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9 中西方法律的发展-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_第1页
热点09 中西方法律的发展-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_第2页
热点09 中西方法律的发展-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_第3页
热点09 中西方法律的发展-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_第4页
热点09 中西方法律的发展-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09中西方法律的进展【热点背景】2021-04-08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郑国【材料原文摘引】法律文化是人类几千年来社会实践所制造的精神财宝和历史沉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犹如两条长河,各自顺着自己进展的洪流,奔涌向前,因此也就形成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对这两条主线上的法律文化传统差异的争辩和探寻,是正确生疏、理解中国和西方法律文化的前提,有着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深度解读】浅议中西方法律文化传统差异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也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冲击,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及其文明成果——法律文化也渐渐打破了区域性限制,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与盲目崇拜、全盘西化都是错误的倾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两种文化传统有一个糊涂、全面的生疏。

一、法律文化的内涵

法律文化是法律生活中群体性的行为模式与观念模式的总称。有学者认为法律文化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法律实体,即国家设计和实现法律的有形的立法司法活动,如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设施、法典文献等;二是法律意识,即无形的作为法律文化之源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括法律思想、法律理论、法律观念、法律价值、立法司法阅历等。由此可见,法律文化也可以说是分层次的,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和颁布的法律规范是法律文化的一种表层结构,而其深层结构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关于法律的基本观念、范畴,基本的法律价值以及与肯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法律思维模式或方式,本文侧重于后者,即对法律文化传统的探究。

二、中华法律文化传统与西方法律文化传统各自的精髓与品德

(一)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曾经辉煌绚烂的精神成就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包括三个相互依靠又相互独立的范畴,它们是礼制、德治、刑政,这三个方面可以说是对中华法律文化的一种高度领悟和概括。首先,从某种意义上讲,礼制是中国传统法律形态,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体。中国法律文化是以儒家法律思想为主导的,而孔子的儒家思想格外推崇“礼”。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一部分“礼”实为道德原则的法律化,也就是说“心”与“行”在这部分“礼”中实现了统一。礼之于中国法律的意义,可比之神之于教会法的意义。其次,德治法律思想,为几千年法律文化的主旨。德治在中华法律文化传统中具有格外重要的作用,“德治”提出在西周,孔子在《论语》中完善了这种思想,进展了西周的“明德慎罚”思想,重德轻刑,首次提出了“德主刑辅”,儒家学派特殊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主见二者结合为一体。最终,中国传统法律以刑治主义为功能取向,即使倡言“德治”的儒家,也不反对刑罚,有时,还持颇为赞许的态度,认为“宽猛相济”乃是治国的基本道理和手段。《唐律疏议》更是明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指导思想。

(二)西方法律文化传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硕果

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土壤中产生的中华法律文化相对应,西方法律文化是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条件下进展和成熟的,这就打算了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巨大差异。首先,西方法律文化是建立在古希腊哲学基础上的,是以自然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由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组成的“三自一约”构成了自然法理论的基本内容。其次,人人公平是西方法律文化的精华,也是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等级观相对应的一种思想。最终,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个体本位思想深深扎根于西方法律文化中。西方法律文化源于具民主自由精神的希腊法和其有个体主义特征的罗马法,形成了爱护个人权利自由的历史传统。这种法律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契约化,并以权利为核心,构成法理学上的“权利本位”。西方个人主义的进展在制度上主要是通过权利本位法对集团本位法的否定而实现的,这与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其进展是相为表里的。

三、中西方两条法律文化主线的主要差异及其根源

由于中国和西方两条法律文化长河所蕴含的内容实在博大精神,因此很难全面的描述,但是我们可以从上述对两种文化传统的提炼中看出一些宏观上的差异:第一,以礼法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等级现和西方文化传统中“法律面前人人公平”的公平观的差异。其次,中华法律文化传统中集体本位观和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中个人本位观的差异。第三,“德治”的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与西方法治思想的差异。第四,以“刑治”主义为倾向的中国公法文化和以“权利法”为特征的西方私法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产生的缘由有很多,如社会结构、历史传统、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等等方面,但是真正起打算作用的还是与上层建筑相对的经济基础上的巨大不同。众所周知,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是人类的农业文明时期,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是工业文明时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隶属于农业文明文化模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人们生活在狭小的熟人社会之中,这种社会往往靠伦理、道德、习俗等社会规范调整人们的日常行为,不会产生出信法、尚法和法律至上的现代法治观念。西方法律文化隶属于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市场经济的进展与完善需要法律至上的治理方式,同时,公平主体的权利型、契约型交往,也需要统一普遍适用的法律规范,这样就孕育了现代法治的观念。由此可见,正是经济模式的差异,导致了中国人治与西方法治的巨大分殊。

