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浙江省2024年嘉兴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为迎接第55个世界地球日,学校开展“全‘绿’以赴,珍爱地球"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20分)

1.(2024·嘉兴模拟)为宣传本次活动,901班拟写了国旗下讲话稿,请你帮助完善稿件的开头部分。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徜徉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你是否感受到生命的脉(A.mòB.mài)动和自然的恩赐?地球是我们人类(lài)①____以生存的唯一空间,生态兴则文明兴。

今天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让我们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理念,以此为(qì)②____机,全“绿"以赴,用行动诠释对地球的热爱与责任。

(1)阅读讲话稿,根据拼音写出①②处相应的汉字。

(2)小语对讲话稿中“脉”字的读音有疑惑,请参考下图提示,结合语境,从词义和词性角度为他解惑。

字义溯源:“脉"是会意字。篆文中左边表示人体组成部分,右边表示水的支流。本义是血管。

词语探秘:

①形读mò,如:脉脉含情,流水脉脉。

②名读mài,如:血脉,山脉,一脉相承。

(3)小文将画线词语改为“全力以赴”,你认为用哪一个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案】(1)①赖;②契

(2)此处应读脉(mài)动。“脉动"的“脉”和“血脉"的“脉”意思相近,形容生命像脉搏那样跳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作名词用,所以读mài。而读mò时,作形容词用,解释为含情凝视或用眼神表达情思。

(3)“全‘绿’以赴"更好,表现力更强。是成语“全力以赴”的谐音,意思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护自然中去,更契合本次活动的主题,体现携手守护绿色家园的用意。用“全力以赴"则显得一般。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形。

赖(lài)以生存:是依赖着一个物品、东西生活,生存。

契(qì)机:指事物转化(多指向积极的方向)的关键。

故答案为:①赖;②契。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

脉(mài)动:像脉搏那样地周期性运动或变化。句中“脉动”是“感受"的宾语,此处作名词。脉mò,作形容词用,解释为含情凝视或用眼神表达情思。

故答案为:此处应读脉(mài)动。“脉动”的“脉"和“血脉”的“脉"意思相近,形容生命像脉搏那样跳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作名词用,所以读mài。而读mò时,作形容词用,解释为含情凝视或用眼神表达情思。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全“绿”以赴:临时改变“全力以赴"的“力”为“绿”,这是“全力以赴”的谐音,这样临时的改变,使词语更加契合活动主题,意思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护自然中去。

故答案为:“全‘绿’以赴"更好,表现力更强。是成语“全力以赴”的谐音,意思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护自然中去,更契合本次活动的主题,体现携手守护绿色家园的用意。用“全力以赴"则显得一般。

【点评】

(1)本题考查字形。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此题比较简单,关键是看平时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形似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解答本题要根据语境辨析读音是否正确。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多义词要区分它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注意结合具体语境确定它的意思。

2.(2024·嘉兴模拟)学校组织开设“古诗文与自然”研学课程,请你完成研学手记。

乐游经典

发现自然之趣

赵师秀《约客》中“___,___"生动地写出了江南夏初时节细雨连绵,蛙声不断的乡野之景。

体验自然之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早春美景。

感悟自然性灵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两句写出了作者因山水而陶醉,借宴饮来抒怀。

【答案】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塘、蹄、寓

故答案为: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3.(2024·嘉兴模拟)为鼓励两地同学植树护林,校团委设计主题明信片寄给结对学校。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项,把寄语补充完整。()

A.一树一草皆成景,一砖一瓦都育人

B.沿着地球的足迹,查收来自山林的问候

C.使天空更加蔚蓝,大地更加苍翠

D.为“浙”里植此青绿,使“黔"途共“木”春光

【答案】D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A.“一树一草皆成景,一砖一瓦都育人"是关于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与主题不符;

B.“沿着地球的足迹,查收来自山林的问候”是关于地球环境变化的,与主题不符;

C.“使天空更加蔚蓝,大地更加苍翠"是关于环境保护的,与主题不符;

D.“为‘浙’里植此青绿,使‘黔’途共‘木’春光”是关于植树护林的,与主题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4.(2024·嘉兴模拟)为做好垃圾分类,改善生活环境,班级拟写了一封倡议书,请你补充两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完成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正在严重侵蚀我们的生存环境。日常中的一个小小举动能够决定地球的颜色。

为此我们倡议,用自己的力量来守护地球,做到:

1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控制生活垃圾的产生。

2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齐出一份力,同尽一份心,共担一份责。

倡议人:九(1)班班委

2024年4月

【答案】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并分类放置。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用品,强化节能减排意识/有害垃圾单独存放,投入小区内有害垃圾桶/做垃圾分类宣传者,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拟写倡议书,开放类试题,围绕着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拟写即可。减少购买衣服的次数与频率,旧物捐赠;学会合理废物利用,将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

故答案为: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并分类放置。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用品,强化节能减排意识/有害垃圾单独存放,投入小区内有害垃圾桶/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点评】本题考查倡议书的拟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写作的内容,在正文里说明此倡议书的原因及目的,然后分条写出倡议的内容;如果倡议的内容单一,也可以不分条目,但都是要要求具体、明确,并且切实可行,不要提出一时做不到的建议内容。

二、(21分)

(2024·嘉兴模拟)班级开展“名家笔下的父亲形象”阅读研讨活动,请你参与。

喜欢

①我十几岁的时候,很不受爸爸待见,做什么他都不喜欢。爸爸说我淘,淘得无边无沿。淘是我的天性,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爸爸喜欢。

②星期天,爸爸对我说:“儿子,和爸爸去你钟叔叔家玩儿。"爸爸说的钟叔叔,是爸爸的大学同学。出门时,我看见爸爸还拎上了一盒云南茶。

③这是我第一次和爸爸到钟叔叔家。钟叔叔高高的个子,浓眉大眼,他笑呵呵地对爸爸说:“老同学,来就来呗,带茶干吗?这么客气。”爸爸笑笑说:“不贵的,当地人说这茶清香祛火,滋阴补肾。"

④钟叔叔也有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儿子,叫钟易。那天到钟叔叔家时,钟易刚画完一幅画。钟易把画拿到我爸爸面前,问:“伯伯,我画得好不好?”爸爸接过画,画面上是一片大草原,还有一个太阳。A.爸爸凝视了一会儿画,竖着大拇指夸赞道:“这画画得真好!这太阳画得像真的一样。伯伯喜欢画画的孩子。"钟易听后,笑滋滋地拿着那画跑开了。

⑤爸爸有事要与老同学商量,我就去了钟易的卧室。在卧室里,钟易对我说:“小宇,其实我不爱画画,是我爸逼着我画的。我最喜欢的是游泳,但我爸不让。”我和钟易说:“我喜欢爬树,可好玩儿了。可惜,咱们城里的树不让爬,真没劲……"

