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四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四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四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四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四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班级______姓名______一、每道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下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大小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请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A.若Ⅴ和Ⅵ分别代表蛋白质和脂质,则Ⅶ代表无机盐B.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Ⅴ和ⅢC.医用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属于Ⅳ和ⅤD.干旱环境下的植物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Ⅴ〖答案〗B〖祥解〗若此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据图示含量可知,Ⅰ为无机物,II为有机物,III为水,IV为无机盐,V为蛋白质,VI为脂质,VII为糖类或者核酸。【详析】A、若V和VI分别代表蛋白质和脂质,则VII代表糖类或核酸,A错误;B、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蛋白质(V)和水(III),B正确;C、医用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无机盐和糖类,属于IV和VII,C错误;D、不管环境是否干旱,植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III),D错误。故选B。2.壳多糖是已知的含氮多糖,其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的外壳中。下列关于壳多糖和其他多糖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糖均含有C、H、O这三种元素 B.糖原只分布在动物的肝脏细胞中C.纤维素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 D.壳多糖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答案〗B〖祥解〗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和几丁质。【详析】A、多糖均含有C、H、O这三种元素,此外几丁质属于含氮多糖,还有氮元素,A正确;B、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B错误;C、纤维素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C正确;D、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甲壳和真菌的胞壁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也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D正确。故选B。3.水分子中氢原子以共用电子对与氧原子结合。由于氧具有比氢更强的吸引电子对的能力,使氧的一端稍带负电荷,氢的一端稍带正电荷。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水分子间也可相互吸引,形成氢键,易于形成和断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B.氢键的存在,使水具有较低的比热容(1kg的物质温度上升1℃所需的能量),因此,水能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C.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中,与细胞的新陈代谢程度有关,有利于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D.结合水与细胞中的蛋白质、多糖相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无法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答案〗B〖祥解〗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详析】A、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B、由于水分子的极性,一个水分子的氧端靠近另一水分子的氢端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就形成一种弱的引力,这种弱的引力称为氢键;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B错误;C、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同,细胞的代谢强度不同,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例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中,这与细胞的代谢强度和所处环境有关,有利于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C正确;D、细胞内结合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无法参与生物化学反应,D正确。故选B。4.下面四幅图表示生物体内四种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丙的元素组成一定与图甲相同,图甲中碱基排列顺序表示遗传信息B.人体中由乙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的功能多样性与其结构多样性相适应C.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核糖,不可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D.图丁表示二糖,推测在动物体细胞中所有的单糖、二糖和多糖均可相互转化〖答案〗D〖祥解〗分析图示可知,甲为DNA片段,乙为氨基酸结构,丙为核糖核苷酸,丁为二糖。【详析】A、图丙为核苷酸,其元素组成与图甲(DNA片段)相同,均为C、H、O、N、P,图甲中碱基排列顺序表示遗传信息,A正确;B、人体中由氨基酸(乙)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与其结构多样性相适应,B正确;C、由图可知,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核糖,核糖不作为能源物质,C正确;D、图丁表示二糖,动物体内的二糖是乳糖,多糖是糖原,单糖是葡萄糖、五碳糖,构成糖原的单糖是葡萄糖,所以在动物体细胞中不是所有的单糖、二糖和多糖均可相互转化,D错误。故选D。5.下列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描述且正确的是()①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水生植物丽藻通过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使细胞中K+浓度比池水高③细胞膜外表面存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④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祥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膜的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析】①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属于细胞膜的功能,①正确;②水生植物丽藻通过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使细胞中K+浓度比池水高,体现了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②正确;③细胞膜外表面存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属于细胞膜的功能之一,③正确;④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属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④错误。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6.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其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关C.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该细胞器不一定只存在动物细胞中D.发菜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详析】A、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细胞器甲为线粒体,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B、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而溶酶体无关,B错误;C、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产生水,核糖体是动植物细胞等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C正确;D、发菜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丙)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甲),D错误。故选C。7.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最容易注意到的一个结构就是细胞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①光学显微镜下除了能观察到细胞核外,还能观察到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染色质等结构;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都没有细胞核;③科学家利用伞藻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代谢;④核膜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答案〗A〖祥解〗1、由于不同细胞器的比重不同,因此一般采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各种细胞器。