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区道路整治项目-路线设计说明_第1页
生态区道路整治项目-路线设计说明_第2页
生态区道路整治项目-路线设计说明_第3页
生态区道路整治项目-路线设计说明_第4页
生态区道路整治项目-路线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区道路整治项目路线设计说明S2-1-PAGE1-路线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1设计依据项目区实测1:500现状地形图;项目区及项目区周边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项目业主对本项目设计方案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项目业主对施工图设计的其他要求;本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国家及交通部颁布的现行有效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1.2设计采用的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1224-2017)《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2011年)《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二、路线平面、纵断面线形设计3.1路线主要技术标准及指标要求新建道路A线设计起点AK0+000与现状碧云路T字交叉,道路向西延伸,设计终点AK0+849.699顺接现状望江中学校门广场;K线改造段与A线T字交叉,全长105m;碧云路改造段与A线起点处形成T字交叉,全长340m;道路按四级公路-15km/h标准进行建设,A线标准路基宽度6.5、7.5m,双向两车道,车行道宽度2×3m和2×3.5m,两侧各设置0.25m宽的土路肩。K线改造段标准路基宽度4.5m,单车道(跟现状K线宽度保持一致),车行道宽度1×3.5m,两侧各设置0.5m宽的土路肩;碧云路改造段标准路基宽度7.5m,双向两车道,车行道宽度2×3.5m,两侧各设置0.5m宽的土路肩:主要技术标准项目单位规范值设计值路线名称A线K线改造段碧云路改造段公路等级四级四级四级四级行车速度20Km/h15m/h15Km/h15Km/h路基宽度m/6.5、7.54.58.0行车道宽度m/2*3、2*3.51*3.52*3.5路线长度km/0.8500.1050.34路面类型//水泥砼水泥砼水泥砼路线增长系数//1.1061.3031.148平面交点个数个/915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10.69.52321.74平曲线占总里程比例%/58.25177.14343.277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m15/12(10)302025最大纵坡(对应坡长)%(m)12(200)12(60、85.925)5.96(85.493)13(56.854、70.627)最小坡长(除起终点外)m456085.49356.854变坡点个数/715每公里变坡点个数/8.2359.52321.74竖曲线凸形极限值m75250/400凹形极限值m75230400400最小长度m153056.428设计荷载公路Ⅱ级公路Ⅱ级公路Ⅱ级公路Ⅱ级设计洪水频率小桥涵及路基1/251/251/251/25抗震设防烈度6°6°6°6°3.2路线设计原则(1)路线布设应符合方便快捷的布局要求,正确处理好本项目与相关公路的关系。(2)尽量利用老路的平面、纵面及老路路基,地形平缓路段以道路拓宽为主。(3)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尽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相协调,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少拆迁建筑物,少占良田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路线线位尽量以平面适应纵横断面,避免只顾平面直捷,而频繁出现大纵坡、高填深挖路基,实施困难;或只顾工程经济而过分迁就地形,平、纵面过多地采用了极限或接近极限的指标,造成公路服务水平的降低。(5)根据不同地形受控因素,灵活采用不同线形要素,以曲线为主体,使线形舒展连续,指标大小均衡,避免突变,尽量避免小偏角曲线。(6)根据地质水文条件,路线纵断面设计应尽可能做到填挖平衡,以减少弃方和借方。(7)纵面线位高度以挖方边坡或填方路堤边坡最大高度控制。平纵组合设计时,注意平、竖曲线的对应关系,避免将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置于平曲线的起终点或反向曲线的拐点处。总之,线形设计应在已定路线走廊的基础上,结合沿线地形、地物、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互通式立交位置以及地方道路规划和水利设计、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进行平、纵、横三面统筹协调,反复优化后确定。