⑥从钟叔叔家回来不久后的一天,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留了一篇作文,写一件受到爸爸或妈妈表扬的事。

⑦我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还从来没有被爸爸和妈妈表扬过。这让我犯了难,我想了一个小时,终于想出一个妙招。

⑧恰好“五一”假日,爸爸和妈妈去菜市场,我在家里开始行动起来。我从衣柜里找出妈妈的一条红裙子,还有爸爸的一件白衬衫。我倒好了水后,把那条红裙子和白衬衫放进盆子里,再倒进去一些洗衣粉,我开始给爸爸妈妈洗衣服。衣服洗完去阳台上晾晒时,发现爸爸的白衬衫上一片一片的红。我琢磨了半天后明白,应该是妈妈的红裙子褪色,把爸爸的白衬衫给染上了。事情变得这样糟糕,我内心忐忑不安。

⑨爸爸妈妈从菜市场回来后,眼尖的妈妈一眼就看到了挂在阳台上的那条红裙子,还有爸爸那件已变成“花鹿"的白衬衫。他们一起用惊异的目光望向我。我乖顺地站在爸妈面前,向他们承认错误,并把老师留作文作业,想让爸爸妈妈表扬的事情说了一遍。

⑩妈妈说:“小宇,你的初衷是好的,但你应该先和妈妈说一声,在妈妈的指导下去劳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爸爸在一边瞪着眼睛,对我说:“小子,你可真行,那是爸的一千元的衣服呀!"

“花鹿”事件后,我心里暗想,一定要做一件让爸爸喜欢的事情,弥补他那一千元衬衫的损失。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钟易的那幅草原和太阳的画,还有爸爸说的他喜欢画画的孩子。为了讨爸爸的喜欢,我准备画草原和太阳。我没去过草原,但从电视上看过,凭着记忆里电视上草原的画面,我开始画草原和太阳。在经历了九十九次失败之后,画到一百张的时候,我觉得我画的草原和太阳,应该超过了钟易的画。

在一天晚饭后,我见爸爸情绪挺好的,便把草原和太阳的画,拿出来让爸爸看,等待爸爸的表扬。B。但我没有想到,爸爸接过我的画,只扫了一眼,就把画狠狠地撕掉,然后扔进废纸桶里。爸爸还朝我怒吼:“以后不要再乱画,要好好学习!"

我十分不解,怯怯地问:“爸爸,你不是喜欢画画的孩子吗?那次你夸钟易时就是这样说的呀,我都记住了。”

爸爸看着我,皱着眉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14期,有删改。作者袁炳发)

5.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帮助同学们理解内容。

6.品读文中AB两处描写人物的句子并思考:文中的父亲是否喜欢画画的孩子?

7.你认可文中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吗?联系上下文,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8.喜欢是一种情感体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作者以“喜欢”为标题,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加以分析。

9.回顾名著中涉及的父亲形象,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请从下面四部名著中选择其一,结合相关情节,分享你的阅读感悟。

A《儒林外史》中的胡屠户B.《朝花夕拾》中的父亲C.《平凡的世界》中的孙玉厚D.《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

10.上述名著中,父亲形象都属于次要人物,请分析这些父亲形象并思考归纳:作者塑造这些父亲形象有何作用?

【答案】5.迷茫(或失落);帮忙洗衣失败;期待;画作撕掉被扔

6.我觉得父亲不喜欢画画的孩子。A句描写父亲“凝视"画作,“竖着大拇指”的动作和“画得真好"的语言,表现他对钟易画作的赞美,但这只是出于礼貌和客气。B句中,描写父亲“扫”一眼画作,“撕"扔”等动作,表现出他对“我"画画的反对,可见父亲不喜欢画画的孩子,他内心认为画画是不务正业,应该把精力放在文化学习上。

7.[示例1]不认可,父亲教育孩子方式简单粗暴。①不关心、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天性爱好,就因为“我”淘气,无论做什么他都不喜欢,从来不表扬孩子。②在为父母洗衣服一事中,只因为“我"搞砸了,就横加训斥,并不了解孩子的美好愿望与辛苦付出,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③对“我”努力画画且比钟易画得好,并没有肯定赞扬。[示例2]认可,对顽皮淘气的孩子只有严厉管教才有效果。①文中孩子淘气得无边无沿,需要严厉管教才有效果。②自己家的孩子毕竟年幼,还不是很明白事理,不成熟,需要父亲加以指导。③父亲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意在让孩子明白不能一味揣摩大人的心意,去迎合大人做事。④父亲认为孩子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学习上等。

8.小说围绕“喜欢"这一话题,运用对比后法,一方面,写了“我”无论做什么,父亲都不喜欢;钟易不喜欢画画,喜欢游泳,可他父亲不喜欢。“我"喜欢爬树,可父亲不让等等。通过两个少年的遭遇,表现出少年常常处于一种“喜欢”和“不喜欢"的无奈尴尬境地;另一方面,写父亲在同学家夸奖钟易画的画,“我”为求得表扬,去努力学我本不喜欢的画画,且比钟易画得好,却遭父亲撕碎并呵斥的经历。小说以此为题,意在反映当下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父母对子女的期待目标往往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而设定,与孩子的天性爱好常常错位,因而结果常常适得其反,甚至有时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同时,引发读者多元思考:孩子的成长应该以谁的“喜欢"为目标?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后天引导培养的,作为家长应如何根据孩子的天性爱好,顺势利导,以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取得的成绩,积极鼓励、正面引导以培养、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喜欢”为题,丰富、深化了小说主旨。

9.[示例1]胡屠户是一个自大又自卑、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胡屠户是范进的老丈人,专做杀猪营生。范进中举前生活潦倒穷困,胡屠户辱骂他痴心妄想;范进中举后,他备了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来道贺,夸赞范进是文曲星下凡。[示例2]《朝花夕拾》中的父亲是一个注重孩子教育、管教严厉的旧知识分子。他在少年鲁迅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完书才能去,这种做法让少年鲁迅困惑不解。可见父亲对鲁迅既严厉又慈爱。[示例3]《平凡的世界》中的孙玉厚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的中国农民形象。他教育孩子们要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如把白馒头先给奶奶吃。虽然家里穷,在心里依然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他努力供孙少平读高中,同意他出去闯一闯。他把孩子们都培养成材。[示例4]《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是一个势利冷漠的剥削者形象。他是车厂的大老板,却十分吝啬,为人苛刻。因为自私,把车厂倒卖,不给女儿虎妞留下一点财产。他的眼里没有亲情,只有钱。

