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明山区养老中心建筑方案设计_第1页
本溪市明山区养老中心建筑方案设计_第2页
本溪市明山区养老中心建筑方案设计_第3页
本溪市明山区养老中心建筑方案设计_第4页
本溪市明山区养老中心建筑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TOC\o"1-2"\h\z\u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31.1课题背景 31.2课题目的 31.3课题意义 32国内外养老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52.1国外养老建筑发展现状 52.2国内养老建筑发展现状 52.3国内外养老建筑的发展趋势 73项目概况 93.1项目设计条件及设计原则 93.2养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14总体规划 144.1场地规划 144.2建筑布局 144.3道路规划 154.4室外活动场地规划 155单体设计 175.1功能设计 175.2平面布局 175.3流线设计 18结论 19参考文献 21致谢 23本科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口结构步入老龄化正是制约发展的一大因素,随着城市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更高的要求,开始出现城市养老建筑设施老旧,功能缺失,人性化设计弱,机构养老建筑在数量上渐渐无法满足所在区域内所有老人养老需求的问题。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养老机构对于护理老年人类型存在过多限制,尤其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养老建筑是较为特殊的建筑类型,服务对象是老年人特殊群体,因此需要在设计上做到更加完善,更加注重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习惯,力求为设计用地周边区域内的老年人提供一个能够满足各种较为安全舒适的养老居住环境。此时,在养老建筑设计中引入适老化理念,提高老年养老机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设计效果。本次课题将通过对比分析一些典型的国外成功的养老模式的前提,将其代入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同时,指出一些国外养老模式中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经验,以此来探索适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的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在当代养老建筑中针对老年人的室外场地规划、公共活动空间设计、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以及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化设施应用等角度进行探索,来实现适老化理念设计。适老化理念是指在养老建筑设计过程中以老年人的特殊生理特征以及行为模式为依据,切身考虑建筑空间对于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以及行为活动所造成的影响。建筑设计中适老化理念的加入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上的便捷,能够更加人性化得顺应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本文针对养老建筑的建筑布局、道路规划、活动场地、建筑功能、流线和居住空间等方面阐述养老建筑的设计特殊之处。由于老年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殊原因,养老项目的场地设计与一些常规的项目相比,有一些不同,对人性化、适老化设计的要求较高,对细节设计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要综合考虑,合理规划,从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全面设计。关键词:老龄化;老年建筑;养老模式;适老化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economy,theagingofpopulationstructureisamajorfactorrestrictingdevelopment.Withtherapidgrowthofthenumberofurbanelderlypopulation,Aswellaspeoplehigherrequirementsforthequalityoflife,theproblemsoftheoldfacilities,thelackoffunctions,theweakhumanizeddesignofurbanelderlycarebuildings,andthenumberofinstitutionalelderlycarebuildingsaregraduallyunabletomeettheneedsofalltheelderlyintheregion.Inthecontemporarysocialbackground,therearetoomanyrestrictionsonthetypeofcarefortheelderly,especiallyfortheelderlywithdisabilityanddementia.Theold-agebuildingisaspecialtypeofbuilding,andtheserviceobjectisaspecialgroupoftheelderly.Therefore,itneedstobemoreperfectinthedesign,paymoreattentiontothepsychologicalneedsandlivinghabitsoftheelderly,andstrivetoprovideasafeandcomfortablelivingenvironmentfortheelderlyinthesurroundingareaofthedesignland.Atthistime,theconceptofsuitableagingisintroducedintothedesignofelderlycarebuildingstoimprovethedesigneffectofelderlycareinstitutionsintheactualuseprocess.Onthepremiseofcomparativeanalysisofsometypicalforeignsuccessfulpensionmodels,thispapercomparesthemwithtraditionalChinesepensionmodels,andpointsoutsomeexperiencethatwecanlearnfromandabsorbfromforeignpensionmodels,soastoexplorethepensionmodel