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人教版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包括:
1.学生在八年级学习了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对物质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加深学生对物质的认识。
2.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对本节课中的实验操作有了一定的掌握。本节课将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对本节课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定义和区分。
3.化学反应: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
4.实验操作: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掌握、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等。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符合教学实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物质的性质,使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和理解物质的变化。
2.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通过实验观察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理和构建模型的能力,以深入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使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意识到化学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需求设定的,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物质的变化: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2.物质的性质: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和区分。
3.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难点:
1.物质变化的判断:学生往往难以准确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是学生的一个难点。
3.化学方程式的运用:学生可能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存在困难。
解决办法:
1.利用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体验和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2.通过模型或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3.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运用。
这些重点和难点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本内容设定的,通过上述解决办法,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教学方法与策略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讲授法用于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实验法用于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现象,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交流和探讨实验结果。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本节课将通过以下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问题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析物质变化的本质和原因。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导向学习,通过合作研究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理解。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本节课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现象,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用于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变化。
这些教学方法与策略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本内容设计的,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能力。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物质变化的实际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拓展与延伸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化学变化与物质性质》:详细介绍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实质。
-《物质的微观结构》:深入解析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实验技巧》: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巧和操作方法,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掌握、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在线资源,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相关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探究,自己设计实验来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可以参与科学社团或科学竞赛,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内容逻辑关系1.物质的变化
①重点知识点:物质变化的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②关键词: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区别、联系。
③板书设计:
-物理变化:定义、特点、实例。
-化学变化:定义、特点、实例。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2.物质的性质
①重点知识点:物质性质的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定义和区分。
②关键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区分。
③板书设计:
-物理性质:定义、特点、实例。
-化学性质:定义、特点、实例。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3.化学反应
①重点知识点: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②关键词:化学反应、类型、实质、表示方法。
③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的类型:定义、特点、实例。
-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原子、离子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符号、规则。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等。
-强调物质变化的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强调物质性质的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定义和区分。
-强调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2.当堂检测
-设计一系列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题目涉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等,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设置一定时间限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和效率意识。
-及时批改学生的当堂检测,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重点题型整理1.题型一: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
【例题】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学变化)
-冰融化成水(物理变化)
-木炭燃烧(化学变化)
-铁锅炒菜(物理变化)
【答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冰融化成水属于物理变化;木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铁锅炒菜属于物理变化。
2.题型二:区分物质的性质
【例题】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
-金属具有导电性(正确)
-木头具有可燃性(正确)
-氧气具有颜色(错误)
-盐水具有腐蚀性(错误)
【答案】金属具有导电性,正确;木头具有可燃性,正确;氧气具有颜色,错误;盐水具有腐蚀性,错误。
3.题型三: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例题】分析下列化学反应的实质: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分子间电子的转移)
-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原子的重新组合)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间电子的转移)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钠离子(原子的重新组合)
【答案】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实质是分子间电子的转移;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实质是分子间电子的转移;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钠离子,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4.题型四: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
【例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H2+O2=H2O)
-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铁(Fe+H2SO4=FeSO4+H2↑)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CO2)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钠离子(2Na+2H2O=2NaOH+H2↑)
【答案】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H2+O2=H2O;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O2;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冷饮行业竞争力策略及投资盈利分析报告
- 2024年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合作协议
- 2024年展览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工程混凝土供应合同
- 2024年光伏发电项目应急预案与安全保障合同
- 2024光刻机技术出口许可合同
- (2024版)物流运输服务合同协议模板
- 2024年劳动合同修改版
- 2024年企业贷款续期合同样本
- 2024年全球农产品贸易合同
- 科技公司年终总结大会ppt
- 海姆立克急救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我的家乡瓮安课件
- 银监会英语考试六篇英语阅读理解和一篇完形填空
- 水的净化(上课用) 完整版PPT
-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培训
- 血液透析中心各项制度
- 听觉理解能力评估记录表
- 食品企业生产部门年终总结报告精编ppt
- DBJ50∕T-338-2019 轻质隔墙条板应用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