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金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金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金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金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食物是一个人整体健康的基本支柱,尤其是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儿童时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优先选择“真正的"食物,而不是过度加工的工业食品非常重要。

然而,如今儿童越来越早地开始食用各种加工食品。6个月大的孩子刚开始吃辅食,许多家长就会给他们提供以谷物、燕麦或大米为基础原料的速食食品。

如果详细阅读一下提供给儿童的食品配料表,就会看到高果糖玉米糖浆、味精等字眼,以及数百种其他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不仅没有营养价值,反而对健康有害。尽管由于它们的含量极少,因此被各国的监管机构所接受,但其累积效应最终会影响一生,还会诱发人们对这类产品产生依赖性。

阿根廷儿科学会的儿科医生罗克萨娜安娜伊蒂莫认为,毫无疑问,正是超加工食品导致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这是因为大多数超加工产品都含有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谷氨酸钠(味精)。谷氨酸钠通常被用于零食和饼干中,因为它能打开味蕾,让味觉无法抗拒。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以及精制面粉不仅极易使人上瘾,诱使儿童的大脑想要越吃越多,而且对健康非常有害。

这位儿科医生坚持认为,许多儿童对烘焙食品、甜食和零食的强迫性成瘾行为都是由此造成的。她还强调,从小就向儿童提供这些产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他们正在刺激儿童大脑中的愉悦和奖赏回路,也就是与成瘾行为相关的回路。

玛丽埃尔多韦瑙是一位专门从事儿童和成人功能医学研究的儿科医生。她赞同上述观点,并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科学界一直在争论是否要将对这类食物产生的依赖行为定义为“成瘾"行为。她说:“我认为,这个问题尚未被确认,意味着我们只是在浪费时间。”

她解释说:“之所以可能出现上瘾问题是因为与许多被滥用的药物一样,此类食品在大脑中都能激活奖赏回路。因此超加工食品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对大脑的感官影响,这是因为吃这些产品的快感会激活一种有利于重复这种行为的奖赏回路,它给大脑发出的信号与‘真正的’食物所发出的信号完全不同。"

儿科医生安赫拉纳卡布认为,目前有大量科学证据表明,人类肠道中的神经元直接与大脑相连,因此,尤其是年幼的儿童吃了添加了糖分的任何类型的加工食品或超加工食品,大脑的这些区域都会受到刺激,进而产生更多的需求、意向和再次食用的欲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吃这些含糖食物的原因。

她强调,儿童经常吃这类食物意味着,这些食物开始取代富含更健康、更天然营养成分的食物。她还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家庭应该仔细阅读他们购买的每种食物的成分。”她指出,超市里的大多数食品都是经过超级加工的食品,而来源更健康的食品则可以在杂货店、肉店或健康食品店买到。

她还说,糖和盐都有可能在大脑中产生类似于其他类型的成瘾产品的奖励反应,因此会导致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和对这些食品的更强烈偏好。

多韦瑙指出,超加工食品产生的这种快感是由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产生的,这会改变人们的敏感性,导致其越来越需要更大剂量的这些产品来获得这种快感。

她指出,如果说儿童的大脑是可塑的,他们能从这一切中学习,那么就必须认识到,超加工食品所具有的这种感官组合在“真正的"食物中并不存在。这种糖、脂肪、增味剂等的组合会激活味蕾,产生感官反应,这是“真正的”食物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也意味着儿童将更难选择“真正的"食物,因为它无法与超加工食品产生的奖励机制相媲美。

纳卡布认为,食用加工食品“在短期内会使血糖迅速升高,此类食品一般含有精制糖和能被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她还说:“这可能会导致人体能量迅速达到一个峰值,然后急剧下降,从而转化为疲劳、烦躁和极度渴望。当我们吃了甜食,过一会儿我们又会觉得想吃,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循环。"

她说:“在短期内,血液中的糖分水平会影响人的情绪,比如导致烦躁、焦虑、情绪变化,尤其是在幼儿期会出现肠胃问题,如消化系统受刺激,从而引起腹痛、胀气、腹泻等。”

她还认为,从中期来看,最明显的影响是“体重增加"。她说:“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会改变营养价值,导致缺乏饱腹感,使人想吃得更多,摄入量增加,从而导致肥胖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所有健康后果。”

她还说,从长远来看,“我们开始在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身上发现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如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肥胖症、认知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报道称,多韦瑙认为,除了可能在新陈代谢层面造成损害之外,由于超加工食品并不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所以并不含有优质的营养素,而后者正是儿童成长所需要的。这一事实所造成的损害意味着,儿童正在受到终生的影响,日后也可能无法接受“真正的”食品,因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后者永远都无法产生同样的奖励价值。

她还说,新陈代谢的后果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儿童的新陈代谢系统正在成长,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些改变,但如果不及时做出改变,感官上的创伤、饥饿感和饱腹感的改变以及对食物的错误选择将伴随他们一生。

(《超加工食品会让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吗?》,刘丽菲编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多韦瑙认为,对超加工食物的依赖无疑就是“成瘾”行为,继续就此争论并等待结果确认“只是在浪费时间"。

C.多韦瑙将对超加工食品的依赖和滥用药物类比,旨在说明一旦过量,二者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D.由于“真正的”食品不如超加工食品美味,儿童未来将无法接受“真正的"食品,这种错误的食物选择将伴随他们一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国监管机构之所以允许超加工儿童食品存在,是因为认为添加剂含量极少,但监管机构并未顾及添加剂的累积效应。

B.纳卡布认为,青少年体重增加是因为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所以超加工食品是引发肥胖的罪魁祸首。

C.多韦瑙和纳卡布都认为超加工食品会带来快感,激活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都主张人们要选择“真正的”食物,即天然健康的食物。

D.风味酸奶含有肠道益生菌,也使用炼乳、葡萄糖浆、甜味剂等添加成分,这意味着在有益身体的同时,经常食用也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3.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对“真正的"食物的表述的一项是

