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单元形成性评价(五)(第五单元)_第1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单元形成性评价(五)(第五单元)_第2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单元形成性评价(五)(第五单元)_第3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单元形成性评价(五)(第五单元)_第4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单元形成性评价(五)(第五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形成性评价(五)(第五单元)(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聊城高二检测)公元前115年,因“郡国五铢”差别较大、愈益粗劣且愈铸愈轻,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两年后,武帝在政府铸币机构专设三官(钟官、辨铜、均输)分工统领全国铸币业务,“三官五铢”就是这一时期铸造的。汉武帝改“郡国五铢”为“三官五铢”旨在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限制地方郡国权力C.打击富商大贾投机D.拓宽财税收入渠道【解析】选B。据材料“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两年后,武帝在政府铸币机构专设三官(钟官、辨铜、均输)分工统领全国铸币业务”可以看出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限制了地方郡国权力,故选B;材料“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表明汉武帝此举主要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并不是为了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材料“武帝在政府铸币机构专设三官(钟官、辨铜、均输)分工统领全国铸币业务”体现的是武帝强化对地方铸币权的管理,未涉及对待富商大贾的态度,无法得出打击富商大贾投机,排除C;材料“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表明武帝此举主要是政治目的,并不是拓宽财税收入渠道,排除D。2.(2024·扬州高二检测)如表是唐朝某时段赋税的变化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税户数赋税收入总额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534.9万5700万贯建中元年(公元780年)308.5万4600万贯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144万3515万贯A.商业税成为中央政府的主要税源B.两税法的施行相对增加政府收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是税户减少的主因D.输“庸”代役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解析】选B。据表格相关信息,天宝至元和年间,税户数和赋税收入总额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税户数减少的幅度更加明显,这说明两税法改变征税标准后,税户数的减少对赋税总收入的影响减弱,相当于两税法的施行相对增加了政府收入,故选B;税户数的变化主要影响的是农业税,这说明当时国家的主要税源依然是农业税,排除A;土地兼并和战争动乱是税户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C;输“庸”代役是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3.如图所示为北宋纸币发行情况。据此可知,北宋 ()A.纸币需求迅速增长B.纸币的信用不断上升C.海外贸易日益繁荣D.纸币渐成官方发行主币【解析】选A。据图表信息可知,从1023—1107年,北宋纸币发行量急剧增加,侧面反映了北宋纸币需求迅速增长,故选A;结合所学可知,纸币刚开始由民间商人发行,信用并未不断上升,后由国家发行,信用上升,排除B;材料并未说明纸币用于海外贸易还是国内贸易,无法体现海外贸易的繁荣,排除C;宋代时纸币和铜钱并行,纸币并非主币,排除D。[深化点拨]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直至明清时期才逐渐取得法定货币地位。4.(2024·保定高二检测)明朝后期的一条鞭法改革解决了赋税制度的两大核心问题,即实现了赋役征派的定额化和课税客体的标准化与统一化,解决了州、县、里胥随意征派赋役的弊病。材料意在强调这一改革 ()A.使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B.扩大了赋税征收的范围C.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解析】选D。据材料信息可知,“一条鞭法”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这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故选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是一条鞭法的一个影响,而材料主旨为“赋役征派的定额化和课税客体的标准化与统一化,解决了州、县、里胥随意征派赋役的弊病”,不符合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角度,排除A;一条鞭法并没有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排除B;题干主要强调解决征派赋役的弊病,没有扩大征收范围和增加赋税额度,并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C。【补偿训练】仁宣时期,明政府大力推行招抚流亡政策,规定:“凡前逋负官物,悉皆蠲免,复业之后,仍免税粮及杂泛差役三年。”在此政策感召下,山东不少地区的流徙人口陆续返乡复业。明政府此举意在 ()A.减轻农民负担B.强化基层控制C.稳定赋役征派 D.扩大政权认同【解析】选C。据材料“仁宣时期,明政府大力推行招抚流亡政策……山东不少地区的流徙人口陆续返乡复业”,明朝招抚流亡,稳定税源,故选C;政府招抚流亡意在加强国家财政收入,并不会减轻农民负担,排除A;基层主要靠乡约制度治理,与招抚流亡政策无关,排除B;明朝仁宣时期,政权已经得到社会认同,排除D。5.(2023·嘉兴高二检测)康熙年间,清政府在广东、四川等省实行“人丁随粮摊”的尝试。雍正元年,又正式推行“摊丁入地”制度,明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这项改革措施 ()A.废除了财产税B.完善了两税法C.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D.弱化了人身依附关系【解析】选D。据材料“人丁随粮摊”“摊丁入地”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摊丁入亩”的施行,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两千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故选D;“财产税”不合史实,应为“人头税”,排除A;“完善了”不合史实,两税法一直实施到明朝中期,张居正颁行“一条鞭法”后被废止,排除B;“加重了”不合逻辑,“摊丁入亩”后无地、少地的农民负担得到减轻,排除C。6.(2024·丹东高二检测)徭役在中国古代变化比较大,秦汉时期强制性服役,隋唐可以纳庸代役,明朝一条鞭法后折银代役。