10.①通过父亲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风尚。②作为父亲,他们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走向。③通过描绘父亲这一类次要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标题及其作用;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4)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5)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结合第①段“我十几岁的时候,很不受爸爸待见,做什么他都不喜欢。爸爸说我淘,淘得无边无沿。淘是我的天性,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爸爸喜欢"可知,小时候的“我”因为淘气不受爸爸待见,“我"因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爸爸喜欢而感到迷茫(或失落);根据“愧疚”的提示,结合第⑧段“我倒好了水后,把那条红裙子和白衬衫放进盆子里,再倒进去一些洗衣粉,我开始给爸爸妈妈洗衣服。衣服洗完去阳台上晾晒时,发现爸爸的白衬衫上一片一片的红"可知,“我”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主动帮忙洗衣服,却让爸爸的白衬衣染色,帮忙洗衣失败;结合第段“在一天晚饭后,我见爸爸情绪挺好的,便把草原和太阳的画,拿出来让爸爸看,等待爸爸的表扬"可知,“我”目睹爸爸表扬钟易画画后,勤奋练习画画也想得到爸爸的表扬,心中充满了期待;第四空,根据“不解"的提示,结合第⑩段“但我没有想到,爸爸接过我的画,只扫了一眼,就把画狠狠地撕掉,然后扔进废纸桶里。爸爸还朝我怒吼:‘以后不要再乱画,要好好学习’”,第④段“我十分不解"可知,“我”努力练习画画,希望得到爸爸的表扬,可以画作却被爸爸撕掉扔了,作为孩子的“我"十分不解。

故答案为:迷茫(或失落);帮忙洗衣失败;期待;画作撕掉被扔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句“爸爸凝视了一会儿画,竖着大拇指夸赞道:“这画画得真好!这太阳画得像真的一样。伯伯喜欢画画的孩子’”中,“凝视"竖着”“夸赞"从神态、动作、语言方面对爸爸进行了刻画,写出了爸爸对钟易画作的称赞。因为“我”和爸爸是到别人家去做客,这些赞美和表扬只是出于礼貌和客气,并不是爸爸真的喜欢画画的孩子;由B句“但我没有想到,爸爸接过我的画,只扫了一眼,就把画狠狠地撕掉,然后扔进废纸桶里"可以看出,当“我”学着钟易勤奋练习画画,且画得更好,也希望得到爸爸的表扬时,爸爸只是“扫"了一眼,就把画“狠狠地撕掉”,然后无情地“扔进"废纸篓里,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了爸爸并不喜欢“我”画画,甚至反对“我"画画,可见父亲并不是真的喜欢画画的孩子,“以后不要再乱画,要好好学习”可见。

故答案为:我觉得父亲不喜欢画画的孩子。A句描写父亲“凝视"画作,“竖着大拇指”的动作和“画得真好"的语言,表现他对钟易画作的赞美,但这只是出于礼貌和客气。B句中,描写父亲“扫”一眼画作,“撕"扔”等动作,表现出他对“我"画画的反对,可见父亲不喜欢画画的孩子,他内心认为画画是不务正业,应该把精力放在文化学习上。

7.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针对是否“认可文中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的话题,选择适当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可以列举生活实例,或阐述这样做带来的积极作用或负面作用等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示例1:不认可,父亲教育孩子方式简单粗暴。①不关心、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天性爱好,就因为“我"淘气,无论做什么他都不喜欢,从来不表扬孩子。②在为父母洗衣服一事中,只因为“我”搞砸了,就横加训斥,并不了解孩子的美好愿望与辛苦付出,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③对“我"努力画画且比钟易画得好,并没有肯定赞扬。

示例2:认可,对顽皮淘气的孩子只有严厉管教才有效果。①文中孩子淘气得无边无沿,需要严厉管教才有效果。②自己家的孩子毕竟年幼,还不是很明白事理,不成熟,需要父亲加以指导。③父亲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意在让孩子明白不能一味揣摩大人的心意,去迎合大人做事。④父亲认为孩子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学习上等。

8.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结合文本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全面深入阐述本文的主旨及写作动机,并能结合当下家庭教育的社会实际现象阐述文章以“喜欢”为标题用意的理解和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孩子为了得到父亲的喜欢而努力的故事。“喜欢"本义为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小说围绕“喜欢”这一话题,将“我"和钟易的遭遇进行了对比。一方面,写了“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不到父亲的喜欢;钟易喜欢的父亲不让他做,钟易不喜欢的父亲却让他坚持;“我"喜欢爬树,可父亲不让等等;另一方面又将父亲在同学家夸奖钟易画的画,呵斥并撕碎“我”画得更好的画进行对比,表现了孩子们常常处于一种“喜欢"和“不喜欢”的两难境地;大人的想法与孩子的想法总是充满着矛盾,大人总想让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而孩子总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教育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常常形成矛盾对立,文中父亲这样的教育方式,效果适得其反,引人深思。

故答案为:小说围绕“喜欢"这一话题,运用对比后法,一方面,写了“我”无论做什么,父亲都不喜欢;钟易不喜欢画画,喜欢游泳,可他父亲不喜欢。“我"喜欢爬树,可父亲不让等等。通过两个少年的遭遇,表现出少年常常处于一种“喜欢”和“不喜欢"的无奈尴尬境地;另一方面,写父亲在同学家夸奖钟易画的画,“我”为求得表扬,去努力学我本不喜欢的画画,且比钟易画得好,却遭父亲撕碎并呵斥的经历。小说以此为题,意在反映当下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父母对子女的期待目标往往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而设定,与孩子的天性爱好常常错位,因而结果常常适得其反,甚至有时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同时,引发读者多元思考:孩子的成长应该以谁的“喜欢"为目标?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后天引导培养的,作为家长应如何根据孩子的天性爱好,顺势利导,以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取得的成绩,积极鼓励、正面引导以培养、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喜欢”为题,丰富、深化了小说主旨。

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确定选取对象,结合著作中该人物的相关故事情节,分析该人物的性格特点。《儒林外史》中的胡屠户是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在范进中举前,对范进进行了肆意的辱骂和嘲讽;中举后,又对范进进行了巴结和奉承。这种前后的反差,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丑恶。

故答案为:[示例1]胡屠户是一个自大又自卑、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胡屠户是范进的老丈人,专做杀猪营生。范进中举前生活潦倒穷困,胡屠户辱骂他痴心妄想;范进中举后,他备了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来道贺,夸赞范进是文曲星下凡。

[示例2]《朝花夕拾》中的父亲是一个注重孩子教育、管教严厉的旧知识分子。他在少年鲁迅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完书才能去,这种做法让少年鲁迅困惑不解。可见父亲对鲁迅既严厉又慈爱。

[示例3]《平凡的世界》中的孙玉厚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的中国农民形象。他教育孩子们要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如把白馒头先给奶奶吃。虽然家里穷,在心里依然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他努力供孙少平读高中,同意他出去闯一闯。他把孩子们都培养成材。

[示例4]《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是一个势利冷漠的剥削者形象。他是车厂的大老板,却十分吝啬,为人苛刻。因为自私,把车厂倒卖,不给女儿虎妞留下一点财产。他的眼里没有亲情,只有钱。

