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塔作业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1页
群塔作业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2页
群塔作业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3页
群塔作业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4页
群塔作业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群塔作业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目录TOC\h\z\u6.1群塔作业高差及距离 -2-6.1.1水平距离 -2-6.1.2安装高度 -2-6.1.3安装顺序 -2-6.1.4塔吊作业范围 -2-6.2群塔作业原则 -3-6.3塔吊运转前的准备工作 -3-6.4对塔吊操作人员的要求 -4-6.4.1对塔吊司机的要求 -4-6.4.2塔司操作动作的要求 -4-6.4.3对指挥人员的要求 -5-6.4.4对指挥信号的要求 -6-6.4.5对司索工的要求 -6-6.5群塔作业防碰撞措施 -7-6.5.1塔吊在水平面方向的防碰撞措施 -7-6.5.2塔吊在垂直方向的防碰撞措施 -7-6.5.3塔吊与现场周边建筑及设施的防碰撞措施 -8-6.6塔吊吊装的原则 -8-6.6.1暂停吊装作业的原则 -8-6.6.2严格执行“十不吊”作业原则 -8-6.7塔吊的定期保养 -9-6.8塔吊使用管理措施 -9-6.8.1安全装置 -9-6.8.2使用前要求 -10-6.8.3使用中要求 -11-6.9常见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 -12-6.9.1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救援措施 -12-6.9.2吊装作业时突然停电应急处理 -12-6.9.3大风时塔吊的应急处理 -12-6.9.4顶升油缸密封圈泄漏、液压泵站故障的应急处理 -12-6.9.5塔机倾斜或倒塌的应急处理 -13-6.10验收标准 -13-6.11验收程序 -13-6.12验收内容 -13-6.13验收人员 -13-6.1群塔作业高差及距离6.1.1水平距离《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中的10.5规定及《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中2.0.14规定:“1)两台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的起重机的臂架端部与另一台起重机的塔身之间至少有2米的距离;2)高位塔式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或吊钩升至最高点或平衡重的最低部位)与低位塔式起重机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m。”,现场塔吊布置均满足上述规定要求。6.1.2安装高度为防止大臂相撞,安装时利用安装高度进行调节。两台相交塔吊至少错开2个标准节(2*3m=6m),塔吊安装高度及首次安装高度详见下表。编号塔吊型号塔吊最终高度H0(m)塔吊臂长(m)起重臂方向塔机功率初始安装标准节(个)1#ZTT65174865朝西45KW1+52#ZTT65176065朝西北45KW1+93#ZTT65175465朝西北45KW1+73A#ZTT65174865朝北45KW1+55#ZTT65176065朝南45KW1+96#ZTT65174865朝北45KW1+57#ZTT65175465朝东45KW1+76.1.3安装顺序根据现场场地划分及施工进度安排,安装顺序如下:6#塔吊→5#塔吊→3A#塔吊→7#塔吊→1#塔吊→2#塔吊→3#塔吊。6.1.4塔吊作业范围塔吊序号作业范围备注1#塔吊主要为1#楼服务及其1#楼附近地下车库区域;/2#塔吊主要为1#、3#楼服务;尽量夜间安排作业3#塔吊主要为3#楼服务;/3A#塔吊主要为2#楼服务;/5#塔吊主要为2#楼服务;尽量夜间安排作业6#塔吊主要为2#楼服务;/7#塔吊主要为2#楼服务;/6.2群塔作业原则1)低塔让高塔原则:低塔在运转时,应观察高塔运行情况后再运行。