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练04:议论说理类、山水游记类文言文(解析版)-【走向中考】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中考语文备考资料_第1页
进阶练04:议论说理类、山水游记类文言文(解析版)-【走向中考】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中考语文备考资料_第2页
进阶练04:议论说理类、山水游记类文言文(解析版)-【走向中考】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中考语文备考资料_第3页
进阶练04:议论说理类、山水游记类文言文(解析版)-【走向中考】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中考语文备考资料_第4页
进阶练04:议论说理类、山水游记类文言文(解析版)-【走向中考】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中考语文备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者小k君小注:

本专辑专为2022年上海中考二轮复习研发。

思路设计:分为知识讲解、进阶练习、仿真模拟卷,知识讲解部分主要细分

知识点,便于二轮的精细化复习,后期还会上线其他版块的精细化讲义组合,进

阶练习适合中等及以上学生使用,题目源自于2022年一模试卷及近两年名校名

卷真题,仿真模拟卷,模拟中考考试题型与方向,便于学生做摸底测试。

进阶练04:议论说理类、山水游记类文言文(解析版)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若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辕转反侧。

参差苻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苻菜,左右芭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日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I.甲诗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乙文选自一家著作《礼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甲诗写男子在“"(填4个字)困境中的积极追求;乙文则阐述的道理。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中的“关关”是拟声词,模拟雎鸠鸟的叫声。

B.乙文中“学学半”中的第一个“学”字读成xi2。

C.甲诗的最后八句描写了与姑娘成婚后的欢乐场面;乙文运用类比说理方法,类推出学习

“至道”,才能知道“其善”。

D.甲诗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乙文首句以“嘉肴”喻

“至道”,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

1.诗经儒

2.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3.求之不得教和学互相促进(或:教学相长)

4.C

【分析】

1.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我国最早是诗歌总集是《诗经》,《礼记》是儒家经典.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

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书中内容主

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一部儒

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

知:知道;困:困惑,不足;然后:这之后;自强:自我勉励。

3.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可知男子是困境是“求之不得”;根据

“故曰:教学相长也”,可知本文阐述的道理是“教学相长”。

4.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C项“最后八句描写了与姑娘成婚后的欢乐场面”判断错误,这是“求

而不得”的幻想,不是写实。

故选C

【点睛】

乙译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

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别人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

这之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之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

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课外阅读

5.(2020•上海普陀•九年级月考)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②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海,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

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④《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欧阳公:即欧阳修。②几:将近,接近。③即:猜想。④韩子退之:即韩愈,

字退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旷野之无方—

②便目新乎其所睹—

(2)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于是心胸畅快而醒来,更想长久地保留而忘了归还。

B.于是心胸洒脱而酒醒,更想长久地停留而忘了返回。

C.于是心胸洒脱而酒醒,更想长久地保留而忘了归还。

D.于是心胸畅快而醒来,更想长久地停留而忘了返回。

(3)第二段结尾句作者用了两个“善”,前一个“善”是说这个亭子建得好,后一个“善”

是说一。这一段通过表现醒心亭四周一的环境,借景抒情,凸显了一。

【答案】

(1)尽让

(2)B

(3)亭的名字取得好优美欧阳修及友人在山水间的乐趣

【分析】

(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原野开阔,没有尽头。穷,尽。

②句意:所见到的美景让人眼花缭乱。使,让。

(2)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则其心洒然而醒”形容周围美好的环境带给自己的那种潇洒自然,无拘无束的感觉,句中

的“洒”是“洒脱”的意思;“更欲久而忘归也”形容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打算在此停留

的时间更长久些。据此可知,B项理解最准确。故选B。

(3)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这句话的意思为:这大概可以称

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又用所见到的美景来给它命名吧,这就更有水平了。根据

意思可知,前一个“善”是说这个亭子建得好,后一个“善”是说亭的名字取得好;第二段

“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意思是:那里群山环抱、云雾

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表现了醒心亭周围环境的优美、雅致;“则其心洒

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意思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

欧阳修及友人沉醉于山水之景,在山水间陶冶性情,表现了欧阳修及友人在山水间的乐趣。

【点睛】

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边,欧阳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个名叫“丰乐”

的亭子,并亲自作记,以表明这个名称的由来。不久以后,又在丰乐亭的东面几百步,找到

一个山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叫“醒心”的亭子,让我作记。

每逢欧阳公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肯定要到丰乐亭喝酒。有时喝醉了而且觉得

累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水嘉

美,所见到的美景让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

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所以就根据这个缘故给亭命名为“醒心亭”,是取自韩退之的

《北湖》诗。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又用所见到的美景来给它

命名吧,这就更有水平了。

6.(2020•上海市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九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景公登射①,晏子修②礼而侍。公曰:“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