四、中西方两种法律文化传统取舍之探讨

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是历史的必定,与此相适应,农业文明也必定会向工业文明转变。西方法律文化始终贯彻的正义、自由、公平、权利等法治原则以及分权制衡、主体意识、权利本位、罪刑法定等基本原则,渐渐成为现代法治社会寻求的价值目标和大众普遍信仰的法律意识,需要我们认真争辩、吸取和利用。但是西方法律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些糟粕,如个人自由的过度膨胀、社会调控手段极度衰微、集体主义观念淡泊都是我们应当避开和克服的。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法律文化较西方法律文化存在着巨大落差,其传统中很多固有的因子很难为现代社会所接受,如伦理道德弱化法律,官本位意识、家族本位意识深厚,忽视个人权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直面和改正的。但是,立足中国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我们还是可以找到有利用价值的部分,如:伦理化的人本主义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廉洁奉公、上下合作、团结和谐、助人为乐等精神是现代法律文化中所不行丢弃的,儒家思想起到的安人定国、抑制暴政、抚恤于民的作用是我们应当发扬的,从集体主义引导出的社会和谐理念也是当代中国的巨大精神财宝。

总之,我们既要从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中学习它的法治精神和权利本位等优秀的东西,又要认真努力地从中国法律文化中继承其伦理入法和集体本位等好的传统,凡是能融入时代精神,完善我们的法律文化体系,进而促进生产力进展的文化就是我们所接受的,反之就是我们要抛弃的,这才是分析、理顺中西方法律文化传统的正确视角和态度。视角一中国历代法治建设(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德治(1)背景:夏商时期,君主和贵族可以殄灭生命。如“人殉”、“人祭”。(2)起源:西周建立起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3)进展: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君查找救国新思想。2.法治(1)早期国家已经有法律。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2)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德治与法治之争开启。3.德治与法治之争(1)儒家认为人性善,主见德治,留意教化。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主见“施仁政、省刑罚、薄税敛”。(2)法家认为人性恶,主见法治,唯法为治。商鞅在秦国变法,嘉奖耕战,军功授官;韩非子主见法、术、势相结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儒家思想不合时宜,在当时备受冷落,后来才得到重用。法家思想适应了当时建立统一的专制集权国家的需要,受到重用。(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的法治(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商鞅“改法为律”。(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令”,即法律命令。(3)三国魏明帝减省律令,司马昭主政时再此减省《魏律》。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引礼入律)(1)缘由:汉武帝后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学士人以经注律,魏明帝设置律博士的推动。(2)表现: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3.唐朝——礼法结合,提倡礼治(1)唐高宗时,撰成《永徽律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学体系确立的标志。(2)732年,颁行《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3)社会层面,重视家训阅历,强化基层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如《天圣令》;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2.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曾重修《问刑条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3.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4.宋朝,理学形成,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深化到族规、家训之中。如朱熹的《家礼》和《学校》。5.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如北宋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6.明朝后期,乡约改而宣讲明太祖的“六谕”,并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使乡约渐渐带有强制力。7.清朝乡约宣讲内容是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圣谕,也常引用《大清律例》,使乡约约束力加强,并与法律合流。(四)新中国的法治进程1.开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2.初创:20世纪50年月表现:1950年,先后通过《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3.“文革”时期,遭到严峻破坏。4.文革之后,进入新时期(1)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方针(十六字方针)(2)1982年,制定了1982年宪法等基本法律。(3)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于1999年写入宪法。(4)2004年,“国家敬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视角二西方法治的进展(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进展1.渊源——罗马法(1)前450年,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又称《十二表法》。(2)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撰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2.进展——日耳曼法中古时期,日耳曼王国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也依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3.一般法系12世纪前后,一般法在英国渐渐形成。1215年,英国通过《大宪章》,开头限制王权。英美等国的法律构成了一般法系,别称“英美法系”。4.民法系1789年,法国开头制定一系列法律。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形成了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附录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异同不同点:(1)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英美法系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2)诉讼程序不同。前者以法官为重心,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后者以原告、被告及其代理人与辩护人重心,具有抗辩式的特点,还存在陪审团制度。(3)法律适用不同。分别习惯用演绎形式、归纳形式。(4)法律结构不同。大陆法系分为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分为一般法和平衡法。公法指宪法、行政法、刑法以及诉讼法;私法主要是指民法和商法。(5)法律编篡不同。大陆法系倾向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倾向于单行法。2.相同点:(1)本质都是建立在近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上的法律体系。(2)法律指导思想都受到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学说的深刻影响。(3)法律背景以资产阶级商品经济、资产阶级民族统一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基础。(4)传统罗马法、教会法、日耳曼法,不同的只是谁为主体的问题。(二)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1.基本特征:(1)国家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立法和司法二者独立。(2)法律内容上,留意爱护个人权利。(3)司法实践过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为保证程序公开公正,建立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全部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2.局限性:过于强调爱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对个人权利的认定存在渐渐改进的过程。一、单选题视角一中国历代法治建设1.(2023·四川内江·统考一模)西周,周人从商的覆灭中生疏到“天命縻常,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既而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敬德保民”。由此可知当时(

