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唐山市五校高三语文(上)12月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实践可以检验价值判断,但是它在检验过程中发挥的是方式、手段的中介作用,而不是标准。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它是手段,而不是标准。实践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活动,这种“见之于”的活动首先是一种改造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力量去作用客体,使客体发生变化,并达到一定程度。同时,这种活动还是一种中介活动。主体的认识合理与否,主体自身无从知晓,客体的本质究竟怎样,客体自己不会透露,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从而确定主体的认识是否符合客体的本质。所以,主体的价值判断究竟是否合理,客体的功能、属性是否恰好满足主体需要、满足到何种程度,这些都是通过实践来确定的。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的桥梁。所以,实践实质上是中介,在检验价值判断的过程中充当的是方式、手段的中介作用。既然是方式、手段,就不是标准。标准本身具有内在规定性。内在规定性的“内在”说明这种规定是标准本身固有的,不是外界赋予的。规定性是本质的本质、精神的精神,是事物的最高法则,也是事物成为其自身的原因。比如,尺子可以量长度是因为尺子自身就是标准。尺子的标准就是它的内在规定性,即刻度。一把尺子,“生来”就有自己的内在规定性,否则将不成为尺子。如果用尺子量绳子,然后再用绳子量其他的物体,其结果往往不准确。这是因为绳子的刻度不是自身应有的,是尺子赋予的,所以它不能发挥标准的作用。任何检验都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通过内在规定性判断事物的性质、程度以及合理与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在检验价值判断的过程中,充当的是手段、方式的作用,而不是标准。实践的本质是一种活动、一个过程,或是一个结果,它只是本来如此般将事物呈现出来。至于事物的目的是否“善”、手段与目的是否一致、结果是否合理,判断这些的是具有“善”“美”等内在规定性的价值。将所有都剖析出来之后,最后看到的实践只是一系列的活动,这种活动本身像“白板”一样没有好坏,善恶之分,所谓的意义是之后赋予的。所以实践不是标准,只是检验的手段、方式。(摘编自秦龙、白苏婷《从实践标准到价值维度——论价值判断的检验》)材料二:实践是检验价值判断的标准,但是不是唯一的标准呢?尽管实践最终一定可以检验价值判断,但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总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体现在某些操作的层面。首先,当实践检验取得预期的效果时,一般来说就证明价值判断是合理恰当的;但未收到预期的效果时,也不一定就证明价值判断是不合理的。因为价值判断是与主体的认知、情感、意志,客体的属性,判断情境等有很大关系。实践检验过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如主体的态度、能力、设备条件、技术条件、环境条件等,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可能使检验无效,无效的实践检验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其次,现实活动中存在着形态各异的价值判断,有三种类型价值判断是不能被实践检验的:第一,以感觉为尺度的评价。“这种评价标准是以‘感觉’的形式存在的,所依据的标准是评价者的感觉,而不是评价者的观念,也不是评价者经过理性推演而得出的形式化的评价标准体系。”在审美领域,这种感觉尺度尤为重要。一件艺术品,如果不能激起人们心中那种美的感觉、不能使人领悟到与创作者一样的意境,那么无论如何,人们是不会认为它是“美的”。难道我们不是通过感觉才体会到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那种宁静和柔美吗?不是通过感觉才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和震撼吗?这种以感觉为尺度的价值判断,如何通过实践的检验?第二,以意象为尺度的评价。意象凝聚了主体的欲望、理想、认识与心灵情调。意象是主体根据自己的理想对客体进行的“二次创作”,它具有形象性。例如,人们对理想的女性的标准是:美貌、温柔、贤淑、智慧等,这是集合女性的优点于一体而形成的意象。大多数女性就是以这个标准来发展自己的,社会也是以这个标准来评价女性的。但是,以理想的意象为标准所做的价值判断,在实践中又如何被检验?实践也是依据理想对这种价值判断进行检验吗?第三,以观念为尺度的评价。以观念为尺度的评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评价,道德评价就是一种观念评价。规范伦理学是通过对善与恶、应当与不应当的划分来进行的,这种划分的标准就是一种道德观念。无论各种规范伦理学之间的争论是多么激烈,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各自的理论各有其合理、独特之处。