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末地理复习资料_第1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末地理复习资料_第2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末地理复习资料_第3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末地理复习资料_第4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末地理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末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概念: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分天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天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人造天体: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空间站、人造卫星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行星地球

(-)>地球的普通性一一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共面性: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其他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近圆性:各行星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非常小,轨道近似正圆。

(4)在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有成千上万的小行星,称为小行星带。(火木相邻防燃烧,中间隔道“防

火墙”)

(二)地球的特殊性一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

①、安全的宇宙环境:

(1)稳定的光照条件:地球位于太阳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地球有稳定

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进化没有中断;

(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八大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特征,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与八大

行星也基本一致,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具有一个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②、自身的有利条件:

(1)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公转、自转周期适当导致地表温度适宜,有利于液

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

(2)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它的周

围,形成原始的大气层,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地球大气转化为以氮和氧为主,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液态水的存在:(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

水汽通过火山活动等形式逸出地表,形成降水,降水汇聚在地表低洼地带形成原始的海洋,海洋是生命的

摇篮,出现了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什么是太阳辐射?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时空分布规律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

阳辐射能夏半年多地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大体上自东南向西北递增,西部非季风区多于东部季风区,地势高的

地区多于地势低的地区。

青藏高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

原因:(1)海拔高,空气稀薄;(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3)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贫乏的地区

原因:(1)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大气中含水汽多;

(2)阴雨天、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因素影响

纬度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

海拔一般情况下,海拔高的地方太阳辐射强

云量云量越多,太阳辐射越弱;云量越少,太阳辐射越强

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太阳辐射强;大气透明低,太阳辐射弱

穿过大气层的

穿过大气层的路径短,太阳辐射强;穿过大气层的路径长,太阳辐射弱;

路径

日照时间日照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越强;日照时间越短,太阳辐射越弱;

坡向阳坡的太阳辐射强于阴坡;背风坡的太阳辐射强于迎风坡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光球层):光球表面常出现一些黑斑点,叫做太阳黑子;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

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耀斑(色球层):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人们称之为耀斑.

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日冕层)

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太阳黑子的平均变化周期为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与两极高空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4)太阳活动与天气、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年份,地球上气候异常

的概率也明显增大)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时间地球诞生一距今5.41亿年

冥古宙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生物演化历程太古宙出现蓝细菌等的核生物

元古宙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形成矿产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金、铁、银、铭等矿藏出现

3、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

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

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我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

环境变迁状况

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

寒武纪(标志着地球生物

繁荣新阶段的开始)

早古生

海洋无脊椎动物(如二叶虫、笔石、鹦鹉螺)发展的时代

代奥陶纪

志留纪

生物演化历程

泥盆纪①脊柱动物发展的时期,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开始出现;②

早期海洋面积广大,鱼类大量繁衍;中期海洋面积缩小,一些鱼

晚古生石炭纪

类进化成两栖类;晚期气候变干旱,水源稀少,一些两栖动物进

化成爬行动物;③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

二叠纪

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消失

形成矿产煤炭(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4、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一一爬行动物的时代

时间距今2.52亿年一6600万年

环境变迁状况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三叠纪①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②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

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③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

生物演化历程侏罗纪

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④中生代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

白垩纪地球上消失,包括恐龙

形成矿产煤炭(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5、新生代(最近的生物时代)

时间距今6600万年至今

①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②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

环境变迁状况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如今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古近纪

①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广大;

生物演化历程新近纪②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

③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第四纪

气候寒

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

冷期

气候温

气候演化历程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浸没了若干低洼的地方

暖期

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6、生物的演化特征

生物演化特征依据

从低级到高级,从简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并且在新生代第四纪

单到复杂出现了人类

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大约4.2亿年前陆生(裸蕨)植物出现,标志着植物开始向陆地扩展。大约3.6亿年前两栖动物出现,标

全球志着动物开始大量从海洋向陆地扩展,覆盖全球

伴随着一些生物的

诞生,兴盛,另一些

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哺乳动物大发展

生物出现衰退和灭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横波(S波):只能通过固态传播,传播速度较慢;

