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福建省部分学校高二9月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水墨山水画可以说是最具有中国美学意味的艺术。水墨山水画是纯用笔墨不用设色的山水画体,是以最自然、最本色的东西创造出一个以形求神、抒情写意的世界,体现了中国古人那种与天地相始终的生命意识,体现了中国古人那种“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王维)的宇宙意识和人生情怀。水墨是最朴素的颜色,它可以超越于各种颜色之上,作为各种颜色的母色,所以也是最自然、最能表现艺术家精神意趣的颜色。也可以说,水墨山水画最典型地体现了老庄之学的山水悟道精神,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亲近自然的精神,所以它以最纯净的姿态呈现出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与意境美。水墨山水画的笔墨趣味与意境美表现,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首先是“淡”的意境。“淡”就是一任自然,就是天真、不用意,不饰雕琢。可以说,它构成了水墨山水画意境表现的基础。这一标准最早见于宋代诗论,梅尧臣作为宋代诗风的开拓者,提出的标准就是平淡——“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而后成为诗论、画论、书论的普遍标准。山水画审美,自然更是以“淡”为宗。“淡”就是用疏淡自然的笔墨表现出令人悠然神往的艺术意境,如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就是“淡”的意境美的典范。它表现的是画家最熟悉的景色,即杭州以西富春一带的山水:坡岸水色、峰峦冈阜、飞瀑清泉、山村小桥、渔舟人影以及散落着林居亭台的河岸,在一幅长达七米的山水长卷中自然呈现,看不见画家的精心构撰,只有其自由兴趣徜徉其间,却又是那样令人神往和意趣悠然。中国山水画家“以水墨为上”,追求“淡”的意境风格表现,亦包含着中国山水画家对宇宙人生的最朴素理解,“淡”不仅表现了画家与宇宙天地的生命相通,更传达出艺术家的主观情绪与心境。其次是“逸”的意境。“逸”本来是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逸”由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转向书画领域,最早见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有“高逸”“横逸”一类品评书画的话语。真正将“逸”作为品评书画的最高标准则是从北宋黄休复开始的,他在《益州名画录》中将画分为“逸”“神”“妙”“能”四品,“逸”则处于最高品级,它不为笔墨所限,又不露笔墨之痕,所以水墨山水画成为最好的表现形式。“逸”的意境风格是画家主观心境、气度人格最完美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士子文人精神气节和胸襟人格的写照。“逸”在倪云林的画中得到完美的体现,比如他的代表作《幽涧寒松》《容藤斋图》等,画面上常常只有几株枯树或寒松当风而立,另外就是一个茅亭,或几个土丘,远处是平缓并不显眼的山坡,树枝的枝叶稀疏,但是很有性格,在一片空寂、荒寒的境界中显示出孤傲与不屈。再次是“远”的意境。北宋山水理论大家郭熙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三远”的概念,认为“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三远”说即是对水墨山水画意境表现的很好概括。山水画审美重“远”,包含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远”与“玄”同义,在中国山水画家那里,亦是一个可以表现无限宇宙的空间视象。唯有“远”,才能突破有限画面空间的限制,进入一个无限深邃的宇宙世界。(摘编自毛宣国《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意象之美》)材料二:在中国绘画史上,“水墨”是中唐以来指称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中国画”的称谓则出现甚晚。晚清以来,为了区别于西洋,表明中国身份,“中国画”慢慢取代了“水墨画”,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近几十年,“新水墨”概念的提出,好像是有意跟传统中国画所界定的笔墨理法、品评方式拉开距离。不少批评家认为水墨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在新时代有不可救药的滞后性,水墨语言中环环相扣的程式是中国画发展的障碍。因此,对水墨现代性的期待变成了对传统的抛弃、与传统的简单对立;或者将现代性等同于西方化,以“新”“前卫”标识身份,升级了进化论的合法性,而对其传统渊源、现实处境罔顾所以。针对今天边界模糊、跨界时髦的艺术界,有必要厘清什么是中国水墨的核心价值。“水墨画”体现的是历史化观念,在传统的知识系统里,它是表现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古代或是当代,它兼具日常性、生活性、行为性、仪式性,而超越性是水墨精神之旨归,传统雅集、送别、渔樵、行旅、问道、耕读等,无不有之。比如经久不衰的《潇湘八景》中去国怀乡的诗画吟咏,《落花诗》中文征明、唐寅等人的吟咏唱和等,不胜枚举。