这样的判断,实践又如何检验呢?(摘编自徐祥运、白苏婷《关于价值判断的检验之新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实践不仅能检验主体的价值判断是否合理,还能检验客体的功能、属性是否能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主体到底需要什么。[B]标准之所以成为标准,是因为它自身具有内在的规定性,而这种规定性是事物的最高法则,是本质的本质。[C]实践检验无论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都不能据此证明价值判断是不是合理的,因为实践检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D]意象凝聚了主体的个人欲望、认识等,它具有抽象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得实践难以检验以意象为标准所做的价值判断。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说实践就像是一块“白板”,不具有“善”“美”等内在规定性,这说明实践本身不是价值判断的标准。[B]如果我们能保证主体的态度、能力等因素和设备条件、技术条件等因素都不出问题,我们就可以保证实践的检验是有效的。[C]各种规范伦理学之间的争论是比较激烈的,但它们都是以道德观念作为标准,通过对善与恶、应当与不应当的划分来进行的。[D]材料一论述了实践只是检验的方式和手段而不是标准,材料二论述了实践检验具有局限性,两者侧重点不同。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二胡演奏曲《赛马》《江河水》美妙绝伦,它们是艺术精华——这个判断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B]毛主席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以雷锋为榜样——这个号召并不是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C]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安全事件的责任认定和划分困难,法律将失去约束作用,这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D]某歌手的新作《罗刹海市》风靡一时,但他用歌曲来讽刺别人到底应不应该,这无法用实践来检验。4.结合材料一,请从内涵本质方面谈一谈你对实践的认识。(4分)5.材料二运用了许多问句,这些问句具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桃源膘鸡墨中白过四堡,就是桃源县。①武捕头喜欢骑马顺着河堤,追着风跑。一遇到谜案,捕头就骑上马,去追风,仿佛风里藏着他要揭晓的秘密。累了,他下马来到五堡路口,这里有酒菜。望着里外忙碌的女人,他常会想到彭城家里的母亲。眼前的女人个子高,人富态,有气质,也养眼。女人没有母亲大,但比自己年长。捕头喝酒吃菜时,铺子里没有人,他是专挑过了饭时点来的。五堡路口是通往泗州、桃源、清浦、彭城、宿迁的必经之地。过往行人,脚累,要歇息;口渴,要喝水;肚子饿,要吃饭。女人的店除了交通便利,关键是客人吃了女人烧的菜,忘不了,特别是店里的膘鸡,就一个字:绝。女人的店开在桃源县境内,本无名字,过往行人就称其桃源膘鸡。提起桃源膘鸡,方圆百里,无人不晓。桃源膘鸡既是招牌菜,也是店名字。②在女人眼里,店铺叫什么不重要,别人爱来,足够了。女人爱听过往客人讲奇闻趣事,唯有武捕头来店吃饭,她才坐下聊天。一壶酒,一碗膘鸡,一碟花生米,慢慢品尝。在女人看来,武捕头不是来吃饭的,倒更像是听她说话的。他乐意听,她也愿意说。看着店门前站立的那匹黑马,女人不禁想到以前自己骑白马时的样子。自从住到五堡,她就没有再骑马了,偶尔,也只是在梦里奔驰。在这里,武捕头总能捕捉到要打听的信息。仁义当铺丢失的玉扳指,就是在同女人的谈话中,有了线索,顺藤摸瓜,抓获窃贼的。女人的话里,总有他想要的未知。女人从没有问过他是干什么的,他也没有提起要办的案子。仿佛他做的事,她知道。他偶尔也会问,更多是在听。女人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很专业。梅村无头女尸案,限期百日内破案。他苦苦寻觅九十八天无果,最后两日,还是在女人一语点破下,理出了头绪,将凶手缉拿归案。武捕头来喝酒,女人知道,他可能遇上难办的事了。有时,她会不经意问两句,更多时候,她就是在聊自己听来的生活。她知道,他喜欢听什么。一看见那匹黑马,她就不禁想到自己的白马。她曾经多次骑着白马追逐过黑心人。③她一直称犯法的人为黑心人,当她把绳索套上他们的头颅时,就会发现眼前的阳光特别明亮,她喜欢那样的太阳,干净,温暖。眼前的男人左手拿的是刀,喝酒也不曾离手。当年,她骑着白马,背剑走四方时,剑又何曾离过身?今天的她,早放下那把剑。她手中握着菜刀,刀就是剁碎那些精肉,还有从菜园里摘来的葱蒜。她有段日子不再关注过往人是否黑心了,直到那匹黑马出现。时间过得真快,她想。当年,她信马由缰,一路南下,白马到五堡,不走了。路人告知,前面是五堡。既然马累了,就在这里住下吧。店家是个少女,一见白马,欢喜地流下眼泪。少女告诉她:“俺在五堡等好久,终于见着梦里的白马。”白马仿佛早就认识少女,和她窃窃私语。