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5 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5 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5 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5 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专题15: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设问方式1.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文章由第三人称转变为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解题方法1.第一人称。作者以当事人“我(我们)”的口吻叙述所见、所闻、所感。作用:①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增强真实感;②便于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③便于作者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作出直接的评价;④线索人物。2.第二人称。“你(你们)”,多用在抒情性很强的文章里,往往与其他人称,尤其是第一人称结合使用。作用:①如同面对面交流,读来亲切感人;②以倾吐或呼告的方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③增强文章的抒情性。3.第三人称。作者以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以第三者的口吻用“他(他们)”叙述人物和事件。作用:①能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不受时空限制;②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自由灵活,可以完全根据需要设计环境、情节、人物命运,可以更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答题模板1.人称作用:文章采用第×人称,具有××作用,更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2.“我”在文中的作用:①“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叙述串联起了所有情节;②“我”是事件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③“我”能够衬托主人公的××形象;④“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3.叙事人称发生变化的作用: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一、(2021·辽宁锦州·八年级期中)阅读《那些卑微的母亲》,回答相关问题。那些卑微的母亲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在桌旁坐下,就见一个老妇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躬着身子,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当时,朋友正说着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于是她将身子躬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新鲜的蚕豆……”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们的说笑声淹没了。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解开口,才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③每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印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去,重新擦一遍。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那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她:“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扯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号。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绿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内,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碾住了,忽然,就见我身旁的一个女人,猛地冲过交通协管员的指挥条,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连串汽车尖锐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⑥她一边赔着笑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水瓶,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个可以做孩子晚饭的烧饼,或者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1.文中一共详细刻画三位母亲,请你概括一下与她们相关的故事情节,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1)卖花生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为了工资苦苦哀求年轻主管(3)捡破烂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用“哪些卑微的母亲”做标题,有何用意?3.第④段中划直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她就急了,伸手扯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通得满脸都是。4.号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做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5.文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记叙这些故事,有什么好处?6.文结尾段有哪些作用,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1)为了卖掉花生对顾客卑躬屈膝(2)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3)为了捡一个塑料瓶不顾自身安危

2.点明这些母亲共同的特征——身份低微、收入微薄;表现了这些母亲被人尊重的主旨。言简意赅,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运用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被扣工资生怕交不起儿子学费时内心的焦急,体现出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与责任感。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子俩的笑容比作是磁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笑容的传染力,体现了母子俩的淳朴善良的笑容给大家带来的感动。

5.第一人称叙事以作者为线索人物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更具真实感;也能更好地进行心理描写,便于抒情。