2)后塔让先塔原则:塔机在重叠覆盖区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域的塔机要避让先进入该区域的塔机。3)动塔让静塔原则:塔机在进入重叠覆盖区运行时,运行塔机应避让该区停止塔机。4)轻车让重车原则:在两塔同时运行时,无载荷塔机应避让有载荷的塔机。5)客塔让主塔原则:另一区域塔机(客塔)在进入他人塔机(主塔)区域时应主动避让主方塔机。6.3塔吊运转前的准备工作1)阅读上班的工作记录,首先处理上一班发现的问题,故障未排除,不准开车。2)检查电气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各安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绝对不可在失灵状态下勉强工作。3)钢丝绳在卷筒上缠绕必须整齐,不得打结、折弯、挤压等,使用中避免反向弯曲;钢丝绳实测直径相对公称直径减少7%或更多时,钢丝绳应报废处理,更换新钢丝绳;并检查绳夹是否松动,其它其重零部件的连接是否可靠。图6.3-1钢丝绳固定示意图4)检查卷扬机制动器工作是否可靠;刹车瓦片磨损是否过大。5)金属结构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6)传动机构的响声有否异常。7)接地线与塔身连接是否可靠。8)塔吊臂上的各种滚动、滑动、升降部位要经常保持润滑。9)塔吊驾驶室内必须配置灭火器材。6.4对塔吊操作人员的要求6.4.1对塔吊司机的要求1)司机必须身体健康,符合高空作业及起重机械对司机的要求。2)司机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开车,非司机严禁开机。3)司机班前不得喝酒,工作要精力集中,严禁与别人闲谈,看书看报,更不准打闹。4)司机应配备试电笔,班前检查机壳是否有电。6.4.2塔司操作动作的要求1)司机应随时注意建筑物的外伸物,防止相撞。2)合闸后司机不得离开驾驶室,如遇停电或急事必须离开工作岗位时,必须把吊钩升至建筑物之上,将主令开关手柄置于零位,按下总停按钮,切断总电源开关,否则,不准离开操作岗位。3)开车前应鸣铃示意。4)吊装作业时,地面,楼台施工面要设专人指挥塔机作业,与司机的联络,必须采用对讲机联络。5)司机必须严格按照本塔机技术性能和起重特性的规定作业,不得超载,不可强行操作。6)塔吊所有安全装置,必须随时保养,不得任意搬动,拆卸,严禁超载使用。7)停机修理和保养时,必须切断总电源开关,不许带电作业。8)夜间不工作时,不得熄灭障碍灯和荧光灯带。9)减速器,滑轮,轴承等要按规定日常保养加油,发现有漏油现象,要即使处理。10)检修人员在使用变幅小车处的吊栏进行检修前,必须严格检查和拧紧吊栏的连接螺栓。11)塔机在每班作业完毕后,必须将吊臂转到下风处,吊钩升至离开最高建筑物的位置,小车停在吊臂全长的中点处,切断电源,各控制开关回到零位方可离去。12)塔机大修或转移工地重新安装,必须认真检查金属结构的各焊缝,对各种机构,电气,液压顶升系统等进行时运转,正常后进行空载,额定载荷,超载10%的动载试验,超载25%的静载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正常的吊装作业。13)严禁故意用保护装置达到停车的目的。(除检查之外)14)起升的低速挡主要用于负重起动和吊物慢就位,运行时间不可过长;而高速挡只能承担轻负荷,主要用于空钩升降。15)操作控制器时,必须从零点开始,推到第一挡,然后逐级加档,每挡停1~2秒,直到最高档。16)被吊物品严禁超出施工现场范围。17)起吊重物时,应先将重物吊离地面50cm停止,确定制动,物料捆扎和吊索具,确认无误后方可指挥起升。18)严禁重物自由下落,当起重物下降接近就位点时,必须采取慢速就位。19)重物就位时,可用制动器使之缓慢降下。20)当吊钩滑轮组升到接近起重臂时应用低速起升。21)起重量、起升高度、变幅等安全装置显示或接近临界警报值时,司机必须严密注视,严禁强行作业。22)上下班应作好交接班记录,尤其是未处理的故障一定要写清。检查机械履历书及交接班记录等的填写情况及记载事项。6.4.3对指挥人员的要求1)起重作业中,指挥人员是唯一的发布号令者,严禁无证人员指挥。2)指挥人员在作业中,必须穿戴有“信号工”标识的反光背心。3)指挥人员必须了解所指挥作业的起重机的性能,必须持证上岗。