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份招录人数报考人数最高竞争比20202412813958452315:120191453713534784040:120182853315641532666:1科举制度公务员制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官员管理制度的嬗变历程,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官员选拨与管理的具体举措和影响。2、全面认识中国当前的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发展的渐进性、传承性、创新性顺时·
通变19C60S—19C90S洋务运动1898年,维新变法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康有为废八股,以时务策命题1901年,清政府新政,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通令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不久有确立了留学生选官制度。1905年,废科举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自学课本找出并圈划:阅读第一目,找出科举制变革的背景和表现,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1901年,“新政”1904-1905,日俄战争
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1898年康有为《请奏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2.阅读课本P40史料阅读,指出袁世凯主张废除科举制的原因是什么?1894年,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史料拓展】史料一:伴随着科举制的废除,读书人社会流动的上升渠道拓展出各种各样的途径,这些途径有的可能是全新的比如进入军队、有的是以往因其在价值观念中比较低微的事业比如从商、还有的则是一直即有,但参与方式发生了重要改变的如从事地方政治。他们的职业包括大学教授、大学生、中下级公务员以至高级官吏、军官、编辑、记者、律师、等等。
——摘编自瞿骏《入城又回乡—清末民初江南读书人社会流动的再考察》
史料二:1905年10月15日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世变至此,殊可畏惧。
1905年10月23日
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刘大鹏:《退想斋日记》阅读材料,指出清末选官制度变革对读书人前途命运的影响。①上升渠道的多样性;②从业价值观念的突破(如进入传统观念中的“末业”);③从事时代性的职业(如大学教授、律师等)。有利于推动近代化的转型皆人民之公仆1912年1月~1912年4月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文官考试思想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自学课本第二目:找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内容。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内容并思考其特点。“考试制和纠察制本是我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但考选制度被恶劣政府所滥用,纠察制度又被长期埋没而不为所用,这是极可痛惜的。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的人,方得有效”。“现在立宪各国,没有不是立法机关兼有监察的权限……因此生出无数弊病”,“监察权亦得独立。”---《孙中山全集》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甄别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女子×
连续性稳定性法律甄别措施有何作用?1912年~1928年北洋政府铨叙政事堂铨叙局负责文官考试制度建立人治法治1929年第一部《考试法》1933年《公务员任用法》西方文官精华传统考试女子√
1927年4月~1948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考选法律铨叙国民政府考试院官吏公务员继承与吸收阅读课本41页最后自然段,概括南京国民政府与北洋政府相比文官制度的新变化。新变化:文官制度发展到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了近代公务员制度);法律制度更加完备;考试内容和形式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政党色彩浓厚;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须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的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
——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
1933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坚决阻挠公务员法的制定和推行。总的来看,公务员制度在抗战之前推行效果相对较好,而到了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
——摘编自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没有很好的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原因。原因:①国内政局长期动荡(国家长期受内外战争的干扰)②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之间矛盾尖锐;③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官僚主义严重;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其他:④专制集权的政治文化传统;公民文化和政治素养相对较低;⑤工业化水平较低;。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自学课本阅读第三目,找出中国干部制度在改革开放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及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干部管理制度最初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根据地。经过20多年的实践,这一制度已初步形成规范,如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以及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培养方法等。这些规范对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和建设根据地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新中国成立后干部管理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沿用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初创,并受苏联干部制度影响而建立的国家干部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成为“准干部”,干部的选拔,录用不需要考试。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全面改革现行的干部管理制度,以考试手段录用公务员开始为党和政府所重视。1987年,中共十三大决定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发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配套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凡进必考”的选用制度初步建立,以考试的形式控制了公务员队伍的入口。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这是中国第一部公务员管理法规,标志着中国公务员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采用的一项干部管理基本原则,也是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一项公务员法的政治原则。我国公务员法把党管干部原则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原则来加以规定。
目前,各地普遍推行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已初步形成。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国公务员队伍的结构得以优化,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
此时,经济领域的改革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商品经济的思维模式不仅冲击着传统的干部管理方式,还直接将经济领域的不正之风带到了官场。徐颂陶就听到过时任环保局局长曲格平的抱怨,环保局要招6个人,结果写条子的就30多个。“社会转型期的权力拥有巨大的真空,既可以服务人民,也可以为自己谋利。在这些权力中,最大的权力就是选人用人权。”中央党校教授李民说。当商品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实际改变了中国干部制度的生存土壤时,打破干部管理大一统的局面,探索建立公开、公平、科学的干部选用制度,成为改革进一步前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三大(1987)报告,呼应了这种改革的需要。报告明确指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改革的重点。——《30年人事制度改革:从干部到公务员的嬗变》京华日报2008年11月03日【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为什么说“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改革的重点”?