眼前发生的一切,女人不敢相信,陪伴自己多年的白马,一见少女,这亲热得,她在店里才住两天,少女就和白马形影不离。④第三天,少女找到她,认真地说:“俺想骑上白马,去追赶春天的风……”少女说的话,如诗。梦一般的年龄啊,她仿佛看到年轻的自己。她递过缰绳,少女骑上白马,望了店铺一眼,洁白的门牙轻咬了两下上嘴唇,用力挥下马鞭,跑远了。望着远去的白马,她没有不舍,脸上竟露出欣慰的笑容。马只有奔跑起来,才有马的样子。更何况,马背上还驮着一位爱做梦的少女呢?她在五堡住下来,她答应帮少女照看着店铺。开始,她还幻想白马累了,会跑回来,可再次听到马嘶时,是匹黑马。骑黑马的男人手不离刀。黑马是闻着膘鸡的香味奔来的。她当然理解握刀的男人,他喜欢碗里的膘鸡,更关注过往商人的言谈。可旁人一见他的刀,连茶水喝得都像是酒了。他完全可以放下刀的,她想。他是一个认真的人,就像她当年一样。她原本以为放走了白马,在五堡一心制作膘鸡就可以大隐于市了。可一看见那匹黑马,她还是走近了他。她也曾想让那些听来的传说,从左耳穿过右耳,顺着门前的风,远去,可总会在睁开眼睛时,看见那匹白马,迎着风跑,如一道光。她还是把传说变成了膘鸡的味道,端到他的面前。他懂的。在这诱人的味道里,他总能捕捉到想找的隐者。眼前的膘鸡红白相间,质地柔软,肉香扑鼻,夹而食之,不肥不腻,口味鲜嫩,在过往客商的眼中,女人手艺一绝。慢慢喝着酒的武捕头,觉得女人在五堡烧菜,可惜了,她应该骑马追逐风的。江湖上关于那匹白马的传说一直都在呀。他想,骑马的女人应该是她,却又希望女人就是一个会做膘鸡的店家。是的,能让过往客人记住“桃源膘鸡”,足够了。至于马,是属于风的,风有时爱做梦。(选自《小说月刊》2024年第1期,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三段文字通过描述五堡路口的繁忙和过往行人的需求,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的市井画面,增强了故事的现实感和沉浸感。[B]梅村无头女尸案的破获是一个重要的情节转折点。武捕头在长时间的调查无果后,最终依靠女人的提示找到了破案的关键,这既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还暗示了武捕头和女人之间情感纽带的加深。[C]小说在结构上采用插叙手法,主要体现在女人对过往的回忆、少女与白马的故事。这样安排为小说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故事世界,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D]“桃源膘鸡”在故事中不仅是一个美食元素,还将女人与五堡、女人与武捕头等过往行人联系在一起,成为承载情感和回忆的载体。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鉴赏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节奏感强,通过“骑马”“追着”“骑上”“去追”等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武捕头行动的迅速和果断。[B]句子②女人不看重店铺的名称与她看重“别人爱来”形成对比,从中可以感受到女人对食物本身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重。[C]句子③“阳光”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正义、希望和纯净的象征。这句话塑造了一个正义、勇敢、情感丰富的女性形象。[D]句子④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少女的纯真和无知,也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种梦幻而浪漫的色彩。8.文本结尾“他想,骑马的女人应该是她,却又希望女人就是一个会做膘鸡的店家”中“骑马的女人”和“会做膘鸡的店家”这两个形象分别象征了什么?武捕头的矛盾心理说明了什么?(4分)9.有评论说:“墨中白一直坚持用传奇小说这种笔记体文学形式再现传说中的泗州城繁荣的市井生活。”墨中白自己也说过:“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每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个传奇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不知其然而然者,是拱手而待乱也。国家无大兵革几百年矣,天下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有可忧之势,而无可忧之形,此其有未测者也。方今天下,非有水旱盗贼、人民流离之祸,而咨嗟怨愤,常若不安其生;非有乱臣割据、四分五裂之忧,而休养生息,常若不足于用;此臣之所以大惑也。今夫医之治病,切脉观色,听其声音,而知病之所由起,曰此寒也,曰此热也,或曰此寒热之相搏也。及其他,无不可为者。今且有人恍然而不乐,问其所苦,且不能自言,则其受病有深而不可测者矣。其言语饮食起居动作固无以异于常人此庸医之所以为无足忧,而扁鹊、仓公之所以望而惊也。其病之所由起者深,则其所以治之者,固非卤莽因循苟且之所能去也。而天下之士,方且掇拾三代之遗文,补葺汉唐之故事,以为区区之论,可以济世,不亦疏乎?