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核电荷数 B.电子数c.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3.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H②③Cu④⑤⑥NaClA.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D.⑥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氯化钠分子保持的4.关于化学反应的理解错误的是A.这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B.碳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C.每1mol碳和1molO2点然后反应生成1molCO2D.每1g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CO25.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了变化的是()A.元素的种类 B.分子的个数 C.分子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6.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变小 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7.含碳元素36%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g,先通入足量灼热的碳粉,再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粉末,最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则所得沉淀的质量是()A.10gB.30gC.40gD.60g8.人体内几种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体液血浆胃液胆汁胰液pH7.35~7.450.9~1.57.1~7.37.5~8.0A.血浆呈碱性 B.胃液和胆汁呈酸性C.胰液比血浆的碱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碳酸饮料9.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 B.C. D.10.不显电性的一组是()A.质子中子电子B.原子核原子分子C.中子电子原子D.中子原子分子11.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立即收集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束时停止加热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电解水B.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情况下D.一定量的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2)试管a和b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_____。(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1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见图Ⅱ),选用容积为30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进行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Ⅰ、图Ⅱ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Ⅰ实验中实验现象为:实验开始时______;冷却后,打开止水夹_____。(2)某同学用图Ⅰ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足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mL刻度处才停止。若上述步骤③中,未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其他步骤不变,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将先向___(填“左”或“右”)移动,后向___(填“左”或“右”)移动,最终活塞停在__mL刻度处。(5)对照图Ⅰ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的优点是(回答一点即可)____________。15.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A实验中烧杯乙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2)B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3)C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5)D实验中在燃烧匙内盛放的红磷必须过量的原因是_____。16.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1)图一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________。(2)写出利用图二中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若利用A装置制氧气,请写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二中用盛满水的D装置收集氧气,并测定气体的体积,应在____________(填“a”或“b”)端连接上一个量筒;若利用D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证氧气已收集满: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秋风响,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蟹肉中含有的烟酸(化学式为C4H5NO2)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请计算:(1)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2)烟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8.2015年10月5日,中国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请回答:(1)集气瓶内注人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未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2、A【解析】试题分析: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者质子数。故选A.考点:元素的概念3、B【解析】

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④P2O5可表示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①H可表示1个氢原子,⑥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③Cu是铜的化学式,④P2O5是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⑥NaCl是氯化钠的化学式,故选项说法正确;C、②Fe2+、⑤Fe3+分别是1个铁原子失去2个、3个电子得到的,②⑤的质子数相同,但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没有氯化钠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4、D【解析】

A、碳与氧气的反应,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符合“多变一”,化合反应的原则,因此,这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碳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故不符合题意;C、由题干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生成物前的化学计量系数都是1,即每1mol碳和1molO2点然后反应生成1molCO2,故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的量的意义可知,每12g碳与32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44g二氧化碳,而每1g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碳过量,生成的二氧化碳小于2g,故符合题意。5、C【解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个数不能确定是否改变、分子的种类改变,故选C。6、C【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C【解析】

10g该气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10g×(1-36%)=6.4g;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碳层后一氧化碳的质量=6.4g÷×100%=11.2g;11.2g一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11.2g××100%=4.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aCO3中碳的质量为4.8g,白色沉淀碳酸钙的质量为:4.8g÷×100%=40g。故选C。8、B【解析】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胆汁、血浆、胰液都呈碱性,胃液呈酸性,选B。9、D【解析】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特点;不加催化剂时产生氧气的速率慢,加入催化剂后速率加快,因为b加了二氧化锰,但a没有加,所以b的斜率应该比a大,因为过氧化氢的质量相同,所以a与b产生氧气的量是相等的。【详解】这一反应中二氧化锰充当的是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以知道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并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没加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即a分解的速率慢,而加入的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快,即b分解速率快,所需时间较短。而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D。【点睛】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10、D【解析】

A.质子显正电性,中子不显电性,电子显负电性,此选项错误;B.原子核显正电性,原子不显电性,分子不显电性,此选项错误;C.中子不显电性,电子显负电性,原子不显电性,此选项错误;D.中子不显电性,原子不显电性,分子不显电性,此选项正确。故选D。11、A【解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插入水槽液面以下,双手握住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B、加热时排出的气体很大一部分是试管和导管中的空气,故加热后不能立即收集气体,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B不正确;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收集满氧气后应在水槽中将玻璃片盖好再和集气瓶一同取出水面,故C不正确;D、实验结束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中再移去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故D不正确。故选A。12、D【解析】

A、电解水中,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选项错误;B、氯酸钾分解还要生成氯化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反应的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以知道,在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最终固体的质量不会变为零,选项错误;C、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加快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能增加氧气的产量,选项错误;D、在一定量的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的质量一开始不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段时间后,水的质量不再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氢气2:1水氢气+氧气【解析】

(1)a管内气体体积约为b管内气体体积的两倍,故a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填:氢气;(2)试管a和b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2:1,故填:2:1;(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故填:水氢气+氧气;14、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有水流入集气瓶中,流入水的体积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当红磷不足气密性不好③①②④4右左2装置始终密闭,没有气体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或不污染环境)【解析】

(1)图Ⅰ实验中实验现象为: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有水流入集气瓶中,流入水的体积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2)该方法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当红磷不足、气密性不好、未待温度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都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3)图2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点燃酒精灯;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故实验顺序为③①②④;(4)图2实验中,试管中的空气的体积是30mL,其中氧气的体积为6mL,故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4mL处停止;步骤③中,未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其他步骤不变,燃烧时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故活塞先向右移动,温度冷却后,氧气耗尽,内压降低,活塞向左移动;试管和针筒中空气的总体积是40mL,其中氧气的体积为8mL,故活塞最终停留在2mL刻度处。(5)图2实验的优点是:装置始终密闭,没有气体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或不污染环境)。15、溶液变为红色浓氨水有挥发性,会发出氨气,氨气与酚酞溶液变红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造成试管炸裂2KMnO4K2MnO4+MnO2+O2↑将装置内的氧气反应完全,保证实验的成功【解析】

(1)A实验中浓氨水有挥发性,会发出氨气,氨气与酚酞溶液变红,烧杯乙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浓氨水有挥发性,会发出氨气,氨气与酚酞溶液变红;(2)B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造成试管炸裂;(3)C实验中试管口有棉花,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5)D实验中在燃烧匙内盛放的红磷必须过量的原因是:将装置内的氧气反应完全,保证实验的成功;16、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2KClO32KCl+3O2↑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a在b导管口处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解析】

(1)甲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2)用A装置制取氧气,由于是加热制取气体且没有棉花团,所用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制取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