之图国。”

晏子对日:“君子无礼,是底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

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国治者,

吾未之闻也。

景公曰:"善”乃饰射③,更席,以晏子为上客,终日问礼。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登射:指走上射箭的位置。古代有通过射箭选拔人才的制度,射箭时有套礼仪

所以下文说“选射之礼”。②修:依照。③饰射:整治射礼。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景公曰:“普”()②更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无礼而国治者,吾未之闻也。

(3)景公认为治理国家要依靠“";但晏子认为要依靠“礼”,他认为

”礼”的作用是:.

【答案】

(1)善:好更:更换

(2)没有礼仪能够治理好国家的,我重来没有听说过。

(3)得天下勇士可以对人有所约束,让君子不成为百姓,让百姓不成为禽兽;士

兵多了也会被管理的井井有条,不做反叛之事;儿女力量大了,也不会杀害他们的长辈。

【分析】

(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①大意:景公说:“说得好。”善:好。

②大意:撤掉席。更:更换

(2)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

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去13;国治,治理国家;闻,听说。“吾

未之闻也”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调整为“吾未闻之也”。

(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从“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可知,景公认为治理国家要依

靠“得天下勇士”。晏子却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修礼,这是因为“君子无礼,是底人也;

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即:如果没有“礼”,君子会成为

百姓,百姓会成为禽兽;士兵多了,会做反叛之事;儿女力量大了,会杀害他们的长辈•“然

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用“礼”来约束人们,让君子不成

为百姓,百姓不成为禽兽,士兵不做反叛之事,儿女也不会杀害他们的长辈。

【点睛】

参考译文:

齐景公站起来射箭,晏子规规矩矩地等待。公说:“射箭的礼仪,我不满足。我想要得到天

下的勇士和他图谋别国领土。”

晏子回答说:“君子没有礼仪,是平常人;平常人没有礼仪,是禽兽。臣下勇气过多的就杀

了他的君主,小辈勇力过多就会杀了他的长辈•那些不敢做的人,只是因为遵循礼啊。礼是

用来驾驭人民的。马缰绳是用来驾驭马的。不讲礼仪而能治理国家的人,我没有听说过。”

于是不射箭了,撤掉席,把晏子当作尊贵的客人,每天都询问礼仪。

三、对比阅读

7.(2021•上海黄浦•九年级期中)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

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丙)

岳阳楼记(节选)

庆历四年春,膝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完成下面表格。

篇目作者解释加点词语文意理解

李白,字长风破浪会有时

甲垂钓碧溪:诗人借此表明对从政仍有期待

①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乙③见赠闻笛赋:诗人借此④

以诗相答

不以物喜

丙范仲淹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作者⑥

(2)下列对以上诗文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和丙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作。

B.甲乙两诗和丙文都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浪漫主义情怀。

C.“行路难"''弃置身”和“处江湖之远”都表现了人生境遇的艰难。

D.丙文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情怀,境界高于甲乙两诗。

【答案】

(1)①太白;②终将;③刘禹锡;④怀念友人;⑤因为;⑥对滕子京政绩的赞赏。

(2)D

【分析】

(1)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甲)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誉为“诗仙”。“长风破浪会有时”意为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终将会到来,会:终将。

(乙)此诗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

晋时,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好友向秀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

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

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政

通人和,百废具兴”写出滕子京做巴陵郡太守后,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

兴办起来了。可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对滕子京政绩的肯定与赞赏。

(2)

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A.丙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的嘱托而写的一篇文章,并非是被贬后;

B.甲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浪漫主义情怀。乙诗

表达了诗人长年被贬的愤懑之情,并写出了对生活与未来的积极态度,丙文表达作者忧国忧

民的情怀,乙丙均未体现浪漫主义;

C.“处江湖之远”写即使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并未表现出人生境

遇的艰难;

故选D。

【点睛】

参考译文

(甲)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

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

风雪早已封山。像姜尚垂钓,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

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

起征帆,横渡沧海!