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suitablefortheactualsituationofoursociety.Inthecontemporarybuildingfortheaged,theoutdoorsiteplanning,publicactivityspacedesign,residentialspacedesignandintelligentfacilitiesapplicationfortheelderlyareexploredtoachievetheagingconceptdesign.Theconceptofsuitableagingreferstothedesignprocessoftheelderlybuildingbasedonthespecial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behaviorpatternsoftheelderly,consideringtheimpactofthebuildingspaceonthephysicalconditionandbehavioractivitiesoftheelderly.Theconceptofaginginarchitecturaldesignprovidesconveniencefortheelderly,whichcanbemorehumanizedtoconformtotheirlivinghabits.Inthispaper,thearchitecturallayout,roadplanning,activitysite,buildingfunction,streamlineandlivingspaceoftheold-agebuildingarediscussed.Duetothespecialphysiologicalandpsychologicalreasonsoftheelderly,comparedwithsomeconventionalprojects,thesitedesignoftheelderlycareprojecthassomedifferences,withhigherrequirementsforhumanizationandagingdesign,andmorestringentrequirementsfordetailsdesign.Therefore,comprehensiveconsideration,reasonableplanningandcomprehensivedesignshouldbecarriedoutbasedontheactualneedsoftheelderly.Keywords:ageing;oldbuildings;pensionmodel;optimalaging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出现了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与经济不再协调的发展问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社会福利保障水平低于世界标准、经济发展不均衡是我国的主要国情问题,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较低,迫使大部分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形式,出现空巢老人以及独居老人情况。大规模的人口老龄化伴随平均寿命的增长、护理难度大、独居情况多以及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等问题,仅依靠家庭照料越来越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尤其是针对一些护理等级较高以及失能失智老人,需要依附专门的照料老年人的设施,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能够养老。我国人口结构正处于从增长型(年轻人占主要比例)过渡到稳定型(各年龄组的比例基本相同)的时期。我国于1999年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当前正值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时期,预计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在30年内达到峰值,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高于30%[1]。尤其以我国、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虽然步入老龄化社会较其他欧美国家晚,但老龄化发展速度明显比其他国家快。根据数据统计,我国的基本养老设施床位的数量自2010年到2016年已从350万张上升至680万张,年均增长率高达12%。在未来三十年,养老建筑设计方面因高龄人口的增长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前景[2]。现存老旧养老建筑的功能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当代老年人对于晚年生活的需求。出现较早的养老机构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由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3]。受到我国当时国情的影响,急需建设一批养老建筑来解决当时老年人的养老福利问题,所建设的养老建筑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以及缺少适老化的设计理念,难以为老人提供一个真正舒适的养老建筑。随着全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当代老年人对于晚年生活在社交、娱乐、居住、保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若这些功能没有在养老建筑中体现出来,就很难让养老建筑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都市养老建筑作为服务对象较为特殊的建筑类型成为了当代建筑设计工作者重要的研究方向。尽管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建筑法规给予老年建筑更多的关注与福利,但导致建筑使用效果不理想的本质原因出在对于养老建筑设计以及各空间尺度功能的优化上。本文主要对于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综合性养老建筑建筑设计进行研究以及对如何切实提高老年人在机构型养老建筑的生活质量进行思考[4]。在养老建筑设计和过程中将适老化理念运用到老年人生活空间实际的方方面面,切实从老年人的视角和位置来看待养老建筑设计中细节处理,使得未来老年人能够更加接受以及推崇机构型养老形式[5]。本文将对于养老建筑的发展趋势、养老建筑设计基本原则以及本项目对于养老建筑空间设计所遵循的设计原则等进行论述。1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1.1课题背景在我国悠久的文化背景影响下,“老有所居”是每个中国人对于晚年生活的最基本要求。