6.结尾扣题,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这些卑微的母亲辛劳而崇高!升华情感、深化主旨,表达对她们的敬意。【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第一空:根据第①段“当时,朋友正说着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于是她将身子躬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新鲜的蚕豆……’”分析概括得出:为了卖掉花生对顾客卑躬屈膝。第二空:根据第③段“每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第④段“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号”分析概括得出: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第三空:根据第⑤段“忽然,就见我身旁的一个女人,猛地冲过交通协管员的指挥条,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连串汽车尖锐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分析概括得出:为了捡一个塑料瓶不顾自身安危。2.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根据第①段“她躬着身子,表情谦卑地问:……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于是她将身子躬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第④段“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号”、第⑤段“忽然,就见我身旁的一个女人,猛地冲过交通协管员的指挥条,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连串汽车尖锐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分析,“卑微的母亲”点明这些母亲共同的特征——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结合第⑦段“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表现了这些母亲被人尊重的主旨。同时,作为题目,会让读者产生疑问,母亲为什么卑微。起到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急”“扯住”是运用动作描写,“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通得满脸”是运用神态描写,结合“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被扣工资生怕交不起儿子学费时内心的焦急,体现出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与责任感。4.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划线句分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笑容”比作“温暖的磁场”,这是母子关系融合的表现,是感染人的强大力量。结合“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水瓶,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个可以做孩子晚饭的烧饼,或者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分析,尽管母子俩靠捡瓶子为生,但并没有因此消极忧愁,而是对生活充满了阳光般的微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5.本题考查第一人称的作用。根据第①段“我们刚在桌旁坐下,就见一个老妇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可知,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根据第⑥段“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水瓶,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个可以做孩子晚饭的烧饼,或者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可知,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通过“我”的视角记叙了卖花生的母亲、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捡破烂的母亲的故事,“我”为线索人物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更具真实感,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的体会作者心情。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6.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结合“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分析,照应题目“那些卑微的母亲”,总结全文。结合“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分析,点明文章中心——这些卑微的母亲辛劳而崇高!升华情感、深化主旨,表达对她们的敬意。二、(2021·云南昆明·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小学是在寺庙里,房子都老高老高,屋脊上雕着飞龙走善,绿苫长年把瓦槽生满,有一种毛拉子草,一到雨天,就肉肉地长出半尺多高来。②五岁那年,娘牵着我去报名,学校里不收,我就抱住报名室的桌子腿哭,老师都围着我笑;最后就收下了,但不是正式学生,是一年级“见习生”。娘当时要我给老师磕头,我跪下就磕头了,头还在地上有了响声。那个女老师到把我抱起来,我以为他要揪我的耳朵了,不想那胖胖的手一捏,却将我的鼻涕捏去了。“学生了,还流鼻涕!”大家都笑了,我觉得很丢人,从此就再不敢把鼻涕流下来。③我那时最爱语文,尤其爱造句,每一个造句都要写得很长,作业本就用得费。后来,就常常跑黄坡下的坟地,捡那死人后挂的白纸条儿回来订成细长的本子,一到清明,就可以一天之内订成十多个本子,但是,句子造的长,好多字不会写,就用白字和别字替着。同学们都说我是错别字大王,老师却表扬我,说我脑子灵活,每一次作业都批“优秀”,但将错别字一一画出,让我连做三遍。④学写大字也是我最喜欢的课,但我没有毛笔,就曾偷偷剪过伯父的羊皮褥子上的毛做笔,老师就送给我一支。我很感谢,越发爱起写大字,别人写一张,我总是写两张三张。老师就将我的大字贴在教师的墙上,后来又在寺庙的高年级教室展览过,她还领着我让高年级学生参观。高年级的讲台桌很高,我一走近,就没了影儿,她把我抱起来,站在那椅子上。那支毛笔后来一直用秃,我还舍不得丢掉。⑤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我的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娘要给父亲去信总是拿着几颗鸡蛋来求老师代写,老师硬是不收鸡蛋,信写得老长。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她说:“你现在能造句了,你怎么不学着给你父亲写信呢?”我说我不会格式,她说你家里有什么事情你就写什么,不要考虑格式!”我真的就写起来,比如:奶奶的病好转了,夜里不咳嗽了。娘的身体很好,只是唠叨天凉了,父亲的棉衣穿上没有。还有家里的狗还很凶,咬伤了三娃的腿,其实是三娃用棍打它,它才咬的。还有我学习很好,考试算术得了一百分,语文得了九十八分。信花了三天才写好,老师又替我改了好多错字,说:”以后到高年级做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你就按这路子写,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老师的话,这些话宛如一盏始终照耀着我前进方向的明灯,所以到如今,我也还能写些小说、散文。⑥这一年,我们上完了二年级。寒假里,同学们都去挖药、砍柴卖钱,商量春节给老师买些年画拜年。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我们拿着一卷子年画,还有一串鞭炮去找老师,但是,老师却不在。问校长,原来她调走了。校长拿出一包水果糖来,说是我们的老师临走时,很想到各家去看看我们,但时间来不及了,就买了这糖,让开学后发给我们每人一颗,我们就都哭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我的那位老师。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师还在世没有,我仍不知道,每每想起来,心里就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惆怅。(选自《意林》2020年11月下半月刊有副改)7.阅读选文,说一说③~⑤段讲述了上学之后我与老师之间发生了哪些令人难忘的事?8.纵观全文,作者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作。请分析“我”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9.结合语境,按照括号内的要求,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1)那个女老师倒把我抱起来,我以为地要捏我的耳朵了,不想那胖胖的手一捏,却将我的鼻涕捏去了。(请从描写方法上进行赏析)(2)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老师的话,这些话宛如一盏始终照耀着我前进方向的明灯,所以到如今,我也还能写些小说、散文。(请从修辞方法上进行赏析)10.联系全文,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两位老师有什么共同之处。【链接材料】我交出我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呈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选自鲁迅《藤野先生》)【答案】7.①我爱造句,同学们都嘲笑我,只有老师鼓励我②学写大字,老师送我毛笔,还带我去让高年级同学参观③老师教我写信,也教会了我写作文

