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前六个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前六个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前六个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前六个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前六个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

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

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

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

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

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

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

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

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

(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

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

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

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

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

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

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

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

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

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

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

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6、后进生转化措施: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

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

心”:诚心、爱心、耐心。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五、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4课时(个别少教材分析)

二、长方体(一)..................................5课时(个别少教材分析)

三、分数乘法......................................5课时(少练习三)

四、长方体(二)..................................6课时(少练习四)

五、分数除法......................................4课时(少练习五)

六、确定位置......................................2课时

七、用方程解决问题...............................3课时

数学好玩..........................................3课时

八、数据的表示和分析.............................4课时

总复习3课时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主备人:施教时间:年月日

单元第一单元课题《折纸》课时数课型新授课

学生在前面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本单元主要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有认

教材解

知结构之间架设桥梁,把学生引入渴望探究的情景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

的认知特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重点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混合

运算,掌握分数、小数的互化。

A类

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学会计

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B类

目标通过自主探索、渗透转化的思想,学会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

分数加减法。

C类

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增进小组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1.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

难点2.教学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1.直接写得数。(3分钟)

预习

1.26,2115137

作业

55779988

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习单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B类教学目标)

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回忆通

,和1*和_1g和*分和同分母

589676分数加减法

回忆:什么是通分?通分时,用谁做公分母?的计算方

2.计算下面各题法,为异分

通过练习,谁来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母分数加减

小结:法做铺垫。

(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

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通分时,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计算最简便。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跟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新内容。

【板书课题:折纸】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0分钟)(A、B、C类教学目标)

1.(出示例题)手工课上,小红用了一张纸的2折了一只小船,小明

用同一张纸的4折了一只小鸟。那么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

儿?

(1)请学生拿出自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并涂色

表示。

(2)请学生汇报自己折纸和涂色的情况并用分数表示。

(3)请你估计一下,他们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想一想,学生通

这个要怎么列式?生列式并分类(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过直观的操

(4)那么,你们知道这类异分母分数加法怎么计算吗?自己先在练作活动理解

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同桌相互交流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及方法。异分母分数

学生汇报,生生质疑(汇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分析)。加减法的算

引导: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怎么求它们的理,并能正

和?确学会计算

①1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异分母分数

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的加减法。

②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

才可以直接相加。

③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

数再加减。

④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小结:师总结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练一练第1题

2.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相减

(出示例题)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出示自学要求)

让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师小结补充。

小结: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拓展应用(10分钟)(B类教学目标)

如果我们班全体同学参加大扫除劳动,2/5的同学打扫教室,1/3的学生独

同学打扫室外卫生区,其余的同学去打扫阅览室,打扫教室和卫生区的同立完成练

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打扫阅览室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习。

四、课堂总结(3分钟)(B类和C类教学目标)

L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2.你认为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要注意些什么?本节课的收

获,梳理本

节课知识。

五、板书设计:

折纸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把它们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

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主备人:施教时间:年月日

单元第一单元课题《星期日的安排》课时数课型新授课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

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后,

教材解

则为本单兀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是分数的混合运算,

教材利用“星期日的安排”的故事情景,逐步引出分数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

上,让学生通过探究算式运算的过程,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A类

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B类

教学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

目标

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C类

能正确解答与分数加法有关的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L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

教学重

算。

难点

2.难点: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预习1.直接写得数。(3分钟)

2,53.211292

作业

3347931015

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习单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A类教学目标)

(1)计算。复习异

-3+-15-+3-1-1-+1-分母分数加

8264126减法的计算

(2)口答。

方法,构建

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知识链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9分钟)(A、B、C类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师:同学们,星期日你们都做什么?(去爷爷奶奶家、去同学家、在

家看书、看电视)

师:淘气调查了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你们想知道大家都在干

什么吗?(想知道。)

2.探索算法。

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出示课件(“星

期日的安排”情景图)学生交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真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流各自算

8法,结合解

的同学外出游玩,上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

决问题的过

中)程理解分数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加减混合运

题)算的顺序。

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课

件出示问题),怎么列算式呢?拿出练习本,试一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我列出:1-3-工(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作为总数进入运

86

算,减去外出游玩的同学,再减去少年宫活动的同学,剩下的就是留在家

中的同学)

生:我列出:1-(士3+1L)(先把外出游玩的和去少年宫活动的同学

86

相加,再把全班同学看作整体“1”,减去它们的和)

(1)全班交流。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

算式的算理。

师: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

师:这个同学说得非常准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分数加减混

合运算一一星期日的安排(板书课题)

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指导板

书)

生1:我选择了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86

,31

I----

86

=3_[

"86

=_n

~24

生2:我也选择了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的不一

86

样。计算过程是:

31

।I----

86

=24__9__A

-242424

_15_4

~2424

=_H

~24

31

生3:我选择了“1-(-+-)"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

86

是:

I-(—+—)

86

/94、

—1-(—十—)

2424

_24_13

~2424

-24

生4:我也选择了“1-(-+-)”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比他简单,

86

是:

1/31、

1-(一+一)

86

=1-竺

24

24

3.即时练习

出示P68“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再进行交

流。

4.归纳小结

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计算时,可以先将所有分数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的;也可以根据需进行

部分通分。用哪种合适,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算式特点来确定。计算时,要

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三、拓展应用(10分钟)(B类教学目标)

1.练习:

321313151

—+—+——+—I——+—+—

8510438399学生独

2.计算:1-(-+-)立完成练

63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习。

结合板演集体订正,纠正存在的问题。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3分钟)(B类和C类教学目标)学生谈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本节课的收

2.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获,梳理本

节课知识。

五、板书设计:

星期日的安排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3-11-^-1

86868686

_31_24_9_4_z94.n上

—————_1_(+).

862424242424"

J5_24_B.=11

=U_==

-242424-242424

_n

=_H=

24-24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主备人:施教时间:年月日

第一单元课题《“分数王国”与“小数课时数—,课型新授课

单元

王国”》

比较两个用不同形式表示的数的大小,这是学生学习上的新知识,也是他

们认知上的新冲突。如何解决这个冲突则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在设计本节课

的教学时,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教材解

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比较、整合,从而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

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必过早地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可以给

学生一些简单的提示,即教师可以以一个参与者的角度提供一些自己的思路,

以供学生讨论和探究。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A类

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教学B类

目标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C类

通过教学分析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感受转化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难点难点:能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把分数化小数。

1说.出下面各小数的意义。

0.20.450.267

2.将下列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或1000的数。

预习

0.3=0.03=0.003=0.55=0.375=

作业

3.求下面各题的商。(分别用小数和分数表示)

2+5=()=()

154-25=()=()(5分钟)

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习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A类教学目标)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里玩一玩。出示情通过创

境图,看,分数王国里都有哪些数呢?小数王国呢?生汇报。设情境,构

分数王国的士兵和小数王国的士兵吵了起来,他们吵什么呢?建分数和小

,和0.06都说自己更大呢!数的链接。

20

提出问题:,和0.06哪个数大?

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0分钟)(A、B、C类教学目标)

1、解决问题

估计学生会出现把时化成分来比较,把分数化成小数和把小数化成分

数来比较。让班内学生进行评价和质疑,在讨论中理解这几种方法。

(1)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思考,把方法记录下来,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指名板演汇报。

学生通

生1:画图比较可知:0.06>—

20过观察、比

生2:因为上=1+20=0.050.06>0.05所以0.06>±较、归纳、

2020

生3:因为0.06=/--=——>—所以0.06>-!-概括能正确

1002010010010020地找到将简

对不同的方法,老师都给予肯定。单的分数化

课件展示学生可能没有出现的画图等方法,让学生继续在讨论中理为有限小

解。师小结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比较分数大小时候,把分数化数,将有限

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小数化为分

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解决。小数和分数如何互化呢?下面我们重点来研究这

个内容。

2、常用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成小数: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5825

(1)独立练习,探索转化方法。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班内反馈

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

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可以这样转化。

小数化成分数: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数做练习,探索小

数化成分数,过程同“分数化成小数”。

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就把小数化成十进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

数点后的数作分子)

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化成分数有什么要注意的,引导学生注意能约分的

要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三、拓展应用(10分钟)(B类教学目标)

1.完成教材8页“练一练”1题。引导学生明确当一个分数不能化成

有限小数时,就要根据实际需要保留合适的位数。

2.完成教材8页“练一练”2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学生独

3.完成教材8页“练一练”4题。立完成练

4.东东和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爸爸5分包了16个,妈妈8分包习。

了45个,东东10分包了23个,你知道谁包饺子的速度最快吗?