A.未经过过度加工,含有儿童成长所需的优质营养素。

B.不会在大脑中激活有利于重复进食行为的奖赏回路。

C.不存在会激活味蕾并产生感官反应的成分组合。

D.以天然食材为基础,不含增味剂、反式脂肪,不含糖。

4.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纳卡布的观点的一项是

A.根据2022年的一项研究,如果一个人每天摄入的热量有超过20%来自超加工食品,那么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会上升约28%。

B.2021年全球有大约5.37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会增加至7.84亿。糖尿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

C.用低加工食品逐渐替代超加工食品,从而循序渐进地改变儿童的饮食偏好,这被证明对拯救深陷超加工食品“陷阱”的儿童卓有成效。

D.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一种食物可以是加工的或超加工的。如用酵母、水、面粉制作的面包是加工食品,但若添加防腐剂、膨化剂,就是超加工食品。

5.根据材料,简要说明超加工食品的“上瘾"原理。

①→②→③→导致对超加工食品的更强烈偏好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花草之眼

聂鑫森

秋风送凉,雁字南飞。

蓄着短发的杨帆,再次走向这个自行车修理铺,已是十年后。

上午十点钟,湖南工业大学的校园里很安静,学生们都上课去了。她推着一辆刚买的“永久牌”自行车,经过校门口的传达室,再折向右边的一溜砖瓦平房,在一个窄小的门脸边支好车。

店堂里,放着好几辆待修的自行车,一个头发斑白的汉子,正蹲着修补戳破了的车胎,洗白的蓝工装上油污斑斑。在店堂上端的小桌上,放着一个插了一支洁白芦花的绿瓷小花瓶,一个侧身而坐的女人,面对着芦花,久久静默。

杨帆眼里忽地有了盈盈的泪水。

车师傅和他妻子还守着这个修车铺。

杨帆十年前从黔西一个小县,考上这所大学的包装设计系,师姐们就说起了这个夫妻店,还说他们已经在此修车好几年了。

车师傅叫车百里。妻子叫蓝姑,是个盲人。

从穷乡僻壤来的杨帆,怎么也没想到大学的校园有这么大,从宿舍区到教学区,要走三十几分钟;到食堂吃个饭,到图书馆去借书,都有不短的距离。自行车成了校园里最受人欢迎的交通工具。“永久"凤凰”“飞鸽"……什么型号、什么牌子的车都有。

杨帆不敢奢望。一个贫困农家的女儿,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读书钱全靠父母从土里刨出来。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县教育局担保向银行去借贷的。同学问她怎么不去买辆自行车,她说:“在家走路爬山练出了脚力,方便哩。再说车子出毛病了,我不会修。”懂事的同学连忙附和地点点头。

杨帆真的需要一辆车,可以节约出许多时间,去读书,听讲座,还能去校外看展览看风景。她决心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买一辆只要可以凑合骑就行的二手自行车。她从修理铺前经过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看码在墙边的自行车零散配件,笼头、车架、钢圈、踏脚,很多都生锈了。一天中饭后,她走进了修车铺。车师傅在校正钢圈,蓝姑在“看"花瓶里的一支野菊花。

车师傅问:“小同学,你要修车?”

“不……不。是……是那支淡蓝色的野菊花把我引来的,真好看。大嫂看花的样子,也很美。我叫杨帆,刚进校不久的新生。"

车师傅笑了,蓝姑也笑了。

我发现你每天都在花瓶里插上花或者草,你对大嫂真好。”

“我从乡下来这里打工,带着她,为的是让家里老人减轻负担,也赚些钱寄回家去。这些花草,老家的屋前屋后都有,蓝姑看不见,但闻得出它们的气味,心里就不发愁了。"

“你们的爱,就在这个花瓶里,真让人佩服。”

车师傅忽然问道:“杨帆,你没有自行车?"

“嗯。家里穷,买不起……”

“你要是不嫌弃,我用这些旧配件,给你组装一辆车,不好看,但肯定能骑。"

“我怎么会嫌弃!我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

“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只是一堆不值钱的废铁。没事时,你就来和蓝姑聊聊天。"

“好!”

几天后,杨帆有了一辆自行车。她高高兴兴骑着它,去教学大楼去食堂图书馆,去校外看美展看博物馆,看湘江风光带。隔三差五,她会在中午时分去修车铺,帮蓝姑洗衣扫地,或者为车师傅递送工具。

蓝姑告诉杨帆:“花瓶里的花和草,一天一换,都是老车亲自去采的。老车说,我看多了,心上会长出明亮的眼睛,什么都看得见。我真的什么都看见了!"

杨帆也觉得一个个不同的节令,是在花瓶里更替的,她看得很清楚。

杨帆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本科,然后回到贵州,供职于贵阳的一家包装制造厂,从事包装设计。一眨眼,她32岁了。

这次来株洲参加一个关于包装设计的学术研讨会,她原本是不想来的。谈了三年的男朋友,因开车去一个矿区调查矿源存量,被一辆逆行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撞到山崖下,脸部严重受伤,经治疗刚刚出院。按他们的计划,再过两个月,就要结婚了。杨帆的闺蜜劝她要慎重考虑,天天面对这样一张丑险,哪里还快活得起来。

男朋友力劝她去株洲,散散心也是好的。“你常说忘不了当年的车师傅,为你拼装了一辆自行车,有机会要去看看人家,还要买一辆新车送去,或许有买不起车的贫困生入学,车师傅可以免费让他使用。”于是,杨帆就来到了株洲,来到了母校的修车铺。她喊了一声“车师傅”,再喊了一声“蓝姑大嫂”。车师傅转过脸,茫然地望着杨帆,不知道来的是谁。蓝姑转过脸,靠近鼻子的芦花轻轻一抖,飘出丝丝花絮。

她说:“这个声音我记得,是杨帆妹子来了!"

车师傅一拍脑袋,说:“果然是杨帆!”

“车师傅和大嫂,一点儿都没变,还是这么精神。"

车师傅笑了,说:“杨帆,你都变得让我认不出了,我们怎会不变,那不成妖怪了?”