4)作业中,只允许一个人对司机操作发出指挥信号,严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司机发出指挥信号。利用通讯设备进行指挥时,所有指挥人员用的通讯设备中,只允许有一个与司机的通讯设备的频率相同。5)指挥人员之间必须有良好的配合,特别是在起重机作业时,由一个指挥人员转入另一个指挥人员作业时,相互交接的指挥人员必须事先联系好后方能交接,绝对不允许两个人同时指挥,间断指挥或无指挥作业。6)指挥人员必须了解每项作业的内容和要求。7)指挥人员在作业中,按有关规定,检查所用的钢丝绳和吊钩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严禁使用。8)起重机的工作条件不符合有关的安全规定时,指挥人员不得指挥作业。6.4.4对指挥信号的要求1)指挥人员在作业中必须位于司机听力或视力所及的明显处,不允许进入司机的盲区和隔音区指挥。2)指挥信号,必须清晰可辩,随时都可以传递指挥信号。3)作业前,指挥人员与司机必须相互约定所采用的指挥信号种类。4)不准中途改用未经约定的指挥信号种类,在需要更换时,必须使起重塔吊停机,信号统一后再进行操作。6.4.5对司索工的要求1)严禁将不同种类或不同规格型号的索具连在一起使用。2)司索工必须服从信号工的指挥。3)吊绳的挂设不得影响吊钩保险装置,不准用吊钩直接吊拉重物。4)穿绳:确定吊物中心,选好挂绳位置。穿绳应用铁钩,不得奖手臂伸到吊物下面。吊运棱角坚硬或易滑的吊物,必须加衬垫,用套索。5)挂绳:应按顺序挂绳,吊绳不得相互挤压、交叉、纽、扭压、绞拧。一般吊物可用兜挂法,必须保证吊物平衡;对于易滚、易滑或超常货物,宜采用绳索方法,使用卡环锁紧吊绳。6)试吊:吊绳套挂牢固,起重机缓慢上升,将吊绳绷紧稍停,起升不得过高。试吊中,指挥信号工、司索工、司机必须协调配和。7)摘绳:落绳、停稳、支稳后方可放松吊绳。对易滚、易滑、易散的吊物,摘绳要用安全钩。司索工不得站在吊物上面。如遇不宜人工摘绳时,应选用其它机具辅助,严禁攀登吊物及绳索。8)抽绳:吊钩应与吊物重心保持垂直,缓慢起绳,不得斜拉、强拉、不得旋转吊臂抽绳。如遇吊绳被压,应立即停止抽绳,可采取提头试吊方法抽绳。吊运易损、易滚、易倒的吊物不得停用起重机抽绳。9)兜绳吊挂应保持吊点位置准确、兜绳不偏移、吊物平衡。10)扁担吊挂时,吊点应对称于吊物中心。11)吊运集装箱等箱式吊物装车时,应使用捆绑工具将箱体与车连接牢固,并加垫防护。12)捆绑管材、构件等必须用紧线器紧固。13)细长易散的物品,要捆扎两道以上,并且要有两个吊点。14)使用卡环时,严禁卡环侧向受力,起吊前必须检查封闭销是否拧紧。不得使用有补焊、裂纹、变形的卡环。严禁用补焊方法修复卡环。15)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钢丝绳不得继续使用:(1)钢丝绳实测直径相对公称直径减少7%或更多时,钢丝绳应报废处理。(2)出现拧扭死结、死弯、死扁、股松明显、波浪形、钢丝外飞、绳芯挤出以及断股等现象。(3)塔吊钢丝绳断丝达到10%,应报废更换新绳。(4)钢丝绳局部严重增大或减小,钢丝绳应报废。16)严禁在吊钩上补焊、打孔,吊钩表面必须保持光滑,不得有裂纹,有下列情形时吊钩应予以报废处理:(1)表面裂纹;(2)挂绳处界面磨损量超过原高度的10%;(3)钩尾和螺纹部分等危险截面及钩筋有永久性变形的;(4)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5)钩身的扭转角超过10°。6.5群塔作业防碰撞措施6.5.1塔吊在水平面方向的防碰撞措施考虑到现场周围环境的限制,并结合施工的需要,确定塔吊在现场的布置,由于定位塔吊时已使两台塔吊之间的距离大于任意一台塔吊臂长2米以上,由此,可以确保2台塔吊之间的低位塔吊起重臂不与高位塔吊的塔身标准节、套架等任何部件发生碰撞。6.5.2塔吊在垂直方向的防碰撞措施1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起重钢丝绳之间防碰撞措施。由于受施工需要的影响,有可能发生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的起重钢丝绳的碰撞事故。为杜绝此类事故发生,必须对每一台塔吊的工作区进行合理划分,避免出现塔吊交叉工作区。同时,必须配备有合格操作证的、经验丰富的信号指挥工,确保指挥塔吊回转作业时,低塔的起重臂不碰撞高塔的起升钢丝绳。当现场风速达到6级风,相当风速达到10.8~13.8米/秒时,塔吊必须停止作业。