而传统“养儿防老”的养老模式也已暴露出很多的缺陷,制约了年轻劳动力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不再适合中国的国情。由于民众思想以及生活水平的进步,到时家庭规模越来越偏向小型化家庭,而传统的居家型养老将不再适合家庭结构发展趋势。预计我国在10年内将会进入深度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比例将会大幅度提升,在这个老龄化的时代如何更好的养老已成为我国民众关注的一个焦点[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国内先后出现大规模的退休社区、旅游养老地产、医养结合住区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住房问题,但由于底子薄、开发快,仍存在住宅品质不高、供需不平衡、可持续性差等问题[7]。同时,我国老年人处在社会关系弱化以及社会养老保障负担过重的环境中。1.2课题目的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深的今天,如何为老人设计和建造出舒适安全的养老建筑愈发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结构变化,当代老年人对于养老建筑使用过程有了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要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急需得到相应的改进,需要建筑设计人员认清快速发展中当代老年建筑设计中的功能缺失,有意识的进行调整[8]。务必重视养老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能够给老年人提供一个颐养天年的场所。1.3课题意义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老年人群,他们的幸福生活与我国年轻一代的发展前景紧密相连。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平均寿命的增长使当代年轻人所承担的养老压力倍增,更加注重老年人的情感与身心是否得到了满足,充分结合老人的生活习惯、行为特点,真正为老人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切实解决当今社会的养老问题。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才能更快更好的推动我国发展,也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之一。2国内外养老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2.1国外养老建筑发展现状人口老龄化问题在世界上也是炙手可热的话题。欧洲与亚洲国家的养老政策有着很大的本质区别。在欧美发达国家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主要采用社会养老形势,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我国紧邻亚洲国家也逐步进入老年型国家阶段,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家庭文化层面与我国相近,这些国家一方面借鉴欧洲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给与老年人优厚社会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居家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2.2国内养老建筑发展现状我国养老模式相对于其他国家分类较为单一,主要分为居家养老以及社会养老两种形式。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在我国文化思想背景下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但随着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计划生育纳入基本国策,我国的独生子女比例占据了当前社会主要劳动力的大部分[9]。这迫使年轻劳动力面临一对夫妻至少要同时负担四位老人赡养的情况,承担了难以想象的养老压力,老人也无法在居家养老中获得优质的照料和看护,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居家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情况。我国社会养老情况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护理人员需求使政策无法全面展开。2.2.1机构养老床位供需养不匹配我国养老设施的床位总数虽然逐年上升,但一些大城市核心地段的养老机构,出现了“一床难求”的现象,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养老床位供需不匹配。老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一般会拒绝脱离原有生活圈选择较远的养老设施。住宅区密集地段的老年人人数以及护理需求较大,且高龄老人所占比例较大。而位于城市郊区住宅区密度小的新建养老设施,由于周边老年人口数量较少且缺少完善的医疗配套资源导致空床率较高。这不仅难以扭转市区内“一床难求”的局面,反而出现了“床位空置”的现象。2.2.2机构养老设施综合性虽然机构养老设施的总量在飞速增长,但老人真正能够做到全面综合性的接收全部护理类型老人的养老机构却很少。尤其针对卧床老人以及失能失智老人,可选择的养老机构很少,易出现老人选择机构养老后脱离原有生活圈以及儿女看望距离长、便利性差的情况。由于目前国家政策更多是从鼓励供给的角度出发还没有做到从需求出发、按需定制。许多设施在建设时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造成建设后与实际需求不符,最终导致长期空转甚至关闭。机构养老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并没有随硬件设施的建设而配套跟进。例如一些日间照料设施由于缺少专业服务人员,难以开展相应的照护服务。2.2.3养老设计方面的问题⑴设计思路和理念存在误区由于对老年建筑不了解,许多设计人员或开发商认为老年公寓与旅馆、酒店式公寓类似,养老院和医院差不多,设计时就按照旅馆和医院的思路来做。但却忽略了老年建筑的长期居住特征和服务运营模式,造成设计方案并不符合最终的使用及运营需求。⑵设计缺乏灵活性、包容性老年建筑的空间应该是充满包容性以及多样性的,并非是单一规模化的,入住老人的类型、身体状况很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改变相对应的护理服务模式就要进行调整改变,都会对建筑的平面布局、空间形式及面积提出新的要求。许多老年建筑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今后改造的可能。例如一些最初定位为健康自理老人的养老设施在运行后转型为护理型养老设施,需要重新划分组团形式、改变空间功能,但受到建筑结构或原有布局的限制,往往难以实现。