8.①“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③通过“我”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件事情,衬托出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9.(1)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抱”“捏”等动作,细腻的刻画出老师动作的体贴与温柔,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师的话比作指路明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话对我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0.文中的老师与藤野先生的共同之处是:①对学生认真负责②关心学生③认真对待自己的教育工作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受到学生的尊重⑤为学生指引方向(联系文章内容,答到三点即可)【解析】7.本题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概括。阅读③~⑤段,围绕“我与老师”之间的故事概括。如第③段“我那时最爱语文,尤其爱造句,……同学们都说我是错别字大王,老师却表扬我,说我脑子灵活”可概括出:我爱造句,同学们都嘲笑我,只有老师鼓励我;第④段“学写大字也是我最喜欢的课……老师就将我的大字贴在教师的墙上,后来又在寺庙的高年级教室展览过,她还领着我让高年级学生参观”可概括出:学写大字,老师送我毛笔,还带我去让高年级同学参观;第⑤段“你现在能造句了,你怎么不学着给你父亲写信呢……以后到高年级做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你就按这路子写,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可概括出:老师教我写信,也教会了我写作文。8.本题考查分析第一人称的好处。本文主要讲述“我”与老师之间那些令人难忘的事,“我”亲身经历了这个故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有亲切感;另外,“我”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通过“我”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刻画出老师对我的关心、爱护与影响。抒发对老师的感恩与思念之情。使用第一人称,有利于作者直接抒发思想情感。9.本题考查赏析语句。(1)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把我抱起来,我以为地要捏我的耳朵了,不想那胖胖的手一捏,却将我的鼻涕捏去”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老师的“抱”“捏”等动作,生动地刻画出老师的温柔,对学生的爱护,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思念。一定要答出描写对表达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意义。(2)句子赏析一般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这些话宛如一盏始终照耀着我前进方向的明灯”,把老师对我说的话比作指路明灯,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老师教我写信,还教会了我写作文,让我不胜感激。1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分析人物共同之处。文中的老师既温柔又关爱我,入学的第一天,抱着我给我捏鼻涕,上学后,我爱造句,同学们都嘲笑我,只有老师鼓励我;我学着写大字时,老师送我毛笔,将我的大字贴在教师的墙上,后来又在寺庙的高年级教室展览过,她还领着我让高年级学生参观。老师还教我写信,也教会了我写作文。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关心鲁迅听不懂课,帮他修改讲义。先生学识渊博,认真负责,严谨治学,有求实精神。藤野先生曾给鲁迅温暖,给他振奋人心的力量。鲁迅视藤野先生为精神上的引路人。由此分析,文中的老师与藤野先生的共同之处是:①关心爱护学生;②对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③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④受到学生的尊敬与感激。三、(2022·湖北十堰·八年级期末)阅读《拿什么感谢你,我的孩子》,按要求回答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第一次参加你的家长会,是在你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②我从海鲜批发市场急三火四地赶去,衣服上沾满了鱼虾鳖蟹的污渍。尽管我破例打了车,还是迟到了。我迎着那些略带讥讽和嫌弃的目光走到你的座位旁,内心充满了羞愧和歉疚。你则扬着小脸,帮我擦额头上的汗,又递过来你的小水壶:“妈妈,喝口水。”③刹那间,你的体贴和不轻贱令那么多人对我们母子刮目相看。④家长会结束后,你的班主任让我留一下,你则跟老师请假:“我妈得回家给爷爷奶奶爸爸做饭,可不可以先走?有什么话,我回家讲给她听,保证不漏一个字。”⑤班主任叹了一口气说:“韩流妈妈,班里四十多个孩子,韩流最让我心疼,那么懂事、乖巧。”⑥他告诉我,新学期开始时小朋友一起搬书,很多孩子都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干活儿,而他一个人在后门搬着几乎顶着下巴的书进进出出,满头是汗。⑦“韩流妈妈,这样的孩子将来能没有出息吗?家里有这样的孩子,你有功啊。”⑧我握住班主任的手:“韩流爸爸出车祸瘫痪,爷爷奶奶常年卧床,我根本顾不上韩流。孩子从刚会走路起,就给爷爷、奶奶、爸爸接屎端尿,我连心疼他的时间都没有啊。”⑨回家的路上,我的眼泪就没有断过。回放你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我对生活有过的那些抱怨都不见了。老天给了我那么多不幸,可也给了我令人心疼、欣慰的你。⑩你放学回家时,我在楼下等你。看到我,你的小嘴张成了O型:“妈,你去相亲啊?”⑪我假装打你说:“不管以后干的活多脏多累,我也不能给你丢分。看看,你妈还行吧?”⑫你马上跳起来:“绝对是美女!我长大了,就找一个像妈妈这样能干漂亮的老婆,”⑬那一刻,我真想拥抱你。虽然你只有一米三,很瘦,但在妈妈心里,你已经长成一棵小树,今我想到去依靠,而不是拥抱。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⑭你上初中那三年,我们分别送走了爷爷、奶奶。送走奶奶那天,我回到家里号啕大哭。你走过来,抱住我说:“妈,奶奶虽然没有别人家的奶奶长寿,但你让她活得很体面,我奶不亏!”⑮临睡前,你给我和你爸打来了洗脚水:“以前光给爷爷奶奶洗,现在你们也有这样的待遇了。”你爸的眼泪直往下掉。你笑着对他说:“我给我亲爸亲妈洗脚有什么可感动的?我妈给我爷我奶洗了二十多年的脚,我得向我妈学习。”⑯那一刻,我真想对你说,不要向妈妈学习,因为没有哪个妈妈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太累。⑰就在我们生活的压力有所减轻时,爸爸的情绪却越来越糟。在他39岁生日那天,你用不吃中饭节省下来的钱给他买回一个大大的蛋糕,然而,推开家门,等待你的是爸爸割腕自杀后的惨烈场面。⑱上初三的你,先用毛巾扎住了他还在流血的手臂,然后拨通了120。直到他脱离了生命危险,你才打电话给我。在病房的门口,你对我约法三章:⑲“不许责备,因为坐在轮椅上的人是爸爸,不是咱俩;⑳不许同情,这样会助长他的悲观情绪;㉑不许害怕,我一定能把这件事处理好,让我爸永远不动这个念头。”㉒进了病房,我泪如雨下,心疼与抱怨的话都没有说,只是紧紧地握着他的手。“爸,你在,我就有爸爸可叫,我妈累了一天回家,就有个嘘寒问暖的伴儿。爸,我一定会让你快乐起来。”㉓你的话,让我忘记了哭。我不敢相信,你已经长大到令我目瞪口呆的地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㉔从那天开始,你放学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先把爸爸推到小区里。瘫痪前,他是个铁路工人,并有一门剪发的手艺。㉕为了让爸爸觉得他还有用,你挨家敲邻居的门,希望他们能来免费剪发,你还承诺,如果剪坏了,你花钱帮他们去理发店修理。冲着你,老老少少的邻居都来了。㉖那天下班,我远远地看着你们父子俩,一个给人理发,一个忙着给邻居端茶送水。你爸爸的嘴角,竟有我多年不曾看到的笑意。是你,找到了让他快乐起来的钥匙。杨奶奶看到我,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尖儿疼啊。”㉗渐渐地,小区里的人都知道了你,好多家长有意让自己的孩子跟你交往。我曾亲耳听你教训过一个比你还大的高二男孩:“下次不准跟你爸妈那样没教养地说话,再这么说话,就别承认住在咱院儿里,咱丢不起这人。”㉘你是如何让他服你的,我无意中得知了根由。你曾被院里的大孩子欺负,一个孩子王一度每天都劫你的钱,你舍不得钱,就让他打。直到有一天,那个孩子被另外一个比他大的孩子欺负,你动了拳头。㉙事后,那个大孩子问:“干吗帮我?”你说:“你是咱院的孩子王,如果你输了,咱院的孩子就都没好日子过。我以前不动手是因为我怕把你打坏了,还得我妈出钱给你治,我是心疼我妈。”㉚那个大孩子和他的“兄弟们”震惊了,你也获得了他们的“芳心”。㉛那一刻,我无比自责,我对你的世界居然如此陌生,我是这样一个不称职的母亲,你却给了我那么高的礼遇。11.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你”表达的好处。12.请在横线处给这封信加三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13.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你的话,让我忘记了哭。我不敢相信,你已经长大到令我目瞪口呆的地步。14.如何理解“那刻,我无比自责,我对你的世界居然如此陌生,我是这样一个不称职的母亲,你却给了我那么高的礼遇”这句话的含义。15.文中有个好妈妈,好妈妈有一个好儿子。有人说是天生的,你怎么看待的?说出文中的依据。【答案】11.用第二人称表达,体现母亲的平等观念,有利于直接抒发母亲对孩子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显得亲切自然,用“你”又能表达母亲孩子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赞美。

