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化学高考2024-2025学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化学高考2024-2025学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化学高考2024-2025学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化学高考2024-2025学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化学高考2024-2025学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化学高考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某酸溶液的p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不影响实验结果C.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D.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的混合物答案:B解析: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某酸溶液的p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因为定容时还需要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故B正确;C.KMnOD.乙酸乙酯和乙醇都是有机溶剂,它们之间能互溶,因此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的混合物,应使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都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B.反应COg+C.常温下,反应Cs+D.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A选项,反应热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差值,与反应途径、是否使用催化剂、反应温度无关,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因此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故A错误;B选项,对于反应COg+C选项,对于反应Cs+CO2g═2COg,它是一个熵增的反应(ΔD选项,对于反应MgCl2l═M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C。3、反应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既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又说明熵变大于零的是()A.2B.CC.4D.N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反应焓变、熵变、温度共同决定反应是否自发进行。A,反应2O3g=3O2B,反应CaCOC,反应4NH3g+D,反应N2g+3H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生成小分子的过程B.苯酚和苯甲醇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但反应原理不同C.苯酚和甲醛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为体型结构D.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答案:D解析:A选项:石油裂解是深度裂化,以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乙烯、丙烯等)为主要成分的石油加工过程,而油脂皂化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石油和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苯酚和苯甲醇都能与金属钠反应,这是因为它们分子中都含有羟基(−OC选项:苯酚和甲醛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高分子化合物酚醛树脂。但是,酚醛树脂通常是线型结构,而不是体型结构。体型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通常是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且分子链之间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而酚醛树脂的制备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这样的结构,C选项错误。D选项: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醇可以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一种取代反应),乙酸可以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乙酸乙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也是取代反应的一种)。这些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D选项正确。5、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只能作氧化剂B.金属元素被氧化时一定生成金属阳离子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电子的转移D.化合物中某元素处于最高价,则该元素只能被还原答案:C解析:A.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因为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但是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只能作氧化剂,例如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故A错误;B.金属元素被氧化时不一定生成金属阳离子,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元素被氧化,但是生成的不是金属阳离子,而是+83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即反应中有电子的得失或偏移,所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电子的转移,故C正确;D.化合物中某元素处于最高价,则该元素只能被还原,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有些元素在最高价时仍然具有氧化性,例如高锰酸钾中的锰元素为+7价,是最高价,但是高锰酸钾仍然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被一些还原性强的物质还原,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6、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B.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C.构成原电池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D.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答案:B解析:A选项,原电池中,负极是电子流出的极,也就是被氧化的极,所以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而非还原反应,故A错误;B选项,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由正极通过导线流向负极,但在原电池内部,电流(实际上是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这是因为在负极上发生的氧化反应使得电子流出,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在正极上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结合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但注意,题目中问的是“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这在外部电路中是正确的);C选项,构成原电池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如碳棒);电解质溶液(能与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闭合回路(即电极与电解质溶液能接触且形成回路);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这是原电池能够持续放电的关键),故C错误;D选项,原电池的电极不一定都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的,也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如碳棒)构成的,只要满足上述的构成原电池的必要条件即可,故D错误。7、下列关于乙醇(CH3A.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B.乙醇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C.乙醇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D.乙醇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乙醇的结构和性质。A选项,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乙醇的化学式为CH3CB选项,由于乙醇含有羟基(−OC选项,酯化反应是醇和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乙醇含有羟基,乙酸含有羧基,二者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消去反应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通常指的是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等分子),而生成不饱和(碳碳双键或三键、苯环状等)化合物的反应。