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强基班第1次语文周考_第1页
高二上学期强基班第1次语文周考_第2页
高二上学期强基班第1次语文周考_第3页
高二上学期强基班第1次语文周考_第4页
高二上学期强基班第1次语文周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上)语文周练(一)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分数:4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我国古诗词中,“东风”一词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几个方向的风。这主要是由于东风意指春风,具有美好寓意,也与我国东临大海的地理位置和季风性气候关系密切。春回大地之时,我国中原地区一般会吹起东南风,而人们一般都会将其说成东风。因此,在汉语的文化语境中,东风基本等同于春风。依我国古代历法来看,天干的周天分布方位和五行属性决定了古诗词中的东、南、西、北四种风向与春、夏、秋、冬四季基本对应。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中原的地理环境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东风”一词蕴涵丰富,有着文学、科学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文学作品中的“东风”是拉开春天序幕的使者。散文家朱自清在《春》中这样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与春天相伴而生的“东风”,在大多数情况下带来的是生机与希望。李白“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全诗嗟叹韶华易逝,莫负春光。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化万物的春风,蕴含着朴素而又深刻的哲理。然而,古代诗词中,“东风”所到之处并非一概意味着春和景明,其“破坏力”也不容小觑。尤其对于爱花之人,眼见一夜东风后的满地落红,感伤与无奈之情油然而生,如“东风歇,香尘满院花如雪”“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都表达了作者对“东风”的幽怨之情,同时也有对人生的感慨。更甚者,“东风”会带来一种饱受摧残的境遇。陆游对“东风”的嫌恶似乎达到了极致:“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此句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与痴情。在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中,农时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十分重要。古人通过对包括“东风”在内的自然万物进行细致观察后,逐步总结出有规律的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生活。《礼记·月令》中就有将立春节气的十五天分为三候的描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这幅图画生动展现了古人浪漫的生活情致与朴素的生活智慧。“东风”还是一味中药。东风草具有清热明目等功效。“东风”也是一种菜名。晋左思《吴都赋》中也有“东风菜”的相关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风”一词有了新的时代含义。1958年元旦创刊的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名字就取自毛泽东“东风压倒西风”的著名论断。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深圳特区报》发表的新闻通讯,就引用唐朝诗人李贺诗句“东方风来满眼春”作为标题。东风,是最能勾起中国人无限想象的自然物象之一。“东风夜放花千树”里有中国人独特的浪漫情愫;“等闲识得东风面”中有中国人朴素而深刻的哲思;“东方风来满眼春”则标举着中国人引领风气的文化自信。(摘编自蒋坎帅、郝亚伦《如何“识得东风面”——谈谈“东风”的文化内涵》)材料二: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一向被认为是“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缠绵执着,对恋人的綿邈深情”。从诗面上看,这样解读并无不妥。实际上,多少年来,人们也是一直按照这种观点来诠释本诗的。然而,当我们真正做到古人所说的“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写作的具体背景、倾诉对象,那我们对该诗的理解恐怕不会如此纯粹、如此情深,对诗人的态度也不仅仅是同情、叹惋,应是五味杂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据许多专家学者考证,这首诗是李商隐为女道士宋华阳所写,表现了两人之间一段脱离世俗、不同寻常的恋情。其实,终唐一代,与女道士交游的文人名士不乏其人,但最终能够修成正果、终成眷属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当然与社会伦理、道德观念有关,与交往双方各自的身份、社会地位、文化差异有关,更与文人名士与女道士的交往心态、交往目的有关:或为求眷顾,曲意逢迎;或贪恋美色,逢场作戏;或追求时尚,满足虚荣……这种所谓的恋情本就具有强烈的功利性,感情基础十分脆弱,很难经得起风吹雨打。若是遭遇社会嘲讽、家人责难等种种压力,分手便是早晚的事。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与其说是一首情真意切的爱情诗,倒不如说是一首面对压力、斩断情丝的诀别诗。“东风无力百花残”,含蓄地揭示了“难”的原因。“东风”有春风之意。有评论者认为,这一句是以诗意化的语言描写他们分别的时间背景:自己的恋情也如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这样理解自有其道理,但“东风”一词是有典故的,三国时期,孙刘联军在赤壁借助“东风”之力,打败曹操。所以“东风”又譬喻某种能改变历史走向、改写人物命运的神奇力量。揆情度理,李商隐此句也是应用此意:由于缺乏“东风”之力,他们的爱情之花就只能像百花一样任其凋零了。他希望对方能够谅解他的迫不得已,宽宥他的软弱无力。面对重重压力,他孤木难支,实在无力抗争,不得不忍痛割爱,结束恋情。(摘编自李锋军《东风无力爱亦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再解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我国古诗词中,“东风”具有美好寓意,往往带来生机与希望,所以“东风”一词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几个方向的风。B.陆游对“东风”的嫌恶比其他诗人更甚,“东风恶,欢情薄”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与痴情。C.在唐代,文人名士与女道士交游之风盛行,但他们的恋情具有强烈的功利性,感情基础脆弱,很难经得起风吹雨打。D.李商隐的《无题》一向被认为是一首情真意切的爱情诗,但材料二作者更愿意说它是一首面对压力、斩断情丝的诀别诗。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风”内涵丰富,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最能勾起中国人无限的想象。B.从《礼记·月令》中的描写可知,“东风”在传统农业生产生活中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C.材料二作者深入分析诗人写作的具体背景、倾诉对象,知人论世,提出了不一样的见解。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及古诗词中“东风”的内涵,不过二者论述的角度和重心并不相同。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B.“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C.“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D.“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5.钱锺书在《也是集》中提到“吾诗中之意,惟人所寓。吾所寓意,只为己设;他人异解,并行不悖”。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以及获得的启示。(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6.下列对《邶风.击鼓》的诗歌内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B.