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二年级历史班
3.授课时间:第18周,星期三,第1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教学内容:
1.引入:回顾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危亡之际,中国人民如何进行救亡图存的斗争。
2.主体内容:
a.戊戌变法: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探讨变法失败的原因。
b.辛亥革命:讲解辛亥革命的起因、经过、成果及历史意义,分析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c.抵抗外侵:分析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讲述中国人民如何进行抵抗,如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
3.总结:强调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的勇敢、智慧、团结精神,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课程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重点问题。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了解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课堂小结:课后进行课堂小结,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核心素养目标1.历史素养:通过学习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历史思维。
2.思想素养:引导学生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认识到民族自强、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文化素养:通过了解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社会素养: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5.合作素养: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a.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强调列强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民族危机的加剧等方面,为理解救亡图存运动的必然性奠定基础。
b.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影响:理解变法的目的、主要措施,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c.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成果: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其对民主思想传播、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贡献。
d.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精神:强调民族自强、爱国主义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举例:以戊戌变法为例,讲解变法背景时,关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强调变法的迫切性;分析变法过程时,着重介绍维新派的主要主张及其实践措施;探讨变法影响时,强调变法虽然失败,但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的积极影响。
2.教学难点
a.内忧外患的复杂性:帮助学生理解晚清时期列强侵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
b.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分析清政府、封建势力、民众等多方面因素,理解变法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c.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从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社会变革等多角度,深入剖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d.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精神: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举例:针对内忧外患的复杂性,通过详细讲解列强侵略、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等方面的史实,使学生把握晚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在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时,着重指出清政府的保守、封建势力的阻挠、维新派内部的矛盾等因素;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从政治体制的变革、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其历史地位;在培养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精神方面,通过讲述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迹,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a.讲授法:针对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核心知识点,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
b.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特定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如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c.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或人物,如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义和团运动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a.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等,增强学生对历史场景的感知,提高教学形象性和趣味性。
b.教学软件:运用历史教学软件,如时间轴、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梳理历史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c.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视野,如查阅相关历史人物传记、研究论文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平台,发布关于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的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和文档,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影响”,设计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哪些内忧外患?”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数据和学生反馈,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阅读资料,初步理解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对难点的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笔记、思维导图和问题通过平台提交,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初步分析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甲午战争的故事,引出戊戌变法的学习。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引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共同探讨戊戌变法的深层原因。
-提问与讨论: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
-合作学习法: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戊戌变法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戊戌变法的感想。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辛亥革命相关的书籍、网站和视频,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利用提供的资源,进一步探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促进自我提升。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识别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促进学习方法的改进。教学资源拓展a.历史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与晚清时期相关的历史书籍,如《中国近代史》、《晚清七十年》等,以深入了解该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b.纪录片:观看与晚清时期相关的纪录片,如《辛亥革命》、《戊戌变法》等,通过视觉影像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c.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历史论坛等,获取更深入的历史分析和观点,拓宽知识视野。
d.名人传记:阅读与晚清时期相关的重要人物传记,如《孙中山传》、《梁启超传》等,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点。
2.拓展建议:
a.撰写历史论文:鼓励学生撰写关于晚清时期的历史论文,可以选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b.制作历史报告:组织学生制作关于晚清时期的历史报告,可以采用PPT、视频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和观点。
c.参与历史讨论: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相关的讨论会或论坛,与他人交流观点,提升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
d.历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等,亲身体验历史场景,增强历史感知。
e.历史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相关的创作活动,如撰写历史小说、创作历史剧本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评价与反馈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3.随堂测试:设计相关的随堂测试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重点题型整理1.戊戌变法的目的和主要措施是什么?请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戊戌变法的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机,推动中国现代化。主要措施包括废除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改革官制、发展工商业等。然而,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在于清政府内部的保守势力强大,维新派内部缺乏统一领导,以及外部列强的干涉等。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请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答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过程包括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篡夺政权等。
3.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答案: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导致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例如,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割让香港岛,并开放多个通商口岸,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4.请简述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主要过程。
答案:义和团运动背景是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剧。主要过程包括义和团在山东、直隶等地兴起,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与清政府合作抵抗八国联军侵略,最终失败。
5.请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条件。文化上,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为中国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发展打下了基础。板书设计①内忧:封建统治腐朽、民族危机加剧
②外患:列强侵略、不平等条约
2.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①戊戌变法:背景、过程、影响
②辛亥革命:背景、过程、意义
3.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
①民族自强:抵御外侵、争取民族独立
②爱国主义: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反思改进措施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案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历史。
2.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主动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组织方面,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课堂活动设计不够吸引学生。
2.在教学方法方面,发现讲授法在讲解复杂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专项指导 课件-202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之阅读理解专题
- 2024家庭装修施工合同终稿
- 2024教师高级职务聘任合同书新版(合同版本)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房地产市场营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呼伦贝尔学院《足球(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呼伦贝尔学院《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实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呼伦贝尔学院《城市地理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方略与新政评析》课件
- 典型社会组织-案例分析-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 员工培训与开发未来发展趋势
- DXI800分析仪性能保障措施
- 直线导轨的安装步骤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
-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总结(完整版)
- UbuntuLinu操作系统上机实践实验题题库期末考试试卷24
- 邻菲罗啉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
- GB/T 7284-2016框架木箱
-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汇总课件
- 电视画面编辑(本科)王晓红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