)A.天命观不适应统治需要 B.消灭了早期民本思想C.道德是君主专制的根本 D.诞生了朴实民办法识2.(2023·重庆·统考一模)唐律规定,尊长杀伤卑幼,关系愈亲则量刑愈轻,关系愈疏定罪愈重:卑幼杀伤尊长,关系愈亲则量刑愈重:亲属相盗,关系愈亲则处分愈轻,关系愈远则科刑愈重,出五服者同凡人。这反映了,唐律(

)A.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B.巩固特权等级制度C.以宗法为立法宗旨 D.彰显内儒外法特色3.(2023·辽宁·模拟猜测)理学家鼓吹的治国之道,朱元璋基本接受了……明代洪武一朝编修了大量史鉴书,约两类三十多种,一类是以古为戒,如《君诫》《女诫》;另一类是以今事为戒,如《逆臣录》《祖训录》《醒贪墨录》等。这反映出明初(

)A.君主重视吏治维护统治 B.社会伦理纲常失序C.重视教化树立行为规范 D.正统史学渐趋衰退4.(2009·上海黄浦·统考二模)朝鲜《高丽律》的篇章内容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的《大宝律令》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A.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C.《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 D.这些国家完全接受中华法系5.(2022·北京·统考模拟猜测)中国古代统治者用法律防范与惩处犯罪;用乡约制度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下表中体现清教化与法律关系的是(

)宋明清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了《宋刑统》《天圣令》等法律。以唐律为蓝本的《大明律》,开创律例合编体例沿袭《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教化儒学向基层渗透,进展出理学,深化族规、家训之中。儒学人士撰写乡约,兴办书院,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惩罚,甚至送官府治罪。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A.设律博士用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 B.教化渐渐被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C.朝廷法律始终是教化的基本素材 D.日常生活中教化在渐渐取代法律6.(2023·浙江·模拟猜测)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年以前的宪法的结构挨次都是“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表明我国(

)A.更加重视保障公民权利 B.法制体系日趋完善C.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D.依法治国稳步推动7.(2023·浙江·统考模拟猜测)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变化(

)A.推动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B.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C.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视角二西方法治的进展8.(2023·广东惠州·统考三模)在欧洲中世纪,修道院往往都拥有一个小规模的图书馆,里面除了拉丁文本的《圣经》和早期教父的神学手稿之外,还藏有拉丁古典作家西塞罗、维吉尔、奥维德、塔西佗等人的著作抄本。这反映了中世纪教会(

)A.垄断了西欧的文化教育 B.有利于欧洲文化的传承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展 D.把握着西欧的社会精神9.(2023·重庆·统考一模)西方法史学者认为,罗马法为后世欧洲法律供应了很多概念和范式。12世纪意大利比萨利伯维尔的法律制度,接受了一些罗马法的规章,可是,“相同的准则具有极不同的含义”;教会法学家更新了罗马私法中的权利概念,把“权利”导入公法领域,彰显个体权利和自然权利。这些学者意在强调(

)A.西方文明继承了古罗马文明 B.中世纪中期,罗马法得以复兴C.中世纪教会法具有鲜亮的世俗性 D.理解西方文明的钥匙也在中世纪10.(2023·山东·模拟猜测)新教制造了一个新的伦理,虽然不要求贫苦,却不容许为了追求财宝而走向骄奢的歧途;虽然不要求独身,却把婚姻完全视为合理哺育后代的制度。有人将这一精神概括为“你认为你已经逃出了寺院,然而全部人都成了终身僧侣”。这说明宗教改革(

