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发展战略,中共领导层最初曾有过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想法,但最终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确定,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由多种必要性和可能性因素共同作用促成的。必要性主要有新中国当时的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充滿风险的外贸形势和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示范效应。可能性主要有苏联对华援助的确定、中国资源丰富、中国共产党严密有力的组织体系和超强的执行能力。这一战略的实施使新中国彻底扭转了旧中国留下的工业基础极度薄弱的局面,从此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可能性中图分类号:F429;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8-0009-0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于工业建设的起步阶段应采取何种发展战略这一重大问题,中共领导层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安排。长期以来,关于确定这一战略安排的原因,学界有多种说法[1]。我们认为,这一战略安排的形成,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由多种必要性和可能性因素共同促成的。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层曾经有过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设想。事实上,早在抗战后期,毛泽东就已经开始思考中国未来工业发展的战略问题,且他认为,如果中国立即搞大规模的重工业建设,人民将不堪忍受这一沉重负担,所以未来中国的工业建设应该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此后直到1951年,周恩来、陈云、刘少奇、薄一波、南汉宸等中共高层领导人都曾提到过要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观点[2]。这一设想在当时虽并非唯一方案,但受到中共领导层的高度重视。这其实不难理解。新中国初建之时,经济残破不堪,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而恢复经济所需的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经验等资源又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优先发展投资少、见效快且基础相对较好的农业和手工业,自然成为一个重点考虑的选项。但是,这一想法后来发生了变化。1951年12月,毛泽东主席提到,“为了完成国家工业化,必须发展农业,并逐步完成农业社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3]1952年5月,李富春在全国财经会议上也明确讲到,“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重工业,尤其是钢铁、燃料动力、机械军工、有色金属和化学工业等基础工业上,为我国工业化打下基础;农业、轻工业和交通等事业应当围绕重工业这个中心来发展。”[4]421随后,在1952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编制出“一五”计划草案及其《总说明》,其中明确提出“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4]422。“一五”计划草案及其《总说明》的编制完成,说明中共领导层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1952年8月,这一草案被赴苏代表团交给苏联方面征求意见,并在1952年9月得到斯大林的认可及回复[5]。至此,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被最终确定下来。二、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必要性(一)重工业本身非常重要,而新中国当时的重工业基础却非常薄弱重工业包括采矿、能源、化学、冶金、钢铁、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原材料、动力和技术装备,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包括重工业在内的整个工业基础都是非常薄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估计现代工业仅占国民经济比重的百分之十左右[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5月,燃料工业部和重工业部调查统计我国重工业生产总值仅为37亿元[7]。不但工业基础薄弱,而且在工业部门内部,轻重工业比例也不协调,重工业占比不到30%,且门类单一,大多是从事采矿、初级原料生产和一些机器的装配修理[8]。面对这种局面,中共领导层迫切希望能够尽快发展重工业。但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相关人、财、物资源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都极度匮乏,因此也只能从现实出发,做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准备。后来,随着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发展重工业的要求越发迫切。(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迫使新中国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国内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初,统一祖国的任务尚未完成。国际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遏制的战略,试图将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里。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更是将战火直接烧到新中国的家门口。1950年10月,新中国出兵朝鲜,开始进行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此时,新中国对工业产品,尤其是对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产品的需求空前增加。以后勤运输为例,“在志愿军入朝的前72天中,国内补充汽车12486辆,损失6646辆,送回国内修理438辆,受损率极大……而当时中国能够紧急动员的车辆仅剩200辆。”[9]。这些情况都使中共领导层更加迫切地想要建立新中国自己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1951年7月,朱德在与苏联驻华大使罗申会面时,就苏联援华之事说到,“在建设飞机厂、坦克厂、枪械厂、汽车厂的同时,必须安排生产高质量的钢和开采石油。为了保障国防安全,在5—10年内(越快越好)中国必须生产1000万吨高质量钢和1000万吨石油。”[10]可见在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建立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之事刻不容缓。(三)充满风险的外贸形势要求新中国必须尽快补齐重工业的短板,建立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迫使新中国当时的对外贸易只能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要对象,其中苏联又是重中之重。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蜜月期,中苏贸易额在最多时占到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11]。另外,在当时,新中国对外贸易的产品种类也比较少,大多是出口农产品、原材料,换取苏联等国的工业产品和装备。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贸易对象的多元化、贸易产品种类的多样化都是维护贸易安全的重要途径。此时,新中国的对外贸易伙伴比较少,贸易产品种类也不丰富,这使新中国的贸易安全存在极大风险,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国家主权的完整性。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彻底扭转这种对外贸易局面显然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因此,新中国要想维护自身的贸易安全和国家主权的完整性,就必须尽量减少对苏联等国的贸易依赖,尽快补齐重工业的短板,建立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的独立自主。这也与毛泽东思想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一脉相承。(四)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示范效应苏联建国之初,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办法,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到二战前,苏联的工业产值超过了英法等国,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是人类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也开创了一条全新的工业化道路,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前,人类的工业化道路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路径,具体又分为英美模式和日德模式这两种。