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三《 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三《 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三《 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三《 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中职语文高教版师说

学习目标

1.领略散文大家韩愈的写作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

2.知人论世,理解韩愈的写作意图,感受韩愈的斗争精神;

3.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难点

1.领略散文大家韩愈的写作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

2.知人论世,理解韩愈的写作意图,感受韩愈的斗争精神;

3.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思路

一、初读:辨真正意图

二、细读:感真情实意

三、细读:悟从师真道

四、联读:识真士品性

一、导入

各位同学大家好,15年的教师身份让我不时会犯好为人师的毛病。放眼当下,“好为人师"人群可谓壮大。可是,若是在1200年前的中唐,情况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借韩愈的文章《师说》一探究竟。

二、走进作者、了解文体

韩愈,唐朝著名文学家。既然我们要读他的文章,我就重点补充他在文章上的贡献和成就。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何谓“古文运动"?

就是指不满六朝时期的浮华艳丽的文风,主张“文以载道”的观点。这次的运动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因此,后人对他和他的文章的评价也非常高,如苏轼称他的文章是“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那么,何谓“说"?

“说”与“议"相比,更随意些。可按“谈谈什么样的道理”来解释。比如“师说”,谈谈关于从师的道理;“马说”就可以解释为,谈谈关于马的道理;“爱莲说"就可以解释为,谈谈关于喜爱莲花的道理。

三、初读:辨真正意图

韩愈为什么要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呢?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或者换句话说,他为谁而作?为何而赠呢?

其实细心的同学早已发现,文章的最后一段已经揭晓了答案。

好古文、不拘于时、学于余、行古道。

以上四个方面都是原因,当时“好古文”的人也许不多,但一定还有其他人吧。像韩愈这样一个文坛领袖,学习韩愈有必要为他写文章吗?所以说,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他两点。

不拘于时、行古道。

四、细读:感真情实意

让我们从这两方面接着往下细读。李蟠因“不拘于时"而受到韩愈的赏识,那么,当时的社会风气又是如何的呢?大家应该定位到第二段。

好,社会风气,一言以蔽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它的具体表现有以下三处,第一点,今之众人句;第二点,爱其子句;第三点士大夫之族句。这句话可以翻译成,士大夫这一类人,如果他们之间互相称老师、称弟子,那么其他人就会群聚来嘲笑他,而且他们以向官位低的人拜师,认为是羞耻的事儿。以向官位高的人拜师,则认为是近于阿谀。面对这样的现状,师道很难流传,可想而知。针对这三种风气,最让韩愈痛心疾首的是哪一种呢?你又可以从何读出呢?

是的,根据作者的三句议论句就可读出究竟。

对于第一种风气,他说,其皆出于此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产生的,这里的语气是表疑问。对于第二种风气,他说,吾未见其明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没有看出他们明智的地方,这里的语气是表否定。对于第三种风气,他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那些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可太令人感到奇怪了。这里的语气是批判意味浓厚,而且还略带嘲讽和不屑。可见,韩愈对这三种风气的厌恶程度是逐级加深的。

为什么韩愈偏偏对士大夫的批判最为强烈呢?

其实可以这样说,与其说这篇文章是在批判整个唐朝社会的耻于学师的风气,不如说这篇文章旨在批判士大夫们或根本不从师,或虽然从师,但风气不良的现状。这一点与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来看相关的介绍。

根据门阀制度,可以将人民分为士族和庶族。士族在政治上世代担任重要官职,在经济上实力雄厚,在社会生活上高人一等,在文化风气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的文官职位。士族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掌握着国家的命脉,那么,这些士族是否从师呢?

一起来看这一份史载资料。

我们可以发现,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宦子弟招收学生。而教授他们的老师们呢?管理教育的国子监、祭酒也不过从三品。而下面的学官官阶要更低,自然要比他所教授的学生们的祖父辈的官职要更低,因此,他们自然觉得拜他们为师,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继续看这份材料,先看最后几句,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们有辱骂、殴打老师的行为。如唐睿宗时期,阳峤为国子监祭酒。他认为学徒们的学业渐松,可以以“稍行鞭箠”的形式警惕他们,但是学生们心生怨恨,于是相约趁夜在街中群殴之。睿宗下令将殴打监官的生徒采取杖杀的严刑方才平息。可见当时不尊重老师的事情时有发生,并非偶然。

再看中间一句。我们可以发现,在那时,举子们为获取科第,奔走于权贵文坛名流,以及与省试考官有特殊关系的门庭之下。希望这些人能向各级考官推荐自己,制造舆论。这种所谓的师生关系完全取决于政治上的利害关系,取代了原有基于“传道授业"基础上的真正的、纯粹的师生范畴。因此,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于师不敬、从师趋利”。

若这一些人,这一些作为社会风向标的人都奉行这样的从师之道,后果啊可想而知。韩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们的这一份痛心疾首的心情。你读到了吗?接下来让我们听读朗诵,再次体悟。

其实,之所以可以如此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这份真情实意,也要归功于这个语段的写法。如对比论证、排偶句式、妙用语气助词,希望同学们课后,还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二次精读。

五、细读:悟从师真道

当然,给李蟠正文还有另一个理由是“嘉其能行古道"。那么古人的从师之道是什么呢?请结合原文语句加以分析。此时我们应该定位到第一段、第三段。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点,从师态度:古代的学习的人一定是有老师的。第二点,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这里面我特别要说明“道”的具体内涵。唐朝佛、道兴盛,再加上科举制度的考察内容的限制,导致儒家道统思想弱势。因此,韩愈积极提倡的“道"特指儒家道统思想。第三点,从师标准:无论贵贱,无论长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第四点,老师身份不固定。第五点,师生关系不固定: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实,这不仅是在正面阐释古人的从师之道,更是借此给当时的人指明从师的方向,而李蟠便做到这一点,从而受到文坛巨擘韩愈的赠文,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六、联读:识真士品性

虽然作者在文末直接点明本文是写给李蟠的,但是读到这儿,我们还只是这样认为吗?

同学们,他还可能是写给谁看的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本文当时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来谈,比如说给那一些士大夫们。《师说》一文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的往来赠答,实际上也是韩愈挑战“耻师”流俗的战斗檄文。也可以看作是韩愈针对社会时弊的发生实践“言之有物"观点的载体,因此也是提倡“古文运动”的宣告书。

1200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重复同样的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写给今天的我们的呢?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使这篇文章历久弥新。所以,我认为他还是一篇宣扬“从师之道”的警世之作。而写下如此出色文章的斗士韩愈,更应该被我们所熟知、理解、钦佩。接下去,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联读他文,认识韩愈。先来阅读柳宗元的文字。他说,唯有韩愈奋然不顾世俗之见,冒着别人的讥笑和侮辱,招后生辈做学生。他说,韩愈因此有了狂妄的名声,留在长安,连饭菜都来不及烧熟,又急忙奔向东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说的是,他因为逆势而上的品质,而被不断流放的悲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