12.第一次参加家长会(你早已是一棵小树;或者你是我的依靠。)

妥帖处理大事(父亲自杀)或者你让我目瞪口呆

小大人的大胸怀(你给我很高的礼遇)等

13.目瞪口呆,表示不敢相信,儿子从抢救他爸爸,到安慰我,最后到安慰他爸爸,整个过程都让我佩服能干的儿子,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赞美和挚爱。

14.母亲的自责是因为没能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和家底,为不了解儿子人小却又如此的胸怀而自责,为不了解儿子所思所做所想而自责,为儿子处处为母亲着想而自责,文句充满了自责,但也暗含了对儿子的尊重、佩服以及做母亲的自豪和幸福。

15.不是天生的,来自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以前光给爷爷奶奶洗,现在你们也有这样的待遇了。”“我给我亲爸亲妈洗脚有什么可感动的?我妈给我爷我奶洗了二十多年的脚,我得向我妈学习。”这些话里可以看出。【解析】11.考查对叙述人称的理解和作用分析。第二人称可以增加亲切感。这种叙述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原文段的距离。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联系全文内容及第③段中“刹那间,你的体贴和不轻贱令那么多人对我们母子刮目相看”,第㉓段中“你的话,让我忘记了哭。我不敢相信,你已经长大到令我目瞪口呆的地步”,第㉛段中“那一刻,我无比自责,我对你的世界居然如此陌生,我是这样一个不称职的母亲,你却给了我那么高的礼遇”的内容可知本文用第二人称进行叙述,体现出母亲内心对孩子的平等观念,有利于情感的直接抒发,表达出母亲对孩子的强烈而深沉的爱,显得亲切自然,同时用“你”又能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赞美。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一空,通过第①段中“第一次参加你的家长会,是在你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⑬段中“那一刻,我真想拥抱你。虽然你只有一米三,很瘦,但在妈妈心里,你已经长成一棵小树,今我想到去依靠,而不是拥抱”的内容可概括为:第一次参加家长会或你早已是一棵小树;第二空,通过第㉓段中“你的话,让我忘记了哭。我不敢相信,你已经长大到令我目瞪口呆的地步”的内容可概括为:你令我目瞪口呆;第三空,通过第㉛段中“那一刻,我无比自责,我对你的世界居然如此陌生,我是这样一个不称职的母亲,你却给了我那么高的礼遇”的内容可概括为:你给我很高的礼遇。13.考查对词语的赏析。“目瞪口呆”,意思是眼睛直盯着不动,嘴张着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第㉓段中“你的话,让我忘记了哭。我不敢相信”的内容可知,“目瞪口呆”在句子中表示不敢相信;联系第⑰段中“就在我们生活的压力有所减轻时,爸爸的情绪却越来越糟。在他39岁生日那天,你用不吃中饭节省下来的钱给他买回一个大大的蛋糕,然而,推开家门,等待你的是爸爸割腕自杀后的惨烈场面”,第⑱段中“上初三的你,先用毛巾扎住了他还在流血的手臂,然后拨通了120。直到他脱离了生命危险,你才打电话给我。在病房的门口,你对我约法三章”,第㉒段中“进了病房,我泪如雨下,心疼与抱怨的话都没有说,只是紧紧地握着他的手。‘爸,你在,我就有爸爸可叫,我妈累了一天回家,就有个嘘寒问暖的伴儿。爸,我一定会让你快乐起来’”的内容可知,儿子从抢救自杀的爸爸,到安慰妈妈,最后到安慰爸爸,能干的儿子在整个过程中都让“我”感动佩服,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赞许和挚爱。14.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联系第②段中“我从海鲜批发市场急三火四地赶去,衣服上沾满了鱼虾鳖蟹的污渍。尽管我破例打了车,还是迟到了。我迎着那些略带讥讽和嫌弃的目光走到你的座位旁,内心充满了羞愧和歉疚”,第⑧段中“我握住班主任的手:‘韩流爸爸出车祸瘫痪,爷爷奶奶常年卧床,我根本顾不上韩流。孩子从刚会走路起,就给爷爷、奶奶、爸爸接屎端尿,我连心疼他的时间都没有啊’”的内容可知,母亲为因为没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和生活而自责;联系第联系第⑰段中“就在我们生活的压力有所减轻时,爸爸的情绪却越来越糟。在他39岁生日那天,你用不吃中饭节省下来的钱给他买回一个大大的蛋糕,然而,推开家门,等待你的是爸爸割腕自杀后的惨烈场面”,第⑱段中“上初三的你,先用毛巾扎住了他还在流血的手臂,然后拨通了120。直到他脱离了生命危险,你才打电话给我。在病房的门口,你对我约法三章”,第㉒段中“进了病房,我泪如雨下,心疼与抱怨的话都没有说,只是紧紧地握着他的手。‘爸,你在,我就有爸爸可叫,我妈累了一天回家,就有个嘘寒问暖的伴儿。爸,我一定会让你快乐起来’”的内容可知,妈妈为不了解儿子所思所做所想和儿子处处为母亲着想而自责;联系第㉘段中“你是如何让他服你的,我无意中得知了根由。你曾被院里的大孩子欺负,一个孩子王一度每天都劫你的钱,你舍不得钱,就让他打。直到有一天,那个孩子被另外一个比他大的孩子欺负,你动了拳头”,第㉙段中“事后,那个大孩子问:‘干吗帮我?’你说:‘你是咱院的孩子王,如果你输了,咱院的孩子就都没好日子过。