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第一单元
课题触摸自然
单大自然是神奇的,当你感到迷茫时,大自然会送你一阵凉爽的清风,吹散你心中的尘
埃,洗净你的心灵;当你感到孤独时,大自然会送你一位忠诚的朋友,守候在你的身边,
元倾听你的烦恼;当你感到自卑时,大自然会送你一道美丽的彩虹,点燃你心中五彩缤纷的
希望,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
教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看山水,听鸟语,闻花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到美
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到迷蒙的细雨中去欣赏妩媚芬芳的丁香,到古
材诗词中去感受融于奇山异水中的返璞归真,到花之歌中去领悟花的崇高理想。大自然离我
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感觉到它的律动。
分本单元教材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编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神奇。我们在欣赏自
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想象的天马行空、奇特瑰丽。以此为触发点,我们也将轻轻扭开
析想象的开关,学会将奇特的想象诉诸笔端,去构造一个奇妙的世界。
学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年的上学期,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
情
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
分自学能力。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重点、难点上
给以必要的点拨。
析
知识与技能:
单
1.学习本组课文,要会写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元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整体感受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教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过程与方法:
学
L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2.运用多种朗读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目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
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单元1.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2.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重、难4.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点
单
元《草原》--------------------------------------------------2课时
《丁香结》------------------------------------------------2课时
课《古诗词三首》--------------------------------------------2课时
《花之歌》------------------------------------------------1课时
时《习作:变形记》------------------------------------------2课时
《语文园地一》--------------------------------------------2课时
分
配
阿洪鲁库木乡中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心小学相金蕾
课题1.草原课型新授2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
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
3.背诵第一自然段。
目标过程与方法: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重难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点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法:讲授法
教法学法教学准备相关歌曲及图片
学法:自读自悟、质疑探究法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教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
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板书课题:草原)
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
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
大草原。
学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
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
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
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
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
“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
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
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
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
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程(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9)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一迎客一待客一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
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
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
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
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
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
下的顺序来写的。后写产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
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
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
的生动形象。)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
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
美。)
(板书:风光美)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
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
感受草原的美景。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
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
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
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时作业:
一、读拼音,写汉字。
“那达慕”大会上,赛马的骑手们手执马bian(),一
字排开,个个身穿华丽衣shang(),扎着彩色腰带,洋溢
着青春的活力。一声令下,只听见马ti()声响,一群人j
in()飘带舞,如一道彩h6ng()一般从绿t百n()
上飞向远方。
射箭、摔jia。()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许多漂亮
的蒙古族姑娘也ren()不住要来看一看。羞s@()的
面庞,婀娜的身姿,悦耳的笑声,为赛场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疾: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疾恶如仇()
积劳成疾()疾苦()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寂静()羞涩()拘束()
洒脱()回味()
四、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中“这种境界”指的是
()
A.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
诗如画的情境。
B.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C.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D.羊群像白色的大花,小丘像中国画。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
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看出了骏马和大牛的心思。
B.这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到的。
C.骏马和大牛确实在回味草原的乐趣。
【答案】
一、鞭裳蹄襟虹毯跤忍涩
二、④③①②
三、安静害羞拘谨潇洒体会
四、1.A2.B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
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
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教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
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
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
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
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
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
错,怎么走都可以。)
学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
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
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
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
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
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
过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
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板书:人情美)
—迎接、_____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
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完成填空,
依次填上:热情激情盛情尽情深情
程(3)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板书:热情迎接盛情款待深情话别)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
的深情?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一一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
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
—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
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
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
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
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
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①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
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②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
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
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
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
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
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这
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
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
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
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
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
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
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时作业: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空气()歌声()天空()
草原()骏马()线条()
二、阅读《草原》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
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
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
绿的,小丘也是()。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会儿
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
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不用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
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
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
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作者在片段中概括了草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o
3.简要说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柔美()奇丽()
5.读读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无边的绿毯”指的是
,“白色的大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让人感觉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三、填空。