四、课堂总结(2分钟)(B类和C类教学目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学生谈

(1)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本节课的收

(2)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获,梳理本

(3)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节课知识。

五、板书设计:

“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分数与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一般地说,分数化为小数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用分子去除以分母;小数

转化成分数则是先把小数化为十进分数,再进行处理。”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主备人:施教时间:年月日

单元第一单元课题《练习一》课时数课型复习课

A类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B类

目标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计算。

C类

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重重点: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分数、小数互化。

难点难点:能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小数的互化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分数、小数互化。(5分钟)

作业

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习单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10分钟)(A、B、c类教学目标)

指名回答,

1.再现所学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忆本单元所

2.引入课题

学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板书课题:练习一。

二、指导练习(23分钟)(A、B、C类教学目标)

1.出示练习一第1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请学生独自完成。在解决

组织交流,纠正存在的问题问题的过程

2.第3题,连一连中,提高了

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组织交流,纠正存在的问题)学生解决问

3.第4题:在尺子上标出各数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在书上标一标达到了练习

4.第7、8题,第7题找出错误并改正,第8题解方程。的目的。

5.第2、6、9解决问题

三、课堂总结(7分钟)(A、B、C类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熟练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对于本单元学生谈

的学习,你有什么窍门,与同伴说一说。本节课的收

获,梳理本

节课知识。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第一课时

主备人:施教时间:年月日

单元第二单元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时数课型新授课

本单元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经31识了长方体、

教材解正方体、圆柱和球,并且熟练的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弓、式。通过本单

读元的学习可以为后续的长方体的体积以及六年级的圆柱,圆锥白勺表面积和体积

奠定基础。

A类

通过观察、分析、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

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教学B类

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C类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

难,M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预习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分钟)

作业

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习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5分钟)(A类教学目标)

1.说一说学生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3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抒己见,寻

长方体或正方体?(出示课件)找生活中的

师: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长方体或正

2.认一认方体,充分

师: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感知其特

学生活动一: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征。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0分钟)(A、B、C类教学目标)

(一)简单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组成部分。

顶点

--------

尝试练习:

①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个面;

②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个顶点;

③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条棱。

(二)探索新知活动

(1)分组讨论正方体、长方体面的特点(指名汇报)学生通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从顶过观察、分

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析、操作、

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讨论等活

学生活动二:从顶点、面、棱三个角度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动,进一步

1.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巡视,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认识长方

2.约5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体、正方体,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了解长方

的?体、正方体

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各部分名

小结: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等,长方称。

体的对面两两相等。

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

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长方

体的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棱的长度相等。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

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1页的表格中。

3.整理知识

我们把刚才探索得的知识归纳整理可以得下表:

面棱

个个

形状大小条数长度关系

数数

相对面相分3组每组棱长

长方体86长方形12

等相等

每个面都是正方

正方体866面都相等12所有棱长都相等

(认识正方体的棱和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请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学具,找一找,一个顶点引出几条棱?谁

能给它们起名字?

2.师引导叙述:底面上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竖直方向上的棱充分利

叫做高。用学具模

3.同桌两人活动:将长方体横放,侧放,指一指它的长、宽、高型。,感知长

4.学生独立研究正方体的长、宽、高。方体长、宽、

5.引导小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高的特点及

长方体。关系。

(四)练一练:

1.指出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2.填空:

(1)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4厘米,高是3厘米。12条棱长的

和是()厘米。

(2)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2.5厘

米。它上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左边的

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

条棱长和是()厘米。

三、拓展应用(10分钟)(B类教学目标)

1.把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填在表中。

上下前后左右

5cm而面面面面面

4j|m面积/cm?

8cm-/

2.如图所示,三条线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图°2cm/'学生独立

3cm/

(1)这个图有()个面是长方形;完成练习,

2cn

(2)这个图有()个面是正方形;并互相交

(3)这个长方体上所有长方形的面积和是(),所有正方形的流。

面积和是()0

3.判断题: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24条棱。()

(3)一个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它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因为摆法不同,所以同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不是固定不

变的O()

四、课堂总结(3分钟)(B类和C类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会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长方体学生谈

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吗?(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本节课的收

获,梳理本

节课知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棱

个个条

形状大小长度关系

数数数

长方

86长方形相对面相等12分3组每组棱长相等

正方

86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面都相等12所有棱长都相等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主备人:施教时间:年月日

单元第二单元课题《展开与折叠》课时数课型新授课

“展开与折叠”这一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一内容是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认识的延伸,同

时也是为后继教学表面积知识做好铺垫。教材从正方体的展开引入,为学生创

教材解

造了想象和操作的空间,同时引起学生思考和质疑:怎样展开?有多少种展开

的结果?在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后,教材编写了“做一做”和“练一练”

两个内容。这两个内容通过动手操作、想象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体与面的相互

转化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其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A类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

认识。

教学

B类

目标

能正确判断图形沿虚线折叠后是否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C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L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难点2.能正确判断图形沿虚线折叠后是否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1.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有什么特征?

2.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有什么特征?

前提测评,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面棱

个个

形状大小条数长度关系

预习数数

作业正方体/一71每个面都是正方6个面的面所有的棱

O8612

形积相等都相等

长方体可以分为

长方形(也可能

相对面的三组,每组

86有2个相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