(节选自《苏轼集·卷四十六·策略一》)材料二: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节选自欧阳修《伐树记》)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其图片无足忧。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好像,与《种树郭橐驼传》中“若不过焉则不及”的“若”意思不同。[B]切,按脉诊病,与《陈情表》中“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切”意思相同。[C]启,报告,禀告,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堂上启阿母”的“启”意思相同。[D]以,因为,与《项脊轩志》中“以手阖门”的“以”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开门见山,开篇直接提出了“没有比祸患发生了却不知道祸患为什么发生更可怕”的观点。[B]国家没有乱臣叛乱,然而老百姓休养生息所需要的财物却得不到满足,这是苏轼非常困惑的地方。[C]通过观色听音等方法,医生可以判定一些病症的原因,但对那些深不可测的病,庸医是看不出病因的。[D]材料二中园守认为东园的樗树根壮叶大且木材不值得养,应当砍掉;最终樗树全被砍成了木柴。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则其所以治之者,固非卤莽因循苟且之所能去也。(2)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1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观点的时候,都使用了“类比说理”,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玉楼春①马成来时吴会犹残暑,去日武林②春已暮。欲知遗爱③感人深,洒泪多于江上雨。欢情未举眉先聚,别酒多斟君莫诉。从今宁忍看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注】①本词是词人送时任杭州知州的苏轼入京时所作。②武林:杭州。③遗爱:地方官在职时有德政,走后仍为当地百姓所爱戴。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一、二两句使用“来时”和“去日”、“残暑”和“春已暮”,从时间的角度入题。[B]“洒泪”一句表达了当地百姓对苏轼离去的感伤,也暗示百姓的思念像江水一样多。[C]“君莫诉”是告别时词人对苏轼的劝慰,到京城后可以多喝酒,但要三缄其口。[D]下阕末两句写苏轼离去后,此地物是人非,只能空惹啼痕,令读者回味无穷。16.程自信教授评价这首词的情感表达“随送行者感情的发展有起有伏,脉络清晰,文气畅通”。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词人的情感脉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创作以物寄情,动情点往往不同:归有光院中的枇杷树因为“______________”,故睹物思人,姜夔看到桥边芍药寂寞清冷,感慨其“________________”。(2)杜甫到成都武侯祠时,看到祠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因景生情,引发对先贤的感怀追思。(3)暑期到来,小峰到外地旅游,面对水流澎湃、水石相击之景,即兴吟诵出古诗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现在的微信聊天,已经发展出了一套相当精妙的、基于文字和符号的社交礼仪。比如,用微信时,句子结尾用不用句号大有讲究。别人请你帮个忙,你回一句“好的”或“好的。”有没有这个句号,___A__。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但微信通常是一句一句发送的,你写完一句话不用句号直接发送了,对方完全能明白。①也就是说,②微信已经不需要句号的“分隔开两句话”这个功能,③“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也已经让人们适应了。④在这种情况下,⑤你在句末加一个句号,⑥就刻意像是在告诉对方“我说完了”。这个语气是生硬的!如果前面是以“好、可以、同意”之类的正面词汇,句号立即就让这句话产生消极抵抗的意味。还有,现在年轻人一般都不用“微笑”这个表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表情本来表示开心、微笑,但忽然之间,年轻人用它来表示“呵呵”的心情,含有一种嘲讽的意味。试想,聊得兴起时对方突然发一个微笑表情过来,你是越看越不舒服,简直就是()。如今在微信中你想表达像生活中的那种微笑,要表达出真诚、友好,请使用“龇牙”;如果你真的笑出了声,现有表情已不足以表达,你最好直接用文字告诉对方“我笑出声了”。另外,现在__B__,人们总想用更强烈的词汇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作“形容词贬值”。大家都用一个词,那这个词就不足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必须用一个更夸张的词,这样原来那个词就贬值了,甚至意思走向了反面。比如,看完一场明星演唱会,用微信跟朋友形容现场人很多,你会用什么词呢?“很多”“特多”都太平淡、太土气了,年轻人会用“巨多”“狂多”“暴多”这样的词,而且这里的形容词一直在换。