⑶盲目追求豪华,不注重细节国内许多开发商是从房地产、酒店业等领域转型到养老产业,在开发养老项目时不了解老年客群的需求,认为将硬件设施做得高端、豪华就能够吸引老人,然而却忽略了软件服务和许多的细节设计要求。⑷对护理及后勤服务需求关注不足设计人员对养老设施的护理及服务模式缺乏关注,导致建筑空间给工作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带来不利影响[10]。调研时发现,一些养老设施由于护理站布局不当,造成护理人员服务流线过长,不仅不利于对老人的看护,也不利于提高护理效率、运营效率等。有的养老设施后勤辅助空间设计不足,影响了晾晒、清洁工作的开展等。⑸对老人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认识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建筑设计对老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尚显不足。例如在老人居室的设计中较少会考虑老人个性化布置的需求,往往采用统一的家具配置,留给老人自由调整的余地很少。养老设施的公共空间在设计形式和装修风格上较为单调,空间氛围的塑造不够丰富等。2.3国内外养老建筑的发展趋势2.3.1国外养老建筑的发展趋势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对于养老建筑的发展都处于不断向社区养老模式过渡阶段。在欧洲国家的家庭文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养老居住模式的发展历程大多数都是由医院养老过渡到机构养老,再到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转变。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中叶起,开始逐渐认识到,大量盲目地建设养老院、护理院,让老人入住并且接受住院式的照顾的养老模式,不但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也不利于老人对过去的生活方式的保持和以往的社会关系的延续[11]。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日本、美国等开始推行“社区养老"的模式,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社区的各种资源和服务,能够让老人在原有社区环境中生活,避免老人依赖上一些机构的养老设施。2.3.2国内养老建筑的发展趋势我国养老形式从居家养老逐步转型为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主要由于老人传统思想的影响采取子女亲自在家中照顾老人的护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之下,儿女的养老压力大,老年人的安全不能够得到保证,在无儿女陪伴的情况下老人无社交娱乐机会易产生孤独感。这也是居家养老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被逐步的原因[12]。社区养老主要采取的就是老年人在家居住,由当地的社区提供服务的方式。这种养老方式就是方便了老年群体的相互交流,当儿女不在老人身边时他们不至于太孤独。老年人的一些娱乐活动也能够在社区的帮助下有效开展,丰富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一些医疗需求也能够在社区养老服务的帮助之下得到缓解。由于我国传统家庭关系与欧洲发达国家的不同,难以达到全面化的居家或社区养老。结合我国国情,在急需经济发展、青年劳动力的情况下当前社会环境需要的是更专业、更安全、更多样的机构型养老。由于机构的盈利性质,所以需要一定金钱来支持这种养老方式,也是最能够减轻当代年轻人养老压力的一种方式。机构养老能够减轻老年人儿女们的压力,还能够给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人的心理负担,消除老年人因独居或者缺乏关心的孤独感,满足老年人的各种生活需求,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一定会很推崇机构养老这种方式。3项目概况3.1项目设计条件及设计原则3.1.1项目设计条件本项选址目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程家街与规划道路交叉处。项目选址如图3.1所示。图3.1项目选址该地块位于本溪市明山区,其东临本溪市第四中学,北临程家小区,西侧为程家街,南侧为规划道路。场地内部有多条公交线路如:230路、237路、274路等公交线路,场地交通便利,可到达性较强;用地周边还规划有城市绿化、商业生活一条街、购物中心和医院等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具有较为成熟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城市生活氛围较为浓厚,比较适合老年人居住。根据线上调研,观察到项目用地周边建筑主要为住宅区,老年人数量多,独居老年人以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大部分,且许多老年人已在此地生活多年,与项目用地所处生活圈关系紧密。地区内部急需综合性养老设施,并能够接纳多种护理类型老人。3.1.2项目设计理念为满足该地块老年人群的养老照料需求,现规划设计一座综合多功能性机构养老设施。第一,这种养老模式是国家政策所提倡的养老模式;第二,是源于养老中心对于老年人的接收类型有很多限制,尤其是对于失能失智老人的限制更多;第三,则是为了能满足场地附近住宅区内多种类型老人的使用。这种养老模式对于老人来说不脱离原有的生活圈,使得老人感到既安心又熟悉;对于养老机构来说可以提高收益,能够吸引老年人的入住。其项目定位如图3.2所示。图3.2项目定位综合场地现状并结合环境景观、服务效率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以下几点设计理念: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优化场地环境景观质量;科学的选择楼栋形式,充分提高护理效率;丰富居住户型及娱乐活动设施等,满足老年人的不同居住需求和活动需求。据场地整体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消防交通等组织关系分为以下几部分:老人居住区、公共活动区、员工办公生活区、接待中心以及其他附属用房等。3.2养老建筑的设计原则3.2.1养老建筑居住空间设计居住空间是老年建筑设计的主要部分,是指养老设施中供老人居住的房间,主要由卧室和卫生间组成,还设有开放式护士台、护理人员休息室、值班室、药品储藏室、污物间、会客厅、多功能起居厅等空间构成的公共部分[13]。老人每天在居住空间内进行睡眠、休息和部分日常起居活动的时间远大于其他功能空间,所以居住空间设计在整体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老年人的居室要有自然采光以及自然通风以获得良好的杀菌效果,开窗方向要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朝向,房间门以及卫生间要设置为外开,防止老人发生意外情况后无法进入房间进行施救。