(乙)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

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

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

神。

(丙)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

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

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

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

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8.(2020•上海普陀•九年级月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1)(甲)诗中的“萋萋”形容,(乙)文中"”一词意思与之相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主要描写日暮时远眺黄鹤楼的美好景色。

B.(甲)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抒写离愁别恨。

C.(乙)文点明醉翁亭名称由来和醉翁的真正含义。

D.(乙)文寄托了作者在滁州被贬后,无尽的抑郁。

(4)甲诗借景抒发了的情感。乙文写景,除了交代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

点,也引发了醉翁的意趣。

【答案】

(1)草木长得茂盛蔚然

(2)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

(3)C

(4)思念家乡寄情山水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

甲诗中“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萋萋”形容草木长

得茂盛;乙文中“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句意是: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蔚然:

草木繁盛的样子。“蔚然”一词意思与“萋萋”相似。

(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句中重点词: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高踞。

(3)

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A.根据“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过去的

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

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可知,【甲】诗主要描写登临黄鹤楼的所思所想,泛览眼前景物,

见景而生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思是:天色己晚,眺望远方,故乡在

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作者看到烟波浩渺的江面引发

作者思乡的愁绪;“主要描写日暮时远眺黄鹤楼的美好景色”表述不准确;

B.【甲】诗是吊古怀乡的佳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

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

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

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

显宏丽阔大,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

空,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满含寂寞、惆怅之情;本项表述有误;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意思是:醉翁的

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欧阳修被贬受挫时,却能与百姓同游、同乐,心系百姓,未表现出“无尽的抑郁”;

故选C。

(4)

本题考查诗文的感情。

【甲】诗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思是: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

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

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作者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

出的浓浓迷雾,诗作以“愁”收篇,表现了作者内心浓浓的乡愁,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乙】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交代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环境清幽美丽的特点,由“醉”的意义转入写山水之乐,点

出“乐”字以贯穿全文,表现了作者沉醉于山水(寄情山水)的意趣。

【点睛】

【甲】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

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

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

深深的愁绪。

【乙】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

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

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

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

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

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

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2022•上海闵行•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甜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谢无逸©闲居。一日,有一举子来谒,坐定,目:“每欲问公一事,辄忘之。尝闻人言

欧阳修者,果何如人?”无逸熟视久之,日:“旧亦一书生,后甚显达,尝参大政。”又问:

“能文章否?”无逸曰:“文章也得。”无逸之子宗野有七岁,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

此等举子,如何唤作书生?

注释:①宋代临川城南人,北宋文学家。

9.(甲)文选自课文《》。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1.梳理(甲)文第①段内容,填写表格。

场景生活特点

滁人游

(1)________

太守治理下滁州百姓过着(3)_______的生活

(2)________

太守醉

12.解释(乙)文中的加点词。

(1)宗野方七岁()(2)匿笑而去()

13.对(乙)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果然有这样一个人吗?

B.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C.尝试听你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D.尝试听你说过欧阳修,果然有这样一个人吗?

14.从(甲)(乙)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有两大才能:(1);(2)

【答案】

9.醉翁亭记

10.太守回去而宾客跟随(他/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

11.太守宴众宾欢安定富足

12.正;刚刚离开

13.B

14.善理政善为文

【解析】

9.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由选文“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

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等句子,可以推断出选文出自《醉翁亭记》,

作者是欧阳修。

10.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在整体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本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尽

量字字落实。本题注意下列重点词语:

归:回去。而:表顺承。从:跟随。

11.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场景的描绘,理清思路,划分

层次,概括文意。

【甲】文第①段共包含四个句子,每个句子为一个层次,每一层次均是先描绘具体的场景,

最后对这一场景加以概括。场景依次是: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所以

(1)(2)处应填:太守宴、众宾欢。

(3)选文从内容上来看,叙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

描绘出琅珊山上一派欢乐热闹的景象,体现了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12.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确定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等

特殊用法。

(I)大意:宗野刚满七岁。方:正,刚刚。

(2)大意:偷偷笑着离开了。去:离开。

13.

B.此句中,“尝”是“曾经”的意思、,而非“尝试”之意;“果”是“究竟”的意思,而

不是“果然”;“何如”是“怎样”“怎么样”的意思;“人言”的“人”指的是他人,非

指谢无逸,不能理解为“你”。整句的意思是: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呢?