世俗情怀与诗性的超越精神相融相化,思古之情与求新之念错综生发。因此,深厚的中国画不仅仅是单纯的绘画,它的内容就是思想,是一种很有学问的人文之学。这些积极因子均是值得当代水墨艺术再挖掘,可以启发当代水墨画的地方。今天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境遇,是在“西学东渐”的大时代背景下思考中国水墨何去何从。目前面临的更重要的讨论不是“东西”“新旧”的问题,而是水墨画内部结构的研究挖掘与再认识,自律性和外部拓展两方面的有效统一。当代中国水墨画无论进行何种模式的探索,都不能回避一个核心:把握、研究、探索文化生成的根源,以及经典的启示性。老子说:“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深入研究传统的核心概念、历史、技艺,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如以“图真”论为核心的气、韵、思、景、笔、墨六要精义的阐发;对理、法、品、悟合一的整体观照;注重手艺、技法的尊严等。当代中国水墨画从创作到市场运作均重技术功用之路,缺失德性对知识或技术之觉悟与渗透,因而水墨艺术生发的纯粹起点似乎也渐被遗忘,缺失那种不受制于物、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境界与超越精神。因此,如何在今天的社会情境中呈现水墨的现代性与东方精神,以水墨探索一种西方没有的对艺术的理解和立场,是每个中国水墨艺术家都要面对的问题。(摘编自丘挺《中国水墨画的现代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淡”构成了水墨山水画意境表现的基础,也传达出艺术家的主观情绪与心境。B.以“逸”品评书画是从北宋黄休复开始的,它不为笔墨所限,又不露笔墨之痕。C.北宋郭熙提出的“三远”说,内涵深刻,是对水墨山水画意境表现的很好概括。D.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中国画都不仅仅是单纯的绘画,还是很有学问的人文之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水墨最能表现艺术家精神意趣,缘于它是最朴素的颜色,可作为各种颜色的母色。B.水墨山水画“淡”“逸”“远”的意境标准分别来源于诗论、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C.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滞后性、程式化的弊端逐渐显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D.当代中国水墨画重技术功用,轻德性渗透的做法,形成了不受制于物的逍遥境界。3.结合材料一内容,下列论述不能体现水墨山水画意境标准的一项是()A.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欧阳修《盘车图》B.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沈括《梦溪笔谈论画》C.心忘方入妙,意到不求工。——恽寿平《石谷临九龙山人枯槎竹石》D.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石涛《画语录·变化章第三》4.校书画社团准备举办一场“水墨中国”小型画展,选取的展品有古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倪云林的《容藤斋图》,当代吴冠中的《白桦林》等影印件。作为画展解说员,你将如何向同学们介绍这些画作?请结合材料列出解说提纲。【答案】1.B2.A3.D4.解说提纲:①简单问候,致辞②按照作品创作的先后顺序讲解。③重点放在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倪云林的《容藤斋图》,介绍他们的作品如何体现“水墨画”中的“淡”和“逸”的意境之美。④最后,提出希望建议:新时代青年,要多了解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希望有志者能发扬光大之。【解析】【整体分析】这两则材料分别探讨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传统意境美和现代意义。材料一详细阐述了水墨山水画的“淡”“逸”“远”三种意境,强调其与自然、宇宙和人生的深刻联系。材料二则关注水墨画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挑战,指出其在“西学东渐”背景下的文化自觉和创新需求,强调传统核心价值的再认识与当代意义的探索。【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以‘逸’品评书画是从北宋黄休复开始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逸’由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转向书画领域,最早见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可知,以“逸”品评书画是从南齐谢赫开始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辨析的能力。B.“水墨山水画‘淡’‘逸’‘远’的意境标准分别来源于诗论、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逸’本来是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可知,精神境界是“逸”的意境标准来源。