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国家治理需求的角度分析:①商品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对旧的干部制度带来巨大冲击;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国家需要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文职队伍;③随着我国民主、法制的向前发展,广大人民呼吁透明化、公开化和平等化的公务人才选拔机制。所以,“建立公开、公平、科学的干部选用制度,成为改革进一步前进的必然要求”。
从现代人事制度发展的趋势和意义分析:建立公务员制度是加强干部人事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根本措施。实行公务员制度有利于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合作探究: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区别。加深认识:1.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2.现代公务员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
西方中国法定范围选用标准性质划分政治原则服务对象多数国家公务员仅指中央一级,不包含地方政府公职人员包含中央一级和地方各级公职人员注重通才或专才,基本把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作为主要条件德才兼备,并贯穿公务员的考试、录用、管理、晋升、奖惩等各环节西方分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随政党竞选成败而进退,事务官保持稳定,两者之间不能转任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划分,各级各类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任(不搞“两官分途”)政治中立,不受党派干预,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公务活动中不带有党派政治倾向不搞政治中立,党管干部,公务员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府,受雇于政府,服从政府需要,维护政府利益人民,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由于变法前的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八股及科举制度是中国落后的根源,因而在维新变法期间,变科举、废八股,改变中国传统的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方式成为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也幻想以改革教育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从而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道德支柱以及理论依据的四书五经的否定。规定把西学和中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实就是对传统“中学”占统治地位的否定和挑战。通过皇帝来提倡西学,具有绝对的权威和理所当然的合理性、合法性。从此,全面学习西学成为戊戌变法后中国近代教育的主流,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地被介绍到中国。在维新派的影响下,很多知识分子从八股之学转向西学,西学的队伍得到迅速扩大。——摘编自韩小林《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教育》思考:中国近代选官制度的变革有何特点?受西学传播的影响为挽救民族危机为政治革新服务近代化趋势明显
就其内容来说,清末新政不仅继承了洋务运动的事业,而且继承了百日维新的事业。不仅如此,在某些部分它比后者走得更远。“此后,学位概由书院颁发。”……虽然教育改革部分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中,但160余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的知识分子已经不是旧教育的基础了。
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线,奔向立宪和革命。同这种政治倾向相适应,在当时大有社会影响的是他们所传播的无神论。无神论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东西,但新式知识分子把它同西方无神论者如狄德罗、拉美特利之说相结合,同西方自然科学和其他学理相结合,因而其论证更能说服人。以科学来讨伐鬼神,起力量是传统的无神论所大大不及的。……用科学说明无鬼无神,对于民族观念更新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迷信的民族是不可能进入近代化过程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第十三章,第265~269页。史料延伸阅读材料,分析新学堂“新”的表现?新学堂的困境?材料一:新式学堂采用课堂讲授和分专业分课程教学,内容除保留部分“读经”课程外,增加了较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以及图画、音乐、体育、手工等课程。据统计,在清末的普通学堂里,平均“读经”课程只占27.1%,数、理、化、外语等课程占38.2%,绘画、音乐、体育、手工等课程占34.7%,从而大大改变了私、书院生徒知识结构单调而狭窄的状况。
----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京师)“大学堂两馆生均已纷纷赴汴乡试,两馆所存学生不过三十余人,每日功课亦不认真,徒存大学堂外观而已。设诸公乡试得意,似较学堂出身为优,想诸公必不肯再入堂肄业,以待三年卒业也。”----大公报,第439号,1903-9-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文官制度实践效果不同的原因。材料一1836年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假如我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据马桦《英国文官考试研究》等材料二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
——据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等英国: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传统;公民文化政治素养较高;工业化的推进。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较强;国内政局长期稳定。
中国:专制集权的政治文化传统;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相对较低;工业化水平较低。国民政府一党专政。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的矛盾;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国内政局长期动荡(或长期内外战争的干扰)新中国成立根据地、解放区、苏维埃政府、边区政府、工农民主政府、一定领导责任的人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民主革命时期为何要确立党管干部原则?1949年结合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用人权是最重要的执政权,保证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 我们的校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 视力障碍的探讨与分析
- 2024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古风折扇的制作》(教案)-三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
- 2023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数据的分析6.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1.1 平均数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 睾丸扭转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 2017秋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4课 殖民地人民的战争
- 物业客户满意度提升培训
- 精浊中医护理查房
- 《家电维护小管家》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劳动北师大版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居家康复服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八年级下册数学湘教版】第二章 四边形(压轴题专练)
- 苎麻生产碳足迹:基于区域、产物与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 科室停电停水的应急预案
- 全国邮政编码一览表
- 酒店客房室内装修设计方案
- 品管圈PDCA大赛作品-普外科提高腹腔镜术后24小时内肠道通气率医院品质管理案例
- 陶瓷碗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移动服务礼仪培训
- 国家安全教育教案分享
- 小英雄雨来故事演讲稿三分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