18.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五十步笑百步[B]笑口常开[C]皮笑肉不笑[D]笑里藏刀19.文中标有①~⑥序号的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4分)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1.请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解释“形容词贬值”的现象,要求表达简洁明了,不超过60个字。(4分)22.第四段中加点的“我们”和“大家”都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但在文中表意有差别,请作简要说明。(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关机”“重启”“升级”是电脑运行的三种模式。人生也是如此。人生旅途中,遇到困境,有的人选择关机模式,摒弃杂念,沉淀休整;有的人选择重启模式,转换思维,再启新程;有的人选择升级模式,增值更新,提升内核。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关机·重启·升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A项,“满足主次分明的功能需要”曲解文意。原文是“在建筑设计中,一般是采取明间略大的方式,目的是既要满足功能上的需要,又可以使建筑外观达到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C项,“导致中国人喜欢守旧仿古”说法错误。原文是“因喜欢守旧仿古,多承袭传统的惯例”。D项,“时间和空间的持续性”理解错误。音乐体现的是时间的持续性。]2.B[B项,“追求画廊亭阁曲折纤巧的做法不可取”说法错误。原文是说“画廊亭阁的曲折纤巧,也得有相当的限制”“过于勉强取巧的……”,并非说此做法不可取。]3.C[材料三的中心论点是“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创作领域,是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C项,描述阿房宫楼阁的稠密层叠,只是强调了千篇一律的重复。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中心论点。]4.解析:(1)分析材料一的思路。根据第一、二自然段内容和第三自然段首句“以上是就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来说的”可知,前两段先从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入手;再根据第三自然段第二句,第四、五自然段“庭院的布局基本采取两种形式……组合成封闭性的空间,称为四合院”“另一种庭院布局是‘廊院式’”,和第六、七自然段中“较大的组群建筑如宫殿、坛庙等建筑,多用各种附属建筑来衬托主体建筑”“组群建筑的宫殿正门一般采用巨大的形体……遂使建筑组群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变化达到高潮”可知,然后着重阐述了组群建筑(包括庭院和较大的组群建筑)的不同布局方式,突出其富于变化的特点。(2)分析材料二的思路。根据“平面布置上最特殊处是绝对本着均衡相称的原则……多承袭传统的惯例”可知,首先第一段介绍了中国建筑平面布局特点及产生原因;根据“例外于均衡布置建筑,也有许多……这两种庄严和浪漫平面之间,也颇有混合变化的实例”可知,第二段又介绍了例外于均衡布置的建筑(或与之相反的曲折变幻的布局形式),具有辩证色彩。答案:①材料一首先从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入手,然后着重阐述了组群建筑(包括庭院和较大的组群建筑)的不同布局方式,突出其富于变化的特点;②材料二首先介绍了中国建筑平面布局特点及产生原因,然后又介绍了例外于均衡布置的建筑(或与之相反的曲折变幻的布局形式),具有辩证色彩。5.解析:(1)布局特征。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可知:荣国府的穿堂、厅、上房沿纵轴线布局,抄手游廊、穿山游廊厢房左右对称,并将若干个单体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三间厅、五间上房也是对称的。所以,荣国府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建筑均衡相称(均衡对称/左右均分)、中轴显著(主次分明)的布局特征。(2)艺术美感。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相关内容可知,穿堂与抄手游廊,三间厅,五间上房以及两边穿山游廊厢房,运用重复的廊、房等建筑构件,在不同层次中呈现不同布局样式;插屏、雕梁画栋又在重复之中呈现相应的变化。所以,荣国府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建筑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相统一(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答案:①布局特征:均衡相称/均衡对称/左右均分、中轴显著/主次分明。