故选Bo

14.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刻画,去准确把握人物

形象。

【甲】文的尾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包

含两层意思:“醉能同其乐”体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思想,只有百姓安定富足,才能同游

同乐,从侧面反映了欧阳修的治理能力,为政有方,善于治理;“醒能述以文者”是说欧阳

修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也表明他擅长写作,善于为文。【乙】文中“尝参大政”“文

章也得”也突出了欧阳修这两大才能。

【点睛】

译文:

【甲】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

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

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

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

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木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

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

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

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

陵欧阳修吧。

【乙】

谢无逸闲居在家。有一天,有个贡生来拜见他,坐下后,问道:“每次想问您一件事,

却总是忘记。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谢无逸仔细看他,过了一会

儿,说道:“以前的一个书生,后来当了官,参与国家大事。”贡生又问道:“他能写文章

吗?”无逸说:“他写的也可以。”无逸的儿子谢宗野刚满七岁,站在旁边,听到后偷偷笑

着离开了。这样的考生,怎么能叫作读书人呢?

(2022•上海虹口•一模)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5.(乙)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7.(甲)诗和(乙)文的作者都从古代先贤的身上找到了归属感,(甲)诗中“”

一词,用了伯夷、叔齐的典故,作者把二人引为知己,表达了自己

的人生选择;(乙)文中作者以“"为楷模,表达了自己

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O

【答案】

15.宋代范仲淹

16.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17.采薇;隐居不仕;古仁人;忧乐天下(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

【解析】

15.

考查文学常识。乙文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本文是作者

应自己的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

16.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以,因为:翻译时要注意互文的修辞,

前后两句互为补充。

17.

考查比较阅读。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意为: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

代采薇而食的隐士。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

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乙文中的“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意为: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的心理。表明自己要以古仁人为

楷模。根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作者的政治抱负是以天下人之忧乐

为自己的忧乐,先忧后乐。

【点睛】

译文:

乙: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

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

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

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

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2022・上海嘉定・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各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丙)

送陈经秀才序(节选)

欧阳修

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①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描②鳖,可供膳羞。山两

麓③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④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⑤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

而暮归。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注释)①刺舟:撑船。②揭:刺。③麓:山脚。④岩崭颓怪:山峰险峻危峭。盘绝:曲折

难行。⑤长夏:泛指夏季。

18.(甲)诗作者是,(乙)文作者陶弘景是(朝代)人,(丙)文作者欧阳

修号醉翁,晚年又号。

19.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四时俱备()(2)而可以登高樱望()

20.(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

(2)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不会感到身体劳累,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满足。

B.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C.却不会感到身心的劳累,虽然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满足。

D.所以不会感到身心疲劳,虽然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21.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和(乙)文写的是春天景色,(丙)文写的则是夏天景色。

B.(丙)文和(乙)文中水的特点是清澈,(甲)诗中水的特点是寒冷。

C.(甲)诗和(丙)文观景角度是仰观俯察,(乙)文观景角度是近观。

D.三篇诗文写景的角度各有不同,但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22.从描写的景物看,(甲)诗选择了、乱花、浅草等早春时节的典型景物表达游

湖的喜悦之情;(丙)文不仅描写了可赏之美景,还从“”"”两方面,

突出游玩之乐。

23.(乙)文末提到谢灵运,意蕴丰富,含蓄表达了作者、等情感。三位

作者都陶醉在自然美景中,可以用(丙)文中的句子“”来形容他们的情感寄托和

精神追求。

【答案】

18.白居易南朝(南北朝)六一居士

19.都看,回头看(环顾)

20.(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美好世界)啊!(2)B

21.D

22.早莺、新燕浮泛膳羞

23.钦慕(追慕、追随)自豪(自得、自诩)惋惜(遗憾)(谢灵运、自己、世人

三个角度任选其二)欣然得山水之乐

【解析】

18.

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是一首描写

杭州西湖的七言律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

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

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

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送陈经秀才序》作者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9.

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四季都存在,俱:都;

(2)句意为:因而可以登高四处眺望,顾:看,回头看。

20.

(1)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

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句中重点词语:实,确实;

是,这里: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句意为: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美好世界)啊!

(2)考查对句子的翻译和文段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首先弄懂句子含义,再与各个选项进

行对比。“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意思是,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

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而:去U;劳,疲劳;虽,即使;厌:厌倦;

故选B。

21.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将每一个选项放入文本中进行

比较辨析。

A.“【甲】诗和【乙】文写的是春天景色”表述有误,根据乙文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

的内容可知,本文描写的是四季常景,并不是仅仅写“春天景色”;

B.“【甲】诗中水的特点是寒冷”表述有误,《钱塘湖春行》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文中并未体现水的寒冷;

C.“【乙】文观景角度是近观”表述有误,根据乙文中“高峰入云”“两岸石壁”“夕日欲

颓”的描写可知,乙文中景物描写也采用了远视;

故选D。

22.

