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1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2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3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4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生物上册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八年级生物上册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教材分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章第15节第1课时内容,属于苏科版生物教材。本节课主要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基本知识,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意义。本节课是第3课时,主要是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其他分支奠定了基础。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使学生能够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形成对生命体内物质循环的基本认识,强化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等概念。他们对人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血液在体内循环的途径。此外,学生可能还学习过一些与健康、营养和生理功能相关的知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生物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与人体生理相关的知识。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喜欢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来学习,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血液在体内的具体循环途径感到困惑,特别是对于不同循环途径的区别和作用的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压的测量等概念感到难以理解。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可能对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如何进行血管测量等技能不够熟练。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章第15节第1课时《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中应包括血液循环图解、心脏结构示意图、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等,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血液循环过程的动画视频、心脏跳动的动态图、不同血管类型的图片等。这些辅助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液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可能需要准备以下实验器材:显微镜、显微镜slides(如心脏切片)、细血管模型、心脏模型、血压计、彩笔、放大镜等。在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实验器材的完好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小组合作和实验操作的环境,设置多个实验操作台,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同时,布置一些与血液循环相关的装饰,如血液循环途径的图解、心脏结构示意图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课程导入、知识点讲解、实验操作指导等内容。课件中可以使用动画、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6.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包括课堂讨论问题、实验观察记录表等。学习任务单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7.反馈评估工具: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或问题,用于课堂反馈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问题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血液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血液循环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血液循环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血液循环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血液循环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途径和意义,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血液循环的重点,强调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压的测量等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血液循环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血液循环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血液循环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血液循环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血液循环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血液循环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血液循环相关的研究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血液循环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血液循环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血液循环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血液循环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学生学习效果1.掌握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包括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压的测量等。

2.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认识到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3.能够运用所学的血液循环知识,解释一些与血液循环相关的生理现象和疾病。

4.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6.增强学生的生命观念,关注人体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7.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8.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典型例题讲解本节课的典型例题主要围绕血液循环的知识点进行,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以下是五个典型例题及详细解答:

例题1:血液循环的途径有哪些?

解答: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的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例题2:心脏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解答:心脏的主要结构包括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条瓣膜: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以及冠状动脉等。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例题3:血压的测量方法是什么?

解答:血压的测量方法通常使用袖带式血压计,在的上臂肱动脉处进行。测量时,被测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裸露上臂,将袖带紧贴皮肤,袖带下缘应距离肘关节2-3厘米。然后,被测者放松心情,保持呼吸平稳,测量者按下按钮,记录血压值。

例题4:请解释一下贫血和高血压的概念。

解答: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不足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导致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地超过正常范围,即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贫血和高血压都是血液循环系统常见的疾病。

例题5:请简述血液循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解答:血液循环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走。血液循环还参与调节体温、维持酸碱平衡、促进生长和修复组织等生理过程。此外,血液循环对于抵御疾病和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教授的是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章第15节第1课时《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引导。以下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

首先,我在课前准备阶段,通过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我也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了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在课堂导入阶段,我通过展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更加专注和投入。

再次,在新课呈现阶段,我清晰、准确地讲解了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途径和意义,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我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血液循环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此外,我还设计了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血液循环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然后,在巩固练习阶段,我通过随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血液循环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最后,在拓展延伸阶段,我介绍了与血液循环相关的研究动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板书设计①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肺循环

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收缩、舒张;泵血功能

③血压的测量方法:袖带式血压计;上臂肱动脉处;放松心情,保持呼吸平稳;记录血压值

④血液循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