我以前不动手是因为我怕把你打坏了,还得我妈出钱给你治,我是心疼我妈’”的内容可知,为不了解儿子年纪虽小却有宽广胸怀而自责;联系第①段中“第一次参加你的家长会,是在你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⑬段中“那一刻,我真想拥抱你。虽然你只有一米三,很瘦,但在妈妈心里,你已经长成一棵小树,今我想到去依靠,而不是拥抱”,第㉓段中“你的话,让我忘记了哭。我不敢相信,你已经长大到令我目瞪口呆的地步”,㉛段中“那一刻,我无比自责,我对你的世界居然如此陌生,我是这样一个不称职的母亲,你却给了我那么高的礼遇”的内容可知,“你却给了我那么高的礼遇”包含了母亲对儿子的尊重、佩服和为儿子感动自豪骄傲的幸福。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联系第⑮段中“临睡前,你给我和你爸打来了洗脚水:‘以前光给爷爷奶奶洗,现在你们也有这样的待遇了。’你爸的眼泪直往下掉。你笑着对他说:‘我给我亲爸亲妈洗脚有什么可感动的?我妈给我爷我奶洗了二十多年的脚,我得向我妈学习’”的内容可知,好儿子不是天生的,孩子孝顺懂事,源自于良好的家风,来自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才会成为“好儿子”。四、(2022·辽宁锦州·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少年走过的路周恒祥①少年走在乡间小路上。此时已经是夜里的八点半,刚下晚自习。从学校到家里,有八里多路。这段路,必须要步行,因为家里买不起自行车。这段路,有两个分支,都能到家,但是,一个分支,要经过村里的坟地,少年不敢走那一段路;另一个分支,要经过一条小河,河中间一个小桥,桥的两边,是密密麻麻的芦苇荡,白天尚可,夜晚经过,也是恐惧。少年无他,只好选择了芦苇荡。②月亮升起来了,少年快步走着,惨白的月光洒在地上,也把少年单薄的身影印在地上,显得那么渺小,孤单。村里的孩子考上中学的,有三个人,那两个因为有亲戚在镇上,就住在亲戚家了,只有他,在镇里无亲无故,学校只有初三才会提供住宿。少年来到了芦苇荡,清风吹过,芦苇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有一大群八卦的大嫂大娘在议论着什么,少年的身上,鸡皮疙瘩一下子就炸起来了,冷汗嗖的一下在后背上钻出来。少年差点害怕地叫出声。少年走在芦苇荡的小路上,嚓嚓的脚步声敲打着神经,一跳一跳的,总觉得后面有人跟着。为了给自己壮胆,少年大声地唱了起来。月亮不但袖手旁观,好像还耻笑少年的胆小如鼠。少年声嘶力竭,想喊出胸腔里的勇敢来。③少年记得,父亲告诉他,走夜路的时候,人的两个肩头上,有两盏灯,只要不回头,即使八级台风吹来,那灯盏也永远吹不灭,在亮着。少年一直向前走去,向着家的方向,在往家的小路上,孤单地走着。④依靠歌声,走过了月亮地那段恐怖的夜路。⑤后来,家里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少年在周末便会骑车回家。那一天,骑到半途,下起了瓢泼大雨。少年拼命地骑车。他想躲一下雨,可是,路边全部是庄稼,没有树,无处可躲。这时,天空突然亮了起来,紧跟着,就是一道闪电,接着是一声炸雷,霹雳声起,少年吓得扔掉自行车,一个趔趄,从车上迅速趴在地上。少年潜意识里觉得,炸雷会通过铁传导电流,而自行车,全身都是铁呀。少年很为自己无师自通的机智而骄傲。炸雷过后,少年赶紧起来继续骑行。失魂落魄的小小灵魂,到了家里,全身湿透,胆怯的心,还怦怦跳动。⑥雷雨天的路,惊心动魄。⑦那一次,少年跟父亲去卖干草。镇里收干草,说是送往种马场喂马的。少年利用暑假,每天早晨起来割草,晒干了,装了满满一平车。父亲拉着车,少年在后面推着车。为何要跟着父亲呢?卖了干草得来的钱,父亲总能买一支冰棍吧。就是为了这小小的期待,少年走了一路,湿透的衣服,在紧贴着后背。但是,他默不作声。卖草很顺利,一车草,十几块钱,父亲激动地把钱一卷,装进了口袋,又用手捏了一下,就喊他回家。经过冷饮店门口,少年以为父亲能至少买一支冰棍的,没想到,父亲的脚步连放慢一下都没有。少年怏怏不乐。回到家里,果然,父亲被母亲一顿责备,孩子跟你一次,怎么就不能买一支冰棍呢?这些草,都是他每天起早,踩着露水去割的呀。刚才的路上还不觉得,此时,少年的委屈指数一下飙升到了一万,从内心深处喷涌出来。一个来回,小二十里的路,全部是走着的呀。父亲为何不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呢!⑧那是一条充满了委屈的路。父亲不懂得少年的心事,也不会去理解少年,任由委屈在少年的心里滋生、疯长。⑨那个少年,就是我。⑩少年时代走过的路,不会有多么远,人到中年以后,能铭记在心的,也就是那么几回。但这一路走来,锻炼了自己的心智,锤炼了自己的胆识,磨炼了自己的心性。小小少年的一颗心,开始向往着远方。⑪少年慢慢长大,慢慢成熟,要得益于少年时代走过的路。16.阅读选文,请简要概括“少年走过的路”。(1)深夜,少年唱着歌给自己壮胆走过芦苇荡那段恐怖的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月亮不但袖手旁观,好像还耻笑少年的胆小如鼠。18.选文第⑦段加点词与前面的哪句话相照应?此时,少年的委屈指数一下飙升到了一万,从内心深处喷涌出来。19.有人对第⑩段画线句提出修改意见,试比较一下,说说哪句表述更恰当?原文:但这一路走来,锻炼了自己的心智,锤炼了自己的胆识,磨炼了自己的心性。修改:但这一路走来,锤炼了自己的胆识,锻炼了自己的心智,磨炼了自己的心性。20.选文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第⑨段才揭示少年是“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是怎样的少年。【答案】16.(2)雷雨天,少年骑车浑身湿透地走过了一段“惊心动魄”的路;