卧床老人的居住空间比较特殊,每个双人间都要配备一间护理室,方便护理人员对老人进行助浴以及日常护理。居住空间按照护理等级来划分,不必分割男女区域,能够为老人提供更多的邻里感。居住空间要临近电梯或楼梯等垂直交通空间,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所以房间排布要力求简单明了,方便老人辨识自己的房间以及其他功能。3.2.2养老建筑人际交往空间设计在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于养老生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入养老生活后的交际圈明显缩小,居家型养老老人社交活动匮乏、娱乐活动单一,老人易出现孤独感。在养老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于老年人的人际交往空间设计要符合老年人的特殊行为特征满足老年人社交需求,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在每个护理分区中设置多功能起居厅,满足护理分区内的老人一起读报、看新闻等小型活动,也可为老人提供一个一起用餐以及招待朋友人际交际的空间,能够增强老人在居住过程中的邻里感以及家庭感。室外活动设置树荫下能够为老人提供聚集下棋的地方,场地设置可作休息座椅的长条台阶供老人日常聊天交流。公共餐厅以及公共休息区也是一个能够为老人提供社交机会的场所,应避免单人餐桌的使用,减少老人独自用餐情况,改用四人或多人餐桌,增加老人们集体就餐的机会。公共休息区设置在出入口附近,为老人提供聊天休息的区域,增强老人的家庭感。公共活动区也应选择相对开阔的房间布置形式。3.2.3养老建筑通行空间设计养老建筑中的通行空间设计对于老年使用者来说尤为重要,老年人行动缓慢,所需通行空间要进行适当地加宽,对于需要使用轮椅的老年人至少需要1.5米的通行空间。通行空间的组织要做到简单便捷方向感强烈方便老年使用者的辨识。养老建筑的通行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建筑主出入口空间设计、垂直交通空间设计以及水平通行空间设计。建筑的主出入口设计需做到无障碍设计并能容纳医用担架通行,尤其是门厅设计,需设置问询台方便管理老人进出以及来访人员的登记,设挑高设计大厅进入后视野开阔,保证流线布置清晰、功能分区合理,满足功能设计的要求,保证设计的安全性[14]。垂直交通空间设计要注意楼梯与走廊的连接要简单明了,每层要设置电梯,方便老年人上下。水平通行空间设计要注意走廊宽度,保证轮椅能够双向同时通行,老人居住单元内水平方向杜绝高度差,地面材料要采用防滑耐磨材料。3.2.4养老建筑卫浴空间设计养老建筑中的卫浴空间极易发生意外,常出现摔伤事故、跌倒等情况。养老建筑的卫浴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卫生间设计以及浴室设计。卫生间设计应考虑无障碍设计以及方便老人起身的助力扶手,卫生间内部布局应紧凑,狭小的卫生间空间可以减少意外发生的几率。浴室设计主要划分为公共浴室设计以及卧床老人的护理浴室设计,因要避免老人独自洗浴而设立公共浴室,公共浴室临近公共休息区方便老人洗浴后休憩,内部设置机械浴缸、浴凳以及休息座位。空间分割简单,方便护理人员监管谨防意外发生。卧床老人洗浴难度大,所以卧床老人的护理浴室要与护理室相结合,减少卧床老人的挪动。养老建筑的卫浴空间设计关键在于安全防滑,地面采用防滑地砖以及条形排水槽快速排水防止地面湿滑。3.2.5养老理疗保健空间设计理疗保健空间,是机构型养老建筑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加入适老化理念,对于理疗保健空间进行更多的人性化考虑,尤其针对需要康复训练老人的无障碍设计。该功能规划应贴近老年人居室布置,缩短流线长度,独立分区且具有良好采光。功能上主要包括诊疗空间、保健空间以及康复训练空间。诊疗空间应单独设置,保健空间可以进行多间分隔设置能够容纳更多老人同时使用,康复训练空间需要视野开阔,部分康复训练也可考虑与室外场地相结合。3.2.6适老化理念下的智能化设计作为科技发展时代的养老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智能化设施在设计中的参与应用,对养老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安全性能够有显著提升。在智能化理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电子设备与建筑相结合,可应用的设计形式包括:智能手环应用可以记录老人行动轨迹以及出入情况、智能检测老人的心跳血压等身体情况、记录睡眠质量等各项信息,对于每日晨检及日常活动提供参考数据,防止意外走失情况发生并能够及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反馈,减轻护理人员日常看护工作量[15]。⑵离床感应器应用适用于二级及以上护理等级老人。二级或部分一级护理老人可以安装在床脚处,护士站可以收到老人离床提醒。一级护理等级老人(主要针对卧床老人)在床上安装固定式传感器,如发生老人不慎跌落情况,能够迅速通知护理人员。⑶紧急呼叫设施应用在养老建筑中已经广泛使用。在需要护理服务以及在行动不便情况下发生突发情况都可以通过按钮来通知护士台。紧急呼叫按钮应设置在老年人随时接触到的位置,包括卫生间以及床位旁。在护士台内装备接收装置,提高服务效率,能够快速解决应对突发情况。4总体规划4.1场地规划场地设计中优先考虑了建筑的位置以及项目用地的轴线偏向,为确保老年人居住空间和主要活动场所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且避免南侧建筑的遮挡,将老人居住建筑错落布置,最大化的满足老年人的日照需求,建筑中心、公共娱乐区的东侧以及场地西北侧放则为老年人主要活动的室外场地,场地西北侧为失智老人专用封闭型活动场地。场地的主出入口位于城市主要道路上,增强场地的可到达性。场地的东北侧和西南侧较为开敞,自然景观良好。西南侧设置接待中心以及来访人员停车处。临近道路两侧为该地区主要交易集市,能够符合老人的特殊购物形式,增强养老设施与周边社区的联系,有利于提高老年人与社会的交流,增强老人的社会参与感。4.2建筑布局建筑形态是从独立的护理分区演变成“回”字形的建筑形态,通过重复与错位以及对场地周边建筑肌理的观察,对于其他功能空间进行分散型排布,对其进行整合处理,再利用老年人公共活动区以及连廊等手法进行连接,使两栋建筑既相互连接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形体生成过程如图4.1所示。图4.1形体生成过程为使老人延续过去的生活方式,顺应老人讨厌过多变化的心理特征,营造出围合极具安全感的合院式生活模式。两栋“回”字型建筑均设有独立的建筑主要出入口,减少不同功能出入口的相互干扰,且次入口均连接中心室外活动场地。因温度的骤变、风吹日晒都会给老年人带来身体的不适,因此建筑单体设有架空层以及连廊等的过渡空间,入口处设置过渡灰空间,迎合老年人喜欢在入口处聚集聊天的行为特征。建筑与室外活动场地关系紧密,普通老人可以通过居住功能空间或公共娱乐空间快速进入室外活动和场地,增加室外活动机会。公共活动空间屋顶设置可上人的屋顶绿植区,可以提供休息观景等功能,且能够通过屋顶绿植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一个室外活动空间。