蓝姑说:“杨帆妹子声音没变,还是又清又亮。"

杨帆跑过去,抱住蓝姑的双肩,眼里有盈盈泪珠在闪,说:“你们是老了不少,可还像花瓶里每日一换的花草那样美丽……”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杨帆从修理铺前经过,“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这表明她内心很希望拥有一辆二手自行车,哪怕是旧配件组装的。

B.杨帆说是那支淡蓝色的野菊花把她引进修车铺的,她说的是实话,因为她对盲人“看”花感到很好奇。

C.小说不厌其烦地列举自行车的牌子,旨在突出其他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以此委婉批评学校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关心不够。

D.蓝姑闻到花草的气味“就不发愁了”,可见她的“愁”在于担心丈夫因自己眼盲而变心,而花草是丈夫仍然爱自己的证明。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瓶里每日一换的花草,不仅是小说的线索,是夫妻二人真挚感情的象征,也是小说浪漫、温馨氛围的营造者。

B.车师傅不仅善良,而且心细如发;杨帆懂事,知恩图报:杨帆的男友也善良且善解人意:他们的人生都不算完美,但他们都具有可赞美的优美人性。

C.关于杨帆男朋友受伤的情节,即使删去,对小说的主题也不会有影响,小说宕开这一笔,无非是为杨帆再次来到修车铺提供动因。

D.小说的语言平实有味,比如车百里说“没事时,你就来和蓝姑聊聊天”,既体现了他对囊中羞涩的杨帆的关爱,也体现了他对蓝姑的爱。

8.小说在时间和空间处理上颇具匠心,具有突出的艺术效果。请任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9.“花草之眼”这一标题和小说主题有密切的关联。请结合小说内容,就标题和主题间的联系表达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文本二:

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吰镗鞳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注】积尺许。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

(节选自俞樾《春在堂笔记》卷七)

【注】夜明砂:干燥的蝙蝠粪便的别称。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A有罅隙B风水C相遭D皆有E噌吰镗鞳之声F何独G兹山H为然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的“舟行"的“舟”表示“行"的方式。文本二中“蛇行而入”的“蛇"表示“行”的样貌。两者活用方法一致。

B.文本一中的“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的“其”与文本二中“其中透漏玲珑"的“其”意义不相同。

C.文本一中的“不余欺"表示没有欺骗我。《种树郭橐驼传》中“故不我若也”的“不我若"表示不如我。两者结构相同。

D.文本二中加点的“当”意为“应当"。《孔雀东南飞》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的两个“当"与此意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通过记游来发表议论,使文章别开生面,它既有记叙文写景状物形象生动的特点,又有议论文剖析事理,探讨问题的性质。

B.文本一中作者用栖鹘和鹳鹤的声音渲染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使人心惊胆战,侧面凸显出了作者的不怕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C.文本二不仅在具体描绘石钟山时对文本一多有继承,其质疑苏轼观点的逻辑与《石钟山记》中苏轼质疑李渤观点的逻辑也颇为相似。

D.文本二认为苏轼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探究结论之所以有误,是因为只看到了下钟山的山形似大钟,而没看到上钟山形状也是这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②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14.请简要梳理彭雪琴批驳苏轼对石钟山命名看法的思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②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②斗:比较,竞赛。③压金线:用金线绣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贫女有着高尚的品格和杰出的才能,并且和其他妇女一样喜爱当时流行的装扮。

C.尾联发出深沉的感慨,把悲愤情绪推向全诗高潮,揭示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无奈。

D.诗歌用语朴实,用贫女细腻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反映她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

16.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运用互文、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早晚勤勉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时候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于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字品茗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天水“火”了,但坦率地讲,相比于淄博、哈尔滨等热门城市,天水的服务能力、容纳空间仍有差距。而且,随着假期临近,天水将迎来新的客流高峰。这将是一场针对服务力的大考,既需要游客的包容、理解与配合,A:_______。

天水如何能将“流量"变“留量”,化“头回客"为“回头客”?首先,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服务工作,以缓解公共资源的紧张。政府应鼓励市民参与、动员街道社区,为游客营造宾至如归的温情氛围,提供友善诚信的情绪价值。

其次,适时开展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开发解锁新的网红打卡地,向周边丰富的文旅景点引流。作为拥有多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应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补足交通短板,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B:_______。同时,文旅部门应大力挖掘埋没在街头巷尾的“冷门"美食,推广更为丰富多元的天水小吃。

最后,还要严格市场监管,严控价格质量,保持物美价廉的“金字招牌”。随着天水麻辣烫的爆火,使得许多网友担心,可能会出现个别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势哄抬物价,伤害来之不易的口碑。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抽查巡查的频次和力度,最大限度保障游客权益,让天水麻辣烫持续闪耀发光。

“淄淄"有味,“滨滨”有礼。网红城市的出圈看似遵循同样的道理,实则却不尽相同。天水麻辣烫的爆火,离不开当地数十年培育的特色农业产业,也离不开天水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希望天水这座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古城,能借麻辣烫这一国民美食破圈出彩,也希望更多被埋没光彩的小城,能够借助网络流量的热潮挖掘自身特色,实现振兴发展。

18.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句是

A.天水麻辣烫的爆火,使得许多网友担心,可能会出现个别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势哄抬物价,毁掉来之不易的口碑。

B.天水麻辣烫的爆火,让许多网友担心,可能会出现个别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势哄抬物价的情况,伤害来之不易的口碑。

C.随着天水麻辣烫的爆火,许多网友担心,可能会出现个别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势哄抬物价的情况,毁掉来之不易的口碑。