C.“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滞后性、程式化的弊端逐渐显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不少批评家认为水墨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在新时代有不可救药的滞后性,水墨语言中环环相扣的程式是中国画发展的障碍”“针对今天边界模糊、跨界时髦的艺术界,有必要厘清什么是中国水墨的核心价值”可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滞后性、程式化的弊端逐渐显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观点是片面的,作者对此提出反驳。D.“形成了不受制于物的逍遥境界”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内容可知,当代中国水墨画重技术功用,轻德性渗透的做法,缺失了不受制于物的逍遥境界。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对水墨山水画意境的描述,主要强调了“淡”、“逸”、“远”三个方面的意境。A.强调了画作追求意境而非仅仅形似,这与水墨山水画追求的“淡”和“逸”的意境相符合。B.强调了书画的精髓在于精神的领会,而非外在形式,这与水墨山水画追求的超越形式、追求意境的“逸”相符合。C.强调了在创作中忘却自我,追求意境的自然流露,这与水墨山水画追求的“淡”和“逸”的意境相符合。D.强调的是在创作中突破常规,达到自由无拘的境界。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为解说员,开场的问候和致辞是建立与观众良好沟通的开始,可以简短地介绍画展的主题和目的,营造轻松而庄重的氛围。按照时间顺序介绍画作,有助于观众理解水墨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从古代到当代的演变过程,使讲解具有逻辑性和历史感。《富春山居图》和《容藤斋图》分别代表了“淡”和“逸”两种意境,是水墨山水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富春山居图》以疏淡自然的笔墨表现出悠然神往的艺术意境,体现了“淡”的美学追求;《容藤斋图》则通过空寂、荒寒的境界展现了孤傲与不屈的精神,体现了“逸”的意境。讲解时,可以深入分析作品的构图、笔墨、意境,以及它们如何体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宇宙意识。结尾处,可以总结水墨画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鼓励新时代青年深入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提出建议,希望有志青年能够继承和创新,将中国水墨画的精神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探索其现代性与东方精神,使之在全球化的艺术舞台上绽放光彩。通过这样的解说提纲,解说员可以有条不紊地引导观众欣赏画作,理解水墨画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激发观众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兴趣,促进对中国水墨画的传承与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摘橘子沈从文萝卜溪滕家橘子园,大清早就有十来个男男女女,爬在树桠间坐定,或用长竹梯靠树,大家摘橘子。人人各把小箩小筐悬挂在树枝上,一面谈笑一面工作。夭夭不欢喜上树,便想新主意,自出心裁找了枝长竹杆子,杆端缚了个小小捞鱼网兜,站在树下去搜寻,专拣选树尖上大个头,发现了时,把网兜贴近橘子,摇一两下,橘子便落网了,于是再把网兜中橘子倒进竹筐中去。众人都是照规矩动手,在树桠间爬来转去很费事,且大大小小都得摘。夭夭却从从容容,举着那枝长竹杆子,随心所欲到处树下走去,选择中意的橘子。且间或还把竹杆子去撩拨树上的嫂嫂和姐姐,惊扰他们的工作。夭夭既不上树,离开树下的机会自然就格外多。一只蚱蜢的振翅,或一只小羊的叫声,都有理由远远的跑去。她不能把工作当工作,只因为生命中储蓄了能力太多,太需要活动,单只一件固定工作羁绊不住她。她一面摘橘子还一面捡拾树根边蝉蜕。直到后来跑得脚上两只鞋都被露水湿透,裤脚鞋帮还胶上许多黄泥,走路已觉得重重的时候,才选了一株最大最高的橘子树,脱了鞋袜,光着两个白脚,猴儿精一般快快的爬到树顶上去,和家中人从数量上竞赛快慢。橘子园主人长顺,手中拈着一支长长的软软的紫竹鞭烟杆,在冬青篱笆边看家中人摘橘子。有时又走到一株树下去,指点指点。见小女儿夭夭已上了树,有个竹筐放在树下,满是特大号火红一般橘子。长顺想起商会会长昨天和他说的话,仰头向树枝高处的夭夭招呼:“夭夭,你摘橘子不能单拣大的摘,不能单拣好的摘,要一视同仁,不可稍存私心。都是树上生长的,同气连理,不许偏爱。现在不公平,将来嫁到别人家中去做媳妇,做母亲,待孩子也一定不公平。这可不大好。”夭夭说:“爹爹,我就偏要摘大的。我才不做什么人妈妈媳妇!我就做你的女儿,做夭夭。较远一株树上,一个老长工正爬下树来,搭口说:“子树上厚皮大个头,好看不中吃。到了十二月都成绣花枕头,金镶玉,瓤子同棉花紫差不多,干瘪瘪的,外面光,不成材。”夭夭说:“松富满满,你说的话有道理。可是我不信!我选好看的就好吃,你不信,我同你打赌试试看。”