2、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的数目、分布和密度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核质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旺盛的细胞核膜孔数目多,通过核孔的运输具有选择性,核孔在调节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中有一定的作用。【详析】①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是染色体而非染色质,①错误;②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并不一定都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都没有细胞核,②正确;③科学家利用伞藻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遗传,③错误;④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结构是核孔,④错误。故选A。8.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可通过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RagC进出细胞核需经过0层磷脂分子B.二甲双胍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进而影响了激活型RagC和无活型RagC的跨核孔运输C.可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分离开来,从而研究线粒体的功能D.二甲双胍的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线粒体的相关蛋白质的活性〖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二甲双胍直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无活型RagC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中转化为激活型RagC,激活型RagC再出细胞核;激活型RagC能促进mTORCl,而mTORCl会抑制物质SKN1,物质SKN1促进物质ACAD10。【详析】A、由图可知,RagC进出细胞核通过的是核孔,经过0层磷脂分子,A正确;B、据图分析,二甲双胍抑制线粒体的功能,ATP合成减少,进而直接影响了无活型和激活型RagC的跨核孔运输,B正确;C、不同细胞器的重量不同,故可用差速离心法将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分离开来,C错误;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二甲双胍的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线粒体的相关蛋白质的活性,D正确。故选C。9.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D.1mol/LNaCl溶液和1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答案〗D〖祥解〗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详析】A、施肥过多使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导致植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引起“烧苗”现象,A正确;B、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而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与细胞壁分开,B正确;C、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因不断吸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与外界溶液浓度差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D、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1mol/L的NaCl溶液和1mol/L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不相同,因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其渗透压高于葡萄糖溶液,D错误。故选D。10.钠钾泵位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钠钾泵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空间结构的变化,导致其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钠钾泵还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钠钾泵既能协助Na+、K+跨膜运输,又能催化ATP水解B.钠钾泵的磷酸化导致空间结构发生改变,Na+被排出细胞C.钠钾泵的去磷酸化过程为K+运入细胞提供能量D.钠钾泵有利于维持细胞内外Na+、K+的浓度差〖答案〗C〖祥解〗据图可知,ATP上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钠钾泵上,导致钠钾泵的空间结构变化,Na+被排出,此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运输方式是动运输;然后,胞外的K+结合上去,其结合能导致磷酸基团释放,恢复钠钾泵的空间结构,如此循环重复。【详析】A、据图可知,ATP上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钠钾泵上,导致钠钾泵的空间结构变化,Na+被排出细胞;胞外的K+结合上去,其结合能导致磷酸基团释放,恢复钠钾泵的空间结构,如此循环重复,钠钾泵既能作载体,协助Na+、K+跨膜运输,又能起酶的功能,催化ATP水解,A正确;B、依图1所示,ATP水解后产生ADP和Pi,并释放能量,Pi使钠钾泵磷酸化,同时在能量驱动下运出Na+,运入K+,B正确;C、K+运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钠钾泵的去磷酸化只提供了Pi,此过程不能为K+运入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D、钠钾泵是逆浓度运输K+和Na+,从而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D正确。故选C。11.如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原尿中Na+和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钾泵同时具有物质运输和催化功能B.主动运输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不止ATP一种来源C.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D.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呼吸作用对其吸收葡萄糖没有影响〖答案〗D〖祥解〗结合图示和题干信息可知,Na+-K+泵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K+运输到细胞内同时排出Na+,以维持细胞内外的K+、Na+浓度差;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原尿中Na+和葡萄糖的过程可借助于Na+浓度差将Na+和葡萄糖同时运进细胞内。【详析】A、分析题图可知,钠钾泵可作为载体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同时催化ATP的合成,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其能量来源于膜两侧钠离子的浓度差所产生的势能,故主动运输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可来源于ATP和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所产生的势能,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钠离子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能量来源于膜两侧钠离子的浓度差所产生的势能,不需消耗ATP,但呼吸抑制剂会抑制钠钾泵的功能,间接影响钠离子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而影响葡萄糖的吸收,故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呼吸作用对其吸收葡萄糖有影响,D错误。故选D。12.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表面存在两种形式的葡萄糖载体SGLT1和GLUT2,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上的这两种载体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据图1分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以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从肠腔吸收葡萄糖C.据图1分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与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的运输方式不同D.据图2分析,当葡萄糖浓度高于20mM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答案〗A〖祥解〗题图分析,葡萄糖通过SGLT1进行运输,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Na+浓度差提供的动力势能,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通过GLUT2,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根据曲线图分析: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据图可知,协助扩散发生的同时,主动运输也在发生。