荣国府的穿堂、厅、上房沿纵轴线布局,抄手游廊、穿山游廊厢房左右对称,并将若干个单体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三间厅、五间上房也是对称的。②艺术美感: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相统一/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穿堂与抄手游廊,三间厅,五间上房以及两边穿山游廊厢房,运用重复的廊、房等建筑构件,在不同层次中呈现不同布局样式;插屏、雕梁画栋又在重复之中呈现相应的变化。6.D[D项,“直到暴动,我们将库内匪军全部控制,并缴获全部的武器,我才知原来敌人内部有我军潜伏的战士”错误。文中说“那天……事前,唐世俊就对我说,打军火库尽量不要弄出动静。我说,那怎么可能。唐世俊就笑道,不怕,里面有我们的同志接应”,而“我”在此时也能有所意会。且在战斗开始后“果然,为我们打开大门的正是彭彬”,表明我在此之前就已经知道敌人内部有我军战士潜伏作为接应。]7.B[B项,“小说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事”错误。小说中并非全部都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开叙述,例如写到“我”到达浏阳之后开会点名的部分,因为对彭彬名字感到熟悉,又不太确认,此时插入了一段“那天会后,我专门去找他了解一下当地工人纠察队的情况”,又如“那天,军火库几乎没费一枪一弹就夺了下来。事前,唐世俊就对我说……里面有我们的同志接应”,是通过补叙的方式在事后交代,也避免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叙。]8.解析:①由“于是,我小声问坐在左边的老聂,我说,这个彭彬不是工委的吗……我俩没说几句,他就借故离开了”可知,刚刚认识彭彬的时候,他代表浏阳工委发言,引起了“我”的关注,“我”主动和他交谈,他却很敷衍。此时虽不了解,但对彭彬没有很好的印象;②“我”到任浏阳后,召集大家开会,彭彬迟到了,还喝了酒,“我”发言时“他坐在那不停地打哈欠,甚至还发出很大声音”,商量出需要攻击的三个地方,“我”提了几个建议都被彭彬否定,于是“我”问他怎么办,“彭彬略带嘲意地说……我当时那个气哟”,后来竟然有一次“指着我的鼻子说,上级怎会派来你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这让“我”气愤到极点,于是“我”解除了他的职务,表明“我”对彭彬十分不满;③被解除职务后,彭彬和他的国民党表兄打得火热,最后还真的“穿上了国军的衣服,据说还当上了连副”,因为他知道我们的行动计划,“我”想“要迅速除掉这个祸根”,我俩之间从内部的不满深化为敌我之间的“仇恨”,必欲除之而后快;④知道了彭彬是潜伏的勇士,“战斗结束后,我让人去找彭彬”,此时“我”对他很敬佩,于是“我”主动找他,表明“我”对他有愧疚。答案:①刚刚认识彭彬的时候,他代表浏阳工委发言,引起了“我”的关注,“我”主动和他交谈,他却很敷衍。此时虽不了解,但对彭彬没有很好的印象;②“我”到任浏阳后,彭彬开会迟到,行为无状,甚至对“我”嘲讽,这让我气愤到极点,于是“我”解除了他的职务,表明“我”对彭彬十分不满;③解除职务后的彭彬愈发肆无忌惮,甚至和国民党鬼混,让内部的不满深化为敌我之间的“仇恨”,必欲除之而后快;④战斗结束后,我知道了彭彬其实是一名潜伏的勇士,此时“我”对他很敬佩,于是“我”主动找他,表明“我”对他有愧疚。9.解析:①从叙述视角看,文中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比如“我”因为彭彬开会迟到还喝酒对他不满,后来彭彬嘲讽“我”,“我”解除他的职务,他后来叛变等,文章一直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造成“我”对彭彬的误会不断加深,推动了情节的曲折发展。②从叙述顺序看,文章以顺叙为主,中间写到“我”到达浏阳之后开会点名的部分,因为对彭彬名字感到熟悉,又不太确认,此时插入了一段“那天会后,我专门去找他了解一下当地工人纠察队的情况”,用了插叙手法;又如“那天,军火库几乎没费一枪一弹就夺了下来。事前,唐世俊就对我说……里面有我们的同志接应”,是通过补叙的方式在事后交代,可见,小说运用多种叙事顺序。③从叙事节奏看,如开头就介绍了次要人物唐世俊,“在我出发那天,领导提出让唐世俊同志沿途护送我。小唐可是我们队伍中赫赫有名的神枪手,他武功超群,无人能敌。然而,我谢绝了”;到后文唐世俊带来上级的意见,“当天,我把这里的情况写信向上级领导汇报了……他把上级写的两封信交给我”;最后才将事实真相逐步揭开,“事前,唐世俊就对我说,打军火库尽量不要弄出动静……不怕,里面有我们的同志接应”,可见,小说运用延迟的方法让故事情节发展曲折生动。答案:①小说以“我”的有限视角进行叙述,造成“我”对彭彬的误会不断加深,推动了情节的曲折发展;②运用多种叙事顺序,以顺叙为主,辅之以插叙和补叙,产生翻转的效果,使情节曲折生动;③小说运用延迟的方法让故事情节发展曲折生动,如开头就介绍了次要人物唐世俊,到后文唐世俊带来上级的意见,才将事实真相逐步揭开。10.BDF[句意:同样是死,就不必借周武王之手了,而且商国的国祚不会中断,祖宗至今还得到祭祀。“钧之死也”中,“也”做句末语气词,可在其后断开,即B处;“无必假手于武王”是状语后置句,应为“无必于武王假手”,在后置状语后断开,即D处;“而其世不废”是完整的主谓成分,“祀”是后一句的主语,故应在“废”后断开,即F处。]