这一趋势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B.白银流通量出现大幅增长C.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D.国家对农民控制逐渐松弛【解析】选D。据材料“……强制性服役……纳庸代役……折银代役”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汉至明徭役制度从强制服役到允许代役体现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故选D;战国商鞅变法从法律层面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A;白银流通量出现大幅增长是明朝一条鞭法实行的背景,并不能反映材料中徭役的变化趋势,排除B;秦汉至明清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7.1853年,“金陵失陷,饷源枯竭”,清政府在扬州里下河设局劝捐,照地丁银数抽捐,同时对米行商贾推行捐厘之法。后捐厘行业渐次增多,抽捐地区不断扩展。1862年,除云南、黑龙江之外,厘金制度遍行全国。这反映了厘金制度 ()A.产生原因是民族危机的加深B.符合中国近代赋税发展趋势C.解决了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D.与晚清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解析】选D。据材料“1853年,‘金陵失陷,饷源枯竭’,清政府在扬州里下河设局劝捐”可知,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清政府军饷枯竭,为镇压太平军,清政府下令征收厘金,后征收厘金的行业和地区不断扩大,因此厘金制度与晚清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故选D;据材料“1853年,‘金陵失陷,饷源枯竭’,清政府在扬州里下河设局劝捐”可知,南京失陷后,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军,推行厘金制度,故厘金制度的产生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关,排除A;厘金征收的对象是华商而不是外商,这一制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货市场的流通,削弱了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因此不符合近代赋税发展的趋势,排除B;厘金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晚清政府的财政困难,“解决了”说法绝对化,排除C。8.下图为清末关税统计图(部分),据此可推知 ()A.清政府关税税率稳步提升B.关税成为政府主要财政来源C.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增强D.中国关税自主权逐步收回【解析】选C。材料提及1861—1889年,清末关税收入总体增加,关税占财政总收入比重总体上升,这是因为中外经济联系密切,中外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的结果,故选C;“关税税率稳步提升”不合史实,1842年《南京条约》后清政府关税税率须同列强商定,税率总体不高,排除A;“主要财政来源”不合史实,应为“重要财政来源”,主要财政来源仍是农业税,排除B;“逐步收回”不合史实,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排除D。【补偿训练】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对进口货物征收重税,基本停止了出口税的征收,但中国进口税率逐渐降低,出口税率几乎无变化且高于进口税率。这种反差主要是由于中国 ()A.关税自主权的丧失B.海外商品市场广阔C.闭关锁国政策强化D.被迫卷入世界市场【解析】选A。据材料“欧洲各国对进口货物征收重税,基本停止了出口税的征收……中国进口税率逐渐降低”可知,欧洲国家进口税高而出口税低便利了本国商品出口,不利于商品进口,而中国进口税下降则有利于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列强依靠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获得了协定关税特权,我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因此中国进口税逐渐降低,故选A;据材料“中国进口税率逐渐降低,出口税率几乎无变化且高于进口税率”可知,我国出口税高于进口税,不利于本国商品对外销售,因此B说法错误,排除;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被迫开放多处通商口岸,闭关锁国政策强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鸦片战争后我国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增强,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掠夺地和商品倾销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材料考查中国进口税率降低的原因,因此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9.(2024·肇庆高二检测)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实施《海关进出口税则》,进口商品的关税从4%大幅提升到10%,之后又增加到25%。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对比1951年税则的进口税率平均水平下降近10%,55%的税目降低了税率。这说明 ()A.建立起完善的关税制度体系B.关税调节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C.改革开放促进关税制度改革D.中国一贯重视回收关税自主权【解析】选B。南京国民政府在1928年发表“改订新约”的宣言,关税自主是重要内容之一,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升关税,与当时政府关税自主的政策、需要增加税收、遭遇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有关,1985年较1951年税率降低,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故关税调节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故选B;材料只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和改革开放以来两次关税税率的调整,不能整体反映关税制度体系的情况,排除A;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升关税与改革开放无关,排除C;新中国成立,中国真正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改革开放时期关税的调整不涉及收回关税自主权,排除D。【补偿训练】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这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收回了关税自主权B.中国海关关税逐步自主化C.关税自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D.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了胜利【解析】选B。