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精彩的教职工,时时要依据教学须要编写教

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根底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

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严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

计应当怎么写才好呢?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中学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便利大家学习。

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

2.驾驭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中的三

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3.造就学生视察、归纳实力.

教学重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片1张

教学过程

(I)复习回忆

师: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

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这两个公式从

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看一些例子。(放投

影片)

(口)讲授新课

师: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2,3,4,5,6;①

10,8,6,4,2,…;②

生:踊跃思索,找上述数列共同特点。

对于数列①(1W6);(2W6)

对于数列②-2n(n”)(nN2)

对于数列③(n”)(nN2)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第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

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

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

数。

一、定义:

等差数列:一般地,假如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

每一项与空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

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

次是1,-2o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

而得。假设一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那么据

其定义可得:

假设将这n-1个等式相加,那么可得:

即:即:即:......

由此可得:师:看来,假设确定一数列为等差数

列,那么只要知其首项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

如数列①(1W)

数列②:(n”)

数列③:(n”)

由上述关系还可得:即:那么:=如:

三、例题讲解

例1: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的项?假如是,

是第几项?

解:(1)由n=20,得(2)由得数列通项公式为:由

题意可知,此题是要答复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

-401=-5-4(n-l)成立解之得n=101,即-401是这个数列

的第101项。

(HI)课堂练习

生:(口答)课本P118练习3

(书面练习)课本P117练习1

师:组织学生自评练习(同桌探讨)

(IV)课时小结

师:本节主要内容为:

①等差数列定义。

§P(n>2)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

推导出公式:

(V)课后作业

一、课本P118习题3.21,2

二、1.预习内容:课本P116例2Pli7例4

2.预习提纲:

①如何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

些相关问题?

②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

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造就人的思维,开展人的思维的重要

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

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老师为

主导的原那么下,要充分提示获得学问和方法的思维

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一一

提出数学问题一一尝试解决问题一一验证解决方法〃

为主,主要接受视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究相结

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那么接受多媒体帮助

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表达的更加完

备。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平凡中学课程标准试验

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

(六卜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卜(三卜(四).

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驾驭的随意角的三角函数

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根底上,利用对称思想发觉

随意角与、终边的对称关系,发觉他们与单位圆的交

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觉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即发觉、驾驭、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卜(三卜

(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

造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

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⑴班全体同学,本

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擅长动手

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接受发觉的教学方法应当能轻

松的完本钱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根底学问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觉过程,驾

驭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实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随意角

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展简洁的三角函数求

值与化简;

(孙创新素养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

高三角恒等变形的实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

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4).特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

感受事物之间的平凡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

方法,提示事物的本质属性,造就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驾驭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

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中学数学优秀教案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

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学问,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

学思想方法,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

苦心钻研、谨慎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

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

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

学学问,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

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

发觉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

思想方法,接受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

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由易

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

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浮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驾驭学习

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时时以高起点、大容量、快

推动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学问点,却忽视了

学生承受学问须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

爱好与热忱.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学问,提高

学习热忱是教者必需思索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

思索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简洁应用、重现探究

过程、练习稳固。让学生参与探究的全部过程,让学

生在获得新学问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沟通、共

同探究,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3.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觉、

证明过程,驾驭诱导公式,并能娴熟应用诱导公式了

解一些简洁的化简问题.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随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你能否知道sin2101的值吗?引如新课.

设计意图

自信的鼓舞是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简洁易

做的题加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热忱,具体数据问题的

出现,让学生既有好像会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

去开掘潜力期盼找寻时机证明我能行,从而思索解决

的方法.

(二)新知探究

1.让学生发觉300角的终边与2101角的终边之间

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觉300角的终边和2101角的终边与单

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3.Sin2101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学生简洁了解,实现教学

过程的平淡过度,为同学们探究发觉随意角与的三角

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发觉随意角的终边与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觉随意角的终边和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

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觉随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

首先应用单位圆,并以对称为载体,用联系的观

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数形结合,

问题的设计提问从特殊到一般,从线对称到点对称到

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逐步上升,一挥而就诱导公

式二.同时也为学生将要自主发觉、探究公式三和四起

到示范作用,下面练习设计为了熟悉公式一,让学生

感知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敢于挑战,敢于前进

(四)练习

利用诱导公式(二),口答以下三角函数值.

(1).;(2),;(3)..

喜悦之后让我们重新启航,承受新的挑战,引入

新的问题.

(五)问题变形

由sin3000=-sin600启程,用三角的定义引导学生

求出sin(-3000),Sinl500值,让学生联想假设确定

sin3000=

-sin600,能否求出sin(-3000),Sinl500)的值.学生自主

探究

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3

一、单元教学内容

⑴算法的根本概念

(2)算法的根本构造:依次、条件、循环构造

(3)算法的根本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

循环语句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局部,是计算科

学的重要根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开展,算法在

科学技术、社会开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

益融入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

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须要特殊指出的是,中国

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

生将在中学教化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根底上,结

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

中的作用;通过效仿、操作、探究,学习设计程序框图

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根本思想以及算法

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开展有条理的思索与表达的实力,

提高逻辑思维实力

三、单元教学课时支配:

1、算法的根本概念3课时

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根本构造5课时

3、算法的根本语句2课时

四、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

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效仿、操作、探究,阅历通过设计程序

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根本逻辑构造:依次、条件、循

环构造。

3、阅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

的过程,理解几种根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斌值、

条件、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根本思想。

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

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开展的奉献。

五、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⑴理解算法的含义

(2)驾驭算法的根本构造

⑶会用算法语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难点

⑴程序框图

(2)变量与赋值

⑶循环构造

⑷算法设计

六、单元总体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接受启发式教学,辅以视察法、发觉法、

练习法、讲解法。接受这些方法的缘由是学生的逻辑

实力不是很强,只能通过对实例的谨慎领悟及必需的

练习才能驾驭本节学问。

七、单元绽开方式与特点

1、绽开方式

自然语言程序框图今算法语句

2、特点

⑴螺旋上升分层递进

(2)整合渗透前呼后应

⑶三线合一横向贯穿

⑷弹性处理多样选择

八、单元教学过程分析

1.、算法根本概念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

与步骤的分析(喝茶,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

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能用自然语言描

述算法。

2、算法的流程图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效仿、操作、探究,阅

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

程序语言的区分;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

图的三种根本逻辑构造:依次、条件分支、循环,会

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3.、根本算法语句教学过程分析

阅历将具体生活中问题的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

言的过程,理解表示的几种根本算法语句:赋值语句、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

体会算法的根本思想。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根本

算法语句表达算法,

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

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开展的奉献。

九、单元评价设想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对用集

合语言描述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溢爱好;在学

习过程中,能否体会集合语言精确、简洁的特征;是否

能踊跃、主动地开展自己运用数学语言进展沟通的实

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

关注学生在本章(节)及今后学习中,让学生集中

学习算法的初步学问,主要包括算法的根本构造、根

本语句、根本思想等。算法思想将贯穿中学数学课程

的相关局部,在其他相关局部还将进一步学习算法

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4

一、课题:

人教版全日制平凡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

(上)《2.7对数》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数学课程应讲清一

些根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

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

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

理论开展的须要。都应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

开展背景或数学开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使教学

内容显得自然和亲切,让学生感到学问的开展水到渠

成而不是强加于人,从而有利于学生相识数学内容的

实际背景和应用的价值。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

生在数学情感看法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开展,也要帮

助学生理解和驾驭数学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开展实

力。在课程实施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

开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务和人物,用以反映数学在

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化建立中的作用,同时反映社

会开展对数学开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对数的概念及其对数式与指

数式的互化。它属于函数领域的学问。而对数的概念

是对数函数局部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函数的思

想方法贯穿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通过对数的学习,

可以解决数学中知道底数和嘉值求指数的问题,以及

对数函数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

在ab=N(aO,axl)中,知道底数和指数可以求嘉

值,那么知道底数和塞值如何求求指数,从学生认知

的角度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须要。因此,在前面学习

指数的根底上学习对数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教学目标:

(一)教学学问点:

1.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实力目标:

L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进展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三)德育渗透目标:

1.相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对数定义,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八、教学流程:

问题情景(复习引入)一一实例分析、形成概念(导

入新课)一一深刻相识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

化)一一变式分析、深化相识(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

介绍自然对数及常用对数)一一练习小结、形成反思(例

题,小结)

八、教学反思:

对本节内容在进展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

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内容的处理收到了必需的预

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

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到达了设计中

所预想的目标。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

度不高,本人认为,老师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在

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洁的内容,应放手让学

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化改革的深化,教学理

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

作为数学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开展来

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特性和潜能的开展,使教学

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于本教学设计,时间仓促,缺乏之处在所难免,

期盼与各位同仁沟通。

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5

一、教学目标

1、在初中学过原命题、逆命题学问的根底上,

初步理解四种命题。

2、给一个比拟简洁的命题(原命题),可以写出它

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3、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造就学生

逻辑推理实力

4、初步造就学生反证法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分析

重点:四种命题;难点:四种命题的关系

1、本小节首先从初中数学的命题学问,给出四

种命题的概念,接着,讲解并描述四种命题的关系,

最终,在初中的根底上,结合四种命题的学问,进一

步讲解反证法。

2、教学时,要留意限制教学要求。本小节的内

容,只涉及比拟简洁的命题,不探究含有逻辑联结词

“或〃、〃且〃、“非〃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

题,

3、“假设p那么q〃形式的命题,也是一种复合命

题,并且,其中的p与q,可以是命题也可以是开语

句,例如,命题“假设,那么x,y全为0”,其中的p

与q,就是开语句。对学生,只要求能分清命题“假设

p那么q〃中的条件与结论就可以了,不必考虑p与q

是命题,还是开语句。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演示教学法和按部就班导入

法)

1、以故事形式入题

2、多媒体演示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个生活中好玩的与命题有关的笑话:

某人要请甲乙丙丁吃饭,时间到了,只有甲乙丙三人

按时赴约。丁却打电话说“有事不能参与〃主子听了随

口说了句〃该来的没来“甲听了脸色一沉,一声不吭的

走了,主子愣了一下又说了一句“哎,不该走的走了〃

乙听了大怒,拂袖即去。主子这时还没意识到又顺口

说了一句:〃俺说的又不是你"。这时丙怒火中烧不辞

而别。四个客人没来的没来,来的又走了。主子请客

不成还得罪了三家。大家确定都觉得这个人不会说话,

但是你想过这里面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吗?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我们就能揭开它的庐山真面,学生的兴奋点被

紧紧抓住,跃跃欲试!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二)复习提问:

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

各是什么?

2.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

的逆命题是什么?

3.原命题真,逆命题必需真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原命题真,逆命

题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原命题真,逆命题

就不真,所以原命题真,逆命题不必需真.

学生活动:

口答:(I)假设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⑵假设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它的四条边相

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学问,打下学习否命题、

逆否命题的根底.

(三)新课讲解:

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

角相等“,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假如把“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的逆命题就是〃两直线平

行,同位角相等〃。也就是说,把原命题的结论作为条

件,条件作为结论,得到的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

题。

2.把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

论同时否认,就得到新命题“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

平行”,这个新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