只不过在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就达到饱和;高浓度情况下,需要依赖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提高吸收速率,主要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详析】A、根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可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A正确;B、据图1分析,葡萄糖通过SGLT1运输时,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Na+浓度差提供的动力势能,属于主动运输,通过GLUT2,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但不会以自由扩散方式从肠腔中吸收葡萄糖,B错误;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是以协助扩散方式进行的,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也是协助扩散,二者运输Na+的方式相同,C错误;D、据图2分析,当葡萄糖浓度高于20mM时,随着葡萄糖浓度进一步提高,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通过GLUT2介导的协助扩散来增加对葡萄糖的吸收,D错误。故选A。13.反应底物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如图为蔗糖水解反应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已知H+能催化蔗糖水解。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E1和E2表示活化能,X表示果糖和葡萄糖B.H+降低的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值等于(E2-E1)C.蔗糖酶使(E2-E1)的值增大,反应结束后X增多D.升高温度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答案〗C〖祥解〗图中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物从常态到活跃态需要的能量为E2,加入H+后需要的能量为E1。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析】A、根据分析E1和E2分别表示在没有催化剂和加入H+后从常态转变为活跃态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X是蔗糖水解的产物,果糖和葡萄糖,A正确;

B、从图中看出E1和E2分别表示在没有催化剂和加入H+后从常态转变为活跃态需要的能量,所以H+降低的反应活化能值等于E2-E1,B正确;

C、蔗糖酶具有高效性降低的活化能E2-E1的值更大,但由于底物的量有限,所以X产物的量不变,C错误;

D、酶促反应存在最适温度,所以升高温度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D正确。

故选C。14.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液混合后再调节各组混合液的pH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继续反应,淀粉含量将明显下降D.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无法推测出淀粉酶的最适pH为7〖答案〗D〖祥解〗题意分析,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坐标为淀粉剩余量,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不同,因变量是lh后淀粉剩余量。根据柱形图结果可以判断,α-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并且在酸性条件下,淀粉的分解量增加。【详析】A、实验中需要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液分别调节pH,然后再将pH相等的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后再进行相应的因变量的检测,这样获得的数据更有说服力,A错误;B、分析柱形图可知,pH为3条件下和pH为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基本相等,而由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B错误;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继续反应,由于酶已经失活,则淀粉含量将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D、分析柱形图可知,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并不是最适pH为7,D正确。故选D。15.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C.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D.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答案〗B〖祥解〗分析图形,在信号的刺激下,蛋白激酶催化ATP将蛋白质磷酸化,形成ADP和磷酸化的蛋白质,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蛋白磷酸酶又能催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上的磷酸基团脱落,形成去磷酸化的蛋白质,从而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恢复。【详析】A、通过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来实现细胞信号的传递,体现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正确;B、如果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将会使该位点无法磷酸化,进而影响细胞信号的传递,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进行细胞信息传递的蛋白质需要磷酸化才能起作用,而ATP为其提供了磷酸基团和能量,从而参与细胞信号传递,C正确;D、温度会影响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D正确。故选B。16.将标记的32P注入活细胞内,随后迅速分离细胞内的ATP,测定其放射性,下图代表ATP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代表ATP中的“A”,ATP脱去④⑤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④和⑤之间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总是与放能反应相关联C.ATP中磷酸基团⑤很快就会被32P标记,但是ATP的含量基本不变D.代谢旺盛的细胞(如癌细胞)中ATP末端磷酸基团被取代的速率加快〖答案〗A〖祥解〗题图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的化学键。因此,图中①表示腺嘌呤,②表示核糖,③④⑤表示磷酸基团。【详析】A、ATP中的“A”代表腺苷,是图中的结构①和②,而①代表的是腺嘌呤,ATP脱去④⑤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B、④和⑤之间特殊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需要获取能量,因此与放能反应相关联,B正确;C、ATP中远离腺苷的特殊的化学键容易断裂和生成,但是ATP的含量基本不变,故磷酸基团⑤很快就会被32P标记,C正确;D、细胞癌变后细胞代谢增强,ATP和ADP的转化加快,即ATP末端磷酸基团被取代的速率加快,D正确。故选A。17.某兴趣小组对不同氧浓度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以及产物展开研究,如图为测得的培养液(以葡萄糖为底物)中CO2和酒精的产生量。根据图中的信息推断,错误的是()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将葡萄糖部分氧化分解,并合成少量ATPB.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氧浓度为c时,培养液中有1/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有氧呼吸D.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的线粒体内膜上产生了大量[H]和ATP〖答案〗D〖祥解〗1、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生成的二氧化碳量比是1:6,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生成的二氧化碳量比是1:2,无氧呼吸时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关系比为1:1。2、题图分析:两条坐标曲线中,一条是CO2的产生量,另一条是酒精的产生量;a点氧气浓度下,CO2的产生量等于酒精的产生量,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c两点氧气浓度下CO2的产生量大于酒精的产生量,说明酵母菌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方式;d点氧气浓度下酒精的产生量为0,说明从该点氧气浓度开始只进行有氧呼吸。【详析】A、氧浓度为a时,酒精产生量与CO2产生量相同,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不彻底分解,其中的大部分化学能转移到酒精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正确;B、当氧气浓度为b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故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正确;C、氧浓度为c时,产生酒精的量为6mol,由分析可知,有3mol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同时产生6molCO2;而此时产生CO2总共产生量为15mol,则有氧呼吸产生CO2为15-6=9mol,说明有1.5mol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故葡萄糖用于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比例为1.5/(3+1.5)=1/3,C正确;D、当O2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H]和ATP,但大量[H]是在线粒体内膜被消耗的,D错误。故选D。18.图1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图2表示细胞呼吸时气体交换的相对值的情况,图3表示氧气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些植物细胞中可以同时发生图1所示的所有过程B.图3中不能表示氧气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C.