10.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在情节上充当线索,交代了相关的故事内容,为主要人物或故事情节做铺垫(或制造波澜、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思考等;在叙述方式上,便于抒情,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在人物关系(形象)上,通过对比或从侧面衬托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在环境背景上,有暗示和铺垫的作用;在主题上,次要人物的行为,可以表现思想品质,丰富(点明、深化)文章主题。

故答案为:①通过父亲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风尚。②作为父亲,他们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走向。③通过描绘父亲这一类次要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

三、(20分)

(2024·嘉兴模拟)班级文化墙开辟“诵台阁名胜,悟人文情怀"阅读专栏,请你参与。

月波楼记(节选)

〔宋〕毛滂

甲午秋九月,秀州修月波楼成,假守毛滂①置酒其上。因语坐上客曰:望而见月,其大不过如盘盂,然无有远近,容光必照。而秀,泽国也。水滨之人,起居饮食,与水波接。此二者,秀人成得而有之。昔令狐君②乃为此楼,以名“月波”,意将揽取二者于一楼之上?谓守得笼为己物,时分余光,以及宾客,顾不见笑于大方之家邪?是虽绳枢瓮牖③、渔椎之舍,皆可得二者之胜,宁待登此楼而后得之?然昔人升车褰④帷裳,意当高视远听,或者登楼四顾,使能明目洗心,有如月与波者乎?令狐君之名是楼,岂有意于此邪?

今楼下之池水,才寻丈间,亦聊足浴鸥鹭尔。极目野田,无三数里远。郑毅夫题诗其上,乃云:“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⑤毅夫之喜夸也如此!虽然,天下孰大?泰山或为小,天下孰小?秋毫或为大。⑥而大小之相去,殆出吾方寸间,盖亦不可以语人矣。故此楼目力所及,虽不如毅夫言,倘以为大则穷日月之出入、极江海之泛滥,要当一眼吞之,是岂不近出眉睫之间哉?

楼前翠潋如萦带,而高柳横塘,远入孤村;野花水草,微见幽处。阑干下瞰,烟雨空濛,朝霞暮云,凌乱衣袂,徘徊徙倚,心舒目行。盖可以散郁滞而忘吾忧也。

【注释】①假守毛滂:毛滂,字泽民,为官坚守法度,关心百姓疾苦。因党争连坐下狱,后任秀州(今嘉兴)代理知州,故自称“假守”。在任期间重修月波楼。②令狐:即令狐挺,任知州时始建月波楼。③绳枢瓮牖:比喻贫穷人家。④褰qiān:撩起。⑤原句出自北宋文学家郑獬的诗作《月波楼》。⑥原句出自《庄子》: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意为:天底下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秋天动物毛发的末端还大,那么泰山也是小的。

11.下面是同学制作的文言词语梳理积累卡,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写出探究发现。

秀人咸得而有之;

昔令狐君乃为此楼;

皆可得二者之胜;

我的探究发现:文言文中的实词存在___的现象。

12.小组同学想给本文配插图,请选出与文章内容描述最吻合的一幅,并阐述理由。

13.有同学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了下面疑问。请你选择一项,给他解惑。

月波楼(宋〕郑獬

古壕凿出明月背,楼角飞来兔影中。

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

溪藏画舫青纹接,人住荷花碧玉丛。

谁把金鱼破清暑。晚云深处待归风。

A“昔令狐君乃为此楼,以名‘月波’,意将揽取二者于一楼之上?"一句中的“揽”能不能换成“览"?

B文中毛滂推测令狐挺命名月波楼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14.作者关于“泰山”和“秋毫"大小的哲思与下列哪一项表达的意思不相同。()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B.(鹏)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5.选文中毛滂评价郑獬的《月波楼》诗(见右图)颔联的描写太夸张,与实景不符,你赞同吗?结合诗歌内容阐述理由。

16.毛滂的《月波楼记》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二者寄寓的情思有何不同?请结合两文内容进行阐述。

【答案】11.全、都;修建;美好的景色;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12.选C。文中作者登楼望见月如大而圆的盘盂,楼下还有波光粼粼的池水,此图与文章内容相符。而A选项的建筑是有顶无墙的亭子,B选项中的月亮不符合选文的真实情境。

13.A:不能。“揽”意为延揽,“览"则是欣赏的意思。毛滂认为令狐挺命名“月波楼”的用意是要将皎洁的月光与秀丽的水色都收纳在这座楼上,表现了令狐挺对月波楼周围优美环境的喜爱之情。所以“览"字用在这里不适合。B:意当高视远听,或者登楼四顾,使能明目洗心,有如月与波者。

14.C

15.[示例1]赞同。“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这句诗描绘了野外景色,没有山的隔断,天光和水光相通的景象,给人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的广阔之感;而毛滂《月波楼记》中真实的月波楼下池水很浅,仅有寻丈,极目远眺,视野也不过几里。所以郑獬诗句中的景物描写有夸大之嫌。[示例2]不赞同。“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这句诗在描绘登楼远眺时,运用想象,描绘了视野广阔无际,天光和水光相通的景象,营造了通透明亮、浩渺自由的意境,传达了诗人置身宽广的天地之间,悠然自在的情态。郑獬的诗并非实写眼前之景,而是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从眼前之景写到心中之景,并借景抒情,表现出物我相融的情思。因此并非如毛滂所说的“喜夸”。

16.《月波楼记》中毛滂登楼赏月,倚栏远眺,既表达了对月波楼美景的喜爱,同时也表现了他政治失意的内心苦闷,寄情于景、自我排遣的乐观。范仲淹《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强调个人应当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他这种忧乐观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3)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6)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附参考译文】

甲午年秋季九月,秀州的月波楼修成,代理郡守毛滂在楼上安排酒席。于是对在座的客人说:远远望去看到月亮,它大不过像盘盂,然而没有远近的差别,它的光辉必定会照到。而秀州,是水乡泽国。水边的人,日常生活,与水波相接触。这两样东西,秀州人都能够拥有。从前令狐先生就建造了这座楼,用“月波”来命名,意思是想在一座楼上获取这两样东西吧?说是郡守得以将它们笼络为自己所有,时常分出一些余光,以及给予宾客,难道不会被见识广博的人所耻笑吗?这样的话即使是用绳子做门轴用破瓮做窗户、渔民村舍,都可以获得这两者的美妙之处,难道一定要登上这座楼之后才能得到吗?然而从前的人登上车子掀起车帷,意思应当是要高远地观看、广泛地聆听,或许有人登上楼四面眺望,假使能够使眼睛明亮、心灵洗涤,就像有月亮和水波一样吧?令狐先生给这座楼命名,难道有这方面的用意吗?