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C.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D.第五章中“于嗟阔兮”的“阔”是“离”的意思;“不我活兮”的“活”,即存活;“于嗟洵兮”的“洵”是“远”的假借;“不我信兮”的“信”是“信誓”的意思。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这四句流传千古的原因。(6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自己像置身于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里。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现实的景象消失了。他通过心灵的视觉,却看见了炊烟袅袅的双水村;看见夕阳染红的东拉河边,饮饱水的黄牛抬起头来,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山峦……“唔……”他像呻吟般地发出一声叹息。孙少平尽量使自己的精神振作起来。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他思量,过去战争年代,像他这样的青年,多少人每天都面临着死亡呢!而现在是和平年月,他充其量吃些苦罢了,总不会有死的威胁。想想看,比起死亡来说,此刻你安然立在这桥头,并且还准备劳动和生活,难道这不是一种幸福吗?你知道,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战胜困难……是的,他现在只能和一种更艰难的生活比较,而把眼前大街上幸福和幸运的人们忘掉。忘掉!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而把饥饿、寒冷、受辱、受苦当作自己的正常生活……8.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和“阿……Q哥,像我们这样的穷朋友是不要紧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B.但他感觉自己像置身于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里。C.他像呻吟般地发出一声叹息。D.像他这样的青年,多少人每天都面临着死亡呢!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忘掉温暖、温柔、享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文中第三段交替使用“他”和“你”两种人称,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作者的用意。(5分)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原因的表述以偏概全。原文材料一是说“‘东风’一词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几个方向的风。这主要是由于东风意指春风,具有美好寓意,也与我国东临大海的地理位置和季风性气候关系密切”。B.“陆游对‘东风’的嫌恶比其他诗人更甚”无中生有,材料只是说“似乎达到了极致”,并未和其他诗人进行比较。C.“在唐代,文人名士与女道士交游之风盛行”曲解文意,“终唐一代……不乏其人”不能得出“盛行”的论断,“但他们的恋情具有强烈的功利性”扩大范围,材料二“这种所谓的恋情本就具有强烈的功利性”有明确指向。故选D。2.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最能勾起中国人无限的想象”以偏概全,材料一是说“东风,是最能勾起中国人无限想象的自然物象之一”。故选A。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正当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吹来,雨过天晴,表达了出发时的愉悦心情。与第三段东风的“破坏力”“幽怨之情”内涵不符。故选B。4.①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详细论证了“东风”丰富的文化内涵。②论证中综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能力。①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详细论证了“东风”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一段为总说,“‘东风’一词蕴涵丰富,有着文学、科学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接下来的各段从不同角度解说“东风”的文化内涵:“文学作品中的‘东风’是拉开春天序幕的使者”“古代诗词中,‘东风’所到之处并非一概意味着春和景明”“古人通过对包括‘东风’在内的自然万物进行细致观察后,逐步总结出有规律的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生活”“‘东风’还是一味中药。东风草具有清热明目等功效。‘东风’也是一种菜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风’一词有了新的时代含义”。最后一段做总结,“东风,是最能勾起中国人无限想象的自然物象之一”。②论证中综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1958年元旦创刊的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名字就取自毛泽东‘东风压倒西风’的著名论断”为举例论证,“散文家朱自清在《春》中这样写道……”“如‘东风歇,香尘满院花如雪’‘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为引用论证。5.理解:诗歌(文艺作品)的意蕴是作者为表情达意的需要而设的,但读者在品读一首作品时,往往身处不同境地,得到的领悟也各殊各异,每个人可以有不一样的解读。启示:①对诗词的解读应当注意其内涵的丰富性,要从实际的写作对象和具体背景出发作具体分析,知人论世;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要善于思考,敢于质疑,读出自己的见解。【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理解:钱锺书“吾诗中之意,惟人所寓。吾所寓意,只为己设;他人异解,并行不悖”强调的是艺术的鉴赏中存在着审美差异性。同一部作品,鉴赏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以其情而自得,这在艺术鉴赏中,是常见的事实。启示:结合材料二对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解读,“当我们真正做到古人所说的‘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写作的具体背景、倾诉对象,那我们对该诗的理解恐怕不会如此纯粹、如此情深,对诗人的态度也不仅仅是同情、叹惋,应是五味杂陈”可知,对诗词的解读应当注意其内涵的丰富性,要从实际的写作对象和具体背景出发作具体分析,知人论世;结合“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与其说是一首情真意切的爱情诗,倒不如说是一首面对压力、斩断情丝的诀别诗”可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要善于思考,敢于质疑,读出自己的见解。6..D7.该句采用对比的手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想法与死生契阔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将战争的残酷与征人的无奈生动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表达了征人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8.D【解析】本题考查准确理解词义的能力。“阿……Q哥,像我们这样的穷朋友是不要紧的”的“像”,表示举例。A.是比喻手法的比喻词。B.意为似乎、好像。C.表示相似、类似。D.表示举例。故选D。9.①“忘掉!”单独成句,且用了叹号,表现出孙少平内心的坚决。②三个“忘掉”构成排比,语言整齐,富有节奏和气势,更能体现必须直面残酷现实的勇气。【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与改句相比,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多了最开始的一个“忘掉!”这一词语单独成句,且用了叹号,起到强调的作用,这表现出孙少平对于“忘掉”的内心的坚决。第二个区别是原句在“温暖、温柔、享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