图3中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2中氧浓度为d时一致D.图2中氧气浓度为a时,细胞中能通过图1所示①②过程产生CO2和H2O〖答案〗B〖祥解〗有氧呼吸消耗有机物、氧气、水,生成二氧化碳、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消耗有机物,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释放少量能量。【详析】A、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时只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只产生乳酸,A错误;B、图3氧气浓度为0时,依旧有二氧化碳的释放,说明此时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酒精,而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所以图3中不能表示氧气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B正确;C、图2中d点二氧化碳释放量等于氧气吸收量,如果对应图3生物,此时应只存在有氧呼吸,但图3中C点对应的是低氧环境,此时既有无氧呼吸也有有氧呼吸,C错误;D、图2中a点只有二氧化碳释放量,没有氧气吸收量,此时只进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因此细胞中不能通过图1所示①②有氧呼吸过程产生CO2和H2O,D错误。故选B。19.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透气的“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有利于伤口细胞的有氧呼吸,促进伤口愈合B.微创手术后用氧气置换用于增大腹腔空间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抑制厌氧菌的繁殖C.西瓜的育苗期适当进行中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D.污水净化池底微管增氧技术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答案〗A〖祥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活中,馒头、面包、泡菜等许多传统食品的制作,现代发酵工业生产青霉素、味精等产品,都建立在对微生物细胞呼吸原理利用的基础上。在农业生产上,人们采取的很多措施也与调节呼吸作用的强度有关。例如,中耕松土、适时排水,就是通过改善氧气供应来促进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以利于作物的生长;在储藏果实、蔬菜时,往往需要采取降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等措施减弱果蔬的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详析】A、选用透气的“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A错误;B、患者进行微创手术后腹腔内缺少氧气,易受厌氧菌感染,可用氧气置换用于增大腹腔空间的二氧化碳,以抑制厌氧菌繁殖,B正确;C、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C正确;D、污水净化池底微管增氧技术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D正确。故选A。20.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是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B.可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该实验中,需设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D.若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可以通过比较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生成量之间的差异,确定细胞的呼吸方式〖答案〗B〖祥解〗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详析】A、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正确;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需设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互为对照,C正确;D、若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可以通过比较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生成量之间的差异,确定细胞的呼吸方式,若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生成量,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若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生成量,则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没有消耗氧气,只生成二氧化碳,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4道小题,共计40分)21.图甲为伞藻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图乙为伞藻细胞核模式图,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所示的结构④主要成分______,核糖体除了位于⑦所在的位置之外,还可位于______(填序号)上。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图甲的______(填序号)结构中。(2)图乙细胞核中合成RNA后经过______(填数字)进入细胞质并与核糖体结合。③所示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3)细胞核只存在于伞藻的“假根”中,细胞质主要存在于伞藻的“帽”中,当伞藻的“帽”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裂与细胞核、重胞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与细胞质的体积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假说.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纤维素和果胶⑧⑨①②(2)⑤磷脂双分子层(3)嫁接不同大小的“帽”以改变细胞核与细胞质体积之比,并观察细胞的分裂情况〖祥解〗1、分析图可知,伞藻细胞模式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分别表示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核糖体、内质网、细胞核和液泡;伞藻细胞核模式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染色质、核仁、核膜、内质网和核孔。

2、核糖体分为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游离核糖体可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附着核糖体可以附在内质网和细胞核外膜上【详析】(1)图甲中④为细胞壁,其基本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核糖体分为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游离核糖体可存在于⑤细胞质基质中,附着核糖体可以附在⑧内质网和⑨细胞核外膜上,所以核糖体除了位于⑦所在的位置之外,还可位于⑧⑨上。①叶绿体和②线粒体为半自主细胞器,自身含有DNA,但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2)RNA穿过⑤核孔离开细胞核,③为核膜,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3)实验中自变量为核质比,故可通过嫁接不同大小的“帽”以改变核质比,并观察细胞的分裂情况,进而据实验结果作出判断。在“帽”尚未长成、核不分裂时,将幼小“帽”切去,嫁接上一个长成的“帽”,这个原不该分裂的核就开始分裂了(观察该嫁接伞藻细胞核的分裂情况),从而证明了假说的正确。22.植物的根细胞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吸收外界溶液中的K+。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外的K+可以跨膜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2)细胞外的K+能够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离子通道是由_______复合物构成的,其运输的特点是_______(答出1点即可)。(3)细胞外的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降低,原因是_______。〖答案〗(1)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蛋白质顺浓度梯度运输或不消耗能量(3)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K+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细胞呼吸供能,故使细胞主动运输速率降低〖祥解〗植物根细胞的从外界吸收各种离子为主动运输,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需要耗能、需要载体协助。【详析】(1)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通过离子通道的运输相当于协助扩散,其运输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或不消耗能量。(3)细胞外的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可知是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细胞中的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因此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23.蜂蜜中富含维生素、氨基酸与蛋白质、果糖与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蜂蜜中淀粉酶活性是衡量蜂蜜品质的重要指标。蜂蜜加工过程中,酶活性常常发生变化。