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以豪放的词风,生动地描绘了赤壁古战场的壮丽景色,并借怀古之情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

本诗的语言富有音乐性和绘画性,词中的意象宏大而鲜明,情感激昂而深沉。教学本诗,旨在让学生领略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其借古抒怀的手法,并体会其中的人生哲理。同时,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能够欣赏苏轼的豪放词风,提高审美情趣。

4.能够运用借古抒怀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三、教学重点

1.诗中的意象分析。

2.诗中的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

1.诗中借古抒怀手法的运用。

2.诗中人生哲理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苏轼的词作,激发学生对苏轼词风的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3.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赤壁古战场、大江东去等,理解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和哲理。

4.情感与哲理:让学生探讨诗中的情感和哲理,如人生的无常、历史的变迁等,分享自己的感悟。

5.借古抒怀:引导学生学习诗中的借古抒怀手法,让学生尝试运用该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6.背诵与欣赏:让学生背诵诗文,欣赏苏轼的豪放词风,提高审美情趣。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阅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次,通过学习苏轼的豪放词风和借古抒怀的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最后,通过理解诗中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初步接触过中国古代文学,对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苏轼的一些作品,对苏轼的词风有一定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在知识方面,对于词的基本概念、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的审美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但对于深层次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文化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诗中的内涵,提升他们的思维深度。

在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自主阅读并理解诗文的大意。但部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待提高,对于诗中的艺术手法和审美情趣的把握不够准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他们能够理解并感悟诗中的正能量,对于人生哲理有一定的思考。但部分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厚,对于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不够准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穿插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对于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将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诗文的理解。

2.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教师将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针对学生的素质特点,教师将穿插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4.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将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学方法与策略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包括:

讲授法:在课堂中,教师将运用讲授法,对诗文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同时,教师还将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涵。

讨论法: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案例研究:教师将选取一些典型的词作,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项目导向学习:教师将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如让学生以赤壁为题材,创作一首词,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师将设计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如:

角色扮演: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苏轼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过程,增强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实验:教师将设计一些实验活动,如品鉴苏轼的词作,让学生在欣赏中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游戏:教师将设计一些诗词接龙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记忆力。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PPT:教师将制作精美的PPT,展示诗文内容、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视频:教师将播放相关的诗词朗诵和解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苏轼的词风和词作的艺术魅力。

在线工具:教师将引导学生运用在线工具,如百度百科、古诗文网等,查阅相关资料,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此外,教师还将利用黑板、实物模型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怀念历史的场景?”(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历史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词的基本概念。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以抒情为主,兼有叙事、议论等功能。它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苏轼等文人墨客的重要创作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苏轼的词风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领悟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象分析和情感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词的基本创作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为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以及词这一文学形式,我们可以提供以下拓展资源:

-其他苏轼的词作品: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的词风。

-同时代其他词人的作品: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以便学生比较不同词人的风格。

-词的相关理论知识:可以提供一些古代词坛的评价文章,让学生了解词的历史地位和审美特点。

-词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底蕴: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宋代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创作背景。

2.拓展建议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以上拓展资源,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词知识。

-可以组织一次词作品朗诵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作品进行朗诵,提高他们对词的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词,可以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

-可以让学生结合现代音乐,尝试为《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一首现代版的词曲,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1:请简要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是如何运用意象来抒发情感的。

答案:在这首词中,苏轼运用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等意象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展现了历史沧桑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2.例题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句词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感慨和豁达。他认为人生短暂,如同一场梦,因此要珍惜时光,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例题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答案:这句词描绘了三国时期的美女小乔初嫁的情景。通过“小乔初嫁了”展现了小乔的青春美丽,而“雄姿英发”则描绘了周瑜的英俊潇洒。整个场景充满了浪漫和激情,展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美人之恋。

4.例题4:请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手法来抒发情感的。

答案:在这首词中,苏轼运用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比喻手法,将历史比作一条东去的江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他还运用了“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比喻手法,将英雄人物比作美女和英俊潇洒的形象,展现了英雄美人的浪漫爱情。

5.例题5:请简要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是如何运用对偶手法来增强词的艺术效果的。

答案:在这首词中,苏轼运用了对偶手法,如“大江东去,浪淘尽”与“千古风流人物,浪花淘尽英雄”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呼应,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通过对偶的运用,使得词句更加凝练、韵律感更强,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词的理解和感悟。板书设计1.重点知识点:词的基本概念、词的发展历程、词的审美特点、苏轼的词风、借古抒怀的手法、意象的理解和分析、情感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