4.3道路规划该项目的交通组织方式应充分考虑老年人行动慢、反应迟缓的特征,场地内部采用人车分流的通行方式,看望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车辆进入场地后直接接入地下车库,避免行驶车辆对老人造成伤害[16]。参观人员车辆进入场地后可直接进入临近接待中心的地上停车场,缩短车行流线且利用绿植对于地上车型流线进行一个遮挡。能够充分保证老年人的安全,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步行条件。车行道路系统简单清晰,场地内设有消防环路和消防扑救场地,能够有效地防止意外的发生。人行道路场地平整,无较大高差并配置无障碍设施。采用平坦防滑、质地均匀、无反光的材料,对于借助拐杖、助行器等器具行走的老人来说既方便又安全。4.4室外活动场地规划室外的主要活动场地位于场地的中心,建筑布局对于室外活动区域多有避让,可以保证冬季阳光充足、夏季通风,不受东北方向的寒风侵袭以及日落时的西晒问题影响,加强老年人活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室外活动场地的位置设置在易于被室内清晰观望到的位置,有利于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提高老年人参加室外活动的兴趣,同时方便护理人员的日常监测。室外活动场地毗邻围墙以及场地的主要出入口,便于吸引他人,包括周边地区的居民,有利于营造多样的较大型的活动。为老人营造友善、舒适的室外环境。5单体设计5.1功能设计本项目根据场地整体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消防交通等组织关系分为以下几部分:老人居住区、公共活动区、员工办公生活区、接待中心以及其他附属用房等。老人居住区分为普通老人居住区以及特殊护理老人居住区,特殊护理老人居住区主要是针对失智老人设计,与其他功能分割开来相对独立,拥有独立的室外活动区域,并弱化与其他出入口的关系,最大程度的保证失智老人的安全[17]。普通老人居住区共设两栋,每栋一至二层为公共生活区,保证老人居住空间采光的同时防止公共活动区对于居住区的噪声干扰。公共活动区设置在两栋普通老人居住区之间的连接处,并在屋顶设置可上人的屋顶绿植平台,最大程度的缩短老人的使用流线长度,有助于老人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增强老人在养老建筑使用中的参与感。员工办公生活区分为员工办公区与员工生活区两大部分,一层至三层为员工办公区,包含办公室以及会议室等功能,四层与五层为员工生活区,员工办公生活区位于普通老人居住区的西北侧,三层与老人居住空间用连廊相连接。接待中心单独设置于场地西南角,紧邻地上停车场方便来访人员参观,视野开阔并设二层观景台,使来访人员能够快速了解老人居住环境以及室外活动场地。5.2平面布局本项目在平面布局设计中,注重功能与流线的组织关系,有利于减短老人的行走流线,方便护理人员实时观测老人健康情况。普通老人居住区采用“回”字形的单廊布局形式,使更多的老人居室或得良好的朝向,在四角设计垂直交通空间,减少老人消防疏散流线长度,平均每六个房间设置一个独立护理分区,护理分区内设护士台、员工夜间值班室、药品储藏室、会客厅以及多功能活动区供每护理分区的老人日常文娱活动或集体用餐使用。护士站采用半开放式,最大化的提高服务效率。一层设置有公共餐厅、厨房、公共浴室、老人临时休息区、超市等功能。二层设有理疗室、医务室、以及临终关怀间等功能空间。特殊护理老人居住区弱化通向建筑主入口的出口,强化引导老人进入室外活动场地,使用绿植与其他功能分割,避免与其他人员流线的交叉。5.3流线设计在本项目设计过程中,流线是影响本项目整体功能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不同使用人群,流线分为普通老人流线、失智老人流线、护理人员流线、参观人员流线以及后勤服务流线。普通老人流线简单便捷,方向感强烈有利于老人出入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失智老人流线安全,流线设计简单封闭,方便老人辨识,护理人员流线使护理服务流线短捷,减少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时间以及劳动强度。参观人员流线满足停车方便,参观路线简短,避免与其他流线的过多交叉,后勤服务流线注重隐蔽,保证送餐、洗衣、进货等后勤流线避免与老人、老人家属等公共流线交叉,以保证洁污分区,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在建筑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代,人们对于建筑的使用感提出了更高更详细化的要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必须得到相应的改进,需要建筑设计人员认清当前老年建筑设计中所存在的不足,顺应老年人使用需求的发展原则,对养老建筑设计进行有意识的调整。现代都市养老建筑设计理念要以适老化理念为核心。在当代实际养老建筑设计工作中,应当正确理解适老化理念,对其加以运用,从多方面考虑老年人实际使用需求,对于需要重点注意的空间设计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无障碍通行、居住舒适性、方向引导感、安全卫浴等问题。将适老化理念融入单带养老建筑设计中来,需要关注老年人养老生活中生理与心理两大方面需求,对于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加以研究,应用到实际养老建筑设计中来。对于养老建筑的细节设计要充分运用适老化理念。优秀的养老建筑设计对于老人的室内居住环境、室外活动场地以及公共娱乐设施的细节考虑,都应最大程度的解决老人生活过程中行动不便以及体力下降等问题,能够让老年人在建筑使用过程中体会到设计的便捷舒适。在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老人对于人际交往以及娱乐设施的需求,增强老年人的邻里感与社会参与感,加强对于老年人的人文关怀,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通过优质的养老建筑的设计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减轻当代年轻人社会压力、创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和文明共同发展。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当代建筑设计人员应高度重视的问题是如何快速有效的保障老年人在机构养老模式下的精神与生活质量。人性化设计、安全舒适性设计、适老化设计是在当代养老建筑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首要解决问题是对其设计形式的思考与研究讨论。尤其是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养老建筑设计需要更加规范更加详细全面的设计手法与准则,建筑设计人员应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颐养天年的场所,务必重视养老院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竭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集安全性、舒适性于一体的机构型养老环境。