另外,要配备操作熟练、有责任心的塔司为现场服务,塔吊在每次使用后或在非工作状态下,将塔吊的吊钩升至顶端,同时将起重小车行走到起重臂根部。2高位塔吊起重臂下端与低位塔吊最高部件防碰撞措施。由于相邻塔吊的回转面有交叉区域,而两台塔吊距离又大于任意一台塔吊大臂的长度2米以上,小于两台塔吊大臂长度之和。所以高位塔吊的起重臂与低位塔吊的拉杆有可能发生碰撞。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需保证任意时刻,假使两台塔吊大臂相对,高位塔吊大臂尖端距离低位塔吊在同一条垂直线内较长的拉杆上的相应交点距离大于2米。安装方案中已要求两塔的高度相差6米。如此,能保证高位塔吊的起重臂与低位塔吊的塔尖不发生碰撞。即:保证符合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中的10.5之规定“两台相干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高差应保证处于高位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塔吊大臂、平衡臂等)与低位置起重机中处于最高位置的部件(塔帽、起重臂或拉杆)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m”。6.5.3塔吊与现场周边建筑及设施的防碰撞措施为了应对塔吊突然断电等特殊情况,塔吊驾驶室准备放置两块木方,为了更安全在断电等发生时用木方塞在回转齿圈上顶紧,然后及时通知项目部及塔吊公司采取措施。注意周边情况尤其是现场工人和车辆,避让附近电力及通讯设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破坏。6.6塔吊吊装的原则6.6.1暂停吊装作业的原则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暂停吊装作业1)遇有恶劣气候如大雨、大雪、大雾和施工作业面有六级(含六级)以上的强风影响安全施工时。2)起重机发生漏电现象。3)钢丝绳严重磨损,达到报废标准。4)安全保护装置失效或显示不准确。5)塔司对塔吊机械性能感到怀疑时。6.6.2严格执行“十不吊”作业原则1)被吊物重量超过机械性能允许范围不准吊;2)信号不清不准吊;3)吊物下方有人不准吊;4)吊物上站人不准吊;5)埋在地下物不准吊;6)斜拉斜牵物不准吊;7)散物捆绑不牢不准吊;8)立式构件、大模板等不用卡环不准吊;9)零碎物无容器不准吊;10)吊装物重量不明不准吊。6.7塔吊的定期保养定期(每半月一次)对塔吊进行下列检查1检查电气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各安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2钢丝绳在卷筒上缠绕是否整齐,不得打结,折弯,挤压、断丝、磨损。检查绳夹是否松动,其它其重零部件的连接是否可靠。3检查卷扬机制动器工作是否可靠;刹车瓦片磨损是否过大。4金属结构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5传动机构的响声有否异常。6接地线与塔身连接是否可靠。7塔身垂直度。6.8塔吊使用管理措施6.8.1安全装置1)起升高度限位器(1)吊钩装置顶部至小车架下端的最小距离根据塔式起重机型式及起升钢丝绳的倍率而定。上回转塔式起重机2倍率时为1000mm,4倍率时为700mm,下回转塔式起重机2倍率时为800mm,4倍率时为400mm,此时应能立即停止起升运动。(2)吊钩下极限位位置的限制器,可根据需求设置。2)幅度限位器(1)设置小车行程限位开关和终端缓冲装置。限位开关动作后应保证小车停车时其端部距缓冲装置最小距离为200mm。(2)对最大变幅速度超过40m/min的起重机,在小车向外运行时,当起重力矩达到额定值的80%时,应自动转换为低速运行。3)回转限位器对回转部分不设集电器,有特殊使用需要的塔式起重机,应设置回转限位器。起重机回转部分在非工作状态下必须保证可自由旋转。4)运行限位装置开关动作后应保证塔式起重机停车时其端部距缓冲器最小距离为1m。终端挡铁距缓冲器最小距离1mm。5)起重力矩限制器和起重量限制器当起重力矩大于相应工况下额定值并小于额定值的110%时,应切断上升和幅度增大方向的电源。但机构可做下降和减小幅度方向的运动。当起重量大于相应工况下额定值并小于额定值的110%时,应切断上升方向的电源,但机构可做下降方向运动。具有多档变速的起升机构,限制器应对各档位具有防止超载的作用。