长顺正将走过老伴那边去,听到夭夭的话语,回过头来说:“夭夭,你赶场常看人赌博,人也学坏了。近来动不动就说要赌点什么。一个姑娘家,有什么可赌的?”夭夭被爹教训后不以为意,一时回答不出,却咕叽咕叽的笑。过一会,看爹爹走过去远了,于是轻轻的说:“辰溪县岩鹰洞有个聚宝盆,一条乌黑大蟒蛇守定洞门口,闲人免入,谁也进不去。我哪天爬到洞里去把它偷了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只要我会想,就一定有万千好东西从盆里取出来。金子银元宝满箱满柜,要多少有多少,还怕和你们打赌?”另外一个嫂嫂说:“聚宝盆又不是酱油罐,你哪能得到?作算你夭夭有本领,当真得到了它,不会念咒语,盆还是空的,宝物不会来的!”各人都在树上高处笑着,摇动了树枝,这里那里都有赤红如火橘子从枝头下落。夭夭上到最高枝,有意摇晃得厉害,掉落下的橘子也就分外多。照规矩掉下地的橘子已经受损,必另外放在一处,留给家里人解渴。长顺一面捡拾树下的橘子,一面说:“上回省里委员过路,说我们这里橘子像摇钱树。夭夭得不到聚宝盆,倒先上了摇钱树。”夭夭说:“爹爹,这水泡泡东西值什么钱?”长顺说:“货到地头死,这里不值钱,下河可值钱。听人说北京橘子两毛钱一个,上海一块钱两斤;真是树上长钱!若卖到这个价钱,我们今年就发大财了。”住对河坳上守祠堂的老水手,得到村子里人带来的口信,知道长顺家卖了一船橘子给镇上商会会长,今天下树,因此赶紧渡河过萝卜溪来帮忙。夭夭眼睛尖,大白狗眼睛更尖,老水手还刚过河,人在河坎边绿竹林外,那只狗就看准了,快乐而兴奋,远远的向老水手奔去。夭夭见大白狗飞奔而前,才注意到河坎边竹林子外的来人,因此也向那方面走去。在竹林前和老水手迎面碰头时,夭夭说:“满满,你快来帮我们个忙!”这句话含义本有两种,共同工作名为帮忙,橘子太多要人吃,照例也说帮忙。乡下人客气笑话,倒常常用在第二点。所以老水手回答夭夭说:“我帮不了忙,夭夭。人老了,吃橘子不中用了。一吃橘子牙齿就发酸。你家屋后那烂甜白杏子不推辞,一口气吃十来个,眼睛闭闭都不算好汉。”话虽如此说,老水手到了橘园里,把头上棕叶斗笠挂到扁担上后,即刻就参加摘橘子工作。夭夭在老水手树边,仰着个小头,“满满,我想要我爹装一船橘子到武昌去,顺便带我去,我要看看他们城里文明人吃橘子怎么下手。用刀子横切成两半,用个小机器挤出水来放在杯子里,再加糖加水吃,多好笑!他们怕什么?一定是怕橘子骨骨儿卡喉咙,咽下去从背上长橘子树!我不相信,要亲眼去看看。”老水手把额纹皱成一道深沟,装作严肃却忍不住要笑笑。“他们城里人吃橘子,自然是这样子,和我们一块钱买两百个吃来不同!他们舍不得皮上经络,就告人说:书上说这个化痰顺气,‘到处是痰多气不顺的人,因此全都留下化痰顺气了。城里人都讲卫生,补得精精神神,文文明明。”(节选自沈从文《长河》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顺借摘橘子“一视同仁”教育夭夭,要求她懂得公平,这体现出人物的淳朴。B.夭夭不愿做妈妈媳妇,只愿意做女儿,做夭夭,这表现了个体生命意识觉醒。C.夭夭爬上高枝后,用力有意摇落了许多橘子,这主要是因为她觉得橘子不值钱。D.橘子在当地并不值钱,卖到大城市可以获得更高利润,暗示了底层民众的挣扎。6.下列有关《摘橘子》和《边城(节选)》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夭夭和翠翠都是湘西少女的代表,二者的性格都表现出外向的延展,丝毫不会因为人生变故而感到忧惧。B.两篇小说的语言自然而温情,《摘橘子》多了一些乡土气息的口语,这与人物、场景已经完全融为一体。C.老水手古道热肠,老船夫质朴慷慨,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都体现出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D.相较《边城(节选)》中描摹的宁静祥和的理想生活状态,本文写摘橘子和卖橘子,体现出对现实的观照。7.文中借夭夭之口讲述“聚宝盆”的故事,有何作用?8.“橘”这一意象在文中具有丰富意蕴,请结合相关情节加以探究。【答案】5.C6.A7.①表现人物形象,直接表现了夭夭的天真、侧面说明了她的无忧无虑;
②暗示文章主旨,“聚宝盆”是纯良的人们对物质富足的一种希望,但这种希望注定附带了一层悲剧的色彩;
③推动情节发展,“聚宝盆”与下文“摇钱树”相照应。8.①以橘喻人,塑造人物形象;
②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③象征人物命运。【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C.“这主要是因为她觉得橘子不值钱”错,根据原文“各人都在树上高处笑着,摇动了树枝,这里那里都有赤红如火橘子从枝头下落。夭夭上到最高枝,有意摇晃得厉害,掉落下的橘子也就分外多。”可知,夭夭有意摇晃得厉害是对大家嘲笑的回应。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的能力。A.“二者的性格都表现出外向的延展”错,翠翠与夭夭都属于纯洁美丽的代表,但一个遭遇不幸时选择的是淡然的等待,缺乏同命运反抗的张力,属于内向性格。而另一个性格更为活泼,有着更强的生命张力。翠翠与夭夭在感官相似的表面隐藏着内在品格上的根本不同。一个温柔,一个泼辣。一个遇事平静如水,一个追求洒脱,更为自信。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根据“夭夭被爹教训后不以为意,一时回答不出……金子银元宝满箱满柜,要多少有多少,还怕和你们打赌?”可知,夭夭因为被父亲“有什么可赌的”的问题给问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果回答,想到“聚宝盆”的传说,便希望通过“聚宝盆”来得到“赌资”。