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播放课件: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各种车辆提问: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该怎样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要先找出一条线作为标准,再按“定点、定向、定角度”?(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10个十万是写0。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计数器一边拨数,一边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2.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整亿数,在日常生活和生许多比亿大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亿以上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题4文字及图片。(1)提问:这两个数含有哪几级?(2)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后得出:8个亿和9000个万合起来是八亿九千万;35个亿和2000个万合起来是三十五亿二千万。(1)提问:我们怎样读亿以内的数?(2)追问:如果一个数同时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呢?(3)即时练习。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得出:写数时,先看这个数在读数之前要先思考各数由多少个亿和多少个万万课件出示题目:你能先把这三年各类图书的总印数)亿)亿()亿>()亿>()亿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38万38420438668539万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课件出示题目。理。意义:数位十进制计数法多位数多位数大小比较——改写(1)数位顺序表。教师出示数位顺序表,提问: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归纳:多位数的读、写法。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那一位上写0。(3)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我们学习了大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为什么有时要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一个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又该如何改写呢?(4)近似数。提问:什么是近似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完成教材第25~26页“整理与练习”中的“练习与应用”第1~6题。(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系。(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4)认识总价。钢笔练习本(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3)认识时间和路程。列车自行车(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先根据“路程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略1.探索、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1)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气15克”这两个条件。(3)组织汇报交流。师: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b.如何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2)学生尝试解答。师: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为什么?(5)追问:170后面添的两个0应该怎么对齐?(6)教师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教学例1。(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题1:用计算器计算38+27、30×18。(3)组织汇报交流。①计算38+27。 ②计算30×18。2.教学例2。(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2:用计算器计算40000—165×182。(2)思考:算式里有两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汇报交流。1.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1题。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2题。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七”第1、2题。教学准备:课件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小明3本小军5本(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3)学生独立解答。一本故事书:27÷3=9(元)5本故事书:9×5=45(元)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72)枚(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票枚数的2倍。数的2倍。(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2.初探:一块长方形土地,长16米,宽14米;另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14米,这两块土长方形正方形(16+14)×14说说你是为什么这样列式?依据是什么?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修建时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1)指导学生画图:先画什么?可标出哪些数据?再画什么?比划一下朝哪个方向画?可标出哪些数据?最后画什么?可标出什么?(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画,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2)分析数量关系:增加部分是什么图形?与原来长方形有联系吗?要求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告诉我们了?怎么求?(3)列式解题。18÷3×8=48(平方米)(两种方法:(8+3)×(18÷3)或者18÷3×8+18(8+3)求的是什么?)三、反要求: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略?(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师板书a+b)+c=a+(b+c)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律,你们还记得是哪两条吗?各是什么意加法结合律a+b)+c=a+(b+c)略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加法结合律a+b)+c=a+(b+c)第一小题,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算“15×2”的积;第二小题,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先算“25×4”板书6+4)×24=6×24+4×2427×6+27×4=27○(□+□)数时,我们可以将这个乘数写成整十或整百数行计算;当两个相加(减)的乘法算式中有相发现;最后总结得出:两个数的差乘第三个数,等略(2)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整理。(3)组织全班交流。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70米走了4分钟小芳从家到学校每分走60米走了4分钟解法一:70×4+60×4=520(千米)=520(千米)这道题和例题7相似,进一步巩固画线段图整理信息的策略,加深对“相遇问题”加法结合律a+b)+c=a+(b+c)第5题,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算学生动手在教材上的人字梁图上量一量。2.组织交流。提问: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结合投影图说一说。明确:人字梁的高度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量的线段与人字梁的底边互相垂直;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2厘米。3.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教师结合图进行介绍: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在黑板上先画一个三角形,教师边示范边说: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教师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无数条)其中只有一条很特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虚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76页“试一试”。先让学生在教材的三角形上画出底边上的高,然后和同学交流画法。提问: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引导学生得出: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三角形有三条底,也就有三条高。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1题。这道题是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特点的认识。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说说判断的理由。3.课件出示: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强调:第一个图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这条底上的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案让学生进行选择,降低了思维难度,学生在练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即“两边之差<教学准备:课件我们已经学过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谁能说说用量角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追问:你知道每个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每个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都是180。。其他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也是180。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板书问题)二、交流共享(1)从教材第113页剪下3个三角形,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3个三角形名称3个内角的度数3个内角度数的和①②③(2)汇报交流。(3)回顾交流。提问:通过刚才的汇报交流,我们发现有些同学计算出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是180。,有些同学计算出的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不是180。,这是为什么呢?角是否也可以拼在一起呢?可以拼成什么角呢?(1)让学生想办法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2)组织观察。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拼一拼发现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是180。,现在我们就一起来(1)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2)将三角形剪下来,拼一拼。(3)量一量拼成了什么角。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0~81页“练习十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三角形的分类第1课时总第课时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了解各种三角形的特点。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1.提问:我们学过哪几种角?什么是锐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钝角?根据学生汇报,师归纳:锐角:大于0。且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2.课件出示下面三个角。提问:怎样把这三个角转化成三个三角形?学生回答:只要将角两边分别添上一个端点,再将这两个端点连接起来就转化成三3.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分类,那么三角形又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题5。(1)②号和④号这两个三角形的3个角都是锐角。(2)①号和⑥号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直角,2个锐角。(3)③号和⑤号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钝角,2个锐角。(1)通过学生交流得出: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2)启发思考。提问:一个三角形中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吗?为什么?引导交流得出: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因为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追问: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锐角?最少有几个锐角?引导学生交流得出:一个三角形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锐角三角根据学生汇报,师归纳:按角的特点来分,三叫作腰,剩下的一条边叫作底,两腰与底的夹角叫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师提醒学生注意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要大于第三边,所以“3略过度: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交流,找出了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吗?形叫作平行四边形。(板书)(1)动手操作,尝试画高。(2)交流讨论,突破难点。(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提问:你能说出图片上这些物体的名称吗?这些物体上都有相同的什么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梯形。(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呢?请同学们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个梯形。(1)组织学生在教材方格纸上画出梯形。(2)展示学生画好的梯形,进行集体评议。梯形有哪些特点?(1)学生独立观察梯形,再在小组内说说梯形有什么特点。(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梯形的特点:梯形也是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1)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交流,找到了梯形的许多特点,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梯形吗?学生自学教材第90页的一段话。(2)组织交流。(1)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征?(2)平行四边形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