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前★秘密黔西南州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本试题共8页,共四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剧本中,冲突不仅决定着动作的内容和方向,而且,只有冲突充分展开,才能使参与冲突的各个人物的动作不断发展下去,因果相承,首尾相贯。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是任何生活矛盾,都可以构成真正的戏剧冲突。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矛盾或者刚刚显露,就完结了;或者虽有发展,却并不充分;或者来势迅猛,却很容易解决……把这样的矛盾现象作为剧本的内容,人物的动作就不会丰富有力,更不可能不断发展变化。一个王子,知道新继位的暴君正是杀害自己父亲的凶手,他可能马上行动起来,顺利地报仇复位。这样,冲突是尖锐的,但却难以构成一出五幕戏的内容,甚至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戏剧性。莎士比亚选择一个思想深邃、行动软弱的人物作为复仇任务的承担者,构成了一场特殊的冲突,人物进入冲突之后,动作丰富复杂,不断变化发展,全剧由始至终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摘编自谭霈生《论戏剧性——关于戏剧冲突》)材料二:在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的文学构成中,戏剧性具体表现出哪些艺术特征呢?一曰集中性。这是一个艺术结构的“浓度”问题,戏剧的情节必须是相对紧凑和集中的,一场戏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当众演完,戏剧必须环环紧扣,在事件内容的密度上不能太疏落。首先,当众演出与私下阅读是两种不同的信息传递与接受的方式,前者不能随意中途停止、反复检视,后者则是可以按阅读者之意而随时停、启或反复翻阅的。如果戏剧化的情节不够集中,便无法叫观众“一口气”看完。中国明清传奇很长,缺乏情节的集中性,一本戏往往四五十出,要演几天才能完结。显然,这种戏剧形态还有浓厚的说唱文字痕迹,可传者只是其中某些比较精彩、集中的片段——“折子戏”而已。其次,戏剧性的动作和冲突,必然引起人的某种紧张、期待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只能维持在一定的时间长度之内,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的限度,人的心理和情绪便会疲劳、弱化以至消失,那时戏剧性便无从谈起了。在史诗、小说等叙事作品中,情节的进展可以是平静、舒缓的,但是戏剧的情节必须相对紧凑和集中,其中关键的转折点是不允许久久搁置、延宕的。二曰紧张性。当自然、社会、人处于平静、舒缓的状态,一切差异、矛盾都还在酝酿中或被掩盖着,就不会有“戏”。所谓“戏”,就是从某一“平静、舒缓”状态的打破到求得新的“平衡”的一个过程。因此,没有一定程度、一定方式的紧张,便没有戏剧性。事件、心理本身的紧张性及其在观众中引起的相应的紧张感,是戏剧性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剧作家陈白尘说:“有一个人突然掉进一个很深的井里,他为了活命,就千方百计地挣扎、搏斗。这个挣扎、搏斗的过程,就是戏。”这里说的就是事件(掉进深井之事)与心理(挣扎、搏斗之心)的紧张性。这种紧张性,并不都是朝着一个心理的向度生发的。它有时表现为狂欢、激奋、情志活泼等;有时表现为惊慌、担忧、恐惧、怜悯等。但是,由于戏剧体裁、题材、主题、风格的不同,紧张性不同向度表现的具体内容是各不相同的。三曰曲折性。平铺直叙没有戏,一波三折才有戏,戏剧性的所有特征都不可能离开曲折性而存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指出了这一特征,他说:“悲剧中的两个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是属于情节的部分,即突转和发现。”所谓突转,是“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所谓发现,则是“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最佳的发现与突转同时发生。”清代戏剧家李渔所说的“山穷水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或先惊而后喜,或始疑而终信,或喜极、信极而反致惊疑,务使一折之中,七情具备”,也是从曲折引人之趣来论戏的。曲折性贵在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虽然出乎意料之外,但总是在情理之中。这就是说,不论是“突转”还是“发现”,其动力应该是来自戏剧自身冲突的张力,而不是偶然的、外来的一种“推助”。19世纪末兴起所谓“反戏剧”的倾向,至20世纪,这一倾向日渐强烈。持这一倾向的戏剧家力避“戏”的重、浓、显,追求一种更轻、更淡、更隐的戏剧性。这时,剧作家努力的目标不是在激变的时刻,而是在最平稳而单调的状态中描绘生活,并且在表现个别事件时避免运用任何明快的手法。在这一派作家的心目中,“戏剧性”一词成了骂人的话。