11.B[A项,正确。句意:如今他说国君被我迷惑/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B项,错误。前一个“愚”是形容词,指愚昧的。句意:目的是自圆其说以欺骗那些愚昧无知的凡夫俗子/用来使百姓愚昧。C项,正确。句意:史官也必须照实记载不得隐瞒/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D项,正确,后者是形容积累很多。句意:那些史实连续不断,就好像穿连起来的珍珠一样排列分明,是不必怀疑的/意思是指人犯罪的行为多得无法计算。]12.A[A项,“晋献公听到骊姬对申生的谗言后有些犹豫疑惑,骊姬又在优施的教导下在夜里对着晋献公哭诉”说法错误。材料一中“优施教骊姬夜半而泣谓公曰”在开头,先后顺序应当是优施教骊姬——骊姬夜半而泣谓公曰——晋献公犹豫疑惑——最终相信。]13.解析:(1)“大难至”,大祸临头;“恤”,忧虑;“及”,来得及。(2)“式”,楷模、范式;“戒”,鉴戒;“记”,记录。答案:(1)等到大祸临头时才忧虑,就再也来不及了!(2)君王的嘉言善行将成为后人的楷模,而恶言丑行也会成为后世的鉴戒。如果对君王的言行废弃而不予记录,史官就会被免黜。14.解析:①材料中,陈涉表述自己质疑的理由是“人之夫妇夜处幽室之中,莫能知其私焉,虽黔首犹然,况国君乎”,由此可见,他认为夫妻夜间的床头私语不可能被外人听到,因此“骊姬夜泣公”有可能出于杜撰。②而对于陈涉的质疑,子鲋首先从晋献公和骊姬的身份出发,说明晋献公作为一国之君,在外朝有国史,在内朝有女史,因此大事小事都有人记录,包括床头私语。其次,他还说明“废而不记,史失其官”,说明他们的话即使很隐秘危险,史官也不得不记录,不然就会被免官。由此可见,他从有史官专门记录和史官不得不记录两个角度回答了陈涉的疑问。答案:依据:夫妻夜间的床头私语不可能被外人听到。解答:①晋献公有专门的国史和女史,有专人记录。②史官为了自己的官职甚至性命,必须如实记录。[参考译文]材料一:优施献计让骊姬在夜里哭着对献公说:“我听说申生为人很仁义而且势力很大,对百姓又很宽厚慈爱,这些都是有所用心的举动。如今他说国君被我迷惑,一定会因此而乱国,我恐怕他会以国家利益做借口对你施行武力。何不杀了我,不要为了我一个女人而让百姓遭受动乱。”献公问:“他难道会爱百姓而不爱他的父亲吗?”骊姬说:“我听别人说,施行仁义和效忠国家不一样。施行仁义的人,把爱自己的亲人称作仁;而效忠国家的人,把安定社稷称作仁。所以百姓的领袖没有私亲,而以百姓为亲。倘若他认为对多数人有利又能把百姓团结在自己周围,还怕弑君?为了多数人的缘故而不爱私亲,大家会更加拥戴他,他开始虽有弑君的恶声,可是最终能得到忠于国家的美名,用后来的善行掩盖掉前面的罪恶。民众总是追求利益的,杀了国君而让民众得到厚利,民众有谁还会反对他呢?现在且把国君比作纣王,如果纣王有个好儿子,先把纣王杀了,这样就不会张扬纣的罪恶而招来周的诛伐。同样是死,就不必借周武王之手了,而且商国的国祚不会中断,祖宗至今还得到祭祀。你想不担心这类事的发生,能办得到吗?等到大祸临头时才忧虑,就再也来不及了!”献公害怕地问:“怎么办才好呢?”骊姬说:“你何不称老退位而把国政交给申生。申生掌握了国政,按自己心愿行事,得到了他追求的东西,就会放过你。”献公说:“不能把国政交出去。我凭着武力和威势,才得以驾驭诸侯。没死就丢失国政,不能算有武力;连儿子也制服不了,不能算有威势。我把国政交给他,诸侯必定会和我们断绝关系;能断绝关系,必定会加害于我们。丢失国政而且害了国家,这是不能容忍的。你不必担心,我会有办法对付他。”材料二:陈王涉读了《国语》里所讲述的申生被害之事,就来拜访孔博士(孔鲋),说道:“过去我还是相信圣贤之道的,但今天我才明白圣贤也并不诚实。先生您是怎么看的呢?”孔鲋回答说:“大王您为什么这样说呢?”陈王涉说:“从前晋献公昏庸糊涂听信谗言(逼死了太子申生),但是史书上居然还记载了骊姬夜里对晋献公哭诉,献公也因宠信骊姬而信以为真这样的事。人家夫妇二人夜深人静在黑暗的卧室里说什么做什么,外人谁也不可能知道那些私事,即便换成平民百姓也是如此,更何况献公还是国君呢?所以我认为这种记载不可信,不过是好事之人的凭空编造,目的是自圆其说以欺骗那些愚昧无知的凡夫俗子。这也使我甚至对圣人之言的真实性都起了疑心。”博士(孔鲋)说:“不是这样的。古时候,君王的外朝有国史官,内朝则有女史官。君王一举一动左史都会记载下来,君王的一言一语右史也会记载下来,史官会将君王的言行毫无隐讳地告诉后人。君王的嘉言善行将成为后人的楷模,而恶言丑行也会成为后世的鉴戒。如果对君王的言行废弃而不予记录,史官就会被免黜。所以,就像晋侯和骊姬夫妇之间的那种床前私语、房中秘事,史官也必须照实记载不得隐瞒。至于圣人用来教化百姓的言论,那是为了驱使凡夫俗子不知不觉地进入正道,从而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现在您看的书里所记载的都是实有其事,那些史实连续不断,就好像穿连起来的珍珠一样排列分明,是不必怀疑的。”陈王涉说:“先生您真不愧是圣人的后代。今天有幸听到您的教诲,我以后读书就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15.B[B项,“商山‘四皓’以灵芝为食佐证了第二句中的‘百二强’,而‘无地与怀王’则以张仪欺楚的故事佐证此地实为‘天府’之国”错误。“商山‘四皓’以灵芝为食”佐证“天府”,“无地与怀王”以张仪欺楚的故事佐证“百二强”。]16.