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提高商品关税税率,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故选B;结合所学可知,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是关税自主权收回的前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反帝斗争并未取得彻底胜利,排除A;关税自主有利于增加关税收入,也有利于保护民族工业,关税自主是对外贸易的必然要求,因此,关税自主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逻辑错误,排除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斗争取得了胜利与史实不符,排除D。10.1933年到1934年,中国白银不断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以三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这次改革主要是为了应对 ()A.日本局部侵华战争B.中国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C.世界性的经济危机D.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解析】选C。受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影响,美国实施白银政策,促使世界银价快速上涨,中国白银不断外流,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遏制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改革,故选C;1931年日本就开始局部侵华,与材料“1933年到1934年,中国白银不断外流”不符,排除A;中国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是在农村中发展根据地,和白银不断外流无关,排除B;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补偿训练】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将原来银本位制改为“金汇兑本位制”,把大量白银和黄金存放在美国。此举表明 ()A.西方金融侵略加剧B.中国金融风险增加C.经济状态影响政策D.美国完全支持中国【解析】选B。国民政府推行“金汇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本国货币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外汇,这就导致中国需要把本国货币同另一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固定比价,并在美国存放外汇准备金(即把大量白银和黄金存放在美国),并通过无限制供应外汇来维持本国币值的稳定,容易导致本国货币依附于美元,也便利了美国的金融侵略,使中国金融主权受到侵蚀,故选B;西方金融侵略加剧是客观上带来的影响,材料主要强调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后的缺陷,排除A;材料呈现的是币制改革内容缺陷,没有说明对政策的影响,排除C;材料中没有涉及美国对中国币制改革的态度,排除D。11.(2024·潍坊高二检测)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人民币在发行中坚持三条原则: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这一规定在当时 ()A.确保了人民币汇率稳定B.配合了人民政权的巩固C.扫除了旧政权残余势力D.旨在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解析】选B。据材料“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规定有利于加强人民对于新生政权的认可,故选B;国家统一发行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但“确保”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国家统一的货币经济措施有利于冲击旧政权的残余,但“扫除了”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材料仅涉及新生政权对于人民币的发行原则,没有明确对于其他经济领域的具体计划要求,且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拓展延伸】人民币制度确立的意义(1)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人民币的发行,开创了中国金融史上的新纪元。(2)实现了全国货币的真正统一,为全国建立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奠定了基础。(3)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12.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部分年份海关关税平均税率的大致情况。其变化 ()年份1951年1985年1992年1993年1996年平均税率52.9%42.9%39.9%36.9%23%A.限制了民族工业的长远发展B.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C.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最终确立D.体现了关税主权的回归【解析】选B。材料提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部分年份海关关税平均税率总体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会降低进出口商品的总成本,从而促进了中外贸易,故选B;“限制了”不合逻辑,应为“促进了”,排除A;“最终确立”不合史实,直到21世纪初我国才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关税主权的回归的标志是1951年5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的出台,与题意逻辑不合,排除D。13.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除买卖金银和汇票、票据贴现以及存贷款和发行可流通期票外,还负责向驻扎在国外的英国军队转送政府提供的资金,成为服务政府的金融机构。由此可知,英格兰银行 ()A.适应英国金本位制的发展B.发挥中央银行的各项职能C.拥有铸币和对外宣战特权D.保障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解析】选B。据材料“负责向驻扎在国外的英国军队转送政府提供的资金,成为服务政府的金融机构”并结合所学可知,英格兰银行为英国中央政府服务,故选B;英国金本位制开始实施于1816年,排除A;“对外宣战特权”属于英国国王,排除C;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于国家税收,排除D。14.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曾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特里芬此言重在强调 ()A.美元霸权地位的急剧衰落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C.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缺陷【解析】选D。