可见其在被呵护下的天真、无忧无虑。根据“金子银元宝满箱满柜,要多少有多少”“一条乌黑大蟒蛇守定洞门口,闲人免入,谁也进不去”“聚宝盆又不是酱油罐,你哪能得到?作算你夭夭有本领,当真得到了它,不会念咒语,盆还是空的,宝物不会来的”可知,“聚宝盆”只是物质匮乏的人们想象出来的,“聚宝盆”不是想得到就能得到的,即便得到了也是空的。可知,对“聚宝盆”的幻想不过是虚幻的梦罢了。使得文章主题附带了一层悲剧的色彩。根据“夭夭得不到聚宝盆,倒先上了摇钱树”可知,有“聚宝盆”引出下文的“摇钱树”,前后照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①以橘喻人,塑造人物形象:别人摘橘子是爬上树用手摘,而夭夭则“自出心裁”做了一个小小网兜,用网兜来摘橘子。不但随心所欲地挑个大完整的橘子,而且还能摘到别人摘不到的果实。“赤红如火橘子”是夭夭等人的精神的写照;②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以摘橘子的轻松氛围中开篇,记述了夭夭别出心裁的摘橘子、橘子树下捉蚱蜢、和家中人从数量上竞赛快慢、长顺借摘橘子教导夭夭要公平、夭夭打赌橘子的口味、长顺借机教育夭夭不能赌、夭夭摇落橘子、老水手帮忙摘橘子、讨论城里人吃橘子。一桩桩事件都与橘子有关,且因橘子而起。所以,“橘”就是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③橘子象征湘西人命运:原文说“货到地头死,这里不值钱”橘子的命运既是本地人的命运。橘子是此地最大的特产,承载着此地人的感情和命运。橘子好虽好,运输不便,卖不出去。本地人的命运也如这卖不出去的橘子一样。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材料二:庄宗既好俳优,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景进最居中用事。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皇弟存乂,崇韬之婿也,进谗于庄宗曰:“存乂且反,为妇翁报仇。”乃囚而杀之。朱友谦,以梁河中降晋者,及庄宗入洛,伶人皆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进乃谗友谦曰:“崇韬且诛,友谦不自安,必反,宜并诛之。”于是及其将五六人皆族灭之。史彦琼者,为武德使,居邺都,而魏博六州之政皆决彦琼。是时,郭崇韬以无罪见杀于蜀,邺人方疑惑。已而朱友谦又见杀。友谦子廷徽为澶州刺史,有诏彦琼使杀之,彦琼秘其事,夜半驰出城。邺人见彦琼无故夜驰出,大恐。贝州人有来邺者,传此语以归。戍卒皇甫晖闻之,由此劫赵在礼作乱。在礼已至馆陶,邺都巡检使孙铎,见彦琼求兵御贼,彦琼不肯与。已而贼至,彦琼以兵登北门,闻贼呼声,弃其兵而走,单骑归于京师。在礼由是得入于邺以成其叛乱者,由彦琼启而纵之也。郭从谦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从谦驰攻兴教门。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帝伤重。至午时,帝崩,葬新安之雍陵。(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9.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汝党A存乂B崇韬C负我D又教王温E反F复G欲H何为乎?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指靠近、接近,与“斯须就毙”(《促织》)中的“就”词义不同。B.庄宗,皇帝的谥号。古代帝王、贵族等死后所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C.后日,指日后、今后,这与现代汉语中“后日”的词义并不相同。D.缘,指沿顺着,与“缘木求鱼”(《齐桓晋文之事》)中的“缘”词义相同。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而要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要谦虚谨慎,还要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学习,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B.受唐庄宗宠信的伶官景进,甚至让唐庄宗囚禁并杀害了唐庄宗的亲弟弟,还因索贿不成而把投降的朱友谦等五六人都灭了族。C.史彦琼无故连夜出城引起邺人恐慌,消息传到贝州,又导致士兵趁机造反;史彦琼先不同意发兵平叛,后又一个人临阵脱逃,以致叛军占了邺都。D.立有军功的伶官郭从谦对与他沾亲带故的郭崇韬、李存乂之死深感怨愤,就鼓动士兵王温造反;后来李嗣源的军队造反,郭从谦也加入反叛之列。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在礼由是得入于邺以成其叛乱者,由彦琼启而纵之也。(2)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13.唐庄宗因不能遵从孔子“就有道而正焉”等教诲,招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由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庄宗犯了哪些错误?请简要概括。【答案】9.BDF10.B11.D12.(1)赵在礼因此能够进入邺都来谋划他的反叛,就是从史彦琼开始并放任事情发展的缘故啊。(2)郭从谦趁机说:“皇上因为王温,等到攻破邺城,就把你们这些人全部坑杀。”