D.随着天水麻辣烫的爆火,使得许多网友担心,可能会出现个别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势哄抬物价,毁掉来之不易的口碑。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0.结合引号的用法,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内涵。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贾淑珍坐在炕边,像叙家常一样,追忆着往事。话里并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多么宏伟的计划,更没有什么壮烈的举动。一切都顺乎自然,村里的娃娃没人管,自己就当看娃的;办起学校无教室,野惯了的孩子,撕了窗户,扯了炕席。地下,雨天、雪天两脚泥;冬天,还要出去打柴搂草烧炕。同一盘炕上四个年级,有的上算术,有的上语文,有的爱打爱闹,有的胆小不敢说话。她都靠自己无私的心,靠慈母式的情,把这批野孩子带大一茬又一茬。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办学,到现在已经二十五年了。只在那花烛洞房中的土炕上,就送走了十二茬学生。到一九七四年他们两口子盖了五间窑,又专门给学生留了两间。学生娃多了,一间窑已经放不下。直到一九八三年,村里富了,才专为学校盖了三孔窑。全村三十五岁以下的无不是她的学生。她教的第一批学生,他们的孩子又在她的炕头上毕业升到了初中。

土炕,我下意识地摸摸身下这盘热烘烘的土炕。这就是憨厚的北方农民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在这盘土炕上,人们睡觉、吃饭、纺线、织布;雨雪天男人们就坐在这里编篮、织席,晚间又常挤到谁家炕头上拉家常。这九尺炕头便是他们的生活舞台,世世代代他们就这样繁衍、生存、进步,而贾淑珍又在舞台上加进新的内容——教育,人呱呱落地,来到这炕上,不该光吃、睡和为生存而干活,还应该有文化、有精神文明。这个普通的女教师,给炕赋予了新的含义。

(选自梁衡《热炕》,有删改)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三个句子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加点词“一茬又一茬"比“一批又一批”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3.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线处“人呱呱坠地"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短工。

B.这是人所共知的事,你不要再狡辩了。

C.我们这里正缺人,你们不能把他调走。

D.他人很好,大家都喜欢和他交朋友。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人们能更好地关注远方,但也可能造成“附近的消失"。

何谓“附近的消失”?如果你问一些青年人:你父母的生日是哪天?距离你家最近的菜场在哪里?你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未必能说得清。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食物是一个人整体健康的基本支柱,尤其是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儿童时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优先选择“真正的"食物,而不是过度加工的工业食品非常重要。

然而,如今儿童越来越早地开始食用各种加工食品。6个月大的孩子刚开始吃辅食,许多家长就会给他们提供以谷物、燕麦或大米为基础原料的速食食品。

如果详细阅读一下提供给儿童的食品配料表,就会看到高果糖玉米糖浆、味精等字眼,以及数百种其他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不仅没有营养价值,反而对健康有害。尽管由于它们的含量极少,因此被各国的监管机构所接受,但其累积效应最终会影响一生,还会诱发人们对这类产品产生依赖性。

阿根廷儿科学会的儿科医生罗克萨娜安娜伊蒂莫认为,毫无疑问,正是超加工食品导致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这是因为大多数超加工产品都含有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谷氨酸钠(味精)。谷氨酸钠通常被用于零食和饼干中,因为它能打开味蕾,让味觉无法抗拒。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以及精制面粉不仅极易使人上瘾,诱使儿童的大脑想要越吃越多,而且对健康非常有害。

这位儿科医生坚持认为,许多儿童对烘焙食品、甜食和零食的强迫性成瘾行为都是由此造成的。她还强调,从小就向儿童提供这些产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他们正在刺激儿童大脑中的愉悦和奖赏回路,也就是与成瘾行为相关的回路。

玛丽埃尔多韦瑙是一位专门从事儿童和成人功能医学研究的儿科医生。她赞同上述观点,并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科学界一直在争论是否要将对这类食物产生的依赖行为定义为“成瘾"行为。她说:“我认为,这个问题尚未被确认,意味着我们只是在浪费时间。”

她解释说:“之所以可能出现上瘾问题是因为与许多被滥用的药物一样,此类食品在大脑中都能激活奖赏回路。因此超加工食品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对大脑的感官影响,这是因为吃这些产品的快感会激活一种有利于重复这种行为的奖赏回路,它给大脑发出的信号与‘真正的’食物所发出的信号完全不同。"

儿科医生安赫拉纳卡布认为,目前有大量科学证据表明,人类肠道中的神经元直接与大脑相连,因此,尤其是年幼的儿童吃了添加了糖分的任何类型的加工食品或超加工食品,大脑的这些区域都会受到刺激,进而产生更多的需求、意向和再次食用的欲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吃这些含糖食物的原因。

她强调,儿童经常吃这类食物意味着,这些食物开始取代富含更健康、更天然营养成分的食物。她还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家庭应该仔细阅读他们购买的每种食物的成分。”她指出,超市里的大多数食品都是经过超级加工的食品,而来源更健康的食品则可以在杂货店、肉店或健康食品店买到。

她还说,糖和盐都有可能在大脑中产生类似于其他类型的成瘾产品的奖励反应,因此会导致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和对这些食品的更强烈偏好。

多韦瑙指出,超加工食品产生的这种快感是由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产生的,这会改变人们的敏感性,导致其越来越需要更大剂量的这些产品来获得这种快感。

她指出,如果说儿童的大脑是可塑的,他们能从这一切中学习,那么就必须认识到,超加工食品所具有的这种感官组合在“真正的"食物中并不存在。这种糖、脂肪、增味剂等的组合会激活味蕾,产生感官反应,这是“真正的”食物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也意味着儿童将更难选择“真正的"食物,因为它无法与超加工食品产生的奖励机制相媲美。

纳卡布认为,食用加工食品“在短期内会使血糖迅速升高,此类食品一般含有精制糖和能被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她还说:“这可能会导致人体能量迅速达到一个峰值,然后急剧下降,从而转化为疲劳、烦躁和极度渴望。当我们吃了甜食,过一会儿我们又会觉得想吃,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循环。"

她说:“在短期内,血液中的糖分水平会影响人的情绪,比如导致烦躁、焦虑、情绪变化,尤其是在幼儿期会出现肠胃问题,如消化系统受刺激,从而引起腹痛、胀气、腹泻等。”