据材料“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知布雷顿森林制度以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受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较大,可能影响国际金融的稳定,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制度缺陷,故选D;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美元地位高于其他货币,排除A;经济全球化指商品、技术、服务、货币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增加,材料中经济学家强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没有说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排除B;材料“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说明该经济学家认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可能会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其强调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而不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排除C。【深化点拨】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成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黄金作为世界货币属性表现的高峰。15.(2024·扬州高二检测)图为1999—2014年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和美元指数变动的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图注:美元指数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可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A.发展中国家取得国际金融主导权B.美元等同黄金捆绑世界多国货币C.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有优势D.美国开始放弃固定汇率改为浮动【解析】选C。据图片信息,1999—2014年美元实际指数整体呈降低趋势,但是美元外汇储备整体依然上升,这说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依然是最受信赖的国际货币,故选C;在当前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发达国家依然是国际金融的主导,排除A;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不再与黄金等价交换,各国货币也不再强制与美元挂钩,排除B;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排除D。【补偿训练】特别提款权即SDR,又称“纸黄金”,最早发行于1969年,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创立。特别提款权并非一种真实的货币,而是一种补充性的国际储备资产,以弥补只有黄金和美元是储备资产的不足。目前,SDR货币篮子里主要有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以及人民币。这表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于崩溃B.美元已丧失世界主导地位C.中国对世界银行影响增强D.国际货币体系趋向于合理【解析】选D。特别提款权创立后,国际储备资产除了黄金、美元之外,到目前为止国际储备资产还有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等,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不足,故选D;“濒于崩溃”不合时空,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才走向瓦解,排除A;“已丧失”不合史实,当前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排除B;“世界银行”不合逻辑,SDR货币篮子属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世界银行,排除C。16.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取消了关于储蓄存款利息免税的规定,并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20%的税款。这一举措的出发点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C.完善社会主义法制D.刺激消费和鼓励投资【解析】选D。据材料“取消了关于储蓄存款利息免税的规定,并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20%的税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相当于减少了存款利息,进而使得人民将部分存储的金额数量减少,一定程度上使得货币在市场上流通,故选D;对存款利息征收个税的规定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征收个税的主要目的还在于刺激消费和鼓励投资,排除A;材料仅涉及对于民众国内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征收的改变,没有明确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具体关联,排除B;《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属于税收法律,是中国法制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律修订是社会主义法制完善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5分)(2023·扬州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专营汇兑业务的票号应运而生,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在外地设立分号的山西工商业者。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文化惯性和自给自足经济依然具有顽强生命力,普通民众的价值取向被牢牢束缚。同时,在抑商思想统治下,清政府对个人私产和公共债务市场相关产权进行有效保护和监管制度严重缺失。商人也未将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而是更热衷于窖藏金、银,或用于购置田产和捐输功名。1694年,英格兰银行正式成立。利用政府对它的依赖,后者通过一系列保护性银行法令,多次获得制度保障,不断巩固自身的特权地位,并最终发展成为“实际上的国库”,“英国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基于政府信用背书而迅速占领市场,并逐渐形成了完备的纸币体系。在不断地与股份制银行间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英格兰银行成为了金融体系的核心,承担起“银行的银行”职责。——摘编自刘建生、张宇丰《英格兰银行与山西票号——近代化转型中的制度供给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票号产生的经济背景。