(3)暑假里,少年跟着父亲去卖干草却没吃到渴望的冰棍,走过了一段“委屈”的路。

17.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月光的冷清,烘托了少年当时的恐惧不安的心情。

18.他默不作声。

19.修改句更合适,因为这句话是对少年三段路的总结(或:与前文三个片断相照应),雷雨路上摔倒避雷表现了少年的心智,修改句改变了语序,使语言概括更为准确。

20.文章用第三称叙述更自由灵活,结尾再转为第一人称,让感悟更真实、更具感染力(或:引起共鸣),同时人称变化使行文、情感都有了起伏。

21.坚强勇敢,聪明灵活、勤劳懂事(坚忍)的少年。(结合选文的内容)【解析】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第⑤段中“后来,家里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少年在周末便会骑车回家。那一天,骑到半途,下起了瓢泼大雨。……炸雷过后,少年赶紧起来继续骑行。失魂落魄的小小灵魂,到了家里,全身湿透,胆怯的心,还怦怦跳动”,第⑥段中“雷雨天的路,惊心动魄”的内容可概括为:雷雨天,少年骑车浑身湿透地走过了一段“惊心动魄”的路;第二空,结合第⑦段中“那一次,少年跟父亲去卖干草。……刚才的路上还不觉得,此时,少年的委屈指数一下飙升到了一万,从内心深处喷涌出来。一个来回,小二十里的路,全部是走着的呀。父亲为何不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呢!”,第⑧段中“那是一条充满了委屈的路。父亲不懂得少年的心事,也不会去理解少年,任由委屈在少年的心里滋生、疯长”的内容可概括为:暑假里,少年跟着父亲去卖干草却没吃到渴望的冰棍,走过了一段“委屈”的路。17.考查对句子的赏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解答此题的思路是先点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再结合关键点说明内容,最后结合内容说明语句体现的人物情感或性格。“袖手旁观”“耻笑”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态,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袖手旁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清冷,“耻笑少年的胆小如鼠”从侧面体现了少年的恐惧心理。1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照应”指一篇文章首尾或前后内容的对照呼应。联系“此时,少年的委屈指数一下飙升到了一万,从内心深处喷涌出来”的内容可知,“喷涌”指少年的委屈因母亲责备父亲的话而一下子冒出来。联系第⑦段中“那一次,少年跟父亲去卖干草。镇里收干草,说是送往种马场喂马的。少年利用暑假,每天早晨起来割草,晒干了,装了满满一平车。父亲拉着车,少年在后面推着车。为何要跟着父亲呢?卖了干草得来的钱,父亲总能买一支冰棍吧。就是为了这小小的期待,少年走了一路,湿透的衣服,在紧贴着后背。但是,他默不作声。卖草很顺利,一车草,十几块钱,父亲激动地把钱一卷,装进了口袋,又用手捏了一下,就喊他回家。经过冷饮店门口,少年以为父亲能至少买一支冰棍的,没想到,父亲的脚步连放慢一下都没有。少年怏怏不乐。回到家里,果然,父亲被母亲一顿责备,孩子跟你一次,怎么就不能买一支冰棍呢?”的内容可知,先前少年虽然期待父亲能给自己买支冰棍,却只是“默不作声”;接着父亲经过冷饮店没有放慢脚步,少年是“怏怏不乐”;此时少年的委屈“喷涌”是由“默不作声”开始的情感一层层积蓄而爆发的。据此作答即可。19.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语句比较可从词语运用、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式、语句顺序等角度来考虑。联系“但这一路走来,锤炼了自己的胆识,锻炼了自己的心智,磨炼了自己的心性”的内容,结合前文“深夜,少年唱着歌给自己壮胆走过芦苇荡那段恐怖的路”“雷雨天,少年骑车浑身湿透地走过了一段‘惊心动魄’的路”“暑假里,少年跟着父亲去卖干草却没吃到渴望的冰棍,走过了一段‘委屈’的路”的内容可知,修改句从语句顺序的角度进行了修改,与前文少年的三段路一一对应,所以修改句更合适。20.考查对人称作用的理解与把握。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表达思想情感,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能比较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答题时结合具体情节表述人称变化的作用即可。结合第①段中“少年走在乡间小路上。此时已经是夜里的八点半,刚下晚自习。从学校到家里,有八里多路。这段路,必须要步行,因为家里买不起自行车”,第⑨段中“那个少年,就是我”的内容可知,两种人称变换运用,使行文富有变化,增强表现力;联系第⑩段中“少年时代走过的路,不会有多么远,人到中年以后,能铭记在心的,也就是那么几回。但这一路走来,锻炼了自己的心智,锤炼了自己的胆识,磨炼了自己的心性。小小少年的一颗心,开始向往着远方”的内容可知,结尾转为第一人称,让感悟更真实、更具感染力。21.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结合第②段中的“村里的孩子考上中学的有三个人”可以看出他成绩优秀;结合第②段中的“为了给自己壮胆,大声地唱起歌来。