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_第1页
浅析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_第2页
浅析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_第3页
浅析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_第4页
浅析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提要本文针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在论述了物流战略的概念、特征及物流战略的层次结构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物流业环境,提出了我国物流业的使命和战略目标,以及今后一定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应采取的具体战略。根据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物流业的使命和战略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措施。关键词:物流业发展战略供应链管理AbstractThepaperonthedevelopingstationoflogisticsinudsryinourcountryhassutdiedthestartegyofourlogisties,tookinthecounterpartexperiencesofdevelopedcounrtiesandputforwardthecoerrspondnigsrtategicmeasure.Thepaperhasanalyzedtheenvironmentoflogisticsindustryinourcountryandputforwardthemissionoflogisticsindustryofourcountry,srtategicobjectvie,andtheconeretesrtategywhichshouldbeadoptedinlogisticsinareuglarperiodinthefuture,bythemeansofSWOT,atferdeseribedtheconceptandcharacteristicoflogisticsandthehierarchystructureoflogisticssrtategy.Theartielehasputforwardtheconcretestrategicmeasuresonthebaseofthecurrentsiutationofthedevelopmentofourlogisticsserviceofourcountry,theexistingproblemsandthemissionoflogisticsandsrtategicmeasure.Keywords:LogistiesInudstry;DevelopmentSrtategy;MangementOnSupplyChian目录1物流行业的相关概述 31.1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31.2物流行业定义 51.3现代物流特点 61.4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62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92.1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 92.2物流需求不断扩大,物流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 102.3企业经营方式落后,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102.4物流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 112.5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 112.6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物流发展 113我国物流环境的SWOT分析 123.1SWOT分析概述 123.1.1SWOT分析的涵义 123.1.2SWOT分析的具体方法 133.2我国物流业环境的SWOT分析 144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战略 164.1一体化物流战略 164.2绿色物流战略 174.3国际化物流战略 184.4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184.5电子商务物流战略 195总结 19参考文献 201物流行业的相关概述1.1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物流一词最是起源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了物流一词,他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因为在20世纪初,西方有些国家己经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大多数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此时的物流指的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战争物资供应,美国军队有两个创举,第一是建立了“运筹学”的理论,另一个是建立的后勤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战争活动中。其中所提出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后来后勤一词在企业中广为应用,又有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说法,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因而是一个包含范围更广阔的物流概念。日本是于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引用了物流这一概念。当时日本的企业界和政府为了提高产业劳动率,组织了各种专业考察团到国外考察学习,其中有“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从1956年10月下旬到11月末,在美国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首次接触了物流这个新生事物。于1958年撰写了《劳动生产率报告33号》,刊登在《流通技术》杂志上。该文第一次提及了物流(PhysiealDistribution)的概念,立即被日本产业界所接受,尽管物流这个外来语后来经历了若千年才被正式译为“物的流通”,但当时的日本正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物流革新思想不仅渗透到了产业界,同时也渗透到了整个日本社会。物流在概念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着变化,最初的物流(PhysiealDistribution)概念主要侧重于商品移动的各项机能,即发生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在一定劳动组织条件下凭借某种载体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实体流动。这种物流是一种商业物流或者销售物流,具有明显的中介性,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手段,直接受商品交换活动的影响和制约,具有一定的时间性。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管制的缓和使经济自由的空间越来越大,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竞争开始广泛开展,从而为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大的机会。(2)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和革新,不仅使业务的效率化和作为决策支持的信息系统的构筑成为可能,同时也使部门间、企业间的结合或一体化成为可能。(3)企业合并和市场集中化的发展使原来的经济构造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要求物流必须具备以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较高水平的服务。(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商品不断的向世界市场提供,物流逐步跨越了国境,正因为如此在要求物流能对生产和销售给予有效支援的同时,应该具备在不同环境国家间充分发挥其业务优势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物流(PhysiealDistribution)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第一,传统的物流只重视商品的供应过程,而忽视了与生产相关的原材料和部件的调达物流,而后者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原材料以及部件的调达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效率、成本和创新;第二,传统的物流是一种单向的流通过程,即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而没有考虑到商品消费以后包装物或者包装材料等废弃物的回收以及退货所产生的物流活动;第三,传统物流只是生产销售活动的附属行为,并着重在物质商品的传递,从而忽视了物流对生产和销售在战略上的能动作用,特别是以日本为主的即时生产方式(Justintim)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使得以时间为中心的竞争越来越重要,并且物流直接决定了生产决策。