13.①听信谗言。听信刘皇后、伶官景进的谗言,杀害忠臣,埋下祸根。②用人不当。重用史彦琼,史彦琼却不能驾驭下属导致叛乱。③不能慎于言。与近臣郭从谦瞎开玩笑,激起兵变。【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的同党李存乂、郭崇韬背叛我,你又叫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存乂”和“崇韬”是两个并列的人名,中间B处断开;“汝党存乂崇韬负我”主谓宾结构齐全,其后D处断开;“王温”既是“教”的宾语,又是“反”的主语,为兼语,其中“反”是“谋反”的意思,故在“反”后F处断开。故选BDF。【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靠近、接近;于是,就。句意: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一会儿就死了。B.“庄宗,皇帝的谥号”错误,庄宗是庙号,庙号指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C.正确。句意:不要为以后打算了。D.正确。句意:沿城墙进入宫中。/爬上树去找鱼。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就鼓动士兵王温造反”错误。文中并没有郭从谦“鼓动士兵王温造反”的信息,而且由原文唐庄宗开玩笑说“又教王温反”,可见郭从谦并没有“鼓动”王温造反。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由是”,因此;“启”,开始;“纵”,放任。(2)“因”,趁机;“俟”,等到;“坑”,坑杀。【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进谗于庄宗曰:‘存乂且反,为妇翁报仇。’乃囚而杀之……进乃谗友谦曰”可知,听信谗言。听信刘皇后、伶官景进的谗言,杀害忠臣,埋下祸根。②由原文“而魏博六州之政皆决彦琼……邺人见彦琼无故夜驰出,大恐。……由此劫赵在礼作乱”可知,用人不当。重用史彦琼,史彦琼却不能驾驭下属导致叛乱。③由原文“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从谦驰攻兴教门”可知,不能慎于言。与近臣郭从谦瞎开玩笑,激起兵变。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材料二:庄宗既喜欢乐舞谐戏,伶人们也因为这而参与朝政,最后导致国家灭亡。当时,众伶人出入宫廷,侮辱戏弄官员,景进在其中最专权。刘皇后听信了宦官的谗言,派李继岌暗中杀掉郭崇韬。皇帝的弟弟李存乂,是郭崇韬的女婿,景进向庄宗进献谗言说:“李存乂就要谋反了,为他的岳父报仇。”于是(庄宗)囚禁了李存乂然后杀了他。朱友谦以梁河中府而向唐投降,等到庄宗进入洛阳,伶子们都向朱友谦索要贿赂,朱友谦拿不出来而推辞了。景进于是诬陷朱友谦说:“郭崇韬刚刚被诛杀,朱友谦心里不满,一定会谋反,应该一起诛杀掉。”于是(庄宗)把朱友谦和他的手下等五六人都灭族了。史彦琼担任武德使,住在邺都,魏博六州的政事都由他裁决。这时,郭崇韬在蜀无罪被杀,邺都人正疑惑不解。不久,朱友谦又被杀掉。又有朱友谦的儿子朱廷徽担任澶州刺史,皇帝向史彦琼下诏,叫他杀了朱廷徽,史彦琼将这件事保密,在半夜骑马出城。邺人见史彦琼无故连夜出城,十分恐慌。贝州有人来到邺都,把传言带回去了。戍守的士兵皇甫晖听说了这件事,趁机胁迫赵在礼作乱。赵在礼已经到了馆陶,邺都巡检使孙铎求见史彦琼,请求发兵抵抗叛军,史彦琼不肯给。不久叛军到了,史彦琼带着军队登上北门,听到叛军的喊声,就丢下军队逃跑了,单人独骑回到京师。赵在礼因此能够进入邺都来谋划他的反叛,就是从史彦琼开始并放任事情发展的缘故啊。郭从谦虽然是凭着伶官的身份飞黄腾达,但他立有军功,所以庄宗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因为姓郭,就认郭崇韬为叔父,皇弟李存乂又收他为养子。郭崇韬死,李存乂被囚禁,郭从谦在军中摆酒,愤然流下眼泪,诉说两个人的冤屈。这时,从马直的士兵王温在宫中宿卫,夜里密谋作乱,事情被发觉而被杀。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你的同党李存乂、郭崇韬背叛我,你又叫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郭从谦很害怕,回去之后就煽动他手下士兵说:“花光你们的钱财,吃肉喝酒,不要为以后打算了。”士卒问他缘故,郭从谦趁机说:“皇上因为王温,等到攻破邺城,就把你们这些人全部坑杀。”士卒们相信了他,全都想叛乱。恰逢李嗣源的军队反叛,攻向京城,郭从谦迅速进攻兴教门。庄宗听说叛乱,率领诸王的卫士将叛乱士兵赶出兴教门。乱兵纵火烧了兴教门,沿城墙进入宫中。庄宗受重伤。到午时,庄宗驾崩,被安葬在新安的雍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长歌行①李白桃李得②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③无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贳④白日。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注】①长歌行:乐府旧题。②得:一作“待”。③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④贳:出借,赊欠。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以比拟开端,写桃李得朝阳而怒放;桃李遇春阳而开,贤人逢明君而荣,明写朝阳桃李,暗拟君臣关系。