3.3路线平面、纵断面线形设计3.3.1坐标及高程系统平面坐标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高程系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统。3.3.2路线平面设计(1)A线平面设计新建道路A线设计起点AK0+000与现状碧云路T字交叉,在AK0+333与K线改造段T自交叉,道路向西延伸,设计终点AK0+849.699顺接现状望江中学校门广场,全长约849.699km。现状A线全线设9个交点,平均每公里交点10.6个。本项目平曲线最小半径Rmin=30m,平曲线最小长度Lmin=42.302m,满足四级公路,设计速度15km/h的建设标准。平曲线半径≤250m时,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进行加宽设置,采用1类加宽值,加宽过渡方式采用三次抛物线过渡。平曲线超高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标准执行,由于本次设计均为山区道路,道路最大超高横坡采用3%。(2)K线改造段平面设计K线改造段设计起点K0+080顺接现状K线道路,路线沿既有老路走廊,设计终点K0+185对既有K线衔接段进行局部改造,使其与贯通线A线形成T字交叉,全长约105m。现状K线改造段全线设1个交点,平均每公里交点9.523个。本项目平曲线最小半径Rmin=20m,平曲线最小长度Lmin=52.361m,满足四级公路,设计速度15km/h的建设标准。平曲线半径≤250m时,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进行加宽设置,采用1类加宽值,加宽过渡方式采用三次抛物线过渡。平曲线超高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标准执行,由于本次设计均为山区道路,道路最大超高横坡采用3%。(3)碧云路改造段平面设计碧云路改造段设计起点K0+000顺接既有碧云路,路线沿既有老路走廊,设计终点K0+340顺接既有碧云路,全长约340m。现状碧云路改造段全线设5个交点,平均每公里交点14.7个。本项目平曲线最小半径Rmin=25m,平曲线最小长度Lmin=28.842m,满足四级公路,设计速度15km/h的建设标准。平曲线半径≤250m时,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进行加宽设置,采用1类加宽值,加宽过渡方式采用三次抛物线过渡。平曲线超高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标准执行,由于本次设计均为山区道路,道路最大超高横坡采用3%。3.3.3路线纵断面设计(1)A线纵断面设计本项目A线道路纵坡组合为-6%(40m)、12%(60m)、-4%(60m)、4.103(69.756m)、12%(85.925m)、4%(61.695m)、10%(179.107m)、4.2%(293.216m),最大纵坡为12%,对应坡长为85.925m,最短坡长40m,该段共设置7处变坡点,4处为凹形竖曲线,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340m,竖曲线最小长度Lmin=30m,满足四级公路,设计速度15km/h的建设标准。(2)K线改造段纵断面设计本项目K线改造段纵断面道路纵坡组合为-3.1%(19.91m)、5.96%(85.497m),最大纵坡为5.96%,对应坡长为85.497m,最短坡长40m,该段共设置1处变坡点,为凹形竖曲线,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400m,竖曲线最小长度Lmin=36.239m,满足四级公路,设计速度15km/h的建设标准。(3)碧云路改造段纵断面设计本项目碧云路改造段纵断面道路纵坡组合为10.6%(15.353m)、12%(104.647m)、6%(60m)、12%(138.708m)、11%(33.617m),最大纵坡为12%,对应坡长为104.647m,最短坡长60m,该段共设置4处变坡点,其中2处为凹形竖曲线,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500m,竖曲线最小长度Lmin=28m,满足四级公路,设计速度15km/h的建设标准。三.施工注意事项1、本项目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2、高程系统为1956黄海高程系。3、施工时应注意与周边项目的联测,相互校核。4、施工时,必须加强对控制点的保护,放样前务必先复核控制坐标和高程,若发现丢失、路基压占或由于偏远不便今后施工的,需进行补测或迁移,其精度要求不低于原标准。5、施工单位进场后务必针对土建改造段落的起终点处现状路面标高进行实测,并与施工图设计标高进行比对,若不一致,务必及时通知监理、业主及设计单位进行现场确认,共同商议处理方案。四、交通安全设施4.1概述安全设施系统是公路最基本、最必须的交通安全保障系统,集交通管理、安全防护、交通诱导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保障驾驶员正确、安全行车的基本附属设施。