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1984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物流概念从Physieal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并将现代物流定义为:“为了符合顾客的需求,将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以及相关的信息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这个定义更加强调顾客的满意度、物流活动的效率性,将物流从原来的销售物流扩展到了调达、企业内和销售物流。此后物流的概念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91年11月在荷兰举办了第九届国际物流会议,人们对物流的内涵进行了更多的拓展,不仅接受了欧美的现代物流(Lgoistics)概念,认为物流应包括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信息流通过程,而且还向生产之后的市场营销活动、售后服务、市场组织等领域进行发展。现代物流应该是指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整个过程,所有实物、信息的流通和相关的服务活动,它涉及企业经营的每一个领域。显然,物流概念的扩展使物流不仅包括了与销售预测、生产计划的决策、在库管理、顾客定货的处理等相关的生产物流,还延伸到了与顾客满意相关的各种营销物流活动。1.2物流行业定义被世界普遍认同的“物流”是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所定义的:“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中国使用的“物流”一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没有对“物流行业”的明确定义,而关于物流到底是行业还是产业这个问题,学术界也多有争论。产业是诸多相关行业聚合形成的群体。一般而言,产业是相对于工业而言的,如产业革命,主要指的是工业革命;行业是相对于工商业而言的,如零售行业,指的是商业。但是现在这两个词的理解也在发生一些变化。产业可指工业以外的行业,并且是由多个相对独立但业务性质完全一致的行业组成的(产业概念的外延要大于行业),或者说是由分散在多个行业、具有同样的业务性质的经济组织组成的,比如物流产业就属于这两种情况。物流产业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综合性、服务性、基础性产业,其产业构成相当复杂。一般将物流业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大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储运业、通运业和配送业;第二类是小行业。其中不少小行业既隶属于这一大行业,又属于另一大行业。如铁道运输业、汽车货运业、远洋货运业、沿海船运业、内河船运业、航空货运业、集装箱联运业、仓库业、中转储运业、托运业、运输代办业、起重装卸业、快递业、拆船业、拆车业、集装箱租赁业、托盘联营业等。1.3现代物流特点由于物流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现代经济条件下的物流具有独特性,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是信息网络化下时代下对传统物流的升华。它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统筹考虑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对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采取集成式管理,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为客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增值服务。现代物流出现的标志是基于专业化分工与企业在供应链合作基础上的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其标志性特征是物流的系统管理和方案的设计能力,核心技术是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对物流发展的早期阶段与现代物流阶段的比较,可以清楚地了解现代物流的特点。1.4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曾有经济专家形象地表示,物流产业乃是现代都市经济发展的“炉火”、“加速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并非是诸功能、环节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功能、环节相互联系、整体运作的综合体,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的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数据表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物流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物流搬运中心多次进行的全国性调查表明,物流费用占整个国民经济总支出的39%;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物流费用占总支出的63%,1996年英国物流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63%,从1996年《劳氏航运经济学家》这一权威杂志对世界主要地区的物流费用占GDP比重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物流支出在各国GDP中的比重占到11%以上,其中欧洲工业化国家,其社会物流总成本,虽因国家不同略有出入,但一般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左右。2000年美国物流产业总规模为9500亿美元,几乎为高新技术产业的2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日本物流产业总规模约为35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11.4%。在中国香港地区,物流产业总规模24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13.7%。表1现代物流的特点特征物流早期阶段现代物流阶段物流服务特点各种物流功能相对分散一体化综合服务以第一方、第二方物流为主第三方物流被普遍接受和采用采用物流中心供应链的局部环节管理供应链的全面管理限于地区物流服务提供国际物流服务物流服务侧重供需方短期合约供需方长期合作价格竞争以降低总物流成本为目标提供运输、仓储标准服务提供物流的增值服务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物流信息技术无外部整合系统实时信息系统有限或无EDI联系与顾客、海关等的EDI联系无卫星跟踪系统卫星跟踪系统存货管理系统物流管理没有或有有限的现代管理全球质量管理时间基础管理业务过程管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过去长期执行计划经济模式,采购、制造、运输、仓储、代理、配送、销售等环节彼此分割,造成一方面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过大,占压资金过多,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另一方面运输、仓储等企业有效货源不足,现有设施能力未能充分利用,并且运输环节没有很好衔接造成成本上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物流产业的兴起,我国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改变上述状况。图1:1998~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随着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分工协作趋势不断增强,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物流业日趋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性服务产业。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8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5.45万亿元。全年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258.74亿吨,货物周转量110301亿吨公里。从各项物流指标看,不少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从产业竞争力看,中国距离物流强国还有很大差距。