纵波(P波):可通过固态、气态、液态传播,传播速度较快;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莫霍界面:地下33千米处,该界面下,P、S波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P波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地球内部图层结构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

大洋部分比较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与地壳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被称为岩石圈。

3、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示意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组成(25千米以下的低层大气)

大气组成主要作用

(78%)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主要成分

a(21%)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干洁空气

C02(0.038%)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微量成分

03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一)、高层大气高度140

1、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km)

a.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又持续上升。120

b.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成为我们夜晚看到的流星。(80-120千米)100

c.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

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80

2、中间层:又称中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60

A、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中间层的顶界气温降至一83C〜-113-Co[

B、出现强烈地对流运动,又称为高空对流层或上对流层。这是由于该层大气上部冷、40

下部暖,致使空气产生对流运动。20

(二)、平流层:

a.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b.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c.臭氧层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d.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

e.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三)、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大气圈的最底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

固体杂质,大气中的污染物也多集中在这一层。对流层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

化。

高纬度地区:8—9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C。

B、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C、常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3、逆温现象的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度每升高1000米,

气温约降低6℃»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4、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

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的热量来源:①直接来源:地面辐射②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①太阳短波辐射,使地面升温。“太阳暖大地”

②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升温。“大地暖大气”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岸

5、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之为热力环流。(根本原因是地

6、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①当地面受热不均的情况下:形成空气的垂直运动

②同一水平面上形成气压差:冷高热低

冷一收缩f得到气体一形成高压

热f膨胀f失去气体f形成低压

③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形成气压差。

气体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

④空气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7、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冷却受热冷却

白天(或夏天):吹海风;晚上(或冬天):吹陆风ABc

8、常见的热力环流:②城郊风:不管白天还是晚上近地面的风都是由郊区吹向城市

9、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

10、常见的热力环流:③山谷风(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

11、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12、水平气压梯度力:指促使水平面上的气体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决定了风力的大小。是风形成的直接

原因。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风速成正比。

13、风的形成

影响因素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地转偏向力;③近地面摩擦力

风的大小判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于实际风向,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的大小。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高空风:发生在高空,只受等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的风。风向与等压线近乎平行

近地面风:发生在近地面,除了受等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还受摩擦力影响的风。风向与等压线存在夹

14、风向的画法:

①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根据地转偏向规律画出实际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I(KX)

I002

I004

I006

I008

IOlO/hHa

第三章地球或半球近地面的风

第一节水循环

1、水体的组成

2、淡水资源:

0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

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人类目前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0人类目前所能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淡水资源总量的0.3%,

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3、水循环

水循环分三类: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蒸发(陆地内循环有植物蒸腾)、

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4、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

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影响。

砂石覆盖层结构疏松,孔隙较大,渗透性好,降水下渗快

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影响环节具体影响

①修建水库、堤坝等工程可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

地表径流

③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导致下游径流量减小:

④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等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

地下径流流产生影响。例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干旱时抽取地下水进行农田灌溉:

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局部地区大①人工降雨增加局部地区的降水;

气降水②"旱改水”、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增大蒸发量

蒸腾、蒸发

“旱改水”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铺设渗水砖等可增加下渗;破坏植被、路面硬化

下渗

等可减少下渗

6、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总结

①联系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②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

③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④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⑤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⑥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

矛盾。

⑦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1、海水温度的来源:太阳辐射;海水热量的支出:蒸发

①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水温大致相同,。

②从垂直分布看,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通常情况下,海水温度随深度递减。(1千米以上的海水

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1千米以下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几乎不受

太阳辐射影响,也无法和表层海水形成对流交换热量)

③从季节分布看,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2、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小;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

海洋生物;

②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

③影响大气温度和气象: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的气温变化慢;沿海地区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

地区小

3、海水盐度:表层海水的盐度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与降水量之差

①为什么在海洋表面温度最高的热带地区,盐度并不是最高的?

低纬度热带地区,蒸发量大,但同时降水量也大,因此盐度并没有出现极大值

②为什么在海洋表面温度较低的极地地区,盐度是最低的?