解析:根据金圣叹评价的句子并结合本诗,可以理解“高尚者”与商山四皓、张仪的各自特点:①高尚者:“又有理乱一皆不与”,表明高尚者的隐居并非因为“理乱”,而是其自身的人生选择;“姓字都无人道者”,表明高尚者寂寂无名、无人知晓;“其人皆有三顷水田,百株桑树,粗得饱暖,大足一生”,表明高尚者在物质上没有过多的追求,只是粗有饱暖即可;“此则真为冥冥高尚,而非我辈之所得慕也”,表明高尚者有着极高的境界,却不是让人仰慕的。②商山四皓、张仪:“彼皆遭逢事会,得以留名史册”,商山四皓因秦乱而隐居、张仪出任秦相,都因社会“理乱”而起,都是有所求,或求名、或求功,并且商山四皓、张仪都在青史留名;“此则真为冥冥高尚,而非我辈之所得慕也”,人们不仰慕高尚者,所仰慕的却是商山四皓、张仪这一类的人。答案:①“高尚者”隐居山林的人生选择与社会“理乱”无关,“四皓”是避秦乱而退居山林,张仪则是出任秦相,急于事功;②“高尚者”姓字无人知道,而“四皓”和张仪青史留名;③“高尚者”在物质上没有追求,只需“粗得饱暖,大足一生”即可,与“四皓有芝”和“张仪事功”的追求不同;④“高尚者”的境界令人向往,但却“非我辈之所得慕也”,而“四皓”、张仪或隐居、或求功,与之相同之辈,不在少数。17.(1)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2)钉头磷磷管弦呕哑(3)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18.解析:A处,根据前文“有的人想尽快痊愈就擅自增加药量,或者多种感冒药一块儿吃”,可推知A处想表达的意思是结果与预期的相反,填写“适得其反”符合语境。“适得其反”是指结果和希望正好相反。B处,家人本以为只是普通感冒,结果却是“病况急速发展成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已至十分严重的境地”,可推知B处是医生的话让家人非常震惊,可填“晴天霹雳”。“晴天霹雳”比喻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答案:A.适得其反B.晴天霹雳19.解析:①“捷径”本来的意思是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或办法。在此处加上引号,是因为小刘将同时服用两种感冒药当作一种快速治愈感冒的方法,所以是特殊含义。从文中“想着只能走‘捷径’,把两种感冒药一起服,增加疗效”可以看出,小刘把同时服用两种感冒药当作一种能让感冒快速痊愈的途径,这是她主观认为的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做法。②“画风”一般用于描述绘画、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在这里使用引号,是因为它不是用于艺术领域,而是用来形象地说明小刘感冒症状的变化情况,是在特殊语境下产生的特殊含义。根据文本“两三天后小刘的症状似乎没减轻多少,还转变了‘画风’:出现了极度乏力、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皮肤渐渐染黄……”可知,“画风”是指小刘感冒的症状表现发生了改变,从普通感冒症状转变为一系列更严重的症状,用“画风”一词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这种症状转变的突然和明显。答案:①“捷径”使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文中指同时服用两种感冒药可以快速让感冒痊愈,是她自认为的快速解决感冒的方式,所以称为“捷径”。②“画风”使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文中是说小刘感冒的症状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普通感冒症状转变为极度乏力等严重的症状。20.解析:②“切忌不要混服感冒药”不符合逻辑,“切忌”是“千万不要”的意思,本身就含有否定意思,后面不能跟“不”等表否定的词,否则就会造成否定适当,可删去“不要”或者将“切忌”改为“切记”。⑥“主要成分之一是对乙酰氨基酚起主要作用”句式杂糅,可删去“起主要作用”,修改为“主要成分之一是对乙酰氨基酚”。答案:语句②,改为:切忌混服感冒药(或切记不要混服感冒药)。语句⑥,改为:主要成分之一是对乙酰氨基酚。21.解析:甲:根据前文提到“把两种感冒药一起服,增加疗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职业生涯规》课件
- (完整版)博士生科研计划书
- 《护理教学查房新》课件
- 《糖尿病的用药》课件
- 轮胎买卖合同三篇
- 铁路信号工程师铁路信号系统设计
- 财务工作年度总结
- 电力行业客户开发工作总结
- 急救设备性能测试计划
- 老化测试记录表
- 金属齿形垫片安全操作规定
- (完整版)ABAQUS有限元分析实例详解
-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3学年度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附详解)
- 拍卖行业务管理制度拍卖行管理制度
- 焊接工序首件检验记录表
-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饮品创业项目计划书
- 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 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