安全设施的设置,除应满足其功能需要以外,还应使其布置和结构形式美观、醒目,与公路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本次设计包含较完善的标志、标线、路侧护栏及必要的震荡标线减速带。4.2设计依据及标准l、《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3、《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3671-2021)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7、《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22)8、《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9、《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及技术标准使用手册》(2005)10、《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交办公路[2015]26号)11、《重庆市公路局关于开展2016年普通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设计工作的通知》12、现行其它相关国家标准及交通行业其它标准、规范。4.3设计原则根据项目所在的地形、地貌等工程情况,对重点路段全面贯彻实用、经济、安全、美观的设计思路,主要针对波形梁钢护栏、钢筋混凝土护栏及标志牌等沿线设施进行设计,设计时主要遵循下列原则:4.3.1路侧护栏(1)车辆驶出路外有可能造成二次特大事故的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2)路侧有江、河等水域的路段,车辆驶出路外有可能造成单车特大事故或二次重大事故的,必须设置路侧护栏:(3)三、四级公路路侧、农村公路有悬崖、深谷、深沟等的路段,车辆驶出路外有可能造成单车特大事故或二次重大事故的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4)三、四级公路、农村公路边坡坡度和路堤高度在下图的I区内,经论证车辆驶出路外有可能造成一般或重大事故的路段宜设置路侧护栏;(5)路侧护栏最小设置长度应符合表l的规定,相邻两段路侧护栏的间距小于表1中规定的最小长时宜连续设置。路侧护栏最小设置长度公路等级护栏类型最小长度(m)三、四级公路、农村公路波型梁护栏28混凝土护栏124.3.2交通标志(1)公路交通标志的分类、形状、图案、颜色、文字、规格,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规定;(2)公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应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公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综合考虑周边路网与公路条件、交通条件、气象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设置标准,根据各种交通标志的功能和驾驶人员的行为特征合理设置;(3)交通标志沿公路纵、横向设置的位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规定;4.4主要工程材料及数量安保设施材料一览表序号设施类型基础材料墙身材料1标志牌C25混凝土—2波型梁钢护栏C25混凝土—3标线热熔型标线涂料—4震荡减速标线—本次安保设计共设波形梁钢护栏1195m,单柱式标志牌21套,标线459㎡,减速带650m。4.5交通安全设施设计4.5.1交通标线(1)布设原则1)车行道中心线:单黄虚线,线宽15cm,划2m空4m,用于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一般设在道路中线上,但不限于一定设在道路的几何中心线上。在需要禁止超车的路段划成单黄实线。车行道中心线采用反光热熔标线,线厚2mm。2)道路路缘线:单白实线,线宽15cm。3)半幅横向减速标线:在纵坡坡度大于6%的下坡路段施画横向减速标线,白色实线垂直于车道中心线,线宽45cm,线与线的间距45cm。横向减速标线采用震荡标线,基底厚1.8mm±0.2mm,凸起部分厚5mm。4.5.2交通标志(1)本项目在主要交叉口位置设置指路标志,其他交通标志主要有警告和禁令标志。警告标志包括注意上下陡坡标志、注意急弯标志等。禁令标志主要是限速标志、停车让行标志。(2)交通标志设置位置:宜设置在车辆前进方向右侧或车行道上方,综合考虑公路宽度,车辆的运行速度,驾驶员的反应能力等因素进行设置;相邻标志间距不宜小于30米;因条件限制需要并列设置时,应满足(JTGD82-2009)2.3.3相关规定;设置高度应满足(JTGD82-2009)表2.3.4相关规定;设置方向应使版面垂直于行车方向。