如今楼下的池水,才有一丈左右,也姑且能供鸥鹭嬉戏洗脚罢了。极目远望野田,没有几里远。郑毅夫在楼上题诗,就说:“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郑毅夫喜欢夸大其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即便如此,天下谁大?泰山或许算是小的,天下谁小?秋毫或许算是大的。而大小的差别,大概出自我们的内心,大概也是不可以对别人说的了。所以这座楼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虽然不像郑毅夫说的那样,但倘若认为它大就穷尽日月的出没、极尽江海的泛滥,应当一下子就看尽,这不就近在眼眉之间吗?

楼前的清波如带子萦绕,而高大的柳树横在堤岸,远远地伸向孤村;野花水草,稍微能在幽僻处看到。靠着栏杆向下俯瞰,烟雨迷茫,早晨的朝霞傍晚的云彩,使衣服飘动凌乱,徘徊留连,心情舒畅眼睛开阔。大概可以疏散郁积之气而忘却我的忧愁了。

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①句意:秀州人都能够拥有。咸:全、都。②句意:从前令狐先生就建造了这座楼。为:修建。③句意:都可以获得这两者的美妙之处。胜:美好的景色。四空,咸:古义“全、都”,今义像盐的味道;为:古义“修建”,今义因为;胜:古义“美好景色”,今义胜利。由此可知,文言文中的实词存在古今异义的现象。

故答案为:全、都;修建;美好的景色;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1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结合原文“望而见月,其大不过如盘盂,然无有远近,容光必照"或者登楼四顾,使能明目洗心,有如月与波者乎”等内容可知,人们登上秀州的月波楼眺望天空,明月大如盘盂,俯视楼下,池水波光粼粼。图A中的建筑为亭子,图B中的月亮与文中描绘不符。

故答案为:选C。文中作者登楼望见月如大而圆的盘盂,楼下还有波光粼粼的池水,此图与文章内容相符。而A选项的建筑是有顶无墙的亭子,B选项中的月亮不符合选文的真实情境。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A不能,“昔令狐君乃为此楼,以名‘月波’,意将揽取二者于一楼之上?"意为:从前令狐先生就建造了这座楼,用“月波”来命名,意思是想在一座楼上获取这两样东西吧?“揽"意为:获取、包揽、延揽。而“览”意为欣赏,毛滂认为令狐挺命名“月波楼”,其用意是想要将美好的月色和秀丽的景观都收纳聚集在此,因此用“揽”不用“览"。B结合“意当高视远听,或者登楼四顾,使能明目洗心,有如月与波者乎”可知,毛滂推测令狐挺命名月波楼或许有人登上楼四面眺望,假使能够使眼睛明亮、心灵洗涤,就像有月亮和水波一样。用原文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A:不能。“揽"意为延揽,“览”则是欣赏的意思。毛滂认为令狐挺命名“月波楼"的用意是要将皎洁的月光与秀丽的水色都收纳在这座楼上,表现了令狐挺对月波楼周围优美环境的喜爱之情。所以“览”字用在这里不适合。B:意当高视远听,或者登楼四顾,使能明目洗心,有如月与波者。

14.结合“虽然,天下孰大?泰山或为小,天下孰小?秋毫或为大。而大小之相去,殆出吾方寸间,盖亦不可以语人矣。故此楼目力所及,虽不如毅夫言,倘以为大则穷日月之出入、极江海之泛滥,要当一眼吞之,是岂不近出眉睫之间哉"等内容可知,作者认为“泰山”和“秋毫"没有绝对意义的大和小之分,关键看与之对比的事物。

ABC.都体现了在一定高度或境界下对事物大小、高低等的认知和感悟。

D.诗人在描写景物中,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雄心,含有深刻的理趣,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与作答表达的哲思不同。

故答案为:C

1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可赞同可不赞同,结合诗歌内容加以阐释。赞同。“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可理解为:野外的景色再也没有山峦来隔断,天空的光亮直接与江水相互连通。这句诗形象写出月波楼水天相接、一望无垠的开阔秀美景象。结合选文“今楼下之池水,才寻丈间,亦聊足浴鸥鹭尔。极目野田,无三数里远"可知,毛滂《月波楼记》中真实的月波楼下池水很浅,仅有寻丈,极目远眺,视野也不过几里。因此,郑獬的《月波楼》诗颔联的描写太夸张,与实景不符。

故答案为:[示例1]赞同。“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这句诗描绘了野外景色,没有山的隔断,天光和水光相通的景象,给人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的广阔之感;而毛滂《月波楼记》中真实的月波楼下池水很浅,仅有寻丈,极目远眺,视野也不过几里。所以郑獬诗句中的景物描写有夸大之嫌。[示例2]不赞同。“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这句诗在描绘登楼远眺时,运用想象,描绘了视野广阔无际,天光和水光相通的景象,营造了通透明亮、浩渺自由的意境,传达了诗人置身宽广的天地之间,悠然自在的情态。郑獬的诗并非实写眼前之景,而是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从眼前之景写到心中之景,并借景抒情,表现出物我相融的情思。因此并非如毛滂所说的“喜夸”。

1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结合“楼前翠潋如萦带,而高柳横塘,远入孤村;野花水草,微见幽处。阑干下瞰,烟雨空濛,朝霞暮云,凌乱衣袂,徘徊徙倚,心舒目行。盖可以散郁滞而忘吾忧也"可知,毛滂的《月波楼记》描绘了月波楼的胜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章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总的来说,毛滂的《月波楼记》主要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更侧重于抒发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情思。

故答案为:《月波楼记》中毛滂登楼赏月,倚栏远眺,既表达了对月波楼美景的喜爱,同时也表现了他政治失意的内心苦闷,寄情于景、自我排遣的乐观。范仲淹《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强调个人应当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他这种忧乐观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9分)

(2024·嘉兴模拟)学校开展“气象课堂,助力成长”宣传周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一、强对流天气的“暴脾气"

二、夏季午后强对流天气的形成

三、常见的强对流天气现象:

冰雹相对于短时强降水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更为严格。它要求雷暴云发展非常旺盛,并且有合适的-20℃层和0℃层高度,以保证冰雹的生成和在降落过程中不被融化。

雷电是雷暴云顶达到-20℃层高度,冰晶“温差起电”造成的。

短时大风:雷暴云中还伴有强的下沉气流,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产生短时大风。

短时强降水是水汽充沛且雷暴云的上升气流托不住大量水滴的时候出现的。

大量水滴的重力>上升气流的浮力。

四、强对流预警信号

强对流预警信号:出现雷电伴有阵风,或出现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根据强度分为三级。

出现雷电并伴有8级以上阵风,或出现冰雹。

出现雷电并伴有10级以上阵风,或出现直径20毫米以上冰雹,或出现龙卷风。

出现雷电并伴有12级以上阵风,或出现直径50毫米以上冰苞,或出现强龙卷风。

(来源:2024年4月1日中国气象网,有删改)

17.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完成“防灾减灾之强对流天气"宣传册扉页内容撰写。

强对流天气是一种____________。以江南地区为例,从三月开始,强对流天气就会显著增多,进入四月后达到高峰。

18.以上材料是宣传册里的相关内容,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材料的标题?请说明理由?