高纬度极地地区,蒸发量小,盐度较低

③海洋表面盐度最高的区域,为什么是副热带地区?

副热带地区,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因此盐度最高

4、近岸地区的海水盐度受到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

5、布袋盐场:布袋一带海水含盐度之所以很高,主要是因为沙滩广布,河流注入淡水量少,全年日照时

间长,气温高,蒸发快,使海水出现相对的高浓度。

6、莺歌海盐场:莺歌海盐场建在海山之间,尖峰岭的连绵群山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台风云雨,使这里长年

烈日当空,有充分的光热进行盐业生产。加之这里的海水含盐度高,这样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

7、长芦盐场:长芦盐场地处渤海湾西岸,形成条件为地势平坦、海滩宽广;雨日较少,日照充足,蒸发

旺盛,适合晒烟制盐。

8、海水的密度:

①海水的密度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

②海水的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温度高,密度低,温度低,密度高);海水的密度与盐度和压力呈正相关。

③副热带海域,温度高,盐度也高,密度较大

④赤道地区温度高、盐度低,因此密度较小

⑤极地地区,温度低,海水结冰导致盐度较高,密度最大

⑥在垂直方向上,海水的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⑦海中断崖:有时候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

海水浮力也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如果遭遇

“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

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

⑧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0%。,

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波罗的海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与欧洲大陆之间,盐度不到10%。,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

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A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而气温高蒸发旺盛。

B周围陆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没有较大河流汇入。

C海域狭长,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外海海水交换不便。

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A周围大约有250条河流注入,带来大量淡水

B周围陆地为温带大陆性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蒸发量小

C海域狭长,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外海海水交换不便,

外洋盐度高的海水很难进到波罗的海

⑨波罗的海密度较低的原因?

波罗的海虽然温度较低,但海水主要来源于冰川融水,盐度较低,

因此较同纬度其他海域密度小的多

⑩红海密度较高的原因?

红海虽然温度较高,但蒸发量大,盐度非常高,因此密度也较高。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2、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人rw,JItwzjIrmin\>

性运动。

一天之中,观测点会经过两次涨潮和落潮。白天的涨潮和落潮我们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二

大潮:每月的初一、十五和十六(新月和满月)日与月引潮力叠加,形成大潮。

小潮:每月的初七、初八和廿二、廿三(上弦月和下弦月)日与月引潮力削弱,形成小潮。

3、潮汐与人类生产生活

跃动在滩涂上的韵律——福建霞浦紫菜养殖场

人们利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潮水落去,紫菜苗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水涨起,紫菜侵

入海水中,可以吸收养

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图中为我国最大规模的潮汐发电

钱塘江大潮在农历八月十八最为壮观的原因

1、地月之间距离最小;地、月、日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合成的引潮力最大;

2、杭州湾外宽内窄,为喇叭状河口,潮涌涌入狭窄河道,水体涌积,水位暴涨;

3、此季节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

潮汐对人类呼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

潮间带采集根据潮汐规律去海滩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例如:涨潮时鱼群随水流进入潮间带,落潮后被滞留下来,利于捕捞

和养殖

沿海港口建在沿海港口建设中,准确估算潮汐,就能估算港口、河道的合理挖掘面积,减少工程量

设和航运港口船舶可根据潮汐规律进出港口,载重较大的船舶应赶在涨潮时进出

潮汐发电在海湾或河口筑拦潮大坝,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

盐场生产涨潮时,外海高盐度的海水被推向海岸,这是提取海水晒盐的好时机

潮汐能的特点: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资源,蕴藏量大,运行成本低;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潮汐能发电对环

境污染小;潮汐能是一种相对稳定可靠的能源,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小

4、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类型暖流寒流

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概念

域的洋流

等温线比所流经海域的水温高,等温线比所流经海域的水温低,等温线凸向高温方向

变化凸向低温方向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问题1、判断南北半球。A为北半球的暖流;B为北半球