(3)交通标志的版面设计原则:警告、禁令、指示标志的板面尺寸的指路标志的文字高度,应由公路的设计速度决定,详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地点、距离标志中,地点应放在最左侧,地名由近而远、从上到下排列。(4)交通标志的支撑方式设计原则:根据交通量、车型构成、车道数、沿线构造物分布、风荷大小以及路侧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5)交通标志板采用反光膜材料时,本次设计宜采用II类(超工程级)反光膜。4.5.2波形梁钢护栏(1)沿线基本采用路基护栏防撞等级C级路侧波形梁护栏,波形梁钢护栏的埋置型式根据道路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具体选择参见“路侧波形梁护栏一般构造图”中适用范围表;(2)路侧波形梁护栏应位于公路路肩内,护栏面可与土路肩左侧边缘线或路缘石左侧立面重合,立柱外侧土路肩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cm;路肩已硬化路段,立柱基础右侧边缘应与护肩带右侧边缘重合;(3)护栏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以内;(4)路侧土方正常路段采用打入式立柱,从路面起算,设置于土基中的C级双波波形梁护栏,立柱埋置深度不应小于125cm。设置于小桥、通道、明涵等混凝土基础内的波形梁护栏立柱埋置深度不应小于30cm。设置于石方、地下管线等路段混凝土基础内的波形梁护栏,立柱埋置入混凝土基础内的深度不应小于40cm,弯道处立柱的设置需根据规范适当加密;(5)波形梁钢护栏的起、迄点应进行端头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行车方向的上游端头宜设置为外展圆头式,端头与护栏之间应设置渐变段。2)行车方向的下游端头可采用圆头式,并与标准段护栏成一直线设置。3)在填挖路基交界处护栏起点端头的位置,应从填挖零点向挖方延伸20米,并设置外展圆头式。(6)地形受限制路段,起讫点端头均可采用圆头式。(7)外侧土路肩宽度不足时,应设置加强板或设置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外侧埋置土基以下深度不低于60cm);加强板为310mm×200mm×10mm的钢板,可与护栏立柱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路缘石顶面或路面以下50mm的立柱外侧,与交通流前进方向成0°~15°夹角。4.5.2轮廓标(1)布设原则为改善夜间视线诱导效果,保证行车安全,在波形梁护栏和混凝土护栏上设置一层轮廓标、根据路线曲线半径确定设置间距。轮廓标均采用附着式,轮廓标为双面白色反光材料,设置间距按照8m/个设置。4.6交通安全施工及质量控制验收要求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3671-2021)。4.6.1交通标线1.材料要求标线采用反光热熔标线。2.技术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1)本工程路面标线采用反光热熔标线。符合交通标线的技术要求:耐久、耐磨耗、耐腐蚀、与路面粘结强;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辩认性;具有防滑性能和一定的粗度,便于施工,与人无害。(2)本路标线采用《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22)规定的要求。(3)恶劣天气如:雨、雪、强风等不能进行标线施工。(4)划标线的路面不得有灰尘、砂土、积水等,彻底清扫干净后才可以进行放样工作,标线的放样一定要与道路的线形相吻合,在横断上分配合理,线形流畅美观。对不符合要求的标线进行修整,去除溢出和垂落的涂膜,检查厚度、尺寸及划线的形状等,要修剔不合规格的标线。(5)连续设置的车行道边缘线应每隔15m左右设置排水缝,排水缝宽度为3-5cm。4.6.2交通标志1.材料要求(1)交通标志的加工、制作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2009)和《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21)的规定;(2)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2009)和设计文件的规定;(3)交通标志的材料、施工及验收应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3671-2021)。(4)标志立柱和横梁:立柱和横粱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并应符合《结构用无缝钢管》(GB8162—2008)的规定。标志立柱柱帽、横梁帽、抱箍以及其它钢结构件均采用Q235钢,并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5)标志板:采用牌号为3003铝合金板,并符合《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的规定。