英美模式是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积累一定条件后再逐步发展重工业。这一过程动辄要一二百年时间,十分漫长。日德模式是轻重工业并举,但更侧重于发展重工业。这种模式让日德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迅速崛起,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日德模式在高度重视重工业方面,与苏联模式看似有几分相似,但实际却完全不同。日德与英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都是通过种种血腥暴力的手段,对内剥削压迫本国人民,对外侵略扩张,抢占殖民地、半殖民,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积累资本。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模式,无论是英美模式还是日德模式,都不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与奋斗目标,也不符合新中国人民政权的性质,自然不可能成为新中国进行工业建设的榜样。因此,当时真正值得新中国学习借鉴的只有苏联模式。另外,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而且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大国。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一旦国际形势发生不利于中国的变化,就很可能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灾难。这一点,对于自近代以来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来说有切肤之痛。在这种背景下,全国各族人民都迫切希望新中国能尽快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而苏联的工业建设在短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世界各国惊叹不已,这非常符合中国人民尽快建立本国工业体系的迫切要求。因此,综合起来看,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显著特征的苏联模式就成为当时新中国开展工业建设的主要参考对象。三、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可能性。(一)苏联对华援助的确定,是促成新中国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关键条件苏联的对华援助主要体现在著名的“156项工程”。“156项工程”大多是在“一五”期间(1953—1957年)实施的,且大部分是重工业项目。“156项工程”是逐步商定、逐步实施的。第一批项目是1950年2月14日中苏签订相关协定确定下来的,一共有50个项目,后来修改为47项[12]。这些项目中大部分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由于新中国缺少建设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经验,也缺少相关人才,所以这一批项目主要是由苏联方面帮中国设计。“1950—1952年年初,苏联帮助设计的项目共42个。”[13]苏联援华协定的签订以及第一批项目的设计完成,都推动了中共领导层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1952年8—9月,周恩来率团访苏,与苏联商讨新中国“一五”计划以及苏联进一步援华等重大事项。最终苏联方面对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方案给予高度评价,还提出了反馈意见和建议,并同意对“一五”计划进行援助[14]。得到了苏联对“一五”计划的赞同,以及同意对“一五”计划进行援助,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设想最终确定。此后的援助项目都是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推进。苏联对华援助的确定,成为新中国最终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关键条件。(二)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能为重工业建设提供原料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原材料。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原料,不一定主要依靠本国提供。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国家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原料大多依靠进口。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新中国想依靠进口来满足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幸运的是,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据1952年初步勘探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矿产资源不但产品齐全而且储量很大,钨、锌、钛等有色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还有丰富的钍、铀、钽等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原料。”[15]中国丰富的资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物质保障。(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严密、有力的组织体系和超强的执行能力为优先发展重工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的人、财、物资源。苏联的援助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才、技术、装备、经验等难题,但资金问题并不是只靠苏联援助就能解决的,主要还是要依靠新中国自身的力量。然而,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财政极度紧张。“1949年底,国家财政出现了三分之二的赤字。”[16]1950年新中国又开始抗美援朝,军费开支浩大,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雪上加霜。另外,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原材料也主要依靠新中国自身来解决。再者,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也需要加以整合、利用。因此,如何集中有限的财力、如何迅速高效地整合各方面资源,这些都是发展重工业必须要解决的高难度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则是信心满满、优势明显。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了严密、有力的组织体系和超强的执行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某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 国有企业公司工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2024年模具工作总结报告 模具工作总结与计划
- 商业计划书是直邮读物商业计划书
- 高中实验教学计划
-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方案编制调研工作计划
- 八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 2024年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
- 铜仁市万山区2023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2024-2030年中国冬虫夏草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趋势前景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1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素养比赛语文试卷
- CJ/T 125-2014 燃气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及管件
- 电影作品解读-世界科幻电影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成都锦城学院
- 法律逻辑简单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曲阜师范大学
- 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为自用或出租土地增值税如何处理?-【税收筹划技巧方案实务】
- 考古发现与中国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2020年湖北省普通专升本英语真题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示范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