2、判断寒暖流。的寒流

3、判断:暖流水语Ixbg]叁〃心叼/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②、海洋生物

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上升流将

深层营养盐物质带到海水表层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世界四大渔场

渔场形成原因

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流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

秘鲁渔场秘鲁寒流(冷海水上泛)

我国舟山渔场形成原因: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素有“东海鱼仓”之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1)位于浅海大陆架附近,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饵料丰富。

(2)长江、钱塘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及饵料

(3)北上的暖流与南下的黄海冷海水在此交汇,使海水搅动,营养物质上泛。

(4)冬季表层海水与底层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层海水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③、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④、海洋航行

海轮顺洋流航行,其航行速度要比逆洋流航行快得多,有利于缩短航行时间、节省燃料;

热带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海雾,影响海洋航行;

洋流从北极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行不利

6、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夏季风(西南风)的影响,海水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由南赤道暖流、索马里寒流、季风洋流组成;冬季受冬季风(东北风)的影响,海水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

向流动,由赤道逆流、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组成。

7、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大洋东岸为

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逆时针

方向运动。

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1、喀斯特地貌: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

成形态各异的地貌。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

2、地表喀斯特地貌是因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地表喀斯特地貌有:溶沟、洼地、峰林、峰丛、石芽、孤

峰、残丘、溶洞,例如: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

3、地下喀斯特地貌:

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地下喀斯特地貌是因流水的淀积作用形成的。

4、分析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①气候:大窝由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

②大窝由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坑

分析大窝困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①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

②场地构造稳定,开挖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好

简述大窝困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喀斯特地质条件雨水易向地下渗透;天坑底部多裂隙,排水条件好。

5、河流地貌分为河流的侵蚀地貌和河流的堆积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V形河谷

常见于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或高原段;由于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V

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地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河流侵蚀地貌-U形河谷: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①洪积——冲积平原:河流上游,河流流出谷口处形成的洪积——冲积平原,形成的原因:河流流出

谷口地势变缓,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相连,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②河漫滩平原:河流中游,流水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凸岸和凹岸,凸岸泥沙堆积和凹岸侵蚀,泥沙堆

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在河流改道或枯水期时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相连,形成河漫滩平原。

③河流堆积地貌-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由于地势低平,水流速度变缓,海水的顶托作用,导致泥沙大量

在河口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6、河曲(qu)和牛朝(e)湖

•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的河道,即河曲

•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河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箱湖

牛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朝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7、风沙地貌分为风沙的侵蚀地貌和风沙的堆积地貌。

8、风沙的侵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穴、雅丹地貌

9、风沙堆积地貌-新月形沙丘

•有的沙丘生长植物,可固定流沙,形成固定沙丘

•若无植被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

10、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受风力的侵蚀作用,相对比较平缓,背风坡受风力的堆积作用,相对比较陡,从

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等高线密集的一侧为背风坡,等高线稀疏的一侧为迎风坡。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

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

11、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

(1).概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此处河谷变宽,河道弯曲,谷底平坦,分布有河漫滩和沙洲。

(2).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江心沙洲与河谷、河漫滩。

理由:①此处河道弯曲,泥沙沉积;②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③冬春季气候干旱多大风;

④表缺乏植被保护。

(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东南风

12、海岸地貌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

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

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沙坝

■Ie小结

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河流作用于地球表在干旱地区,风力对海岸在海浪等作用

概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面经侵蚀、搬运.地表物质的侵蚀、搬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和堆积过程所形成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统称为海岸地貌。

念表和地下形成的地貌。的各种地貌。成的各种地貌。

地表喀斯特:溶沟、洼上游V形河谷,中风沙侵蚀地貌:风蚀海岸侵蚀地貌:海蚀

形地、峰丛、峰林、孤峰、下游冲积平原、河柱、风蚀蘑菇,雅丹。崖,海蚀平台.海蚀

残丘。地下喀斯特:溶曲、牛辗湖,河口风沙堆积地貌:新月穴、海蚀柱、海蚀拱

(O'

洞、石钟乳、石幔、石三角洲。形沙丘。桥。海岸堆积地貌:

帝.石笋.石井.海滩.沙坝,

第四章第二节地貌的观察

1、地貌观察的顺序: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

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如山岭,河谷

等。

2、地貌观察的内容: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地表的各种形态都是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

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坡度大于15度的坡地上种植,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铁路

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设计“人”字形线路,通过延长路程,从

而降低线路的坡度。

3、北半球一般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半球相反,阳坡光照充足,蒸发大,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差,

阴坡光照不足,蒸发小,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所以有些地方阴坡植被比阳坡植被茂密。

4、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II高度的作用

地形i海拔地形特征等高线特征

。。米

2宽/r?坦等高断疏

.3。。米面枳较大,外国较陡,局原面上等高线稀疏,

同原以上内敏5麴和缓边断高线较密

山石米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等高矮校密集,山顶

山地以50上0

地势起伏大呈闭合曲线,内高外低

丘陵2。晓00地势起伏鼓大与山地相似

盆地不一定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呈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山脊山顶陡崖

58("①

鞍部(550④

500

第1五章第一节植被V/i[公

1、植牛我们把自然界成群生便熙•种植御翁称为植被。

天然植W:天然形成的植被,如遇松津原\荒漠等

人工植金: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强/如人工草场、经济林、花园等。

2、味物间种卜套种模式)有啥好嘘L

①从空间层次上增加了土地利用效率

②增加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③挥资源优势,提高复种指数

如:山东南茶北引种植区域,茶栗相间种植

3、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植被特点: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茎花,

板状根,滴水叶尖。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植被特征: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

附生植物较少。

5、温带落叶阔叶林

主要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植被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落叶,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6、亚寒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气候特征: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植被特征: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旱抗寒

7、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淤泥质海滩上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

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

红树林的生态效益:防风消浪,固岸护堤;海陆栖息生物的天堂;净化海水,减少赤潮。

8、草原: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一般分

布在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雨南北两侧,耐旱性,湿季郁郁葱葱,干季一片凋萎

温带草原:一般分布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一岁一枯荣”“风吹草低见牛羊”

荒漠: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长期干旱的形态

和结构。

第五章第二节土壤

1、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

物质组成。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2、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

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水分和空气各占25%

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骼”

有机质:有机质的含量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组成比例常常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面此消彼长。当水分过多时,空气受到

排挤,土温会下降,土壤就会缺氧,影响植物生长,当空气过多时,则会造成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植物

就会枯萎。

3、土壤颜色也可以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化的依据。

黑色: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腐殖质含量减少则呈灰色。

红色:表示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白色:表示土壤中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

黄色:表示土壤中是在黄土基础上发育的,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

4、土壤的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粒径大小可以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

比例,成为土壤质地。

按照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有机质易分

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壤土: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

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发展的理想土壤质地。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

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5、森林土壤的纵剖面结构:

枯枝落叶层'有机层:以分解

部分分解的和半分解的有机

耕作层

有机碎屑层-质为主。

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

比例高,颜色较暗。一般15-30厘4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

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犁底层

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

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有保肥保水作用

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

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自然土层

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二

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耕作土层剖面结构

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坚硬的岩石。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图5.17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

殖质

6、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

(1)成土母质:

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

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土壤表层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

(2)生物

生物循环图

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决定性因素

(3)气候:

湿热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快,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比如亚马孙河流域

干冷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慢

冷湿环境: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如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干热环境: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肥力低。如撒哈拉沙漠地区。

(4)地貌:陡峭的山坡土层较薄;低洼地土层较厚;阳坡土壤较阴坡干燥等;山地到低平洼地,成土母

质颗粒由粗到细,依次分布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5)时间: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比如水稻土。

不合理的改造: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比如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大量施用化肥

导致土壤板结。

7、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功能:

(1)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

环节。

(2)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3)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的养护:

南方红壤的改良:撒熟石灰、施有机肥、掺砂土

华北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产生原因:大水漫灌、海水入侵、旱涝频繁、地势低洼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蒸发旺盛,盐分累积形成盐碱

地。

水盐运动规律: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灌井排、覆盖、农业生物措施

优良土壤的养护:休耕、作物轮作、种植绿肥(紫云英、苜蓿)、广施农家肥

8、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

9、东北黑土肥力下降的人为原因?