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国物流运行效率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一直高位运行,2008年为18.1%,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普遍在10%以下。高企的物流成本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效益提升的因素,凸显短板效应。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的状况表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高昂,同时也表明降低这一成本的潜力巨大。因此,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意义重大。物流成本费用由库存费用、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费用构成。其中,库存费用除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运输成本包括公路运输、其他运输费用和货主费用;而另外一部分物流管理费用可按照确定的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库存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总和得出来的。因而随着物流管理的合理化,可以降低物流消耗,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流通费用增加利润,比如在70年代,美国物流成本平均相当于GDP的13.7%,1989年为11.1%,到1996年就降到了10.5%。据中国物流权威机构于2004年的计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则可以在货物运输、仓储方面节能降耗1000亿元以上,可以增加1300亿元左右的社会效益。如果我国能逐步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占GDP的12%),那就意味着将带来1万亿元的社会效益。根据全球物流费用的市场规模,物流产量占GDP的比重约为11%~15%,全球每天用于物流的费用高达3.43万亿美元,所以一些发达国家把降低流通费用,特别是物流费用作为第三利润开发的源泉,作为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重大的措施。国务院2009年通过并下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物流业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一样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而言,我国的物流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技术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物流企业的经营现状也相对落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1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我国物流管理多年来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部门,加之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使物流业的发展仍处在粗放性经营阶段。具体表现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物流布局不尽合理,物流资源利用率较低;综合性、一体化物流服务发展缓慢,物流整体效益难以体现;物流实现方式过于单一,物流企业运作效率低下;物流市场竞争无序,缺乏统一的协调和控制,浪费现象严重等等。使物流应具有的整体功能大大削弱,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2.2物流需求不断扩大,物流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全社会物流总值,反映了一个国家物流规模,也反映了社会物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目前,我国的物流需求快速上升,增幅明显高于经济增长。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约10%,从而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统计数据表明,自1991年至2007年,反映物流需求规模的全社会物流总值从3万亿元上升到23.3万亿元,增长了6.7倍,年均以20.4%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按现价计算15.4%)的年均增速。现代物流的发展客观要求社会化、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国外,物流市场化的比例已相当高,如在日本已达80%,美国己达57%,英国为34%,而我国物流市场化的比例仅为18%。据调查,在欧洲,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率达76%,有70%的企业不止使用一家物流企业。我国目前很多工厂都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社会化程度较低,设施设备使用率较低,运输成本较高。据统计,全国仓库面积利用率不到40-70%,工商企业自有运输工具空驶率高达40%,仅此,每年损失超过100亿元。这也是我国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2.3企业经营方式落后,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1)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的工商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多数企业内部各种物流设施的保有率都比较高。同时,大多数工商企业也缺乏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不强,从而使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相对不足。(2)物流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有多达70万家称之为“物流公司”的企业,但在这些企业中,多数企业由于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匾乏,而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很难提供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以及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3)物流企业规模过小,服务能力不足。我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家,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1.43辆,缺乏主导物流市场的大型企业,具有全国物流服务网络、能够提供全程网络式服务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很难谈得上提供全球范围的服务。2.4物流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均数量计算的运输线路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km/万km2和10km/万人,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2)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或城市的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还比较缺乏,现有的一些物流场站设施或新建的物流园区没有充分利用,严重影响着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3)运输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各种运输方式尚未形成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关系,运输市场范围交叉严重,在同类货源上进行盲目竞争,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不能合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2.5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1)物流装备水平仍然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2)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2.6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物流发展(1)各种运输方式的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在设施建设上缺少统一规划,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服务。