科学家以新鲜椴树蜂蜜为实验材料,经过不同加工条件处理后,在相同条件下检测蜂蜜中的淀粉酶活性(淀粉酶活性以淀粉酶值表示,即1g蜂蜜中的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催化1%淀粉溶液的毫升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30℃40℃50℃60℃70℃1h10.910.910.98.38.32h10.910.910.98.35.03h10.98.36.55.05.0(1)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说明酶具有________。(2)本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_。(3)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在__________条件下会下降。(4)在测定淀粉酶值时,是将一定体积的、加工后的蜂蜜与淀粉溶液及其它试剂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根据淀粉的水解情况判定淀粉酶值。有人质疑“实验中淀粉的水解可能是由于淀粉溶液本身不稳定而自发水解,不一定与蜂蜜中的淀粉酶有关”。针对此质疑,在测定淀粉酶值时,设计的对照组实验为_________。(5)国家标准规定合格的蜂蜜产品淀粉酶值应在8以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加工蜂蜜的一条具体建议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蛋白质专一性(2)探究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蜂蜜中淀粉酶活性(淀粉酶值)的影响(3)加工温度较高、加工时间较长(4)用相同体积的蒸馏水替换实验组中的蜂蜜,再用相同的方法测定淀粉酶值(5)30℃条件下加工不超过3小时;或40℃、50℃、60℃条件下加工不超过2小时;或70℃条件下加工不超过1小时〖祥解〗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详析】(1)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催化特定反应,说明酶有专一性。(2)本实验自变量为温度和时间,所以探究的是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蜂蜜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3)由表可知,淀粉酶活性在加工温度较高、加工时间较长条件下会下降,温度越高,加工时间越长,淀粉酶值越小,酶活性越小。(4)可设计对照组,用相同体积的蒸馏水替换反应体系中的蜂蜜,再用相同的方法测定淀粉酶值,排除淀粉自发水解的影响。(5)国家标准规定合格的蜂蜜产品淀粉酶值应在8以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建议在30℃条件下加工不超过3小时,在40℃、50℃、60℃条件下加工不超过2小时,在70℃条件下加工不超过1小时。24.如图表示酵母菌细胞内细胞呼吸相关物质代谢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1)酵母菌细胞内丙酮酸在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被消耗,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丙酮酸在不同场所被分解时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酵母菌在O2充足时几乎不产生酒精,有人认为是因为O2的存在会抑制图中酶1的活性而导致无酒精产生,为验证该假说,实验小组将酵母菌破碎后高速离心,取__________(填“含线粒体的沉淀物”或“上清液”)均分为甲、乙两组,向甲、乙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立即再向甲试管中通入O2,一段时间后,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检测。〖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丙酮酸不释放能量,但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丙酮酸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合成ATP(2)上清液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祥解〗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小问1详析】细胞呼吸过程中在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无氧呼吸过程中在细胞质基质被消耗,在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基质中被消耗。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丙酮酸不释放能量,但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丙酮酸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合成ATP。【小问2详析】由题图可知,酶1是催化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说明酶1位于细胞质基质,所以酵母菌破碎后高速离心,取上清液(主要成分是细胞质基质,含有酶1)分为甲、乙两组,一段时间后在两支试管加入等量葡萄糖,向甲试管通入O2,所以甲是实验组,乙是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若甲试管由橙色变灰绿色即是产生了酒精,说明O2对酶1没有抑制作用,如果甲试管不变色,说明O2对酶1有抑制作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班级______姓名______一、每道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下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大小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请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A.若Ⅴ和Ⅵ分别代表蛋白质和脂质,则Ⅶ代表无机盐B.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Ⅴ和ⅢC.医用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属于Ⅳ和ⅤD.干旱环境下的植物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Ⅴ〖答案〗B〖祥解〗若此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据图示含量可知,Ⅰ为无机物,II为有机物,III为水,IV为无机盐,V为蛋白质,VI为脂质,VII为糖类或者核酸。【详析】A、若V和VI分别代表蛋白质和脂质,则VII代表糖类或核酸,A错误;B、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蛋白质(V)和水(III),B正确;C、医用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无机盐和糖类,属于IV和VII,C错误;D、不管环境是否干旱,植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III),D错误。故选B。2.壳多糖是已知的含氮多糖,其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的外壳中。下列关于壳多糖和其他多糖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糖均含有C、H、O这三种元素 B.糖原只分布在动物的肝脏细胞中C.纤维素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 D.壳多糖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答案〗B〖祥解〗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和几丁质。【详析】A、多糖均含有C、H、O这三种元素,此外几丁质属于含氮多糖,还有氮元素,A正确;B、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B错误;C、纤维素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C正确;D、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甲壳和真菌的胞壁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也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D正确。故选B。3.水分子中氢原子以共用电子对与氧原子结合。由于氧具有比氢更强的吸引电子对的能力,使氧的一端稍带负电荷,氢的一端稍带正电荷。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水分子间也可相互吸引,形成氢键,易于形成和断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B.氢键的存在,使水具有较低的比热容(1kg的物质温度上升1℃所需的能量),因此,水能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C.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中,与细胞的新陈代谢程度有关,有利于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D.结合水与细胞中的蛋白质、多糖相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无法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答案〗B〖祥解〗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详析】A、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B、由于水分子的极性,一个水分子的氧端靠近另一水分子的氢端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就形成一种弱的引力,这种弱的引力称为氢键;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B错误;C、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同,细胞的代谢强度不同,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例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中,这与细胞的代谢强度和所处环境有关,有利于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C正确;D、细胞内结合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无法参与生物化学反应,D正确。故选B。4.