A强对流天气避险指南

B.强对流天气是个“暴脾气”?预警信号请收好!

C.强对流频发,这些标识你看懂了吗?

D.对于强对流天气的成因,你了解多少?

19.在开展“防灾减灾宣传进社区"活动中,有同学在甲社区张贴了上面材料,在乙社区张贴了以下防御示意图。你认为哪个宣传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7.由于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而突然发生、生命史短暂且强度剧烈的天气现象,它常伴随着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灾害。

18.选B,理由:一个好的标题能够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这一标题中“暴脾气”一词高度概括了强对流的成因、特点、危害等内容。根据强对流的特点,借助材料四中的“强对流预警信号”,可以尽早进行防御,契合了标题中的“预警信号”一词。其次,好的标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暴脾气"一词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强对流天气突然发生、破坏性强等特点,富有吸引力。

19.乙社区宣传效果更好。其张贴的材料内容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向小区居民介绍了遭遇雷电、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时应该采取的防御措施,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而甲社区张贴的材料内容侧重于介绍强对流天气的特点、成因、类别以及预警信号等,未说明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起到防灾减灾的宣传效果。

【知识点】见解表述;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17.结合题干可知,这是对“强对流天气”的解释。结合材料一第一部分“强对流天气的‘暴脾气’"和第二部分“夏季午后强对流天气的形成”两部分内容进行概括即可。提炼形成原因、特点。形成原因:由于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而突然发生。特点:发生季节早结束迟,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天气,此外它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

故答案为:由于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而突然发生、生命史短暂且强度剧烈的天气现象,它常伴随着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灾害。

18.结合材料一可知在介绍什么是强对流天气及其特征;结合材料二可知介绍了午后强对流天气的成因;结合材料三可知介绍了常见的强对流天气有冰雹、雷电、短时大风等;结合材料四可知介绍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据此可以判断整则材料与强对流天气的成因、特点、类型、预警等内容相关。

标题A“强对流天气避险指南"只是讲避险方法,与内容不符;

标题B“强对流天气是个‘暴脾气’?预警信号请收好!”用了拟人的手法介绍其“暴躁"的特点,也就是其特征:突发性强、破坏性强,并告诉读者需要如何预警,既概括材料内容,又采用问号、感叹号等吸引读者,符合;

标题C“强对流频发,这些标识你看懂了吗?”应主要介绍强对流天气的标志,与内容不符;

标题D“对于强对流天气的成因,你了解多少?"可知只是讲原因,以偏概全,不符合。

故答案为:选B,理由:一个好的标题能够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这一标题中“暴脾气”一词高度概括了强对流的成因、特点、危害等内容。根据强对流的特点,借助材料四中的“强对流预警信号”,可以尽早进行防御,契合了标题中的“预警信号”一词。其次,好的标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暴脾气"一词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强对流天气突然发生、破坏性强等特点,富有吸引力。

19.一幅好的宣传海报需要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既要介绍相关的内容,也要起到引导、宣传的效果。上面材料:内容全面、详实,仔细阅读能很好的了解强对流天气的特点、成因、类型及预警等信息;但是篇幅太长,很少有人会仔细看完,且题干要求“防灾减灾宣传”,这里并未介绍如何预防的具体措施,故达不到想要的宣传效果。下图:三种强对流天气分为三张小海报清晰地张贴在小区,图文并茂,也介绍了该如何防御的具体措施,可以提醒居民进行防范,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相比较而言,是乙社区这个更能达到宣传效果。

故答案为:乙社区宣传效果更好。其张贴的材料内容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向小区居民介绍了遭遇雷电、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时应该采取的防御措施,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而甲社区张贴的材料内容侧重于介绍强对流天气的特点、成因、类别以及预警信号等,未说明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起到防灾减灾的宣传效果。

五、班级开展“学海领航"学习经验分享,请你选择一个任务,完成写作并分享。(50分)

20.(2024·嘉兴模拟)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任务一:

小明学习很努力,每天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晚上做作业到深夜,可是每次考试都不太理想,他很苦恼。

请你写一封信鼓励他,并参照“学习金字塔”理论,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向他介绍高效的学习方法。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

任务二:

班级打算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开展一次以“▲——‘学习金字塔’带来的启思"为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结合“学习金字塔”理论给你的学习思考与认识,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或句子,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不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

【答案】【参考例文】

给小明同学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明:

你好!

听闻你进入初三后,在学习方法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学习成绩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你为此很烦恼,也很困惑。我很理解你现在的烦恼。记得我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希望能通过这封信,分享一些我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们常用金字塔的数字形式形象地表达特定的原理,包括耳熟能详的饮食需求金字塔,最底层是蔬果类食物,最顶层是油脂类食物,由多到少的金字塔模型生动形象反映健康的饮食结构。同样,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如何高效学习的宝贵信息,由塔尖到塔底的学习方式依次是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讨论、实践和教授给别人,这个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显示的是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多少。

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听讲、阅读是绝大部分不会高效学习的人常用的学习方式,他们认为学习就是听听老师讲,自己再看看书就会学到知识了。事实上,他们学到的只是信息皮毛,只有将听到看到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高效学习讲究的“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技能。

高效学习金字塔还告诉我们,如果只按照传统的听讲和阅读的方式来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在结合不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自己再进行演练实践——这就是为什么“教授给他人”是学习金字塔中记忆最深刻的方式了。

能教授给他人,实际上就是最有效的知识输出方式,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很好地理解透彻知识,将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以自己的语言加工教授给别人。而这个过程,就是高效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希望你今后能够参与到与同学的讨论中,把自己弄不清楚的问题,和同学讨论解决。自己会的东西,讲给同学听,能够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其实也是自己更好的学习,《礼记》有云“教学相长也”,教别人能帮助自己进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希望这些方法对你有帮助,也祝愿你能走出困境,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

学习进步!

