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中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该诗词为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作者在梦中与已故妻子相会的情景,表达了深厚的思念之情。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前期课程中已学习过唐诗宋词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诗词的基本格律、韵律及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江城子》作为宋代词的典型代表作,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宋词的艺术特点,提升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把握苏轼的文学成就,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通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化传承意识及审美情感。学生将通过对苏轼词作品的分析,提升对古代文学语言的感知与理解,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同时,通过诗词意境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其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促进个人情感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发展。此外,通过课堂讨论与表达,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表达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文化传承打下坚实基础。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掌握了唐诗宋词的基本知识,理解了诗词的格律、韵律及常见表现手法。他们对苏轼的生平及其它作品有一定了解,为学习《江城子》奠定了基础。

2.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各异,部分学生对古文诗词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部分学生则对诗词学习感到困难,需要引导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偏向于直观感受,有的则更注重逻辑分析。

3.学生在学习《江城子》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理解困难;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意境难以把握;对苏轼的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不深。此外,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表达时,可能存在语言组织能力不足、思辨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教学方法与策略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通过讲解诗词背景、生僻字词及文学技巧,为学生奠定知识基础;同时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诗词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促进互动交流。

2.案例研究:以苏轼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为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情感表达,提高文化传承意识。

3.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苏轼或其妻子,体验诗词中的情感,增进对诗词意境的感悟。

4.教学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城子》的朗诵视频、相关图片及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视听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诗词情境。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平台,发布关于《江城子》的预习资料,包括诗词背景、生僻字词解释和相关文学评论。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诗词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苏轼在词中如何表达对妻子的思念?”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学生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要求阅读资料,初步理解《江城子》的内容和情感。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将笔记和问题通过平台提交,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共享预习资源,提高预习效率。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江城子》,了解课程难点,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古诗词的初步鉴赏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苏轼的生平故事,引出《江城子》的学习。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诗词的韵律、意象和情感,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验诗词情感。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疑问进行解答,引导深入理解。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积极参与课堂,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深入分析《江城子》的艺术特色。

-提问与讨论:对诗词中的难点进行提问,与同学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江城子》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体验。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江城子》的理解,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技巧。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布置诗词鉴赏和分析的作业。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苏轼相关的诗词和评论文章,供学生课后阅读。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阅读拓展资源,加深对苏轼诗词的理解。

-反思总结: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自我改进的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培养独立学习习惯。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促进自我提升。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江城子》的知识点和鉴赏技能。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对古诗词的整体理解。

-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促进个人学习方法的改进。知识点梳理1.《江城子》背景知识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的创作特点

-《江城子》的写作背景

2.诗词结构分析

-上片的结构与意境

-下片的结构与意境

-全词的起承转合

3.诗词韵律特点

-词牌《江城子》的格律

-诗句的平仄与押韵

-韵律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4.诗词意象解析

-主要意象的识别与分析

-意象与情感的关系

-意象的象征意义

5.情感表达技巧

-直抒胸臆的手法

-借景抒情的技巧

-比喻、拟人等修辞在情感表达中的应用

6.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诗词中的人生哲理

-《江城子》的审美价值

7.诗词鉴赏方法

-从背景出发,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深入理解内容

-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评价诗词的审美价值

8.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

-角色扮演:体验诗词中的情感

-小组讨论: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诗词朗诵: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9.课后拓展与应用

-鉴赏苏轼其他诗词作品

-诗词创作实践

-研究宋代词人的创作风格及影响课后作业1.鉴赏分析题:

-请结合《江城子》上片的内容,分析苏轼如何通过描绘梦境来表达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字数要求:200-300字)

-答案示例:苏轼在《江城子》上片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亡妻相会的梦境。通过“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等诗句,展现了梦境中与妻子重逢的喜悦。同时,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表达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无奈与悲伤,凸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思念。

2.创作实践题:

-请借鉴《江城子》的韵律和意象,创作一首以“思念”为主题的现代诗。(字数要求:不少于8行)

-答案示例:

思念如梦,夜色朦胧,

依稀相见,你又在我眼前浮动。

窗外月光,洒满小径,

我拾起一地回忆,拼凑你的笑容。

3.比较分析题:

-请比较《江城子》与苏轼的另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分析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字数要求:300-400字)

-答案示例: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都体现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但《江城子》更侧重于对亡妻的深切怀念,情感更为悲怆;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表达了对远方兄弟的思念,情感较为豁达。在艺术手法上,《江城子》运用了梦境描绘、意象渲染等手法,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以明月为载体,运用了借景抒情、以虚写实等手法。

4.文化理解题:

-请结合宋代的社会背景,分析《江城子》中表达的家国情怀。(字数要求:200-300字)

-答案示例:在宋代,文人普遍关注国家兴衰和民生疾苦。《江城子》中,苏轼通过描绘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这种家国情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审美评价题:

-请从审美角度评价《江城子》的艺术价值,并阐述其在宋代词坛的地位。(字数要求:300-400字)

-答案示例:《江城子》以其深沉的情感、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在宋代词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突破了传统词的束缚,将梦境与现实相结合,展现了苏轼深刻的思念之情。在宋代词坛,苏轼以其豪放洒脱的词风独树一帜,而《江城子》则是其词作中的佳作,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课堂小结

-《江城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的一首词,通过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

-诗词运用了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情感。

-学生通过学习《江城子》,可以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了解宋代词人的创作风格,培养文学素养。

2.当堂检测

-鉴赏分析题:请结合《江城子》下片的内容,分析苏轼如何通过描绘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来表达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字数要求:200-300字)

-答案示例:苏轼在《江城子》下片中,通过“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等诗句,描绘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对比。梦境中的重逢喜悦与现实的孤独凄凉形成鲜明对照,突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同时,通过描绘梦境的短暂与现实的漫长,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创作实践题:请借鉴《江城子》的韵律和意象,创作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现代诗。(字数要求:不少于8行)

-答案示例:

离别的车站,泪眼朦胧,

你的背影,渐行渐远,消失在人群中。

月光洒落,夜色如墨,

我的心,随你远行,牵挂成一片。

-比较分析题:请比较《江城子》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分析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字数要求:300-400字)

-答案示例: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都体现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但《江城子》更侧重于对亡妻的深切怀念,情感更为悲怆;而《雨霖铃·寒蝉凄切》则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情感较为缠绵。在艺术手法上,《江城子》运用了梦境描绘、意象渲染等手法,而《雨霖铃·寒蝉凄切》则以雨声、蝉鸣为背景,运用了借景抒情、以声写情等手法。

-文化理解题:请结合宋代的社会背景,分析《江城子》中表达的家国情怀。(字数要求:200-300字)

-答案示例:在宋代,文人普遍关注国家兴衰和民生疾苦。《江城子》中,苏轼通过描绘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