业的名字和创办者的名字可知,这不是晚清民族资本主义分布图,排除B项;据材料中的企业的名字和创办者的名字可知,这也不是民国时期民族企业分布图;排除C项;抗战时期,有很多的东南部的民族企业迁移到西北和西南,材料中的企业多集中在东南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16.1898年,面对英国、日本方面对维新运动的批评,出于争取海外华侨支持的需要,梁启超以“局内人”身份,撰写《戊戌政变记》,对变法做了最初的总结。据此可知,《戊戌政变记》()A.客观的记叙了维新变法 B.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C.是研究英日对华政策的一手史料 D.激发了海外华侨对清政府的同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中国)。由材料“出于争取海外华侨支持的需要,梁启超以‘局内人’身份,撰写《戊戌政变记》,对变法做了最初的总结”可知,梁启超因为是戊戌变法的参与者,所以他的著作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美化的嫌疑,这说明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B项正确;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参与者,他写的《戊戌政变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不一定是客观的,排除A项;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对于研究英日对华政策属于二手史料,排除C项;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激发了海外华侨对改革者的同情,而不是对清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17.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这旨在()A.鼓励和传播新文化思想 B.缓和学校内部派系斗争C.提高北京大学学术地位 D.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倡学术自由,展开百家争鸣,从而传播新思想,说明其目的是鼓励和传播新文化思想,A项正确;材料强调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与缓和学校内部派系斗争无关,排除B项;提高北京大学学术地位属于其影响,而不是目的,排除C项;“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8.下图所列为1919年4月《教育潮》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本杂志以开发教育真义,力图改进为宗旨,抑潮之为物,有扫腐摧圣之势力,除旧布新之功用者也。(一)精神潮流一一即一时代思想之集合。(二)时代潮流——即一时代世界大势之所趋。(三)社会潮流—一即一社会之现状。A.教育变革对培养国民的重要作用 B.民主科学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武器C.青年学生是革命的主力力量 D.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前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9年(中国)。材料内容是《教育潮》的创刊宣言,该刊物要塑造“以开发教育真义,力图改进为宗旨,抑潮之为物,有扫腐摧圣之势力,除旧布新之功用者也”,这表明该刊编者重在思想解放,从而推动社会进步,D项正确;材料强调《教育潮》的思想解放的作用,并未涉及教育改革,排除A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材料只提到思想解放的作用,并未提到民主科学,排除B项;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力,排除C项。故选D项。19.1929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对无锡农村的调查指出,“在昔日,纺纱织布换棉花,如此循环不已。其后纱厂发达,徒手纺纱无利,于是改变方针,购买厂纱,分发织户,织成土布,行销于江北及安徽一带。”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棉纺织行业彻底衰败 B.经营方式向近代化转型C.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 D.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中国)。据材料“购买厂纱,分发织户,织成土布,行销于江北及安徽一带”,说明无锡农村经营方式向近代化转型,B项正确;“彻底”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无锡纺织业向近代化转型,而不是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到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排除D项。故选B项。20.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土地分配区域,要保证获得土地的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在土地未分配地区,要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惟须降低租额和债息,佃农及债务人要交租交息。”作出这一决定的时期是()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在土地未分配地区,要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惟须降低租额和债息,佃农及债务人要交租交息”,可知材料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土地政策,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为农民减租减息和增加雇农工资,排除A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为“打土豪,分田地”,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21.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讲到,在现阶段的中国,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工农联盟是基础力量。这体现了()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持久抗战的思想C.建立联合政府的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据材料“在现阶段的中国,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工农联盟是基础力量”,可知这是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的内容,属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D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不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排除A项;持久抗战时期,团结国内各阶级进行抗战,排除B项;1940年初,中共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已普遍建立了包括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派别各三分之一组成的政权,排除C项。故选D项。22.1957年,中国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5%;原定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实际达到18%。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环境的改善 B.苏联的大力援助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实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7年(中国)。材料反映的是1957年与1952年比较,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大幅增长,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由此可知,材料中产值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D项正确;1957年国际环境仍然比较严峻,排除A项;苏联援助属于客观原因,并且这时期我国取得重要的成就的主要原因不是苏联的援助,排除B项;三大改造是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1956年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3.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确立了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的方针。该方针()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一切势力 B.被喻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D.获得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据本题材料“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并结合所学,“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B项正确;“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一切势力”属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影响,而材料属于其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排除C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遭到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排除D项。