×××

2024年×月×日

会学不如会教——“学习金字塔”带来的启思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会学不如会教——“学习金字塔"带来的启思》,怎样充分利用“学习金字塔”原理学习。

“学习金字塔"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由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提出来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两周后对所学得的知识的平均保持率的一种变化,它为学习者提供了如何学习才能使所学知识铭记不忘的科学理论根据。

他的结论是:第一,只采用听讲的方式来学习,两周后对所学知识的平均保持率为5%;第二,改用通过阅读的方式来汲取知识,两周后的知识保持率为10%;第三,通过声音和图像来授取知识,这种声情并

那么,“学习金字塔”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呢?第一点: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所收到的效果相差悬殊,被动的学习其知识的平均保持率最高也不会超过30%,而主动学习的这种知识的保持率是被动学习的三倍以上。第二点:开动学生的所有参与学习的器官,通过阅读,讲解,观察,听讲,操作等综合的学习方式所接受的知识能记忆牢固。第三点,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学习者之间互教互帮,互学互练,动手动脑,所达到的学习效果是最佳的。

由此一来,传统学习方法,只是靠单一的听讲的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要学会有效的学习,才是当务之急。所以同学们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改变,这不单单是一种观念的更新,它已是我们如何更快,更好,更多,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地健康成长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了。

所以快速的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迫在眉睫。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亲身体验才是获得新知的好方法。同学们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努力帮助组内的一部分后进生学会学习,并因此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同学教别人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巩固我们自己的知识,而且和别人讨论,或者把书的内容讲给别人,也是非常好的技巧。因为要想讲给别人,需要我们自己先能吃透记住内容,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讲出来,否则内容不熟、逻辑结构不合理,别人听的效率就会很低,甚至会听不懂。这种对原内容进行再加工的能力,可以显著提高讲述人的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相信如果能很好的讲给别人,自己也会记得很牢。再进一步,如果朋友有人读过同一本书,互相交流一下,效果也会很好,所以我有时会主动推荐自己觉得不错的书给朋友,看完后大家一起交流。既可以加深内容的分析理解,又能了解到别人对问题的看法,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最后我要说的是:学会不如会学,会学不如会教。教给别人与别人分享,才是更好的学习方法。

【知识点】应用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任务一: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此题要求以书信的方式,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劝导考试不理想的小明,构思时注意:

一、立意:通过鼓励小明,帮助他树立信心,并为他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明白努力需要配合正确的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内容结构:

1.开头:表达对小明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理想的理解和同情,对他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2.主体:①简要介绍“学习金字塔"理论。②结合自身学习经验,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自己如何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难题,如何通过给同学讲解知识点加深理解等。③针对小明的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议,如多参加学习小组讨论,尝试给同学讲解题目等。

3.结尾:再次鼓励小明,相信他运用正确的方法后一定能取得进步。

三、语言表达:语言要亲切、诚恳,富有感染力,让小明感受到真诚的关心和支持。

最后在写作时应该拟一个题目,比如《致小明的一封信——论高效学习之路》,注意书信的格式。

任务二:本题考查演讲稿的写作。

本题考查演讲稿的写作。此题要求围绕“学习金字塔”理论,阐述自己对高效学习方法的思考和认识,强调实践和教授他人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呼吁同学们积极运用这些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一、内容结构:

1.开头:引出“学习金字塔"理论,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

2.主体:①详细分析“学习金字塔”中不同学习方式的效果差异,重点阐述实践练习和向他人教授所学这两种方式效果显著的原因。②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举例说明通过实践和教授他人所取得的收获。③探讨在班级学习中如何创造更多实践和教授的机会,如组织小组项目、互助学习小组等。

3.结尾:总结“学习金字塔"理论对学习的重要启示,鼓励同学们积极尝试,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语言表达:语言要有激情,富有号召力,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行动。同时,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演讲内容清晰易懂。

【点评】

任务一: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任务二:本题考查演讲稿的写作。演讲稿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写作,需要通过口头表达来传达信息和观点。下面是演讲稿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1.开头引人注意:开场白要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可以使用有趣的故事、引用名言或者提出令人惊讶的事实来引入主题。2.逻辑结构清晰:演讲稿应该有明确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主题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以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演讲内容。3.简明扼要:演讲稿应该言之有物,避免冗长和啰嗦的陈述。用简明的句子和短小的段落来传达信息,以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记住。4.语言生动活泼:演讲稿应该使用生动的词汇和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听众的兴趣。用具体的例子和故事来阐释观点,让听众更加有共鸣和参与感。5.结尾有力:演讲稿的结尾要有力,可以总结观点、展望未来或者提出行动建议,以便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启发。

1/1浙江省2024年嘉兴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为迎接第55个世界地球日,学校开展“全‘绿’以赴,珍爱地球”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20分)

1.(2024·嘉兴模拟)为宣传本次活动,901班拟写了国旗下讲话稿,请你帮助完善稿件的开头部分。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徜徉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你是否感受到生命的脉(A.mòB.mài)动和自然的恩赐?地球是我们人类(lài)①____以生存的唯一空间,生态兴则文明兴。

今天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让我们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理念,以此为(qì)②____机,全“绿”以赴,用行动诠释对地球的热爱与责任。

(1)阅读讲话稿,根据拼音写出①②处相应的汉字。

(2)小语对讲话稿中“脉"字的读音有疑惑,请参考下图提示,结合语境,从词义和词性角度为他解惑。

字义溯源:“脉”是会意字。篆文中左边表示人体组成部分,右边表示水的支流。本义是血管。

词语探秘:

①形读mò,如:脉脉含情,流水脉脉。

②名读mài,如:血脉,山脉,一脉相承。

(3)小文将画线词语改为“全力以赴”,你认为用哪一个更好?请简述理由。

2.(2024·嘉兴模拟)学校组织开设“古诗文与自然”研学课程,请你完成研学手记。

乐游经典

发现自然之趣

赵师秀《约客》中“___,___"生动地写出了江南夏初时节细雨连绵,蛙声不断的乡野之景。

体验自然之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早春美景。

感悟自然性灵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两句写出了作者因山水而陶醉,借宴饮来抒怀。

3.(2024·嘉兴模拟)为鼓励两地同学植树护林,校团委设计主题明信片寄给结对学校。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项,把寄语补充完整。()

A.一树一草皆成景,一砖一瓦都育人

B.沿着地球的足迹,查收来自山林的问候

C.使天空更加蔚蓝,大地更加苍翠

D.为“浙”里植此青绿,使“黔"途共“木”春光

4.(2024·嘉兴模拟)为做好垃圾分类,改善生活环境,班级拟写了一封倡议书,请你补充两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完成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正在严重侵蚀我们的生存环境。日常中的一个小小举动能够决定地球的颜色。

为此我们倡议,用自己的力量来守护地球,做到:

1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控制生活垃圾的产生。

2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齐出一份力,同尽一份心,共担一份责。

倡议人:九(1)班班委

2024年4月

二、(21分)

(2024·嘉兴模拟)班级开展“名家笔下的父亲形象"阅读研讨活动,请你参与。

喜欢

①我十几岁的时候,很不受爸爸待见,做什么他都不喜欢。爸爸说我淘,淘得无边无沿。淘是我的天性,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爸爸喜欢。

②星期天,爸爸对我说:“儿子,和爸爸去你钟叔叔家玩儿。”爸爸说的钟叔叔,是爸爸的大学同学。出门时,我看见爸爸还拎上了一盒云南茶。

③这是我第一次和爸爸到钟叔叔家。钟叔叔高高的个子,浓眉大眼,他笑呵呵地对爸爸说:“老同学,来就来呗,带茶干吗?这么客气。"爸爸笑笑说:“不贵的,当地人说这茶清香祛火,滋阴补肾。”