同时,干线运输系统与城市物流系统之间也未能做到合理有效的衔接。(2)由于行业和地方保护的存在,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系统运作困难重重,物流企业运营许可的审批程序十分复杂,异地运输常常会遭遇罚款和扣留,不合理的公路收费系统和偏高的过路费等,这些都会对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质量的提高带来不利的影响。3我国物流环境的SWOT分析3.1SWOT分析概述3.1.1SWOT分析的涵义所谓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弱势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er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对策等。这种研究方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在此之前,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过SWOT分析中涉及到的内部优势、弱点、外部机会、威胁这些变化因素,但只是孤立地对它们加以分析,而SWOT法用系统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运用这个方法,有利于人们对组织所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制定发展战略和对策。从整体上看,SWOT分析分为两部分:(1)优势与劣势分析(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主要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从整个价值链的各处环节上,如产品是否新颖,销售渠道是否畅通以及价格是否具有竞争性等方面分析。(2)机会与威胁分析(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强调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产业新进入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程度等等。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的名著《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一种结构化的环境分析方法,被称为“五力分析”。选取的五种环境要素是:(1)产业新进入的威胁:进入本行业有哪些壁垒,它们阻碍新进入者的作用有多大,本企业怎样确定自己的地位(自己进入或者阻止对手进入)。(2)供货商的议价能力:供货商的品牌或价格特色,供货商的战略中本企业的地位,供货商之间的关系,从供货商之间转移的成本等,都影响企业与供货商的关系及其竞争优势。(3)买方的议价能力:本企业的部件或原材料产品占买方成本的比例,各买方之间是否有联合的危险、本企业与买方是否具有战略合作关系等。(4)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限定了公司产品的最高价,替代品对公司不仅有威胁,可能也带来机会。企业必须分析,替代品给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带来的是“灭顶之灾”,还是提供了更高的利润或价值;购买者转而购买替代品的转移成本;公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成本或增加附加值来降低消费者购买替代品的风险。(5)现有企业的竞争:行业内竞争者的均衡程度、增长速度、固定成本比例、本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程度、退出壁垒等,决定了一个行业内的竞争激烈程度。显然,最危险的环境是进入壁垒、存在替代品、由供货商或买方控制、行业内竞争激烈的产业环境。3.1.2SWOT分析的具体方法(1)分析环境因素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组织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一般归属为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人口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的、市场的、竞争的等不同范畴;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它们是组织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动因素,一般归类为管理的、组织的、经营的、财务的、销售的、人力资源的等不同范畴。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不仅要考虑到组织的历史与现状,而且更要考虑组织的未来发展。(2)构造SWOT矩阵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如表2所示。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组织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3)制定行动计划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组织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这些对策包括:SO战略,就是利用组织内部的长处去抓住外部机会的策略;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内部弱点的战略;TS战略,是利用组织的长处去避免或减轻外在威胁的打击;WT战略,是指直接克服内部弱点和避免外部威胁的战略。表2SWOT分析矩阵战略(SW)战略(OT)内部优势(S)内部劣势(W)1:2:3:1:2:3:外部机会(O)SO战略依靠外部强项利用外部机会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1:2:3:外外部威胁(T)ST战略依靠内部强项回避外部威胁WT战略减少内部弱势回避外部威胁1:2:3:3.2我国物流业环境的SWOT分析物流环境是指物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物流业外部各种影响因素的总称,如政治形势、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市场变化等;内部环境是物流业本身的内部条件,如基础设施、经营状况、管理水平、企业素质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WOT所推进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物流业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既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第2部分中已详细分析了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说明了我国物流业发展变化的情况,现利用SWOT的分析方法,从物流业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和带来的威胁入手,综合分析物流业内外环境,寻求有效对策,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促使物流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物流需求。目前,我国物流业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如表3所示。表3我国物流业环境的SWOT分析战略(SW)战略(OT)内部优势(S)内部劣势(W).政府普遍重视.础设施不断完善善.流业快速发展展.功的物流运作经验验…………….市场机制不健全.理水平落后后.策法规滞后后.息化水平较低低…………外部机会(O)SO战略依靠外部强项利用外部机会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经济快速发展物流技术的推广物流需求持续增长……………外外部威胁(T)ST战略依靠内部强项回避外部威胁WT战略减少内部弱势回避外部威胁环境的变化化特色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全球化趋势……………4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战略4.1一体化物流战略一体化物流(IntegratedLgoistics)是指不同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一体化物流包括三种形式:垂直一体化物流、水平一体化物流和物流网络。垂直一体化物流要求企业将提供产品或运输服务等的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要求企业从原材料到用户的每个过程实现对物流的管理;要求企业利用企业的自身条件建立和发展与供货商和用户的合作关系,形成联合力量,赢得竞争优势。垂直一体化物流的设想为解决复杂的物流问题提供了方便,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通信技术又使这一设想成为现实,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随着垂直一体化物流的深入发展,对物流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在企业经营集团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供应链理论。