故选B项。24.1965年8月,西藏乡县选举工作完成,有1359个乡、镇进行了基层选举,有567个乡、镇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西藏约92%的地方建立了以翻身农奴和奴隶为主的乡人民政权。这体现了()A.民族平等的政策 B.依法治国的思想C.民族团结的精神 D.人民民主的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西藏(中国)。据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西藏地区进行基层普选,百万农奴翻身成为主人,行使民主权利,大部分藏区乡县建立基层民主政权,这充分说明改革后的西藏人民享有民主权利,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族平等,材料体现的是西藏地区人民享有民主权利,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西藏基层进行民主改革,藏区百姓享有民主权利,材料不涉及依法治国,并且依法治国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民族团结的精神强调不同民族间团结合作,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25.下表为山东省农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变化表。这主要是基于()时间平均全年纯收入/人(元)1978年114.561979年159.811980年210.231981年251.62A.对外开放吸引外资 B.个体经济异军突起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农村改革初见成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78年--1981年山东省农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逐年上升,说明农村改革初见成效,D项正确;对外开放主要在经济特区,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农民家庭收入,与个体经济无关,排除B项;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荐”在唐代是公开、合法的,允许台阁大臣在科举考试前公开向知贡举官推荐士人……宋太祖时期,下诏“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北宋太宗淳化三年“将作监丞垂蒲田陈靖上疏,请糊名考校,以革其弊,上嘉纳之。”随后省试、州试也采用了糊名法。自此糊名制被广泛应用到北宋的各级科举考试之中。材料二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46.1%来自寒族,而晚唐入两《唐书》的官员中寒族比重仅占13.8‰。”仁宗朝时的十三榜状元中有十二人是贫寒出身。士人中第后,京城敲锣打鼓,“金花报喜”,在状元家乡立“状元坊”等。——以上皆摘编自吴伟《科举制与北宋士人阶层关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变化并指出其发展趋势。(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时期科举制的影响。【答案】26.变化:取消公荐(荐举制);誊录法和糊名法成为定制;发展趋势:选官权进一步向皇帝集中;考试程序更加严密公平;科举开放性与公平性增强。27.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考试公平与客观,缓和了社会矛盾;将选士大权直接控制在皇帝手中,进一步强化了皇权;有利于选拔更多优秀人才,扩大统治基础;促进寒族的崛起,加快了社会流动;进一步贯彻“崇文抑武”政策,完善宋朝的文官政治;促进社会文化与教育的发展;宋朝的改革无法突破封建专制社会背景,科场舞弊、权贵为主的强势阶层现象仍存在。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的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可知,取消公荐(荐举制);根据材料一“将作监丞垂蒲田陈靖上疏,请糊名考校,以革其弊,上嘉纳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誊录法和糊名法成为定制。第二小问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一“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官权进一步向皇帝集中;根据材料一“随后省试、州试也采用了糊名法。自此糊名制被广泛应用到北宋的各级科举考试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试程序更加严密公平;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的开放性与公平性增强。【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的中国。从积极与消极角度看。积极方面:根据材料一“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选士大权直接控制在皇帝手中,进一步强化了皇权;根据材料一“随后省试、州试也采用了糊名法。自此糊名制被广泛应用到北宋的各级科举考试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维护考试公平与客观,缓和了社会矛盾并且有利于选拔更多优秀人才,扩大统治基础;根据材料二“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46.1%来自寒族,而晚唐入两《唐书》的官员中寒族比重仅占13.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寒族的崛起,加快了社会流动;根据材料二“士人中第后,京城敲锣打鼓,‘金花报喜’,在状元家乡立‘状元坊’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社会文化与教育的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一步贯彻“崇文抑武”政策,完善宋朝的文官政治。从消极角度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改革无法突破封建专制社会背景,科场舞弊、权贵为主的强势阶层现象仍存在。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小国民。下图为1911年闰六月《民立画报》刊发的《小国民之爱国热》,描绘了山东曹州府某私塾小学九岁学生读报关心国家救亡政策的画面。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国民”形象加以阐释。【答案】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阐释:随着列强的不断侵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先进的中国人开启了救亡图存的道路。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义和团运动等等。洋务运动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维新派利用西方的宪制改造中国,意在推行君主立宪制,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兴起。山东曹州府某私塾小学九岁学生读报关心国家救亡政策,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各阶层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的一股潮流,因此九岁学生读报关心国家救亡政策。《民立画报》刊发《小国民之爱国热》有利于激发国人自强救国的意识,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总之,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清末时期的中国。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提取信息,根据材料“1911年闰六月《民立画报》刊发的《小国民之爱国热》,描绘了山东曹州府某私塾小学九岁学生读报关心国家救亡政策的画面”可提取信息: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其次,对《民立画报》刊发的《小国民之爱国热》进行详细的解释,可以从时代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作答。如随着列强的不断侵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先进的中国人开启了救亡图存的道路。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义和团运动等等。洋务运动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维新派利用西方的宪制改造中国,意在推行君主立宪制,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兴起。山东曹州府某私塾小学九岁学生读报关心国家救亡政策,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各阶层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的一股潮流,因此九岁学生读报关心国家救亡政策。《民立画报》刊发《小国民之爱国热》有利于激发国人自强救国的意识,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最后进行总结:总之,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民主主义三大纲领。毛泽东在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而以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这个政权的构成形式。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把操纵国计民生的即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收归国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允许那些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民主主义三大纲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