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郭国昌①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③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④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18.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对一项给2分,对二项给5分)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汉诗抱有质疑的态度。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的真正体验。D.现代汉诗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需要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感情,否则,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E.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进入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

19.下面不能证明“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的一项是(3分)A.胡适、陈独秀等倡导“文学革命”,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B.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C.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D.卞之琳的《断章》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参考答案:18.BD(5分)(B“只要”错误,原文中是“只有”,D“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过于绝对)[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给分。]19.A(3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在一篇小品文《摄影小史》中曾经为我们讲述了早期摄影作品的独特属性:由于达盖尔摄影术需要长时间的曝光,使得照片产生了如同古典绘画一般富有“灵韵”的艺术性。被拍摄的人,因为“在经受了长时间的曝光后,好像走入了影像”。本雅明这样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拍照不再是一种艺术创造,它是对我们生活瞬间的随时捕捉。相比于此前达盖尔摄影术中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底版,如今的拍照恰恰陷入到了一切皆为复制品的任意狂欢。人的生存方式也因为这种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镜像化生存。也就是说,如果你愿意,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随时被记录在镜头之下。人们已经失去了本雅明所描述的面对镜头时候的恐惧感,在经历了无数次镜头体验之后,已经懂得如何以独属于其个人的标志性的表情展现自身:严肃的人在镜头前一贯严肃,搞怪的人在镜头前一贯搞怪。原因很简单。因为镜头已经变成了社会中他人的眼光,它的存在约束着我们,它让我们在镜头前不能放纵自我,相反,我们要呈现一个我们想让他人如何来看待我的那个面向。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赋予这种镜像式生存更多的丰富性。它一方面通过不断提高像素,让照片的清晰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却豢养出各色美颜的APP,给原本极度清晰的照片加上滤镜,从而让原本照出的细部纹理再一次变得柔和与模糊,降低了的清晰度,让照片生长出了本雅明式的“灵韵”光泽,这原本也算是现代人用技术来抵抗技术的一种手段:用技术来弥合那些因技术而被毁掉的“灵韵”。但由于拍照已经成为了一个他者的眼光,无处不在,这种滤镜化的存在所赋予照片的灵韵失去了自然性,多了诸多人为性。经过滤镜的照片不再真实地记录人物与世界,而是为了按照拍摄者的意图来展现被拍摄者。如果仅仅如此,事情还不算太糟糕,更为糟糕的是,对于今天早已习惯于镜像化生存的拍摄者们而言,拍照的目的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绝非为了艺术创造,当然也不仅是为了记录自己和生活,而是要“照出”一个经过他者的眼光过滤之后的自己和生活。网络红人的面孔正在成为一个个面孔的范本,左右着深陷滤镜化存在的人们。各种美颜APP让我们的肤色亮白,让我们的下巴变尖,让我们的眼睛变大,每一张被滤镜美颜修饰过了的照片,都有着千篇一律的五官和笑容,其所显示出的与其说是现实中的自己,倒不如说是被社会审美趋向所扭曲了的肤浅的表象,这一表象与被拍摄者可以毫无关系。滤镜化自拍正在让我们逐渐不敢直视镜子中真实的自己。本雅明说,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照片的人都曾感到惊愕,因为不敢直视照片中人那犀利的眼光,我将这视为是第一次有能力反观他人眼光中的自己的人应有的一种抵抗,而今天,在习惯了滤镜化生存的我们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也近乎不愿看到没有滤镜化的照片中的自己,而更愿意将自己转变为他者眼光中的那个虚假的我,并在那个虚假的我中找寻到一种不该有的自信。这能说明什么呢?我们只能哀叹于现代技术将我们的生活不断推向表层所带来的一种肤浅。当我们只能在滤镜化的照片当中辨识自己的时候,我们早已失去了追问我们自己究竟是谁的冲动,而乐此不疲地活在他人的眼光之下,在其中获得一种自欺又欺人的假面舞会般的狂欢。(摘编自《滤镜下生存:我是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摄影作品之所以富有“灵韵”的艺术性,是因为达盖尔摄影术需要长时间的曝光。B.用智能手机拍照清晰度高,能随时捕捉我们的生活瞬间,还可不断复制。C.现代人给照片加上滤镜,用技术来抵抗技术,让照片再现了本雅明所说的“灵韵”。D.网络红人的面孔符合他者的眼光,正成为一个个面孔的范本。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赋予镜像式生存更多的丰富性。B.文章运用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现代数字摄影技术优于早期达盖尔摄影术。C.文章列举美颜APP的例子说明习惯了滤镜化生存的人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D.文章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层层深入论述了现代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今的拍照陷入到了一切皆为复制品的任意狂欢,说明我们再也拍不出好的照片了。B.我们更愿意看到滤镜化的照片中的自己,这也体现了我们对美的追求的正常心理。C.各种美颜APP的盛行,反映出当今社会存在审美标准狭隘和单一的问题。D.现代技术将我们的生活不断推向表层所带来的一种肤浅,我们要果断的拒绝现代科技。参考答案:1.C