她还认为,从中期来看,最明显的影响是“体重增加"。她说:“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会改变营养价值,导致缺乏饱腹感,使人想吃得更多,摄入量增加,从而导致肥胖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所有健康后果。”

她还说,从长远来看,“我们开始在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身上发现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如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肥胖症、认知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报道称,多韦瑙认为,除了可能在新陈代谢层面造成损害之外,由于超加工食品并不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所以并不含有优质的营养素,而后者正是儿童成长所需要的。这一事实所造成的损害意味着,儿童正在受到终生的影响,日后也可能无法接受“真正的”食品,因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后者永远都无法产生同样的奖励价值。

她还说,新陈代谢的后果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儿童的新陈代谢系统正在成长,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些改变,但如果不及时做出改变,感官上的创伤、饥饿感和饱腹感的改变以及对食物的错误选择将伴随他们一生。

(《超加工食品会让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吗?》,刘丽菲编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多韦瑙认为,对超加工食物的依赖无疑就是“成瘾”行为,继续就此争论并等待结果确认“只是在浪费时间"。

C.多韦瑙将对超加工食品的依赖和滥用药物类比,旨在说明一旦过量,二者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D.由于“真正的”食品不如超加工食品美味,儿童未来将无法接受“真正的"食品,这种错误的食物选择将伴随他们一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国监管机构之所以允许超加工儿童食品存在,是因为认为添加剂含量极少,但监管机构并未顾及添加剂的累积效应。

B.纳卡布认为,青少年体重增加是因为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所以超加工食品是引发肥胖的罪魁祸首。

C.多韦瑙和纳卡布都认为超加工食品会带来快感,激活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都主张人们要选择“真正的”食物,即天然健康的食物。

D.风味酸奶含有肠道益生菌,也使用炼乳、葡萄糖浆、甜味剂等添加成分,这意味着在有益身体的同时,经常食用也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3.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对“真正的"食物的表述的一项是

A.未经过过度加工,含有儿童成长所需的优质营养素。

B.不会在大脑中激活有利于重复进食行为的奖赏回路。

C.不存在会激活味蕾并产生感官反应的成分组合。

D.以天然食材为基础,不含增味剂、反式脂肪,不含糖。

4.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纳卡布的观点的一项是

A.根据2022年的一项研究,如果一个人每天摄入的热量有超过20%来自超加工食品,那么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会上升约28%。

B.2021年全球有大约5.37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会增加至7.84亿。糖尿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

C.用低加工食品逐渐替代超加工食品,从而循序渐进地改变儿童的饮食偏好,这被证明对拯救深陷超加工食品“陷阱”的儿童卓有成效。

D.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一种食物可以是加工的或超加工的。如用酵母、水、面粉制作的面包是加工食品,但若添加防腐剂、膨化剂,就是超加工食品。

5.根据材料,简要说明超加工食品的“上瘾"原理。

①→②→③→导致对超加工食品的更强烈偏好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要求,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解答】(1)A.“辅食”错误,偷换概念,将“速食食品"偷换成“辅食”,“辅食是一种超加工食品"无中生有。

B.正确。

C.“旨在说明一旦过量,二者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错误。由“之所以可能出现上瘾问题是因为与许多被滥用的药物一样,此类食品在大脑中都能激活奖赏回路"可知,旨在说明二者都能激活有利于重复行为的奖赏回路。

D.“将无法接受”错误,以偏概全,绝对化。

故选B。

(2)B.“青少年体重增加是因为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所以超加工食品是引发肥胖的罪魁祸首"错误,逻辑关系不成立。体重增加未必一定是超加工食品导致的,经常食用超加工食品只是会“导致肥胖的风险”。

故选B。

(3)D.“不含增味剂、反式脂肪,不含糖"错误。“以天然食材为基础”依然可制成超加工食品;并非不含糖,而是不添加精制糖。

故选D。

(4)A.对应文中谈到的“认知障碍"。

B.“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很多,饮食习惯只是其中之一,作为论据针对性不强。

C.传达的意思是食用超加工食品的习惯也可以改变,纳卡布并未表达相关观点。

D.和纳卡布的观点无直接关系。

故选A。

(5)①由“毫无疑问,正是超加工食品导致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这是因为大多数超加工产品都含有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谷氨酸钠(味精)。谷氨酸钠通常被用于零食和饼干中,因为它能打开味蕾,让味觉无法抗拒。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以及精制面粉不仅极易使人上瘾,诱使儿童的大脑想要越吃越多,而且对健康非常有害"可概括出:大多数超加工食品都含有会激活味蕾的成分。

②由“多韦瑙指出,超加工食品产生的这种快感是由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产生的,这会改变人们的敏感性,导致其越来越需要更大剂量的这些产品来获得这种快感”可知,这些成分会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使食用者产生快感。

③由“因此超加工食品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对大脑的感官影响,这是因为吃这些产品的快感会激活一种有利于重复这种行为的奖赏回路"大脑的这些区域都会受到刺激,进而产生更多的需求、意向和再次食用的欲望”可概括出:这种快感会激活大脑中有利于重复进食行为的奖赏回路。

答案:

(1)B

(2)B

(3)D

(4)A

(5)①大多数超加工食品都含有会激活味蕾的成分。②这些成分会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使食用者产生快感。③这种快感会激活大脑中有利于重复进食行为的奖赏回路。

【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草之眼

聂鑫森

秋风送凉,雁字南飞。

蓄着短发的杨帆,再次走向这个自行车修理铺,已是十年后。

上午十点钟,湖南工业大学的校园里很安静,学生们都上课去了。她推着一辆刚买的“永久牌"自行车,经过校门口的传达室,再折向右边的一溜砖瓦平房,在一个窄小的门脸边支好车。

店堂里,放着好几辆待修的自行车,一个头发斑白的汉子,正蹲着修补戳破了的车胎,洗白的蓝工装上油污斑斑。在店堂上端的小桌上,放着一个插了一支洁白芦花的绿瓷小花瓶,一个侧身而坐的女人,面对着芦花,久久静默。