下面四幅图表示生物体内四种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丙的元素组成一定与图甲相同,图甲中碱基排列顺序表示遗传信息B.人体中由乙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的功能多样性与其结构多样性相适应C.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核糖,不可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D.图丁表示二糖,推测在动物体细胞中所有的单糖、二糖和多糖均可相互转化〖答案〗D〖祥解〗分析图示可知,甲为DNA片段,乙为氨基酸结构,丙为核糖核苷酸,丁为二糖。【详析】A、图丙为核苷酸,其元素组成与图甲(DNA片段)相同,均为C、H、O、N、P,图甲中碱基排列顺序表示遗传信息,A正确;B、人体中由氨基酸(乙)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与其结构多样性相适应,B正确;C、由图可知,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核糖,核糖不作为能源物质,C正确;D、图丁表示二糖,动物体内的二糖是乳糖,多糖是糖原,单糖是葡萄糖、五碳糖,构成糖原的单糖是葡萄糖,所以在动物体细胞中不是所有的单糖、二糖和多糖均可相互转化,D错误。故选D。5.下列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描述且正确的是()①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水生植物丽藻通过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使细胞中K+浓度比池水高③细胞膜外表面存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④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祥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膜的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析】①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属于细胞膜的功能,①正确;②水生植物丽藻通过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使细胞中K+浓度比池水高,体现了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②正确;③细胞膜外表面存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属于细胞膜的功能之一,③正确;④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属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④错误。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6.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其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关C.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该细胞器不一定只存在动物细胞中D.发菜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详析】A、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细胞器甲为线粒体,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B、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而溶酶体无关,B错误;C、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产生水,核糖体是动植物细胞等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C正确;D、发菜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丙)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甲),D错误。故选C。7.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最容易注意到的一个结构就是细胞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①光学显微镜下除了能观察到细胞核外,还能观察到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染色质等结构;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都没有细胞核;③科学家利用伞藻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代谢;④核膜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答案〗A〖祥解〗1、由于不同细胞器的比重不同,因此一般采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各种细胞器。2、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的数目、分布和密度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核质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旺盛的细胞核膜孔数目多,通过核孔的运输具有选择性,核孔在调节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中有一定的作用。【详析】①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是染色体而非染色质,①错误;②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并不一定都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都没有细胞核,②正确;③科学家利用伞藻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遗传,③错误;④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结构是核孔,④错误。故选A。8.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可通过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RagC进出细胞核需经过0层磷脂分子B.二甲双胍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进而影响了激活型RagC和无活型RagC的跨核孔运输C.可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分离开来,从而研究线粒体的功能D.二甲双胍的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线粒体的相关蛋白质的活性〖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二甲双胍直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无活型RagC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中转化为激活型RagC,激活型RagC再出细胞核;激活型RagC能促进mTORCl,而mTORCl会抑制物质SKN1,物质SKN1促进物质ACAD10。【详析】A、由图可知,RagC进出细胞核通过的是核孔,经过0层磷脂分子,A正确;B、据图分析,二甲双胍抑制线粒体的功能,ATP合成减少,进而直接影响了无活型和激活型RagC的跨核孔运输,B正确;C、不同细胞器的重量不同,故可用差速离心法将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分离开来,C错误;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二甲双胍的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线粒体的相关蛋白质的活性,D正确。故选C。9.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D.1mol/LNaCl溶液和1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答案〗D〖祥解〗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详析】A、施肥过多使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导致植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引起“烧苗”现象,A正确;B、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而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与细胞壁分开,B正确;C、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因不断吸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与外界溶液浓度差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D、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1mol/L的NaCl溶液和1mol/L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不相同,因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其渗透压高于葡萄糖溶液,D错误。故选D。10.钠钾泵位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钠钾泵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空间结构的变化,导致其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钠钾泵还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钠钾泵既能协助Na+、K+跨膜运输,又能催化ATP水解B.钠钾泵的磷酸化导致空间结构发生改变,Na+被排出细胞C.钠钾泵的去磷酸化过程为K+运入细胞提供能量D.钠钾泵有利于维持细胞内外Na+、K+的浓度差〖答案〗C〖祥解〗据图可知,ATP上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钠钾泵上,导致钠钾泵的空间结构变化,Na+被排出,此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运输方式是动运输;然后,胞外的K+结合上去,其结合能导致磷酸基团释放,恢复钠钾泵的空间结构,如此循环重复。