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_第1页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_第2页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_第3页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_第4页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环境的特征目录01观·单元时空02述·考点列阵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考点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重点掌握)考点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重点掌握)考点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重点掌握)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考点1要素的内在关联性(重点掌握)考点2环境特征的一致性(重点掌握)考点3发生发展的统一性(重点掌握)03明·疑难解读疑难点1: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疑难点2:垂直带谱判读方法疑难点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考点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重点掌握)1.自然带(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3)自然带分布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考点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重点掌握)①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概念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依次更替形成基础热量变化根本因素纬度差异,导致从赤道向两极,热量状况差异大景观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赤道→两极)自然带更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的方向,即南北方向自然带延伸方向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②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概念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依次更替形成基础水分变化根本因素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景观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沿海→内陆)自然带更替方向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即东西方向自然带延伸方向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考点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重点掌握)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显著地区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形成原因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垂直带谱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带有规律的排列分布规律共同性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类似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差异性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山地朝阳坡自然带数多于背阴坡带数2.垂直带谱①基带:指垂直带谱的起始带,基带一般与所处的水平地带一致,决定了整个垂直带谱的性质。通过基带可以推知该山体分布在大致的纬度范围之内。②垂直带谱复杂程度(数目多少的影响因素)3.雪线(1)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也是夏季0℃等温线,其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2)雪线高低的判断方法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即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4.林线(1)林线:地上森林的最高界限。林线以上没有森林。(2)林线的判读一般情况下最热月均温≥10℃就可存在森林,可以据此推测林线海拔高度。(类比雪线的计算)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考点1要素的内在关联性(重点掌握)表现自然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案例:西北地区各自然要素的关系考点2环境特征的一致性(重点掌握)1.表现从全球角度看,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具有一致性。从区域尺度看,不同区域内自然环境具有相对一致性。2.案例:西北地区地表荒漠化考点3发生发展的统一性(重点掌握)1.表现从全球角度看,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发生机制与发展过程。从区域尺度看,每个区域内部整体性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也是统一的。2.案例:西北干旱区的地理环境疑难点1: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疑难点2:垂直带谱判读方法(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也可通过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判读出阳坡阴坡,再来通过阳坡判读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6)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①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疑难点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