2.B

3.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让照片再现了本雅明所说的‘灵韵’”曲解文意。文中是说“让照片生长出了本雅明式的灵韵光泽”,实际上“失去了自然性,多了诸多人为性”。故选C。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结合文本内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拍照不再是一种艺术创造,它是对我们生活瞬间的随时捕捉。相比于此前达盖尔摄影术中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底版,如今的拍照恰恰陷入到了一切皆为复制品的任意狂欢”分析可知,“运用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现代数字摄影技术优于早期达盖尔摄影术”无中生有。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结合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说明我们再也拍不出好的照片了”说法绝对。B项,结合文本内容“我们也近乎不愿看到没有滤镜化的照片中的自己,而更愿意将自己转变为他者眼光中的那个虚假的我,并在那个虚假的我中找寻到一种不该有的自信”分析可知,“对美的追求的正常心理”错误,是非正常的,实际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D项,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分析,“我们要果断的拒绝现代科技”说法武断,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现代科技。故选C。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生命如四季。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没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经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正是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悔,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12.第二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如何理解“盼雨”的行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在生命的夏季,作者感悟到了哪些人生道理?请分点回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写出两个得1分)形象地描述了在生命的春天里开垦、播种的劳作情景,说明在生命历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我们肩负责任,没有权利逃避。(写出一点得1分)13.只会幻想,一味等待,把战胜困难的希望寄托在别人或别的力量上。14.①解决任何困难都得靠自己。②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牢牢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机会。③面对失误,重要的是振作精神,重新开始。④只有勇敢地经历风雨,真正的强者才会留下,弱者才会变成强者。(写出一点得1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山殊可过过:越过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间:疏远D.与山僧饭讫而去

讫:说话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与山僧饭讫而去

吾尝终日而思矣B.辄便独往山中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绽C.复与疏钟相间

还必相迎娶D.步仄径,临清流也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D3.(1)天气和风舒畅,旧居蓝田山区很值得一游。(2)多想念从前你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1A项,过:过访,游览。C项,间:错杂、交错。D项,讫:结束。2.A项,而:顺承/修饰。B项,辄:于是/常常。C项,相:相互/第二人称代词,你。D项,临:靠近。3.(1)天气和风舒畅,旧居蓝田山区很值得一游。(2)多想念从前你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5.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2——16题: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每题2分):(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2)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耽误)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土地方圆)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年成)1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①夫谁与王敌?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①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①王如施仁政于民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15、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1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由小及大,从举例入手,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议论风发,气势磅礴。

B.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孟子认为,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无敌于天下。

C.孟子首先批评了梁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因丧师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用棍棒和刀子杀人,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参考答案:12、【答案】:(1)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每句各1分,酌情计1—2分】(2)可以让手里拿着棍棒的人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了。13、【答案】:C14、【答案】:A15、【答案】:C16、【答案】:D