6)设置小车变幅断绳及断轴保护装置。7)吊钩必须设置吊钩保险装置,防止索具从开口处脱出。卷筒必须设置保险装置,确保钢丝绳在卷筒上按顺序排列。驾驶室应配置干粉灭火器。8)塔吊防碰撞系统防碰撞系统是用于复杂施工环境下多塔吊作业的安全防碰撞报警系统。它安装操作简单,可对工地特定区域内的多台塔吊进行路径防碰撞报警及保护。同时,防撞系统是安全有效的动态监视系统,它能够帮助塔吊操作员避免那些由于操作失误造成的严重甚至致命的事故。6.8.2使用前要求1)使用前,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还应定期交底。2)起重机作业前,应检查基础联接螺栓有无松动。3)起动前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结构和工作机构的外观情况正常;(2)各安全装置和各指示仪表齐全完好;(3)各齿轮箱、液压油箱的油位符合规定;(4)主要部位连接螺栓无松动;(5)钢丝绳磨损情况及各滑轮穿绕符合规定;(6)供电电缆无破损。(7)起重机的吊钩和吊环严禁补焊。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更换:A.表面有裂纹、破口。B.危险断面及钩颈有永久变形。C.挂绳处断面磨损超过高度10%。D.吊钩衬套磨损超过原厚度50%。E.心轴(销子)磨损超过其直径的3%-5%。6.8.3使用中要求1)起吊重物时,重物和吊具的总重量不得超过起重机相应幅度下规定的起重量。2)应根据起吊重物和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工作速度,操纵各控制器时应从停止点(零点)开始,依次逐级增加速度,严禁越档操作。在变换运转方向时,应将控制器手柄扳到零位,待电动机停转后再转向另一方向,不得直接变换运转方向、突然变速或制动。3)在吊钩提升、起重小车或行走大车运行到限位装置前,均应减速缓行到停止位置,并应与限位装置保持一定距离(吊钩不得小于1m,行走轮不得小于2m)。严禁采用限位装置作为停止运行的控制开关。4)起吊载荷达到起重机额定起重量的90%及以上时,应先将重物吊离地面200~500mm后,检查起重机的稳定性、制动器的可靠性、重物的平稳性、绑扎的牢固性,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起吊。对易晃动的重物应拴拉绳。5)提升重物,严禁自由下降。重物就位时,可采用慢就位机构或利用制动器使之缓慢下降。6)提升重物作水平移动时,应高出其跨越的障碍物0.5m以上。7)重物起升和下降速度应平稳、均匀,不得突然制动。左右回转应平稳,当回转未停稳前不得作反向动作。非重力下降式起重机,不得带载自由下降。8)对于无中央集电环及起升机构不安装在回转部分的起重机,在作业时,不得顺一个方向连续回转。9)起重机作业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锚固装置,发现松动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故障未排除,不得继续作业。10)作业中应注意:(1)当停电或电压下降时,应立即将控制器扳到零位,并切断电源。如吊钩上挂有重物,应稍松稍紧反复使用制动器,使重物缓慢地下降到安全地带。(2)如遇六级及以上大风或阵风,应立即停止作业,锁紧夹轨器,将回转机构的制动器完全松开,起重臂应能随风转动。对轻型俯仰变幅起重机,应将起重臂落下并与塔身结构锁紧在一起。(3)严禁起吊重物长时间悬挂在空中,如遇突发故障,应采取措施将重物降落到安全地方,并关闭发动机或切断电源后进行检修。在突然停电时,应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拨到零位,断开电源总开关,并采取措施使重物降到地面。(4)操作人员临时离开操纵室时,必须切断电源,锁紧夹轨器。(5)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6.9常见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6.9.1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救援措施1为急救人员留出通道,使其可以最快到达伤员处;2高空坠落不仅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