即:铝合金板的化学成分,冷轧板材牌号、规格、力学性能、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GB3880-2012)的规定。(6)滑动槽铝:采用2024铝合金挤压型材。(7)高强螺栓:高强连接螺栓和高强地脚螺栓(包括相应的螺母、垫圈),应采用45号钢,并符合《钢结构用大六角螺栓》(GB1231—2006)的规定。(8)水泥混凝土基础材料:符合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的有关规定。(9)钢筋:采用热轧结构钢筋(Φ14及以上为Ⅱ级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GB/T1499.1-2017)及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的有关规定。(10)反光膜:性能指标应符合《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的要求。(11)标志结构构件中的所有钢铁件(包括螺母、螺栓等)均进行热浸镀锌处理。2.施工注意事项(1)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汉字、数字的字体、颜色应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及设计图纸要求制造。(2)所有钢构件均应先加工制作,后热浸镀锌,严禁镀锌后加工。(3)主要钢构件(如立柱、横梁、法兰盘等)镀锌量为600g/m2,紧固件(如连接螺栓、螺母、垫圈等)的镀锌量为350g/m2,热浸镀锌所用的锌应为《锌锭》(GB/T470-2008)中所规定的0号或1号锌。(4)所有标志立柱的顶端及横梁的顶端均用柱帽封盖。(5)矩形标志板的四个端角应加工成圆弧形端角,圆弧半径为为0.2倍汉字字高。(6)柱式标志的标志板内缘到路肩边缘的距离不少于25cm。(7)钢筋混凝土基础应提前施工,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后方可安装立柱及标志板。(8)标志基础施工,应准确放样。基础开挖时注意不得破坏埋设的电缆、管道以及边坡、边沟和圬工砌体的稳定性。(9)标志设置位置与实际存在的构造物发生冲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并征得参建各方同意后适当调整设置桩号。(10)路侧树木遮挡交通标志,影响了标志视认性时,必须采取剪枝或移走等措施,确保标志视认性良好。(11)设计图中立柱高度是在边坡坡比为1:1.5情况下,其它坡比情况及路堑地段的立柱高度应进行相应调整。4.6.3波形梁护栏(1)材料1)波形梁、立柱、横隔梁、端头及连接螺栓所用钢材为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其技术条件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2)连接螺栓、螺母、垫圈、横梁垫片等所用基地金属材质为碳素结构钢,其力学性能的主要考核指标为抗拉强度,不小于375N/mm2。(2)施工1)立柱放样①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立柱放样,并以桥梁、通道、隧道、涵洞、中央分隔带开口、紧急电话开口、互通式立体交叉等控制立柱的位置,进行测距定位。②立柱放样时可利用调节板调节间距,并利用分配方法处理间距零头数。③应调查立柱所在处是否存在地下管线、排水管等设施,或构造物底部埋土深度不足的情况。2)立柱安装①立柱安装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并与公路线形相协调。②位于土基中的立柱,可采用打入法、挖埋法或钻孔法施工。立柱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损坏立柱端部。a、采用打入法打入过深时,不得将立柱部分拔出加以矫正,必须将其全部拨出,将基础压实后再重新打入。立柱无法打入到要求深度时,严禁将立柱的地面以上部分焊割、钻孔,不得使用锯短的立柱。b、采用挖埋法施工时,回填土应采用良好的材料并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应小于设计规定值。填土路基中的柱坑,应用粒料回填并夯实。c、采用钻孔法施工时,立柱定位后应用与路基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分层夯填密实。③在铺有路面的路段设置立柱时,柱坑从路基至面层以下5cm处应采用与路基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分层夯实,余下部分应采用与路面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压实。④位于石方区的立柱,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设置混凝土基础。⑤位于小桥、通道、明涵等混凝土基础中的立柱,可设置在预埋的套筒内,通过灌注砂浆或混凝土固定,或通过地脚螺栓与桥梁护轮带基础相连。⑥立柱安装就位后,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