)A.强化了信徒的服从意识 B.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C.动摇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D.蕴含着现实的功利追求11.(2023·江西·校联考一模)某人对他的邻居承诺:他的房子潜在损害发生时赐予赔偿。风把他的瓦片吹飞损坏邻居房屋的瓦片,假如意外事故是由于房屋的缺陷造成的,他应当赔偿损害。然而风力大到能够将建筑坚固的房屋摧毁,他就不需要赔偿。即使在口约规定任何物件从房屋顶掉下造成的损害都应当得到赔偿,当物件掉下来是由于风力或其他外力导致时,并不适用该口约,仅仅在物件自己掉下时才适用。该规定符合罗马法(

)A.契约原则 B.公正原则 C.公平原则 D.爱护私有财产原则12.(2022·浙江·校联考一模)查士丁尼一世最大的功绩是将古罗马的法律编成一部法典。这部民法大全于529年发表。它提取了此前遗留下来的私人和公共的收集中的法律条文。该法典:(

)A.确立了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原则 B.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C.标志着以罗马法为基础的大陆法系的形成 D.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治的进展产生深远影响13.(2022·吉林白山·抚松县第一中学校考三模)19世纪的英国法学家戴西指出:全部的阶层公平地听从由一般的法院执掌的国土上的一般的法律;此意义上的“法治”排解这样的观念,即官员或另类人可以不担当管治其他公民的法律义务,或者说可以不受一般审判机构的管辖。该法学家认为(

)A.法院独掌立法权限 B.集体公议尚需维护C.共和政体较为完善 D.法律面前人人公平14.(2022·浙江·一模)下图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十二铜表法》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法(

)A.严格维护公民私有财产 B.寻求权力和义务的平衡C.没有脱离原始的野蛮性 D.着力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二、材料分析题视角一中国历代法治建设15.(2023·浙江·模拟猜测)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物政治主见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果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经常忽视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头担当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亲密,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由于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格外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材料三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富强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爱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奇特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需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留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见。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化。(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缘由。(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必要性。视角二西方法治的进展16.(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材料

爱德华.柯克,英国有名大法官和法学家。1608年的一天,英王詹姆斯一世意欲亲临法院坐堂问案,时为首席法官的柯克犯颜谏阻:“陛下没有学习过英国法律.....法律是一门技艺,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阅历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柯克强调:“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他坚决抵制詹姆斯一世对司法的干预,并表示:“假如今后再遇见类似情形,仍将做一个法官所应当做的事。”1628年,议会通过了柯克起草的宪法性文件《权利请愿书》,为《权利法案》的制订供应了借鉴。柯克逝世6年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法官只要“品德端正”即可终身任职。——摘编自(英)霍兹沃斯《英国法律史》(1)依据材料,概括柯克的法律思想。(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柯克对英国近代化做出的贡献。