杨帆眼里忽地有了盈盈的泪水。

车师傅和他妻子还守着这个修车铺。

杨帆十年前从黔西一个小县,考上这所大学的包装设计系,师姐们就说起了这个夫妻店,还说他们已经在此修车好几年了。

车师傅叫车百里。妻子叫蓝姑,是个盲人。

从穷乡僻壤来的杨帆,怎么也没想到大学的校园有这么大,从宿舍区到教学区,要走三十几分钟;到食堂吃个饭,到图书馆去借书,都有不短的距离。自行车成了校园里最受人欢迎的交通工具。“永久”“凤凰"飞鸽”……什么型号、什么牌子的车都有。

杨帆不敢奢望。一个贫困农家的女儿,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读书钱全靠父母从土里刨出来。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县教育局担保向银行去借贷的。同学问她怎么不去买辆自行车,她说:“在家走路爬山练出了脚力,方便哩。再说车子出毛病了,我不会修。"懂事的同学连忙附和地点点头。

杨帆真的需要一辆车,可以节约出许多时间,去读书,听讲座,还能去校外看展览看风景。她决心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买一辆只要可以凑合骑就行的二手自行车。她从修理铺前经过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看码在墙边的自行车零散配件,笼头、车架、钢圈、踏脚,很多都生锈了。一天中饭后,她走进了修车铺。车师傅在校正钢圈,蓝姑在“看”花瓶里的一支野菊花。

车师傅问:“小同学,你要修车?"

“不……不。是……是那支淡蓝色的野菊花把我引来的,真好看。大嫂看花的样子,也很美。我叫杨帆,刚进校不久的新生。”

车师傅笑了,蓝姑也笑了。

我发现你每天都在花瓶里插上花或者草,你对大嫂真好。"

“我从乡下来这里打工,带着她,为的是让家里老人减轻负担,也赚些钱寄回家去。这些花草,老家的屋前屋后都有,蓝姑看不见,但闻得出它们的气味,心里就不发愁了。”

“你们的爱,就在这个花瓶里,真让人佩服。"

车师傅忽然问道:“杨帆,你没有自行车?”

“嗯。家里穷,买不起……"

“你要是不嫌弃,我用这些旧配件,给你组装一辆车,不好看,但肯定能骑。”

“我怎么会嫌弃!我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

“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只是一堆不值钱的废铁。没事时,你就来和蓝姑聊聊天。”

“好!"

几天后,杨帆有了一辆自行车。她高高兴兴骑着它,去教学大楼去食堂图书馆,去校外看美展看博物馆,看湘江风光带。隔三差五,她会在中午时分去修车铺,帮蓝姑洗衣扫地,或者为车师傅递送工具。

蓝姑告诉杨帆:“花瓶里的花和草,一天一换,都是老车亲自去采的。老车说,我看多了,心上会长出明亮的眼睛,什么都看得见。我真的什么都看见了!”

杨帆也觉得一个个不同的节令,是在花瓶里更替的,她看得很清楚。

杨帆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本科,然后回到贵州,供职于贵阳的一家包装制造厂,从事包装设计。一眨眼,她32岁了。

这次来株洲参加一个关于包装设计的学术研讨会,她原本是不想来的。谈了三年的男朋友,因开车去一个矿区调查矿源存量,被一辆逆行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撞到山崖下,脸部严重受伤,经治疗刚刚出院。按他们的计划,再过两个月,就要结婚了。杨帆的闺蜜劝她要慎重考虑,天天面对这样一张丑险,哪里还快活得起来。

男朋友力劝她去株洲,散散心也是好的。“你常说忘不了当年的车师傅,为你拼装了一辆自行车,有机会要去看看人家,还要买一辆新车送去,或许有买不起车的贫困生入学,车师傅可以免费让他使用。"于是,杨帆就来到了株洲,来到了母校的修车铺。她喊了一声“车师傅”,再喊了一声“蓝姑大嫂"。车师傅转过脸,茫然地望着杨帆,不知道来的是谁。蓝姑转过脸,靠近鼻子的芦花轻轻一抖,飘出丝丝花絮。

她说:“这个声音我记得,是杨帆妹子来了!”

车师傅一拍脑袋,说:“果然是杨帆!"

“车师傅和大嫂,一点儿都没变,还是这么精神。”

车师傅笑了,说:“杨帆,你都变得让我认不出了,我们怎会不变,那不成妖怪了?"

蓝姑说:“杨帆妹子声音没变,还是又清又亮。”

杨帆跑过去,抱住蓝姑的双肩,眼里有盈盈泪珠在闪,说:“你们是老了不少,可还像花瓶里每日一换的花草那样美丽……"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杨帆从修理铺前经过,“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这表明她内心很希望拥有一辆二手自行车,哪怕是旧配件组装的。

B.杨帆说是那支淡蓝色的野菊花把她引进修车铺的,她说的是实话,因为她对盲人“看"花感到很好奇。

C.小说不厌其烦地列举自行车的牌子,旨在突出其他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以此委婉批评学校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关心不够。

D.蓝姑闻到花草的气味“就不发愁了”,可见她的“愁"在于担心丈夫因自己眼盲而变心,而花草是丈夫仍然爱自己的证明。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瓶里每日一换的花草,不仅是小说的线索,是夫妻二人真挚感情的象征,也是小说浪漫、温馨氛围的营造者。

B.车师傅不仅善良,而且心细如发;杨帆懂事,知恩图报:杨帆的男友也善良且善解人意:他们的人生都不算完美,但他们都具有可赞美的优美人性。

C.关于杨帆男朋友受伤的情节,即使删去,对小说的主题也不会有影响,小说宕开这一笔,无非是为杨帆再次来到修车铺提供动因。

D.小说的语言平实有味,比如车百里说“没事时,你就来和蓝姑聊聊天”,既体现了他对囊中羞涩的杨帆的关爱,也体现了他对蓝姑的爱。

8.小说在时间和空间处理上颇具匠心,具有突出的艺术效果。请任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9.“花草之眼"这一标题和小说主题有密切的关联。请结合小说内容,就标题和主题间的联系表达你的理解。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主要写作手法,领悟小说主旨,明确探究方向。