④钟叔叔也有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儿子,叫钟易。那天到钟叔叔家时,钟易刚画完一幅画。钟易把画拿到我爸爸面前,问:“伯伯,我画得好不好?"爸爸接过画,画面上是一片大草原,还有一个太阳。A.爸爸凝视了一会儿画,竖着大拇指夸赞道:“这画画得真好!这太阳画得像真的一样。伯伯喜欢画画的孩子。”钟易听后,笑滋滋地拿着那画跑开了。

⑤爸爸有事要与老同学商量,我就去了钟易的卧室。在卧室里,钟易对我说:“小宇,其实我不爱画画,是我爸逼着我画的。我最喜欢的是游泳,但我爸不让。"我和钟易说:“我喜欢爬树,可好玩儿了。可惜,咱们城里的树不让爬,真没劲……”

⑥从钟叔叔家回来不久后的一天,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留了一篇作文,写一件受到爸爸或妈妈表扬的事。

⑦我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还从来没有被爸爸和妈妈表扬过。这让我犯了难,我想了一个小时,终于想出一个妙招。

⑧恰好“五一"假日,爸爸和妈妈去菜市场,我在家里开始行动起来。我从衣柜里找出妈妈的一条红裙子,还有爸爸的一件白衬衫。我倒好了水后,把那条红裙子和白衬衫放进盆子里,再倒进去一些洗衣粉,我开始给爸爸妈妈洗衣服。衣服洗完去阳台上晾晒时,发现爸爸的白衬衫上一片一片的红。我琢磨了半天后明白,应该是妈妈的红裙子褪色,把爸爸的白衬衫给染上了。事情变得这样糟糕,我内心忐忑不安。

⑨爸爸妈妈从菜市场回来后,眼尖的妈妈一眼就看到了挂在阳台上的那条红裙子,还有爸爸那件已变成“花鹿”的白衬衫。他们一起用惊异的目光望向我。我乖顺地站在爸妈面前,向他们承认错误,并把老师留作文作业,想让爸爸妈妈表扬的事情说了一遍。

⑩妈妈说:“小宇,你的初衷是好的,但你应该先和妈妈说一声,在妈妈的指导下去劳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爸爸在一边瞪着眼睛,对我说:“小子,你可真行,那是爸的一千元的衣服呀!”

“花鹿"事件后,我心里暗想,一定要做一件让爸爸喜欢的事情,弥补他那一千元衬衫的损失。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钟易的那幅草原和太阳的画,还有爸爸说的他喜欢画画的孩子。为了讨爸爸的喜欢,我准备画草原和太阳。我没去过草原,但从电视上看过,凭着记忆里电视上草原的画面,我开始画草原和太阳。在经历了九十九次失败之后,画到一百张的时候,我觉得我画的草原和太阳,应该超过了钟易的画。

在一天晚饭后,我见爸爸情绪挺好的,便把草原和太阳的画,拿出来让爸爸看,等待爸爸的表扬。B。但我没有想到,爸爸接过我的画,只扫了一眼,就把画狠狠地撕掉,然后扔进废纸桶里。爸爸还朝我怒吼:“以后不要再乱画,要好好学习!”

我十分不解,怯怯地问:“爸爸,你不是喜欢画画的孩子吗?那次你夸钟易时就是这样说的呀,我都记住了。"

爸爸看着我,皱着眉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14期,有删改。作者袁炳发)

5.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帮助同学们理解内容。

6.品读文中AB两处描写人物的句子并思考:文中的父亲是否喜欢画画的孩子?

7.你认可文中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吗?联系上下文,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8.喜欢是一种情感体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作者以“喜欢"为标题,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加以分析。

9.回顾名著中涉及的父亲形象,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请从下面四部名著中选择其一,结合相关情节,分享你的阅读感悟。

A《儒林外史》中的胡屠户B.《朝花夕拾》中的父亲C.《平凡的世界》中的孙玉厚D.《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

10.上述名著中,父亲形象都属于次要人物,请分析这些父亲形象并思考归纳:作者塑造这些父亲形象有何作用?

三、(20分)

(2024·嘉兴模拟)班级文化墙开辟“诵台阁名胜,悟人文情怀”阅读专栏,请你参与。

月波楼记(节选)

〔宋〕毛滂

甲午秋九月,秀州修月波楼成,假守毛滂①置酒其上。因语坐上客曰:望而见月,其大不过如盘盂,然无有远近,容光必照。而秀,泽国也。水滨之人,起居饮食,与水波接。此二者,秀人成得而有之。昔令狐君②乃为此楼,以名“月波”,意将揽取二者于一楼之上?谓守得笼为己物,时分余光,以及宾客,顾不见笑于大方之家邪?是虽绳枢瓮牖③、渔椎之舍,皆可得二者之胜,宁待登此楼而后得之?然昔人升车褰④帷裳,意当高视远听,或者登楼四顾,使能明目洗心,有如月与波者乎?令狐君之名是楼,岂有意于此邪?

今楼下之池水,才寻丈间,亦聊足浴鸥鹭尔。极目野田,无三数里远。郑毅夫题诗其上,乃云:“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⑤毅夫之喜夸也如此!虽然,天下孰大?泰山或为小,天下孰小?秋毫或为大。⑥而大小之相去,殆出吾方寸间,盖亦不可以语人矣。故此楼目力所及,虽不如毅夫言,倘以为大则穷日月之出入、极江海之泛滥,要当一眼吞之,是岂不近出眉睫之间哉?

楼前翠潋如萦带,而高柳横塘,远入孤村;野花水草,微见幽处。阑干下瞰,烟雨空濛,朝霞暮云,凌乱衣袂,徘徊徙倚,心舒目行。盖可以散郁滞而忘吾忧也。

【注释】①假守毛滂:毛滂,字泽民,为官坚守法度,关心百姓疾苦。因党争连坐下狱,后任秀州(今嘉兴)代理知州,故自称“假守"。在任期间重修月波楼。②令狐:即令狐挺,任知州时始建月波楼。③绳枢瓮牖:比喻贫穷人家。④褰qiān:撩起。⑤原句出自北宋文学家郑獬的诗作《月波楼》。⑥原句出自《庄子》: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意为:天底下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秋天动物毛发的末端还大,那么泰山也是小的。

11.下面是同学制作的文言词语梳理积累卡,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写出探究发现。

秀人咸得而有之;

昔令狐君乃为此楼;

皆可得二者之胜;

我的探究发现:文言文中的实词存在___的现象。

12.小组同学想给本文配插图,请选出与文章内容描述最吻合的一幅,并阐述理由。

13.有同学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了下面疑问。请你选择一项,给他解惑。

月波楼(宋〕郑獬

古壕凿出明月背,楼角飞来兔影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