B.第三句至第六句赞美春光之妙用,东风遍吹大地万物,万物从蛰伏中苏醒,争现新姿,展现了生命的律动。C.“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这里的“秋霜”既是自然的威力,同时又是象征邪恶政治势力的残酷打击。D.该诗构思精巧别致,由自然之景延伸到人生际遇,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饰。15.此诗与《将进酒》都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后的抒情名篇,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答案】14.A15.同:①结合“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知,都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及时行乐的狂放;②结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等可知,表达了时光易逝(时不我待)的感叹。异:①结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将进酒》中体现出舍我其谁的自信;②结合“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可知,《长歌行》中表现出建功立业的渴望。【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比拟”错误,应是以“比兴”开端。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同:①怀才不遇的悲愤,及时行乐的狂放。如本诗“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写诗人及时行乐,纵情歌唱,酣饮消忧。《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说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说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同样有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及时行乐的狂放。②时光易逝(时不我待)的感叹。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本诗“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是说桃李须待春天,但谁能使春日永驻不逝?“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是说就像是秋天寒霜下的蒲柳,倏忽之间,老之将至,身已衰矣!异:①《将进酒》:舍我其谁的自信。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②《长歌行》:建功立业的渴望。如“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如果不早立功名,史籍怎能写上您的名字?(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穿同样战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人的肉体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的精神可以永垂千古,那才是真正的长寿。(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5)《大学之道》中写探究事物的真理然后才能获得学问的句子是“_________”。【答案】①.岂曰无衣②.与子同袍③.此时相望不相闻④.愿逐月华流照君⑤.不失其所者久⑥.死而不亡者寿⑦.士不可以不弘毅⑧.任重而道远⑨.致知在格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袍”“弘毅”。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人作文章,对声音节奏很讲究。相传欧阳公作《昼锦堂记》,把稿子交给来求的人,等那人离去后才想起开头一句“仕宦至将相”应该加一个“而”字,就立刻派人骑快马去追回。我们把原句和改句拿来朗诵比较,就会明白“而”字确实关系重大。原句气局促,改句便很舒畅;原句意直率,改句便有抑扬。这个例子也可以表明音与义不能分开,更动了声音就连带更动了意义。A,意思就多一个转折,要深一层。从前的人研究古文,特别着重朗读。姚姬传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情趣、气势或神韵。自己作文,也要常拿来读,读,B,节奏是否流畅。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普通人以为这要耳朵灵敏,因为声音要用耳朵听才生感觉。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耳朵固然要紧,但是还不如周身筋肉。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骨作同样有节奏的运动;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我的周身筋肉都会感觉局促不安,好像听厨子刮锅烟似的。