【详析】A、据图可知,ATP上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钠钾泵上,导致钠钾泵的空间结构变化,Na+被排出细胞;胞外的K+结合上去,其结合能导致磷酸基团释放,恢复钠钾泵的空间结构,如此循环重复,钠钾泵既能作载体,协助Na+、K+跨膜运输,又能起酶的功能,催化ATP水解,A正确;B、依图1所示,ATP水解后产生ADP和Pi,并释放能量,Pi使钠钾泵磷酸化,同时在能量驱动下运出Na+,运入K+,B正确;C、K+运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钠钾泵的去磷酸化只提供了Pi,此过程不能为K+运入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D、钠钾泵是逆浓度运输K+和Na+,从而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D正确。故选C。11.如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原尿中Na+和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钾泵同时具有物质运输和催化功能B.主动运输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不止ATP一种来源C.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D.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呼吸作用对其吸收葡萄糖没有影响〖答案〗D〖祥解〗结合图示和题干信息可知,Na+-K+泵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K+运输到细胞内同时排出Na+,以维持细胞内外的K+、Na+浓度差;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原尿中Na+和葡萄糖的过程可借助于Na+浓度差将Na+和葡萄糖同时运进细胞内。【详析】A、分析题图可知,钠钾泵可作为载体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同时催化ATP的合成,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其能量来源于膜两侧钠离子的浓度差所产生的势能,故主动运输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可来源于ATP和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所产生的势能,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钠离子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能量来源于膜两侧钠离子的浓度差所产生的势能,不需消耗ATP,但呼吸抑制剂会抑制钠钾泵的功能,间接影响钠离子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而影响葡萄糖的吸收,故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呼吸作用对其吸收葡萄糖有影响,D错误。故选D。12.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表面存在两种形式的葡萄糖载体SGLT1和GLUT2,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上的这两种载体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据图1分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以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从肠腔吸收葡萄糖C.据图1分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与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的运输方式不同D.据图2分析,当葡萄糖浓度高于20mM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答案〗A〖祥解〗题图分析,葡萄糖通过SGLT1进行运输,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Na+浓度差提供的动力势能,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通过GLUT2,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根据曲线图分析: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据图可知,协助扩散发生的同时,主动运输也在发生。只不过在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就达到饱和;高浓度情况下,需要依赖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提高吸收速率,主要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详析】A、根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可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A正确;B、据图1分析,葡萄糖通过SGLT1运输时,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Na+浓度差提供的动力势能,属于主动运输,通过GLUT2,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但不会以自由扩散方式从肠腔中吸收葡萄糖,B错误;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是以协助扩散方式进行的,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也是协助扩散,二者运输Na+的方式相同,C错误;D、据图2分析,当葡萄糖浓度高于20mM时,随着葡萄糖浓度进一步提高,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通过GLUT2介导的协助扩散来增加对葡萄糖的吸收,D错误。故选A。13.反应底物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如图为蔗糖水解反应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已知H+能催化蔗糖水解。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E1和E2表示活化能,X表示果糖和葡萄糖B.H+降低的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值等于(E2-E1)C.蔗糖酶使(E2-E1)的值增大,反应结束后X增多D.升高温度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答案〗C〖祥解〗图中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物从常态到活跃态需要的能量为E2,加入H+后需要的能量为E1。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析】A、根据分析E1和E2分别表示在没有催化剂和加入H+后从常态转变为活跃态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X是蔗糖水解的产物,果糖和葡萄糖,A正确;

B、从图中看出E1和E2分别表示在没有催化剂和加入H+后从常态转变为活跃态需要的能量,所以H+降低的反应活化能值等于E2-E1,B正确;

C、蔗糖酶具有高效性降低的活化能E2-E1的值更大,但由于底物的量有限,所以X产物的量不变,C错误;

D、酶促反应存在最适温度,所以升高温度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D正确。

故选C。14.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液混合后再调节各组混合液的pH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继续反应,淀粉含量将明显下降D.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无法推测出淀粉酶的最适pH为7〖答案〗D〖祥解〗题意分析,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坐标为淀粉剩余量,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不同,因变量是lh后淀粉剩余量。根据柱形图结果可以判断,α-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并且在酸性条件下,淀粉的分解量增加。【详析】A、实验中需要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液分别调节pH,然后再将pH相等的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后再进行相应的因变量的检测,这样获得的数据更有说服力,A错误;B、分析柱形图可知,pH为3条件下和pH为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基本相等,而由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B错误;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继续反应,由于酶已经失活,则淀粉含量将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D、分析柱形图可知,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并不是最适pH为7,D正确。故选D。15.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C.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D.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答案〗B〖祥解〗分析图形,在信号的刺激下,蛋白激酶催化ATP将蛋白质磷酸化,形成ADP和磷酸化的蛋白质,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蛋白磷酸酶又能催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上的磷酸基团脱落,形成去磷酸化的蛋白质,从而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恢复。【详析】A、通过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来实现细胞信号的传递,体现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正确;B、如果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将会使该位点无法磷酸化,进而影响细胞信号的传递,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进行细胞信息传递的蛋白质需要磷酸化才能起作用,而ATP为其提供了磷酸基团和能量,从而参与细胞信号传递,C正确;D、温度会影响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D正确。