水平一体化物流是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例如,不同的企业可以用同样的装运方式进行不同类型商品的共同运输。当物流范围相近,而某个时间内物流量较少时,几个企业同时分别进行物流操作显然不经济。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企业在装运本企业商品的同时,也装运其他企业商品。从经济效益上看,它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从社会效益来看,它减少了社会物流过程的重复劳动。显然,不同商品的物流过程不仅在空间上是矛盾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有差异的。这些矛盾和差异的解决就要依靠掌握大量物流需求和物流供应能力信息的信息中心。此外,实现水平一体化的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大量的企业参与并且有大量的商品存在,这时企业间的合作才能提高物流效益。当然,产品配送方式的集成化和标准化等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物流网络是垂直一体化物流与水平一体化物流的综合体。当一体化物流每个环节同时又是其他一体化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时,以物流为联系的企业关系就会形成一个网络关系,即物流网络。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可自由加入或退出,尤其在业务最忙的季节最有可能利用到这个系统。物流网络能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条件就是一体化、标准化、模块化。实现物流网络首先要有一批优势物流企业率先与生产企业结成共享市场的同盟,把过去那种直接分享利润的联合发展成优势联盟,共享市场,进而分享更大份额的利润。同时,优势物流企业要与中小型物流企业结成市场开拓的同盟,利用相对稳定和完整的营销体系,帮助生产企业开拓销售市场。这样,竞争对手成了同盟军,物流网络就成为一个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多方位、纵横交叉、互相渗透的协作有机体。4.2绿色物流战略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及资源的过度消耗,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各国政府都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提出了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物流的发展也必须优先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角度规划和改进物流体系,创建一个环境共存型的物流系统,即绿色物流系统。我国的物流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发展中应强化环境意识,制定和实施绿色物流战略,实现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物流活动,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由于物流活动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物流的发展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如在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中存在着非绿色因素,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浪费。因此,绿色物流战略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应加强对绿色物流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绿色物流战略。4.3国际化物流战略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这种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按照国际物流惯例和标准,利用国际物流网络、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范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国际物流的目的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以最佳的方式和途径,以最小的费用和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由一国的供方运输到另一国的需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伙伴将遍布全球,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因此,在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应增强全球化物流意识,积极实施国际化物流战略,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为加速商品周转、资金流动、减少库存和资金占压、加速商品的国际流通,提供有效的途径和保证,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4.4供应链一体化战略当今社会,工业经济己由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己逐步取代了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的传统营销观念。市场竞争也不单单是企业内部的竞争,它己逐步拓展为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己成为产业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应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重视供应链管理原理的应用,实施供应链一体化战略。供应链(SupplyChain)是指在产品生产和流通活动中,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通常由原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用户等多个组织所构成。在这一供应链中,每个组织既是供应链中某个组织的用户,又是另一个组织的供应商。供应链上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实现供应链的总目标。为优化其性能,供应链的各个链节必须以一种协调方式运作,把供应链看作一个完整的运作过程对其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各环节间的延误或浪费,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少的成本实现价值的增值,这就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4.5电子商务物流战略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使产品销售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和商业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现代物流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全球化、多功能化等。因此,物流业的发展应根据电子商务时代的新要求,实施电子商务物流战略,改变传统的物流作业运作方式,在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中,体现电子商务的要求,为社会提供一流的物流服务。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量大幅增长,相应地,电子商务的比例也随着增长。然而,商流、信息流、货币流都可以有效地通过网络来实现,在网上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但是,电子商务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分配,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也就是说,物流配送己成为促进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不论是BotB还是BotC的商务形式,都需要有物流配送作为其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互联网无法根本解决物流问题。现代流通手段的变革为专业化的物流配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就为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5总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顾客(Cusotnel)r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