参考文献[1]李光,李红霞.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继续教育发展探析[D].太原: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8:4-5[2]周燕民.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详解[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4:12-20[3]袁帅.现代都市养老建筑设计与改造的几点思考[J].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2019,1(5):25-34[4]吴晓燕.现代都市养老建筑设计及其改造对策[D].武汉: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2018:18-20[5]\o"周博王维郑文霞"周博,\o"周博王维郑文霞"王维,\o"周博王维郑文霞"郑文霞.\o"回归社区世界养老项目建设解析养老之路系列丛书辑共建家园共建家园现代养老设计解析疗养院老年护理医院医疗中心建筑设计书籍"回归社区世界养老项目建设解析[M].南京:\o"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6-18[6]童慧杰,黄成义.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及其社会影响[J].西北人口,2015(6):81-84[7]\o"倪蕾著"倪蕾.\o"城市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城市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14[8]桑雨岑.机构养老设施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7:25-26[9]郭良.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建筑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6,4(19):58-68[10]魏红曼.浅析社会工作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介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4(8):65-7[11]\o"杰弗里·W.安德森(JeffreyW.Anderzhon)著,袁逸倩,李伟,李昕阳,李贺楠译"袁逸倩,\o"杰弗里·W.安德森(JeffreyW.Anderzhon)著,袁逸倩,李伟,李昕阳,李贺楠译"李伟,\o"杰弗里·W.安德森(JeffreyW.Anderzhon)著,袁逸倩,李伟,李昕阳,李贺楠译"李昕阳,\o"杰弗里·W.安德森(JeffreyW.Anderzhon)著,袁逸倩,李伟,李昕阳,李贺楠译"李贺楠.\o"国际养老建筑设计案例研究"国际养老建筑设计案例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9:20-53[12]韩晓娟,石孟良.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建筑的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2019,11(2):55-76[13]陈燕.现代都市养老建筑设计与改造的几点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2017(9):64-67[14]严尹鹏.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9(8):122-123[15]RobertDukaric,MatjazB.Juric:Towardsaunifiedtaxonomyandarchitectureofcloudframeworks[J].