(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标题和主题间的联系的能力。可以从交代背景、渲染氛围、揭示内容、充当线索、寄托感情、揭示主题等方面分析。

【解答】(1)B.理解错误,结合“不……不。是……是那支淡蓝色的野菊花把我引来的,真好看。大嫂看花的样子,也很美。我叫杨帆,刚进校不久的新生”可知,把她引进修车铺的是自行车,也没有对盲人“看"花感到很好奇。C.“旨在突出其他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以此委婉批评学校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关心不够”错误,过度解读。D.“可见她的‘愁’在于担心丈夫因自己眼盲而变心"错误,于文无据。

故选A。

(2)C.“即使删去,对小说的主题也不会有影响,小说宕开这一笔,无非是为杨帆再次来到修车铺提供动因”错误,结合“杨帆眼里忽地有了盈盈的泪水"车师傅和他妻子还守着这个修车铺”“杨帆跑过去,抱住蓝姑的双肩,眼里有盈盈泪珠在闪,说:‘你们是老了不少,可还像花瓶里每日一换的花草那样美丽……’"可知,车师傅的故事和杨帆的故事相互映衬,突出主题。

故选C。

(3)选时间。①结合“蓄着短发的杨帆,再次走向这个自行车修理铺,已是十年后”可知,在有限的篇幅内,情节的时间跨度达十年。借助插叙,小说将杨帆读大学那段岁月和现实串联起来。②结合“车师傅和他妻子还守着这个修车铺"可知,时间的跨度带来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改变的是光阴,不变的是修车铺及车师傅对盲妻的真挚感情,有利于小说主题的表达。

选空间。①结合“店堂里,放着好几辆待修的自行车,一个头发斑白的汉子,正蹲着修补戳破了的车胎,洗白的蓝工装上油污斑斑。在店堂上端的小桌上,放着一个插了一支洁白芦花的绿瓷小花瓶,一个侧身而坐的女人,面对着芦花,久久静默”可知,小说时间跨度虽大,但情节集中于车百里的修车铺。空间集中使小说能在有限的篇幅里自如地展开过去和现在的情节。②结合“这些花草,老家的屋前屋后都有,蓝姑看不见,但闻得出它们的气味,心里就不发愁了"怎么不行!只是一堆不值钱的废铁。没事时,你就来和蓝姑聊聊天”可知,同样的空间,展现了车师傅对妻子不变的真情,对杨帆无私的帮助,有利于小说主题的表达。

(4)①结合“在店堂上端的小桌上,放着一个插了一支洁白芦花的绿瓷小花瓶,一个侧身而坐的女人,面对着芦花,久久静默"可知,“花草”是美、爱、善的象征,花草之眼是一双看到美、爱、善的眼睛。“花草之眼"关联小说主题——赞美人性的真善美,歌颂美好人性的感召力量。②结合“花瓶里的花和草,一天一换,都是老车亲自去采的。老车说,我看多了,心上会长出明亮的眼睛,什么都看得见。我真的什么都看见了!”可知,车师傅对盲妻相濡以沫的爱,使蓝姑心上“长出明亮的眼睛”,感受到丈夫给予的呵护和温暖。③结合“杨帆跑过去,抱住蓝姑的双肩,眼里有盈盈泪珠在闪,说:‘你们是老了不少,可还像花瓶里每日一换的花草那样美丽……’”可知,杨帆目睹车师傅对妻子的爱,亲历车师傅对自己的无私帮助,这也必将影响杨帆的选择(使她“长出明亮的眼睛"),使她以爱和善对待自己的男友。

答案:

(1)A

(2)C

(3)选时间。①在有限的篇幅内,情节的时间跨度达十年。借助插叙,小说将杨帆读大学那段岁月和现实串联起来。②时间的跨度带来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改变的是光阴,不变的是修车铺及车师傅对盲妻的真挚感情,有利于小说主题的表达。

选空间。①小说时间跨度虽大,但情节集中于车百里的修车铺。空间集中使小说能在有限的篇幅里自如地展开过去和现在的情节。②同样的空间,展现了车师傅对妻子不变的真情,对杨帆无私的帮助,有利于小说主题的表达。

(4)①“花草”是美、爱、善的象征,花草之眼是一双看到美、爱、善的眼睛。“花草之眼"关联小说主题——赞美人性的真善美,歌颂美好人性的感召力量。②车师傅对盲妻相濡以沫的爱,使蓝姑心上“长出明亮的眼睛”,感受到丈夫给予的呵护和温暖。③杨帆目睹车师傅对妻子的爱,亲历车师傅对自己的无私帮助,这也必将影响杨帆的选择(使她“长出明亮的眼睛"),使她以爱和善对待自己的男友。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文本二:

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吰镗鞳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注】积尺许。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

(节选自俞樾《春在堂笔记》卷七)

【注】夜明砂:干燥的蝙蝠粪便的别称。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A有罅隙B风水C相遭D皆有E噌吰镗鞳之声F何独G兹山H为然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的“舟行"的“舟”表示“行"的方式。文本二中“蛇行而入”的“蛇"表示“行”的样貌。两者活用方法一致。

B.文本一中的“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的“其”与文本二中“其中透漏玲珑"的“其”意义不相同。

C.文本一中的“不余欺"表示没有欺骗我。《种树郭橐驼传》中“故不我若也”的“不我若"表示不如我。两者结构相同。

D.文本二中加点的“当”意为“应当"。《孔雀东南飞》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的两个“当"与此意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通过记游来发表议论,使文章别开生面,它既有记叙文写景状物形象生动的特点,又有议论文剖析事理,探讨问题的性质。

B.文本一中作者用栖鹘和鹳鹤的声音渲染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使人心惊胆战,侧面凸显出了作者的不怕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C.文本二不仅在具体描绘石钟山时对文本一多有继承,其质疑苏轼观点的逻辑与《石钟山记》中苏轼质疑李渤观点的逻辑也颇为相似。

D.文本二认为苏轼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探究结论之所以有误,是因为只看到了下钟山的山形似大钟,而没看到上钟山形状也是这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②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14.请简要梳理彭雪琴批驳苏轼对石钟山命名看法的思路。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及词语含义,再判断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5)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再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分析。

【解答】(1)句意:但凡有罅隙,风和水相遇,都有噌吰镗鞳的声音,为什么惟独这山是这样(命名)呢?