坡地开垦,连续耕种,长期使用化肥,土壤板结,机械化翻耕,土层较浅,土壤通透性差。

10、少耕深松对保持黑土的作用?

减少土壤表层扰动,减轻土壤肥力流失程度,深层疏松,增强透气性。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

1、洪涝灾害的危害:

直接损失:冲毁房屋、道路、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

亡,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

间接损失:造成供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絮乱等

2、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强降水、大量冰雪快速融化、冰凌堵塞河道;

②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④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

(2)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减少地面下渗,增加洪水发生概率,造成水土流失、淤塞河道、减少湖泊及水库库容,加剧灾

害程度;围湖造田直接降低湖泊调节洪水的能力;过度抽取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造成排水不畅.

3、洪涝灾害的分布

(1)、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2)、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4、洪涝灾害对地理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破坏交通等设施、淹没农田、聚落;人畜饮水困难、农

作物减产

5、我国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6、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强度大;河流纵剖面大,河流集水速度快;各河流域水土流

失严重,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围湖造田,砍伐植被,导致地表径流加大,湖泊调节功能下降

7、世界上旱灾频发区:亚洲、非洲、大洋洲

8、干旱灾害对地理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加剧草场退化、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2011年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中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冬麦区冬春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6月南方洪涝灾害、西南地区夏秋连旱、华西秋雨灾害

9、台风: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及时间:西北太平洋,夏秋季节

10、台风带来的灾害:暴雨、强风、风暴潮

11、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外围大风区的风速从外向内

增加;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旋涡风雨区: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12、台风的有利方面: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的旱情。

13、寒潮: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C及以上,且使得该地

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1c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寒潮:频发地区:北半球、中高纬度(势力强大时可影响低纬度地区):频发时间:深秋到初春时节

寒潮灾害对地理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农作物冻害、阻断交通、畜牧业损失、破坏通信设施

影响我国的寒潮发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第六章第二节地质灾害

14、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我国地震灾害的分布有何特点?与板块构造有何关系?分布范围广,东少西多。华北地区、台湾地区是处

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西南地区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我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

我国地震灾害分布是东少西多,但总体灾情却是东重西轻,这是什么原因?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为资产密集区,所以发生地震时造成的灾情要更严重

我国近年来地震死亡人口是下降的,但经济损失却是上升的原因?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

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自救措施

一)就近躲避法:就近躲避到小空间内;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坚固的床等家具旁边

二)外跑与就近躲避法:在平房和楼房的一、二层,迅速跑到房外的安全地方;楼的三层及以上,就近躲

避。

三)躲藏姿势:1、蹲下、坐下或俯倒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3、用物

品保护头部、胸部及面部,掩住口鼻。

15、滑坡:是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形成条件:

(1)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如陡坡;(2)岩土软弱面,如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

(3)诱发因素:降水、河流冲刷、融雪、地震、人为工程

我国滑坡主要分布地区及多发的原因?

主要分布在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最集中;山地多,地势起伏大,降水多,西南地区板块运动活跃。

危害:堵塞河道掩埋农田、道路、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

滑坡的破坏能力大小取决于坡体高度和体积

自救:

(1)当滑坡发生时,如果处在滑坡体上,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

(2)若遇到无法逃离的高速滑坡或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宜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

(3)若处在滑坡可能影响到的山前或者沟谷,应迅速判别滑坡运动的方向,并迅速离开可能受到影响的

地带。

16、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决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

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发生条件:地形陡峻、有丰富的松散堆积物、短时间的大量水流

口诀:有山有水有泥沙

我国泥石流灾害分布有何特点?集中分布区的成因?

西部呈带状或面状分布,东部零星分布.

西南地区最集中。山地多,地势起伏大,季风气候降水多,多暴雨,西南地区板块运动活跃,多松散堆积

物。

危害:泥石流来势凶猛,破坏力大,具有突发性,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