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内容可知,作者先写仰

视所见禽鸟,早莺在歌,春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

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

的生机。根据【丙】文中“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搠鳖,可供膳羞”的内容可知,作者

撑着小船在水面随波逐流,泛舟游览;在河中钓鲂鱼,刺龟鳖,作为佐餐的佳肴。又从“浮

泛”“膳羞”两方面,突出了游玩之乐。

2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乙】文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内容可知,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

之感,期与钦慕已久的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以及

世人无视山水之乐的惋惜。三位作者都陶醉在自然美景中,【丙】文中“欣然得山水之乐”

意为能够尽情地享受山水的乐趣,可用来形容他们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

【点睛】

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

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

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

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然而伊水的流水最为清澈见底,河水发出潺潺之声在山石问飞溅。撑着小船在水面随波

逐流,可以泛舟游览;在河中钓鲂鱼,刺龟鳖,可作为佐餐的佳肴。两山的山脚都沉浸在水

中,没有危崖峭壁和曲折难行的险境,因而可以登高四处眺望。在漫长的夏日来游览,只有

十八里路程,可以清晨出游傍晚归来。所以游览龙门的人能够尽情地享受山水的乐趣,却不

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2022•上海奉贤•九年级期末)古诗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4.本词的作者是宋代的(人名),小序中的“子由”是(人名)。

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小序中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地点及缘由。

B.词的上阕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C.词的下阕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D.全词跌宕有致,情景交融,显示了词人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丙)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

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T)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

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

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

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

不衰。子路愠见日:“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疾: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

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

26.孔子,名丘,字,是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体著作。

2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吴伐陈()(2)维粮()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2)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29.对以上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B.孔子认为一个人一定要经历贫穷,不能追求富贵,则不合乎正义。

C.孟子认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D.孔子认为君子穷困的时候也能够不动摇,小人的话在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了。

30.以上选文中,乙篇把具有品质的人称为“贤”者,丙篇、丁篇把具有同样品

质的人都称为“”。

【答案】

24.苏轼苏辙

25.A

26.仲尼儒家语录体

27.攻打断

28.(1)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是因为他内心所怀的思想感情不同。

(2)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批评、指责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29.B

30.安贫乐道或贫贱不能移君子

【解析】

24.

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

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

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

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25.

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词的小序中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地点及缘由”表述有误,根据“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的内容可知,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并未体现出作词的

地点;

故选Ao

26.

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瞰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

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

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

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27.

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吴国军队攻伐陈国,伐:攻打;

(2)句意为:断绝了粮食,绝:断。

28.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

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所以,因此、因而;异于,不同于;存,保存。句意为:君子与一般人

不同的原因,是因为他内心所怀的思想感情不同。

(2)句重点词语:贤者,贤人;刺讥,批评指责;疾,弊病。句意为:孔子是个贤人,他

所批评、指责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29.

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时,全面把握选文内容,将每一个选项放入文本中进行

比较辨析。

B.“孔子认为一个人一定要经历贫穷,不能追求富贵,则不合乎正义”表述有误,根据乙文

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内容可知,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孔子把它看作

天上的浮云,并没有说不能追求富贵;

故选B。

30.

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重要信息的提取。根据乙文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内容可知,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

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这种安贫乐道的品质是贤者所具备的。

根据丙文中“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和丁文中“君子

亦有穷乎?”“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的内容可知丙篇、丁篇把具有同样品质的人都称

为“君子”。

【点睛】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

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

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

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

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

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

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

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

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

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

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

们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

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

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使

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

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

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31.(2020•上海浦东新•九年级月考)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

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

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树林阴翳

②念无与为乐者念: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水落而石出者而山不加增

B.禽鸟知山林之乐操蛇之神闻之

C.醒能述以文者以其境过清

D.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欧阳修与苏轼同是被贬之人,他们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细

微差别,请说出他们的异同点。

【答案】

(1)①遮盖②考虑、想到

(2)B

(3)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岩谷山洞穴便昏暗阴沉。

(4)共同点:都有旷达的胸襟,乐观的心态。

不同点:欧阳修:抒发了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情感。

苏轼: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有自嘲、自解的心态

【分析】

(1)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

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翳:遮盖。

②句意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而:表示承接/表示转折;

B.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

C.以:来/因为;

D.于:在/给。

故选B。

(3)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

点词:夫(fti),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

纷飞,此处指雾气。开,消散,散开。归,聚拢。暝(ming),昏暗。句意为:要说那太阳

出来,树林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岩谷山洞穴便昏暗阴沉。

(4)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题意从目的、原

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来分析异同点即可。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