(6分)(2)根据材料,指出英格兰银行的特殊职能。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山西票号和英格兰银行在面临近代化转型时的不同条件。(9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在外地设立分号的山西工商业者”“专营汇兑业务的票号应运而生”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题第一问职能,据材料“并最终发展成为‘实际上的国库’”“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基于政府信用背书而迅速占领市场,并逐渐形成了完备的纸币体系”“英格兰银行成为了金融体系的核心”进行分析。第二问不同条件,据材料“自给自足经济依然具有顽强生命力”“在抑商思想统治下”“清政府对个人私产和公共债务市场相关产权进行有效保护和监管制度严重缺失”“后者通过一系列保护性银行法令,多次获得制度保障”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背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货币交易量增大;晋商兴起且实力雄厚。(2)职能:充当英国国库;负责发行纸币;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不同条件: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政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强化;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并逐渐完善。社会: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影响和重本轻末的政策及观念长期存在;英国重商主义盛行。政策保障:中国多为行业自律和隐性契约,无制度保障;英国通过立法确立制度保障。(任从三个角度比较即可)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广州贸易体系下的外商行为规范1757年,清政府封闭了江、浙、闽海关,只留粤海关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的行商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代理人。清廷认为,贸易只是中国给予洋人的一项特权而非他们的固有权利,而这种皇恩的施与必须依照他们的良好行为来决定,并逐渐制定了以下行为规范。(1)外国兵船须停江外,不得进入虎门。(2)妇人不得混入商馆,铳炮枪及其他武器均不得持入。(3)所有航路引水人及买办等,概须我国澳门同知之特许登录;非受买办之直接监视,不许外国船舶与其他商民之交通。(4)外人不得与我国官吏直接交涉,除非经过公行之手续。(5)外人不许泛舟江上,惟每月初八、十八及二十八三日,得游览花地海幢寺一次,每次不得超过十人。不准赴别处村落墟市游荡。(6)外人买卖,须经公行之手,即居住商馆者,亦不许随意出入,防其与奸商有秘密交易之行为。(7)通商期已过,外人不得在广州居住。即在通商期内,货物购齐,亦须装载而归,否则,可往澳门。(8)外国船舶,得直接航行黄埔,徘徊河外,不得寄泊他所。(9)不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上述行为规范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解析】题目要求考生谈谈对1757年中国海关规定的认识,考生首先要分析海关规定制定的背景,再结合海关规定的内容,分析海关规定的影响。从背景看,当时中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欧洲正在进行殖民扩张。从海关规定的内容看,禁止外国军舰进入中国港口维护了中国主权,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西方殖民侵略的作用。海关规定还对海外贸易进行限制,只由十三行作为中介机构。这规范了外贸行为,推动了十三行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海关收入,但这阻碍了中国海外贸易。从规定中禁止妇女进入,可以看出当时中国落后于世界。综上,制定海关规定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西方殖民侵略的作用,但也阻碍了中国海外贸易发展和与世界的交流,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也为西方入侵中国埋下了隐患。答案:为防范西方殖民者的威胁,清朝实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闭关政策,于18世纪中期开始实行广州一口贸易,以十三行作为代理外贸的机构。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对外商制定了一系列行为规范,一方面严防外夷,另一方面又保证海关税收收入。清朝有关部门制定的外商行为规范,严格限制外商的活动时间、贸易及活动区域,规范其贸易行为和日常生活,指定由十三行的行商作为外贸中介,限定贸易往来的方式,加强对其军事和文化上的防范,严防中外勾连,对外商形成了严格而又较为全面的制约。上述规范是清朝统治者面对外来威胁,采取的一种保守的防范策略,也体现了其妄自尊大、落后无知的一面。这些规定,对于维护清朝统治的安全、规范外贸、保证税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措施大大妨碍了殖民者在中国牟取利益,因而成为后来殖民者在中国开展鸦片贸易的诱因。19.(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镑的国际化进程发端于近代早期,并在19世纪完成。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英镑”,至少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镑国际化并未成为政府货币政策的明确目标,英镑国际地位的确立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自然发展的结果。然而,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往往能获得额外的国际经济利益与特殊的国际政治权力,一旦英国政府意识到这种好处,就会自然地将维持英镑的国际化地位作为自己始终坚守的目标。——摘编自杨玲《英镑国际化的历程与历史经验》材料二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人民币国际化也标志着国际金融领域新时代的开始,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消除也将产生重要影响。美元对世界外汇储备有着重要的影响,占了世界60%以上的金额,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出现了严重的双重赤字和巨大的国际赤字,同时负债也为美元的不稳定埋下了种子。在现代货币体系下,美元持续贬值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造成了重大的威胁。——摘编自《人民币国际化的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支撑英镑国际化的主要因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货币的发展变化。(6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英镑国际地位的确立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自然发展的结果”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