“罅隙”做“有"的宾语,是动宾结构,表意完整,故B处断开。

“风水”做主语,“相遭"做谓语,主谓结构,表意完整,故D处断开。

“皆有噌吰镗鞳之声”是前两句条件下的结果,且“噌吰镗鞳之声"做“有”的谓语,表意完整,故F处断开。

故选BDF。

(2)A.正确。都是名词作状语。“舟”,表示“行”的方式,乘船;“蛇”,像蛇一样。句意: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就像蛇一样爬了进去。

B.正确。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不欺余”和“故不若我也"。句意:古人没有欺骗我啊!/因此比不上我。

C.正确。

D.错误。应当;担当,担任。句意:这两座山(的命名)都应该是以形状而论。/我以这样微贱的身份,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

故选D。

(3)D.“认为苏轼只看到了下钟山的山形似钟,而没看到上钟山亦然”错误,原文有“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应是作者认为苏轼没有看到两座山均山形似钟,从而错过了探讨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

故选D。

(4)①“陋者”,浅陋的人;“乃”,竟然;“考击”,敲击;“其实”,它(石钟山命名)的真相。译文: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它(石钟山命名)的真相。

②“烛”,名词用作动词,点着蜡烛;“许”,左右。译文:点着蜡烛攀登,地势平坦,气温也温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干燥的粪便积累了一尺左右。

(5)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需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将其分层概括,再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概括作答。可以用首先、其次、再次的形式分析。

第一层是“湖口县钟山有二……此恐不然”,先说人们认可苏轼的观点,接着指出石钟山的地点,然后写出作者不赞同苏轼的观点。

第二层是“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吰镗鞳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指出天下凡是山上有罅隙的都会发出噌吰镗鞳之声,因此石钟山并非特例。

第三层是“余居湖口久……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作者实地考查,得出“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的结论,指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答案:

(1)BDF

(2)D

(3)D

(4)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它(石钟山命名)的真相。

②点着蜡烛攀登,地势平坦,气温也温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干燥的粪便积累了一尺左右。

(5)①首先概述石钟山地理位置,并引出苏轼观点;②接着阐述这种情况非石钟山所独有,指出苏轼理由不充分;③基于实地游览(考察)指出石钟山的山形特点“全山皆空如钟覆地”,即得名的原因,明确苏轼误解的实质。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文本二:

苏轼的《石钟山记》感叹郦道元的简略和李渤的浅陋,至今游览石钟山的人,都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我的亲家公彭雪琴侍郎,在江西呆的时间最久,(他)对我说:“湖口县有两座钟山,一座在城西,滨临鄱阳湖,叫做上钟山;一座在城东,靠近大江,叫做下钟山。下钟山就是苏轼(游览)作记的地方。但是苏轼说山石将风水吞进吐出,发出的声音像演奏音乐,这恐怕不对。天下在水中的山有很多,但凡有罅隙,风和水相遇,都有噌吰镗鞳的声音,为什么惟独这山是这样(命名)呢?我久住在湖口,每到冬天水面落下,则山下有像门一样的洞出现。进入洞中,里面玲珑剔透,钟乳石像天花散漫一样,下垂的样子好像要落地。小路蜿蜒曲折,像龙一样。峭壁上都粘着枯蛤,就像鳞甲似的。洞中宽敞,左右可以通向旁别(的洞穴),可以容纳千人。最上层就昏沉黑暗不可辨别。点着蜡烛攀登,地势平坦,气温也温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干燥的粪便积累了一尺左右。旁别又有小洞,像蛇一样前行着进入,又变得宽广,可以容纳三个人坐下。石壁上刻着‘丹房’两个字,而且有很多小诗,语句都很好。比如写着:‘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写着:‘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没有年代姓名,不知道是什么人所作的。大概因为全山都是空的,就像钟覆盖着地面一样,所以得到钟这个名字。上钟山也是中空的,这两座山(的命名)都应该是以形状而论,不应该以声音来说。苏轼当天,就像从门口经过而没有进去一样。”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②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②斗:比较,竞赛。③压金线:用金线绣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贫女有着高尚的品格和杰出的才能,并且和其他妇女一样喜爱当时流行的装扮。

C.尾联发出深沉的感慨,把悲愤情绪推向全诗高潮,揭示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无奈。

D.诗歌用语朴实,用贫女细腻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反映她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

16.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B.“和其他妇女一样喜爱当时流行的装扮”错误,由“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可知,这是贫女对自己品格的自信,不屑于迎合世俗。

故选B。

(2)评论点明了本诗的比兴意义,“拟托良媒益自伤”,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无人举荐的苦闷与哀怨;

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才高德贤、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

“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

“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久屈下僚的读书人一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吧?

诗情哀怨沉痛,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慨,同时寄寓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不平。

答案:

(1)B

(2)①首联明写贫女因找不到良媒、出嫁无门而自伤,实写贫士因无人提携而仕途无望。②颔联、颈联明写贫女的品质才能超越世俗,实写贫士空怀才华却不合世俗、有志难酬。③尾联明写贫女个人婚姻无望、心灵创伤,实写贫士因社会不公而命运坎坷、蹉跎岁月。

译文:

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赏析: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客观上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意思是说: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意思是说: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调愈高,和愈寡。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啊。“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