故选B。16.将标记的32P注入活细胞内,随后迅速分离细胞内的ATP,测定其放射性,下图代表ATP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代表ATP中的“A”,ATP脱去④⑤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④和⑤之间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总是与放能反应相关联C.ATP中磷酸基团⑤很快就会被32P标记,但是ATP的含量基本不变D.代谢旺盛的细胞(如癌细胞)中ATP末端磷酸基团被取代的速率加快〖答案〗A〖祥解〗题图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的化学键。因此,图中①表示腺嘌呤,②表示核糖,③④⑤表示磷酸基团。【详析】A、ATP中的“A”代表腺苷,是图中的结构①和②,而①代表的是腺嘌呤,ATP脱去④⑤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B、④和⑤之间特殊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需要获取能量,因此与放能反应相关联,B正确;C、ATP中远离腺苷的特殊的化学键容易断裂和生成,但是ATP的含量基本不变,故磷酸基团⑤很快就会被32P标记,C正确;D、细胞癌变后细胞代谢增强,ATP和ADP的转化加快,即ATP末端磷酸基团被取代的速率加快,D正确。故选A。17.某兴趣小组对不同氧浓度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以及产物展开研究,如图为测得的培养液(以葡萄糖为底物)中CO2和酒精的产生量。根据图中的信息推断,错误的是()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将葡萄糖部分氧化分解,并合成少量ATPB.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氧浓度为c时,培养液中有1/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有氧呼吸D.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的线粒体内膜上产生了大量[H]和ATP〖答案〗D〖祥解〗1、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生成的二氧化碳量比是1:6,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生成的二氧化碳量比是1:2,无氧呼吸时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关系比为1:1。2、题图分析:两条坐标曲线中,一条是CO2的产生量,另一条是酒精的产生量;a点氧气浓度下,CO2的产生量等于酒精的产生量,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c两点氧气浓度下CO2的产生量大于酒精的产生量,说明酵母菌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方式;d点氧气浓度下酒精的产生量为0,说明从该点氧气浓度开始只进行有氧呼吸。【详析】A、氧浓度为a时,酒精产生量与CO2产生量相同,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不彻底分解,其中的大部分化学能转移到酒精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正确;B、当氧气浓度为b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故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正确;C、氧浓度为c时,产生酒精的量为6mol,由分析可知,有3mol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同时产生6molCO2;而此时产生CO2总共产生量为15mol,则有氧呼吸产生CO2为15-6=9mol,说明有1.5mol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故葡萄糖用于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比例为1.5/(3+1.5)=1/3,C正确;D、当O2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H]和ATP,但大量[H]是在线粒体内膜被消耗的,D错误。故选D。18.图1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图2表示细胞呼吸时气体交换的相对值的情况,图3表示氧气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些植物细胞中可以同时发生图1所示的所有过程B.图3中不能表示氧气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C.图3中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2中氧浓度为d时一致D.图2中氧气浓度为a时,细胞中能通过图1所示①②过程产生CO2和H2O〖答案〗B〖祥解〗有氧呼吸消耗有机物、氧气、水,生成二氧化碳、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消耗有机物,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释放少量能量。【详析】A、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时只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只产生乳酸,A错误;B、图3氧气浓度为0时,依旧有二氧化碳的释放,说明此时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酒精,而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所以图3中不能表示氧气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B正确;C、图2中d点二氧化碳释放量等于氧气吸收量,如果对应图3生物,此时应只存在有氧呼吸,但图3中C点对应的是低氧环境,此时既有无氧呼吸也有有氧呼吸,C错误;D、图2中a点只有二氧化碳释放量,没有氧气吸收量,此时只进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因此细胞中不能通过图1所示①②有氧呼吸过程产生CO2和H2O,D错误。故选B。19.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透气的“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有利于伤口细胞的有氧呼吸,促进伤口愈合B.微创手术后用氧气置换用于增大腹腔空间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抑制厌氧菌的繁殖C.西瓜的育苗期适当进行中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D.污水净化池底微管增氧技术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答案〗A〖祥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活中,馒头、面包、泡菜等许多传统食品的制作,现代发酵工业生产青霉素、味精等产品,都建立在对微生物细胞呼吸原理利用的基础上。在农业生产上,人们采取的很多措施也与调节呼吸作用的强度有关。例如,中耕松土、适时排水,就是通过改善氧气供应来促进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以利于作物的生长;在储藏果实、蔬菜时,往往需要采取降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等措施减弱果蔬的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详析】A、选用透气的“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A错误;B、患者进行微创手术后腹腔内缺少氧气,易受厌氧菌感染,可用氧气置换用于增大腹腔空间的二氧化碳,以抑制厌氧菌繁殖,B正确;C、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C正确;D、污水净化池底微管增氧技术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D正确。故选A。20.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是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B.可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该实验中,需设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D.若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可以通过比较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生成量之间的差异,确定细胞的呼吸方式〖答案〗B〖祥解〗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详析】A、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正确;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需设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互为对照,C正确;D、若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可以通过比较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生成量之间的差异,确定细胞的呼吸方式,若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生成量,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若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生成量,则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没有消耗氧气,只生成二氧化碳,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4道小题,共计40分)21.图甲为伞藻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图乙为伞藻细胞核模式图,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所示的结构④主要成分______,核糖体除了位于⑦所在的位置之外,还可位于______(填序号)上。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