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单选题1.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A.唐末农民战争 B.朋党之争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2.唐初,“崔卢李郑王”号称一流大姓。唐朝历任宰辅中,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即占27人,其余如荥阳郑氏10相、博陵卢氏8相。五姓“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以至于唐文宗也发出“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的慨叹。由此可知()A.贵族政治色彩较为浓厚 B.世家大族把持中枢权力C.君主权力受到相权制约 D.科举制度积极作用有限3.唐朝时期被草原各族尊奉为“天可汗”的帝王是()A.唐高宗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唐肃宗4.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了书籍、谷物和蔬菜种子等②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③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④设渤海馆,专门接待渤海商人和使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当时的长安、洛阳等地的汉人受回纥风影响,喜欢穿回纥服装,出现了“回鹊衣装回鹊马”的景象。这说明唐代中后期()A.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B.官营丝织业占主导C.社会生活开放多元 D.中外交流全面深入6.唐朝时,中书、门下同处北面宫城,共掌机要,二位一体,所以通谓“北省”或“两省”。后中书省曾一度改称西台,门下省改称东台,两省左右对称,东西相属。这种建制构型()A.为分权制衡提供了便利条件 B.以密切中央部门的联系为出发点C.有助于减少中枢决策的失误 D.有利于强化集体宰相的行政能力7.开元十一年(723年),经中书令张说提议,唐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并设置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其具体行政机构,这实际上就是将尚书省管辖的六部迁移到了政事堂。这一调整()A.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 B.促使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C.造成了官员冗余现象 D.导致了六部职能完全丧失8.某高中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下列图片。该兴趣小组研究的历史主题是()A.唐朝民族交融 B.唐朝的中外联系C.隋唐的朝贡贸易 D.隋唐的西域治理9.630年,唐朝在亚洲取得优势地位,整个亚洲都感受到了崛起的唐朝的巨大影响力。其标志应为唐朝通过战争灭亡了()A.鲜卑族 B.东突厥 C.乌思藏 D.准噶尔10.强盛的大唐王朝,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造成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 D.朱温建梁11.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A.共和行政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五代十国12.“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近400年的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3.下表中的唐诗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唐玄宗统治后期()诗句出处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兵车行》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近传天子尊武臣,强兵直欲静胡尘张谓《代北州老翁答》注:张谓为天宝二年(743年)进士,生卒年不详。A.边疆形势的严峻 B.租庸调制的瓦解C.民族政策的开明 D.藩镇割据的加剧14.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又给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A.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

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15.唐朝统治者往往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其中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的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6.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隋朝历史成就的是()A.结束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 B.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C.开始实行租调制 D.开通大运河二、材料题17.中国古代王朝重视民族政策,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北魏和唐代的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18.史载,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其税制也为唐朝所继承。但明清之际却有史学家提出,隋朝的富庶,连汉唐的极盛时期也无法与之媲美。隋朝的“富庶”最可能得益于它()A.厉行“大索貌阅” B.强调“藏富于国” C.改良了农业工具 D.开创了义仓制度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定制,本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然尚书究不敌中书、门下之亲,故其后惟两省长官为真相;而两省之职,中书取旨,门下封驳,事亦嫌于迟滞,故后亦合议于政事堂。任宰相者,不必身为两省长官,但就他官畀(注:给予)以他名,特以两省究为枢要之地,故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遂为习用之名。——摘编自吕思勉《隋唐五代史》材料二:(北宋前期)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而不取决于或出令、或审覆、或执行的程序环节分工;在管辖权限之内,决策、执行一体化。——摘自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唐朝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的角度说明作者认为“尚书究不敌中书、门下之亲”的理由,并分别简述“合议于政事堂”及“就他官畀以他名”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朝和北宋前期中枢部门分工特点的不同。结合所学,概述北宋前期为实现这种“分立”所采取的举措。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东都洛阳材料——据尹玲玲、罗丽娟《从地质背景看汉魏隋唐时期洛阳盆地的河道变迁》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以洛阳为东都的原因。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各地的藩镇的实力强大,中央无法控制地方,最终唐朝灭亡出现五代十国,故选D。唐末农民战争、朋党之争、宦官专权是唐朝灭亡的原因,但不是形成五代十国局面的原因,排除ABC。故选:D。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等信息可知,传统的高门大姓在唐代依然具有极高的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体现了贵族政治的色彩,A项正确;世家大族把持中枢权力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对皇权的制约,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科举制的积极作用,D项排除。故选:A。3.答案:D解析: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①②是唐太宗时期的历史史实,③④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历史史实,排除,本题选A。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识记能力,唐朝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对外政策开放,统治者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导致民族关系融洽,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增强,这也是唐朝繁盛的表现之一,对于唐朝时期各少数民族和唐的关系,同学们要注意掌握。5.答案:C解析:“高潮”一词表示民族融合的规模大与程度深,材料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主导”一词有隐性比较,材料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唐朝国力强盛时期,一方面对外关系自信、开放,另一方面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丰富社会生产与生活。题干材料描绘汉人服饰融入了多个少数民族及中东国家的服饰因素,体现了多元化特征,故C项正确。“全面”过于绝对,“服饰”这一孤证不能代表“全面”,故D项错误。6.