《草原》是著名作家_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具体的
记叙与描写,表现了草原秀美的_____________和蒙古族人民
的____________o最后,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热爱
草原、赞美草原人民的真挚情感。
【答案】
一、清新噫亮湛蓝辽阔奔驰柔和
二、1.绿的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无限乐趣
2.空气清新、天空明朗、一碧千里
3.天、空气、小丘、平地、羊群。愉悦。
4.感叹优美瑰丽
5.草地羊群小丘草原风光的美丽无比
三、老舍自然风光热情好客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
板风光美(初见草原)
草原「热情迎接(迎客)
书
人情美J盛情款待(待客)
设深情话别(话别)
计
成功之处:
教
学不足之处:
反
改进措施:
思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迎远客、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
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
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
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
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
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一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
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
“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
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
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奶茶:奶茶原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历史。自元朝起传遍世界各
地,目前在中国、印度、阿拉伯、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都有不同种类奶茶流行。
中国境内的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藏族和蒙古族等均有制作奶茶
的习惯。新疆奶茶的原料是茶和牛奶或羊奶。乌孜别克族烧奶茶一般用铜壶或铝锅,先将茶水煮沸,
然后加入牛奶烧煮,搅匀,待茶乳完全交融后,再加适量的食盐即成。饮时把奶茶盛入碗中,稍加
酥油或羊油、胡椒即可。
藏族、蒙古族的奶茶以砖茶、羊奶或牛奶、和以酥油煮成,加盐调理使味道偏咸。南方的港式
奶茶又称为“丝袜奶茶",当地饮用奶茶的习惯起源于英国的下午茶,但制法有所不同,以红茶混和
浓鲜奶加糖制成,用乳量及糖份较多,冷热饮均可。奶茶,是藏族、蒙古族牧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饮料。奶茶所用的茶叶是青砖茶。砖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单宁、蛋白质、酸、芳香油等人
体必须的营养成分。奶茶包括时下最流行的港式奶茶/丝袜奶茶/鸳鸯奶茶、果汁、雪泡、冰红茶/
绿茶、泡沫红茶、绿茶、调味茶饮、酷乐冻、芋头妈妈、优格八大系列200个品种。奶茶的一般做
法先将茶捣碎,放入白水锅中煮。茶水烧开之后,煮到茶水较浓时,用漏勺捞去茶叶之后,再继续
烧片刻,并边煮边用勺搅拌茶水,待其有所浓缩之后,再加入适量鲜牛奶或奶粉,用勺搅拌至茶乳
交融,再次开锅即成为馥郁芬芳的奶茶了。
奶豆腐:又叫奶干,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
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但不是豆腐。因像豆腐而得名。味道有的微
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
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手抓羊肉:手抓羊肉是我国西北蒙、藏、回、维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
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
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鄂温克:鄂温克族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
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在俄国被称为埃文基人。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
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鄂温克民族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阿尔泰语系,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
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鄂温克人是从游牧发展到定居的,从事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人群。他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
富性,最为突出的是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
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有支架并盖有篷布,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上面
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族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蒙古包有着不可替代的观赏价
值,同时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
陈巴尔虎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地处
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接壤,东南与海拉尔区毗邻,南
边接着鄂温克族自治旗,西与新巴尔虎左旗交接,西北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中俄边境线总
长193.9公里(系水界)。
阿洪鲁库木乡中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心小学相金蕾
课题2.丁香结课型新授2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
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教学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过程与方法:
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重难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
教学难点
的能力。
教法:讲授法
教法学法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及资料
学法: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1.(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
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
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一一《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
结什么样的情感呢?(出示丁香图片)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
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板书:丁香结)
3.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
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
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
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
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
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
过出示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
花蕾愁怨断断续续模糊
指名读。
男女生读。
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缀、雅”。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理解词语。
程(3)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
要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
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
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
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
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
“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
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
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
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
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
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总结感悟
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
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
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
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
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课时作业:
一、读拼音,写汉字。
zhuimanyouyafdanb@nzhuddanbomohu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潇洒()参差()莹白()
妩媚()朦胧()
三、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
征。并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答案】
一、缀满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
二、潇洒(超脱)参差(杂乱)莹白(洁白)妩媚(柔媚)
朦胧(模糊)
三、①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②花开有紫、红、白等
色;③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原因有二: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
扣。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教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谈话导入新课: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
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
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
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学3.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
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师适时呈现: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
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
过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
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
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
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
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
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
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
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
的文思和梦想。
程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
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
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丁
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
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学生回答。
师梳理: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
嗅觉)
(板书: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
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
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
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
的学习效果。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
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师适时呈现: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
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
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
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
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2)师适时呈现: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
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
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
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
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1)交流。
(2)师指名朗读: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
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
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
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
开的愁怨。
(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
里能看出来?