略6.(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

写文章

B.再迁为太史令

又C.中有都柱

D.又多豪右

豪族大户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连词,表转折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副词,才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连词,表顺承D.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代词,代指张衡6.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张衡深谙祸福相依的道理,常常考虑皇上安全的事,不用实话回答皇帝就是很典型的表现。B.文章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反衬了张衡的政治才干。C.文章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的表现了张衡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D.张衡在管理了三年政事之后,请求卸职,体现了他的明智。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第2、4段文字介绍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详细描写了他在浑天仪与候风地动仪制造方面的情况。B.第5段文字写张衡对时政的思考,因受皇上的重用而遭嫉恨,以及在那种特定的处境中作赋寄情的情形。C.第6段重点写张衡在政治方面的才干,当时的皇帝骄奢淫逸,不遵守典章法制,张衡整饬法律制度,严明法纪,政绩卓著。D.文章在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时,详略得当,既有概括说明,又有重点介绍,语言绮丽精美。8.将下面课本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4)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参考答案:4B

5C6A7B8.(10分,每小题2分)(1)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均”“之”“负”三处译对得满分)(2)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独”“顾”“以”三处译对得满分)(3)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旄)出使(匈奴)(并)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以中郎将使”中的省略部分、“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的句式译对得满分)(4)现在能有机会牺牲生命报效朝廷,即使被杀,的确甘心乐意。(“虽”“诚”直译、“斧钺汤蠖”意译)(5)永元年间,(张衡)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举”“辟”“就”三处译对得满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仿照下面诗歌另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3分)眼睛很宽容/能装下整个世界/它又很苛刻/容不得一粒沙尘

参考答案:示例: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拟人手法1分,句式相近语义正反相对2分)

略8.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

。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①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②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③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④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A.④①②③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软全拼、五笔、QQ拼音输入法、百度输入法等,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输入法。B.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创造出来。C.高中生上课听讲,切忌不要胡思乱想。D.习近平李克强近日的讲话,让公众感受到了新的变化。但无论反腐还是调整利益格局都是难题,短期内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都不容易。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结构混乱,应该为“是很受电脑用户欢迎的输入法”。B项,搭配不当,去掉“聪明”。C项,否定失当,去掉“切忌”或“不要”。10.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三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日前惠顾贵校网站,得知招聘教师的消息,很希望能到贵校高就。本人毕业于天一大学化学专业,是一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化学教师。现附上我的简历,请您拜读。如有意向,请与我联系。不胜感谢!参考答案:(1)“惠顾”改为“浏览”;(2)“高就”改为“就职”或“工作”;(3)“拜读”改为“阅读”;【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侧重得体的考查。做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明要求,确定分析方向。其次,通读材料,了解语段的意思,对语句的语体风格进行明辨和认识,为修改打基础。再次,对应要求,先找后改,对应作答。求职信,是应用文体,正文要用书面语;因为涉及求职原因和目的,要特别注意哪些词语有可能涉及“用语不得体”,利用旧知对之认真推敲;“有三处用语不得体”,是寻找和修改的又一提示,要注意审查词语所在的语境特征、涉及的对象、词语本身的褒贬、谦敬色彩以及表意的轻重程度等。从材料中看,比较特别的用词有“惠顾”“贵校”“高就”“拜读”。“贵校”,是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写信者称自己要应聘的学校为“贵校”,这是正确的,应保留。“惠顾”,指光临,惠临,是商家用于欢迎顾客到来的词。搭配对象是“网站”,属用词不当,可改为“浏览”。“高就”,放弃原来的工作,去担任地位较高的工作。旧指离开原职位就任更高的职位。“高”是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论。原文是将自己去他校就职或工作说成“高就”,是谦敬错位,直接换用“就职”或“工作”即可。“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用的敬词。原文是请对方读自己的简历,说请您“拜读”,是谦敬失当,可改为“阅读”。回顾可知,有误的三处分别是“惠顾”“高就”“拜读”,依照分析逐一作答。【点睛】得体,指恰当地使用语言,能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是用语的语言环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外部语境”则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条件,如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不同的文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语体,如文艺语体要具有形象性,科学语体要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要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