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调思想的缘由,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明清时期产生的带有民主色调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答案:D2.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A.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封建理学占统治地位 D.新兴市民文学的产生解析:社会根源应当从经济方面找缘由,明朝中后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统治和儒家思想阻碍了其发展。答案:B3.孟子主见“民贵君轻”,董仲舒主见“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说明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见都与当时社会状况亲密相关C.三种主见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见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推断实力。三种思想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答案:B4.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在()A.维护儒学的独尊地位 B.反对文人参与科举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 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即学习是为了明白事理,为了济世救民,假如只是为了吟诗作赋,玩文字嬉戏,那就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这说明顾炎武主见经世致用,故C项正确。答案:C5.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见中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调()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民主启蒙色调”的含义,即反封建的思想。四个选项中只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故答案为D项。答案:D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顾炎武(1)依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相识的共同点。(2)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上述相识产生的社会根源。(3)上述相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改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第(2)问留意把他们的思想主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从当时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第(3)问留意经济思想,从对原有经济思想的冲击及新经济思想产生的角度分析说明。答案:(1)都确定了人的私欲。(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资财产的占有欲望日益剧烈;封建统治的腐朽。(3)确定了人的私欲,使人们渐渐抛弃旧的重农抑商的观念,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基础巩固1.李贽认为,“人必有私”“虽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虽盗跖不能无仁义之心”。其观点()A.是对程朱理学人性观的补充B.突破了传统人性理论的局限C.是对孔子人格的污蔑与否定D.明显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解析:题干中,李贽明确确定了人的私欲的正值性,这是对程朱理学“灭人欲”的否定而不是发展。李贽突破了传统人性观的束缚,直面现实的人性。故选B项。答案:B2.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论语卷一经文评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C.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D.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胜利解析:材料认为孔子的论述“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反对神化孔子。A项强调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主流思想,故A项错误;B项李贽反对以孔子思想作为评价是非的标准,反对神化孔子,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C项是康梁利用孔子为变法制造依据,没有体现出反对神化孔子,故C项错误;D项是近代新文化运动对孔子的批判,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B3.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精确的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提倡君民共主思想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解析:李贽仅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反对世人盲从孔子,并没有彻底否定孔孟之道,故A项说法错误;李贽并没有提出君民共主的思想,B项说法与李贽无关;李贽批判道学家即理学家,而不是批判道家学说,C项“道家学说”说法错误。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值的私欲,被称为“离经叛道”,主要是指他向宋明理学权威发起了挑战,故D项正确。答案:D4.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A.持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解析:“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可见没有体现君臣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孟子》之‘贵民’”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不能体现对现实的探讨,故C项错误;“《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不能体现对理学主体地位的维护,故D项错误。答案:B5.陈天华在《狮子吼》中说:“明末清初有一个大圣人,是孟子以后第一个人,他的学问、他的品德比卢梭还要高几倍,他著的书……虽不及《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他著的书”是()A.《焚书》 B.《天下郡国利病书》C.《明夷待访录》 D.《读通鉴论》解析:《焚书》作者李贽是明朝人,故A项错误;《天下郡国利病书》作者顾炎武主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提出君民共治天下,为早期启蒙思想,故C项正确;《读通鉴论》作者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答案:C6.“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全部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A.李贽 B.黄宗羲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王夫之是闻名的哲学家,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D7.顾炎武认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材料反映顾的主要观点是()A.空谈误国导致明朝覆亡B.程朱理学导致危机加深C.政治腐败加速明朝瓦解D.八股取士严峻束缚思想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以明心见性之空言”“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相符,故A项正确;题目中“以明心见性之空言”针对的是陆王心学而非程朱理学,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不相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不相符,故D项错误。答案:A8.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闻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解析: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朝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明清之际闻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故选A项。答案:A实力提升9.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A.要求复原三省六部制 B.主见限制君主专制C.提倡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解析:材料强调“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而不是要复原三省六部制,故A项错误;“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见限制君权,故B项正确;提倡实行君主立宪制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反对废除宰相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B10.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见“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白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减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解析: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都是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反思和剧烈批判,带有早期启蒙性质,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表现,故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此时儒家思想仍旧占据主流地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故C项不符合史实;D项发生在宋代。答案:A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慧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纸烛:灯笼)”其人静默而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李贽自称)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李贽《焚书》卷三材料二黄宗羲(1610—1695),生于浙江宁波地区一官僚家庭,其父被魏忠贤所害。四年后,黄宗羲进入南京复社,招致阮大铖的彻骨之恨。黄宗羲最终获救全赖清军挺进南京,但不久他即参与抗击入侵者的斗争。抗清斗争失败后,他归隐家乡,潜心探讨经史百家、释、道及天文、算术、乐律。他的第一部著作《明夷待访录》(1662)乃是对明末专制政体的全面批判,他在政治观念上崇尚自由,他认为君主及其臣子应服务于民,而不是相反。他剧烈反清,屡受封官之许,皆推辞不就,1695年终老于家。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的思想直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才重放光线。——谢耐和《中国社会史》等材料三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四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自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已矣。——王夫之《读通鉴论》(1)材料一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缘由。(2)依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来源,并概括其思想成果及主要作用。(3)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所提倡的治学目的。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顾炎武有怎样的家国情怀?(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