交流,师适时点拨:
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
师适时呈现: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
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
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
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
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
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2)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
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
师呈现: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
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
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3)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
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学生发言。
(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总结: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
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
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
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
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
答案。
(板书:丁香结人生才充满乐趣)
2揭.示主题。
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
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
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
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
肠挂肚,百转千回。
3.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课时练。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
片段。
课时作业: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浑浊()平淡()()枝头
细雨()()妩媚()银装
二、阅读《草原》片段,回答问题。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顿使人眼前
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
()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
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
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的潇洒,()的
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
辨出,这是丁香。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第①②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A.第①②节分别从色彩、香味描写了丁香花。
B.第①②节分别香味、色彩描写了丁香花。
C.第①②节分别从触觉、味觉描写了丁香花。
D.第①②节分别从味觉、触觉描写了丁香花。
3.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
么?
三、填空。
《丁香结》是著名作家_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写的是作
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_______,装着古人吟咏丁香
的________,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恰似一个个
的“结”,于是联想到“_________”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
生体悟。
【答案】
一、浑浊(笨拙)平淡(无奇)(缀满)枝头
细雨(朦胧)(格外)妩媚(半树)银装
二、1.茂盛雪白星星般白紫
2.A
3.(丁香花的颜色、气味。)(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三、宗璞丁香诗句花蕾,丁香空结雨中愁
板
丁香结
书
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设丁香结人生才充满乐趣
计
成功之处:
教
不足之处:
学
反
思改进措施: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
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
“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
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
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作者介绍】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常用笔名宗璞,笔名有:丰华、任小哲等。原
籍河南省唐河县,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人清华大学外文
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当代作家,
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
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
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
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
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
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
2009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西征记》。
2001年4月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东藏记》。
《南渡记》和《东藏记》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二卷。后两卷《西征记》和
《北归记》分别描写西南联大学生投笔从戎、在滇西战场抵抗日寇和抗战胜利、返回家园的情景。
这四部作品既是一体,又各自独立。
主要成就: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1986年国际名人录之一。《弦上的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奖。《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丁香:为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因花筒细
长如钉且香故名,为哈尔滨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
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
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
丁香属植物还有较强的耐旱性,4—6月,气温从10C迅速上升到28c左右,此时各种丁香正
迅速生长、开花.
紫丁香花的所有种类,播种3-4年后,实生苗即可开花;而拟女贞亚属的种类,播种后4-5
年才开花,但杆插或嫁接苗1—2年即可开花。5年后开花渐盛。
丁香花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2]。以排水良
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一般不需要多浇水。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
水好的沙土。丁香花不喜欢大肥,不要施肥过多,否则影响开花。
阿洪鲁库木乡中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心小学相金蕾
课题3.古诗词三首课型新授2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教学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目标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重难教学重点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点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法:读议法
教法学法学法:动笔默读,圈点批注,小教学准备课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施工单位劳动合同范本
- 2025景区导视系统设计合同范本
- 2025合同模板建设工程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范本
- 课题申报参考:锂电池全产业链降碳责任共担机制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困境儿童网络风险识别与网络素养培育的干预研究
- 现代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公路服务区车位租赁与便利店合作合同4篇
- 安徽省合肥市智育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外研版2024选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华师大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综合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企业答谢晚宴会务合同3篇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教学大纲
- 《客舱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课件-第14讲 应急撤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5篇
- 节前物业安全培训
- 阿里巴巴国际站:2024年珠宝眼镜手表及配饰行业报告
- 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的器官损伤
- 手术室护士考试题及答案
- 牙膏项目创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