乙醇确实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但反应的条件是浓硫酸并加热至170∘综上所述,错误的选项是D。8、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B.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汽油燃烧不充分造成的D.用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仪器检验酒驾,利用了乙醇的氧化性答案:C解析:A选项: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但二者的作用原理并不相同。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它溶于水后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因此漂白粉在自来水处理中的主要作用是消毒。而明矾则不同,明矾溶于水后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沉淀,从而起到净水作用,但并不能杀菌消毒。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合成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它是由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如涤纶、锦纶等。而光导纤维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能够传导光信号。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当汽油在气缸中燃烧时,气缸内的高温高压环境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等氮氧化物。这些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用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仪器检验酒驾时,是利用了乙醇的还原性而不是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乙醇生成乙酸,同时自身被还原为三价铬离子,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绿色,从而可以判断驾驶员是否酒驾。因此D选项错误。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B.某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作氧化剂,则该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一定降低A.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如Cl−→B.某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作氧化剂,则该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一定降低,被还原,故B正确;综上所述,答案选B。10、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B.单质分子中一定含非极性共价键C.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极性共价键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C解析:A选项:离子化合物中除了含有离子键外,还可能含有共价键。例如,氢氧化钠(NaB选项: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例如,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等)在常温常压下都是单原子分子,它们之间并不形成化学键,因此B选项错误。另外,即使是非金属单质,也不一定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臭氧(O3C选项:共价化合物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因此它们之间一定含有共价键。由于共价化合物是由不同非金属元素或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所以它们之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虽然是非极性的,但这种情况在共价化合物中较为少见,且不影响C选项的正确性)。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氢氧化钠(Na1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m~10(-7)m之间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胶体粒子能透过半透膜答案:D解析:A选项,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B选项,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C选项,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故C正确;D选项,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这是胶体和溶液的一种重要区别,溶液中的溶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故D错误;综上所述,不正确的选项是D。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C.能量是守恒的,因此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化学反应中一定存在热量变化答案:B解析:A选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形式有多种,如热能、光能、电能等,但并非都表现为热量变化。例如,在燃烧反应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在电解反应中,电能则转化为化学能。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确实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之间会存在能量差,这个能量差就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因此,B选项正确。C选项,虽然能量是守恒的,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并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如前所述,化学反应中存在能量差,这个能量差以热能、光能等形式释放出来或吸收进来。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虽然很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量变化,但并非所有化学反应都一定存在热量变化。例如,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某些化学反应,其能量变化可能主要表现为光能的变化,而不是热量的变化。因此,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斥力产生的B.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物体做受迫振动时,驱动力的频率越高,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越大D.在热传导中,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热力学第二定律、受迫振动的性质等知识点。A选项,气体压强并不是由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产生的,而是由大量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对器壁频繁、持续地碰撞产生的。这种碰撞使得器壁受到一个持续的、平均的效果力,即表现为气体的压强。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即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B选项正确。C选项,物体做受迫振动时,其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与物体自身的固有频率无关。但是,振幅的大小并不是随着驱动力的频率增高而增大的。当驱动力的频率接近或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会发生共振,此时振幅最大。但如果驱动力的频率远离物体的固有频率,振幅会减小。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这个选项实际上是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的重复。在热传导中,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这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D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和D。14、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浓硝酸与铁、铝不反应,所以可以用铁、铝容器来运输浓硝酸B.在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加C.金属钠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灭D.向Na答案:D解析:A.常温下,浓硝酸与铁、铝发生钝化现象,而不是不反应,钝化是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在铁、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所以可以用铁、铝容器来运输浓硝酸,故A错误;B.