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8.借鉴材料第一段的相关内容,对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虚词进行赏析。提示:可从文意与声音节奏关系的角度品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答案】17.A.改句多了一个“而”字B.才见出声音是否响亮18.“矣”字读来,声音悠长,节奏舒缓,有助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深长怀念与恍如隔世的深沉感慨。【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做这类题要注意把握中心意思,找出关键性词语,根据上下文的有效信息,填写内容,做到语句通顺,语意连贯。第一空,前文提到我们把原句和改句拿来朗诵比较,就会明白“而”字确实关系重大,后文提到改句意思就多一个转折,要深一层,语境强调改句意义发生变化的原因,故可填“改句多了一个‘而’字”。第二空,前文提到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情趣、气势或神韵,可知语境在内容上提到要读出气势;由后文“节奏是否流畅”可知,句式上采用“……是否……”,故可填“才见出声音是否响亮”。【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此题已经指出要鉴赏的词语,从文意与声音节奏关系的角度鉴赏即可。由材料“加一个‘而”’字,……。我们把原句和改句拿来朗诵比较,就会明白“而”字确实关系重大。原句气局促,改句便很舒畅;原句意直率,改句便有抑扬”可知,句末的语气词“矣”,意思是“了”,读来声音悠长,节奏舒缓,便有抑扬情感的抒发。再由原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可知,作者妻子已逝,但枇杷树茂盛茁壮,作者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之情倍增;由材料“这个例子也可以表明音与义不能分开,更动了声音就连带更动了意义”可知,此语气词不是可有可无的,有助于作者表情达意,表达对妻子的深长怀念与恍如隔世的深沉感慨。(二)课内基础知识运用(本题共5小题,14分)1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若火之始然 B.敏于事而慎于言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D.曰余食赘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通假字的能力。A.“然”通“燃”,燃烧。句意:就像火刚刚燃烧。B.无通假字。句意: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C.“内”通“纳”,结交。句意:这不是因为想要和小孩子的父母结交。D.“行”通“形”,指赘瘤。句意:就像吃剩的饭和多长的肉瘤。故选B。20.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B.故攻异国以利其国C.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D.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以”,介词,把。句意:把以仁义治国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A.“以”,介词,把。句意: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B.“以”,连词,表目的,来。句意:所以攻伐别人的封国以利他自己的封国。C.“以”,介词,因为。句意: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D.“以”,介词,凭借、用。句意:用同情怜悯他人的心,实施同情怜悯他人的政策。故选A。21.下列词语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在明明德②自伐者无功③小学而大遗④自是者不彰⑤其坚不能自举也⑥吴王使之将⑦虽父之不慈子⑧见贤思齐焉⑨故亏父而自利⑩慎终如始A.①③⑩/②⑥/⑦⑤⑧/④/⑨ B.①⑦⑩/②⑥/③⑤⑧/④/⑨C.①⑦⑩/②⑥/③⑤⑧/④⑨ D.①⑦⑩/②⑤/③⑥⑧/④/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句意:在于彰明美好的品德。②功:名词作动词,建立功勋。句意: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③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句意: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④是:意动用法,认为……对。句意: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⑤坚:形容词作名词,坚硬的程度。句意:它的坚硬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⑥将:名词作动词,率领军队。句意:吴王便命他率领军队。⑦慈:形容词作动词,慈爱。句意:纵使父亲不慈爱儿子。⑧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