参考答案视角一中国历代法治建设1.B【详解】材料“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敬德保民”体现了西周对百姓的重视,说明西周消灭了早期民本思想,B项正确;西周重民、重德的天命观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排解A项;西周没有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排解C项;材料体现的是重民的民本思想而非民办法识,排解D项。故选B项。2.A【详解】依据题干唐朝法律中关于尊长、卑幼、亲属之间同罪不同罚,体现了儒家伦理等级观念,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伦理纲常,A项正确;尊长和卑幼之间同罪不同罚和特权等级制度无关,排解B项;立法宗旨是儒家思想指导法律,排解C项;唐朝法律的特点是外儒内法,排解D项。故选A项。3.C【详解】依据材料“理学家鼓吹的治国之道,朱元璋基本接受了......一类是以古为戒,如《君诫》《女诫》;另一类是以今事为戒,如《逆臣录》《祖训录》《醒贪墨录》等”可知,明初朱元璋接受了理学的治国之道,即留意伦理道德的儒家行为规范和重视基层教化的作用,进而编修了大量史鉴书籍,C项正确;重视吏治维护统治,材料中没有体现吏治,排解A项;社会伦理纲常失序,与材料表达的信息不符,排解B项;正统史学渐趋衰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解D项。故选C项。4.A【详解】依据材料信息“朝鲜《高丽律》的篇章内容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的《大宝律令》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可见作为中国法系的代表作,唐律超越国界,对亚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唐律》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并非《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排解B项;“《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此说法过于确定,排解C项;“这些国家完全接受中华法”此说法过于确定,排解D项。故选A项。5.B【详解】依据材料“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惩罚,甚至送官府治罪”“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可知,教化渐渐被法律所渗透,体现了教化渐渐被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B项正确;儒家教化和法律的结合不等于用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且材料也没有涉及设律博士,排解A项;教化服务于法律,而非法律成为教化的素材,排解C项;教化没有取代法律,排解D项。故选B项。6.A【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加重视保障公民权利,A项正确;仅宪法进展一项不足以说明法制体系日趋完善,排解B项;材料并未体现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排解C项;依法治国稳步推动与材料内容和主旨不符,排解D项。故选A项。7.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体现了我国的法制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要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供应法律保障,B项正确;A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排解A项;这一变化并没有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解C项;这一变化也不是标志,排解D项。故选B项。视角二西方法治的进展8.B【详解】据材料内容可知,中世纪教会的图书馆除了宗教神学类,还收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可知中世纪教会对欧洲文化起到肯定的传承作用,B项正确;中世纪除了教会保存传播了学问外,城市兴办的高校也起了文化教育作用,排解A项;教会宣扬基督教神学,打击“异端”思想,不利于科学的进展,排解C项;教会通过基督教神学把握着西欧的社会精神,材料中教会藏有拉丁古典作家的著作抄本不属于宗教文化,排解D项。故选B项。9.D【详解】依据材料信息“西方法史学者认为,罗马法为后世欧洲法律供应了很多概念和范式。”“接受了一些罗马法的规章”“相同的准则具有极不同的含义”“教会法学家更新了罗马私法中的权利概念”可见中世纪的法学思想与实践,对古代罗马法既有继承更有创新,对近代欧洲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其重点强调的是中世纪的“创新”,D项正确;A项不能突出“创新”这一重点,排解A项;“中世纪中期,罗马法得以复兴”的说法重点在罗马法,并未突出其对后世西方文明的影响,排解B项;材料未体现中世纪教会法具有鲜亮的世俗性,排解C项。故选D项。10.D【详解】依据材料“虽然不要求贫苦,却不容许为了追求财宝而走向骄奢的歧途;虽然不要求独身,却把婚姻完全视为合理哺育后代的制度”可知,反映了宗教改革制造了一种在俗世范围内的禁欲主义伦理,体现了宗教伦理的世俗化,蕴含着现实的功利追求,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宗教伦理的世俗化,蕴含着现实的功利追求,而非强化了信徒的服从意识,排解A项;宗教伦理的世俗化具有社会教化功能,并不会导致社会的道德沦丧,排解B项;宗教改革并不反对宗教信仰,不会动摇人们的宗教信仰,排解C项。故选D项。11.B【详解】依据材料“他的房子潜在损害发生时赐予赔偿。……然而风力大到能够将建筑坚固的房屋摧毁,他就不需要赔偿。即使在口约规定任何物件从房屋顶掉下造成的损害都应当得到赔偿,当物件掉下来是由于风力或其他外力导致时,并不适用该口约,仅仅在物件自己掉下时才适用。”可知,在不行抗拒的外力因素影响下,对别人造成的损失可以不予赔偿,合乎社会公认的公正观念,B项正确;契约原则是以书面文字的形式来约束双方,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不符合题意,排解A项;公平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地位一律公平的准则,不符合题意,排解C项;爱护私有财产原则,指私人的合法财产全部权不受侵害,不符合题意,排解D项。故选B项。12.D【详解】依据材料“查士丁尼一世最大的功绩是将古罗马的法律编成一部法典。......提取了此前遗留下来的私人和公共的收集中的法律条文。”可知,查士丁尼将古罗马的法律编成一部法典,提取了此前遗留下来的私人和公共的收集中的法律条文,对之后法律及法学思想的进展就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排解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解B项;《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标志着以罗马法为基础的大陆法系的形成,排解C项。故选D项。13.D【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的英国法学家戴西指出:全部的阶层公平地听从由一般的法院执掌的国土上的一般的法律”“排解这样的观念,即官员或另类人可以不担当管治其他公民的法律义务”可知,工业革命以来,随着英国法治的进程,法学家认为法治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公平,D项正确;议会把握立法权,排解A项;材料未涉及集体公议,排解B项;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排解C项。故选D项。14.C【详解】依据材料“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以文字诽谤他人……处死刑”、“处管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可知《十二铜表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习俗,C项正确;材料除维护财产私有外,还有家长权、名誉权等,排解A项;材料未体现“权力与义务”的关系,排解B项;材料未着重体现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解D项。故选C项。视角一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