比利时象征主义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主张在平平静静的日常生活中发掘“戏剧性”,使“戏”更加内心化、散文化,甚至成为一种表现“没有动作的生活”的“静止的戏剧”。他认为一位静坐灯下沉思,俯首听从灵魂与命运支配的老人,“他纵然没有动作,但是,和那些扼死了情妇的情人、打赢了战争的将领或‘维护了自己荣誉的丈夫’相比,他确实经历着一种更加深邃、更加富于人性和更具有普遍性的生活”。如果把“反戏剧”看成是对传统的戏剧性走向极端的一种反拨,对那种片面追求庸俗的“剧场效果”的一个反抗,它是有积极意义的。它更加证明了上述戏剧性三个特征的相对性,从而开阔了人们对戏剧艺术的视野。正如威廉·阿契尔所说:“任何运动都是好的,只要它能帮助艺术摆脱一大套法则定义的专横统治。”然而,“反戏剧”如要从根本上反掉戏剧艺术自身的规律,完全抹煞戏剧性的基本特征,那就无异于取消戏剧了。(摘编自董健《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活中的有些矛盾是不能直接构成真正的戏剧冲突的,因为这样的矛盾往往不能充分展开,如果把它作为剧本内容,人物的动作就不会丰富有力。B.一场戏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当众演完,不能随意中途停止,否则就会使戏剧化的情节不够集中,从而变成“折子戏”。C.事件、心理本身的紧张性及其在观众中引起的相应的紧张感,是戏剧性的重要特征之一,有无戏剧性取决于有无一定程度、一定方式的紧张。D.在“反戏剧”倾向的作家心目中,“戏剧性”一词成了骂人的话,他们注意避免运用任何明快的手法去表现个别事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使王子复仇的故事构成一出五幕戏,就要把王子塑造成一个思想深邃、行动软弱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构成特殊的冲突,使全剧充满戏剧性。B.戏剧的情节要求相对紧凑和集中,其中关键的转折点不能久久搁置,这与观众的心理和情绪有很大关系。C.戏剧情节必须具有曲折性,而且其动力应该是来自戏剧自身冲突的张力,戏剧家在构思设计时,务必使其合乎逻辑,显得自然而然。D.传统观点认为一波三折才有戏,而持“反戏剧”倾向的戏剧家追求更轻、更淡、更隐的戏剧性,两种观点明显不同。3.下列选项,最能引起观众紧张、期待心理的一项是(3分)()A.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里的海尔茂是一位银行经理,当他为妻子娜拉背着他借钱、丢了他的“面子”而大发雷霆之时,揭发人来信表示不再提此事,连“罪证”都退了回来,这时他马上把证据付之一炬,由怒转喜,并安抚妻子。B.古希腊悲剧《奥狄浦斯王》中当“杀父娶母”的预言被证明是事实,王后(即被奥狄浦斯娶为妻子的他的生母)发了疯,冲进卧房自杀身亡;奥狄浦斯痛不欲生,用从王后袍子上摘下的两只金别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这些情节均未在舞台上演出,而是从“传报人”的口中说出来的。C.《雷雨》中周朴园与侍萍年轻时的恋情变故,是全剧的“情节核”。没有这个最原初的事件,以后悲剧的每一个波澜,从周萍与四凤的乱伦之爱、蘩漪与周萍的乱伦之情,到揭开了种种人伦关系的“谜底”之后的矛盾的总爆发,这些都不会发生。D.曹禺的《北京人》中,老太爷曾皓有一具油漆了几十遍的棺材,他视之如命。但他欠了杜家的债,如还不上钱就以房子或棺材抵债。至第三幕,杜家说如不还钱就在下半夜寅时之前把棺材抬走。寅时将至,杜家紧逼,此时曾皓的女婿江泰突然站出来说他去求当公安局长的朋友帮忙,叫杜家再等一等,曾皓等人也似乎燃起了希望。4.戏剧冲突和戏剧的艺术特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5.《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讲述了窦娥被无赖张驴儿诬陷,最终含冤而死的故事,请结合戏剧内容及材料二,谈谈这部戏剧的艺术特征。(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八月里一个暖热的夜晚,天黑漆漆的,依稀看得见几颗星星在高空云层深处若隐若现。一辆小车沿着布满厚厚尘土的田野大道徐缓地行驶着。车上坐着两个年轻的乘客——一个小姐和一个青年。幽暗的远处闪亮着一道火光,时而照亮那对平静地跑着的马儿——马儿鬃毛凌乱,套着简便马具;时而照亮着那青年——他头戴便帽,身穿麻布衬衫,稳坐在驾驶座位上。马车快速地行驶着,闪过一片收获后空闲着的田野,向一片黑森森的树林驶去。昨天晚上,村子里曾响起一阵阵喧嚷声、喊叫声和胆怯的犬吠声。原来,吃过晚饭后不久,一只咆哮着的狼闯进一家农户的院子,咬死了一只羊。在狗群的吠叫声中,农民们拿着棍子赶了出来,从狼口夺回那只已被拦腰撕裂的羊。现在,车上的这位姑娘神经质地哈哈大笑着,她擦燃一根根火柴,把它们掷向黑暗的夜色之中,并开心地叫喊:“我怕狼!”火柴的亮光照耀着青年瘦长而粗鲁的面庞和他那带着兴奋的宽颧骨的脸膛。姑娘长着一副小俄罗斯型的圆脸,头上扎着一条红色的头巾。马车在奔跑中摇晃着,姑娘继续擦燃火柴并把它们掷向黑暗的夜色中。坐在驾驶座位上的青年带着一点儿傻气地对她大声喊道:“给我火柴!我要抽烟!”“马上给你!马上给你!”姑娘一边叫嚷着,一边又一次擦燃火柴。随后,夜色中闪过一道亮晶晶的闪光,夜被衬托得愈加漆黑了。在黑暗中,马车仍在向前行驶,青年与姑娘微笑着看着彼此。