少年唱得声嘶力竭,想喊出胸腔里的勇敢来”和第④段中的“依靠歌声,走过了月亮地那段恐怖的夜路”可以看出他勇敢;结合⑦段中“少年利用暑假,每天早晨起来割草”可以看出他勤劳;结合⑦段中“父亲拉着车,少年在后面推着车”“少年走了一路,被汗浸湿的衣服紧贴着后背,但是他默不作声”“一个来回二十多里的路,几乎是小跑着”可以看出他的坚韧顽强。五、(2022·河南漯河·九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老闷班琳丽①老闷是个“义士”。名声响得很远,香远益清,像莲。老闷像个舞者,乐意将话附着在行为上表达。②那次他的二小子虎子偷了李寡妇家一兜酸杏,被李寡妇骂骂咧咧找上门来,好一番数落。等李寡妇颠着小脚走后,老闷将儿子扔进粪堆的青杏疙瘩一个个捡了出来,拿手捧了往儿子面前一撒,嘴巴紧紧绷着,手指着“赃物”,眼瞪着儿子。他儿子就乖乖地一个一个拿了往肚里吞,小脸跟眼睛挤一块了,挤出好多的泪珠儿,和着酸口水,流了一肚皮。③老闷不说,或者说他那肢体语言告诉儿子:小子,“青疙瘩”吞多了,你脑瓜里跟种庄稼似的,自会长出道理。④邻庄上一个愣头青掂着砍刀来庄上骂街,庄上的人没伸头的。恰好老闷从城里送货回来,赶上了,他东西朝地上一去,紧前两步,铁塔似的在小青年面前站成八字,瞪圆眼睛,指指自己的左脸。那楞小子被老闷的眼神激怒了,举起砍刀“哑哑”着照老闷脸上砍去。再看老闷,还是铁塔一样立着,那小子却似扳倒的木头桩子,横地上了。老闷的颧骨跟凸额头上因此贯串着一条长长的刀疤,像搭在眼帘上的一根紫藤。⑤老闷的长相原本就有个性,头顶早早败了,头皮光滑得像脸面,脱落的头发倒像大面积移栽到嘴巴四周,耳下鳃边,郁郁葱葱,很是丰茂。起初他还每天刮,可越刮脸青得像杨树皮般不说,胡子倒更旺盛了。奶奶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它去吧。不管理,抛了荒了。村里人戏说,老闷是“一头好脸,一脸好头”。⑥“一头好脸,一脸好头”的容颜上不离不弃地悠荡着一根紫藤疤,这让老闷看上去特别像个奇人物。初次跟老闷交往的人都心生畏怯,自觉或不自觉地就质疑到老闷的人品。⑦老闷是个生意人,少不了跟五行八作的人打交道,没话可不行。老闷也知道不行。他说,只是说得极其经济、简约、比如这事成,就说:好、中、是了;不成就是:球、别、散了。可但凡跟老闷合作过的人,总是后脚拎了重礼来求老闷八拜为兄弟。⑧常跟老闷合作的有个陈老板,这人为事巧诈、世故。他欺老闷是乡里巴人,眼力短,路子窄,就经常在老闷的货物上采取地毯式寻“刺”,借机压价。⑨自己的货心里有数,砍不下价你不乐意,本里头我也不乐意。老闷的交易有一条底线,在他的成本与同等货物市场价格的中间画着。生意嘛,讲究双赢,我不多赚,绝不亏本;你不多占,绝不吃亏。⑩说是一天下午,陈老板将货物验了四个多钟头,价格一压再压。老闷烦了,脸上的疤像一条暴突的血管,他突地站起身,一挥手,示意跟车的几个人装车走人。陈老板慌了,拉他到背静处,说明缘由,说他老母亲要换眼角膜,手术费十几万,他一时手紧,才出此下策,实在没别的。⑪老闷的神情缓了,但坚定地举出四个指头,那是这一车货的触底价。陈老板心疼地把四万现金交到老闷手上,挥手谢客。没想到老闷一把抓住陈老板挥过来的手,将刚刚过到自己名下的四捆“老人头”啪地拍回上面,再紧紧一接,点点头,转身走出门去。陈老板诧异了许久。他过后懂老闷了,刚才是你的钱,现在是我的钱;刚才叫交易,现在叫帮忙。本质不同,心情不同。事后不久,陈老板就提重礼上老闷的门了,执意要拜老闷为大哥,并许诺老闷的货物一律免检。⑫老闷做事,“义”字当头。大人不蒙,小孩不欺,权富不攀,贫贱不压。义士!⑬村主任“闻香到”死后,村里再没人敢接任,怕呗,他家里还有五只虎呢。最后村民推举老闷,一是老闷有领大伙致富的能力和资本,二是老闷不怕“五虎”,是“五虎”怯他。⑭“好!”老闷说,此后便上台了,扎扎实实领乡亲们致富。事实上等于把他的生意拓展到各家各户,收益大伙有份。老闷给各家张罗生意,就像给儿子张罗婚事。他老婆嘴一撇:“傻种,没听说粮多肉少的理儿,不怕人家争份儿?”他眼一瞪,“一头好脸,一脸好头”上是佯吓:娘们儿家,懂球儿?老闷古道热肠的行为,许是表达这样一段话:狼多肉少,也可能是另一种情况,狼多了,地界大了,猎物也多,天宽地阔。⑮后来,有记者想把老闷推成美丽乡村建设路上的领军人物。老闷给来送信的乡通讯员只一个连挥两下的手势。那通讯员闹了个红脸,对着老闷的后影一连说:“你看你老闷,你看你这个老闷!”⑯有人说老闷那手势是:别来这一套。⑰还有人说,老闷的意思是:跟着学就是。⑱老闷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费琢磨的人,可琢磨透了,也许就像老单说的,老闷是个火炉,可以供你烧饭,也可以让你取暖。(有删改)22.作为一名“义士”,老闷的义士之举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23.阅读第④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老闷“义”的特征的。24.这篇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叙事视角有什么效果?25.小说结尾写道:“老闷是个火炉,可以供你烧饭,也可以让你取暖。”这句话有何作用?【答案】22.①对待偷摘乡民酸杏的二小子,让其将酸杏一一吃了。比棍棒教训或口头说教更具效果。②对待无端前来滋事的愣头青,不躲不避让,硬生生用为人的气势灭其邪性。③对待有难的商家客户,生意场上的交易丁是丁卯是卯,私底下论交情却是慷慨解囊相助。④对待村里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避邪俗带领乡亲们致富就像张罗自家生意一般用心,全然没有私欲杂念。