答案:C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书、门下两省同处北面宫城,共掌机要,两省左右对称,东西相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建制构型有利于提高封建朝廷决策效率,减少中枢决策的失误,C项正确,分权制衡说法不符合封建社会时期,排除A项;以加强君主专制为出发点,并非为了密切联系,排除B项;有利于提高效率,并非强化宰相行政能力,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将尚书省管辖的六部迁移到了政事堂”可知,唐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并将尚书省管辖的六部迁移到了政事堂,这一调整使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推动了相权再次集中,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唐朝中枢行政机构的调整,三省六部制正常情况下应为分权制约,而材料主旨却是出现一体化趋势,刚好与之相反,因此“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只是调整中枢行政,未表明官员数量增多而造成冗而有余的现象,排除C项;从材料看,六部的职能只是调整到政事堂,并未丧失,而且“完全”二字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职贡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时,婆利国和罗刹国千里迢迢前来朝贡的情景;唐蕃会盟碑是长庆三年唐朝和吐蕃为纪念长庆元年(821年)双方会盟成功而立的纪念碑结合上述分析,材料图片反映的是中外联系,B项正确;《职贡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时,婆利国和罗刹国千里迢迢前来朝贡的情景,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项;唐蕃会盟碑是长庆三年唐朝和吐蕃为纪念长庆元年(821年)双方会盟成功而立的纪念碑,与朝贡贸易无关,排除C项;《职贡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时,婆利国和罗刹国千里迢迢前来朝贡的情景,与西域治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630年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30年,唐朝灭亡东突厥汗国。西域各国纷纷要求归附唐廷,并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B项正确“鲜卑族在这一时期已经被突厥取代,排除A项,乌思藏是是中国元代设在今西藏地区的政区,包括前藏(拉萨和山南地区)、后藏(喀则地区)以及阿里(藏北高原,今阿里地区和一部分那曲地区),排除C项;准噶尔是清朝时期的漠西蒙古部落,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故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故A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晌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故B不符合题意。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故C不符合题意。朱温建梁是唐朝的灭亡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唐朝历史”相关知识可知,唐玄宗年号“开元”,他统治时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C项正确;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和,国人暴动攻入王宫,周厉王逃跑,政权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开创的,与材料中的“唐玄宗统治前期”不符合,排除B项;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威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近400年的分裂局面,故A项正确。隋炀帝不是隋朝的建立者,唐太宗与武则天不符合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近400年的大分裂局面”,故排除B、C、D。故选:A。13.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杜甫和张谓的诗中都描述了由于边疆战事不断,政府征兵频繁,百姓困苦,这可以用来印证当时边疆形势的严峻,A项正确;租庸调制是赋税制度,材料中并未提到赋税制度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政府征兵,边疆战事,说明当时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边疆地区,而非藩镇割据,而且藩镇割据局面出现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唐朝节度使是在边境兵力不足和中央财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才获得了较大的军权和财权,因此它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故选D项;节度使权力的扩大是为了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朝边境的袭扰,属于民族战争,排除A项;当时节度使权力的扩大有效地弥补了兵力不足和减轻了中央财政的压力,维护了边境安定,排除B项;节度使权力的扩大只是为安史之乱的发生提供了可能,但不是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本原因,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15.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唐朝统治者往往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可汗”的是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B项正确;“天可汗”是对唐太宗的称呼,排除ACD项。故选B项。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之一,虽然时间短暂,但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却极其深远,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开通了大运河,建造了赵州桥,创立科举制度等开始实行租调制是在北魏时期,非隋朝时期,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结束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开通大运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1)内容: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2)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3)影响: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改姓为元”可知改汉姓;根据材料“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可知穿汉服;根据材料“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可知说汉话;根据材料“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可知通汉婚。(2)方式:根据材料“文成公主入藏”可知和亲;根据材料“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可知会盟;根据材料“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可知册封;根据材料“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可知设置机构。(3)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推动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等角度分析作答。18.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富庶”并不是因为其社会经济整体实力强于汉朝和唐朝的极盛时期,而是因为在隋朝统治时期,社会财富通过以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均田制和租调制高度集中于政府的管控之下,故选B项;“大索貌阅”是户籍登记管理的手段,并不能使社会财富获得增长,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并没有出现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产工具创新,故排除C项;义仓制度是一种依靠民间力量的社会救济体制,并不能解释国家富庶的原因,故排除D项。19.答案:(1)理由: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封驳)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合议于政事堂”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或“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或“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就他官畀以他名”作用:扩大宰相任用的范围;分散相权,加强皇权。(2)不同之处:唐朝按照程序环节分工,北宋按照政务范围的不同分工。举措:设枢密院专掌军政;设三司专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三衙”与枢密院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