突然,猛地一下碰撞,他们剧烈地摇晃了一下,马车撞在什么地方停住了。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快速地勒住了马。在他们右前方的远处,一起火光分外刺目,由于火光的映衬,林子显得愈加黑森森的。那火焰急急地向天空乱窜,眼前的一切都在摇摇晃晃地颤动着,甚至在火前显露出来的整个田野也都好像在那时明时暗的暗红色火光中颤动着。这火光尽管还在远处,但它那流动的炽烈燃烧的烟火的影子却仿佛离小车只不过一俄里左右。火势狂暴地蔓延开来,越来越灼热而可怕地笼罩着愈益宽广的地面,甚至已经看得见黑暗地面上一处即将燃烧尽的屋顶上的红色火网,它的热气仿佛已经扑到了脸上,扑到了手上。马车就停在被远处的火光所照亮的一座林子前。在树林的阴影下站着三只被火光映红的灰色的狼。它们的眼睛时而闪出亮幽幽的绿光,时而射出火红的光芒,就像那从红醋栗榨出来的热乎乎的红色果汁似的。被惊吓的马儿不安地打着响鼻。蓦地,马发狂似的朝左侧的耕地冲去。手持缰绳的青年朝后一仰倒了下去,马车发出碰撞声、碎裂声,沿着耕地颠簸着,跳动着……在耕地上的不知什么地方,马再一次冲腾纵跳。姑娘一跃而起,从吓傻了的青年手中夺过缰绳,纵身跃上驾驶座。在此过程中,她的脸不知碰在车子上哪处的一件铁器上。就这样,她的嘴角上终生留下了一道轻微的伤痕。当人们问及她的这道伤痕时,她总是微微地一笑。她回忆起早先的那一个夏天。八月里那个干燥的日子和暗黑的夜晚,打谷场上人们在打谷,新堆的谷草垛发出沁人的气味,那个没有刮脸的青年同她躺在谷草垛上,仰望着那流星发出的瞬息即逝的明亮的弧形光辉……“狼是那样的吓人,马儿在狂奔。”她边回忆边说道,“我急速地拼命地扑了上去,勒住了马——”再没有什么比这一道——那些一次也不曾领受过她的爱的人都是这样说——像是在嫣然微笑的伤痕更可爱的了。(有删改)文本二:蒲宁是一位极具艺术个性与成就的作家,虽然他以诗歌创作登上文坛,但小说成就却远远超过诗歌。与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现实主义作家相比,他的小说缺少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刻意塑造,对完整情节的精心安排,而更注重追求艺术的空灵和对生活的诗意处理。抒情性是蒲宁小说的突出特征,他的小说跃动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情绪,这种情绪感和思绪还渗透到聚焦对象中去,尤其是渗透到了自然景色的描写中去,从而使得蒲宁的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特色。蒲宁小说在结构上体现为情节淡化,这也是蒲宁小说诗化的又一个突出特征,这在普宁小说中表现为:在情节发展中置入大量的抒情插笔,从而极大地压缩了情节的叙述,有时甚至使情节的发展、高潮消隐在其中,而开放式的开头和结尾也打破了小说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性,从而使小说情节更趋淡化。这种开放性的情节结构指向的是过去和现在,甚至是未来,从而在三者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凸现了作品的主题,为作者抒发哲理性思考提供了途径。蒲宁小说在题材选择上往往趋向于拾取小型题材,在文字上,注重遣词造句和词的色彩及音响效果,同时还强调色彩、声音等的结合,使作品呈现出光影声色丰富的特点。诗歌、小说、音乐和绘画这几种艺术在其作品中相融合并产生永恒的魅力。(摘编自王巍《蒲宁小说诗化特征研究》)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中姑娘擦燃火柴掷出并开心地喊“我怕狼”,“开心”一词表现了姑娘的活泼可爱与顽皮大胆。B.从文本一对马车上的青年男女微笑着看着彼此,以及姑娘回忆的描写,可以看出二人彼此相爱,感情深厚。C.姑娘对青年的爱真挚而美好,文本一最后一段的叙述,旨在表达人们对未曾领受过这种爱的遗憾之情。D.文本二所提到的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创作时会比较注重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开头描写了八月里暖热的夜晚,与结尾女子回忆这个夏天相呼应,结构上浑然一体。B.文本一中第二段的插叙内容,为后文狼的出现并拦住马车作铺垫,使情节发展更为合理。C.文本一中画横线句子的叙述视角与前文不同,从叙述者的全知视角转换为姑娘的有限视角。D.文本二说蒲宁小说注重色彩,文本一中对狼的眼睛的描写便是如此,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8.文本一中写到了女子脸上的伤痕,《祝福》中也写到祥林嫂额角上的伤疤,二者的伤疤分别有什么特别的含义?(4分)9.如欲以“蒲宁小说的诗意处理”为题为文本一写一则小评论,请你结合两则文本列出评论要点及对应“论据”。(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节选自贾谊《过秦论》)材料二: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节选自《贞观政要》)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废王道A而立私爱B焚文书C而酷刑法D先诈E力而后仁义F以暴虐为天G下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面,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作“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B.