23.①通过老闷的动作、神态描写,如“丢”“紧前”“站成”“铁塔”“瞪圆眼睛”等词语刻画了老闷正气凛然的仗义之举;②运用对比手法,将“庄上人不敢出头”与“老闷正义上前”,“老闷铁塔一样站立”和“愣头青似木桩一样横在地上”形成对比,突出刻画了老闷的义士形象;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闷”比作“铁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老闷正气凛然的义士形象:④侧面描写,通过对愣头青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老闷的正义姿态。

24.①用第三人称叙事,就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老闷对待儿子、愣头青、有难的商家、乡亲们的种种“义士”之举。拉开了叙述者和主人公之间的距离,显得客观冷静。能使叙述更全面、细致,便于情节的铺排;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更好地讲好故事,能够使文中老闷公私分明、正气热心的形象特点更加突出,给读者更大的自由以及阅读空间。

25.作用:①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以此句结尾,画龙点睛,高度赞扬了老闷这种权富不攀、贫贱不欺、古道热肠、乐于奉献的品性。②照应前文,收束全文。结尾这几句不仅照应题目和开头,更照应文中多次出现的“义”字,是对全文主旨的总结和收束。【解析】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第②段“那次他的二小子虎子偷了李寡妇家一兜酸杏,被李寡妇骂骂咧咧找上门来,好一番数落。……他儿子就乖乖地一个一个拿了往肚里吞,小脸跟眼睛挤一块了,挤出好多的泪珠儿,和着酸口水,流了一肚皮”,概括为:对待偷摘乡民酸杏的二小子,让其将酸杏一一吃了。比棍棒教训或口头说教更具效果。结合第④段“邻庄上一个愣头青掂着砍刀来庄上骂街,庄上的人没伸头的。恰好老闷从城里送货回来,赶上了,他东西朝地上一去……老闷的颧骨跟凸额头上因此贯串着一条长长的刀疤,像搭在眼帘上的一根紫藤”,概括为:对待无端前来滋事的愣头青,不躲不避让,硬生生用为人的气势灭其邪性。结合⑪段“老闷的神情缓了,但坚定地举出四个指头,那是这一车货的触底价。……他过后懂老闷了,刚才是你的钱,现在是我的钱;刚才叫交易,现在叫帮忙。本质不同,心情不同。事后不久,陈老板就提重礼上老闷的门了,执意要拜老闷为大哥,并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