FutureGenerationComputerSystems.2016(8):48-59[16]Chong,

Keng

Hua.PlaceDesignwithOlderPeopleinAsianCities[M].London:Routledge,2018:10-20[17]Salter.StandbyReverseMortgages:ARiskManagementToolforJohnRetirementDistributions[J].JouralofFinancialPlanning.2015(8):40-48致谢行文至此,致谢的开始就意味着为期五年的大学生活的结束,“素年锦时指尖落,喜然回首韶华过”多日的翘首以待直至付梓之际,这一路的收获让我不知去选择怎样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沈阳城市学院有我带不走的回忆,更有带得走的收获。大学的时光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承载着我们每一位城院学子的锦瑟年华。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贵为师,亦贵为友。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了知识渊博平易近人的李特老师与史文奇老师,正是他们治学严谨,学识广博,耐心细致的言传身教深,我才能有信心、有动力的完成这篇论文。本篇论文设计从选题、开题报告、资料的收集到整个论文的写作、修改,都离不开老师们细致的指导和督促。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从开题报告到修改后的初稿再到定稿,每当我有所疑惑时,李特老师总会放下繁忙地工作,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对我的论文认真批改,字字句句仔细把关,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使我在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不至于迷茫,她严谨的治学之风和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将会影响我的一生,对于我的教海与关心我更是会铭记于心。同时我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是他们给予了我一个审视五年来学习成果的机会,让我能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对于我的帮助将会是一笔无价的财富。还要感谢我的母校沈阳城市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在这五年来对我的用心栽培。终时,这人间仍是星河滚烫,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言辞有尽,凡此种种,铭记于心。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一)典型例子

调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问卷调查法。它是通过书面提问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即调查人员编制调查项目表,分发或邮寄给相关人员,询问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统计和研究。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2.制定调查计划

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

3.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

4.整理材料

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5.总结研究

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三)特点

调查法相对其他研究方法来说较为耗时耗力,但也有其优势,即获得的一手资料信息真实具体,能够对研究对象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一)典型例子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观察法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

(二)研究步骤

1.明确观察对象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

在观察计划中要规定明确的观察目的、重点、范围以及要搜集的材料。

3.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是否充分,往往影响观察的成败。

4.做好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要时时记录,不放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三)特点

观察法具有拓展人们的感性知识、启发思想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强调研究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且不允许掺杂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