信,文中意为相信,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信者效其忠”中的“信”意思相同。C.借使,文中意为假使,与《六国论》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中的“向使”意思相同。D.右仆射,官名,秦朝时设置,汉代沿袭。汉献帝建安四年,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统一天下后,秦皇临朝,天下士人慕风向往,百姓诚心景仰,为什么这样呢?贾谊认为原因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B.秦王心怀贪婪,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懂得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的道理,因此灭亡很快就来到了。C.统治人民的方法,在于使他们安定罢了。秦二世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却亲自大加杀戮,他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D.在萧瑀看来,商纣王暴虐无道,使得天下的人都深受其害,因此八百诸侯没有互相约定就聚集起来反抗商纣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2)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14.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贾谊和唐太宗二人对待历史共有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唐太宗认为周、秦两朝国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什么?(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翁诗前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勾勒出水乡初夏的美丽景色。B.翁诗中“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正面描写了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C.杨诗首联直叙插秧其事,“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突出了一家大小分工协作、配合默契的氛围。D.杨诗最后两句中农人的答语看似答非所问,实则传神地反映了他对农事生产的关心,意蕴十分丰富。16.杨诗是怎样描写农事的繁忙与紧张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劝学》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阐明了“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景象,境界广阔、气魄宏大。(3)老师在课堂上说,“学成语要结合文言文来学”“成语就是文言文的活化石”。小刚看到成语“源远流长”时,很快联想到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像“山高月小”“三潭印月”“月出东山”……类似的说法①。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想,山大概是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见到山,我才②:山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至于水,我的故乡却到处都有。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庄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苇坑虽不像洞庭湖那样气派,但月亮倒映在水面上的时候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最高兴的是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整个夏天,我玩劲十足,毫无倦意,可以说是③。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19.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B.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C.什么?九点了,车还没有开!D.你笑什么?难道你一点责任都没有吗?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