在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铁粉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易燃烧,同时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都反应,所以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灭,应用沙土盖灭,故C错误;D.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水解方程式为CO32故选:D。1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胶体是一种介稳体系B.胶体粒子不能透过滤纸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胶体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答案:B、D解析:A.胶体是一种介稳体系,即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改变条件如加热、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就可能发生聚沉,故A正确;B.胶体粒子直径在1nm−C.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C正确;D.胶体粒子直径在1nm−综上所述,不正确的选项是B和D。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氯和氯水都含有氯离子B.氯气和液氯都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久置氯水显酸性,是因为氯水含有HD.新制氯水加入AgN本题主要考查氯水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A选项:液氯是氯气的液态形式,它属于纯净物,只含有氯气分子(Cl2),并不含有氯离子(Cl−)。而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其中氯气与水发生反应,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B选项:氯气本身并没有漂白性,但它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C选项:久置的氯水之所以显酸性,并不是因为氯水中原本就含有氢离子(H+),而是因为氯水中的次氯酸(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盐酸(HCD选项:新制的氯水中含有盐酸(HCl),盐酸是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氢离子(H+)和氯离子(Cl−)。因此,当向新制的氯水中加入硝酸银(A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实验室常用无水四氯化锡(SnCl₄)作为有机合成的氯化催化剂。某小组拟设计实验制备无水四氯化锡并探究其性质。已知SnCl₄熔点为-33℃,沸点为114℃,遇水蒸气剧烈水解产生白雾。(1)实验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什么?导管D的作用是什么?(2)装置Ⅱ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HCl,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30%硫酸的作用。(3)试剂B的作用是什么?(4)装置IV采用多孔耐高温泡沫的目的是什么?(5)取wgSnCl₄产品用足量蒸馏水吸收得到吸收液250mL。准确量取25.00mL吸收液于锥形瓶中,用Cmol/L标准AgNO₃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前读数为V₁mL,终点读数为V₂mL(杂质不参与反应)。利用上述数据计算产品纯度为多少?(用含W、C、V₁、V₂的代数式表示)答案与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用于提供加热源。导管D的作用是冷凝回流,防止生成的SnCl₄蒸气在导管中冷凝并堵塞导管,同时减少SnCl₄的损失。(2)装置Ⅱ中,使用30%硫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氯气中的HCl。这是因为HCl极易溶于水,而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当氯气和HCl的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时,HCl会溶解在饱和食盐水中,而氯气则大部分通过。同时,硫酸的加入可以维持溶液中的水分含量,使得HCl的溶解平衡不断向右移动,从而提高除HCl的效果。(3)试剂B的作用是干燥氯气。由于SnCl₄遇水蒸气会剧烈水解,因此必须保证进入反应装置的氯气是干燥的。试剂B(通常为浓硫酸)能够吸收氯气中的水分,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4)装置IV采用多孔耐高温泡沫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多孔耐高温泡沫能够增加氯气和熔融锡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5)产品纯度的计算过程如下:首先,根据滴定数据计算出与SnCl₄反应的AgNO₃的物质的量。由反应方程式SnCl₄+4AgNO₃=Sn(NO₃)₄+4AgCl↓可知,n(SnCl₄)=1/4n(AgNO₃)=1/4×Cmol/L×(V₂-V₁)×10⁻³L。然后,根据取样量计算出总产品中SnCl₄的物质的量,即n(SnCl₄)总=1/4×Cmol/L×(V₂-V₁)×10⁻³L×10=1/4×Cmol/L×(V₂-V₁)×10⁻²mol。最后,根据SnCl₄的摩尔质量和总质量计算出产品纯度,即纯度=[m(SnCl₄)总/W]×100%=[(1/4×Cmol/L×(V₂-V₁)×10⁻²mol)×260.5g/mol/W]×100%=[(C×(V₂-V₁)/4)×260.5/W]×100%。第二题题目:某化工厂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₃)为原料制备氯化钙(CaCl₂)溶液,其工艺流程如下:石灰石→煅烧→气体A+固体B→溶解→溶液C→通入气体D→溶液E(CaCl₂溶液)(1)气体A的化学式为____,固体B的名称是____。(2)写出气体A与溶液C反应生成溶液E的化学方程式____。(3)简述判断溶液E为氯化钙溶液的实验方法____。答案与解析:(1)气体A的化学式为CO₂,固体B的名称是氧化钙(或生石灰)。解析: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₃)经过煅烧,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O₂)和氧化钙(CaO)。因此,气体A为二氧化碳(CO₂),固体B为氧化钙(俗称生石灰)。(2)气体A与溶液C反应生成溶液E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₂+H₂O。解析:固体B(氧化钙)溶解于水后,会生成氢氧化钙(Ca(OH)₂),这里为了简化流程,我们直接假设固体B与水反应得到了溶液C(氢氧化钙溶液)。然后,气体A(二氧化碳)与溶液C(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但在本题中,由于后续需要得到氯化钙溶液,因此应考虑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气体A(虽然实际并未直接参与此反应,但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推动了后续反应)与溶液C(氢氧化钙溶液,但在此处我们理解为已转化为氯化钙溶液的前驱物)反应生成溶液E(氯化钙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₂+H₂O(注意,这里的反应实际上是氧化钙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氢氧化钙再与盐酸反应,为了简洁,我们合并写成了上述方程式)。(3)简述判断溶液E为氯化钙溶液的实验方法:取少量溶液E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解,则证明溶液E为氯化钙溶液。解析:氯化钙溶液中的氯离子(Cl⁻)可以与硝酸银溶液(AgNO₃)中的银离子(Ag⁺)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AgCl),且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向溶液E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来判断溶液E是否为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则说明溶液E中含有氯离子,进而证明其为氯化钙溶液。第三题题目:羟甲香豆素(结构简式见附图)对治疗新冠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羟甲香豆素的分子式为C₁₆H₁₄O₆B.羟甲香豆素分子中可能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有9个C.可用KMnO₄(H⁺)检验分子中的碳碳双键D.1mol该物质最多与3molNaOH反应答案:D解析:A.根据羟甲香豆素的结构简式,我们可以数出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16个,氢原子数为16个(注意苯环和碳碳双键中的氢原子),氧原子数为6个。因此,其分子式为C₁₆H₁₆O₆,而非C₁₆H₁₄O₆,故A错误。B.羟甲香豆素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这些都是平面结构。由于苯环和碳碳双键的共轭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单键可以旋转,我们可以合理推测,除了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和碳碳双键上的2个碳原子共平面外,与碳碳双键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也可能位于这个平面上。此外,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由于单键的旋转也可能位于苯环所在的平面上。因此,羟甲香豆素分子中可能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应大于9个,故B错误。C.羟甲香豆素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酚羟基,这两种官能团都可以被KMnO₄(H⁺)氧化。因此,当用KMnO₄(H⁺)检验时,无法确定是碳碳双键被氧化还是酚羟基被氧化,或者两者都被氧化,故C错误。D.羟甲香豆素分子中含有1个酚羟基和2个酯基。酚羟基可以与1molNaOH反应,而每个酯基(这里是内酯,但酯基的性质在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